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教学设计
科学七色光教案

科学七色光教案科学七色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七色光是由白光经折射、分离而成的七种颜色组成。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实验、总结,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到七色光的形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三、教具准备彩虹胶纸、白色纸张、手电筒、水杯、透明玻璃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白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白光是由什么颜色组成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白光是如何形成的。
2. 演示(10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到白色纸张上,让学生观察到白光。
然后教师将白光通过透明玻璃杯照射到彩虹胶纸上,并让学生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白光经过彩虹胶纸折射后,分离成了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 实验(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杯洗净,加满水。
然后在水杯上方倒置一张白色纸,再将手电筒照射到纸上,让光经过水杯中的水照射到白纸上,让学生观察结果。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光线在经过水杯中的水时发生了折射,并发散出了七种颜色的光。
4.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结果:白光经过彩虹胶纸或水杯中的水时,会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5.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光的知识,例如彩虹的形成原理、光的波长、频率等。
并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思路,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更多有关光的实验,例如使用棱镜分离光线等。
2. 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光影,了解光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可以制作彩色灯泡,领会到光的色散现象。
六、板书设计白光→彩虹胶纸(或水杯中的水)→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教学,学生了解到了光的色散现象和七色光的形成原因。
七色光教案

七色光教案七色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七种颜色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辨认能力。
2. 培养幼儿对世界多彩的兴趣和感受。
3.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七种颜色的名称和区分能力。
2. 培养幼儿对世界多彩的兴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彩色卡纸。
2. 彩色水笔。
3. 彩虹模板。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颜色,并询问他们对不同颜色的感受和喜好。
例如,红色代表什么?蓝色代表什么?2. 准备七种颜色的彩色卡纸和彩色水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颜色,并用水笔在卡纸上涂满这种颜色。
3. 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解释彩虹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并用彩色卡纸制作一个彩虹模板。
4.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颜色的彩色纸条,按照彩虹的顺序粘贴在彩虹模板上。
5. 引导幼儿观察彩虹模板,让他们发现七种颜色的变化和组合,引导他们谈论彩虹的美丽和多彩性。
6. 鼓励幼儿用七种颜色的彩色卡纸制作自己的彩虹画,并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
7. 结束时,与幼儿一起回顾七种颜色的名称和区分能力,并共同欣赏彩虹的美丽。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花草、食物等周围的七种颜色,并进行归类。
2. 引导幼儿以彩虹为主题创作绘画作品或手工制作。
3. 定期进行颜色游戏,巩固幼儿对七种颜色的辨认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观察、制作彩虹模板和彩虹画等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对颜色的辨认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加深对七种颜色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教学延伸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对七种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认知。
《七色光》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七色光》教学设计(通用3篇)《七色光》篇1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二、教学重点: 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彩虹的形成。
四、教学准备: 三棱镜,镜子,水,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阳光(白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2、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3、学生领材料,分组活动:(1)用三棱镜。
(2)把镜子放在水中。
(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4、交流实验现象,讨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5、小结:太阳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6、提问: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现象?(观察光碟、肥皂泡等)7、谈话: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么?8、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资料。
9、交流:牛顿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10、玩七色陀螺。
(1)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
(学生也可以课前制作好)(2)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
(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3)讨论: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三)、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1、滤光实验。
(1)学生参考课本 p28 做滤光实验。
(2)学生活动,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讨论: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4)小黑板出示填空题:太阳光照到红色玻璃纸上,滤去()光,允许()光通过,反射()光。
太阳光照到红色物体上,反射()光。
太阳光照到黑色物体上,反射()光。
七色光教案

七色光教案七色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七种基本的光颜色并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观察能分解光线为七种颜色的实验现象,并能理解其原理。
3. 发现生活中的七种基本颜色,并能将其名称与实物相匹配。
二、教学重点1. 能正确说出七种基本的光颜色的名称。
2. 能观察能分解光线为七种颜色的实验现象。
三、教学难点能理解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验和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教具准备1. 彩虹模型(可用五彩纸条串联而成,或使用彩虹图案的图片)。
2. 白纸。
3. 白色光源(如手电筒)。
