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练习题-1-2 人口 同步练习(解析版)

初中地理练习题-1-2 人口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基础篇】1.(2020·重庆市綦江区石角中学八年级月考)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主要原因是()A.人口死亡率低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基数大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答案】C【解析】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故答案选C。

2.(2019·云南玉溪市·八年级期中)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B【解析】人口政策不仅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还可解决其他相关人口问题,①不正确;人口政策的制定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②正确;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正确;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④正确。

故B符合题意。

选B。

3.(2021·广西百色市·八年级期末)2020年11月1日开始,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A.6.02亿B.10.32亿C.12.95亿D.13.40亿【答案】D【解析】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13.4亿,D正确,故选D。

4.(2021·山东菏泽市·九年级期末)我国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意在()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B.有效增加人均耕地面积C.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缓解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答案】C【解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人口下降,为了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目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C正确。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不能解决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A错误。

限时训练2(学生版)

限时训练2(学生版)

限时训练21、社会流动主要指个人跨越阶层边界的过程,即从一个社会阶层转移到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过程,或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移动。

下列现象中均有利于社会流动的是①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②从工商食官到重农抑商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④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3.《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

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

”这段材料强调了A.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B.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C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D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除了受日本的外来入侵、派系政客及新军阀的内部倾轧之威胁外,国民政府还面临着来自共产党的更大、更根本的挑战。

”下列四幅地图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国民政府挑战的地区是A B C D 5.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由此可见,从中要吸取的“教训”是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6.《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配套综合练习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配套综合练习答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自主预习知识点一描图略北东北温热寒亚欧太平知识点二1郾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为:黑龙江帕米尔黑龙江乌苏里江曾母暗沙2郾(1)960俄罗斯加拿大三欧(2)2郾21郾8(3)朝鲜越南(4)12(5)渤黄东南台湾海南渤琼州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例1(1)(2)探究点二例2(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2)我国东西跨经度广。

(3)升高短(4)领土面积广大,为各种生产部门提供了广阔的场地;资源丰富;所跨的纬度广,南北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限时达标1郾B2郾B3郾C4郾B5郾(1)北回归线北温热纬度(2)北东(3)亚欧太平海陆兼备6郾B7郾C8郾(1)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菲律宾黄海南海(2)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琼州海峡提升训练1郾C2郾B3郾B4郾A5郾C6郾C7郾D 8郾A9郾(1)③①②(2)A———我国领土的最北端;B———我国领土的最东端;C———渤海;D———黄海。

(3)A国家蒙古日本中国临海邻国北邻俄罗斯,南邻中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海陆位置深居内陆,是一个内陆国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海陆兼备的国家优越性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拥有陆上和海上的便利交通条件。

与蒙古和日本相比,地理位置更优越参考答案国家俄罗斯巴西中国纬度范围大部分位于50°N~70°N大部分位于0°~23郾5°S大部分位于4°N~53°N温度带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北寒带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1第2课时自主预习知识点1郾省县乡2.民族自治3郾(1)2334(2)冀晋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皖闽赣济南摇豫摇鄂武汉摇湘摇粤摇琼摇川或蜀摇贵或黔摇云或滇摇陕或秦摇甘或陇摇西宁摇台北摇呼和浩特摇桂摇宁摇拉萨摇乌鲁木齐摇沪摇渝摇(3)北京合作探究探究点A 是新疆———牛头,B 是云南———孔雀,C 是黑龙江———天鹅,D 是广东———大象头,E 是湖南、江西———男女头像,F 是陕西———跪俑,G 是河南———带箭的弓,H 是西藏———鞋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人口》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的概念和基本统计数据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来深入理解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人口数据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探讨人口分布的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深化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

2014届第一轮复习地理限时训练七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人口的变化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 .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 .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 .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 .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 .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 .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 .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 .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4、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0.6 143 19.5 72 75 印度1.4 389 30.6 63 66 法国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读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5~6题。

5、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 . 先增后减B . 先减后增C . 不断增加D . 逐渐减少6、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 .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 .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 .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 .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右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练习(解析版)2.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由此可见 ( ) A. 应鼓励多生多育B.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逐渐放缓C. 我国劳动力十分短缺D.我国人口素质在下降【答案】B【考点】我国人口问题、人口政策【解析】【解析】这样的问题要根据试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提供了这样的信息: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逐渐放缓。

所以选择B.3.读中国2019年到2019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0~15岁人口比重最大B. 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C. 国民文化素质提高D. 人口总量开始减少【答案】C【考点】人口及人口分布特点、人口疏密分界线【解析】【分析】从受教育程度情况图中可以看出,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受教育人数比重,2019年比2019年受教育人数比重显著增加,说明国民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从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比2019年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增加,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而10~15岁人口比重和人口总量问题图中没有相关数据,无法判定。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去认真辨析、衡量。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 东部人口密度小,西部人口密度大B.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C. 山区人口密度大,平原人口密度小D . 全国各地人口分布均匀【答案】B【考点】人口及人口分布特点、人口疏密分界线【解析】【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解答】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状况.5.下表是“中国1953年、1982年、2019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三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口.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1---2、CA【解析】1、中国的中位年龄是35.2岁,而中国的平均年龄应大于35.2岁;中国的人口总数比日本人口总数多很多,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多于日本;日本的中位年龄大于中国,那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低;而表中各国,日本的中位年龄最大,说明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多,所以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

