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 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 4.17.1医学影像(包含,普通放射、CT、MRI、超声、核素成像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4.17.1.1 【C】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 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规定》,取得《放射诊疗3.X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
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B】符合“C”,并满足临床需要。
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
2.CT、MRI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
3.有完善的PACS系统。
【A】符合“B”,并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2.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方便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
4.17.1.2 【C】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 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
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2.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
队结构合理。
【B】符合“C”,并 1.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负责。
2.各专业组齐全、设置合理,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3.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A】符合“B”,并1科主任为主任医师,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2.具有3名以上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17.1.3 【C】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
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B】符合“C”,并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的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能力。
4.17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P131-135完成时限

4.有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和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
1,健康教育资料
2.培训记录
3。见“放射辐射防护制度”; 放射剂量计使用登记和监测结果反馈。
4. 员工放射剂量监测反馈改进记录
30/7
【A】符合“B”,并
1.有员工定期进行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或资料。
监管记录
4.17.3.2
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C】
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
2.有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3.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由放射科主任主持,有记录。
1.重点病历随访与反馈制度
2.3.疑难病例讨论(分析与读片会)制度;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药浓度监测等)有“危急值”项目表。
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
1.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登记本
2.危急值项目表
3.要求科室每人熟悉,科室组织学习有记录本(现场提问)
已有
【B】符合“C”,并
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
、现场提问与查看
20/8
【A】符合“B”,并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
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修定前后的对比资料
20/8
4.17.2.2
定期校正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C】
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417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P131135完成时限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存在问题责任部门/人评审标准评价要点支撑材料自查情况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C】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1. 《放射诊疗许可证》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2. 医学影像服务项目目录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3.急诊和床旁摄影制度(可已有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并入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4.17.1.1排班表3.X 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医学影像科通过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
医疗机构执业诊【B】符合“C”,并疗科目许可登记,1.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公示;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符合《放射诊疗管现场查看20/8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理规定》,取得《放 2.见“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行。
射诊疗许可证》,排班表2.CT 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
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
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1.查看个唯一编码管理。
20/82.查看,信息系统支持2.医院设有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3.查看,信息系统支持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
3.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
1.人员一览表及资格证书执--【C】业医师、护士执照4.17.1.2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2.放射人员上岗证、大型设备已有根据医院规模和范,满足工作需要。
上岗证任务配备医疗技2.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
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B】符合“C”,并放射诊断、技术、CT、MR、介已有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入组人员架构图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A】符合“B”,并职称证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
医学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样例5)

医学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样例5)第一篇:医学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督查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时间:地点:负责人:质控人员:一、医学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服务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放射诊疗许可证》;24 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X线摄影、超声检查);编码与PACS系统功能;医生工作站;人员资质;(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科室《紧急意外抢救预案》、药品、器材;《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1、专职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记录。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图像质量评价小组采用多种形式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
1、科室《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职能部门评价结果。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临床医师参加,记录,随访,重点病历资料完整(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3)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管理与持续改进知识讲解

十七、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管理与持续改进4.17.1 医学影像(超声检查)部门布置、布局、设施合理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 4.17.1.1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科通过医疗结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超声检查)取得《大型设备使用上岗证》。
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
【c】4.17.1.1.1.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科通过医疗结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号合(超声检查)取得《大型设备使用上岗证》。
4.17.1.1..2提供医学影像(超声检查)服务项目与医学功能任务一致。
能满足临床需要。
4.17.1.1.3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x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
【B】符合“C”并4.17.1.1.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
时限规定并公示。
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
4.17.1.1.2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x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
【A】符合“B”并4.17.1.1.1各类检查统一编码,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4.17.1.1.2 医院设有PACS系统。
运行良好。
图像清晰。
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缺)。
4.17.1.1.3 医生工作站调阅,三年在线查询。
4.17.1.2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C】4.17.1.2.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定,满足工作需要。
各级各类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
4.17.1.2.1【B】符号“C”并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A】符号”B”。
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4.17.1.3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意外抢救的能力。
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4.17.1.3 【C】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
【B】符号“C”并4.17.1.3.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意外抢救的能力。
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管理与持续改进

