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汇总(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数字0-9的认识和书写
2. 数字0-9的大小比较
3. 数字0-9的数目意义和数位意义
4. 数字的顺序排列
5. 数字的加法运算(没有进位)
6. 数字的减法运算(没有退位)
7. 数数字,将数字与物体进行对应
8. 掌握基本的数学符号:加号、减号、等于号
9. 通过观察、绘制、数点等方式进行数数活动
10. 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如推理数的大小关系
11. 认识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12. 通过观察和画图研究二维图形的特点与性质
13. 进行简单的空间位置、方位的描述
14. 认识物体的形状特点,如圆的圆心、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等
15. 进行简单的图形模仿和延伸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202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shù一yì数shù点diǎn数shù法fǎ:数shǔ数shù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从cónɡ1开kāi始shǐ,数shù到dào最zuì后hòu一yí个ɡè事shì物wù所suǒ对duì应yìnɡ的de是shì几jǐ,即jí最zuì后hòu数shù到dào几jǐ,事shì物wù的de总zǒnɡ数shù就jiù是shì几jǐ。
数shù图tú中zhōnɡ物wù体tǐ的de数shù量liànɡ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比bǐ如rú可kě以yǐ按àn从cónɡ上shànɡ到dào下xià,从cónɡ左zuǒ到dào右yòu,从cónɡ远yuǎn到dào近jìn等děnɡ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ǔ数shù。
各ɡè种zhǒnɡ事shì物wù的de数shù量liànɡ都dōu可kě以yǐ用yònɡ一yí个ɡè数shù表biǎo示shì。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重点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重点复习题含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下图中共有()个。
A. 2B. 3C. 42.哪个盒子的形状是正方体?()A. B. C.3.哪一个容易滚动? ()A. B. C.4.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是()。
A. B. C.5.下图中,圆柱在球的右边的是()。
A. B. C.二、判断题6.至少用2个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7.足球是长方形的。
()8.圆柱体比正方体滚得快。
()9.只有球能滚动,圆柱不能滚动。
()10.搭积木时,球最容易滚动。
()11.可以随意滚动,不可以随意滚动。
()三、填空题12.数—数。
个,个, 个, 个。
13.数一数,填一填。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14.数一数,填一填。
个,个, 个, 个。
15.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________个16.数一数,填一填。
个个17.左图是由个拼成的。
18.从右数起,排在第,排在第,一共有个·。
19.下面物体中,是长方体。
20.________个________个四、连线题21.连一连。
22.把下面物体与它们的形状连起来。
五、作图题23.把能站稳的那一组圈起来。
六、解答题24.在正方体下面画“√”,圆柱下面画“○”。
25.(1)一共有________个图形,其中圆柱有________个。
(2)从左边数,排第________;从右边数,排第________。
(3)把长方体涂上颜色。
(4)把左边的2个图形圈起来。
26.下面哪些组合能站稳?请画上“ ”。
27.在能滚动的积木下面画“√”。
28.(1)一共有________个物体,其中有________个。
(2)从左边数排第________,从右数排第________。
(3)把从左数的第6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的第3个物体涂上颜色。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B二、判断题6.【答案】错误7.【答案】错误8.【答案】错误9.【答案】错误10.【答案】正确11.【答案】正确三、填空题12.【答案】2;1;5;213.【答案】3;2;2;214.【答案】4;1;2;415.【答案】3;4;2;316.【答案】6;817.【答案】418.【答案】6;2;419.【答案】①②20.【答案】7;5四、连线题21.【答案】解:22.【答案】五、作图题23.【答案】六、解答题24.【答案】25.【答案】(1)8;5 (2)4;5(3)(4)26.【答案】27.【答案】28.【答案】(1)8;5 (2)1;8(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单元知识汇总一、数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首先引入了1至5这五个基本数字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数字,让学生体会基数的含义。
每个数字都代表不同物体的数量,比如有两个苹果就用数字“2”来表示。
●数序:从前往后数,数字的顺序是1、2、3、4、5;从后往前数则是5、4、3、2、1。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数的基本顺序观念。
●数的写法:学生需要学会在田字格中认真、工整地书写这些数字,确保每个数字的形状正确,占格合理。
二、比大小本单元还介绍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当比较两个数时,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等号“=”表示,例如3=3;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大于号“>”表示,如5>3;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则用小于号“<”表示,如3<4。
●使用“>”或“<”时,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序数和基数在本单元中,学生需要区分序数和基数的概念。
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用“几”来表示,比如“5个苹果”;而序数则表示物体的次序,用“第几”来表示,比如“第三个苹果”。
●确定排列顺序:首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四、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
一个数(1除外)可以分成几和几,例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分解时要有序进行,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减法1.加法: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比如,2个苹果和3个苹果放在一起,就是2+3=5个苹果。
计算时,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2.减法:减法则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
例如,有5个苹果,吃掉2个,还剩3个,即5-2=3。
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解、想加算减等方法。
六、0的认识本单元还详细介绍了数字0。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同时也表示起点。
学生需要学会0的读法(读作零)和写法(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汇总(一)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班级:姓名:
一、计算(每题2分,共计20分)
1、口算。
2、计算
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计36分)
1、想一想,列算式
2、我能连得快。
(把同样形状的连起来。
)
3、看图填空。
4
、看图写出四个算式。
5、看图列算式。
6、把下面物品的序号填在下面相应的圈里
三、思考题(每题8分,共计8分)
1、考考你
四、应用题(共计36分)
1、应用题。
1、小明养了20条金鱼,送给小立4条,送给小冬5条,
小明还有多少条金鱼?
2、文具店原来有42包练习本,又运来了39包,把这
些练习本平均装在9个纸箱里,每个纸箱装多少包?
3、工人叔叔要修一条长100米的路,已修好64米,剩
下的要6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4、小明种植了14棵杨树,12棵柳树,种植松树的棵数
比杨树和柳树的总数少3棵,种植松树多少棵?
2、应用题。
1、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
第二组修理了18把。
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2、一双拖鞋8元,一双袜子4元。
小明拿了20元钱买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应找回多少元?
3、图书馆有故事书96本,第一周借出28本,第二周借出30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4、商店运来50筐水果,上午卖出12筐,下午卖出14筐,还剩多少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