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因分析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新)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病至就诊时间 0.935 0.420 4.956 0.026 2.548 1.118-5.805
冠心病病史 0.394 0.463 0.726 0.394 1.483 0.599-3.676
临床诊断类型 1.435 0.556 6.670 0.010 4.201 1.414-12.486
高敏肌钙蛋白 0.001 0.000 24.283 0.000 1.001 1.000-1.001
长,机体应对疾病的能力降低,容易诱发相关并发
症 的 发 生,进 而 导 致 预 后 不 良 结 果 的 出 现。分 析
结果还发现AMI患者的病变范围为多支与单支相
比,预后较差。病变范围为多支可能会引起更大面
积的心肌梗死,进而使疾病难以控制,影响患者的
生 命 安 全 。因 此 ,医 护 人 员 要 借 助 心 电 图 、心 肌 损
低密度脂蛋白 (mmol/L) 2.318±0.537
N 端脑钠肽前体 (pg/mL) 499(372,2313)
手术情况
PCI 手术 =1
225
未手术 =0
71
用药情况
ACEI/ARB=0
123
β 阻滞剂 =1
36
他汀类 =2
137
预后不良组 P 4.477±2.190 0.312 462.634±187.193 0.127 13.888±7.457 0.142
素 为 年 龄 、病 变 范 围 、发 病 至 就 诊 时 间 、临 床 诊 断
类 型 和 高 敏 肌 钙 蛋 白,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P
< 0.05)。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病变范围多支、发
病 至 就 诊 时 间 ≥ 30 min、临 床 诊 断 为STEMI和 高
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

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发表时间:2015-10-08T16:57:53.9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作者:李丽娜柳赛王小红[导读] 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起源于美国,最早运用于航空安全、核工业等领域,1997年美国医疗机构引进了该方法。
李丽娜柳赛王小红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 101300【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根因分析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起源于美国,最早运用于航空安全、核工业等领域,1997 年美国医疗机构引进了该方法。
RCA 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系统中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的目的,是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1]。
急诊科急救患者具有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不确定性因素等特点,造成急诊就科急救风险增加,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14 年1 月-12 月通过我院非惩罚性上报的17 例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2 方法成立护理不良事件小组。
每月,小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采用“头脑风暴法”,逐一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在寻找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的同时积极预防错误的发生,从组织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修订工作流程,系统设计预防错误发生的机制,减少错误发生的环境和机会,并将其作为下一个月监督管理的重点。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描述资料的数据分析。
2 结果2.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见表1)表1 护理事件分类表2.4 发生不良事件均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3 讨论3.1 根本原因分析3.1.1 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缺乏缺乏对护理发生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对上报机制的不理解。
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表现在护士治疗时给药查对不仔细,发生给药错误,错服、漏服、多服。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55例)和死亡组(3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
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心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溶栓治疗时间、梗死部位、并发症及合并症等,结果表明,心衰、吸烟、溶栓时间、患者年龄及胸痛是治疗预后的其危险因素。
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很多,应根据相应的因素进行预防,尽可能的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347-02Analyzing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ro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Wang Xiaohu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aigu County, Shanxi Province, TaiGu 030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prognosis. Methods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treated 8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will be divided into survival group (55 cases) and death group (34 cases) and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analyzed. Results Aft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smoking, thrombolysis time, age, and chest pain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ognosis. Conclusions The effect of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s in preven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improve patients' prognosis.【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prognosis; Factors affecting the 急性心梗(AMI)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属于急危重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趋于低年龄化[1]。
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急诊急救护理对降低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评价

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急诊急救护理对降低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评价目的:通过根因分析的护理方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以探讨其对减少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效果,提高护理安全。
方法:成立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小组,运用根因分析方法(root causean alysis,RCA)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急诊急救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并对发现的根本原因提出治理措施。
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并严格规范执行,改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培训,改进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细节等。
结果:2013年12月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2012年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0.32%下降为2013年的2.48%。
结论:完善急诊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流程以及做好制度的督查,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并培养其危机意识,做到弹性排班,重视细节上的管理则可以尽量减少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标签:根因分析;护理不良事件;急诊急救;根因分析是一种全心的质量管理理念,其是一种基于团队的对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回顾性一种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找出系统以及流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风险以及缺点并加以改善,通过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并且分享经验,对相关的流程予以改善,并做好防范的方法[1]。
本文利用根因原因分析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诊急救方面发生的5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对相关的流程措施予以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总结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急诊急救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共35例(类别与好发时间段见表1、2),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龄(26.5±8.2)岁。
1.2 方法(1)首先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少 了不 良事件的发生 , 收到了一定成效 , 现总结如下 。
1 资料 与 方法
2 0 1 0 年 l 1月成立 安全 质控小 组 , 采用 R C A对 2 0 1 1 年1 月至 2 0 1 2年 1 2 月上报的的9 起护理不 良事 件进行分析 , 并与 2 0 0 9 年1 月至 2 0 1 0年 1 2 月年发生 的4 3 起护理不 良事件进行对比。
8 6 .
