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临门一脚

合集下载

2020年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门一脚物理试卷含解析〖含高考模拟卷15套〗

2020年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门一脚物理试卷含解析〖含高考模拟卷15套〗

2020年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门一脚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某电场的等势面,等势面的电势图中已标出。

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 点运动到B 点,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设粒子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A v 、电势能为pA E ,在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B v 、电势能为pB E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粒子带正电,AB v v >,pA pB E E < B .粒子带负电,A B v v >,pA pB E E >C .粒子带正电,A B v v <,pA pB E E <D .粒子带负电,A B v v <,pA pBE E >2、在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让质量为m 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的1/8,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 .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 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落,经过某处B 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C 处减速为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由A 至C 全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为mgHB .表演者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是34gC .表演者向下的最大加速度是4gD .B 点的高度是47H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沿平行T 轴的直线变化到状态B ,然后沿过原点的直线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p -T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理想气体在状态A 、状态B 和状态C 时的体积V A 、V B 、V C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BC V V V == B .A B C V V V <= C .A B C V V V >>D .A B C V V V <<4、如图所示,虚线a 、b 、c 是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实线为一α粒子(重力不计)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A .a 、b 、c 三个等势面中,a 的电势最高B .电子在P 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 点具有的电势能小C .α粒子在P 点的加速度比Q 点的加速度大D .带电质点一定是从P 点向Q 点运动5、如图所示,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打有小孔的小球穿过圆环.细绳a 的一端固定在圆环的A 点,细绳b 的一端固定在小球上,两绳的联结点O 悬挂着一重物,O 点正好处于圆心.现将小球从B 点缓慢移到B'点,在这一过程中,小球和重物均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绳a 的拉力(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6、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23892U 有多种可能的衰变途径:23892U 先变成21083Bi ,21083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81Ti a ,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210X b (X 代表某种元素),81Ti a 和210X b 最后都变成20682Pb ,衰变路径如图所示。

高考冲刺: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临门一脚分析

高考冲刺: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临门一脚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临门一脚一、文综考试模式的八大矛盾(黄牧航)命题“带着镣铐来跳舞”⏹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信度与效度的矛盾⏹难度与区分度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专题史与通史的矛盾⏹必修与选修的矛盾⏹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矛盾⏹人材选拔与教学改革的矛盾【说明】难度不会太大,“得选择题得天下”二、近五年广东高考材料题基本类型与解题思路(一)“概括”、“归纳”类【基本特征】对给定史料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

这类试题在提问方式上多使用“归纳”、“概括”、“概述”、“简述”“指出”等关键词。

【解题思路】根据分值和材料数量,对材料分层概括;大胆运用材料中的关键词;问答类试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考题再现】1、(2011广东高考,38)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内容:统治者的活动。

(2分)思想: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②进化论思想;③救亡图存思想。

(6分)2、(2011广东高考,39)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8分)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中国:①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③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二)“背景”、“原因”型【基本特征】历史背景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国内和国际环境等。

高考冲刺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文数临门一脚

高考冲刺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文数临门一脚

华师附中2012临门一脚(文数笔记)试题难度预测考试大题预测,及相关趋势预测冲刺阶段复习建议和答题策略提示【考前准备工作】同学们在考前做好以下三项准备工作——读、清、练。

1、命题者与考生的共同财富——数学课本。

命题是在课本的基础上,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因此,在考前应回归课本,将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内容“熟读”备用!(公式熟了吗?)2、数学题在这之前已做得不少,试卷上有我们辛勤的血汗,更有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此时此刻建议同学们将这些宝贵财富充分利用——将近期暴露出来的“地雷”逐一清除!(错题本上题目过了吗?)3、数学题要天天练。

解数学题尤如“练歌”——天天练,“歌词”不记而熟;不练而突击死背,没有丝毫效果;建议同学们这几天每天完成部分选择题、填空题、中档解答题,练笔熟手!(你练了吗?)【考试答题策略】——选择题选择题将以集合、简易逻辑、函数、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向量、复数、算法等为素材,编制颇具基础性、送分性和挑战性的小型综合题。

