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检测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分,共计48 分)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下列反应:2A(g)+B(g)2C(g)ΔH<0。

达到平衡后,在t 1时刻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对t1时刻改变条件的推测中正确的是()A.保持压强不变,升高反应温度B.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C.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C(g)D.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C(g)2.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

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K=1,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3 B.a=2C. B的转化率为40% D. B的转化率为60%3.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 Cu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B. 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 Cu与浓H2SO4能反应,而不与稀H2SO4反应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往氢硫酸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增多B.经粉碎的黄铁矿燃烧得较快、较完全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 MPa~50 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5.下图表示两个常见固氮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 K)与温度的关系:①N2+3H22NH3;②N2+O22NO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反应①是放热反应B.升温,反应①的速率减小反应②的速率增大C.可以在常温下利用反应①进行工业固氮D.曲线的交点表示反应①和反应②体系中N2的转化率相等6.在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1·s-1,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 3.4 mol B. 3.2 mol C. 2.8 mol D. 1.2 mol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①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②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③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Mg(l)+Cl2(g)的ΔH>0、ΔS>0④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8.有两个带活塞的密闭容器A和B,A中装有N2,B中装有NO2(2NO2N2O4)它们的温度、压强、体积均相同,然后慢慢压缩活塞,当两个容器内的压强都是原来5倍时(恒温),则两个容器的体积关系是( )A.相等 B. A>B C. B>A D.无法判断9.已知高锰酸钾与重铬酸钾(K2Cr2O7)都是化学中常用的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而重铬酸钾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黄色)+ 2H+(橙色)+H2O, 若要使溶液的橙色加深,下列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稀盐酸 B.加入适量稀硝酸C.加入适量烧碱固体 D.加水稀释10.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 2(g)+S(s)H2S(g) K1S(s)+O2(g)SO2(g) K2则反应H2(g)+SO2(g)O2(g)+H2S(g)的平衡常数是( )A.K1+K2 B.K1-K2 C.K1×K2 D.11.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测试题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2.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A.判断过程的方向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 mol/(L·s)B.υ(B)=0.3 mol/(L·s)C.υ(C)=0.8 mol/(L·s)D.υ(D)=1 mol/(L·s)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7.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8.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 B(g) 2 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2∶2∶1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 )A.平衡不移动B.再达平衡时,n(A)∶n(B)∶n(C)仍为2∶2∶1C.再达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增大D.再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③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④⑤10.设C+CO 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 1;N 2+3H 22NH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 2。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一二章测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必定陪伴有热量的变化B.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热数值也越大C.反响热的产生是因为生成物与反响物的总能量不一样D.放热反响是因为反响物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键能总和2.有关化学反响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自觉反响都是放热反响B.自觉反响都是熵增大的反响C.能自觉进行的吸热反响必定是熵增大的反响D.非自觉反响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以实现3.以下不属于自觉进行的变化是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冰在室温下消融成水C .石墨变为金刚石D.铁器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4.依据相应的图像,判断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B)(C)(D)A.密闭容器中反响达到均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犹如图变化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只好是加入催化剂B.反响达到均衡时外界条件对均衡影响关系以下图,则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物质的量和温度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D 反响速率和反响条件变化关系以下图,则该反响的正反响为放热反响,且A、 B、C、 D 均为气体5.在必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内(早先加入催化剂)通入2mol NH3,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开端时的倍。

则NH3的转变率为A. 25% B .20%C. 10% D . 80%6.以下反响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响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焚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响D.煤的气化7.已知 C( 石墨, s) = C(金刚石,s)△H>0,P( 白磷, s) = P(红磷,s)△ H<0。

依据上述信息推论正确的选项是A.前者为放热反响B.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C.红磷比金刚石稳固D.上述变化都为物理变化8.关于某均衡系统,以下举措必定会使均衡挪动的是A.高升温度B.使用催化剂C.改变系统压强D.改变各组分浓度9.必定条件下反响2AB(g)A2(g) + B2(g)达到均衡状态的标记是A. 2υ正 (AB)=υ逆(A2)B.容器内三种气体AB、A2、 B2共存C.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D.单位时间内耗费n mol A 2,同时耗费2n mol AB1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需要连续加热才能保持的化学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B.中和反响放热说明水和盐的总能量高于酸和碱的总能量C. C(s) + 1/2O 2 (g)= CO(g)△H =-kJ/mol,则石墨的焚烧热为kJ/molD. 1 mol/L醋酸和 1 mol/L NaOH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小于1mol/L 盐酸和 1 mol/L NaOH 溶液中和所放出的热量11.在四个同样的容器中,在不一样的温度下 ( 其余条件同样 ) 进行合成氨的反响,依据以下在同样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响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A 、 v(NH 3 )= mol /(L ?min)B 、 v (H 2)= mol /(L ?min)C 、 v (N 2 )= mol /(L ?min)D、v (H 2)= mol /(L?min)12、以下方法中能够说明2HI(g)H 2(g)+I 2(g) 已达到均衡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 2 的同时生成 n mol HI ;②一个 H –H 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 H – I 键断裂;③百分构成ω (HI)= ω (I ) ;2④反响速率υ (H )= υ (I 2)=1/2 υ (HI) 时;⑤ c(HI):c(H):c(I2)=2:1:1 时;⑥温度和体积一准时,22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⑦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某一世成物浓度不再变化;⑧条件必定,混淆气体的均匀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⑨温度和体积一准时,混淆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⑩温度和压强一准时,混淆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练习题:1.化学平衡问题研究对象主要是A.化学反应B.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气态物质的反应(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则该温度下2HI(g)H2(g)+2.已知428℃时,HI2(g)的平衡常数是A.1/49 B.1/7 C.492 D.无法确定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A.高压有利于氢气与氮气合成氨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C.用V2O5催化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D.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4.对于2A(g)+B(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图像正确的是5.某化学反应中,反应混合物A、B、C的物质的量浓度(c)与时间(t)关系如下表所示: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 2B+C B.4 min末A的转化率约为31%C.4 ~ 6min时,反应停止了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g) + 3H2(g) 2NH3(g),2 min末N2的物质的量由6.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0 mol减小到8 mol,则2 min末N2的反应速率为A.1.2 mol/(L·min) B.1 mol/(L·min) C.0.6 mol/(L·min) D.0.4 mol/(L·min) 7.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化学平衡移动的是A.改变温度B.改变压强C.使用催化剂D.改变容器体积8.在一定条件下,把一定量NH3充入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H3 (g)3H2(g)+N2(g)。