[ 2 ] 中华人民共 和国. 卫生部.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 S ] . 2 0 0 2 , 4 ( 4 ) : 1 - 7 . [ 3 ] 张文慧.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探讨[ J ] . 中国社 区医师 ( 医学专 业) ,
2 01 2, 1 9:4 0 7- 4 08 .
急诊科 由护 理 安全质 控小 组组 成 R C A团队, 包括
这个原 因被纠正或排除 , 问题还会因为相同因素而再 次发生吗? 原 因纠正或排除以后 , 还会导致类似事件 发生吗?如果答案为“ 是” , 为近端原 因; 如果答案为 “ 否“则为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根本原因不存在时 , 不
科护士长 1人 , 分 管副 护 士长 1人 , 小组 成 员选 自 N 0~N 3 ( 工作 1—1 0年 ) 不 同层 次 护 士 中责 任 心强 、 护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目的 : 探 讨根 因分析 法 ( R o o t 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 ,R C A) 在 急诊 护理 不 良事件 分 析 中的 应 用效 果 。方 法 :
建 立 急 诊 护 理 安 全 质 控 小组 , 运用 R C A 对 山西省人 民 医 院 2 0 1 1年 至 2 0 1 2年 上 报 的 护 理 不 良事 件 进 行 分 析 , 找 出近端原 因和根本 原 因, 制 定整 改措施 , 并与 实施之 前 急诊 护 理 不 良事件 相 比较 。 结果 : 运用R C A 方 法后 , 急诊 科 护理 不 良事件 上报 率增 高 , 不 良事 件 发 生 率 降 低 ( 均 P< 0 . 0 5 ) 。 结论 : 根 因分析 法是 急诊 科 护理 安 全 管 理 的有
Gensini评分在经完全血运重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李晓涛㊀黄超联㊀陈晓杰㊀杨大为㊀黄媛媛㊀杨玉红㊀梁春玲㊀张辰浩100102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科通信作者:张辰浩,电子信箱:zhangch500@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3.05.002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在经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Gensini评分对临床预后的影响㊂㊀方法㊀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分期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212例,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距将患者分为3组(Gensini评分ɤ48组77例,48<Gensini评分<82组72例,Gensini评分ȡ82组63例)㊂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2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㊁再发心肌梗死和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次要终点包括构成MACE的单独不良事件㊁心原性死亡和支架血栓发生情况㊂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Gensini评分对2年随访期间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㊂㊀结果㊀3组平均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1ʃ2.2)个月㊁(23.5ʃ3.2)个月和(22.4ʃ3.3)个月,P=0.084]㊂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㊁16.7%和25.4%,P=0.018);全因死亡率在Gensini评分ȡ82组最高(9.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而再发心肌梗死㊁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㊁心原性死亡和支架血栓发生率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HR:4.660,95%CI:1.781~12.194,P=0.002)㊁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HR:5.336,95%CI:1.608~17.702,P=0.006)㊁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20,95%CI:0.883~0.958,P<0.001)(此为保护性因素)㊁平均靶病变长度(HR:1.070,95%CI:1.020~1.122,P=0.005)和Gensini评分(HR:1.016,95%CI:1.003~1.030,P=0.011)为术后2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素㊂㊀结论㊀在经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中,Gensini评分较高者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Gensini评分较低者,Gensini评分可作为术后2年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㊂ʌ关键词ɔ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㊀完全血运重建;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㊀Gensini评分;㊀预后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2-1-4161)Predictive value of Gensini sco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who underwent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㊀Li Xiaotao,Huang Chaolian,Chen Xiaojie,Yang Dawei,Huang Yuanyuan,Yang Yuhong,Liang Chunling,Zhang ChenhaoDepartment of Emergency,Wang 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10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Chenhao,Email:zhangch500@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Gensini score in predicting clinical outcomes of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undergoing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㊀Methods㊀A total of212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underwent staged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 Wang Jing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from January2017to December2019.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ertile of Gensini score(Gensiniscoreɤ48group/77cases,48<Gensini score<82group/72cases and Gensini scoreȡ82group/63cases).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e study was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including all-cause death,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ischemia-driven 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 during the2-year follow-upperiod,and secondary endpoints included separate clinical adverse events that constituted MACE,cardiacdeath,and stent thrombosis.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value of the Gensini score for clinical outcomes during2-year follow-up.㊀Results㊀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among the three groups[(23.1ʃ2.2)months,(23.5ʃ3.2) months,and(22.4ʃ3.3)months,P=0.084].After2-year follow-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MA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7.8%,16.7%and25.4%,P=0.018).All-cause mortality rate was highest in the Gensini scoreȡ82group(9.5%)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77).Incidence of recurr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ischemia-driven vascular revascularization,cardiac mortality,and stent thrombotic event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all P>0.05).