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选修第(一、二)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测试题以及详细答案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测试题以及详细答案

、选择题:高二圆锥曲线单元测试姓名: 得分:1.动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13tx2 2y |12x 5y 12|,那么动点M的轨迹是〔A. 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以上都不对2.设P是双曲线2 2\上一1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a292y 0, F1、F2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假设IP% | 5,那么| PF2 | (A. 1 或5B. 1 或9C. 1D. 93、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那么椭圆的离心率是〔〕F i、、F2,过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假设^ 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八.2B. C. 2 2 D. 24.过点〔2,-1〕引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共有〔〕条A. 1B.2C. 3D.45.点A〔2,0)、B(3,0),动点P(x,y)满足PA PB 2y ,那么点P的轨迹是〔〕A.圆B,椭圆C,双曲线 D.抛物线6.如果椭圆A x 2y2 2x y36 90 B. x1的弦被点〔4, 2〕平分,那么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7、无论为何值,方程2y 4 0 x22sinC . 2x 3y 12 0y21所表示的曲线必不是〔D x 2y 8 0A.双曲线B.抛物线2 28.万程mx ny 0与mx 2nyC.椭圆D.以上都不对1 (m n 0〕的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中的示意图应是C2 2 y — 1和双曲线—9 7 2y — 1有以下命题:9三、解做题:,,—………,14 (1),1共焦点,它们的离心率之和为二,求双曲线方程.(12分)5216. P 为椭圆—25.y — 1上一点,92的面积;点P 在椭圆上,且位于 x 轴上方,PA PF(1)求点P 的坐标;(2)设M 是椭圆长轴 AB 上的一点,M 到直线AP 的距离等于| MB | ,求椭圆上的点到 二、填空题:①椭圆的焦点恰好是双曲线的顶点;②双曲线的焦点恰好是椭圆的顶点 ③ 双曲线与椭圆共焦点;④椭圆与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相同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0.假设直线 (1 a)x y 1 0与圆x 2 y 22x 0相切,那么a 的值为11、抛物线y x 2上的点到直线4x 3y 8 0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12、抛物线 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的距离和最小,那么点Q 的坐标 2 2 13、椭圆 —L 1的焦点为F I 和F 2,点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 PF 1中点在y 轴上, 12 3那么|PR|是|PF 2|的 14.假设曲线1的焦点为定点,那么焦点坐标是17、求两条渐近线为2y 0且截直线x y 3 0所得弦长为曳3的双曲线方程.(14分)3.......................... 2 18、知抛物线y 焦点为F,顶点为.,点P 在抛物线上移动,Q 是OP 的中点,M 是FQ 的中点,求点M 的轨迹方程.(12分) 19、某工程要将直线公路 l 一侧的土石,通过公路上的两个道口道总AP 、BP 运往公路另一侧的 P 处,PA=100m, PB=150m,/ APB=60 ° ,试说明怎样运土石最省工? 20、点A 、B 分别是椭圆——36 20 1长轴的左、右端点,点F 是椭圆的右焦点,2• , 一 x 9.对于椭圆一1615.双曲线与椭圆25F I 、F 2为左右焦点,假设 F 1PF 2 60(2)求P 点的坐标.(14分)M 的距离d 的最小值圆梦教育高二圆锥曲线测试题做题卡选择题(5*8=40)题号12345678答案、填空题(5*6=30)9. ______________ 10 ______11. 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13. 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17、(14 分)19、〔14 分〕20、〔14 分〕高二理科数学圆锥曲线测试题答案9.①② 10、-1 11 > -12.3三、解做题:1.、(,,1) 13. 7倍 14. (0, ±3)415.(12 分)解:由于椭圆焦点为F(0,4),离心率为 e=4 ,所以双曲线的焦点为522c=4,a=2,b=2#.所以求双曲线方程为:匕 x- 1412x 2-4y 2 = o联立方程组得: X 4y ,消去y 得,3x 2-24x+(36+x y 3 0、选择题ADDCDDBA填空题: 16.[解析]:丁 a=5, b= 3 c = 4(1)设 | PF I | t 1 , | PF 2 1t 2 ,那么 t 1t 210 ①t 12 t ;F 1PF 22"2 cos60 1"2 sin 60 2 82②,1 122由①3 2—②得用21233(2)设 P(x,y),由 S F 1PF 222c |y14 1yH 寸 4| y | 3%;33 31y1方入椭圆方程解得x 5J3, 417、解:设双曲线方程为 x 2-4y 2=.P(迎幽或P (返,室)或4 , 44 ,4P ( 5713 33、成丁 J P(4 5 1343J.设直线被双曲线截得的弦为 AB,且AlxjyDBl x 2,y 2),那么: 那么:|AB|二、.(1 , 2 2k )[(X I X 2) 4x 1X 2] (1 1)(82 36 4 3)解得: =4,所以,所求双曲线方程是: X IX 1X2242x 2 8 36 3 12(368(12—)8.318 [解析]: 4设 M (x,y), P ( X 1,yJ, Q y 2 1X 2 FQ 的中点 (X2, y2),1 X 22 2y 2易求4x 的焦点F 的坐标为( 1, 0)X2 V22x 2y1 ,又Q 是OP 的中点X I 2V1X I 2x 2 4x2y 2 4yF(0, 4),离心率为 2,从而)=0••.P 在抛物线y 2 4x 上,(4y)2 4(4x 2),所以M 点的轨迹方程为y 2x 工219解析:设直线l 与椭圆交于P i (x i, y .、P 2(X 2, y 2), 将P i 、P 2两点坐标代入椭圆方程相减得直线l 斜率犬1 +/2当一为[网』 产 £k= 1 t =- -:1. '< =- 一 =-二二—J由点斜式可得l 的方程为x+2y-8=0. 答案:x+2y-8=0 解:以直线l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对立直角坐标系,那么在l 一侧必存在经A 到P 和 经B 到P 路程相等的点,设这样的点为 M,那么 |MA|+|AP|=|MB|+|BP|,即 |MA| — |MB|=|BP|- |AP|=50,| AB | 50 7 ,椭圆上的点(x , y )到点M 的距离d 有M 在双曲线2522y2252 61的右支上.故曲线右侧的土石层经道口 按这种方法运土石最省工.B 沿BP 运往P 处,曲线左侧的土石层经道口 A 沿AP 运往P 处, 20(14分)解:(1)由可得点uuu设点 P (x , y ),那么 AP =( x +6,A(-6,0),F(0,4)uuuy ) , FP = ( x — 4, y ),由可得2(x 6)(x 4) y 2那么 2x 2+9x —18=0, x =3或 x =—6.2由于y >0,只能x = 3,于25、. 3 y= ---------了 2.・•点P 的坐标是(3,5-13-) 2 2(2)直线AP 的方程是x — J 3 y +6=0.设点M( m ,0),那么M 到直线AP 的距离是于是m 6,又—6M < 6军得 m =2.36 202 2 2 2 5 2 4 9.2d (x 2) y x 4x 4 20 x (x ) 15,9 9 2由于一6<m <6,,当x = 9"时,d取得最小值v1152说明:在解析几何中求最值:一是建立函数关系,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相应的最值;再是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者曲线的参数方程求最值.。

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一章第二章试题.doc

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一章第二章试题.doc

高二数学《简单逻辑》与《圆锥曲线》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p:{}:,0q ⊆φ {}{}.2,11∈由他们构成的新命题“q p ∧”,“q p ∨”, “p ⌝”中,真命题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3=a 是直线032=++a y ax 和直线7)1(3-=-+a y a x 平行且不重合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一元二次方程)0(0122≠=++a x ax 有一个正根与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0<a B 0>a C 1-<a D 1>a4曲线 与曲线 (0 <k<9) 具有( ) A 、相等的长、短轴 B 、相等的焦距C 、相等的离心率 D 、相同的准线 5、若曲线C 的方程为,0122=++-y xy x 则下列名点中,在曲线C 上的点是( )A(-1,2) B(1,-2) C(2,-3) D(3,6)6、如果抛物线y 2= ax 的准线是直线x=-1,那么它的焦点坐标为( ) A .(1, 0) B .(2, 0) C .(3, 0) D .(-1, 0)7、双曲线虚轴的一个端点为M ,两个焦点为F 1、F 2,∠F 1MF 2=120°,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3 B .26 C .36D .338、过点P (2,-2)且与22x -y 2=1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是( )A .14222=-x yB .12422=-y xC .12422=-x yD .14222=-y x 9、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离心率3e =360x -=的双曲线方程是 ( )(A )22134x y -= (B )22153y x -= (C )22124x y -= (D )22142y x -= 10、已知双曲线 和椭圆 (a>0, m>b>0)的离心率互为 倒数,那么以a 、b 、m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易错题)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检测卷(答案解析)(4)

(易错题)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检测卷(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已知斜率为16的直线l 与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相交于B 、D 两点,且BD 的中点为(1,3)M ,则C 的离心率为( )A .2B .5 C .3 D .6 2.已知12,F F 分别是双曲线2214x y -=的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右支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若12PF F △内切圆圆心为I ,则圆心I 到圆22(1)1y x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最小值为( ) A .2B .51-C .1D .52-3.如图,已知曲线2yx 上有定点A ,其横坐标为()0a a >,AC 垂直于x 轴于点C ,M 是弧OA 上的任意一点(含端点),MD 垂直于x 轴于点D ,ME AC ⊥于点E ,OE 与MD 相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310y x x a a=≤≤ B .()31022ay x x x a a =+≤≤ C .()220y x ax x a =-≤≤D .()2022a ay x x x a =+≤≤4.已知F 是抛物线2:4E y x =的焦点,若直线l 过点F ,且与抛物线E 交于B ,C 两点,以BC 为直径作圆,圆心为A ,设圆A 与y 轴交于点M ,N ,则MAN ∠的取值范围是( ) A .20,3π⎛⎫ ⎪⎝⎭B .20,3π⎛⎤⎥⎝⎦C .2,33ππ⎛⎤⎥⎝⎦D .2,33ππ⎡⎤⎢⎥⎣⎦5.已知椭圆222:14x y C b+=的右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C 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 满足||||OF FP =,则b =( )A .3BC D 6.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1221,2i i M F M F a i -==,且1M ,2F ,2M 三点共线,点D 在线段21M F 上,且1121F M D M M D ∠=∠1112122M F M F M D +=,则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2y x =±B .y =C .y x =D .y =7.已知圆2221:(3)(7)C x y a a ++=>和222:(3)1C x y -+=,动圆M 与圆1C ,圆2C 均相切,P 是12MC C 的内心,且12123PMC PMC PC C S SS+=,则a 的值为( )A .9B .11C .17D .198.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得2F 关于直线1PF 的对称点恰在y 轴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为( )A .1e <<B .eC .e >D .1e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2221(0)4x y t t t-=>+,则双曲线的离心率取得最大值时,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2y x =±B .3y x =±C .12y x =±D .13y x =±10.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焦点为1F ,若直线:l y kx =,3k ∈⎣与双曲线C 交于M 、N 两点,且11MF NF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2C .1⎤⎦D .(1⎤⎦11.已知12,F F 是椭圆1C 和双曲线2C 的公共焦点,P 是它们的一个公共交点,且1223F PF π∠=,若椭圆1C 离心率记为1e ,双曲线2C 离心率记为2e ,则222127e e +的最小值为( )A .25B .100C .9D .3612.设双曲线2214y x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若点P 在双曲线上,且12F PF △为锐角三角形,则12PF PF +的取值范围是( )A .B .(6,8)C .D .(6,10)二、填空题1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右焦点(c,0)F 关于直线2y x =的对称点Q 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14.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2230l kx y ka --=与双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若7AF FB =,则实数k =________.15.设F 是抛物线2:2C y x =的焦点,A 、B 是抛物线C 上两个不同的点,若直线AB 恰好经过焦点F ,则4AF BF +的最小值为_______. 16.已知抛物线218y x =的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抛物线的准线与y 轴交于点M ,当AMAF最大时,弦AB 长度是___________.17.已知椭圆T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左、右焦点分别为1(,0)F c -,2(,0)F c ,(4,M 是椭圆上一点,且1MF ,12F F ,2MF 成等差数列,椭圆T 的标准方程________.18.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0a >,0b >)的两条渐近线与直线1x =-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19.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0A a -,()0,B b ,()0,C b -分别为其三个顶点.直线CF 与AB 交于点D ,若椭圆的离心率13e =,则tan BDC ∠=___________.20.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与双曲线C 和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P ,Q 两点(P ,Q 在同一象限内),若P 为线段QF 的中点,且||PF =,则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21.已知椭圆22:11612x y E +=,1F 、2F 为左、右焦点,()2,3A .(1)求12tan F AF ∠及12F AF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 的方程;(2)在椭圆E 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过点()4,4-,直线2y x m =-+与抛物线C 相交于不同两点A 、B .(1)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若AB 中点的横坐标为1,求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23.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经过点()2,1A ,椭圆C 在点A 处的切线方程为3y x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过点()3,0B 且与x 轴不重合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直线AM ,AN 分别与直线3x =-分别交于P ,Q ,记点P,Q 的纵坐标分别为p ,q ,求p q +的值. 24.已知抛物线28y x =的焦点为F ,且A 是抛物线上一点. (1)若4AF =求点A 的坐标;(2)直线l :y x m =+与抛物线交于两个不同的点P ,Q ,若OP OQ ⊥,求实数m 的值.25.已知点3(1,)-在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上,E 的离心率为32. (1)求E 的方程;(2)设过定点(0,2)A 的直线l 与E 交于不同的两点,B C ,且COB ∠为锐角,求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26.如图,点(1,0)F 为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的右焦点,过F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椭圆E 相交于C 、D 两点(C 在D 的上方),||3CD =.(1)求椭圆E 的方程;(2)设点A 、B 是椭圆E 上位于直线CD 两侧的动点,且满足ACD BCD ∠=∠,试问直线AB 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设()()1122,,B x y D x y 、,用“点差法”表示出a 、b 的关系,即可求出离心率 【详解】设()()1122,,B x y D x y 、,则22112222222211x y a bx y a b ⎧-=⎪⎪⎨⎪-=⎪⎩, 两式作差得:22221212220x x y y a b---=, 整理得:()()()()2121221212y y y y b a x x x x +-=+-BD 的中点为(1,3)M ,且直线l 的斜率为16 ,代入有:22611262b a =⨯=即22212c a a -=,解得6ce a . 故选:D 【点睛】求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一般思路: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a 、b 、c 的关系,消去b ,构造离心率e 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出离心率.2.C解析:C 【分析】设12PF F △内切圆与12PF F △的三边1PF 、2PF 、12F F 的切点分别为D 、N 、M ,根据圆的切线性质,可得2OM =,即可得答案. 【详解】设12PF F △的内切圆分别与12,PF PF 切于点,A B ,与12F F 切于点M ,则11||||,||||PA PB F A F M ==,22||||F B F M =.又点P 在双曲线右支上, 12||||2PF PF a ∴-=,即12(||||)(||||)2PA F A PB F B a +-+=, 12||||2F M F M a ∴-= ①,又12||||2F M F M c += ②, 由①+②,解得1||F M a c =+,又1||OF c =,则(,0)M a ,因为双曲线2214x y -=的2a =,所以内切圆圆心I 与在直线2x =上,设0(2,)I y , 设圆22(1)1y x +-=的圆心为C ,则(0,1)C , 所以()220||21CI y =+-,当01y =时,min ||2CI =,此时圆22(1)1y x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最小值为min ||1211CI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关键点是由定义和已知得到12||||2F M F M a -=和12||||2F M F M c +=,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3.A解析:A 【分析】设点(),P x y ,求出点M 、E 的坐标,利用O 、P 、E 三点共线可得出//OP OE 可求得点P 的轨迹方程. 【详解】设点(),P x y ,其中0x a ≤≤,则点()2,M x x,ME 与直线x a =垂直,则点()2,E a x ,因为O 、P 、E 三点共线,则//OP OE ,可得3ay x =,31y x a∴=, 因此,点P 的轨迹方程是()310y x x a a=≤≤.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有如下几种方法:(1)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2)定义法:如果能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3)相关点法:用动点Q 的坐标x 、y 表示相关点P 的坐标0x 、0y ,然后代入点P 的坐标()00,x y 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可得出动点Q 的轨迹方程;(4)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参数t 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5)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4.B解析:B 【分析】设设()11,B x y ,()22,C x y BC 的中点()00,A x y ,直线l :()1y k x =-与 2:4E y x =联立可得()2222240k x k x k -++=,由韦达定理计算12x x +,12x x ,再求以BC 为直径作圆的半径12r BC =,求出圆心A 点横坐标,设MN 的中点为D ,则12MAD MAN ∠=∠,由圆的性质可得0cos x MAD r∠=并求出其范围,进而可得MAD ∠的范围,再讨论斜率不存在时MAD ∠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由抛物线2:4E y x =可知,焦点()1,0F ,设()11,B x y ,()22,C x y BC 的中点()00,A x y 设直线l :()1y k x =-代入2:4E y x =可得()2222240k x k x k -++=,所以212224k x x k++= ,121=x x ()()22222121212241612444k k x x x x x x k k +⎛⎫+-=+-=-= ⎪⎝⎭, ()()()2222212416111k BC k x x k k+=+-=+⨯,所以()2241k BC k +=,以BC 为直径作圆的半径()222112k r BC k+==,圆心为BC 的中点()20122122k x x x k+=+=, 设MN 的中点为D ,则12MAD MAN ∠=∠, 则()()()22202222221111cos 1222212121k x k k MAD r k k k k ++∠====+<+=+++且1cos 2MAD ∠>,所以03MAD π<∠<, 当k 不存在时,1,2x y ==±,此时2r ,01x =,1cos 2MAD ∠=,3MAD π∠=,所以03MAD π<∠≤可得203MAN π<∠≤, 所以MAN ∠的取值范围是20,3π⎛⎤⎥⎝⎦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是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求出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由圆的性质知圆心与弦中点的连线与弦垂直可求出12MAN ∠的范围,进而可计算MAN ∠的范围.5.B解析:B 【分析】首先由椭圆的对称性得到点P 的位置,再求解,c b 的值. 