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儒、道和合思想的分析
《滕王阁序》古诗解析

《滕王阁序》古诗解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作品,以其豪迈激昂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创作背景、意境表达以及艺术特色。
一、创作背景《滕王阁序》创作于唐代,被认为是王勃在才子佳人风行的时代中,对国家沦陷及士人饱食终日的虚浮生活的不满与警示。
它的创作背景与王勃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王勃是一个志向远大、有抱负的诗人,他痛恨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渴望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
他以自己的痛苦为“使”(诗句“使我不得开心颜”),借滕王阁设立作者寄托理想的“桥梁”,批判贵族豪门的奢侈无度,透露出他对时世的不满。
二、意境表达《滕王阁序》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赞美楚国的昔日辉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和对士人墨客空虚生活的不满。
全诗贯穿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时局的不满,透过旷远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作者追求真实和公正的心态。
作者在诗中以顾命命弟子之身写下,通过自己经历了幸福、得在宰执班、代天雄才不终、致君尧舜知处序。
诗中通过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对满朝文采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作者豪迈辽阔的意志。
诗中的辞藻华丽,富有雄伟的气势,用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怀。
诗人在描绘滕王阁的同时,采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借景等手法,营造出豪放的气势和色彩斑斓的意象。
这种壮丽的意境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诗人对国家沦陷和社会腐败的呼吁更加有力。
三、艺术特色《滕王阁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辞华丽:王勃善于运用华丽而具有表现力的辞藻,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感。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滕王阁的壮丽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2. 激情澎湃:《滕王阁序》以奋发向前的激情态度使人耳目一新。
诗人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情感,激发了读者对国家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3. 豪放气势: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出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豪迈辽阔的情怀。
这种豪放的气势与诗人对时世的不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王勃《滕王阁序》古文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古文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勃《滕王阁序》古文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王勃《滕王阁序》古文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滕王阁序作者:[唐]王勃【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滕王阁序全文评析版

滕王阁序全文评析版《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以描写滕王阁为主题,通过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和阁主的鉴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
以下是对《滕王阁序》全文的评析。
《滕王阁序》以婉约文风驰名于世,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和优美的句子,在展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阁主的景仰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全文从古代名人林则徐的字画入手,通过对字画的评价,展示了滕王阁的瑰丽和繁华。
文章借用了一系列华丽的描写手法,如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倒装等;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以突出滕王阁的美丽和壮丽。
其中,“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描写犹如画面般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描述则表达了作者心中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滕王阁的景色和阁主的鉴赏赞叹之情难以隐藏。
通过赞美滕王阁,作者实际上也表达了对出类拔萃之人的赞美,展现了自己追求美好的心态。
同时,通过描述阁主的清雅之风,也表达了对道德高尚的人格的敬仰。
《滕王阁序》还展示了诗人借古为今的手法。
通过对林则徐的字画、诸葛亮的风范以及赵孟之的文章的评价,表达了对古代名人的景仰之情。
这种借古为今的手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滕王阁序》既是一篇描写景致的佳作,又是一篇表达情感的抒情诗。
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和对古代名人的赞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这篇骈文以其华丽的文字和深沉的感情,在唐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为文档内容,不做创作和编造)。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原文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á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cān )騑(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吟)甫(俯)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指)吴会(kuài)于云间。
《滕王阁序》意蕴解读

《滕王阁序》意蕴解读《滕王阁序》意蕴解读《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作者是唐代才子王勃。
文章铺叙了滕王阁一带的壮美景色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情理中包含哲理,“文”“理”俱美被称为天下第一骈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意蕴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滕王阁序》意蕴解读1在我国文学史上,《滕王阁序》自其诞生就注定了它的千年不朽,在文学史上独居一席之地。
王勃既是初唐著名的诗人、才子,也是一个独具匠心的哲人。
当年仅26岁的他一蹴而就完成了《滕王阁序》时,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恰如洪州都督阎公所言,《滕王阁序》从其诞生到现在,确是千古绝唱。
《滕王阁序》的美学价值实在是咀嚼不尽,赏玩不尽的,这就给后人以无限的审美享受。
文中,诗人王勃共呈现了景色美、情感美、哲理美、语言美文共计四美,正所谓“四美具”,是古代骈文中的精品和绝唱。
除了具有骈文辞藻的华丽以外,本文还能协调的处理景与情的关系,做到即景抒情,即兴显志。
一、《滕王阁序》写景之“四美”在《滕王阁序》中,诗人的写景可以说是句句勾画,颇有特色。
在写景的过程中也是苦心经营并运用到了灵活多变的手法,将美的山与水,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独特的美学特征。
如色彩变化之美,在文中,诗人不惜笔墨,在写山描水的过程中进行泼墨,极力对景物的色彩变化进行渲染和描写。
如诗中的“紫电清霜”中,“紫电”的紫;“飞阁流丹”中的“丹”即为红色;“层峦耸翠”中的“耸翠”呈现了绿色;尤其是那句千古名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这里不只是呈现静止地画面色彩了,而是将色彩的描写动态化了,呈现了水光山色的动态变化,这样的景色能给人朴素淡雅而又设色凝重的感觉,正所谓“低调的奢华”,“写尽九月之景”。
同时,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诗人还向我们呈现了远近变化之美,使得那诸多的景物如同动态的画面一般向读者播放,并且这些画面还是由近及远,在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痕迹,同时也是九月份的全景图,这幅图具有层次感,也呈现了纵深感。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