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moking history(HR: 4.660,95%CI:1.781-12.194,P=0.002),previou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HR:5.336, 95%CI:1.608-17.702,P=0.006),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HR:0.920,95%CI:0.883-0.958, P<0.001)(this is a protective factor),mean target lesion length(HR:1.070,95%CI:1.020-1.122,P= 0.005)and Gensini score(HR:1.016,95%CI:1.003-1.030,P=0.011)were predictors of the incidence of MACE during2-year follow-up.㊀Conclusions㊀Among acute STEMI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the incidence of MACE in patients with high Gensini sco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low Gensini score.Gensini score may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MACE during 2-year follow-up for such patients.ʌKey wordsɔ㊀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㊀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㊀Gensini score;㊀PrognosisFund program:Capital s Funds for Health Improvement and Research(2022-1-4161)㊀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主要病因,虽然近年在其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急性STEMI仍然是目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要疾病㊂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EMI患者至关重要㊂30%~50%的急性STEMI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梗死相关动脉的血运重建已被证实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1]㊂研究表明,对合并多支病变的急性STEMI患者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可改善患者预后[2-4]㊂Gensini评分是一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程度的常用评分系统[5],本研究探讨在经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预后中Gensini评分的预测价值㊂1㊀对象和方法1.1㊀研究对象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分期行PCI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的急性STEMI患者㊂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均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AMI 诊断标准[6]㊂多支血管病变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主要冠状动脉(左主干㊁左前降支㊁左回旋支㊁右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存在2支或以上血管狭窄ȡ70%的病变㊂排除标准包括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患者,未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和PCI之前或期间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㊂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㊁性别㊁高血压史㊁高脂血症史㊁吸烟史㊁糖尿病史㊁肾功能不全史㊁既往心肌梗死史㊁既往PCI史㊁Killip分级㊁左心室射血分数㊁胸痛发作时间㊁门-球囊时间㊁总缺血时间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征㊂本研究方案经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批号:WJEC-KT-2022-031-P002),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㊀PCI治疗过程在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证实为急性STEMI 后,立即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随后氯吡格雷75mg/d维持剂量;或替格瑞洛180mg负荷剂量,随后90mg每日2次维持剂量)㊂冠状动脉造影经股动脉或桡动脉路径进行㊂PCI治疗依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规范进行操作[7]㊂应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对梗死相关血管PCI术后血流进行评估,即TIMI血流分级㊂本研究纳入的患者经急诊PCI开通罪犯血管后,均在出院前分期完成对非罪犯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㊂1.3㊀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在所有患者中获得多个角度互相垂直的图像,在至少4个图像中显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在至少2个图像中显示右冠状动脉㊂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Gensini评分由2名心脏病专家以盲法计算㊂Gensini评分等于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评分乘以病变部位评分系数总和,积分越高,病变越重㊂狭窄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计分如下:ɤ25%的狭窄为1分,26%~50%的狭窄为2分,51%~75%的狭窄为4分,76%~90%的狭窄为8分,91%~99%的狭窄为16分,完全闭塞病变为32分㊂左冠状动脉主干系数为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系数为2.5,前降支中段系数为1.5,前降支远段系数为1.0,回旋支近段系数为2.5,回旋支中远段系数为1.0,右冠状动脉系数为1.0,其他小分支节段系数为0.5㊂1.4㊀随访与研究终点所有患者由专人进行随访,形式包括电话随访㊁门诊随访及患者再住院时的病历资料,内容包括术后2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和支架血栓的发生情况㊂研究主要终点为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㊁再发心肌梗死和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㊂次要终点包括主要终点的单独组成部分㊁心原性死亡和支架血栓发生情况㊂心原性死亡指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除非记录了非心原性死亡,否则所有死亡都被认为是心原性死亡㊂按照美国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支架内血栓包括确定的㊁极可能的和推测可能的[8]㊂1.5㊀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用 xʃs或M(Q1,Q3)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㊂采用偏相关分析法检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确定2年随访期间本研究定义MACE的预测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变量包括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特征,对单因素分析中Pɤ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㊂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㊀3组临床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212例患者,男性140例,女性72例,年龄29~83岁,平均(61.8ʃ11.4)岁,Gensini 评分范围20~136㊂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距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Gensini评分ɤ48组(A组)77例(36.3%),48<Gensini评分<82组(B组)72例(34.0%),Gensini评分ȡ82组(C组)63例(29.7%)㊂3组间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与B组比较,A组年龄更大[(64.0ʃ11.2)岁比(59.3ʃ11.2)岁,P=0.035];在左心室射血分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A组比较,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51.25%ʃ8.85%比56.42%ʃ8.06%,P=0.002);在梗死罪犯血管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占比最高(65.1%),且高于B组(40.3%,P=0.004)和A组(19.5%,P<0.001);C 组糖尿病患者占比较高(46.0%),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㊂3组间的其他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见表1㊂2.2㊀偏相关分析将年龄㊁性别㊁吸烟史㊁既往病史㊁Killip分级㊁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罪犯血管作为控制变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与Gensini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可知,左心室射血分数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0.272,P<0.001)㊂2.3㊀3组临床随访结果比较A㊁B和C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3.1ʃ2.2)个月㊁(23.5ʃ3.2)个月和(22.4ʃ3.