【详解】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可知,若椭圆上只有一个点满足OF FP =,这个点只能是右顶点,即2a c c a c -=⇒=,由条件可知242a a =⇒=,则1c =,那么b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确定点P 的位置,从而得到2a c =这个关键条件.6.B解析:B 【分析】先取11M F 的中点E ,由题意分析12M F DE 为菱形,得到()()222442c a a =-,从而求出渐近线方程. 【详解】由()1221,2i i M F M F a i -==知:M 1、M 2在双曲线上. 取11M F 的中点E ,连接DE ,2DF ,由111211111222,22,M F M F M D M F M D M F +=∴=-, 即112122,M F F D F D E M =∴=,可知四边形12M F DE 为平行四边形; 又1M D 为112F M F 的角平分线,故四边形12M F DE 为菱形,1212M E F M F D DE ===又21//DE M M 故D 为线段21M F 的中点; 因为211//DF M F ,故2F 为线段12M M 的中点, 故1222M F F M =; 所以21112M F M F =由双曲线的定义:11122M F M F a -=,所以21114,2M F a M F a == 而12M M x ⊥轴,故222121112F F M F M F =-, 故()()222442c a a =-,故3==ce a, 故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2y x = 故选B . 【点睛】求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方法:(1)直接令标准方程22221x y a b-=中的1变成0,得到22220x y a b -=,利用平方差公式得到渐近线方程: bxy a=±; (2)根据题意,找到找到a 、b 、c 的关系,消去c ,从而求出渐近线方程.7.C解析:C【分析】先判断出圆1C 与2C 内含,根据条件可得动圆M 与圆1C ,圆2C 均相切,从而得出121216MC MC a C C +=+>=,即动点M 的轨迹是以12,C C 为焦点,长轴为1a +的椭圆,又设12MC 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 ,由12123PMC PMC PC C SSS+=,有12121113222MC r MC r C C r ''+⨯=⨯⨯⨯'⨯,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由圆2221:(3)(7)C x y a a ++=>和222:(3)1C x y -+=,可得圆1C 的圆心()13,0C -,半径为1r a =,圆2C 的圆心()23,0C ,半径为21r = 由121261C C a r r =<-=-所以圆1C 与2C 内含,由动圆M 与圆1C ,圆2C 均相切. 所以动圆M 与圆1C 内切,与圆2C 外切,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11MC r R a R =-=-,221MC r R R =+=+ 所以121216MC MC a C C +=+>=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以12,C C 为焦点,长轴为1a +的椭圆,设其方程为22221(0)x y m n m n +=>> 所以12a m +=,设22c m n =-,则3c = 由P 是12MC C 的内心,设12MC 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 由12123PMC PMC PC C SSS+=,有12121113222MC r MC r C C r ''+⨯=⨯⨯⨯'⨯ 即1212318MC MC C C +==,又由椭圆的定义可得121MC MC a +=+ 所以118a +=,则17a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根据圆与圆的相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考查椭圆的定义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的由条件得出圆1C 与2C 内含,由动圆M 与圆1C ,圆2C 均相切,进一步由条件得出121216MC MC a C C +=+>=,即得出动点M 的轨迹,属于中档题.8.B解析:B 【分析】设点()2,0F c ,设点P 在第一象限,设2F 关于直线1PF 的对称点为点M ,推导出12MF F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tan 30ba >,再由公式21b e a ⎛⎫=+ ⎪⎝⎭可求得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详解】 如下图所示:设点()2,0F c ,设点P 在第一象限,由于2F 关于直线1PF 的对称点在y 轴上,不妨设该点为M ,则点M 在y 轴正半轴上, 由对称性可得21122MF MF F F c ===,22113MO MF OF c =-=,所以,1260MF F ∠=,则1230PF F ∠=,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b y x a =的倾斜角α满足30α>,则123tan b PF F a >∠= 因此,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22222231c c a b b e a a a a +⎛⎫====+> ⎪⎝⎭. 故选:B. 【点睛】方法点睛:求解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方法如下:(1)定义法:通过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得a 、c 的值,根据离心率的定义求解离心率e 的值;(2)齐次式法:由已知条件得出关于a 、c 的齐次方程,然后转化为关于e 的方程求解; (3)特殊值法:通过取特殊位置或特殊值,求得离心率.9.C解析:C 【分析】依题意可得c e a ==t ,从而求出双曲线方程,即可求出渐近线; 【详解】解:因为0t >,依题意可得双曲线2221(0)4x y t t t-=>+的离心率c e a ====≤=当且仅当4t t=即2t =时,等号成立,此时离心率最大, 故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2182y x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x =,即12y x =±故选:C 【点睛】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10.C解析:C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1,0F c -,设(),M x y ,则(),N x y --,由11MF NF ⊥,求出2220x y c +-=与双曲线联立,求出()2222242242222a c a x c c a c a y c ⎧-⎪=⎪⎨-+⎪=⎪⎩,再由2221,33y k x ⎡⎤=∈⎢⎥⎣⎦,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点1F 为双曲线()2222:10,0x yC a b a b-=>>的左焦点,则()1,0F c -,设(),M x y ,由题意有(),N x y --,则()1,MF c x y =---,()1,NF c x y =-+,又11MF NF ⊥,所以()()2110MF NF c x c x y ⋅=---+-=,则2220x y c +-=, 又(),M x y 在双曲线上,所以22221x y a b-=,由22222222221x y a b x y c c a b ⎧-=⎪⎪⎪+=⎨⎪=+⎪⎪⎩解得()2222242242222a c a x c c a c ay c ⎧-⎪=⎪⎨-+⎪=⎪⎩,又M 在直线y kx =上,k ∈⎣, 所以()4224424222222222212111,33212c a c a e e e e e a c a y k x -+-+---⎡⎤====-∈⎢⎥⎣⎦, 即42424213421e e e e ⎧≥⎪⎪-⎨⎪≤⎪-⎩,整理得42423840840e e e e ⎧-+≥⎨-+≤⎩,解得224e ≤≤+2243e -≤(舍,因为双曲线离心率大于1),1e ≤,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考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点是把11MF NF ⊥转化为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求出点M 的轨迹方程,结合点在双曲线上,求出点的坐标,代入斜率公式求出离心率的范围,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1.A解析:A 【分析】由椭圆与双曲线的定义得记12,PF m PF n ==,则2m n a +=(椭圆长轴长),2x y a '-=,用余弦定理得出,m n 的关系,代入和与差后得12,e e 的关系式,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小值. 【详解】记12,PF m PF n ==,则2m n a +=(椭圆长轴长),2x y a '-=(双曲线的实轴长),又由余弦定理得2224m n mn c ++=,所以22231()()444m n m n c ++-=,即22234a a c '+=,变形为2212314e e +=,所以22222212121222221222273131127()(27)(82)2544e e e e e e e e e e +=++=++≥,当且仅当22122222273e e e e =,即213e e =时等号成立. 故选:A .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解题关键是掌握两个轴线的定义,在椭圆中,122MF MF a +=,在双曲线中122MFMF a '-=,不能混淆. 12.D解析:D 【分析】由题意画出图形,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P 点在1P 与2P 之间运动,求出112F PF ∠和122F F P ∠ 为直角时12PF PF +的值,可得12F PF △ 为锐角三角形时12PF PF +的取值范围. 【详解】12F PF △为锐角三角形,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P 点在1P 与2P 之间运动,如图,当P 在1P 处,11290F PF∠=,又1,2,5a b c ===由222111212|||||20|PF PF F F =+=,1112||||2PFPF -=, 可得1112||||8PF PF ⋅=, 此时 1112||||6PF PF +=;当P 在2P 处,12290F F P ∠=,25P x = 易知24P y = 则224P F =此时12222222||||||2||10P F P F P F a P F +=++=∴12F PF △为锐角三角形,则12PF PF +的取值范围是()6,10, 故选:D . 【点晴】关键点点晴:本题的关键在于求出112F PF ∠和122F F P ∠ 为直角时12PF PF +的值.二、填空题13.【分析】由题意可得Q 点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计算即可得出离心率【详解】设则中点由题意可得由在双曲线上可得两边同除可得解得(舍)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齐次式方程两边同除可得关于离心率的方程即可求出【分析】由题意可得Q 点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计算即可得出离心率. 【详解】设(,)Q m n ,则FQ 中点(,)22+m c n,=-FQ n k m c由题意可得325224215c nm c m n c n m c +⎧⎧=-=⨯⎪⎪⎪⎪⇒⎨⎨⎪⎪⨯=-=⎪⎪-⎩⎩,由(,)Q m n 在双曲线上,可得222242242222234()()91655119502502525()--=⇒-=⇒-+=-c c c c c a c a a b a c a 两边同除4a ,可得42950250e e -+=,解得==e e (舍)【点睛】关键点点睛:齐次式方程,两边同除可得关于离心率的方程,即可求出离心率.本题考查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目.14.【分析】由直线方程过右焦点得的关系设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应用韦达定理得出由得这样结合起来可得值【详解】在中令得所以则设由消去得由得所以化简得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双曲线解析:【分析】由直线方程过右焦点得,a b 的关系,设1122(,),(,)A x y B x y ,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x ,应用韦达定理得出1212,y y y y +,由7AF FB =,得127y y =-,这样结合起来可得k 值.【详解】在2230kx y ka --=中令0y =得32a x =,所以32a c =,则222254a b c a =-=,设1122(,),(,)A x y B x y ,由222212230x y a bkx y ka ⎧-=⎪⎨⎪--=⎩,消去x 得22222223504b ab a b a y y k k ⎛⎫-++= ⎪⎝⎭, 2122223kab y y a k b+=-,2221222254()k a b y y b a k =-, 由7AF FB =得127y y =-,212222236kab y y y a k b +=-=-,222222()kab y a k b =--, 所以224222212222222225774()4()k a b k a b y y y a k b b a k =-=-⨯=--,化简得2221235b k a==,k =.故答案为: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相交问题,解题方法是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即设交点坐标1122(,),(,)x y x y ,由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应用韦达定理(本题得)1212,y y y y +,已知条件又得127y y =-,这样结合起来可求得k 值.15.【分析】设点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列出韦达定理推导出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小值【详解】若直线与轴重合则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不合乎题意易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方程为设点设直线的方程为解析:92【分析】设点()11,A x y 、()22,B x y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2x my =+,联立直线AB 与抛物线C 的方程,列出韦达定理,推导出112AF BF+=,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4AF BF +的最小值. 【详解】若直线AB 与x 轴重合,则直线AB 与抛物线C 只有一个交点,不合乎题意. 易知抛物线C 的焦点为1,02F ⎛⎫⎪⎝⎭,准线方程为12x =-,设点()11,A x y 、()22,B x y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12x my =+,联立2122x my y x⎧=+⎪⎨⎪=⎩,整理可得2210y my --=,2440m ∆=+>,由韦达定理可得122y y m +=,121y y =-,()()()12121212211111*********m y y AF BF my my my my x x +++=+=+=++++++()()21222212122222121m y y m m y y m y y m m +++===+++-++, ()4111144522AF BF AF BF AF BF AF BF BF AF ⎛⎫⎛⎫∴+=++=++ ⎪ ⎪ ⎪ ⎪⎝⎭⎝⎭19522⎛≥+= ⎝, 当且仅当2AF BF =时,等号成立,因此,4AF BF +的最小值为92. 故答案为:92. 【点睛】结论点睛:过抛物线的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则112AF BF p+=. 16.【分析】作出图形过点作垂直于抛物线的准线于点可得出可知当取最小值时即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时最大可求出直线的斜率求出点的坐标利用对称性可求得点的坐标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进而可求得弦的长度【详解】设点为第一 解析:8【分析】作出图形,过点A 作AE 垂直于抛物线218y x =的准线于点E ,可得出1sin AM AF AME=∠,可知当AME ∠取最小值时,即直线AM 与抛物线相切时,AM AF 最大,可求出直线AM 的斜率,求出点A 的坐标,利用对称性可求得点B 的坐标,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进而可求得弦AB 的长度. 【详解】设点A 为第一象限内的点,过点A 作AE 垂直于抛物线218y x =的准线于点E ,如下图所示: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AE AF =,则1sin AM AM AF AE AME==∠, 可知当AME ∠取最小值时,即直线AM 与抛物线相切时,AMAF最大,抛物线218y x =的焦点为()0,2F ,易知点()0,2M -. 当直线AM 与抛物线218y x =相切时,直线AM 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AM 的方程为2y kx =-,联立228y kx x y=-⎧⎨=⎩,消去y 得28160x kx -+=, 264640k ∆=-=,因为点A 在第一象限,则0k >,解得1k =,方程为28160x x -+=,解得4x =,此时,228xy ==,即点()4,2A ,此时AB y ⊥轴,由对称性可得()4,2B -, 因此,448AB =+=. 故答案为:8 【点睛】方法点睛: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的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可直接使用公式12AB x x p =++或12AB y y p =++,若不过焦点,则必须用一般弦长公式.17.【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椭圆定义可得设代解得代回方程即可【详解】解:因为是椭圆上一点且成等差数列所以所以故椭圆方程可设为代解得所以椭圆方程为故答案为:【点睛】椭圆几何性质的应用技巧:(1)与椭圆的几何性解析:2212015x y +=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椭圆定义可得2a c =,设2222143x y c c+=代(4,3)M -解得25c =代回方程即可. 【详解】解:因为M 是椭圆上一点,且1MF ,12F F ,2MF 成等差数列所以2121224MF a MF F F c ===+,所以2a c =,b =故椭圆方程可设为2222143x y c c +=代(4,M 解得25c =所以椭圆方程为2212015x y +=故答案为:2212015x y +=【点睛】椭圆几何性质的应用技巧:(1)与椭圆的几何性质有关的问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即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2)椭圆相关量的范围或最值问题常常涉及一些不等式.例如:,,01a x a b y b e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求椭圆相关量的范围或最值时,要注意应用这些不等关系.18.【分析】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求解时的值然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推出离心率即可【详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将代入中解得故故故双曲线的离心率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常用的方法有:(1【分析】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求解1x =-时,y 的值,然后求解三角形的面积,推出离心率即可. 【详解】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 -=>>的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将1x =-代入b y x a =±中,解得by a=±, 故12142ba =,故4b a=,故双曲线C 的离心率c e a ===.【点睛】方法点睛: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常用的方法有:(1)公式法(求出,a c 的值再代离心率的公式求解);(2)方程法(根据已知找到关于离心率的方程再解方程得解).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19.【分析】做出图像可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表示有根据离心率可求出代入正切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由图像可知:所以因为离心率可设那么极有代入上式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性质与平面几何的转化 解析:82-【分析】做出图像可知:BDC BAO CFO ∠=∠+∠,利用两角和的正切表示tan BDC ∠,有tan ,tan b b BAOCFO a c ∠=∠=,根据离心率可求出223b a =,22b c=,代入正切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由图像可知:BDC BAO DFA BAO CFO ∠=∠+∠=∠+∠所以tan tan tan tan()1tan tan 1b b BAO CFOa c BDC BAO CFOb bBAO CFO a c+∠+∠∠=∠+∠==-∠∠-⋅因为离心率13c e a ==,可设3a m =,c m =,那么22b m =,极有22b a =,22b c =,代入上式得22228235221223+=--⨯. 故答案为:825-【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性质与平面几何的转化,考查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型,思路点睛:(1)根据平面几何将所求角进行转化,BDC BAO CFO ∠=∠+∠; (2)结合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直角三角形内求角的正切,将问题转化为,,a b c 的比值问题.(3)根据离心率求出,,a b c 的比值,代入可求.20.【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双曲线性质可知结合整理求得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因为P 为线段QF 的中点所以又因为联立解得所以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故答案为:【点睛】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双曲线方程的求解问解析:2213x y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双曲线性质,可知22bc b a a =,2b a =,结合222c a b =+,整理求得结果.【详解】根据题意,可知2b PF a ==, 因为P 为线段QF 的中点,所以2QF PF =,又因为bcQF a =,联立2222232b abc b a a c a b ⎧=⎪⎪⎪=⎨⎪=+⎪⎪⎩,解得1a b ==, 所以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为:2213x y -=.故答案为:2213x y -=.【点睛】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双曲线方程的求解问题,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题意,明确量之间的关系;(2)利用题中条件,建立关于,,a b c 之间的关系,结合222c a b =+,求得,a b 的值,得到结果.三、解答题21.(1)124tan 3F AF ∠=,直线l 的方程为210x y --=;(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分析得出2AF x ⊥轴,进而可得出12122tan F F F AF AF ∠=,设122F AF θ∠=,求出tan θ的值,可得出直线l 的斜率,进而可得出直线l 的方程;(2)假设椭圆E 上存在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相异两点()11,M x y 、()22,N x y ,进而可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xy t =-+,与椭圆E 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求出线段MN 的中点P 的坐标,根据点P 在直线l 上,求出t 的值,可得出点P 的坐标,由此可得出结论.