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合集下载

科学背诵: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

科学背诵: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

科学背诵: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作者:陈映群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9年第12期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中,语言积累是学习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基础,而背诵又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畏惧背诵,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背诵课文的有效方法,他们对背诵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程度上,以至于不想背诵,或者在背诵的时候,这儿丢一句,那儿少一句,背诵效果甚微。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背诵现状,使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呢?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

一、以分割促背诵“分割背诵法”是指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把一篇长课文或者长段落分割成几个小部分,以便于学生分别熟读记忆,直至完成整篇课文背诵的方法。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提出了背诵课文的要求。

这篇课文总共有6个自然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想一口气把课文背诵下来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分割式的方法进行背诵。

具体来说,先让学生在第1自然段的背诵中明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接下来再背诵“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各是什么样的,最后再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有效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了学生的背诵质量。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合理地对其进行分割,可以将长课文化为短课文,把大段落化为小段落,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厘清句与句,或者段与段之間的关系,降低背诵难度,提升背诵质量。

二、以透视促背诵所谓“透视背诵法”,是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对文本意境有一定感受与体会基础上的背诵。

这样教学,表象与具象结合,情感与记忆交融,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积累语言。

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篇幅较长,为了使学生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背诵下来,首先就要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布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明白美丽的小兴安岭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清楚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厘清文本的线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作者:李仲成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4年第02期语言文字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换想法、进行抽象思考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按照内容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学习任务群,第一层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置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中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扩大词语量,增加阅读量,积累词汇段,了解语用规律,提高运用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把握教材特点,让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更有层次新課标针对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中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提出了三个阶段性要求。

第一阶段:(1)认识有关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方、自然万物等常用字;认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常用字;学习书写笔画简单的字,初步体会汉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2)先认先写基本字,学习部首检字法,尝试寻找汉字的一些规律,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

(3)认读拼音字母,拼读音节,认识声调,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学习音序检字法,在日常交际中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4)通过背诵、记忆课堂内外所学名言、谚语、格言、警句、童谣、简短的古诗词等,感受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学段:(1)在实际语言运用情境中独立识字与写字,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小学生语文词汇积累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词汇积累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语文词汇积累的方法有哪些积累词语、丰富词汇,对小学生来说有很大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文章,而且对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语文词汇积累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生语文词汇积累的方法一、集合法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

1、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天花乱坠、天南地北、天昏地暗、天涯海角等,都以“天”开头;再如:平心静气、平易近人、平分秋色、平铺直叙、平步青云等,都以“平”字开头。

2、可以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前呼后拥、左思右想等。

3、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地地道道、家家户户等。

二、接龙法就是用把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形式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

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整装待发——发号施令——令行禁止……”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

三、讲述故事法即用讲述故事的方法来积累词语。

有些成语是一个小故事或一则寓言的概括,有些成语来源于一则典故。

能讲述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就记牢了。

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闻鸡起舞、指桑骂槐、毛遂自荐、指鹿为马等。

2小学语文词语积累的方法一、想象法选取几个各自独立的词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一段有意义的话。

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难以估计的,而且他们也乐于去联想和想象,去创造新的东西。

比如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出现了很多四字词语“五彩斑斓”“欣喜若狂”“形态各异”“茹毛饮血”“毋庸置疑”“毫不相干”等等,任选四个,或写人或叙事或绘景。

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原来几个各自独立的词语在新的语境中联系起来了。

这个联系起来的过程,就是词语被运用的过程。

而通过运用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是最有效的积累。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几个途径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几个途径

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几个途径摘要: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积累。

没有积累的文化是苍白的;没有积累的学习是徒劳的,有了厚实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触类旁通。

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特别注重积累,做个语文学习的有心人,时时积累,处处积累。

关键词:诵读中积累;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积累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似乎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同时又确实是一个老问题。

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难度却很大。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引导学生在品析中学习和积累语言,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已有。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

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用了两、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学生中难以将课文熟读一遍的却大有人在。