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㊂截至随访结束,3组间在MACE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8),与A组比较,B组的MACE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而C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㊂在全因死亡发生率上, C组较A组和B组有升高趋势,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㊂心原性死亡率(P= 0.263)㊁再发心肌梗死(P=0.255)㊁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P=0.297)和支架血栓发生率(P= 0.862)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㊂A㊁B和C组患者术后2年无MACE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8%㊁83.8%和73.2%(Log-rank P=0.016),见图1㊂2.4㊀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㊁Killip3~4级㊁术后TIMI血流分级(保护性因素)㊁左心室射血分数(保护性因素)㊁胸痛发作时间㊁总缺血时间㊁靶病变长度和Gensini评分为术后2年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HR:4.660,95%CI:1.781~12.194,P= 0.002)㊁既往PCI史(HR:5.336,95%CI:1.608~17.702,表1㊀3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项目A 组(77例)B 组(72例)C 组(63例)F /H /χ2值P 值年龄( x ʃs ,岁)64.0ʃ11.259.3ʃ11.262.0ʃ11.4 3.230.041男性[例(%)]47(61.0)50(69.4)43(68.3) 1.3680.504吸烟史[例(%)]34(44.2)40(55.6)32(50.8) 1.9570.376高血压[例(%)]55(71.4)48(66.7)41(65.1)0.7200.698高脂血症[例(%)]17(22.1)20(27.8)19(30.2) 1.2680.530糖尿病[例(%)]22(28.6)23(31.9)29(46.0) 5.0700.079肾功能不全[例(%)]3(3.9)4(5.6)4(6.3) 0.799既往心肌梗死史[例(%)]5(6.5)5(6.9)1(1.6) 0.285既往PCI 史[例(%)]5(6.5)5(6.9)2(3.2) 0.615Killip 分级[例(%)]0.633㊀1~272(93.5)69(95.8)58(92.1)㊀3~45(6.5)3(4.2)5(7.9)术后TIMI 血流分级[例(%)]0.4390.803㊀0~29(11.7)11(15.3)8(12.7)㊀368(88.3)61(84.7)55(87.3)胸痛发作时间[M(Q 1,Q 3),h]4(3,6)5(4,7)4(2,6)5.3520.069门-球囊时间[M(Q 1,Q 3),min]59(43,76)64.5(43.5,80)56(42,73)1.3060.521总缺血时间[M(Q 1,Q 3),h] 5.0(3.5,7.01)6.2(4.6,8.0)5.2(3.3,7.4)5.8850.053罪犯血管[例(%)]38.723<0.001㊀左前降支15(19.5)29(40.3)41(65.1)㊀左回旋支18(23.4)6(8.3)12(19.0)㊀右冠状动脉44(57.1)37(51.4)10(15.9)病变血管数(x ʃs ,支) 2.29ʃ0.45 2.42ʃ0.50 2.39ʃ0.49 2.820.062靶病变长度[M(Q 1,Q 3),mm]23(21,27)23(21,33)23(21,31)1.9320.381参考血管直径( x ʃs ,mm) 3.06ʃ0.35 3.08ʃ0.36 3.06ʃ0.330.060.941置入支架数(x ʃs ,枚) 2.86ʃ1.233.49ʃ1.413.17ʃ1.371.710.183支架长度[M(Q 1,Q 3),mm]26(23,28)26.5(25,28)26(24,27)3.9190.141左心室射血分数( x ʃs ,%)56.42ʃ8.0653.13ʃ9.0651.25ʃ8.85 6.470.002Gensini 评分( x ʃs )39.6ʃ6.063.0ʃ10.793.9ʃ10.4606.37<0.001㊀㊀注:A 组:Gensini 评分ɤ48组;B 组:48<Gensini 评分<82组;C 组:Gensini 评分ȡ82组;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I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图1㊀3组患者PCI 术后2年无MACE 累积生存曲线P =0.006)㊁左心室射血分数(OR :0.920,95%CI :0.883~0.958,P <0.001)㊁靶病变长度(HR :1.070,95%CI :1.020~1.122,P =0.005)和Gensini 评分(HR :1.016,95%CI :1.003~1.030,P =0.011)为术后2年本研究定义的MACE 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见表3㊂3㊀讨论本研究发现,在经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 患者中,Gensini 评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㊂研究还显示,在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 患者中,Gensini 评分是2年临床随访期间本研究定义的MACE 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表明Gensini 评分与患者PCI 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㊂AMI 不仅可发生在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也可发生在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9-10]㊂与单支血管病变的患者相比,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EMI 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和术后血管血运重建率[1,11]㊂因此,对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粥样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进行介入干预对表2㊀3组患者的2年随访结果比较[例(%)]事件A组(77例)B组(72例)C组(63例)χ2值P值MACE6(7.8)12(16.7)16(25.4)8.0070.018㊀全因死亡1(1.3)4(5.6)6(9.5)0.077㊀再发心肌梗死4(5.2)2(2.8)6(9.5)0.255㊀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5(6.5)8(11.1)9(14.3)0.297心原性死亡1(1.3)2(2.8)4(6.3) 0.263支架血栓2(2.6)1(1.4)2(3.2) 0.862㊀㊀注:A组:Gensini评分ɤ48组;B组:48<Gensini评分<82组;C组:Gensini评分ȡ82组;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表3㊀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变量单因素分析HR值(95%CI)P值多因素分析HR值(95%CI)P值吸烟史 4.329(1.882~9.958)0.001 4.660(1.781~12.194)0.002既往PCI史 2.422(0.851~6.893)0.097 5.336(1.608~17.702)0.006Killip3~4级 2.894(1.116~7.505)0.029 1.248(0.357~4.359)0.729术后TIMI血流分级0.588(0.351~0.985)0.0440.610(0.334~1.113)0.107左心室射血分数0.934(0.908~0.960)<0.0010.920(0.883~0.958)<0.001胸痛发作时间 1.150(1.039~1.273)0.0070.544(0.175~1.688)0.292总缺血时间 1.158(1.047~1.281)0.004 1.979(0.644~6.083)0.234罪犯血管0.696(0.475~1.019)0.0630.775(0.487~1.234)0.282靶病变长度 1.070(1.037~1.104)<0.001 1.070(1.020~1.122)0.005置入支架数 1.241(0.994~1.549)0.056 1.053(0.739~1.502)0.774 Gensini评分 1.021(1.007~1.034)0.002 