【详解】(1)在椭圆E 中,4a =,23b =,2c =,则()12,0F -、()22,0F ,因为222311612+=,即点A 在椭圆E 上,且2AF x ⊥轴,121224tan 3F F F AF AF ∠==,设122F AF θ∠=,则22tan 4tan 21tan 3θθθ==-,整理可得22tan 3tan 20θθ+-=, 易知θ为锐角,则tan 0θ>,解得1tan 2θ=, 设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则sin cos 12tan tan 22sin tan cos 2πθπθαθπθθθ⎛⎫- ⎪⎛⎫⎝⎭=-==== ⎪⎛⎫⎝⎭- ⎪⎝⎭,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322y x -=-,即210x y --=;(2)假设椭圆E 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相异两点()11,M x y 、()22,N x y , 则直线MN 的斜率为12-,设直线MN 的方程为2xy t =-+, 联立22123448y x t x y ⎧=-+⎪⎨⎪+=⎩,整理可得22120x tx t -+-=, 由韦达定理可得12x x t +=,则()121213222y y x x t t +=-++=, 所以,线段MN 的中点为3,24t t P ⎛⎫⎪⎝⎭,点P 在直线l 上,所以,32110244t t t⨯--=-=,解得4t =, 所以点()2,3P ,此时,点P 与点A 重合,不合乎题意. 因此,椭圆E 上不存在关于直线l 对称的相异两点. 【点睛】思路点睛:圆锥曲线中的探索性问题求解思路如下: 第一步:假设结论存在.第二步: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求解.第三步:若能推出合理结果,经验证成立即可肯定正确;若推出矛盾,即否定假设. 第四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 22.(1)1,2⎛⎫-+∞ ⎪⎝⎭;(2)()()2215114x y -++=.【分析】(1)将点()4,4-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 的方程,求出p 的值,可得出抛物线C 的方程,再将直线2y x m =-+的方程与抛物线C 的方程联立,利用0∆>可求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2)设点()11,A x y 、()22,B x y ,列出韦达定理,由线段AB 的中点的横坐标可求得m 的值,可求得线段AB 的中点坐标,利用弦长公式可求得AB ,进而可求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详解】(1)将点()4,4-的坐标代入抛物线C 的方程,可得()28416p =-=,解得2p =,所以,抛物线C 的方程为24y x =, 联立224y x m y x=-+⎧⎨=⎩,整理可得()224440x m x m -++=, 由已知条件可得()22441632160m m m ∆=+-=+>,解得12m >-, 因此,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2⎛⎫-+∞ ⎪⎝⎭; (2)设()11,A x y 、()22,B x y ,由韦达定理可得121x x m +=+,2124m x x =,由于AB 中点的横坐标为1,则1212x x m +=+=,解得1m =,1214x x ∴=, 由弦长公式可得12AB x x =-===,所以,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1,1-,半径为152, 因此,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2215114x y -++=. 【点睛】方法点睛: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11,x y 、()22,x y ;(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必要时计算∆; (3)列出韦达定理;(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12x x +、12x x 的形式; (5)代入韦达定理求解.23.(1)22163x y +=;(2)12.【分析】(1)椭圆C 过点()2,1A ,()2,1B --,在点A 处的切线方程为3y x =-+,可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用设而不求法把p ,q 表示出来,整理化简即可. 【详解】(1)由题意知椭圆C 在()2,1A 处的切线方程为2221x y a b +=也为3y x =-+,∴22621133a ab b ⎧=⎪==⇒⎨=⎪⎩ 椭圆C 的方程为22163x y +=.(2)直线l 的方程为()3y k x =-,()11,M x y ,()22,N x y()()2222232696026y k x x k x x x y ⎧=-⇒+-+-=⎨+=⎩ ()222212121860k xk x k +-+-=直线AM 方程为:()111212y y x x -=-+-,令()1151312y x p x --=-⇒=+- 直线AN 方程为()221212y y x x -=-+-,令()2251312y x q x --=-⇒=+- ∴()()1212121231311152522222k x k x y y p q x x x x ⎡⎤----⎛⎫--+=-++=-++⎢⎥ ⎪----⎝⎭⎣⎦()()()()()121212122121452105122222k x k k x k x x k k x x x x ⎡⎤------+-=-++=-++⋅+⎢⎥----⎣⎦()()()222222221241************1212441051222105122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即12p q +=.【点睛】(1)待定系数法可以求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2)"设而不求"是一种在解析几何中常见的解题方法,可以解决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的问题.24.(1)点A 的坐标为()()2,4,2,4-;(2)8-. 【分析】(1)由4AF =根据焦半径公式求出点A 的横坐标,再代入抛物线方程求得纵坐标;(2)由28y x m y x=+⎧⎨=⎩得22(28)0x m x m +-+=,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列方程可求实数m 的值. 【详解】(1)设()00,A x y ,042p AF x =+=,22p=,02x ∴=所以20082164y y =⨯=⇒=±,∴点A 的坐标为()()2,4,2,4-.(2)由28y x m y x=+⎧⎨=⎩得22(28)0x m x m +-+=,设()11,P x y ,()22,Q x y ,则1282x x m +=-,212x x m =,121228y y x x m ∴+=++=,()()()2121212128y y x m x m x x m x x m m =++=+++=,又OP OQ ⊥,0OP OQ ∴⋅=,2121280x x y y m m ∴+=+=,0m ∴=或8m =-,经检验,当0m =时,直线与抛物线交点中有一点与原点O 重合:不符合题意,当8m =-时,2(24)4640∆=--⨯>,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m 的值为8-. 【点睛】方法点睛: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其常规思路是先把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元、化简,然后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方程,解决相关问题.涉及弦中点的问题常常用“点差法”解决,往往会更简单.25.(1)22:14x E y +=;(2)32,,222⎛⎛⎫--⎪⎝⎭⎝⎭. 【分析】(1)由点在椭圆上及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列方程可得21a b c ⎧=⎪=⎨⎪=⎩,即可得解;(2)设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结合韦达定理,转化条件为0OCOB ⋅>,运算即可得解. 【详解】 (1)点⎛- ⎝⎭在椭圆22221(0)x y a b ab+=>>上,∴221314ab +=,又椭圆的离心率为2,∴2c e a ==,由222a b c =+解得21a b c ⎧=⎪=⎨⎪=⎩,∴轨迹22:14x E y +=;(2)依题意可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2l y kx =+,1122(,),(,)B x y C x y ,∴22214y kx x y =+⎧⎪⎨+=⎪⎩,化简整理有:()221416120k x kx +++=, ∴()221648(14)0k k ∆=-+>得k >k <, 且1221614kx x k +=-+,1221214x x k ⋅=+, 由COB ∠为锐角, ∴2121212122122()414OC OB x x y y k x x k x x k⋅=+=+++++ 22222121232=+40141414k k k k k -+>+++, ∴222212+12324161640k k k k -++=->, ∴22k -<<,∴22k -<<-或22k <<,∴直线l的斜率的范围是32,,2⎛⎛⎫-⎪⎝⎭⎝⎭. 【点睛】关键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由平面数量积的定义转化COB ∠为锐角为0OC OB ⋅>,结合韦达定理运算即可得解.26.(1)22143x y +=;(2)是定值,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焦点及通经长,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出直线AB :y kx m =+,与椭圆联立,用“设而不求法”表示ACD BCD ∠=∠,整理得12k =. 【详解】(1)由2321b a c ⎧=⎪⎨⎪=⎩得:24a =,23b =∴椭圆E 的方程:22143x y +=(2)依题意知直线AB 的斜率存在,设AB 方程:y kx m =+()11,A x y ,()22,B x y代入椭圆方程22143x y +=得:()2224384120k x kmx m +++-=(*)122843km x x k ∴+=-+,212241243m x x k -=+ 由ACD BCD ∠=∠得0AC BC k k +=31,2C ⎫⎛ ⎪⎝⎭,121212123333222201111y y kx m kx m x x x x --+-+-∴+=+=---- ()1212322302kx x m k x x m ⎫⎛∴+--+-+= ⎪⎝⎭22241238223043243m km k m k m k k -⎛⎫⎛⎫∴⋅+----+= ⎪⎪++⎝⎭⎝⎭整理得:(63)(223)0k k m -+-=2230k m ∴+-=或630k -=当2230k m +-=时,直线AB 过定点31,2C ⎛⎫⎪⎝⎭,不合题意 630k ∴-=,12k =,∴直线AB 的斜率是定值12另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3(1)12m x n y ⎫⎛-+-= ⎪⎝⎭椭圆E 的方程即:22333[(1)1]41222x y ⎡⎤⎫⎛-++-+= ⎪⎢⎥⎝⎭⎣⎦即:22334126(1)3(1)022y y x x ⎫⎫⎛⎛-+-+-+-= ⎪ ⎪⎝⎝⎭⎭联立得:233(412)(126)22n y m n y ⎫⎫⎛⎛+-++- ⎪ ⎪⎝⎝⎭⎭2(1)(63)(1)0x m x -++-=即23322(412)(126)(63)011y y n m n m x x ⎛⎫-- ⎪+++++= ⎪-- ⎪⎝⎭ ∴由ACD BCD ∠=∠得121233(126)22011(412)AC BCy y m n k k x x n --++=+=-=--+即:2n m =- ∴直线AB 的斜率为12m n -=,是定值. 【点睛】(1)待定系数法可以求二次曲线的标准方程;。

(典型题)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测试(答案解析)

(典型题)高中数学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0x y -+=与椭圆C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P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OP 的斜率为12-,则椭圆C 的方程为( ) A .22132x y +=B .22143x y +=C .22152x y +=D .22163x y +=2.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设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记椭圆E 的离心率为e ,直线l 的斜率为k ,若C ,D 恰好是线段AB 的两个三等分点,则( ) A .221k e -=B .221k e +=C .2211e k-= D .2211e k+=3.已知()5,0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点(A .若对双曲线C 左支上的任意点M ,均有10MA MF +≥成立,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的最大值为( )A B .5C .52D .64.已知点()P m n ,是抛物线214y x =-上一动点,则A .4B .5C D .65.过椭圆:T 2212x y +=上的焦点F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12l l 、,1l 交椭圆于,A B 两点,2l 交椭圆于,C D 两点,则AB CD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3⎡⎢⎣C .3⎡⎢⎣D .3⎡⎢⎣ 6.已知双曲线E :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为1F ,2F ,过2F 作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M ,若1MF =,则E 的离心率为( )A .3B .2C .5D .27.如图,F 是抛物线28x y =的焦点,过F 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若AOF 与BOF 的面积之比为1:4,则AOB 的面积为( )A .10B .8C .16D .128.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若双曲线右支上存在一点P ,使得2F 关于直线1PF 的对称点恰在y 轴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为( ) A .231e <<B .23e >C .3e >D .13e <<9.设抛物线2:4(0)C x y p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点F 的直线交抛物线C 于,M N 两点,交l 于点P ,且PF FM =,则||MN =( )A .2B .83C .5D .16310.己知直线l 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并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若点A 的纵坐标为4,则线段AB 的长为( ) A .253B .496C .436D .25411.已知点P 在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上,点()2,0A a ,当PA 最小时,点P不在顶点位置,则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过点(,0)A a 的直线与抛物线22(0)y px p =>交于M.N 两点,若有且仅有一个实数a ,使得16OM ON ⋅=-成立,则a 的值为( ) A .4-B .2C .4D .8二、填空题1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右焦点(c,0)F 关于直线2y x =的对称点Q 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14.过双曲线221x y -=上的任意一点(除顶点外)作圆221x y +=的切线,切点为,A B ,若直线AB 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m n ,则2211m n-=___________. 15.已知拋物线()2:20C y px p =>的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C 的准线为l 且与x 轴相交于点B ,A 为C 上的一点,直线AO 与直线l 相交于E 点,若BOE BEF ∠=∠,6AF =,则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16.设F 是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一个焦点,P 是椭圆C 上的点,圆2229a x y +=与线段PF 交于A ,B 两点,若A ,B 三等分线段PF ,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17.在双曲线22221x y a b-=上有一点P ,12,F F 分别为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121290,F PF F PF ∠=︒的三条边长成等差数列,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_______.18.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左焦点为F ,(),0A a -,()0,B b ,()0,C b -分别为其三个顶点.直线CF 与AB 交于点D ,若椭圆的离心率13e =,则tan BDC ∠=___________.19.已知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过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11(,)P x y ,22(,)Q x y .①抛物线24y x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 ②若126x x +=,则8PQ =;③2124y y p =-;④过点P 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准线为点A ,则直线AQ 平行于 抛物线的对称轴;⑤绕点(2,1)-旋转且与抛物线C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至多有2条. 以上结论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__.20.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E a b a b-=>>,点F 为E 的左焦点,点P 为E 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Q ,且满足||3||PF FQ =,若||OP b =,则E 的离心率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椭圆具有如下性质:若椭圆的方程为()222210x y a b a b+=>>,则椭圆在其上一点()'',A x y 处的切线方程为''221x y x ya b+=,试运用该性质解决以下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椭圆C :()222210x y a b a b +=>>的离心率为2,且经过点21,A ⎛⎫ ⎪ ⎪⎝⎭. (1)求椭圆C 的方程;(2)设F 为椭圆C 的右焦点,直线l 与椭圆C 相切于点P (点P 在第一象限),过原点O 作直线l 的平行线与直线PF 相交于点Q ,问:线段PQ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22.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若C 过点31,2A ⎛⎫⎪⎝⎭,且124AF AF +=. (1)求C 的方程;(2)过点2F 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C 交于点M 、N ,求OMN 的面积.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 x y (0y >)到定点()0,1M 的距离比到x 轴的距离大1.(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M 的直线l 交曲线C 于A ,B 两点,若8AB =,求直线l 的方程.24.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过点421,3P ⎛⎫ ⎪ ⎪⎝⎭,离心率为53.(1)求椭圆C 的方程;(2)直线l 与圆22:1O x y +=相切,且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Q 为椭圆C 上一个动点(点O ,Q 分别位于直线l 两侧),求四边形OMQN 面积的最大值. 25.已知是抛物线2:2C y px=(0)p >的焦点,(1,)M t 是抛物线上一点,且||2MF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过点O (坐标原点)分别作,OA OB 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A B 不与O 重合),且.2OA OB k k =.求证:直线AB 过定点.26.如图,已知抛物线()2:20C y px p =>,焦点为F ,过点()2,0G p 作直线l 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设()11,A x y 、()22,B x y .(1)若124x x ⋅=,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若直线l 与x 轴不垂直,直线AF 交抛物线C 于另一点M ,直线BF 交抛物线C 于另一点N .求证:直线l 与直线MN 斜率之比为定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设出,A B 两点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作差变形,利用斜率公式和中点坐标可求得结果. 【详解】设(,0)F c -,因为直线30x y -+=过(,0)F c -,所以030c --+=,得3c =所以2223a b c -==, 设1122(,),(,)A x y B x y ,由22112222222211x y a b x y ab ⎧+=⎪⎪⎨⎪+=⎪⎩,得2222121222x x y y a b --=-,得2121221212y y x x b x x a y y -+=-⋅-+, 因为P 为线段AB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所以1212(,)22x x y y P ++,1212121212202OP y y y y k x x x x +-+===-++-,所以221222122(2)ABy y b b k x x a a-==-⋅-=-,又,A B在直线0x y -+=上,所以1AB k =,所以2221b a =,即222a b =,将其代入223a b -=,得23b =,26a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22163x y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使用点差法求解,一般涉及到弦的中点和斜率问题的题目可以使用点差法,步骤如下:①设出弦的两个端点的坐标;②将弦的两个端点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 ③作差变形并利用斜率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求解.2.B解析:B 【分析】首先利用点,C D 分别是线段AB 的两个三等分点,则211222x x y y =-⎧⎪⎨=⎪⎩,得1112y k x =⋅,再利用点差法化简得2212214y b x a=,两式化简得到选项.【详解】设()11,A x y ,()22,B x y ,,C D 分别是线段AB 的两个三等分点,()1,0C x ∴-,10,2y D ⎛⎫ ⎪⎝⎭,则112,2y B x ⎛⎫- ⎪⎝⎭ ,得211222x x y y =-⎧⎪⎨=-⎪⎩,1121121131232y y y y k x x x x -===⋅-,利用点差法22112222222211x y a bx y a b ⎧+=⎪⎪⎨⎪+=⎪⎩,两式相减得()()()()12121212220x x x x y y y y a b +-+-+=, 整理得到2212214y b x a =,即222222244b a c k k a a-=⇒=, 即221k e +=故选:B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利用三等分点得到211222x x y y =-⎧⎪⎨=-⎪⎩,再将斜率和离心率表示成坐标的关系,联立判断选项.3.C解析:C 【分析】设E是双曲线的左焦点,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把MF 转化为ME 后易得MA ME +的最小值,从而得a 的最小值,由此得离心率的最大值. 【详解】设E 是双曲线的左焦点,M 在左支上,则2MF ME a -=,2MF ME a =+,22MA MF MA ME a EA a +=++≥+,当且仅当E A M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则222(5)(11)210EA a a +=-++≥,2a ≥,所以552c e a a ==≤. 故选:C .【点睛】思路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的应用.