强调学生背诵就是将范文中的语言化为己有。

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

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巴金先生的这句话说明了熟读背诵何其重要!背诵是读书的基本功,是强化记忆的好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把语言信息储存在大脑里,以备日后随心所欲地享用。

小学阶段是背书的黄金时期,因为儿童的记忆力最强,保存的时间也特长。

小时候记到的东西,到老也不会忘记,所以让学生多背一些文章,可以使他们受益一辈子。

小学语文积累方法

小学语文积累方法

小学语文积累方法语文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通过积累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积累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积累方法一、语言的积累现今对语言积累的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

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主读书。

在我看来,语言积累应包括三方面内容:1、语言材料的积累。

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字符号,积累大量的词汇。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仅要求学生熟记、会写文本中的经典词汇,还倡导在了解词汇意思的基础上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描写月光的词语,如“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等,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词,反复朗读,再让他们练写、描写月景的小片段,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语言规律的积累。

通过听、读理解语言,通过说、写表达思想感受,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要了解语言的规律,把握语言发展的关键。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学生离阿炳生活的那个旧社会实在太遥远,要想让学生理解阿炳的心境和他所拉出的曲子要表达的情感有些困难,所以我先请学生听音乐。

那幽怨的曲子立刻把学生的思绪带到阿炳凄惨的生活中去。

接着我再让大家读课文,阿炳的不幸命运和坎坷的经历激荡起学生心中的情感之浪。

3、精粹语言的积累。

精粹语言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

可以引导学生记诵古今中外精彩的语段、篇章。

现在正是初春时节,我为我们班的学生推荐了朱自清的散文《春》。

作者优美的文笔深深吸引了学生。

抓住这一好现象,我开展了诵读《春》的比赛。

学生与往日在课堂上的表现截然不同,一个个读得神采飞扬。

我对他们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小学低年级语文语言积累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语言积累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语言积累策略【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在语文课程中,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

从实际情况来看,语言知识本身就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语言知识的积累,对于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要求应运而生,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突显出较为明显的缺陷。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及时调整语言知识积累的引导与组织策略。

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习得与积累。

一、创新课堂活动,注重语言探究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场所。

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无疑会使其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新课堂活动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探究与建构当中。

这样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如:字词是低年级阶段的重要语言知识,为了促进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以《祖先的摇篮》为例,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了本节课的生字和生词。

同时,为了对其探究思路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我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还可以说掏什么呢?(2)“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可曾”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3)“采、捉、逗、逮”这四个字有怎样的共同点?(4)“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除了一望无边的绿荫之外,还可以用一望无边形容什么?(5)“苍苍茫茫”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文中还有没有意思相近的词语?之所以设计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意图就是给学生的语言探究过程提供一定的线索。

然后,学生结合问题进行了自主性的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了交流讨论。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和记录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字词和句子,并在讨论时进行了分享。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表 达 方 式 、优 美 句 段 等 内 化 为 自己 的 口头 语 言 和 书 面 语 言 的 一 部 分。 2扩 大课 外 阅读 量 . 博 览 中积 累语 言 . 在
பைடு நூலகம்
了语 言积 累的 重要 }。本 文从 分 析语 言积 累的心 理 学基础 入 手 , 生 概述 了小 学生语 言积 累的 途径 、 方法 , 并指 出 了搞 好 小学 生语 言积
累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 对小学生语言积 累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生语 言积 累 心理基 础 途径和方法 对教 师的要 求