1.016(1.003~1.030)0.011㊀㊀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I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㊂研究显示,与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在急性STEMI患者中减少术后MACE发生上的优势并未因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而出现差异[12],且均可从中受益㊂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在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EMI患者中,在减少MACE㊁心血管死亡㊁心肌梗死和重复血运重建上,完全血运重建优于仅罪犯血管进行血运重建;在完全血运重建的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10.44%,全因死亡率为4.58%,心血管死亡率为2.88%,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14%,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为4.11%[13]㊂本研究显示,在经完全血运重建合并多支病变的急性STEMI患者中,2年临床随访期间,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率为16.0%(34/212),其中全因死亡率为5.2%(11/212),心原性死亡率为3.3%(7/212),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7%(12/ 212),缺血驱动的血管血运重建率为10.4%(22/ 212)㊂通过Cox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㊁既往PCI 史㊁左心室射血分数㊁靶病变长度和Gensini评分为预测2年随访期间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的独立临床因素㊂目前,有多种评分系统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定量分析,其中Gensini评分在临床实践中更为常用㊂Gensini评分充分考虑了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㊁部位和狭窄程度,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冠状动脉病变评价标准[5]㊂Gensini评分不但适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严重程度,也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研究中㊂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Gensini评分可预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14-15]㊂然而,在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中,目前尚缺乏Gensini评分对患者术后结局影响的研究㊂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㊁回顾性研究,评估了在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中Gensini评分对术后2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Gensini评分较高的患者具有明显升高的MACE发生率,并且Gensini评分为预测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由于该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分为14段,每段都有各自的权重系数,特别是左主干㊁左前降支的近端和中段由于主要供应左心室血液,而具有更高的权重系数[16]㊂因此,在急性STEMI患者中, Gensini评分体系能更客观地反映和评估不同罪犯血管对急性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㊂本研究显示, C组患者中梗死罪犯血管为前降支的占比更高,且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影响更大;此外,还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与Gensini评分成反比,即Gensini评分越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㊂研究表明与非前降支梗死相比,左前降支梗死更容易导致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㊁更多心力衰竭发生以及更高的住院死亡率和心原性死亡率[1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Gensini评分越高的患者临床预后不佳的原因㊂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首先,由于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限制了对结论的解读,需要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㊂其次,本研究未能纳入的临床资料也会成为影响结果的未知偏倚因素,如随访期间的临床用药和危险因素的控制等情况,这些均与预后相关,可能为影响结果的相关偏倚因素,限制了对结论的解读㊂此外,本研究的结论只适用于符合本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结论的解读仅限制在经分期完全血运重建的急性STEMI患者中㊂总之,本研究提示,在经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中,Gensini评分越高,术后发生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就越大㊂因此,对Gensini 评分高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及时调整治疗,避免临床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㊂利益冲突:无参㊀考㊀文㊀献[1]Park DW,Clare RM,Schulte PJ,et al.Extent,location,and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on-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ong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AMA,2014,312(19):2019-2027.DOI:10.1001/jama.2014.15095.[2]赵宽,黄新亮.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3(4):351-35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8.04.017.㊀Zhao K,Huang XL.Research progress on completerevascula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licated with multi-vessel disease[J].Chin J CardiovascMed,2018,23(4):351-35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8.04.017.[3]仇俊玲,马颖.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2):129-13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9.02.009.㊀Qiu JL,Ma Y.Prognostic impact of one-time and staged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multivessel disease[J].Chin J Cardiovasc Med,2019,24(2):129-132.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9.02.009. [4]刘洋,薛斌,陈奇,等.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预后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2,27(1):32-37.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1.006.㊀Liu Y,Xue B,Chen Q,et al.Prognostic analysis of completeand 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in elderly women with diabetes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hin JCardiovasc Med,2022,27(1):32-37.DOI:10.3969/j.issn.1007-5410.2022.01.006.[5]Gensini G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1983,51(3):606.DOI:10.1016/s0002-9149(83)80105-2.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5):380-393.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5.05.003.㊀China Society of Cardiology of China Medical Association,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ChineseSociety of Cardiology(CSC)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J].Chin J Cardiol,2015,43(5):380-393.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5.05.003.[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382-400.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6.05.006.