在涉及双曲线上的点与一个焦点和另外一个定点距离和或差的最值时,常常利用双曲线的定义把到已知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另一焦点的距离,从而利用三点共线取得最值求解.4.D解析:D 【分析】 先把抛物线214y x =-化为标准方程,求出焦点F (0,-1),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找到2222(1)(4)(5)m n m n +++-++的几何意义,数形结合求最值.【详解】 由214y x =-,得24x y =-. 则214y x =-的焦点为()0,1F -.准线为:1l y =. 2222(1)(4)(5)m n m n +++-++几何意义是点()P m n ,到()0,1F-与点()4,5A -的距离之和,如图示: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点()P m n ,到()0,1F -的距离等于点()P m n ,到l 的距离,2222(1)(4)(5)m n m n ++-++|PF |+|PA |=|PP 1|+|PA |,所以当P 运动到Q 时,能够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AQ 1|=()156--=. 故选:D. 【点睛】解析几何问题解题的关键:解析几何归根结底还是几何,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借助于图形寻找几何关系可以简化运算.5.C解析:C【分析】当直线12l l 、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可直接求得AB CD +=12l l 、的斜率都存在且不为0时,不妨设直线1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2l 的斜率为1k-,则可得直线1l 的方程,与椭圆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可求得AB 的表达式,同理可求得CD 的表达式,令21k t +=,则可得2112t tAB CD +=+-,令2112y t t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t 的范围,即可求得AB CD +的范围,综合即可得答案. 【详解】当直线12l l 、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时,不妨设直线1l 斜率不存在,则直线2l 斜率为0,此时AB =,22b CD a ===所以AB CD +=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存在且不为0时,不妨设直线1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2l 的斜率为1k-, 不妨设直线12l l 、都过椭圆的右焦点(1,0)F , 所以直线1:(1)l y k x =-,直线21:(1)l y x k=--, 联立1l 与椭圆T 22(1)12y k x x y =-⎧⎪⎨+=⎪⎩,可得2222)202142(-=+-+x k x k k , 22222(4)4(12)(22)880k k k k ∆=--+-=+>,22121222422,1212k k x x x x k k-+=⋅=++,所以12AB x =-=22)12k k +==+,同理22221))2112k k CD k k ⎛⎫+- ⎪+⎝⎭==+⎛⎫+- ⎪⎝⎭,所以2222))122k k B k C k A D +++=+++,令21k t +=,因为0k ≠,所以1t >,所以22222))122211(21)(1)k k AB t D k k t t t C +++=+=++--++=+=22211212t t t t =+-+-,令2211119224y t t t ⎛⎫=+-=--+ ⎪⎝⎭, 因为1t >,所以1(0,1)t∈,所以92,4y ⎛⎤∈ ⎥⎦⎝,所以141,92y ⎡⎫∈⎪⎢⎭⎣,所以1AB CD y +=∈⎢⎣, 综上AB CD +的取值范围是3⎡⎢⎣.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设出直线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求得AB CD +的表达式,再根据二次函数性质求解,易错点为需求直线12l l 、中有一个不存在时,AB CD +的值,考查计算求值的能力,属中档题.6.A解析:A 【分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2||MF b =,由勾股定理可得||OM a =,则1MF =,1cos aFOM c∠=-,由此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a ,c 的关系,由离心率公式计算即可得答案. 【详解】由题得2(,0)F c ,不妨设:0l bx ay -=,则2||MF b ==,OM a ==,1MF =,12cos cos aFOM F OM c ∠=-∠=-, 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111||||622OM OF MF a c a a OM OF ac c+-+-==-⋅,化为223c a =,即有==ce a故选:A . 【点睛】方法点睛:离心率的求解在圆锥曲线的考查中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求离心率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直接求出,a c ,从而求出e ;②构造,a c 的齐次式,求出e ;③采用离心率的定义以及圆锥曲线的定义来求解;④根据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求解.7.A解析:A 【分析】设直线AB 的方程为2y kx =+,设点()11,A x y 、()11,B x y ,将直线AB 的方程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列出韦达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出214x x =-,结合韦达定理求出2k 的值,进而可得出AOB 的面积为1212OAB S OF x x =⋅-△,即可得解. 【详解】易知抛物线28x y =的焦点为()0,2F .若直线AB 与x 轴垂直,此时直线AB 与抛物线28x y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不合乎题意.设直线AB 的方程为2y kx =+,设点()11,A x y 、()11,B x y , 联立228y kx x y=+⎧⎨=⎩,消去y 并整理得28160x kx --=, 由韦达定理可得128x x k +=,1216x x =-,由于AOF 与BOF 的面积之比为1:4,则4BF FA =,则()()2211,24,2x y x y --=-,所以,214x x =-,则12138x x x k +=-=,可得183k x =-, 2221218256441639k k x x x ⎛⎫=-=-⨯-=-=- ⎪⎝⎭,可得2916k =,所以,OAB 的面积为1211222OAB S OF x x =⋅-=⨯△29646464641016k =+=⨯+=.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11,x y 、()22,x y ;(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必要时计算∆; (3)列出韦达定理;(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12x x +、12x x 的形式; (5)代入韦达定理求解.8.B解析:B 【分析】设点()2,0F c ,设点P 在第一象限,设2F 关于直线1PF 的对称点为点M ,推导出12MF F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tan 30ba >,再由公式21b e a ⎛⎫=+ ⎪⎝⎭可求得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详解】 如下图所示:设点()2,0F c ,设点P 在第一象限,由于2F 关于直线1PF 的对称点在y 轴上,不妨设该点为M ,则点M 在y 轴正半轴上, 由对称性可得21122MF MF F F c ===,22113MO MF OF c =-=,所以,1260MF F ∠=,则1230PF F ∠=,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by xa=的倾斜角α满足30α>,则123tan3bPF Fa>∠=,因此,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222222313c c a b bea a a a+⎛⎫====+>⎪⎝⎭.故选:B.【点睛】方法点睛:求解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方法如下:(1)定义法:通过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得a、c的值,根据离心率的定义求解离心率e的值;(2)齐次式法:由已知条件得出关于a、c的齐次方程,然后转化为关于e的方程求解;(3)特殊值法:通过取特殊位置或特殊值,求得离心率.9.D解析:D【分析】由题意作出MD垂直于准线l,然后得2PM MD=,得30∠=︒DPM,写出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得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写出韦达定理,代入焦点弦公式计算.【详解】如图,过点M做MD垂直于准线l,由抛物线定义得MF MD=,因为PF FM=,所以2PM MD=,所以30∠=︒DPM,则直线MN方程为3(1)x y=-,联立23(1)4x yx y⎧=-⎪⎨=⎪⎩,,消去x得,231030y y-+=,设()()1122,,,M x y N x y,所以121210,13y y y y+==,得121016||2233MN y y=++=+=.故选:D.【点睛】(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与椭圆、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类似,一般要用到根与系数的关系;(2)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的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可直接使用公式12||=++AB x x p 或12||=++AB y y p ,若不过焦点,则必须用一般弦长公式.10.D解析:D 【分析】首先利用,,A F B 三点共线,求点B 的坐标,再利用焦点弦长公式求AB . 【详解】4y =时,1644x x =⇒=,即()4,4A ,()1,0F ,设2,4y B y ⎛⎫ ⎪⎝⎭,利用,,A F B 三点共线可知24314y y =-,化简得2340y y --=,解得:1y =-或4y =(舍)当1y =-时,14x =,即()4,4A ,1,14B ⎛⎫- ⎪⎝⎭, 所以121254244AB x x p =++=++=. 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焦点弦问题,重点是求点B 的坐标.11.C解析:C 【分析】把P 的坐标表示出来,PA 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最值取得条件求离心率的范围. 【详解】 设00(,)P x y ,则||PA ==又∵点P 在双曲线上,∴2200221x y a b -=,即2222002b x y b a=-,∴||PA ===.当PA 最小时,0224202a ax e e -=-=>. 又点P 不在顶点位置,∴22aa e>,∴22e <,∴e < ∵双曲线离心率1e >,∴1e <<故选:C . 【点睛】求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一般思路: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a 、b 、c 的关系,消去b ,构造离心率e 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出离心率.12.C解析:C 【分析】设出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得出1212,y y y y +及12x x ,把16OM ON ⋅=-用坐标表示代入上述值结合已知条件可得答案.【详解】设直线MN 的直线方程为x ty a =+,1122(,),(,)M x y N x y , 由题意得22x ty a y px=+⎧⎨=⎩,整理得2220y pty pa --=, 所以12122,2y y pt y y pa +==-,()()()2212121212x x ty a ty a t y y at y y a =++=+++ ()()2222t ap at pt a =-++,因为16OM ON ⋅=-,所以121216x x y y +=-, 所以()()2222216tpa at pt a pa -++-=-,22160a pa -+=,因为方程有且仅有一个实数a ,所以()22640p ∆=-=,解得4p =,或4p =-(舍去),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关键点是利用韦达定理求出1212,y y y y +及12x x ,然后16OM ON ⋅=-坐标表示列出等式,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13.【分析】由题意可得Q 点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计算即可得出离心率【详解】设则中点由题意可得由在双曲线上可得两边同除可得解得(舍)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齐次式方程两边同除可得关于离心率的方程即可求出【分析】由题意可得Q 点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计算即可得出离心率. 【详解】设(,)Q m n ,则FQ 中点(,)22+m c n,=-FQ n k m c由题意可得325224215c nm c m n c n m c +⎧⎧=-=⨯⎪⎪⎪⎪⇒⎨⎨⎪⎪⨯=-=⎪⎪-⎩⎩,由(,)Q m n 在双曲线上,可得222242242222234()()91655119502502525()--=⇒-=⇒-+=-c c c c c a c a a b a c a 两边同除4a ,可得42950250e e -+=,解得==e e (舍)【点睛】关键点点睛:齐次式方程,两边同除可得关于离心率的方程,即可求出离心率.本题考查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目.14.1【分析】设出三点坐标表示出直线利用方程思想得到直线的方程算出可计算得到解【详解】设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为过作圆的切线切点为不是双曲线的顶点故切线存在斜率且则故直线化简得:即同理有又均过点有故直线故答案解析:1 【分析】设出,,P A B 三点坐标,表示出直线,PA PB ,利用方程思想,得到直线MN 的方程,算出,m n ,可计算2211m n-得到解.【详解】设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为()11,P x y ,()22,A x y ,()33,B x y 过()11,P x y 作圆221x y +=的切线,切点为,A B()11,P x y 不是双曲线的顶点,故切线存在斜率且OA PA ⊥,则221PA OA x k k y =-=-故直线()2222:xPA y y x xy-=--化简得:222222y y y x x x-=-+即2222221x x y y x y+=+=同理有33:1PB x x y y+=又,PA PB均过点()11,P x y,有313131311,1x x y y x x y y+=+=故直线11:1MN x x y y+=1111,m nx y==221222111x xm n-=-=故答案为:115.【分析】推导出求出可得出直线的方程联立直线与抛物线的方程求出点的坐标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出的值即可得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详解】因为即所以则直线的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解得所以解得因此抛物线标准方程解析:28y x=【分析】推导出OBE EBF△△,求出tan BOE∠,可得出直线AO的方程,联立直线AO与抛物线C的方程,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出p的值,即可得出抛物线C的标准方程.【详解】因为BOE BEF∠=∠,90OBE EBF∠=∠=,OBE EBF∴△△,OB BEBE BF∴=,即2222p pBE OB BF p=⋅=⨯=,2BE p∴=,所以tan 2BEBOE OB∠==,则直线AO 的方程为2y x =, 联立直线OA 与抛物线方程222y xy px⎧=⎪⎨=⎪⎩ 解得(),2A p p , 所以3622p pAF p =+==,解得4p =, 因此,抛物线标准方程为28y x =. 故答案为:28y x =. 【点睛】方法点睛: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主要方法是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1)若题目已给出抛物线的方程(含有未知数p ),那么只需求出p 即可; (2)若题目未给出抛物线的方程:①对于焦点在x 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统一设为()20y ax a =≠的正负由题设来定;②对于焦点在y 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可统一设为()20x ay a =≠,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讨论.16.【分析】取AB 中点H 后证明H 为PF 中点从而在直角三角形OFH 中利用勾股定理找到求出离心率【详解】如图示取AB 中点H 连结OH 则OH ⊥AB 设椭圆右焦点E 连结PE ∵AB 三等分线段PF ∴H 为PF 中点∵O 为E 解析:175【分析】取AB 中点H 后,证明H 为PF 中点,从而在直角三角形OFH 中,利用勾股定理,找到221725a c =,求出离心率.【详解】如图示,取AB 中点H ,连结OH ,则OH ⊥AB ,设椭圆右焦点E ,连结PE ∵AB 三等分线段PF ,∴ H 为PF 中点. ∵O 为EF 中点,∴OH ∥PE设OH=d,则PE=2d ,∴PF=2a-2d ,BH=3a d- 在直角三角形OBH 中,222OB OH BH =+,即22293a a d d -⎛⎫=+ ⎪⎝⎭,解得:5a d =. 在直角三角形OFH 中,222OF OH FH =+,即()222c d a d =+-,解得:221725a c =,∴离心率5c e a ==.【点睛】求椭圆(双曲线)离心率的一般思路:根据题目的条件,找到a 、b 、c 的关系,消去b ,构造离心率e 的方程或(不等式)即可求出离心率.17.5【分析】首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形式可设的三边长表示为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根据齐次方程求解离心率【详解】设并且的三边成等差数列最长的边为则三边长表示为又整理为两边同时除以得解得:或(舍)所解析:5 【分析】首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形式,可设12PF F △的三边长表示为24,22,2c a c a c --,最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650c ac a -+=,根据齐次方程求解离心率. 【详解】设12PF PF >,并且122PF PF a -=,12PF F △的三边成等差数列,最长的边为2c ,则三边长表示为24,22,2c a c a c --, 又1290F PF ∠=,()()22224224c a c a c ∴-+-=,整理为22650c ac a -+=,两边同时除以2a 得,2650e e -+=,解得:5e =或1e =(舍),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5. 故答案为:5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求离心率是圆锥曲线常考题型,涉及的方法包含1.根据,,a b c 直接求,2.根据条件建立关于,a c 的齐次方程求解,3.根据几何关系找到,,a b c 的等量关系求解.18.【分析】做出图像可知:利用两角和的正切表示有根据离心率可求出代入正切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由图像可知:所以因为离心率可设那么极有代入上式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性质与平面几何的转化 解析:82-【分析】做出图像可知:BDC BAO CFO ∠=∠+∠,利用两角和的正切表示tan BDC ∠,有tan ,tan bb BAO CFO ac ∠=∠=,根据离心率可求出22b a =,22b c=,代入正切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由图像可知:BDC BAO DFA BAO CFO ∠=∠+∠=∠+∠所以tan tan tan tan()1tan tan 1b b BAO CFO a c BDC BAO CFO b bBAO CFO a c+∠+∠∠=∠+∠==-∠∠-⋅ 因为离心率13c e a ==,可设3a m =,c m =,那么22b m =,极有22b a =,22b c =,代入上式得22228235221223+=--⨯. 故答案为:825-【点睛】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基本性质与平面几何的转化,考查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型,思路点睛:(1)根据平面几何将所求角进行转化,BDC BAO CFO ∠=∠+∠; (2)结合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直角三角形内求角的正切,将问题转化为,,a b c 的比值问题.(3)根据离心率求出,,a b c 的比值,代入可求.19.①②④【分析】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即可判断①;利用焦点弦的弦长公式即可判断②;设出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可判断③;求出两点坐标计算斜率即可判断④;时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设过点的直线为与抛解析:①②④ 【分析】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 即可判断①;利用焦点弦的弦长公式即可判断②;设出直线PQ 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可判断③;求出,A Q 两点坐标,计算AQ 斜率即可判断④;1y =时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设过点(2,1)-的直线为2x ky k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0∆=求出k 的值,即可得出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条数,可判断⑤,进而可得正确答案. 【详解】抛物线2:4C y x =可得2p =,()1,0F对于①:抛物线24y x =焦点为()1,0F ,准线l 为1x =-,所以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故①正确;对于②:根据抛物线的对义可得:121286222p px x x P p Q x +++=++=+==, 对于③:设直线PQ 方程为:1x ky =+与2:4C y x =联立可得2440yky --=,可得124y y =-,因为2p =,所以2124y y p ≠-,故③不正确;对于④:11(,)P x y ,所以OP :11y y x x = ,由111y y x x x ⎧=⎪⎨⎪=-⎩可得11y y x =-, 所以111,y A x ⎛⎫-- ⎪⎝⎭,因为22(,)Q x y ,124y y =- 解得:214y y -=,所以214,Q x y ⎛⎫- ⎪⎝⎭, 因为11(,)P x y 在抛物线2:4C y x =上,所以2114y x =,所以21114x y =,1114y x y -=-所以141,A y ⎛⎫-- ⎪⎝⎭,因为214,Q x y ⎛⎫- ⎪⎝⎭,所以0AQ k =,所以//AQ x 轴,即直线AQ 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故④正确;对于⑤:1y =时,显然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设过点(2,1)-的直线为2x ky k =--, 由224x ky k y x=--⎧⎨=⎩可得:24480y ky k -++=,令()2164480k k ∆=-+= 可得2k =或1k =-,故过点(2,1)-且与抛物线C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3条.,故⑤不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点睛】结论点睛:抛物线焦点弦的几个常用结论设AB 是过抛物线22y px =()0p >的焦点F 的弦,若()11,A x y ,()22,B x y ,则:(1)2124p x x =,212y y p =-;(2)若点A 在第一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则1cos p AF α=-,1cos pBF α=+,弦长1222sin pAB x x p α=++=,(α为直线AB 的倾斜角); (3)112||||FA FB p+=; (4)以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5)以AF 或BF 为直径的圆与y 轴相切.20.【分析】由题意设即有由双曲线定义及已知可得且结合点在曲线上联立方程得到关于的齐次方程即可求得离心率【详解】令则且①由题意知:E 的左准线为结合双曲线第二定义知:又∴解得②∵知:∴联立①②得:整理得∴故 解析:3【分析】由题意设00(,)P x y ,即有00(,)Q x y --,由双曲线定义及已知可得22003()a a x x c c +=-且22200x y b +=,结合点在曲线上联立方程得到关于,a c 的齐次方程,即可求得离心率.