其指导原则是:“三个结合”,即审题时,把“题干和选择支相结合”;选择解法时,把“特殊方法和一般方法相结合”; 最终做题时,把“准确度和速度相结合”。

做选择题的一般方法有直接法。

特殊方法有: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估算法等。

“不择手段”是解选择题的明智之举!方法一:直接法1、已知ABC ∆的顶点,B C 在椭圆2213x y +=上,顶点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BC 边上,则ABC ∆的周长是( )..6..12A B C D【技巧点拨】直接法涉及数学定理,定义,法则,公式的应用问题,从题干出发,通过严密的推理、计算而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直接法是解客观题最基础的方法,大多数客观题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求解。

对某些题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解法。

方法二:筛选法(排除法)根据数学选择题的特点:一题只有唯一的一个答案,利用题设的条件把不符合条件的选择项逐一加以否定,最后剩下一个选择必是正确的。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汾河的圆月萧红黄叶满地落着。

小玉的祖母虽然是瞎子,她也确确实实承认道已经好久就是秋天了。

因为手杖的尖端触到那地上的黄叶时,就起着她的手杖在初冬的早晨踏破了地面上的结着薄薄的冰片暴裂的声音似的。

“你爹今天还不回来吗?”祖母的全白的头发,就和白银丝似的在月亮下边走起路来,微微地颤抖着。

“你爹今天还不回来吗?”她的手杖格格地打着地面,落叶或瓦砾或沙上都在她的手杖下发着响或冒着烟。

“你爹,你爹,还不回来吗?”她沿着小巷子向左边走。

邻家没有不说她是疯子的,所以她一走到谁家的门前,就听到纸窗里边咯咯的笑声,或是问她:“你儿子去练兵去了吗?”她说:“是去啦,不是吗!就为着那芦沟桥……后来人家又都说不是,说是为着‘三一八’什么还是‘八一三’……”“你儿子练兵打谁呢?”假若再接着问她,她就这样说:“打谁……”“你没见过?”“那还用看,有眼睛的要看,没有眼睛也必得用耳听,看不见,还没听人说过……”“你听谁说的?”“听谁说的!你们这睁着眼睛的人,比我这瞎子还瞎……人家都说,瞎子有耳朵就行……我看你们耳眼皆全的……耳眼皆全……皆全……”汾河边上的人对于这疯子起初感到趣味,慢慢地厌倦下来,接着就对她非常冷淡。

也许偶而对她又感到趣味,但那是不常有的。

今天这白头发的疯子就空索索地一边嘴在咕鲁咕鲁地象是鱼在池塘里吐着沫似的,一边向着汾河边走。

小玉的父亲是在军中病死的,这消息传到小玉家是在他父亲离开家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

祖母从那个时候,就在夜里开始摸索,嘴里就开始不断的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什么时候说着她的儿子是去练兵练死了。

可是从小玉的母亲出嫁的那一天起,她就再不说她的儿子是死了。

201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考临门一脚历史

201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考临门一脚历史

2014广东华南师大附中高考临门一脚历史整理资料升华感悟理解命题——近七年广东新高考主观题一览表近七年广东高考卷文综(历史)卷命题特点今年是广东省新高考文综考试的第四年,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历史)卷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单独命题以来命题思路和技巧的一贯风格,朴实而不平庸,稳重而不失灵动,继承中又有创新,立意高远,重视主干知识、思维创新和史学价值观的引领。

近四年广东高考的文综历史试题,基本保持了以下四个特点:学术性(尽量反映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情境性(设计新材料新情境,重视史料证据,发挥历史的特有功能)时代性(隐形考查社会热点,以史为鉴,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良知)基础性(源于课标“教材”,高于教材,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多种能力)提示:把近七年尤其是2010—2013年的广东高考试卷订在一起,经常研究,将会收获巨大。