㊀Section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of Chinese Society ofCardiology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Specialty Committee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of Chinese College ofCardiovascular Physicians,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Cardiology.Chinese Guidel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2016)[J].Chin J Cardiol,2016,44(5):382-400.DOI: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6.05.006.[8]Cutlip DE,Windecker S,Mehran R,et al;Academic ResearchConsortium.Clinical end points in coronary stent trials:a case forstandardized definitions[J].Circulation,2007,115(17):2344-2351.DOI:10.1161/CIRCULATIONAHA.106.685313. [9]Glaser R,Selzer F,Faxon DP,et al.Clinical progression ofincidental,asymptomatic lesions discovered during culprit vesselcoronary intervention[J].Circulation,2005,111(2):143-149.DOI:10.1161/01.CIR.0000150335.01285.12. [10]Stone GW,Maehara A,Lansky AJ,et al;PROSPECTInvestigators.A prospective natural-history study of coronaryatherosclerosis[J].N Engl J Med,2011,364(3):226-235.DOI:10.1056/NEJMoa1002358.[11]Sorajja P,Gersh BJ,Cox DA,et al.Impact of multivesseldisease on reperfusion succes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J].Eur Heart J,2007,28(14):1709-1716.DOI:10.1093/eurheartj/ehm184.[12]Li LF,Qiu M,Liu SY,et al.Effects of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onthe efficacy of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for treatment of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multivessel disease:A meta-analysis[J].Medicine(Baltimore),2021,100(25):e26251.DOI:10.1097/MD.0000000000026251. [13]Bajraktari G,Bytyçi I,Henein MY,et pleterevascularization for patients with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disease and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heCOMPLETE trial: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Int J Cardiol Heart Vasc,2020,29:100549.DOI:10.1016/j.ijcha.2020.100549.[14]Sinning C,Lillpopp L,Appelbaum S,et al.Angiographic scoreassessment improves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the clinicalvalue of SYNTAX and Gensini application[J].Clin Res Cardiol,2013,102(7):495-503.DOI:10.1007/s00392-013-0555-4.[15]Huang G,Zhao JL,Du H,et al.Coronary score adds prognosticinform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CircJ,2010,74(3):490-495.DOI:10.1253/circj.cj-09-0637.[16]Rampidis GP,Benetos G,Benz DC,et al.A guide for GensiniScore calculation[J].Atherosclerosis,2019,287:181-183.DOI: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9.05.012. [17]Califf RM,Armstrong PW,Carver JR,et al.27th BethesdaConference:matching the intensity of risk factor management withthe hazard for coronary disease events.Task Force5.Stratification of patients into high,medium and low risksubgroups for purposes of risk factor management[J].J Am CollCardiol,1996,27(5):1007-1019.DOI:10.1016/0735-1097(96)87733-3.(收稿日期:2022-11-20)(本文编辑:谭潇)。
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处理效果评估

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处理效果评估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冠心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及继发性梗阻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急救处理是心肌梗死患者获得良好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对临床上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处理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一、背景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胸痛、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标志物的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迫切需要及时的急救处理,以保留患者的心肌功能,避免不可逆性损伤。
二、急救处理策略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处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策略:1. 快速诊断:通过既往病史询问、临床体征判断以及心电图改变等手段,尽快诊断心肌梗死,排除其他心脏病变。
2. 心肌再灌注治疗:早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是保护心肌的关键,主要通过常规药物溶栓、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等方式实现。
3. 药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调节血脂等治疗,以减轻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
4. 并发症处理: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需及时处理,避免其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三、急救处理效果评估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处理效果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疼痛缓解效果:急救处理是否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胸痛症状,使患者获得舒适感,并评估胸痛的缓解程度。
2. 心肌功能恢复: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以及心肌彩超等方式,评估患者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如心肌梗死面积、心肌收缩功能等指标。
3. 患者预后评估:对急救处理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如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四、临床分析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处理效果整体较好。
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快速诊断准确:临床医生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通过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查快速判断出患者的病情。
根因分析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5] 刘幼硕,蹇在金,杨悦,等.老年人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要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2):899-900.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2] 曹诚,李华瑞,朱国优,等.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影响[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06):480-482.