【详解】令00(,)P x y ,00,0x y >则00(,)Q x y --且2200221x y a b-=①,由题意知:E 的左准线为2a x c =-,结合双曲线第二定义知:20||()a PF e x c=+,20||()a FQ e x c =-,又||3||PF FQ =,∴22003()a a x x c c +=-,解得202a x c=②, ∵||OP b =知:22200x y b +=,∴联立①,②得:42222244(1)a a b b c c+-=,整理得223a c =,∴e =【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双曲线第二定义:曲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与该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可得点P 的横坐标为22ac;结合点在曲线上及勾股定理即可得关于,a c 的齐次方程求离心率即可.三、解答题21.(1)2212x y +=;(2.【分析】(1)根据椭圆离心率为2,以及椭圆经过点2A ⎛⎫ ⎪ ⎪⎝⎭,结合椭圆的性质列方程求解即可;(2)设()00,P x y ,题意可知,切线l 的方程为0022x x y y +=,过原点O 且与l 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为0020x x y y +=,求出Q 的坐标,表示出PQ 的长,再化简即可得结论. 【详解】(1)由题意知222221112c aa b a b c ⎧=⎪⎪⎪+=⎨⎪=+⎪⎪⎩1a b ⎧=⎪⇒⎨=⎪⎩ ∴椭圆C 的方程为2212x y +=.(2)设()00,P x y ,题意可知,切线l 的方程为0022x x y y +=, 过原点O 且与l 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为0020x x y y +=, 椭圆C 的右焦点()1,0F ,所以直线PF 的方程为()00010y x x y y ---=,联立()000001020y x x y y x x y y ⎧---=⎨+=⎩,所以2000002,22y x y Q x x ⎛⎫-⎪--⎝⎭,所以PQ =====为定值. 【点睛】方法点睛:探索圆锥曲线的定值问题常见方法有两种:① 从特殊入手,先根据特殊位置和数值求出定值,再证明这个值与变量无关;② 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22.(1)22143xy +=;(2. 【分析】(1)利用椭圆的定义可求出a 的值,将点A 的坐标代入椭圆C 的方程,求出2b 的值,进而可得出椭圆C 的方程;(2)设点()11,M x y 、()22,N x y ,写出直线MN 的方程,联立直线MN 与椭圆C 的方程,列出韦达定理,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韦达定理可求得OMN 的面积. 【详解】(1)由椭圆的定义可得1224AF AF a +==,可得2a =,椭圆C 的方程为22214x y b+=, 将点A 的坐标代入椭圆C 的方程可得291414b +=,解得23b =,因此,椭圆C 的方程为22143x y +=;(2)易知椭圆C 的右焦点为()21,0F ,由于直线MN 的斜率为1,所以,直线MN 的方程为1y x =-,即1x y =+, 设点()11,M x y 、()22,N x y ,联立221143x y x y =+⎧⎪⎨+=⎪⎩,消去x 得27690y y +-=,364793680∆=+⨯⨯=⨯>,由韦达定理可得1267y y +=-,1297y y =-,212112277OMNSOF y y =⋅-===⨯=.【点睛】方法点睛: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设直线方程,设交点坐标为()11,x y 、()22,x y ;(2)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必要时计算∆; (3)列出韦达定理;(4)将所求问题或题中的关系转化为12x x +、12x x 的形式; (5)代入韦达定理求解.23.(1)24x y =;(2)1y x =+或1y x =-+. 【分析】(1)由1PM y =+,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出轨迹方程;(2)由题直线l 斜率存在,设出直线l 的方程,联立轨迹C 的方程,由韦达定理以及抛物线的定义求出直线l 的方程. 【详解】(1)动点(),P x y (0y >)到x 轴的距离为y ,到点M 的距离为PM =由动点(),P x y 到定点()0,1M 的距离比到x 轴的距离大1,1y =+,两边平方得:24x y =,所以轨迹C 的方程:24x y =; (2)显然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直线l 的方程为:1y kx =+,由241x y y kx ⎧=⎨=+⎩,消去x 整理得()222410y k y -++=, ∴21224y y k +=+,∴2122428AB y y p k =++=++=, 解得21k =,即1k =±,∴直线l 的方程为1y x =+或1y x =-+. 【点睛】方法点睛: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2)定义法,(3)相关点法.24.(1)22194x y +=;(2)最大值为.(1)将1,3P ⎛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中,再结合3c a =和222a b c =+可求出,a b 的值,进而可求得椭圆的方程;(2)当MN 斜率存在时,设MN 与圆O 的切线为y kx n =+,要使四边形OMQN 的面积最大,则Q 到MN 距离要最大,此时过Q 点MN 的平行线必与椭圆C 相切,设为y kx m =+,易得Q 到MN 距离与O 到MN 距离之和等于O 到直线y kx m =+的距离,然后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O 到直线y kx m =+的距离d ,利用弦长公式求出MN 的值,从而有12OMN QMN OMQN S S S MN d =+=⨯四边形△△,化简可求得其范围,当MN 斜率不存在时,直接可得OMQN S =四边形 【详解】(1)因为椭圆C过点1,3P ⎛⎫⎪ ⎪⎝⎭,所以2213219a b +=,c a = 又222a b c =+,所以得22194x y +=;(2)(i )当MN 斜率存在时,设MN 与圆O 的切线为y kx n =+,要使四边形OMQN 的面积最大,则Q 到MN 距离要最大,此时过Q 点MN 的平行线必与椭圆C 相切,设为y kx m =+,易得Q 到MN 距离与O 到MN 距离之和等于O 到直线y kx m =+的距离,设O 到直线y kx m =+的距离记为d,则d =,联立22,1,94y kx n x y =+⎧⎪⎨+=⎪⎩,消去y 得()()2229418940k x knx n +++-=,设()11,M x y ,()22,N x y ,1221894kn x x k +=-+,()21229494n x x k -=+,所以12294MN x k =-=+, 因为y kx n =+与圆O1=,因为y kx m =+与椭圆相切,所以2294k m +=,1122OMN QMNOMQN S S S MN d =+=⨯=四边形△△=== 可得OMQN S 四边形随k的增大而增大,即OMQN S <四边形(ii )当MN斜率不存在时,不妨取1,3M ⎛ ⎝⎭,1,3N ⎛- ⎝⎭,此时()3,0Q ,OMQN S =四边形综上所得四边形OMQN的面积的最大值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此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当MN 斜率存在时,设MN 与圆O 的切线为y kx n =+,要使四边形OMQN 的面积最大,则Q 到MN 距离要最大,此时过Q 点MN 的平行线必与椭圆C 相切,设为y kx m =+,易得Q 到MN 距离与O 到MN 距离之和等于O 到直线y kx m =+的距离,从而可得2112294OMN QMNOMQN S S S MN d k =+=⨯=⨯+四边形△△,化简可得结果,属于中档题25.(1)24y x =;(2)直线AB 过定点(2,0)-,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抛物线的定义求得p ,得抛物线方程;(2)设直线AB 方程为x my b =+, 11(,)A x y ,22(,)B x y ,直线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由判别式大于0得参数满足的条件,应用韦达定理得1212,y y y y +,计算由2OA OB k k =可得128y y =,从而求得参数b ,并可得出m 的范围.此时由直线方程可得定点坐标. 【详解】(1)由抛物线定义可知:122p+=,则2p =, 所以抛物线C 的方程为24y x =(2)设直线AB 方程为x my b =+, 11(,)A x y ,22(,)B x y联立24y x x my b⎧=⎨=+⎩得2440y my b --=,则216160m b ∆=+>即20()m b +>*。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有答案解析)(4)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测试(有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1.某快递公司的四个快递点,,,A B C D 呈环形分布(如图所示),每个快递点均已配备快递车辆10辆.因业务发展需要,需将,,,A B C D 四个快递点的快递车辆分别调整为5,7,14,14辆,要求调整只能在相邻的两个快递点间进行,且每次只能调整1辆快递车辆,则A .最少需要8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1种B .最少需要8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2种C .最少需要9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1种D .最少需要9次调整,相应的可行方案有2种2.如图,第(1)个图案由1个点组成,第(2)个图案由3个点组成,第(3)个图案由7个点组成,第(4)个图案由13个点组成,第(5)个图案由21个点组成,……,依此类推,根据图案中点的排列规律,第50个图形由多少个点组成( )A .2450B .2451C .2452D .2453 3.观察下列各式:a+b=1.a 2+b 2=3,a 3+b 3=4 ,a 4+b 4=7,a 5+b 5=11,…,则a 10+b 10=( )A .28B .76C .123D .1994.设,,(0,1)a b c ∈,则1a b +,1b c +,1c a+( ) A .都不大于2 B .都不小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D .至少有一个大于25.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A .某校高三有8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人数都超过50人B .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C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 .在数列{a n }中,a 1=1,23a =,36a =,410a =,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6.期末考试结束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预测数学成绩甲:我不能及格. 乙:丁肯定能及格. 丙:我们四人都能及格.丁:要是我能及格,大家都能及格.成绩公布后,四人中恰有一人的预测是错误的,则预测错误的同学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7.设函数()nf x '是()n f x 的导函数,0()(cos sin )xf x e x x =+,01()()2f x f x '=,12()(),2f x f x '=,*1()()()2n n f x f x n N '+=∈,则2018()f x =( ) A .(cos sin )x e x x + B .(cos sin )x e x x - C .(cos sin )x e x x -+D .(cos sin )x e x x --8.演绎推理“因为0'()0f x =时,0x 是()f x 的极值点,而对于函数3()f x x =,'(0)0f =,所以0是函数3()f x x =的极值点.”所得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 .全不正确9.若实数,,a b c 满足1a b c ++=,给出以下说法:①,,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3;②,,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13;③,,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1;④,,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4.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A .3B .2C .1D .010.圆周率是指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充之用“割圆术”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后面第七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割圆术”是指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近似替代圆的周长,从正六边形起算,并依次倍增,使误差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720时,由“割圆术”可得圆周率的近似值可用代数式表示为( )A .0720sin1B .0720sin 0.5C .0720sin 0.25D .0720sin 0.12511.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2.“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是因为贾宪约在公元1050年首先使用“贾宪三角”进行高次开方运算,而杨辉在公元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记录了贾宪三角形数表,并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下列数表的构造思路就源于“杨辉三角”.该表由若干行数字组成,从第二行起,每一行中的数字均等于其“肩上”两数之和,表中最后一行仅有一个数,则这个数是 ( )2017 2016 2015 2014……6 5 4 3 2 1 4033 4031 4029…………11 9 7 5 3 8064 8060………………20 16 12 8 16124……………………36 28 20 ……………………… A .201620172⨯ B .201501822⨯ C .201520172⨯D .201601822⨯二、填空题13.点()00,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公式为0022Ax By c d A B++=+,通过类比的方法,可求得:在空间中,点()1,1,2到平面230x y z +++=的距离为___.14.如图所示为计算机科学中的蛇形模型,则第20行从左到右第4个数字为__________.15.把一数列依次按第一个括号内一个数,第二个括号内两个数,第三个括号内三个数,第四个括号内一个数,……循环分为(1),(3,5),(7,9,11),(13),(15,17),(19,21,23),(25),…,则第100个括号内的数为_________.16.某成品的组装工序流程图如图所示,箭头上的数字表示组装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小时),不同车间可同时工作,同一车间不能同时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作,则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17.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18.研究问题:“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为(1,2),解关于x 的不等式20cx bx a -+>”,有如下解法:由22110()()0ax bx c a b c x x-+>⇒-+>,令1y x=,则1(,1)2y ∈,所以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为1(,1)2,类比上述解法,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0k x b x a x c ++<++的解集为(2,1)(2,3)--⋃,则关于x 的不等式1011kx bx ax cx -+<--的解集为__________.19.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20.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只有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句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在数列{}n a 中,11a =,()*121n n n a a n N n++=+∈. (1)求2a 、3a 、4a 的值;(2)猜想{}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将下列问题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依次计算数列1,121++,12321++++,1234321++++++,…的前四项的值,由此猜测123(1)(1)321n a n n n =++++-++-++++的有限项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解:计算 11=,1214++=,12321++++= ① ,1234321++++++= ② ,由此猜想123(1)(1)321n a n n n =++++-++-++++= ③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猜想.(i )当1n =时,左边1=,右边1=,所以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1)n k k k *=∈N ≥时,等式成立,即 123(1)(1)321k a k k k =++++-++-++++= ④ .那么,当1n k =+时,1k a += ⑤k a =+ ⑥= ⑦ .等式也成立.根据(i )和(ⅱ)可以断定,(*)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2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2324n n n n n +++⋅⋅⋅+>++++*()n N ∈. 24.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 个图形包含()f n 个小正方形.(Ⅰ)求出()5f ;(Ⅱ)利用合情推理的“归纳推理思想”归纳出()1f n +与()f n 的关系式,并根据你得到的关系式求()f n 的表达式.25.已知,a b ∈R ,且1a b +=求证:()()2225222a b +++≥. 26.已知数列{}11,2n a a =,133n n n a a a +=+. (1)求2345,,,a a a a 的值;(2)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先阅读题意,再结合简单的合情推理即可得解. 【详解】(1)A→D 调5辆,D→C 调1辆,B→C 调3辆,共调整:5+1+3=9次, (2)A→D 调4辆,A→B 调1辆,B→C 调4辆,共调整:4+1+4=9次,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能力及简单的合情推理,属中档题.2.B解析:B 【解析】 【分析】设第n 个图案的点的个数为n a ,由图归纳可得()121,1n n a a n n --=--个式子相加,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设第n 个图案的点的个数为n a ,由题意可得123451,3,7,13,21a a a a a =====, 故213243542,4,6,8,...a a a a a a a a -=-=-=-=, 由此可推得()121n n a a n --=-,以上1n -个式子相加可得:()()()()()2132431...246...21n n a a a a a a a a n --+-+-++-=++++-,化简可得()()()1222112n n n a n n -+--==-,故()11n a n n =-+, 故50504912451a =⨯+=,即第50个图形由2451个点组成,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以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属于中档题.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3.C解析:C 【详解】由题观察可发现,347,4711,71118+=+=+=, 111829,182947+=+=,294776,4776123+=+=,即1010123a b +=, 故选C.考点:观察和归纳推理能力.4.D解析:D 【解析】分析:利用举反例和反证法证明每一个命题,即得正确答案. 详解:因为1116a b c b c a+++++>与都不大于2矛盾,所以A 错误. 若1315,,2,343a b a b ==+=<所以B 错误. 若111,,,222a b c <<<则a>2,b>2,c>2,所以C 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1)本题主要考查推理证明和反证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对于含有“至少”“至多”等概念的命题常用反证法.5.C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得概念判断选择.详解:某校高三有8个班,1班有51人,2班有53人,3班有52人,由此推测各班人数都超过50人,这个是归纳推理;由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是类比推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是演绎推理;在数列{a n }中,a 1=1,23a =,36a =,410a =,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是归纳推理,因此选C.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考查识别能力.6.A解析:A【解析】分析:若甲预测正确,显然导出矛盾.详解:若甲预测正确,则乙,丙 , 丁都正确,乙:丁肯定能及格.丙:我们四人都能及格.丁:要是我能及格,大家都能及格.,即四人都及格显然矛盾, 故甲预测错误.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推理与论证,根据已知分别假设得出矛盾进而得出是解题关键.7.B解析:B 【解析】分析:易得到f n (x )表达式以8为周期,呈周期性变化,由于2018÷8余2,故f 2008(x )= f 2(x ),进而得到答案详解:∵f 0(x )=e x (cosx+sinx ),∴f 0′(x )=e x (cosx+sinx )+e x (﹣sinx+cosx )=2e x cosx , ∴f1(x )'f x x cosx ,∴f1′(x )x (cosx ﹣sinx ), ∴f 2(x )'f x =e x (cosx ﹣sinx ),∴f 2′(x )=e x (cosx ﹣sinx )+e x (﹣sinx ﹣cosx )=﹣2e x sinx , ∴f3(x )=x sinx , ∴f3′(x )=x (sinx+cosx ), ∴f 4(x )=﹣e x (cosx+sinx ), ∴f 4′(x )=﹣2e x cosx , ∴f5(x )=x cosx , ∴f 6(x )=﹣e x (cosx ﹣sinx ), ∴f7(x )x sinx , ∴f 8(x )=e x (cosx+sinx ), …,∴()2018f x == f 2(x )=()cos sin xe x x -,故选:B .点睛:本题通过观察几个函数解析式,归纳出一般规律来考查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8.A解析:A 【解析】分析:要分析一个演绎推理是否正确,主要观察所给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及推理形式是否都正确,根据这几个方面都正确,才能得到这个演绎推理正确.根据三段论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演绎推理““因为()0'0f x =时,0x 是()f x 的极值点,而对于函数()3f x x =,()'00f =,所以0是函数()3f x x =的极值点.”中,大前提:()0'0f x =时,f x '()在0x 两侧的符号如果不相反,则0x 不是()f x 的极值点,故错误,故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演绎推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9.B解析:B 【解析】分析:根据反证法思想方法,可判定③④是正确的,通过举例子,可判定①②是错误的. 