达到平衡时,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增加N2的浓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平衡常数增大9.在2A(g)+B (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min) B.v(B)=0.3 mol/(L·min)C.v(C)=0.8 mol/(L·min) D.v(D)=1 mol/(L·min)10.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 2(g)+O2(g)2SO3(g),若改变下列条件:①升高温度②增大压强③增大反应物浓度④加入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①B.①④C.②③D.①③11.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正反应为放热)的反应过程。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采用高温条件B、配制FeSO4溶液时在溶液中加入稀硫酸C、H2、I2、HI 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D、工业制硫酸中,SO2氧化成SO3,往往需使用催化剂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A.C02(g)+H2(g) CO(g)+H20(g) △H>0B.CH3CH20H(g) CH2=CH2(g)+H20(g) △H>0C.2C6H5CH2CH3(g)+03(g) 2C6H6CH=CH2(g)+2H2O(g) △H<0D.C02(g)+2NH3(g) CO(NH2)2(s)+H20(g) △H<03.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g)+Y(g)2Z(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5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4.两气体A、B分别为0.6mol、0.5mol。

在0.4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B mC+2D,经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C为0.2mol。

又知在此反应时间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m值为3 B.B的转化率为20% B.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D.平衡时反应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为1mol 5.在四支试管中发生反应:Mg+2HCl=MgCl2+H2↑,生成H2的速率最大的是()A.A B.B C.C D.D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7.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 -1硫酸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20 ℃,10 mL硫酸 B.20 ℃,5 mL硫酸和5 mL水C.30 ℃,10 mL硫酸 D.30 ℃,5 mL硫酸和5 mL水8.已知可逆反应X(g)+2Y(g)Z(g) Δ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Y和一定量的X后,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增大X的浓度,X的转化率增大C.容器中压强恒定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保持温度和密闭容器的压强不变,再充入1 mol X和2 mol Y,再次达到平衡时n(Z)/n(X)的值会变小9.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0.6 m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 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1② 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1③ 2 s 时物质 A 和 B 的转化率(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占总物质的量的百分数)一样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0.3 mol·L-1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10.在100℃时,把0.5molN2O4通入体积为5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相同温度下,反应A+B C与反应C A+B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反应2SO 2(g)+O2(g)2SO3(g) ΔH<0 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反应A(g)+B(g)2C(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C)/[c(A)·c(B)]2.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2SO 2(g)+O2(g)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A 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C.反应N 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D.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3.可逆反应a A(g)+b B(g)c 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v(A)正=bv(B)正B.bv(A)正=av(B)逆C.cv(C)正=av(A)逆D.av(A)正=bv(B)逆4.已知2SO 2(g)+O2(g)2SO3(g)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 20℃,5 mL硫酸,2 mL水B. 20℃,4 mL硫酸,3 mL水C. 30℃,4 mL硫酸,3 mL水D. 30℃,5 mL硫酸,2 mL水6.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 A(g)+n B(g)p 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7.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某些反应及其平衡常数数值如下:2NO(g)N 2(g)+O2(g)K1=1×10302H 2(g)+O2(g)2H2O(g)K2=2×10812CO 2(g)2CO(g)+O2(g)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 ℃),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CH 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9.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0.某温度下,2A(g)+B(g)3C(g)的平衡常数K=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任何条件下K均为一定值D.K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11.现有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A.只能为2B.只能为4C.可能为2,可能为4D.无法确定
5.钨(W)在高温下可缓慢升华。碘钨灯中封存的碘蒸气能发生反应:W(s) + I2(g) WI2(g),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对于该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工作时,在灯泡壁和灯丝上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A. v(NH3)=v(O2)B. v(O2)=v(H2O)C. v(NH3)=v(H2O)D. v(O2)=v(NO)
12.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凡是吸热反应都不是自发反应D.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反应热有关
9.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0mol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D.由表中数据推测,
14.研究不同条件对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数据。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Cu2+与Fe3+对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Cu2+催化效果更好
B.由Ⅰ与Ⅱ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时间越长,H2O2分解越彻底
C.由Ⅰ与Ⅲ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H2O2分解越快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测试题一、选择题(17ⅹ3分=51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A+B 3C+4D反响中,表示该反响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 mol·L-1·s-1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增大反响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B.有气体参加的反响,假设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响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响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响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D.催化剂不影响反响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响速率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响:2A(气)+B(气) 2C〔气〕+D(气)。