[3] 袁莉萍,张先翠.镇静镇痛辅助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8):45-48.
[6] 赵云峰,姜艳平,程改存,等.圣乔治呼吸问卷和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 者健 康 相 关 生 活 质 量 的 比 较 [J].上 海 医 学,2013,36 (01):47-51.
[7] 李倩.家属参与式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 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3):1785-1786.
DOI:10.19792/j.cnki.1006-6411.2020.20.010 工作单位:230061 合肥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部 吴莉: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8-12-25
工作以具体事件为导向的片面风险分析模式,大大提升了护理 工作实效,使护理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研究将探讨根因分 析法在 A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根因分析法对于 改善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结局的应用价值,以期为 AMI患者的 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 1月—2018年 1月本院急诊科接 诊的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 临床影像学确诊为 AMI病症,且患者均首次发病;②患者家属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缺失患者;②合并心 脑血管疾病 或 恶 性 肿 瘤 病 症 的 患 者;挑 选 出 符 合 试 验 要 求 的 100例患者进行入 组 试 验,采 用 随 机 数 字 表 法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意度 评分( 分) 92. 36±5. 23 82. 02±4. 78
6. 121 0. 000
3 讨论 AMI 患者多为发病紧急, 病情危重的患者, 病情
复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对提高患 者抢救成功率,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3-4﹞ 。 为提高 AMI 患者诊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 根因分析法找出了 AMI 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从 错误系统中找出弱点并加以矫正, 以提高 AMI 患者 诊查准确性及安全性。 通过广泛收集各项主客观科学 证据, 系统规范了解导致 AMI 诊查失误的原因, 并 对系统和流程进行改进﹝5-6﹞ 。 吴德全等﹝7﹞ 研究指出, 任何不良事件或医疗事件的发生不仅是人为因素引起 的, 更多的是与整个系统本身不适, 引起同类的问题 或错误重复发生, 因此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根本原因 是改变工作流程及环境。 本研究根据以往护理记录, 查找病因发现导致 AMI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包 括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 方法及组织管理, 并通过对 上述因素所致的医疗缺陷加以改进, 以杜绝相同的护 理错误再次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两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绞痛疼痛评分、 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比干预前显著下降 ( P<0. 05) 。 观 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绞痛疼痛评分均显著 低于对照组 ( P<0. 05) 。 见表 2。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值
P值
表 1 2 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风险事件、 纠纷事件及家属满意率对比 ﹝n (% )﹞
6 章哲华 . 压疮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 ﹝ J﹞ . 护理与康复, 2012, 11 (1) : 77-78.
7 俞国红, 倪斐琳, 叶会玲 . 压疮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 效果 ﹝ J﹞ .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5) : 1361-1364.
8 Anon. Wound,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 position statement on avoidable versus unavoidable pressure ulcers ﹝ J﹞ .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09, 36 ( 4 ) : 378 -381.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年 4 月第 35 卷第 8 期 Int J Nurs,April 2016,Vol. 35. No. 8
·1071·
院时间 1 ~ 6 h,平均(3. 5±0. 8) h。 两组年龄、性别、发 病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具 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例数 42 42
抢救成功率 42(100. 00) 35(83. 33)
7. 636 0. 006
并发症 1(2. 38) 9(21. 43)
7. 265 0. 007
风险事件 0(0. 00) 6(14. 28)
6. 461 0. 011
纠纷事件 0(0. 00) 10(23. 81) 11. 351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 桑琳霞, 魏忠梅, 等 . 分级监控管理预防神经外 科患者压疮的效果分析 ﹝ J﹞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6) : 649-652.
2 李洁琼, 郭成, 王学良, 等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 ICU 患者 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Biblioteka 2, 28 (15) : 36-37.