详解:由题意,,a b c 满足1a b c ++=, 则在①、②中,当13a b c ===时,满足1a b c ++=,所以命题不正确; 对于③中,假设,,a b c 三个数列都大于1,则1a b c ++>,这与已知条件是矛盾的,所以假设不成立,则,,a b c 中失少有一个不大于1,所以是正确的; 对于④中,假设,,a b c 三个数列都小于14,则1a b c ++<,这与已知条件是矛盾的,所以假设不成立,则,,a b c 中失少有一个不小于14,所以是正确的; 综上可知,正确的命题由两个,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 命题个数的真假判定,其中解答中涉及反证法的思想的应用,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10.C解析:C 【解析】 设圆的半径为1,正多边形的圆心角为3600.5720︒︒=,边长为2sin0.25︒==,所以7202sin0.252π︒⨯=,即0π720sin0.25=故选:C11.C解析:C 【详解】若甲是获奖的歌手,则四句全是假话,不合题意;若乙是获奖的歌手,则甲、乙、丁都说真话,丙说假话,与题意不符; 若丁是获奖的歌手,则甲、丁、丙都说假话,丙说真话,与题意不符; 当丙是获奖的歌手,甲、丙说了真话,乙、丁说了假话,与题意相符.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简单的合情推理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假设甲、乙、丙、丁分别是获奖歌手时的,甲乙丙丁说法的正确性即可.12.B解析:B 【分析】数表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从右到左,第一行公差为1,第二行公差为2,第三行公差为4,…,第2015行公差为22014,第2016行只有M ,由此可得结论. 【详解】由题意,数表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从右到左,且第一行公差为1,第二行公差为2,第三行公差为4,…,第2015行公差为22014, 故从右到左第1行的第一个数为:2×2﹣1, 从右到左第2行的第一个数为:3×20, 从右到左第3行的第一个数为:4×21, …从右到左第n 行的第一个数为:(n+1)×2n ﹣2,第2017行只有M ,则M=(1+2017)•22015=2018×22015 故答案为: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归纳与推理,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二、填空题13.【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得到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详解:类比点到直线的距离可知在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故答案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利用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着得【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得到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即可. 详解:类比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d =,可知在空间中点(0,1,1)-到平面230x y z +++=的距离2d ==,故答案是2.点睛:该题考查的是类比推理,利用平面内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类比着得出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代入求得结果,属于简单题目.14.194【解析】由题意得前行共有个数第行最左端的数为第行从左到右第个数字为点睛:本题非常巧妙的将数表的排列问题和数列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观察所给定数列的特征进而判断出该数列的解析:194 【解析】由题意得,前19行共有19(119)1902+=个数,第19行最左端的数为190,第20行从左到右第4个数字为194.点睛:本题非常巧妙的将数表的排列问题和数列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观察所给定数列的特征,进而判断出该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另外,本题的难点在于根据数表中的数据归纳数列的知识,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求解,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5.392【解析】由题意可得将三个括号作为一组则由第50个括号应为第17组的第二个括号即50个括号中应有两个数因为每组中有6个数所以第48个括号的最后一个数为数列的第项第50个括号的第一个数为数列的第项解析:392 【解析】由题意可得,将三个括号作为一组,则由501632=⨯+,第50个括号应为第17组的第二个括号,即50个括号中应有两个数,因为每组中有6个数,所以第48个括号的最后一个数为数列{}21n -的第16696⨯=项,第50个括号的第一个数为数列{}21n -的第166298⨯+=项,即2981195⨯-=,第二个数是2991197⨯-=,所以第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为195197392+=16.11【解析】A 到E 的时间为2+4=6小时或5小时A 经C 到D 的时间为3+4=7小时故A 到F 的最短时间就为9小时则A 经F 到G 的时间为9+2=11小时即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11小时解析:11 【解析】A 到E 的时间,为2+4=6小时,或5小时, A 经C 到D 的时间为3+4=7小时, 故A 到F 的最短时间就为9小时, 则A 经F 到G 的时间为9+2=11小时, 即组装该产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11小时17.4n+2【解析】解:观察分析图案得到规律第1个第2个第3个…个图案有白色地板砖分别是61014…个组成一个公差是4首项为6的等差数列因此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有6+(n-1)×4=6+4n-4=4【解析】解:观察、分析图案,得到规律,第1个、第2个,第3个…个图案有白色地板砖分别是6,10,14…个,组成一个公差是4,首项为6的等差数列.因此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有6+(n-1)×4=6+4n-4=4n+2.故答案为:4n+2.18.【解析】解析:111,,1232⎛⎫⎛⎫--⋃⎪ ⎪⎝⎭⎝⎭【解析】关于x的不等式111kx bxax cx-+<--可化为111bk xa cx x-+<--,则由题设中提供的解法可得:1111(2,1)(2,3)(,)(,1)232xx-∈--⋃⇒∈--⋃,则关于x的不等式111kx bx ax cx -+< --的解集为111(,)(,1)232--,应填答案111(,)(,1)232--.19.1和3【详解】根据丙的说法知丙的卡片上写着和或和;(1)若丙的卡片上写着和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和;所以甲的说法知甲的卡片上写着和;(2)若丙的卡片上写着和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和;又加解析:1和3.【详解】根据丙的说法知,丙的卡片上写着1和2,或1和3;(1)若丙的卡片上写着1和2,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2和3;所以甲的说法知,甲的卡片上写着1和3;(2)若丙的卡片上写着1和3,根据乙的说法知,乙的卡片上写着2和3;又加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的卡片上写的数字不是1和2,这与已知矛盾;所以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1和3.20.丙【详解】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都是错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获奖的情况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考点:反证法在推理中的应用解析:丙【详解】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都是错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获奖的情况,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考点:反证法在推理中的应用.21.(1)24a =,39a =,416a =;(2)2n a n =,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数列递推关系,把1n =、2、3分别代入,求出2a 、3a 、4a 的值;(2)先假设n k =时,2k a k =成立,再证明1n k =+时,猜想也成立.【详解】 (1)11a =,1n a +21n n a n+=+,22314a a ∴=+=,32219a a =+=,4351163a a =+=;(2)由(1)猜想2n a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①当1n =时,11a =,猜想显然成立; ②设n k =时,猜想成立,即2k a k =, 则当1n k =+时,()22121211k k k a a k k k k++=+=++=+, 即当1n k =+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猜想成立,即2n a n =. 【点睛】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要求严格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证明,特别是归纳假设一定要用到,否则算是没有完成证明.22.①:9;②:16;③:2n ;④:2k ;⑤:123(1)(1)(1)321k k k k k ++++-+++++-++++;⑥:21k +;⑦:2(1)k + 【分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定义依次填空得到答案. 【详解】123219++++=,123432116++++++=,由此猜想2123(1)(1)321n a n n 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猜想.(i )当1n =时,左边1=,右边1=,所以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1)n k k k *=∈N ≥时,等式成立, 即2123(1)(1)321k a k k k k =++++-++-++++=.当1n k =+时,1123(1)(1)(1)321k a k k k k k +=++++-+++++-++++()2211k k a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和(ⅱ)可以断定,(*)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 故答案为:①:9;②:16;③:2n ;④:2k ; ⑤:123(1)(1)(1)321k k k k k ++++-+++++-++++;⑥:21k +;⑦:2(1)k +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学归纳法,意在考查学生对于数列归纳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3.见解析.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证明不等式,(1)验证1n =时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1n k k N k =∈≥时成立,利用放缩法证明1n k =+时,不等式也成立.详解:证明:①当1n =时,左边111224=>,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1n k k N k =∈≥时,不等式成立,即11111112324k k k k k +++⋅⋅⋅+>++++, 则当1n k =+时,111112322122k k k k k ++⋅⋅⋅+++++++ 11111232k k k k =+++⋅⋅⋅++++ 11121221k k k ++-+++ 111112421221k k k >++-+++, ∵11121221k k k +-+++ ()()()()()21212212121k k k k k +++-+=++()()102121k k =>++,∴11111232k k k k +++⋅⋅⋅++++ 11121221k k k ++-+++ 1111111242122124k k k >++->+++, ∴当1n k =+时,不等式成立.由①②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 ,不等式成立.点睛:本题是中档题,考查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注意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放缩法的应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24.(I )()541f =;(II )()2221f n n n =-+.【解析】试题分析:(I )先用前几项找出规律()()21441f f -==⨯,()()32842f f -==⨯,()()431243f f -==⨯,()()541644f f -==⨯,可知()5254441f =+⨯=;(II )由(I )知()()14f n f n n +-=,然后利用累加法求出()2221f n n n =-+.试题 解:(I )()11f =,()25f =,()313f =,()425f =,∴()()21441f f -==⨯,()()32842f f -==⨯,()()431243f f -==⨯,()()541644f f -==⨯∴()5254441f =+⨯=.(II )由上式规律得出()()14f n f n n +-=.∴()()2141f f -=⨯,()()3242f f -=⨯,()()4343f f -=⨯,⋅⋅⋅,()()()1242f n f n n ---=⋅-,()()()141f n f n n --=⋅-∴()()()()()14122121f n f n n n n ⎡⎤-=++⋅⋅⋅+-+-=-⋅⎣⎦, ∴()2221f n n n =-+.考点: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数列累加法求通项公式. 25.见解析. 【分析】将代数式()()2222a b +++展开,利用基本不等式()2222a b a b ++≥可证出所证的不等式. 【详解】222a b ab +≥,()()2222222a babab a b ∴+≥++=+,则()222122a b a b ++≥=,()()()222212522484822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12a b ==时,等号成立,因此,()()2225222a b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题的关键就是对基本不等式进行变形,再对所证不等式进行配凑得到,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6.(1)237a =,338a =,439a =,5310a =.(2)证明见解析. 【分析】利用递推式直接求2a 、3a 、4a 、5a ,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5n a 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 【详解】(1)由112a =,133n n n a a a +=+,得121333213732a a a ===++,232933733837a a a ===++,444933833938a a a ===++, 5559339331039a a a ===++. (2)由(1)猜想35n a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131152a ==+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猜想成立,即35k a k =+. 则当n =k +1时,133335331535k k k a k a a k k +⨯+===+++++,所以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由①②知,对n ∈N *,35n a n =+都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中的归纳法思想,及证明基本步骤,属于基础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①明确初始值0n 并验证真假;②“假设n k =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③分析“1n k =+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 k =”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④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并用上假设.。

新课标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二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测试题(含答案)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要求注意事项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必考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必考题)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设x ∈R ,则“1x >”是“2320x 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以下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存在正实数M ,N ,使得()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②“若函数()f x 满足()()201920200f f ⋅<,则()f x 在()2019,2020上有零点”的否命题;③函数()()()log 320,1a f x x a a =->≠的图象过定点()1,0; ④“1x =-”是“223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1B .2C .3D .43.已知实数0x >,0y >,则“1xy <”是“1133log log 0x y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命题p 是真命题,命题q 是假命题,则下列命题一定是真命题的是( )A .p ∧qB .¬p ∨qC .¬p ∧qD .¬p ∨q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命题“若a b >,则ac bc >”是真命题 B .命题“若220a b +=,则,a b 全为0”是真命题C .命题“若0a =,则0ab =”的否命题是“若0a ≠,则0ab ≠”D .命题“若0a =,则0ab =”的逆否命题是“若0ab ≠,则0a ≠” 6.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某班级一共有52名学生,现将该班学生随机编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的样本,已知7号、33号、46号同学在样本中,那么样本中另一位同学的编号为23; ②一组数据1,2,3,3,4,5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相同;③一组数据a ,0,1,2,3,若该组数据的平均值为1,则样本的标准差为2;④根据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统计数据所得的回归直线方程为ˆˆˆy a bx=+中,ˆ2b=,1x =,3y =,则ˆ1a =. 其中真命题为( ) A .①②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7.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2240x ax ++>对一切x ∈R 恒成立,:q 函数()()32xf x a =-是增函数,若“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实数a 取值范围为( )A .()(),22,-∞-+∞B .(][),21,2-∞-C .(](],21,2-∞-D .(][),22,-∞-+∞8.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若22am bm <,则a b <”的逆命题为假命题B .命题“如果()()150x x +-=2=”的否命题是真命题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9.命题“已知直线1l :10ax y ++=和2l :20x by ++=,若1ab =,则12l l //”,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B .1C .2D .310.已知点A ,B ,C 不共线,则“AB 与AC 的夹角为3π”是“AB AC BC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已知x 、y R ∈,则“221x y +<”是“()()110x y -->”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12.下列三个命题:①设命题p :若m 是质数,则m 一定是奇数.那么p ⌝真命题;②在ABC 中,“sin sin A B =”是“cos cos A B =”的充要条件; ③“若1x >,则1x >”的否命题是“若1x >,则1x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3B .2C .1D .0二、填空题13.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若“1x >则21x >”的逆命题;②“若1sin 2α≠,则6πα≠”;③“若0xy =,则0x =且0y =”的逆否命题;④“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B >”. 14.已知1:123x p --≤,22:210q x x m -+-≤,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5.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均为R ,若对任意12,x x R ∈,且12x x <,具有12()()f x f x ≤,则称函数()f x 为R 上的单调非减函数,给出以下命题:① 若()f x 关于点(,0)a 和直线x b =(b a ≠)对称,则()f x 为周期函数,且2()b a -是()f x 的一个周期;② 若()f x 是周期函数,且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必关于无穷多条直线对称;③ 若()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个点中心对称,则()f x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④若()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条平行于y 轴的直线对称,则()f x 是常值函数;以上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16.若命题“2,390x R x ax ∃∈-+≤”为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7.设命题:p 函数()21lg 16f x ax x a ⎛⎫=-+ ⎪⎝⎭的值域为R ;命题:q 不等式39x x a -<对一切正实数x 均成立,若命题p 和q 不全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8.已知集合{}|A x x a =>,{}|22,B x x x R =-<∈,若“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a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19.设:p 对任意的x ∈R 都有22x x a ->, q :存在0x R ∈,使20220x ax a ++-=,如果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0.有下列命题:①“若0x y +>,则00x y >>且”的否命题;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否命题;③“若m 1≥,则22(1)30mx m x m -+++>的解集是R ”的逆命题; ④“若7a +是无理数,则a 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1:22x p x +>-,2:50q x ax -+>. (1)若p ⌝为真,求x 的取值范围;(2)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2.已知函数()1-=+x af x a (0a >且1a ≠)过点1,22⎛⎫ ⎪⎝⎭.(1)求实数a ;(2)若函数()1322⎛⎫=+- ⎪⎝⎭g x f x ,求函数()g x 的解析式; (3)已知命题p :“任意x ∈R 时,()220++≤g ax ax ”,若命题p ⌝是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3.已知集合206x A x x +⎧⎫=<⎨⎬-⎩⎭,{}22|210,0B x x x m m =<+->-.