4. 三角棱镜。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用彩虹模型或彩虹图片引出话题,告诉学生“彩虹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并请学生说出彩虹中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2. 实验展示(1)教师将白纸放在光源前方,观察由光线照射在白纸上的现象,“看到什么颜色?”(2)使用三角棱镜将光线折射,观察折射后的光线,“能看到什么现象?”3. 实验探究(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台手电筒和一个三角棱镜。
(2)小组成员依次将手电筒后面对着白纸,将三角棱镜放在合适的位置,用手电筒照向棱镜。
(3)观察实验现象,并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光线通过棱镜折射后分成七种颜色。
”(4)学生们交流实验结果,“为什么光线会被棱镜分成七种颜色?”4. 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并总结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发现,白光可以通过棱镜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
这七种颜色就是光的七色光。
”5. 生活应用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归纳生活中的七种基本颜色,“请大家说出生活中的七种颜色和它们的名称。
”6.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多种颜色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学生互相出示颜色图片,合作说出颜色的名称。
7. 拓展延伸将七种颜色的英文单词进行学习,显示并教学每个颜色的英文名称。
小学音乐《七色光》教案:引领孩子探秘艺术

小学音乐《七色光》教案:引领孩子探秘艺术引言: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们发展的重要性,音乐是培养孩子审美情趣、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教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带领孩子们探秘艺术世界。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小学音乐《七色光》教案,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教案介绍的学习内容是小学音乐《七色光》,这是一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音乐歌曲。
孩子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这首歌曲的旋律,较熟悉,并且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动听,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
2.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1)明确歌曲整体结构,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2)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以及其表达的情感;(3)培养孩子多样化的表现能力,提高孩子们的情感表达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4)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开发孩子们的音乐潜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通过提问来引出本课学习的歌曲,孩子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对曲目并不陌生。
例如我们可以问一下孩子们,你们听过哪些好听的歌曲呢,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提到《七色光》这首歌,我们可以顺势地引入歌曲的学习。
2.学习歌曲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原版的《七色光》歌曲,让孩子们聆听歌曲的乐器、鼓点等基本元素,让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接着,学习和讲解歌曲的基本成分,如歌曲节奏、旋律、和弦。
歌曲的节奏要求孩子们能够稳健地打出伴奏,而歌曲的旋律要求孩子们在掌握基础后,能够驾驭高低起伏的声音。
3.理解歌词的含义以及音乐的情感表达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基本结构后,我们要走进歌曲的世界,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以及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对歌词的解释,让孩子们真正认识歌曲所包含的情感,比如爱、友情、美好等。
我们可以拓展让孩子们谈论一下自己与这首歌曲有什么共鸣。
4.培养孩子的表现能力我们可以分成小组,让孩子们分别来演唱歌曲,并让孩子们自己创作一些更具个性的音乐,或者改编自己喜欢的一些歌曲。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七色光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七色光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彩由什么组成。
2.学习如何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
3.了解色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4.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色彩鉴别能力。
二、教学准备1.七色光制作工具:白色纸、三角形玻璃棱镜、手电筒。
2.课件:介绍光的基础知识和光的颜色分解原理。
3.彩虹图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颜色的形成原理和重要性。
4.色板、颜色鉴别工具:为了提高学生对颜色的鉴别能力。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光的基础知识1.首先向学生介绍光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光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探究光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光的体验来发现光的特性。
–提供眼镜、水晶球、玻璃杯等工具,让学生感受光的弯曲、折射、反射等特性。
3.学习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引导学生认识白光的组成成分,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
第二步:制作七色光1.将白色纸放在桌子上,放在白色纸上面的手电筒,使其正对着纸。
2.在手电筒的侧边放置三角形玻璃棱镜,让白光经过玻璃棱镜以后分解为七种颜色。
3.调整手电筒和玻璃棱镜的位置,以便使分解出来的七种颜色呈现在白色纸上。
4.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颜色的光,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光的特点。
第三步:了解彩虹1.通过课件展示彩虹的图片,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和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彩虹是由太阳光照射到水滴上形成的,每一滴水把阳光分解出的光线折射、反射后再射入空气形成的。
3.让学生了解太阳光中的七种颜色,认识到每一种颜色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四步:色彩鉴别1.提供不同颜色的色板、颜色鉴别工具等,让学生进行颜色鉴别。
2.让学生对颜色进行分类比较,体验不同颜色的魅力。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哪些颜色?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的表现和状态,特别是对于颜色的鉴别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否提高等方面。
2.学生可以制作自己的七色光,观察和探究不同颜色的光线,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展示不同颜色的光,让同学们来鉴别,评价学生的颜色鉴别能力。
七色光教案

七色光教案【篇一:科学《七色光》教案】4、七色光宿松县孚玉镇中心小学刘雷林教学目标:1、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2、学会做色光的合成实验,进一步认识到日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
科学知识:1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活动准备:水盆、平面镜、电筒、喷水壶、洗衣粉、光碟等每组一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以画图的方式猜出来。