《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全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意思翻译: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
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
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此句色彩对比鲜明,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远近、上下、立体式的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
此外,动静结合。
动写“落霞”、“孤鹜”,动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
另外句中有对,对中又有对。
“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和“长天”对,他们结合在一块儿又是对仗。
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的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全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王勃《滕王阁序》经典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经典赏析王勃《滕王阁序》经典赏析 引⾔:《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之新变,也是唐朝骈⽂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下⾯是⼩编整理的《滕王阁序》的赏析,欢迎⼤家阅读与借鉴! 王勃《滕王阁序》全称为《秋⽇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是景观与⽂学、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的⽂章典范。
围绕着王勃写作此⽂所产⽣的故事、传说,更为这篇⽂章敷染了浓厚的传奇⾊彩,可见经典之⽂的巨⼤影响⼒。
关于其⽂章艺术、⽂本阐释的历代争论,⽂⼈在诗⽂中对它反复地吟咏,更是其经典性不断强化的体现。
滕王阁在唐代已为名胜,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闻江南多登临之美,⽽滕王阁独为第⼀,有瑰伟绝特之称。
”并由韩⽂可知,在唐代,与滕王阁相关的名作有王勃的序、王绪的赋以及王仲舒的记。
随着王勃序地位的逐渐上升,其余⼆王的赋、记慢慢淡出⼈们的视野,⾄宋代就已失传,⽽王勃之序独存。
宋⼈王象之就曾在《舆地纪胜》卷⼆⼗六云:“元和中王仲舒复修滕王阁,韩愈作记称王勃游阁序、王绪赋、今中丞修阁记,以为三王⽽赋记独亡矣。
”就连韩愈当初推崇三王之事,后世⽂⼈也基本只提王勃⼀⼈。
滕王阁在后世也要借着王勃之序提升名⽓,明⼈徐中⾏《王勃滕王阁序跋代作》曾感叹:“是阁胜闻海内,以⼦安是序也。
”郭⼦章也有同感:“滕王阁⾃王⼦安题其名始显。
”王世懋更直⾔道:“搢绅先⽣多⾔滕王阁亡奇,以⼦安、退之⽂重⽿……两先⽣⽂脍炙⼈⼝,江⼭赖以增重。
”清⼈许培荣为唐⼈许浑《丁卯集》作笺注时,对其《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有寄因酬和》诗中“滕王阁”⼀词的解释即云:“在江西省城,上王勃作序题诗之处也。
”(《丁卯集笺注》卷四)由此可见,王勃在后世渐成滕王阁代⾔,即因此⽂。
阁因⽂显,滕王阁可谓极具代表性。
登阁赋诗,写景抒怀,乃⽂⼈雅怀。
⼭⽔与⽂学相得益彰,不乏实例,但如《滕王阁序》般经典,却不多见。
《滕王阁序》所绘之壮丽清远、雄阔开朗的`江南秋景,传唱千古,江⼭也为之增⾊。
《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