十七、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管理与持续改进4.17.1 医学影像(超声检查)部门布置、布局、设施合理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 4.17.1.1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科通过医疗结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超声检查)取得《大型设备使用上岗证》。
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
【c】4.17.1.1.1.医学影像(超声检查)科通过医疗结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号合(超声检查)取得《大型设备使用上岗证》。
4.17.1.1..2提供医学影像(超声检查)服务项目与医学功能任务一致。
能满足临床需要。
4.17.1.1.3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x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
【B】符合“C”并4.17.1.1.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
时限规定并公示。
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
4.17.1.1.2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x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
【A】符合“B”并4.17.1.1.1各类检查统一编码,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4.17.1.1.2 医院设有PACS系统。
运行良好。
图像清晰。
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缺)。
4.17.1.1.3 医生工作站调阅,三年在线查询。
4.17.1.2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C】4.17.1.2.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定,满足工作需要。
各级各类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
4.17.1.2.1【B】符号“C”并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A】符号”B”。
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4.17.1.3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意外抢救的能力。
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4.17.1.3 【C】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
【B】符号“C”并4.17.1.3.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意外抢救的能力。
二甲医院评审细则之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涉及的条款索引

二甲医院评审细则之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涉及的条款索引第一篇:二甲医院评审细则之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涉及的条款索引二甲医院评审细则之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涉及的条款索引概括:一、评审标准:共计五大类,17小类二、评价要点:(共81项)均按C、B、A三个等级划分细则三、评审方法:(共71项)查看情况、记录和资料等59项,实地或现场查看,实地或现场检查7项,抽查情况5项,现场考核及考核6项,各种记录、资料、措施、制度、规范、流程、报告、档案等共61项,培训资料2项,内容:4.17.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4.17.1.1C 1.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登记和《放射诊疗许可证》。
2.查看专业设置、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抽查近6个月来放射、超声等专业24 小时急诊医技人员值班表。
4.17.1.1B 1.查看服务项目、时限的规定及公示情况。
2.查20份报告单,看服务项目和完成时限情况。
3.抽查近6个月CT24小时急诊值班情况。
4.17.1.1A1.实地查看各类影像检查的编码情况。
2.实地检查PACS系统运行、在线查询及存储功能。
3.查看3个临床科室的医生工作站影像资料的调阅情况。
4.17.1.2C 1.查看人员配备情况。
2.查看所有从业人员的资质(执业医师证、执业护士证、放射工作人员证及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等)。
4.17.1.2B 查看各专业组设置及人员梯队结构情况。
4.17.1.2A 查看科主任及格专业组负责人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4.17.1.3C 查看抢救预案及抢救药品器材配备情况。
4.17.1.3B 1.查看培训资料,并现场考核3-5人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的程度及紧急抢救的能力。
2.查看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4.17.1.3A 1.查看应急演练记录,并现场查看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学影像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检查标准1:贯彻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等。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1、加强对科室工作人员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建立员工培训及教育档案。
2、人员资质符合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3、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
检查标准2: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
考核方法:检查专业设置、设施服务情况以及常规、急诊医学影像专业服务清单。
改进措施:1、加强医学影像科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具备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急诊需求。
检查标准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考核方法:查看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标准文件、质量控制记录、随访记录、医护人员学习、培训和考核档案。
改进措施:1、科室有质量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标准;有图像资料保存使用流程与制度;有质量失控处理改进措施。
2、加强专业人员对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建立员工教育和培训档案,定期考核,做到熟练掌握,正确使用。
3、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开展临床随访,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如常规X线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4、每天科主任直接主持常规X线诊断统一读片。
检查标准4:保证医学影像资料质量,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1、坚持集体阅片制度,对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有上级医师的复核、更正报告及签字制度。
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告及签字制度。
2、定期组织影像专业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医学影像资料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价要点资料查阅现场检查结果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4.17.1.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
【C】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
1.《辐射安全许可证》2.《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3.《放射诊疗许可证》,并查看各证件的发放时间,有效期及发放单位。
【实地访视】查看收费项目,再到具体科室看收费项目检查完成情况;从RIS系统中随意抽查一个月中任意三天已完成的放射科检查项目,看是否符合《放射诊疗许可证》所许可的诊疗科目。
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
上月度医学影像科开展的检查项目清单、数量与金额【范本展示】医院应提供X线摄影、X线造影、乳腺X线检查、CT、MRI常规检查、CT、MRI血管成像等特殊检查。
并应提供常规心脏、血管、腹部、浅表小器官以及妇科超声检查,以及各项常规腔内超声检查(经食道、经阴道、经直肠超声检查)及超声胃镜等特殊检查,应提供多项介入超声诊治服务。
具有移动式X光机。
3.X 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
上月度RIS数据,医学影【B】符合“C”,并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
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定并公示像检查医嘱开具、登记、检查与报告时间。
2.CT 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
【A】符合“B”,并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实地访视】RIS及PACS 系统中查看各影像检查项目患者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
2.医院设有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
【实地访视】PACS系统能满足图像浏览、报告书写、报告审核、资料调阅、报告回顾、在线查询等基本功能。
3.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
【实地访视】PACS系统图像质量和在线存储。
4.17.1.2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C】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
科室人员名册、资质、职称、职务、社会任职、专业组、卫生技术人员类型,以及排班表。
抽查10名科室人员资格证、执业证和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