课件出示:一坐长桥架天空,太阳在西它在东。
数数颜色真不少,紫绿青蓝黄橙红。
二、制造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1、学生出示自己的作品。
课件出示彩虹。
2、有谁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彩虹的形成原因。
出示课件: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们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彩虹?你想制作彩虹吗?4、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5、学生拿出材料分组实验。
6、交流实验现象:从这个实验中你知道了什么?7、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的现象?(观察光碟、洗衣粉泡沫)8、小结:这些现象都告诉我们,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三、合成彩色光的实验。
1、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吗?(阅读牛顿的故事)为什么牛顿的伟大发现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人们后来是怎样被说服的?2、从牛顿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独特而精辟的见解在刚提出时…)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两个铁球同时着地)3、玩七色陀螺、七色转轮。
(1)分组玩陀螺、七色转轮游戏。
你们发现了什么?(2)想不想做做这样的玩具?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做?(3)再玩陀螺、七色转轮,观察有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4)讨论:从这个试验中中你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阳光是由七种颜色构成的。
七色光教案(共8篇)

七色光教案(共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七色光教案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音乐课《七色光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难点: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连音、把握休止符时值。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互动话题:彩虹,人人都见过。
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像桥,有七种颜色……)听了你们有声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是的, 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二、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1、教师范唱互动话题:歌曲是快板还是慢板?(快板)这首歌是什么情绪?(欢快、活泼……)歌曲有几个部分(2个部分)A 、学习一声部旋律。
(师范唱,学生跟唱,边唱边画拍,唱谱)B 、互动话题:找出难唱的地方、特殊符号、解决的办法。
(波音、休止等)C 、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带着节奏有感情的)D 、全体同学完整唱(词曲结合)G 、歌曲的艺术处理。
(情感与力度、情感与歌词的关系)分析歌词:《七色光之歌》歌词简练,形象专一,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于幻想。
歌曲的一二句旋律质朴、活泼,描绘少年儿童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地成长。
第三句表现少年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自信。
四句旋律动力感大大增强,加之采用衬词“来来来”使情绪高涨。
五六句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使全歌情绪更为激越,充满生机,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情。
H、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热情、活泼、欢快)2、赏析二声部。
互动话题:(二声部的“色彩”)(师生示范,同学感受)A、学习二声部旋律并带上歌词。
(声部的“均衡”)B 、师生合作,感受合唱效果。
三、演唱全曲1、齐唱、点学生唱多美的七色光,多美的七彩世界,那我们就一起带着快乐,带着希望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吧!互动:分2组(接龙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拍打桌子:唱“唻唻唻”的时候四、课堂拓展师:唱得真好,!在这么美丽的七色光的照耀下,我相信你们的七彩梦一定会更美,师:虽然不知道你们的七彩梦是什么?但是我相信你们的七彩梦一定会很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七色光》教学设计
昌黎县朱各庄镇大樊各庄完全小学宣跃红邮编: 066602 。
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光学部分内容,研究的是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
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进而知道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我把教材进行分析后,认为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白光色散成七色光。
第二部分七色光合成白光。
第三部分认识光的三原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3、知道光的三原色。
2)、探究与方法目标:
1、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学会做制造彩虹的实验及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关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从中体会自我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水槽、平面镜片、喷雾器、水、光盘、油滴、肥皂水、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陀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您们看过《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吗?一休在碰到难题时,总能想出一些让人惊奇的鬼点子,不愧是聪明的一休,你们喜欢他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欣赏一休聪明的风采。
(播放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之鸡蛋和陀螺。
)
设计意图:通过看变色的陀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为下面七色光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师问:同学们,片中的陀螺好看吗?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个?
生会答:想。
师说:好,学完这节《七色光》之后,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出这么漂亮的陀螺。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七色光》。
板书课题:七色光)
二、动手实践,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1:交流彩虹,体验生活。
1、谈话引出彩虹。
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动画片中转动的陀螺上有漂亮的七色光,在哪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色彩?
生答:天上。
师:说对了,天上的彩虹。
课件出示彩虹图片,提问:
彩虹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呢?找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答案:红、橙、黄、绿、青、蓝、紫)
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总结,教师补充。
(雨后、洒水车后面、有阳光和水珠(或水雾)的地方、喷雾器喷雾时、喷泉或瀑布的周围)
此时,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2、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阳光和水雾制造彩虹呢?