(1)求集合,A B ;(2)请在:①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必要不充分条件,③充要条件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若问题中的实数m 存在,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x A ∈是x B ∈成立的___________条件,判断实数m 是否存在?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24.设命题:p 实数x 满足22430x ax a -+<,其中0a >.命题q :实数x 满足302x x-≥-. (1)若1a =,且p q ∧为真,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5.已知2:,2p x R x x a ∀∈+≥,()2:431q x -≤,2:(21)(1)0r x a x a a -+++≤. (1)若命题p 为真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q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6.已知命题p :不等式220ax ax -+>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命题q :11m a m -≤≤+.(1)若p 是假命题,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先解不等式2320x x -+<得12x <<,再根据基本关系判定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解不等式2320x x -+<得12x <<, 因为()()1,21,+∞,所以“1x >”是“232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 (1)若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2)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3)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q 对的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2.B解析:B 【分析】根据对数的运算判断①;根据零点存在性定理判断②;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判断③,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判断④; 【详解】解:对于①,根据对数运算法则知正确;对于③,无论a 取何值都有()10f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过定点()1,0,故正确; 对于②,函数()f x 在()2019,2020上有零点时,函数()f x 在2019x =和2020x =处的函数值不一定异号,故其逆命题是错误的,所以否命题也是错误的;对于④,当1x =-时,2230x x --=,当2230x x --=时,1x =-或3x =,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故④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以及相关知识点,属于中档题.3.C解析:C 【分析】 由不等式111333log log log 0x y xy +=>,求得01xy <<,结合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实数0x >,0y >,不等式111333log log log 0x y xy +=>,解得01xy <<,所以实数0x >,0y >,则“1xy <”是“1133log log 0y +>”的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充要条件的判定,以及对数的运算性质,其中解答中熟记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以及熟练应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D解析:D 【分析】根据命题q 是假命题,命题p 是真命题,结合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真值表,可判断出复合命题的真假,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命题q 是假命题,命题p 是真命题, ∴“p ∧q”是假命题,即A 错误; “¬p ∨q”是假命题,即B 误; “¬p ∧q”是假命题,即C 错误; “p q ⌝∨⌝ ”是真命题,故D 正确错;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合命题的真假,熟练掌握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真值表,是解答的关键.5.A解析:A 【分析】根据不等式性质,真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性质逐一判断各个选项即可. 【详解】A 选项,若a b >,当0c ≤时,ac bc >不成立,所以命题为假命题,所以A 不正确B 选项,若220a b +=,则,a b 全为0正确,所以命题为真命题,正确C 选项,否命题否定结论和条件,本选项满足否命题形式,正确D 选项,命题“若0a =,则0ab =”的逆否命题是“若0ab ≠,则0a ≠”满足逆否命题的形式. 所以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真命题的判断,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知识.属于基础题目.6.B解析:B 【分析】利用概率统计中的系统抽样、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及线性回归直线方程的概念及应用,对选项逐项判定,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对于①中,7,,33,46x 的公差为4671341d -==-, 所以71320x =+=,即样本中另一位同学的编号为20,所以不正确; 对于②中,数据1,2,3,3,4,5的平均数为12344536x +++++==,众数为3,中位数为3332+=,所以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是相同的,所以是正确. 对于③中,数据a ,0,1,2,3的平均数为01236155a a x +++++===,解得1a =-,所以方差为2222221[(11)(01)(11)(21)(31)]25s =--+-+-+-+-=,对于④中,因为ˆ2b=,所以ˆˆ2y a x =+,根据回归直线方程ˆˆ2y a x =+必过样本中心点(1,3),即ˆ321a=+⨯,解答ˆ1a =,所以是正确的.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定及应用,着重考查了系统抽样、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以及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属于中档试题.7.B解析:B 【分析】先求得命题,p q 为真命题时,a 的取值范围.根据“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可知,p q 一真一假,由此进行分类讨论,求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当p 为真命题时,24160a ∆=-<,解得22a -<<. 当q 为真命题时,321,1a a -><.由于“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所以,p q 一真一假. 当p 真q 假时,221a a -<<⎧⎨≥⎩,解得12a ≤<;当p 假q 真时,221a a a ≤-≥⎧⎨<⎩或,解得2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1,2-∞-.故选:B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考查根据含有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于基础题.8.C解析:C 【分析】写出逆命题和否命题,判断正误,根据或和且的命题真假判断命题真假得到答案. 【详解】逆命题为:若a b <,则22am bm <,当0m =是不成立,故为假命题,A 正确; 否命题为:如果()()150x x +-≠2≠,为真命题,B 正确;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不同时为真,C 错误;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D 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逆命题和否命题,或和且命题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9.C解析:C 【分析】判断原命题为假命题得到逆否命题为假,逆命题为真得到否命题为真,得到答案. 【详解】取12a =,2b =,满足1ab =,两直线重合,故原命题为假,故逆否命题为假; 若12l l //,则1ab =,故逆命题为真,故否命题为真.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意在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10.A解析:A 【分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可判断AB AC BC +>与AB 与AC 的夹角为3π的推出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当AB 与AC 的夹角为3π时 222=||+2+||2=2||||cos03AB AC AB AB AC AC AB AC AB AC π+⋅⋅⋅⋅>,,222222=||+2+||||2+||||AB AC AB AB AC AC AB AB AC AC AC AB ∴+⋅>-⋅=-,||AB AC AC AB BC ∴+>-=,当AB AC BC +>时,2222222=||+2+||||2+|||||AB AC AB AB AC AC AB AB AC AC AC AB BC +⋅>-⋅=-=,化简得:0AB AC ⋅>, A ,B ,C 不共线,∴AB 与AC 的夹角为锐角,所以“AB 与AC 的夹角为3π”是“AB AC BC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充分不必要条件,属于中档题.11.A解析:A 【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结合不等式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由221x y +<,可得11x -<<,且11y -<<,则可得到()()110x y -->,故充分性成立;反之若()()110x y -->,可取2x y ==,显然得到不等式221x y +<不成立,故必要性不成立.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同时也涉及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12.B解析:B 【分析】对各个命题分别判断. 【详解】命题p :若m 是质数,则m 一定是奇数.2是质数,但2是偶数,命题p 是假命题,那么p ⌝真命题;①正确;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A B =⇔=⇔=⇔cos cos A B =,②正确; “若1x >,则1x >”的否命题是“若1x ≤,则1x ≤”,③错. 因此有2个命题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这种问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每个命题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考查的知识点可能很多,考查的能力要求较高.二、填空题13.①③【分析】根据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①②③由正弦定理判断④【详解】①若则的逆命题是若则这显然是假命题如;②若则的逆否命题是若则是真命题原命题也是真命题;③若则且的逆否命题是若或则是假命题④在中若则由得解析:①③ 【分析】根据四种命题的关系判断①②③,由正弦定理判断④. 【详解】①若“1x >则21x >”的逆命题是若21x >,则1x >,这显然是假命题,如2x =-; ②“若1sin 2α≠,则6πα≠”的逆否命题是若6πα=,则1sin 2α=,是真命题,原命题也是真命题;③“若0xy =,则0x =且0y =”的逆否命题是若0x ≠或0y ≠,则0xy ≠,是假命题, ④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由sin sin a bA B=得a b >,∴A B >,为真命题.故答案为:①③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在一个命题不能或不易判断其真假时,可考虑其逆否命题,判断出逆否命题的真假后,原命题的真假随之而得.特别是对一些否定性命题,含有至少、至多等词语的命题.常常选择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来判断原命题的真假.14.【分析】先分别求出命题和命题为真命题时表示的集合即可求出和表示的集合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所表示的集合间关系即可求出【详解】对于命题由可解出则表示的集合为或设为A 对于命题则设表示的集合为B 是的必要不充分 解析:(][),99,-∞-⋃+∞【分析】先分别求出命题p 和命题q 为真命题时表示的集合,即可求出p ⌝和q ⌝表示的集合,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所表示的集合间关系即可求出. 【详解】 对于命题p ,由1123x --≤可解出210x -≤≤,则p ⌝表示的集合为{2x x <-或}10x >,设为A ,对于命题q ,22210x x m -+-≤,则110xm x m ,设q ⌝表示的集合为B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 A ,当0m >时,110xm x m的解集为{}11x m x m -≤≤+,则{1B x x m =<-或}1x m >+,12110m m -≤-⎧∴⎨+≥⎩,解得9m ≥; 当0m =时,{}1B x x =≠,不满足题意; 当0m <时,110xm x m的解集为{}11x m x m +≤≤-,则{1B x x m =<+或}1x m >-,12110m m +≤-⎧∴⎨-≥⎩,解得9m ≤-, 综上,m 的取值范围是(][),99,-∞-⋃+∞. 故答案为:(][),99,-∞-⋃+∞.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间关系的集合表示,以及根据集合关系求参数范围,属于中档题.15.②④【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题目中所给的4个命题综合即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4个命题:①若f (x )关于点(a0)和直线x =b (b≠a )对称则f (x )为周期函数则函数f (x )的周期为4|解析:②④ 【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题目中所给的4个命题,综合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4个命题:①,若f (x )关于点(a ,0)和直线x =b (b ≠a )对称,则f (x )为周期函数, 则函数f (x )的周期为4|b ﹣a |,则2(b ﹣a )不一定是f (x )的一个周期;①错误; ②,若f (x )是周期函数,且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每个周期中都至少一条对称轴,②正确;③,如图:f (x )满足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个点中心对称,其图象不是一条直线;③错误;④,若f (x )是单调非减函数,且关于无穷多条平行于y 的直线对称,则函数f (x )的图象只能是一条水平的直线,f (x )是常值函数,④正确; 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④. 【点睛】本题考查抽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理解单调非减函数的性质,考查推理能力与数形结合思想.16.【分析】先求出当命题为真命题时的范围其补集即为命题为假命题时的范围【详解】由题当命题为真命题时即或则当命题为假命题时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范围问题考查转换思想考查运算能力解析:22a -<< 【分析】先求出当命题为真命题时a 的范围,其补集即为命题为假命题时a 的范围 【详解】由题,当命题“2,390x R x ax ∃∈-+≤”为真命题时,()223499360a a ∆=--⨯=-≥,即2a ≥或2a ≤-,则当命题“2,390x R x ax ∃∈-+≤”为假命题时, 22a -<< 故答案为22a -<< 【点睛】本题考查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范围问题,考查转换思想,考查运算能力17.【分析】根据对数型复合函数值域可知是的值域的子集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分析可得不等关系求得命题为真时;利用换元法将转化为求解的最值可求得命题为真时;求出当全为真时的范围取补集得到结果【详解】若命题为真即值 解析:(,0)(2,)-∞+∞【分析】根据对数型复合函数值域可知()0,∞+是2116y ax x a =-+的值域的子集,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分析可得不等关系,求得命题p 为真时,02a ≤≤;利用换元法将39x x a -<转化为()21a t tt >->,求解2t t-的最值可求得命题q 为真时,0a ≥;求出当,p q 全为真时a 的范围,取补集得到结果.【详解】 若命题p 为真,即()21lg 16f x ax x a ⎛⎫=-+ ⎪⎝⎭值域为R当0a =时,0x ->,解得:0x <,满足题意当0a ≠时,21104a a >⎧⎪⎨∆=-≥⎪⎩,解得:02a <≤ 综上所述:若命题p 为真,则02a ≤≤若命题q 为真,即不等式39x x a -<对()0,x ∈+∞恒成立 令31x t =>,则2a t t >-1t > 2110t t ∴-<-= 0a ∴≥即若命题q 为真,则0a ≥∴当命题,p q 全为真命题时,02a ≤≤命题,p q 不全为真命题 a ∴的取值范围为:()(),02,-∞+∞故答案为:()(),02,-∞+∞【点睛】本题考查根据命题的真假性求解参数范围,涉及到根据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值域求解参数范围、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等知识.18.【分析】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得到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求解出参数的取值范围【详解】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又因为所以因为所以即的取值范围是:【点睛】集合: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有:;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析:0a ≤【分析】根据必要不充分条件得到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从而求解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因为“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BA ,又因为{}|22,B x x x R =-<∈,所以()0,4B =,因为(),A a =+∞,所以0a ≤,即a 的取值范围是:0a ≤. 【点睛】集合()(){|},{|}A x x p x B x x q x =∈=∈: 若“x A ∈”是“x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有:B A ;若“x A ∈”是“x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有:AB .19.【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命题为真命题的的范围由为真为假可得一真一假再由集合运算求解【详解】由题意:对于命题对任意的即恒成立△得即;对于命题存在使△得解得或即或为真为假一真一假①真假时得;②假真时得综 解析:(2,1)[1,)--+∞【解析】 【分析】分别求出命题,p q 为真命题的a 的范围,由p q ∨为真,p q ∧为假,可得,p q 一真一假,再由集合运算求解. 【详解】由题意:对于命题p ,对任意的x ∈R ,22x x a ->,即220x x a -->恒成立,∴△440a =+<,得1a <-,即:1p a <-;对于命题q ,存在0x R ∈,使20220x ax a ++-=, ∴△244(2)0a a =--,得220a a +-,解得1a 或2a -,即:1q a 或2a -.p q ∨为真,p q ∧为假, p ∴,q 一真一假,①p 真q 假时,121a a <-⎧⎨-<<⎩,得21a -<<-;②p 假q 真时,112a a a -⎧⎨-⎩或,得1a .综上,(2,1)[1a ∈--,)+∞. 故答案为:(2,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命题真假关系的应用,求出命题为真命题的a 的范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中档题.20.①③④【解析】对于①若则的逆命题为若则故逆命题为真命题则否命题也为真故①正确;对于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为假命题故其逆命题也为假故②错误;对于③其逆命题为:若的解集是则解析:①③④ 【解析】对于①“若0x y +>,则00x y >>且”的逆命题为“若00x y >>且,则0x y +>”故逆命题为真命题,则否命题也为真,故①正确;对于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逆命题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为假命题,故其逆命题也为假,故②错误;对于③其逆命题为:若()22130mx m x m -+++>的解集是R ,则1m ≥,当该不等式解集为R 时,1.0m =时,不合题意,2.()()241430m m m m >⎧⎪⎨=+-+<⎪⎩解得1m ,故逆命题为真,即③正确;对于④,原命题为真,故逆否命题也为真,故④正确,即正确的序号为①③④,故答案为①③④.三、解答题21.(1)2x ≤或5x ≥(2)a <【分析】(1)先解分式不等式得出25x <<,再由p 与p ⌝的关系得出p ⌝为真时x 的取值范围; (2)由题意得出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从而得到5a x x<+对于任意25x <<恒成立,由基本不等式求出5x x+的最小值,即可得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详解】 (1)122x x +>-等价于()()12220x x x ⎧+->⎨-≠⎩,解得25x << :25p x ∴<<,由p ⌝为真知:2x ≤或5x ≥;(2)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2:50q x ax -+>对于任意25x <<恒成立 故5a x x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5x x+≥x =故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非命题的真假求参数,根据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参数,属于中档题.22.(1)12a =(2)11()22xg x ⎛⎫=- ⎪⎝⎭(3)[0,4] 【分析】(1)因为函数()1-=+x af x a (0a >且1a ≠)过点1,22⎛⎫⎪⎝⎭,可得1212a a -+=,即可求得答案;(2)因为()121121x x a f x a --=+=+,13()22g x f x ⎛⎫=+- ⎪⎝⎭,即可求得答案; (3)命题p ⌝是假命题,故命题p 是真命题,当x ∈R 时,()220++≤g ax ax 恒成立,函数11()22xg x ⎛⎫=- ⎪⎝⎭,不等式2211022++⎛⎫-≤ ⎪⎝⎭ax ax 在R 上恒成立,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函数()1-=+x af x a(0a >且1a ≠)过点1,22⎛⎫⎪⎝⎭.1212a a-∴+= ,即121a a-=解得:12a =, (2)由(1)12a =∴()121121x x a f x a --=+=+1122131311()1222222x xg x f x ⎛⎫+- ⎪⎝⎭⎛⎫⎛⎫⎛⎫∴=+-=-+=- ⎪ ⎪⎪⎝⎭⎝⎭⎝⎭ 11()22xg x ⎛⎫∴=- ⎪⎝⎭(3)命题p ⌝是假命题,故命题p 是真命题,∴当x ∈R 时,()220++≤g ax ax 恒成立, 函数11()22xg x ⎛⎫=- ⎪⎝⎭ ∴不等式2211022++⎛⎫-≤ ⎪⎝⎭ax ax 在R 上恒成立, 即221122++⎛⎫≤⎪⎝⎭ax ax 在R 上恒成立根据指数函数单调可知:12xy ⎛⎫= ⎪⎝⎭是减函数 ∴221ax ax ++≥在R 上恒成立即210ax ax ++≥在R 上恒成立, 当0a =时,不等式化为10≥成立;当0a ≠时,则需满足240a a a >⎧⎨-≤⎩, 解得04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解函数解析式和根据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解题关键是掌握函数的基础知识和含参数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的解法,属于难题.23.