七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课《忆读书》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精
《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12篇)《忆读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挨次。
(三)深化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读书阅历与启示。
二、课时支配 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楚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的影响。
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行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似乎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好像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动着。
很多字合起来,就犹如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悟,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受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珍贵阅历。
(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相互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精确、清楚地读文,要忘我、深化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四)思索活动1、同学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扫瞄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老师帮助策略同桌为一组,沟通意见。
(五)沟通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受及多年来读书的阅历,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围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圈画、分条梳理、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初步掌握梳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圈画、分条梳理、思维导图等方式理出文章描写的主要读书经历。
教学难点: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体会“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教学过程:一、智启预习,爱导质疑1.(课件出示《古人谈读书》朱熹选段。
同学们,这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读书观,其中最后这两句是老师最喜欢的,老师想把这两句话送给你们。
师读: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同学们,你们的心到了吗?师读:心既已到,眼口岂不到乎?你们的眼和口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阅读之旅,继续走进课文——《忆读书》,齐读课题。
2.冰心奶奶一生都非常喜爱读书,关于读书她这样说:课件出示: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从这2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冰心奶奶非常喜欢读书,认为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那么,冰心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梳理一下她的读书经历,深刻地感受这两句话的含义吧。
二、智学思疑,智助释疑(一)表格梳理,走进冰心读三国1.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冰心奶奶读这三部书的经历。
那,哪一部书激起了冰心奶奶读书的兴趣?那让我们走进冰心奶奶读三国的经历,我们通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
可以知道:冰心奶奶是听舅父讲故事,从而爱上《三国演义》的。
所以,同学们,听故事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2.冰心奶奶在听舅父讲故事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无限期待、津津有味),原来听故事这么有趣,难怪冰心奶奶说3.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词语,都是关键词,我们可以将这些关键词填写到表格中去梳理冰心奶奶的这段读书经历。
(出示表格师生共同梳理、填写。
)4.同学们,我们对内容进行梳理时,表格是一种非常好的工具。
《忆读书》优秀教学设计+说课稿

26 忆读书 (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舅、斩、凯”等1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煞、着”,会写“舅、津”等14 个生字,会写“津津有味、一知半解”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知道“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意思。
4.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5.在学文中注意搜集并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的要点。
6.指导学生体味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味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知道“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意思。
3.在学文中注意搜集并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的要点。
【教学难点】1.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2.指导学生体味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味作者的读书心得。
3.在学文中注意搜集并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的要点。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舅、斩、凯”等1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卷、煞、着”,会写“舅、津”等14 个生字,会写“津津有味、一知半解”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一定多过不少文章,也一定读过不少书刊。
你都读过哪些书?是怎样读得?在阅读中你都积累了哪些读书的好方法?(让学生自由说说,教师评议。
)导入课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 19 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1.《忆读书》

1.忆读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词语及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重点)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其无标题的自由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后结集为《繁星·春水》出版,被人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其散文集《寄小读者》显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和写作方法灵活多变;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根据表达方式的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本文属于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笸.箩(pǒ)天罡.(gāng)地煞.(shà) 怒发冲冠.(guān)4.解释下列词语。
悬念:文中指挂念,惦记。
无聊:文中指精神无所寄托。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无病而呻: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
文中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趣味。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书目”“折扣”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感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对读书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三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如此热爱?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作者成年后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其要点。
3.教师提问: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点评。
忆读书教学设计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忆读书
学科:语文
年级:初中
课时:1-2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简要介绍该书的内容和作者。
提问学生关于该书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书籍的兴趣。
分组合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共同阅读过的书籍。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回忆书籍的主要情节、角色和重要场景,并记录下来。
学生展示(15分钟)
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书籍的关键情节、角色和场景。
全班学生可以提问和互动,分享各自对书籍的印象和感受。
深入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提出更具批判性的问题,如书中的人物性格、作者的写作手法、故事的意义等。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个人写作(20分钟)
要求学生以所读书籍为题材,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理解,写一篇关于该书的个人感想和评论。
学生可按照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教育意义等方面展开写作,并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总结和展示(10分钟)
邀请学生逐个分享自己写作的部分或整篇文章。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提升,并鼓励学生继续多读书籍。
教学辅助工具:
书籍:教师可提前选定一些适合年级的书籍,并鼓励学生提前阅读。
小组记录表:每个小组准备记录书籍的关键情节、角色和场景的表格或笔记。
语文《忆读书》优秀教学设计

语文《忆读书》优秀教学设计《忆读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冰心奶奶八十九岁时写的,这篇回忆录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夹以议论;后半部分以“议”为主,夹以记叙,主旨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九个字。
【教学目标】自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要部分,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生涯中悟出的读书体会,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理解并力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欣赏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冰心的读书方法,懂得读书要自己用心去体会。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11个,其中多音字2个,写字10个。
理解“津津有味、悬念、气愤填胸、索然无味”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读书的意义,培养读书的兴趣。
联系上下文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相关的名著资料。
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案)一、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文中名著的资料,检查预习情况,师做适当补充。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三、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记叙顺序,感受冰心奶奶“读书多”。
第二课时(详案)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还记得是哪些问题吗?二、体会“读书好”1. 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来说明“读书好”的,那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试着用几个字概括一下。
四人一组交流,请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长知识助写作得快乐学做人)【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要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2深入理解:“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引导学生抓住“永远”、“最大的快乐”深入体会出冰心酷爱读书,以及读书带给人美的感受。
从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读书给冰心带来了享受?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画出你感受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
《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6篇)

《忆读书》教学设计《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6篇)《忆读书》是冰心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
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忆读书》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忆读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新授(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写了什么)1、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
(散读)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若无ppt,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笸(puo)箩(luo)天罡(gang)地煞(sha)消遣(qian)烦琐(suo)堆砌(qi)注意文中的成语(课本第116页):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栩栩如生怒发冲冠无病呻吟(无病而呻)(每个齐读两遍)2、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
(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二)分析课文,朗读体味。
(怎样写的)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常识。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深入理解作者读书的体会,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从冰心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关于作者冰心及其创作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
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海浪舰甲军营中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21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27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不衰的小说诗文。
她19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60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都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小说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自然。
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4岁始认字,7岁始读《三国志》,11岁就读过“说部丛书”,《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
读书创作的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于是凝成《忆读书》一文。
三、录音朗读,解决字词
1、请学生随录音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
2、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消遣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不能自已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诵读。
诵读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
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引导思考,解决以上问题
(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简单介绍这些作品,可组织讨论。
)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
(4)、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六、课外作业
1、请学生按时间顺序,课外小结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查找并阅读介绍作家冰心的文字。
(可附图)
3、课外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向同学推荐,并附推荐意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冰心老人是怎样“多读书”的,下面我们在来看看“读书有什么好处”以及我们应该“读什么好书”。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关于“读书好”的内容进行概括。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好”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二)重点思考:
1 请学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 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三)提高升华,总结归纳
1 小结全文。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学生的关注。
3教师总结归纳: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
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四)迁移拓展,培养兴趣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