万变不离其宗,广东高考题材料和命题角度很新颖,你肯定没有见过的(见过的话也是一种感觉)。

但答案很朴实,都是重要概念和主干知识,很大气的内容。

联系答案时,要理解命题者意图。

与平时考试的内容相挂钩,要灵活掌握;与平时老师总结的小归纳相联系;与那段时间发生的政治、经济、思想的重大事件相联系(把握阶段特征),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的内容要组合在一起。

第一部分背诵考纲,回归基础,把握主干“收缩复习”抓“线索主干”,粗线条、多循环看标题,同时看重点问题寻找灵感。

一、教材目录、黑标题(单元归纳);横向、纵向知识联系默写考纲导言;本课要旨上午集中两个小时理解记忆二、重要历史概念列举概念,掌握内涵(名词解释)平时小专题归类(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中总结的);平时讲卷,反思总结三、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中外14个转型时期)结论句、关键词关注第二轮复习中提到的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和科技文化(相互关系)四、关注时事,以史为鉴,联系教材,组合主题(见20个“主题”归类)货币;城市化;社会群体等从考查方式看,古代史侧重于考查史实、重要概念;近现代史侧重于考查因果关系和阶段特征。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4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4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4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反映启蒙运动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2.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

这些规定A.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B.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C.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D.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3.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据此可知,孟子A.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B.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C.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D.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4.罗斯福在《向前看·在路上》写道:“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

”材料表明作者()A.认同社会救济的作用B.强调恢复银行信用的意义C.肯定美元贬值的效果D.认可调整农产品结构的影响5.此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6.“廷寄交片依葫芦,万端政务效葫芦”反映的是A.明朝内阁强化皇权B.清朝内阁形同虚设C.清军机处强化皇权D.明朝厂卫强化皇权7.如图为美国报刊协会网站刊登的一幅时政漫画:特朗普总统正在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一口井。

2014广东省广州市华附高三临门一脚文综历史卷

2014广东省广州市华附高三临门一脚文综历史卷

2014广东省广州市华附高三临门一脚文综历史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2.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13.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承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知,"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承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14. 古希腊著名戏曲家阿里斯托芬在《骑士》一剧里,描绘了一个将军试图劝说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的领袖克里昂的职位,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时期( )A.自由民从业自由 B.经商环境宽松 C. 民主制度的缺陷 D.公民参政积极15.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 )A.实行两党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采取联邦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1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必须否定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17.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三)(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龙山文化朱封大墓内,发现有各种精美陶器、骨器、玉器等随葬品的单人木椁墓。

龙山文化已经出现私有财产B 《尚书梓材》:“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商朝时期原始民主传统形成C《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时期流行华夏认同观念D 《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战国时期赋役加重趋势明显A.A B.B C.C D.D2.下图描述的是汉代前期军功阶层担任三公九卿、王国相和郡太守等官职的变化趋势,其趋势表明当时()A.君主集权不断加强B.实行重文轻武方针C.政治清明社会稳定D.道家学说地位稳固3.据如图可推知当时()A.南北方人口与经济水平存在差距B.黄河流域社会动荡及战争频繁C.南方地区郡县势力逐渐超过北方D.郡县制的实施引发了新的矛盾4.唐朝前期,土地若因人户逃逸而抛荒,官府通常会保护逃户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严厉禁止他人“盗耕种”。

到了宋朝,官府通常会将这些土地暂时代管,出租给农民耕种。

这一变化反映了()A.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动D.朝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5.朱熹主张“格物”应“穷天理”,不可“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

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则强调“律历、声音、医药”乃至“草木虫蠕”皆可“格物穷理”。

据此可知,方以智的思想()A.蕴含唯物主义色彩B.传播近代科技知识 C.承袭陆王心学D.背离程朱理学6.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临门一脚一、文综考试模式的八大矛盾(黄牧航)命题“带着镣铐来跳舞”⏹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信度与效度的矛盾⏹难度与区分度的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专题史与通史的矛盾⏹必修与选修的矛盾⏹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矛盾⏹人材选拔与教学改革的矛盾【说明】难度不会太大,“得选择题得天下”二、近五年广东高考材料题基本类型与解题思路(一)“概括”、“归纳”类【基本特征】对给定史料的内容要点、精神主旨、思想意义进行提炼,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述。