的词语抄一抄 。这 样的作业其 实就是要求 学生积 累文 中的佳词妙 句和精 彩段 落 。 在教学 中, 教师应让学生在 充分读 书, 立恩考 , 独 交流 评 议, 老师 点拔 的基 础上有所 感悟 。领悟祖 国语 言的思想美 、 规范 美、 艺术美, 产生对祖 国语言文字 的热爱之情, 激起他们学 好祖国语 言 的强 烈愿望, 在学中积 累情感 , 发展兴趣 ; 味精练传 神的字词, 体 体 味优 美多样 的句式, 体味含义深刻 的句子, 味独具 匠心的结 构。在 体 体 味中积 累语言表达 的规律 、 知识 、 法, 方 同时将 书上的遣词造 句 、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8) 0 1 7 0 17 — 8 4 2 0 1 —O — 2 中图分类号 : 0 H9 文献标识码 : A
《 语文课 程标准 》 明确指出 “ 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 际工具 . 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 特点。语文课 程应致 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 与发展 。 语文 素养是 学 生学好 其他 课程 的基 础 ,也 是学 生全 面发展 和终身 发展 的基 础 。”c 文 素养的形 成不是一 朝一夕 的事 , 要提 高学生 的语文素 养 , 言积累是 基础 , 语 是关键 。 《 语文课程标准 》 “ 的 课程的基本理 念 ” 分中写 到要 “ 部 丰富语言的积 累, 培养语感 ” 在总 目标 中又要 c 求 在 阅读 方 面注 意 “ 较 丰 富 的 积 累 , 成 良好 的语 感 ”函 而 在 各 有 形 ,继 ' 个学 段 目标 中再 对语言 积累加 以具体化. 积累 的量 做 了基本规 对 定 。由此可见, 语言积 累在 《 语文课 程标准 》 巾具有 了很重要 的地 位。 语 言 积 累 过 程 的心 理 学分 析 语言积累实质上是一种学 习信息 加工的过程。加涅认 为 , 最典 型的学习模式是 信息加 工模 式 :环 境一感受器一 感觉登 记一 短时 记忆一长时记忆一反应发生器一 反应 器一 环境。具 体过程是 : 学生 从环境 中接受刺 激 , 刺激推动感 受 器, 并转 变为神经信 息 。这个 信 息进入感觉登记 , 这是非常短暂 的记 忆贮存 。被感 觉登记了的信息 很 快进入短时记忆。当信息离开短时 记忆进入 长时记忆 时 , 息便 信 以编码形式储存 在长时记忆 中。当需要使用信息时 , 需经过 检索提 取信息。被提取 出来的信息可 以直接通 向反应发生 器, 从而产生反 应 。在加涅 看来 , 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密 切联 系在的。因 学 为不 断 反 馈 , 信 息 流 在 学 习 者 与 环 境 之 阃 形 成 一 个 环 路 , 者 不 使 两 断 的互 相 作 用 。 美 国教育心理学 家梅 耶在加涅 的学习信 息加工模 型基础上进 行简化 , 1 8 年提 出一个极 为简约的学习过程模型 。其过 程是 : 于 97 学 习活 动始 于学 习者的注意。通过注意 , 习者选择 了与 当前学 习 学 任务有关 的信息材料 , 并将 有限 的心理 能量集 中在相应 的活动上 。 同时与新信 息有 关 的贮存 在长时记忆 『 的原有 知识被激 活。新信 f | 息进入工作记忆 系统, 学习者找出新信息各部分 的内在联 。与此 同 时, 与新信 息有关的处 于激 活状态 的原有 知识和新 信息产生 联系 。 最 后 , 知 识 进 入 长 时 记 忆 中 贮存 起 来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强 调 新 旧 知 新 识的相互联系 , 是梅耶学 习模 型的最大特点。这充分说明积累是和 “ 领悟… ‘ 掌握”紧密相连 的, 只有外 在的知 识经 验被真正领悟和掌 握, 变成 自己 的知识经验 , 能通过 记忆 长久地保 持积 累下来 ; 才 也 只有通过记忆系统保 持积 累起来 的知识经 验 ,才 能算被真正地 掌 握并 可以随时提取和运用。可见 , 积累是学 习主体对外来知识信 息 进行 同化 、 顺应 、 工 、 加 内化的产物 , 也是对 自己的认知结 构进行重 新建构 的结果 , 开展认 知学习活动不可或缺 的物质基 础。 是 二 、 学 生 语 言积 累 的 途 径 小 小学阶段是语言 积累的黄金阶段 。目前 , 小学生的语言积 累越 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 。 1以课 文 为 阵地 , 感悟 中积 累 语 言 . 在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 过编审者反复 推敲 、 斟酌 , 心筛选 、 精 修订 才编成的, 都具有文质兼美 的特 点。在遗词造句, 谋篇布局及标点符 号的运用方面无不独具匠心 , 是小学生学 习语言的好材料 。因此小 学生语言的积 累应先 从课文 开始。翻开小学语文教材 , 几乎每一课 课后作业都有这 样的要求 : 自己喜欢 的段 落背下来 ; 自己喜欢 把 把