《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作品以叙事人物滕王见到阁楼后产生的感慨和赞美为主线,通过描写阁楼壮丽的景色以及对人生境况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分析。
这篇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以下将从艺术表现手法、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艺术表现手法《滕王阁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体现了独特的特点。
首先,作者运用了形象独特、细腻生动的描写手法。
他以“豪华装饰,富丽堂皇”来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象,通过形容词的堆砌,使读者感受到阁楼的庄严和典雅。
其次,作者通过充满感情的抒发方式,营造出恢弘的氛围。
他以自身的视角和情感,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整篇作品充满感染力。
最后,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些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滕王阁序》在文学的艺术表现上独具魅力。
二、思想内涵《滕王阁序》在思想内涵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
作者通过滕王阁这一物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他以豪华如宫殿的阁楼作为象征,暗示了当时人们对权力和享乐的追逐,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真实面目。
而滕王作为形象人物,尤为突出地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换。
他曾经荣华富贵,但最终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通过滕王的事例,作者寄托了对人生无常和富贵易散的思考,传达出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无奈。
这种思想内容的融入,赋予了《滕王阁序》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
三、时代意义《滕王阁序》不仅仅是一篇个体作品,它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高峰之作。
这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骈文的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现象,为后来的社会批判提供了范例和参照。
再者,作品中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揭示,使得《滕王阁序》成为当时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
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勃《滕王阁序》儒、道和合思想的分析
作者:黄颖晓 黎美玲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8期
摘要:王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号称“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很高
的成就。其中,《滕王阁序》在骈文中堪称当时之最,将儒道和合思想蕴藏在文章中,使得文
章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情感。对此,笔者对王勃《滕王阁序》儒道和合思想进行了分析,以供
相关学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滕王阁序;儒道思想;和合思想
王勃在创作《滕王阁序》时,开篇写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声断衡阳之浦”。文章开
篇气势磅礴,与其文人雅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王勃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唐朝时
的文学风格。虽然王勃在文学史上有突出的贡献,但仕途坎坷,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使得文
章看起来顺逆交织,情感丰富,蕴藏浓厚的儒道和合思想。
一、意蕴深厚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倡导修身、养性,并将修身划分为圣人和君子两个境界,引导人们向
圣人看齐。儒家思想中的圣人,即心怀大道之人,能够关心天下事,做到事无巨细。同时,圣
人总是根据自身所想而做事,但从不会逾越礼数。虽然圣人看见来比较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
很难,就连孔孟也不敢以圣人自居。君子的境界要低于圣人,但要心怀仁爱、仁义之心,而王
勃就处于君子境界。
自孔孟之始,就倡导人们要有仁爱之心、效国之志,敢为天下之大和而奉献终身。因此,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将儒家思想传遍九州大地。孔子在传教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
阻碍,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志愿,并为此不懈努力。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充分
抒发了自己的远大志向,想要为国尽忠尽孝,上场杀敌。充分体现了王勃的效国之志,也就是
君子情怀。但怎奈时运不济,无路请缨,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只能将这份情感、遗憾诉写在
文章中,以表达自己报国的决心。
孔子曾说道,君子比于常人,有更远大理想和抱负,他们能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不会因
为琐事而感到忧虑、恐惧。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表明了王勃
能安于贫贱,始终铭记自身的志向,并会一直向着目标而努力,不会因为一时的困苦而放弃梦
想。由此可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多次将自己比喻君子,实则抒发自身的君子之志,将
儒家思想完美的融合在文章中[1]。
二、曠达洒脱的道家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比较多,既包括儒家思想,也包括道家思想。
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道家思想更加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追求的是人与自
然的原始性,这就区别于儒家的教化性。虽然老子和庄子同位道家创始人,但在思想上既有对
立面,也有统一面,都追求在文学教化之外寻求生命的意义。而王勃在完成这部作品之时,正
好赶上再次被贬,使得王勃只能一人流浪在外,无依无靠。被贬之地邻近南海之畔,或是大海
的宽广影响了他,或是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指引,王勃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反而更加洒
脱、豁达,深深地沉浸在了大自然之中,与道家思想相契合。
王勃在创作完《滕王阁序》之时,还不到三十岁,但在这些年里,他见惯了官场的黑暗以
及人间的冷暖,而自己却壮志未酬。因此,王勃在文章中写出了“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经典
名句。主要是告诫自己,想要报国的决心已经慢慢逝去了,但现在这种洒脱的生活更应该珍
惜,表达了王勃自励的情感和胸怀,将文章与道家思想进行了有机融合。
三、儒道思想和合相融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相互对立、相互交融的关系,其中,儒家思想主张用理论教化人,
要有仁爱、仁义之心,关注天下事,并要有报国之心、忠国之志。而道家思想主张清静无为、
反对斗争,要坚持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具有明显的冲突性。但儒道
思想也有一定的共同点,都诞生于战火岁月,其本质有明显的联系性[2]。
儒道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对立的,在《滕王阁序》中都有所体现,王勃在文章中体现了自
己弃笔从戎的志向,想要深入军旅,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担。这也就是儒家思想主张的上进,
君子有抱负就应该努力去实现,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当王勃数次被贬之后,只能独自一人在南
海之畔流浪,追寻恬静美好的生活。这种行为也符合道家思想的是为退,倡导人们清静无为,
遵循无为而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知,儒道思想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当人们
处在不同的境遇时,应正确看待儒道思想,以引导人们前进。例如,王勃仕途坎坷,无路请
缨,人生多次遇挫。当他在事业顺利时,积极用儒家上进的思想来鼓励自己、激励自己,尽情
追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当他处于逆境时,应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使得儒道思想在这篇文
章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更能凸显出王勃的复杂情感。
四、结束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笔者对王勃《滕王阁序》中蕴含的儒道思想进行了分析。整篇文章充
分体现了王勃顺逆交织的人生际遇,在每个人生阶段,他所用到的思想不同。当在顺境时,积
极用儒家思想激励自己,而在逆境时,主张道家思想的清静无为。因此,在这篇文章中,儒道
思想是和合相融的关系,使得文章中的情感更加丰富,也奠定了王勃的文学地位。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蒋书红.论《滕王阁序》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J].语文建设,2016(29):91-92.
[2]李振纲,魏飞.王勃《滕王阁序》儒、道和合思想解析[N].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37(02):27-30.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