教师领生到室外,演示用喷雾器制造彩虹,学生进行观察。
4、教师讲解彩虹形成的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水的颗粒时形成的。
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
因此太阳光在通过水的颗粒时就会折射。
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
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形成了彩虹。
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探究活动2:制造彩虹,激发兴趣。
1、谈话:制作人造彩虹的方法很多,下面再你们介绍几种。
(1)将平面镜迎着阳光斜放在浅水盆里,固定牢固,然后将白色卡纸斜放在镜子前方,调整水盆、镜子和卡纸的位置,直到卡纸上出现彩虹。
(2)将三棱镜的一个面对着太阳,让光线射入,然后调整角度,在另一面的墙上也会出现彩虹。
(3)可以对着光观察光盘,也可以看到鲜艳的七色光。
2.学生制造彩虹活动。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指导学生要从多个角度观察,寻找最佳位置。
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
做对着阳光方向喷水雾实验时,可以出现弧形彩带,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
用光盘、油滴、肥皂水做实验时,光盘上出现的色条,油膜、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但这与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3.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4、教师解释: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出现由红到紫各色光组成的光谱,这种现象叫色散。
(板书:阳光一散F色光)
5、学生讨论交流:做光的色散实验时,实验效果与光照角度、观察角度有没有关系?
6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实验,我们知道,光的色散现象与光照的角度、观察的角度都有关系。
而在雨后,只有当光照的角度与我们所站的位置都适合时,我们才会看到彩虹。
而太阳的位置改变后,光照角度发生变化,我们就看不到彩虹了。
•探究活动3:混合色光,逆向探究。
1、讨论:我们知道了阳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如果我们把七色光按照一定规律混合, 可不可以得到白光(阳光)呢?
2、教师出示陀螺。
这是个陀螺,我已经在圆面上涂上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我们快速旋转陀螺,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猜猜看。
3、学生游戏:旋转七色陀螺。
4、学生汇报结果。
(板书:白光)
5、教师解释现象,问学生:对于我们刚才做的两个不同的是严重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
6教师小结:白色的太阳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而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光。
这是一对相反的科学现象。
(板书:阳光色散七色光)+
•探究活动4:三色组光,深入研究。
1 •谈话:通过制造彩虹实验,我们知道当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就会变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
人们又发现光谱上大部分光,可以用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得到,所以人们把红光、绿光、蓝光定为光的三原色。
2 •实验: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板书: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提问:光的三原色与颜料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样的呢?同学课后可以去研究一下。
光的三原色能合成白光,因为光线是越加越亮,因此两两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而三种光等量相加可得到白色。
至于颜料的特性正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不是增强光线,因此颜料的三原色合并颜色只会越来越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实验探究知道白光可以色散成为七色光,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别惊奇。
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完成这节课,教学效果会特别好。
三、巩固所学,外延拓展
同学们会玩陀螺吗?我们举行一次玩陀螺比赛,好吗?
1、教师提供三种染色方案:A将陀螺染成黑白两色。
B将陀螺按照红、橙、黄、绿、
蓝、靛、紫的顺序染色。
C将陀螺按照红、绿、蓝的顺序染色。
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动手
染色,并练习。
2、玩陀螺比赛。
3、提问:玩陀螺时,你有什么发现?
1)七种颜色的陀螺转动后变成了白色或灰色,七色光又合成自然光。
2)黑白两色的陀螺转动后,出现七色霞光。
自然光色散成为七色光。
3)红、绿、蓝三色的陀螺转动后,出现白色或灰色,色光合成自然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巩固自己的所学,课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
阳光色散: 阳光 色散 七色光
七色光
四、课堂回顾,布置作业
1、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点:
1) 、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色光组成的;而七种色光混 合在一起,又变成了白光。
2)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出现由红到紫各色光组成的光谱,这种现象 叫色散。
3)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
当光按照一定的角度照射到去中的小水滴 上时,会发生色散现象,这就是彩虹。
由于光的色散现象与光照角度、观察角度都有关系, 所以只有当光照的角度与我们所站的位置都适合时,我们才会看到彩虹。
而太阳的位置改 变后,光照角度发生变化,我们就看不到彩虹了。
2、 课后作业:
1、 在课下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实验方式,将彩虹的秘密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可 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2、 制作一个陀螺,和小伙伴比一比,谁的更有趣。
3、 七色光可以组成白光,那么,红色和黄色组成什么颜色?黄色和蓝色呢?同学们自 己动手试一下吧!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学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爱科 学、学科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