语言积累的意义与途径

语言积累的意义与途径
语 言 积 累 的 意 义 与 途 径

郭 风

新课标提出的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我们的 教学任 务观奠定了依据。只 完成 “ 教”的教学, 不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只教教 材,只教知识, 只教理解 、 分析, 这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它会导致我们的
学生在烦琐的分析中 淹没了 情感体验, 在孤独的传道中失去了自 我。教学
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 . 即最终形成 读写技能。不会运用的积累再多,也只
能算个 “ 两脚书卡” 巨 ;在运用中形成的积 累更具深沉厚重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
下 几个 方面的运用 :
辅导讲座, 对学生难以 把握的语调和句
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
述: “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
一 .
积累与语文学习
积累一词在 《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 逐渐聚集。 “ 不积跬 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 程。事实上,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 形成技能的 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 语言, 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 程。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古人云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 “ 唐・ ”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 孙洙) ,说的就 清・ ” 是不断积累, 熟练技能的道理。当 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第一次写作成功的 体验时说, “ 我深深明白: 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 我决不可能 写出那80 o 个字” 这些话说出了阅 , 读积累在写作中的至关重要性。 新的 《 语文课程标 也把积累 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课程总目 标中 提到, “ 义教阶段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 ( 的积累,形成良 好的 语感” 阶段 目 ; 标中提到, “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了解课文中 词语的意思, 在阅读中 积累词语” ( 2 1 年级) “ - , 积累课文中 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 ,以及在课外阅读 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 3 年级) “ _ ,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 体会其表达效果” ( 6 5 年级) “ -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 和运用中, 提高自 己的欣赏能力和 审美情趣” ( 9 7 年级) 上述 目 - 。 标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何耀飞
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11期
语言积累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语言积累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课内文本词句的积累
1.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大量字词需要学生积累和理解。

我从每个生字词的音、形、义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辨析,注重融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于一体。

同时要求学生临场运用、组词造句,以此来检查学生积累和理解文本词语的程度。

2.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要求学生先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进行诵读;然后在这些句子旁做些批注,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最后要求学生学会仿写。

如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时,当学生画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一句时,我就顺势要求学生按照“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3.对于教材中的经典片段,我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同时指导背诵的方法。

在背诵《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

掌握了一些背诵方法后,学生背诵就游刃有余了,更重要的是对已背诵的内容烂熟于心,不易忘记。

二、课外妙词佳句的积累
1.每周阅读课的时间,我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每节课至少分类摘抄妙词佳句各五个。

如写景的为一类,写物的为一类,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的为一类等。

对于学生摘抄的较有特色的妙词佳句,我不定期地公示在教室黑板报上,以便让学生们共同品味、欣赏,助推学生阅读积极性。

2.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给学生布置积累一些常用成语和名言警句的任务。

每天的积累任务各不相同。

采用“定向积累”的方式:如带动物名的成语、含数字的成语、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等;关于读书、励志的名言警句等。

为提高积累兴趣,我还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安排一名学生进行三分钟的演讲,让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或说一句名言警句带来的启示等,展示积累的成果。

这样,就起到了巩固理解的作用。

三、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积累
学会观察,是积累生活语言的重要方法。

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新鲜、有趣的事物并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帮助极大。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关于错别字一文教学完成后,我要求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市中各类商家打出的广告语,发现存在许多错别字现象:“食全食美”、“衣衣布舍”、“随心所浴”等,然后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规范词形。

通过类似的观察,学生提高了辨别能力。

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注重多方面、多渠道,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积累方法。

学生有了坚实的词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才会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