这类试题在提问方式上多使用“归纳”、“概括”、“概述”、“简述”“指出”等关键词。

【解题思路】根据分值和材料数量,对材料分层概括;大胆运用材料中的关键词;问答类试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考题再现】1、(2011广东高考,38)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

“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内容:统治者的活动。

(2分)思想: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②进化论思想;③救亡图存思想。

(6分)2、(2011广东高考,39)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8分)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中国:①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分)③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分)(二)“背景”、“原因”型【基本特征】历史背景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国内和国际环境等。

常见的提示语有“请分析该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历史依据、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等【解题思路】历史背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先确定时间、空间范围;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如果分值很多,适当扩大时间空间范围。

【考题再现】1、(2010广东文综,38)(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原因: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2分)政治: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3分)背景:政治: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2分)经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2分)2、(2012广东文综,38)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原因:五六十年代:政治: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2分)经济: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后来:政治: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经济: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

(2分)国际: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分)3、(2013广东文综,38)(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2分)原因:①政治:A、欧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B、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②经济:A、欧洲: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经济贸易体系;(3分)B、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分)(三)“影响”、“评价”类【基本特征】影响或评价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

【解题思路】影响或评价:(积极+消极)(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一分为二;多角度评价。

【考题再现】1、(2014广东文综,39)材料一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

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8分)角度:知识进步角度,孔多塞描述历史事件时注重它们对知识的影响。

(4分)影响:对世界:增进世界各地的交往和文明融合;对西欧:西欧崛起;对殖民地: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灾难。

(4分)(四)“论证”“说明”类【基本特征】论证类问题一般是命题者出示一则或数则说明观点的材料,要求对这些观点提出支持或反对意见,并论证自己所选择的观点的合理性。

(1)给出现成的正确观点,然后加以论证。

(2)给出一段材料,让你判断这个材料观点的正误,然后进行论证。

要求做到:确定观点;第二,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以充分的论据支持观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切忌绝对化。

【解题思路】观点明确;角度分明;史论结合【考题再现】1、(2010广东文综,39)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8分)观点: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

(2分)理由:①在贸易保护政策下英国完成工业革命(3分)②工业革命后,英国竞争力增强,采取贸易自由政策。

(3分)2、(2011广东文综,38)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8分)分期①: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资本主义新时代;(4分)现代史: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分)分期②:近代史: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4分)现代史: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4分)3、(2012广东文综,38)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9分)旧工业:传统手工业。

(1分)联系:①工业革命后西方的入侵,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手工业逐渐瓦解;(4分)②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兴起的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也冲击着中国传统手工业;(4分)4、(2013广东文综,38)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9分)说明:A、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全球经济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3分)B、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C、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3分)(五)“变化”、“趋势”类【基本特征】“变化”类试题通过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要求将历史事实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原因、表现、特点、结果、影响等要素掌握清楚,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认识。

【解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变化(趋势):由……到……;越来越……;上升or下降;增加or减少;XX化等。

【考题再现】1、(广东2010年,39)(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9分)低—高一低。

(3分)低—高的原因;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2分)高—低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

(4分)2、(2013广东文综,38)(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

(2分)原因:欧洲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②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①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②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3分)(六)“启示”、“认识”类【基本特征】一般设在材料题的最后,围绕某一主题设问,常含有“认识”“启示”、“借鉴”、“经验教训”、“建议”、“态度”、“感想”等。

【解题思路】一是紧扣考查主题或话题,切忌空谈理论,要有针对性;二是适合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认识=是什么(现象描述)+为什么(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原因)+怎么样(评价)+怎么办(启示)【考题再现】1、(2011广东文综,39)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 ——据《独立评论》(1934年)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①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经验;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要根据经济实际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经济政策;③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可以相互借鉴。

2、(2013广东文综,39)(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①认识者的立场②思想观念③所处时代环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