DOI: 10. 3760 / cma. j. issn. 1673-4351. 2016. 08. 020 作者单位: 529600 广东阳春, 阳春市中医院急诊科
1• 1 一般资料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选取我院收治的 AMI
患者 84 例。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心电图等确诊 为 AMI 者;②首次入院者,从未接受过护理及未参与 类似研究者;③患者 ST 段抬高;④入院时经冠状动脉 造影确诊,且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 100% ;⑤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 合并全身性疾病感染者;②合并心源性休克者;③合并 有心脑血管、血液疾病者;④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⑤恶性肿瘤者;⑥精神异常或有交际障碍者。 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 观察组男 22 例,女 20 例;年龄 45 ~ 75 岁,平均(60. 4 ±8. 6) 岁;发病至入 院时间 1 ~ 6 h,平均(3. 3±0. 6) h。 对照组男 23 例,女 19 例;年龄 45 ~ 74 岁,平均(60. 6 ±9. 4) 岁;发病至入
3 余新颖 . 压疮预防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J﹞ . 护士进修 杂志, 2012, 27 (7) : 601-602.
4 王勤, 孙丽, 冯军, 等 . 老年病房压疮管理的三级监控 ﹝ J﹞ . 护理学杂志, 2012, 27 (1) : 32-34.
5 王华芬, 孙红玲, 许彩云, 等 . 压疮管理软件在构建压疮 标准化防护体系中的应用与评价 ﹝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12) : 1104-1107.
9 肖爽,赵庆华,肖明朝,等 . 信息化管理在压疮防治与监控 中的应用﹝ 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 :753-754.
10 计琴, 夏莹, 沈国文 . 程序管理在预防难免性压疮中的 应用 ﹝ J﹞ .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3) : 83-85.
11 杜俊, 李佳佳, 骆金铠, 等 . ICU 压疮全程衔接预防管理 效果 ﹝ J﹞ . 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12) : 58-60.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常规抗血小板、 降压、 调脂 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病情 观察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根因分析 法进行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①成立根因分析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 1 名, 责任护士 3 名共同组成根因分析 小组, 护士长担任组长, 责任护士担任组员, 小组成 员结合实际工作, 采用 “ 头脑风暴法”, 逐一对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运 用 8 / 2 原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引起问题的 相关原因, 并将其作为下一个月监督管理重点。 ②建 立患者住院手册: 患者入院后, 为患者家属发放心肌 梗死记录手册, 让患者记录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中存在 的不足及隐患。 在日常工作中, 及时与患者进行沟 通, 并采用温暖的语言让患者身心放松, 并引导患者 将心中的想法说出, 同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医 护人员在交接班期间让患者将想法及意见记录在本子 中, 并传递给下一班工作人员。 交接班后, 工作人员 根据本子上的内容及时调整工作方法。 ③解决问题: 将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患者护理工作中, 对护理工作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加以改进。 患者入院后, 通过 各项辅助检查全面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并将评估结 果告诉患者, 与患者共同探讨护理方案, 使得护理方 案更具个性化, 更能满足患者个人需求。 鼓励患者积 极应对病情, 消除患者负性情绪。 同时加强患者的心 理护理, 并鼓励患者将心中情绪宣泄出来, 以减少患 者发病后应激性反应, 消除患者焦虑、 抑郁情绪。 ④
表 3 2 组患者卧床时间、 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对比 (x±s)
组别 例数
观察组 42 对照组 42
t值 P值
卧床休息 时间( d) 2. 39±1. 23 3. 98±0. 98
3. 987 0. 021
平均住院 时间( d) 18. 62±2. 78 23. 12±3. 12
5. 852 0. 000
0. 145
4. 578
0. 789
0. 000
心绞痛疼痛评分( 分)
干预前
干预后
6. 3±2. 1
3. 0±0. 9
6. 9±2. 0
4. 5±1. 4
0. 137
3. 142
0. 812
0. 08
心绞痛持续时间( min)
干预前
干预后
8. 3±2. 2
2. 8±0. 8
8. 2±1. 8
5. 6±0. 8
持续改进: 每周选取固定的时间开展急诊科室护理工 作总结报告, 在会议上护理人员应对自身工作中存在 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寻找, 并与科室中其他成员探讨问 题根源所在,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便更好地满 足患者需求。 1• 3 观察指标
由责任护士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家属满意 率、 并发症发生率、 入院时和出院时心绞痛发作频 率、 心绞痛持续时间、 心绞痛疼痛程度。 心绞痛疼痛 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 VAS) 表进行评分, 总分为 0 ~ 10 分, 分值越高患者疼痛感越明显。 比较两组卧 床休息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 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 意度问卷量表进行满意度评分。 总分 100 分, 得分越 高, 表明患者 (或家属) 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 0 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 x±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 用 χ2 检验。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风险事件、 纠 纷事件及家属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 ,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风险事件、 护理纠纷事 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P<0. 05) , 见表 1。 2•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对比
·1070·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年 4 月第 35 卷第 8 期 Int J Nurs,April 2016,Vol. 35. No. 8
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 分级监控管理能有效提高压疮风险评
估率, 提高重症脑外伤患儿护理质量, 从而降低患儿 压疮发生率, 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 提高患 儿家属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