假设最初参加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响速率为0.12 mol·L-1·s-1,那么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mol4.以下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A.氯化钠在水中电离B.NH3(g)和HCl(g)反响生成NH4ClC.干冰的升华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P1<P2〕,可逆反响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响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响时间〔t〕的关系有以以下图示,正确的选项是6.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7.对可逆反响4NH3〔g〕+ 5O2〔g〕4NO〔g〕+ 6H2O〔g〕,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到达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B.假设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那么反响到达平衡状态C.到达化学平衡时,假设增加容器体积,那么正反响速率减少,逆反响速率增大D.化学反响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8.反响A2〔g〕+2B2〔g〕2AB2〔g〕的△H<0,以下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反响速率增大,逆反响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响速率增大,从而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C.到达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响平衡正向移动D.到达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响平衡正向移动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以下两项实验:〔N2O42NO2 △H>0〕〔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拟,正确的选项是〔〕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10.在A〔g〕+ pB〔g〕qC(g)的反响中,经t秒后C的浓度增加m mol/L,那么用B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响速率是A.pq/m t mol·L-1s-1B.mt / pq mol·L-1s-1C.pm/qt mol·L-1s-1D.pt/mq mol·L-1s-11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响aA(气)cC(气)+dD(气),反响到达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到达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的转化率增大B.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 < c+d12.对于可逆反响A〔g〕+2B(g)2C(g)(正反响吸热),以下图象中正确的选项是〔〕13.以下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选项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响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响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响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响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响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响达平衡时,减小容器容积,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响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响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响:2SO2(g)+O2(g) 2SO3(g),到达平衡时SO3为n m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
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 /L
C.0.45mol/L D.0.55mol /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2(g)
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10.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H <0。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 min内用v(N2O4)表示的化
学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
C.25 min时,NO2转变为N2O4的反应速率增大,其原因是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L
D.前10 min内用v(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4 mol/(L·min)
二、非选择题
1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I2蒸气,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2(g)+I2(g)==2HI(g) △H<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速率(填加快、减慢、不变、不确定),
理由是。

(2)保持容器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反应速率(填加快、减慢、不变、不确定),理由是。

1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药品:铜、铁、镁、0.5mol/LH2SO4、2mol/LH2SO4、、
18.4mol/LH2SO4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
积的2mol/L的
硫酸于试管中

反应速率镁>
铁,铜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
越活泼,反应
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的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
是。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
是。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

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

13.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
2
CO和2N,化学方程式如下: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时间
/s
0 1 2 3 4 5
C (N O)/mol 1.00
×
10-3
4.50
×
10-4
2.50
×
10-4
1.50
×
10-4
1.00
×
10-4
1.00
×
10-4
·L-1
C (C O)/mol ·L-13.60
×
10-3
3.05
×
10-3
2.85
×
10-3
2.75
×
10-3
2.70
×
10-3
2.70
×
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若1molNO和1molCO的总能量比1molCO2和0.5molN2的总能量大,则上述反应的H 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

(3)计算4s时NO的转化率。

(4)下列措施能提高NO和CO转变成
2
CO和2N的反应速率的是。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了分别验
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
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
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T/

NO初始浓
度/mol·L-1
CO初始浓
度/ mol·L-1
催化剂的
比表面积
/m2·g-1
Ⅰ28
1.20×10-3 5.80×10-382
Ⅱ124
Ⅲ35
124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Ⅰ、Ⅱ两个
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
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是实验编号。

14.将化合物A的蒸气2mol充入0.5L容器中加热,发生分解反应2A(g)==B(g)+nC(g),反应到3min时
容器中S的浓度为1.6mol/L,并测得这段时间内用C的
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1.2mol/(L.min)。

(1)求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n的值
(2)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案 C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加快增加反应物氢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2)不确定反应物氢气的浓度增大了,但另一反应物碘蒸气的浓度降低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
加快还是减慢
12.(1)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铁、镁
(2)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相同
(3)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4)镁(或铁)和0.5mol/LH2SO4、2mol/LH2SO4常温下,镁与18.4mol/LH2SO4反应产生SO2,使
对比实验的反应原理不同。

18.4mol/LH2SO4使
铁钝化
13. (1)< (2) 1.88×10-4mol/(L·s) (3)
90% (4)A、B、D
(5)①II: 280、1.20×10-3、5.80×10-3 Ⅲ:1.2×10-3、5.80×10-3

14.(1) 3
(2)0.4mol/(L.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