2.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
【B】符合“C”,并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
【范本展示】合理的科室人员梯队应包括老中青年龄段和高中初级职称人员。
;放射诊断科齐全的专业组设置至少包括头颈、肌骨、心胸、腹部和乳腺专业组;超声科齐全的专业组设置至少包括腹部、心脏、妇产专业组;合理的科室人员梯队应包括老中青年龄段和高中初级职称人员。
【A】符合“B”,并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
4.17.1.3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相关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C】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
科室紧急意外抢救方案的文件;PM(preventivemaintenance,预防性维护)的记录【实地访视】抢救药品、器材,重点检查提供急诊影像服务和使用碘造影剂的场所。
【范本展示】除颤仪、吸引器、氧气、简易呼吸气囊、气管切开包、抢救推车。
抢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可拉明、洛贝林、氨茶碱、利多卡因、西地兰、地塞米松、速尿、多巴胺等(或为功能作用相似的药物)。
当事件发生时保证除颤仪5分钟内到场。
【B】符合“C”,并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的能力。
【随机抽查】护士、技师及医生各一名,熟悉培训情况,紧急抢救流程,器械与药品的使用,并演练抢救技能2.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
现场模拟急救过程,考核与临床科室救援机制是否通畅,以10分钟为时限。
【A】符合“B”,并1.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
科室指定专人负责的应急管理药品及急救物品、应急演练记录。
2.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
既往抢救或演练过程和有关讨论的记录文件。
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4.17.2.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责,开展质量控制。
【C】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
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方案与指标。
【范本展示】应包括集体读片会诊制度、报告签发与复核制度、重点和疑难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检测与环境保护制度以及放射防护制度等。
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3.有质量控制指标。
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CR及DR优良率。
【B】符合“C”,并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
【随机抽查】护士、技师及医生各一名,熟悉岗位职责与技术操作规范性(如颈椎和胸片的投照技术等)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A 】符合“B ”,并 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
本次评审要求,已经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范中体现。
4.17.2.2 定期校正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C 】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规定期限内,影像设备由具备资质的专业部门进行年度检测的报告,其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的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B 】符合“C ”,并1.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有记录。
规定期限内,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有记录。
2.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
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
【A 】符合“B ”,并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
设备运行完好率≥95%。
评 审 标 准评 价 要 点资料审阅现场检查 结果 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4.17.2.3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C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
图像质量评价活动的记录资料。
【B 】符合“C ”,并1.有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图像质量评价小组组成及职责文档X 线检查的曝光指数,摄质量评价活动。
影位置;CT的检查范围、增强扫描方法,后处理方法正确性;MR扫描伪影,信号均匀度,对比度、分辨率,检查序列适当性,关键性诊断细节显示2.将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
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
【A】符合“B”,并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提高影像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分析、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的记录。
4.17.3 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
4.17.3.1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
【C】1.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抽查】5份病历:查看诊断医生的资格证、执业证及上岗证。
检查报告是否符合三级审核制度,时间记录是否完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报告时限是否符合要求(住院病人平诊报告时间不超过48小时,门诊病人不超过72小时,急诊病人不超过2小时,绿色通道涵盖的病种报告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影像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出具。
3.有提供影像报告时限要求。
影像报告时限的文件4.每份报告书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
5.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
【B】符合“C”,并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
科室诊断报告质控记录【A】符合“B”,并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
主管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
4.17.3.2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C】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
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的内容。
2.有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
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的记录资料,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
3.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由放射科主任主持,有记录。
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的记录资料,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参加人数达80%。
【B】符合“C”,并有重点病历随访与反馈、疑难病例分析读片会的完整资料。
完整的资料应含有临床、实验室、影像、病理和/或随访的内容。
【A】符合“B”,并1.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
【个案追踪】根据疑难病例读片会记录本,随机抽取两个病例,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核实与科室记录是否一致。
2.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
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4.17.4.1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等相关【C】1.有放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
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护,应急预案,放射安全委员会2.有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
4.17.2.2的要素3.有放射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并按规定执行。
【实地访视】按规定处理制度,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
4.在影像检查室门口设臵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放射废物处理的情况;电离辐射警告标志5.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报告【B】符合“C”,并1.有定期放射设备、场所检测报告并对超过标准的设备或场所及时处理的完整资料。
4.17.2.2的要素2.有放射废物处理登记和监管记录。
放射废物处理登记和监管记录3.有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的环评报告环境评估报告4.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岗位职责5.有落实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
有落实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A】符合“B”,并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至少每季度有一次常规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