(1){}26A x x =-<<,{}11B x m x m =-<<+;(2)答案见解析.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解即可得答案;(2)选:①充分不必要条件,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再根据集合关系求解即可; 选:②必要不充分条件,则集合B 是集合A 的真子集,再根据集合关系求解即可; 选:③充要条件,则B A =,再根据集合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 解:(1)不等式()()202606x x x x +<⇔+-<-,故{}26A x x =-<<, 不等式()()22011021x x m x m x m <⇔+----+<-,由于0m >, 故{}11B x m x m =-<<+ (2)选:①充分不必要条件由(1)知{}26A x x =-<<,{}11B x m x m =-<<+, 因为若x A ∈是x B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所以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所以6121mm ≤+⎧⎨-≥-⎩,解得5m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5,+∞ 选:②必要不充分条件由(1)知{}26A x x =-<<,{}11B x m x m =-<<+, 因为若x A ∈是x B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集合B 是集合A 的真子集;所以6121m m ≥+⎧⎨-≤-⎩,解得3m ≤,又因为0m >,故03m <≤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3,; 选:③充要条件由(1)知{}26A x x =-<<,{}11B x m x m =-<<+, 因为若x A ∈是x B ∈成立的充要条件,所以B A =,所以6121m m =+⎧⎨-=-⎩,方程组无解.所以不存在实数m 使得x A ∈是x B ∈成立的充要条件; 【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一般可根据如下规则判断: (1)若p 是q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 对应集合是p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2)若p 是q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p 对应集合是q 对应集合的真子集; (3)若p 是qq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 对应集合与q 对应集合相等;(4)若p 是q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则q 对应的集合与p 对应集合互不包含. 24.(1)()2,3;(2)(]1,2. 【分析】(1)分别求解两个命题为真命题时x 的取值范围,再求交集;(2)首先根据命题的等价性转化为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到B A ≠⊂,再求参数a 的取值范围. 【详解】()1由()224300x ax a a -+<>,得3a x a <<即p 为真命题时3a x a << 由302x x-≥-, 得()()3202x x x ⎧--≥⎨≠⎩即23x <≤,即q 为真命题时,23x <≤1a =时,:13p x <<由p q ∧为真,知,p q 均为真命题,则1323x x <<⎧⎨<≤⎩得23x <<,所以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2,3()2设{}{}3,23A x a x a B x x =<<=<≤由题意知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B A ≠⊂有0233a a <≤⎧⎨>⎩12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2.25.(1)(],1-∞-;(2)10,2⎡⎤⎢⎥⎣⎦.【分析】(1)由全称命题为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即可得解; (2)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结合命题间的关系可转化条件为112x x ⎧⎫≤≤⎨⎬⎩⎭{}1x a x a ≤≤+,即可得解. 【详解】(1)若命题p 为真,则不等式220x x a +-≥对x R ∀∈恒成立, 所以440a ∆=+≤,1a ≤-,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 (2)命题q 等价于112x ≤≤,命题r 等价于1a x a ≤≤+, 因为q 是r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112xx ⎧⎫≤≤⎨⎬⎩⎭{}1x a x a ≤≤+, 所以1211a a ⎧≤⎪⎨⎪+≥⎩且上述等号不同时成立,所以102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0,2⎡⎤⎢⎥⎣⎦.【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合理转化条件:将全称命题为真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将命题间的关系转化为集合间的关系.26.(1)()[)08-∞⋃+∞,,;(2)()[)19-∞-⋃+∞,,. 【分析】(1)根据假命题的定义,进行转化求解即可;(2)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和关系建立不等式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1)当命题p 是真命题时:当0a =时,220ax ax -+>可化为20>,成立;当0a ≠时,2()420a a a >⎧⎨∆=--⋅<⎩,解得08a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8,, 当命题p 是假命题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8-∞⋃+∞,,, ()2⌝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11m m -+,是()[)08-∞⋃+∞,,的真子集, 即10+<m 或18m -≥, 解得 1m <-或9m ≥,∴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19-∞-⋃+∞,,.【点睛】关键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应用命题真假的定义和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分别列出相应的不等式进行求解。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1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2PF F S =解析:设P (x 0,y 0),PF 的中点为(x ,y ),则y 0=14x 20,又F (0,1),∴⎩⎪⎨⎪⎧x =x 02y =y 0+12,∴⎩⎨⎧x 0=2xy 0=2y -1,代入y 0=14x 20得2y -1=14(2x )2,化简得x 2=2y -1,故选A. 答案:A7.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到双曲线x 2-y 23=1的渐近线的距离是( )A.12B.32C .1 D. 3 解析:由已知解出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3x -y =0或3x +y =0, 则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d 1=|3×1-0|32+-12=32或d 2=|3×1+0|32+12=32. 答案:B8.直线y =x +b 与抛物线x 2=2y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且OA ⊥OB ,则b =( )A .2B .-2C .1D .-1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 联立方程组⎩⎨⎧y =x +b ,x 2=2y ,消去y ,得x 2-2x -2b =0,所以x 1+x 2=2,x 1x 2=-2b ,y 1y 2=(x 1+b )(x 2+b )=x 1x 2+b (x 1+x 2)+b 2=b 2,∴点C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1为准线的抛物线, ∴所求轨迹的方程为x 2=4y . (2)由题意易知直线l 2的斜率存在,又抛物线方程为x 2=4y ,当直线AB 斜率为0时|PQ |=4 2.当直线AB 斜率k 不为0时,设中点坐标为(t,2),P (x 1,y 1),Q (x 2,y 2),则有x 21=4y 1,x 22=4y 2,两式作差得x 21-x 22=4(y 1-y 2),即得k =x 1+x 24=t 2,则直线方程为y -2=t2(x -t ),与x 2=4y 联立得x 2-2tx +2t 2-8=0.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2t ,x 1x 2=2t 2-8, |PQ |=x 1-x 22+y 1-y 22=1+k 2[x 1+x 22-4x 1x 2]=⎝ ⎛⎭⎪⎫1+t 24[4t 2-42t 2-8]=8-t 24+t 2≤6,即|PQ |的最大值为6.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2,F 1,F 2为左、右焦点,P 为双曲线上一点,且∠F 1PF 2=60°,12PF F S =12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析:如图所示,设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所求k 的值为2.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一个顶点为A (0,1),离心率为22,过点B (0,-2)及左焦点F 1的直线交椭圆于C ,D 两点,右焦点设为F 2.(1)求椭圆的方程; (2)求△CDF 2的面积. 解析:(1)由题意知b =1,c a =22,且c 2=a 2+b 2,解得a =2,c =1. 易得椭圆方程为x 22+y 2=1.(2)∵F 1(-1,0),∴直线BF 1的方程为y =-2x -2,由⎩⎨⎧y =-2x -2x22+y 2=1得9x 2+16x +6=0.∵Δ=162-4×9×6=40>0, 所以直线与椭圆有两个公共点,设为C (x 1,y 1),D (x 2,y 2),则⎩⎪⎨⎪⎧x 1+x 2=-169x 1·x 2=23∴|CD |=1+-22|x 1-x 2|=5·x 1+x 22-4x 1x 2=5·⎝ ⎛⎭⎪⎫-1692-4×23=1092,又点F 2到直线BF 1的距离d =455, 故CDF S2=12|CD |·d =4910. 22.(本小题满分12分)过点C (0,1)的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离心率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选修第(1-2)单元测试题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1.对两个变量y 和x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一组样本数据:),2211n n y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由样本数据得到的回归方程y ^=b ^x +a ^必过样本点的中心),(y x B .残差平方和越小的模型,拟合的效果越好C .用相关指数R2来刻画回归效果,R2的值越小,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D .若变量y 和x 之间的相关系数r =-0.9362,则变量y 和x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下面使用类比推理正确的是 A.“若33a b ⋅=⋅,则a b =”类推出“若00a b ⋅=⋅,则a b =” B.“若()a b c ac bc +=+”类推出“()a b c ac bc ⋅=⋅”C.“若()a b c ac bc +=+” 类推出“a b a bc c c+=+ (c ≠0)” D.“n n a a b =n (b )” 类推出“n n a a b +=+n(b )” 3.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 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非以上错误 4.设)()(,sin )('010x f x f x x f ==,'21()(),,f x f x = '1()()n n f x f x +=,n ∈N ,则2007()f x = A.sin xB.-sin xC.cos xD.-cos x5右面是一个2×2列联表:则表中a 、b 处的值分别为( ) A .52、60 B .52、50 C .94、96 D .54、52 6.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 与销售额y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y ^=b ^x +a ^中的b ^约等于9,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为( ) A .63.5万元 B .64.5万元C .65.5万元D .66.0万元 7.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 (C)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8.算得,2K ≈7.81.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再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B .再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C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D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9.设 ()|1|||f x x x =--, 则1[()]2f f =A. 12-B. 0C.12D. 110.已知2()(1),(1)1()2f x f x f f x +==+ *x N ∈(),猜想(f x )的表达式为 A.4()22x f x =+ B.2()1f x x =+ C.1()1f x x =+ D.2()21f x x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 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的两边AB 、AC 互相垂直,则三角形三边长之间满足关系:222BC AC AB =+。

若三棱锥A-BCD 的三个侧面ABC 、ACD 、ADB 两两互相垂直,则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设平面内有n条直线)3(≥n ,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n f 表示这n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4(f =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n>4时,)(n f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n 的数学表达式表示)。

13. 经调查某地若干户家庭的年收入x (万元)和年饮食支出y (万元)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并得到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yˆ=0.226x +0.321,由回归直线方程可知,家庭年收入每增加l 万元,年饮食支出平均增加________________元.14.若由一个2×2列联表中的数据计算得有99.9%的把握认为两个变量有关系.那么2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根据参照表)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15.(13分)证明:5,3,2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16(13分)某种产品的广告费支出x(单位:百万元)与销售额y(单位:百万元) 之间有如下对应数据:求y 关于x 的回归直线方程.并预测广告费支出700万元的销售额大约是多少万元? 17、(14分)观察以下各等式:2020003sin 30cos 60sin 30cos 604++= 2020003sin 20cos 50sin 20cos504++=2020003sin 15cos 45sin15cos 454++=,19.(14分)研究某新药的疗效,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给100个患者服用此药,跟踪调查后得如下表的数据。

请问:(1)请分别估计服用该药品男患者和女患者中有效者所占的百分比?(2)是否有99%的把握认为服用此药的效果与患者的性别有关?(写出必要过程)(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更准确估计服用该药的患者中 有效者所占的比例?说明理由. 参考附表: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20.(14分)在各项为正的数列{}n a 中,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满足⎪⎪⎭⎫ ⎝⎛+=n n n a a S 121 (1) 求321,,a a a ;(2) 由(1)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3) 求n S第Ⅱ卷(共5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8. 类比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的两边AB 、AC 互相垂直,则三角形三边长之间满足关系:222BC AC AB =+。

若三棱锥A-BCD 的三个侧面ABC 、ACD 、ADB 两两互相垂直,则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19.从22112343=++=2,,3+4+5+6+7=5中,可得到一般规律为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20.函数y =f (x )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y=f(x+2)是偶函数,则f(1),f(2.5),f(3.5)的大小关系是 .21.设平面内有n条直线(3)n ≥,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f n 表示这n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4)f = ;当n>4时,()f n = (用含n 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四.解答题. (每题13分,共26分.选答两题,多选则去掉一个得分最低的题后计算总分) 22.在各项为正的数列{}n a 中,数列的前n 项和n S 满足⎪⎪⎭⎫ ⎝⎛+=n n n a a S 121 (1) 求321,,a a a ;(2) 由(1)猜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3) 求n S23.自然状态下鱼类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为持续利用这一资源,需从宏观上考察其再生能力及捕捞强度对鱼群总量的影响,用n x 表示某鱼群在第n 年年初的总量,+∈N n ,且1x >0.不考虑其它因素,设在第n 年内鱼群的繁殖量及捕捞量都与n x 成正比,死亡量与2n x 成正比,这些比例系数依次为正常数c b a ,,.(Ⅰ)求1+n x 与n x 的关系式;(Ⅱ)猜测:当且仅当1x ,c b a ,,满足什么条件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不要求证明)24. 设函数)(sin )(R x x x x f ∈=.(1)证明:Z k x k x f k x f ∈=-+,sin 2)()2(ππ;(2)设0x 为)(x f 的一个极值点,证明240201)]([x x x f +=.五.解答题. (共8分.从下列题中选答1题,多选按所做的前1题记分) 25. 通过计算可得下列等式:1121222+⨯=- 1222322+⨯=- 1323422+⨯=-┅┅12)1(22+⨯=-+n n n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n n n +++++⨯=-+)321(21)1(22 即:2)1(321+=++++n n n 类比上述求法:请你求出2222321n ++++ 的值.26.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a ,求斜边的高的最大值 27.已知))((R x x f ∈恒不为0,对于任意R x x ∈21, 等式()()⎪⎭⎫ ⎝⎛-⋅⎪⎭⎫⎝⎛+=+222212121x x f x x f x f x f 恒成立.求证:)(x f 是偶函数. 28.已知Δ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 b c ,,求证:11a b ca b c+>+++高二数学选修1-2 推理与证明测试题答案(200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直接填入下列表格内.)二13.证明:假设2、3、5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则存在整数m,n 满足3=2+md ① 5=2+nd ②①⨯n-②⨯m 得:3n-5m=2(n-m) 两边平方得: 3n 2+5m 2-215mn=2(n-m)2 左边为无理数,右边为有理数,且有理数≠无理数 所以,假设不正确。

即2、3、5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14.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sinA=CB CB cos cos sin sin ++据正、余弦定理得 :(b+c )(a 2-b 2-c 2)=0; 又因为a,b,c 为∆ABC 的三边,所以 b+c ≠0 所以 a 2=b 2+c 2 即∆ABC 为直角三角形.15.平行; 提示:连接BD ,因为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EF ∥BD. 16.提示:用求导的方法可求得)(x f 的最大值为0222a c b +-22ac b -2b 2b b,,a b c 为△ABC 三边,a c ∴+b >,1ba c∴-+0>cos B ∴0> ∴B 09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8. 2222AD B ACD ABC BCD S S S S ∆∆∆∆++= .19. 2(1)(2)......(32)(21)n n n n n ++++++-=- 20. f(2.5)>f(1)>f(3.5) 21. 5; 12(n+1)(n-2).四.解答题. (每题13分,共26分.选答两题,多选则去掉一个得分最低的题后计算总分) 22.(1)23,12,1321-=-==a a a ;(2)1--=n n a n ;(3)n S n =. 23.解(I )从第n 年初到第n+1年初,鱼群的繁殖量为ax n ,被捕捞量为b x n ,死亡量为221,,*.(*)n n n n n n cx x x ax bx cx n N +-=--∈因此 1(1),*.(**)n n n x x a b cx n N +=-+-∈即(II )若每年年初鱼群总量保持不变,则x n 恒等于x 1, n ∈N*,从而由(*)式得 ..0*,,0)(11cba x cxb a N n cx b a x n n -==--∈--即所以恒等于 因为x 1>0,所以a >b. 猜测:当且仅当a >b ,且cba x -=1时,每年年初鱼群的总量保持不变. 24. 证明:1)(2)()22f x k f x x k x k x x πππ+-=++()sin()-sin=2x k x x x π+()sin -sin =2k x πsin 2) ()sin cos f x x x x '=+0000()sin cos 0f x x x x '=+= ① 又2200sin cos 1x x += ②由①②知20sin x =20201x x + 所以2422220000002200[()]sin 11x x f x x x x x x ===++ 五.解答题. (共8分.从下列题中选答1题,多选按所做的前1题记分)25.[解] 1131312233+⨯+⨯=- 1232323233+⨯+⨯=-1333334233+⨯+⨯=- ┅┅133)1(233+⨯+⨯=-+n n n n将以上各式分别相加得:n n n n ++++⨯+++++⨯=-+)321(3)321(31)1(222233所以: ]2131)1[(3132132222n n n n n +---+=++++ )12)(1(61++=n n n27.简证:令12x x =,则有()01f =,再令12x x x =-=即可 28.证明:设(),(0,)1xf x x x=∈+∞+ 设12,x x 是(0,)+∞上的任意两个实数,且210x x >≥,1212121212()()11(1)(1)x x x x f x f x x x x x --=-=++++ 因为210x x >≥,所以12()()f x f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