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5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合集下载

2.5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5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甲骨文则是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学习,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的知识,对两者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的认知较浅,主要停留在青铜器的种类和甲骨文的形状上。

因此,本课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价值,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明的发展是长期积累和演进的结果,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

2.史料实证:通过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考古发掘等实证材料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能力。

3.时空观念:通过具体的历史时空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明确青铜器和甲骨文所处的历史阶段,理解其出现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通过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研究,理解和解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意义。

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增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维护。

让学生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特点;(2)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3)通过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内涵和价值;(2)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提升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3)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无答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一、【导入】让同学们看三张图片:编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问学生,认识这三张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吗?他们是什么时期的、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制作的?从而引入今天的主题——青铜文明!二、【预习案】(一)自学指导1:阅读教材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回答问题: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________ ;夏朝;商朝时期。

2、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________、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界限。

3、青铜器铸造成分组成: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4、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铸造法”,。

5、青铜器铸造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二)自学指导2:阅读教材24-25页“甲骨文记事”,回答问题:1.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________、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________和________甲骨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2.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预习感知
1.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青铜编钟
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3.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
4.《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在这些典册上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A.春秋争霸B.盘庚迁殷C.武王伐纣D.商王狩猎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
(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
C.在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
D.三朝的灭亡都与暴政有
10.“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七年级历史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
课型
新课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司母戊鼎,实习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了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2.通过学习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想象力,认识较为简单的甲骨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4.例举出夏商周时期比较著名的青铜器。
五、检查反馈:
(一)、选择题
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
C.启继王位D.周幽王被杀
2.“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封神榜》电视剧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
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预习感知
1 、我国的青铜器出现于_______期。_______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__。
2、青铜立人像(P27图)属于_______文化,出土地区是_______,属于_______时期。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
A.大禹B.商汤C.周武王D.周幽王
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周武王灭商后,就在今陕西西安西定都,当时都城叫( )
A.镐京B.长安C.阳城D.洛邑
4.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1:学生据学习目标导航和预习目标内容,小组内先检查提问
2:挑战对方:(小组间换着提问)
3:解惑答疑:难点突破(师生、生生互动,点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疑,知识深化)
活动探究一:
概括青铜制造业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欣赏青铜器图片解决)
活动探究二:
既然夏商周时期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通过多媒体出现山顶洞人,半坡人使用石器比较)





1、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的工艺?
2、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图表,了解史实并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导学
重点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导学
难点
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导学
环节
导学任务及导学要求





读课文23-24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部分,在课文上做出相应标记并填空。
1、在__朝,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__朝是我国青铜器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____和______。
2、与商周同一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某某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___文化。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3、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还有___、___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 烧制____的瓷窑。
C、青铜神树 D、青铜立人像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教案、教学设计
“请大家看看这件青铜器,它叫什么呢?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青铜冶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制作过程。
“青铜冶炼技术主要包括矿石开采、冶炼、铸造等环节。那么,古代工匠是如何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制作出精美的青铜器呢?”
2.介绍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史料分析、逻辑思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青铜冶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在商朝,除了青铜器,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影响汉字演变的呢?”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青铜冶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b.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探索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的奥秘,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青铜冶炼技术的短文,内容包括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方法,并尝试分析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但对于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这类较为专业且离现实生活较远的知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上册 2.5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2.5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导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知识目标1.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2.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记忆。

)(一)甲骨文1.甲骨文是商朝刻在或上的文字。

已具备结构的基本形式。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而来的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那时的文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器的精湛工艺3.时期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和造型奇特的。

4.金文又叫。

因当时人们把文字刻在上而得名。

它是研究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的发展和也有重要价值等。

5.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也盛行一种独特的、举世闻名的文化。

出土有、、青铜等。

二、合作探究(结合实际任选两题探究)1.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3.根据你的想象推理一下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该有那几方面的因素?4.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应用普遍说明了什么问题?三、反馈检测(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英文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4.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5.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A.乐器B.食器C.盛水器皿D.装饰品6.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2.5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2.5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学案(无答案)川教版

灿烂的青铜文明学习内容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课型新授编写人审核人年级七学科历史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说明预习板块1、在末期,我国已经出现 .到了,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和 .2、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那里出土的、、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3、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的也很发达. 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夏、商、西周时期,也很兴盛。

4、夏、商、西周是以阅读教材完成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

后代称为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5、、、和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探究板块讨论一: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讨论二: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三星堆文化”又是在什么地区?结论:讨论三: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你认为其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讨论四:指导学生看课本28页《商朝带枷的奴隶佣》、《殉葬奴隶遗骸》插图,并指名学生读第1段及小字部分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

一·小组活动各组准备有关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问题,在学习时以提问竞赛的方式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

检测板块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C.秦朝 D.西汉2、我国古代南方青铜文化的代表是()A、元谋人文化B、河姆渡文化C、三星堆文化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A、中国B、古印度C、古埃及D、古巴比伦4、在夏、商、周奴隶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部门是()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畜牧业5、在奴隶社会中,从事经济生产的主要是()A、奴隶主B、奴隶C、平民D、诸侯6、商朝时的贵族可以把某些人随意转让和买卖,甚至杀死或活埋,而贵族不受处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知识目标
1.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3.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记忆。


(一)甲骨文
1.甲骨文是商朝刻在或上的文字。

已具备结构的基本形式。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而来的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那时的文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器的精湛工艺
3.时期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和造型奇特的。

4.金文又叫。

因当时人们把文字刻在上而得名。

它是研究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的发展和
也有重要价值等。

5.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也盛行一种独特的、举世闻名的
文化。

出土有、、青铜等。

二、合作探究(结合实际任选两题探究)
1.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3.根据你的想象推理一下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该有那几方面的因素?
4.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应用普遍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反馈检测(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英文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
3.2020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5.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
()
A.乐器
B.食器
C.盛水器皿
D.装饰品
6.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20分)
7.观察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叫什么?哪一朝代制造的?(8分)
(2)请你推测一下,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当时的青铜器上也
铸刻有文字,后人称这种文字叫什么?(6分)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4分)(1)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指的是哪个时期?(2分)
四、知识链接
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

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20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

想一想,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有什么用途?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可以下去后查资料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