选项C正确。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所以年龄较小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会缓解就业压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影响不大;我国外籍劳动力当前和今后都不会大量涌入。

选项A正确。

(二)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1.A2.C3.B第1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高三历史(通史版)三轮冲刺复习人口问题与人口迁徙+导学案

高三历史(通史版)三轮冲刺复习人口问题与人口迁徙+导学案

专题三人口问题与人口迁徙【热点链接】三孩政策,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近年来高考不回避热点,中国人口问题的历史也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也逐渐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我们在复习时应给与更多关注,特别是实施原因、卫生计生部门的职能转变、相关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

【知识链接】一、古今中外的人口问题(一)古代人口问题1.政策:鼓励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数量成为考核官员的标准。

2.原因:宗法观念影响;农业(耕)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的数量多少决定农业盛衰;人口的多少关系到赋税的征收、兵役和徭役的征发,是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3.特点:人口总量呈螺旋式上升;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古代人口密集区;南方人口发展迅速,并逐渐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

4.明清人口激增的原因: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精耕细作,农业经济高度发展;耕地面积的扩大;外来高产物种的引入;粮食产量的提高;统治者的政策和制度调整(如康熙时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摊丁入亩)。

5.明清人口激增导致的问题:人口增长速度快于耕地、粮食的增长速度,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土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国穷民困,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二)近代西方人口问题1.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人口锐减的原因:欧洲殖民者的屠杀政策,残酷的剥削压榨;伴随欧洲人到来的疾病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限时训练日期:19-3-2 班级:姓名:编制:李云全审核:张康一、单选题(40*2=80分)1.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该国最有可能是下列的()A.美国 B.英国C.肯尼亚 D.中国2.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来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下图为大理州1994年、2006、2016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统计图据来源:大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2016年大理州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外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4.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理州A.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4.7 B.1994-201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减少C.农村人口比重逐渐减少D.日前人口自然增长比较缓慢读我国M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下面小题。

5.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大的年份是( )A.1995年 B.2000年 C.2010年 D.2014年6.目前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 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D.人口出现负增长8.为了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与此现象关系不大的是( )A.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B.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C.部分70后父母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D.部分育龄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观念有所改变9.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人口增长特点最符合模式三的地区可能是( )A.非洲 B.亚洲 C.拉丁美洲 D.欧洲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死亡率最高的是A.西藏 B.上海 C.北京 D.江苏11.下列因素与该地死亡率高直接相关的是A.经济发达B.人口年龄结构C.文化水平高 D.自然条件优越12.国家全面放开二孩,北京、上海二孩生育意愿低的原因是A.思想观念比较保守 B.交通条件差,住房紧张C.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压力大 D.男女比例不协调1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A.人口数量将急剧增加B.劳动力将迅速增加C.不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D.短期内社会负担加重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阶段是A.① B.② C.③ D.④15.从阶段①到阶段③最先出现的转变是A.出生率下降 B.出生率上升C.死亡率下降 D.死亡率上升“胡焕庸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有人把人口分布与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巨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生育政策 D.地区开放程度17.下列能提高“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B.强制实施人口西迁C.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D.实施海水西调工程所谓“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

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19.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发展新能源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④提高消费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下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反映该岛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1.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2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C.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D.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读“我国人口和耕地今后发展的可能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我国耕地承载量面临的问题与影响是( )A.压力增大导致农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B.压力减小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改善C.保持稳定农业产量有所增加 D.压力增大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24.目前,国家为解决耕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 )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②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③加强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实④改善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城市的发展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下图为“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26.该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 B.② C.③D.④“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

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

据此回答11~12题。

27.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A.韩国、泰国、菲律宾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这种具有显著规律性、高度集体性的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及独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读“2015年我国某两相邻省区春节前后流动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29.M、N曲线所表示的省区分别可能是()A.江苏安徽 B.河南北京C.广西广东 D.新疆青海30.影响N省区2月23日之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 B.宗教 C.文化D.婚姻性别比指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下图为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情况折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1.与2000年相比,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A.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B.男性人口仍占多数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3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A.产业升级 B.交通运输C.工程建设 D.家庭婚姻下图为我国部分省份2005-2010年人口迁入、人口迁出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33.2005-2010年人口迁入率最大的省份是A.上海 B.安徽 C.北京 D.江西34.人口迁出率最大三个省份的共同特点是A.都属于沿海省份 B.都属于西部地区C.劳动力相对廉价 D.逆城市化较明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①俄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供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000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35.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6.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37.右图表示2000年某种地理事物占全球的比重,该地理事物是A.耕地B.人口C.森林D.水能38.叙利亚内战引发了25年来全球最严重的难民危机,大量难民涌入欧洲。

下图为叙利亚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读图,难民潮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有()A.提供廉价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 B.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C.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剧环境污染 D.增加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2017 年 2 月 21 日,《2017 年春运返程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火热出炉,报告选定 1 月 30 日至 2 月 21 日春节后出发的列车数据,对 2017 春运返程形势进行了整体描述和分析。

下图为“2017 年春运返程主要出发地和到达地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导致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B.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C.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D.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40.这种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是A.增加沿海地区的人口容量 B.促进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C.减缓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 D.缓解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二、综合题(20分)41.根据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

(3)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其原因是由于引起的。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A市的影响。

(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42.下图是“我国2000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