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6)1.3可行性研究概要 (7)1.4结论 (8)第二章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 (9)2.1旅游资源 (9)2.2市场预测 (14)第三章开发利用条件 (17)3.1自然条件 (17)3.2交通条件 (20)3.3能源通讯 (20)3.4政策优势 (21)3.5某某景区开发潜力评价 (21)3.6现有旅游功能和设施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3)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5)5.1景区公路 (25)5.2游山道 (27)5.3公厕 (28)5.4标示牌 (29)5.5停车场 (30)5.6游人服务中心 (31)5.7景区输变电工程 (32)5.8给排水工程 (33)5.9通讯工程 (34)5.10垃圾处理工程 (35)5.11观景台 (36)5.12休闲度假村 (36)5.13民俗展示村 (37)第六章环境保护 (37)6.1环境保护规划 (37)6.2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38)6.3环境保护工程效益分析 (38)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8)7.1编制原则 (38)7.2工程实施进度 (39)第八章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40)第九章景区的投资 (41)9.1投资估算依据 (41)9.2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42)9.3资金筹措 (42)9.4近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2)9.5远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3)第十章效益评价 (43)10.1收益分析 (43)10.2投资回报分析 (44)10.3就业机会分析 (44)10.4结论 (45)第一章总论本项目拟兴建某某景区的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游览步道、停车场、游人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培育某某内的绿化,致力改善旅游条件,加快建设以某某为重点的青藏公路中部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力争在三年内初见成效,以此作为某某地区旅游开发的启动区,促进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长兴市九龙生态休闲度假居村项目专项策划报告(全)

长兴市九龙生态休闲度假居村项目专项策划报告(全)

长兴市九龙生态休闲度假居村项目专项策划报告在湖州,有一个县城正在高速发展;在长兴,有一片土地正期待着注入灵魂;在太湖之滨,有一份梦想正一点点地变为现实;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大的投入,我们已经探索了多样的思路,行百里半九十,最关键的那一步,我们希望能走得更稳更好更精彩。

当前,房产开发的风险正在日益增大,机会不再处处显现。

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运营方式开发一个最适当的房产项目,这也许才能带来成功。

从目前的种种形势来分析,本案正是这样一个值得关注的好项目。

早一年或者晚一年,本案项目都不可能拥有现在的投资适宜度:1、时机——眼下,杭州及周边地块已大致瓜分完毕,地价已经进入一个高危风险区,开发商们纷纷眼光向外,寻找新的机会,长兴在高速公路通车后,已经跃入投资者的视线;2、政策——长三角经济备受瞩目,项目所在地长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会,前些年的大量投入到今天已结出硕果,当地政府也以百倍的热情欢迎着外来投资者,政策扶持十分得力;3、行业——省委省政府新近提出“打造生态大省,创造绿色浙江”,这一纲要指明了我省最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由于顺应大势正变得炙手可热。

4、项目——本案地处长兴风景旅游区内,今后,为了保护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长兴地方政府可能不会再批此类项目。

项目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那么,怎样才能寻找到最适宜这块土地的房产开发形式?怎样把本案潜藏的黄金效益挖掘出来?怎样以本案为桥,介入到一个全新的经济大热圈中去?我们在整合本案资源及各方面优势后发现,产权式物业运营,可能正是这块土地适合的开发及经营模式。

将本案建设成为一处产权式生态休闲度假居村,也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开发成绩。

理由一:本案地处风景旅游区内,周边旅游景点众多,环境优美,适合接待众多外来游客;理由二:本案离长兴县城仍有一定距离,不适宜开发一般长住型房产项目;理由三:我省拥有8300亿的民间资金,许多手有余钱的人们急于寻找低风险、回报稳定的新投资渠道,本案开发为产权式物业有助于缩短销售周期;理由四:本案若是开发为产权式生态休闲度假居村,在房产售毕后的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仍然可能获得持续的经营收益,并且能以此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为后续好项目的获得打下良好基础,一举三得;理由五:本案若是开发为产权式生态休闲度假居村,就可与长兴县的环太湖旅游开发相呼应,融入整个环太湖开发的经济热潮中去,并有可能以此取得极具升值价值的湖畔码头;理由六:国际风行的产权式物业,一般在极有价值的地块上开展最专业的运营,可以为开发者、经营者、投资者谋取最大利益,只有通过如此运营,本案的房价才能令人信服地确定在较高的区间中;理由七:后非典时期,人们对健康生态住宅心向往之。

【精品推荐完整版】农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

【精品推荐完整版】农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

农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提要 (1)1.1.1项目名称 (1)1.1.2建设地点 (1)1.1.3建设内容及规模: (1)1.1.4建设期限 (2)1.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2)1.1.6效益评价 (2)1.2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2)1.2.1研究依据 (2)1.2.2研究的范围 (3)1.3项目综合评价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1建设背景 (4)2.1.1项目提出的由来 (4)2.1.2农业文化建设发展背景 (4)2.1.3生态观光农业建设背景 (7)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2.3项目建设的重要性 (13)2.4项目建设可行性 (14)2.5项目建设的意义 (17)第三章市场分析 (19)3.1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娱乐市场分析 (19)3.2青少年科普教育分析 (21)3.3养殖产品市场分析 (21)3.4沼气、有机肥市场分析 (22)3.5中药材种植市场分析 (24)3.6油茶种植市场分析 (24)3.7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25)3.8绿色食品市场分析 (26)3.9观光、旅游预测 (28)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9)4.1项目建设地点 (29)4.2项目区概况 (29)4.3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29)4.3.1区位优势 (29)4.3.2气候优势 (30)4.4社会经济条件 (33)4.5供电 (33)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34)5.1建设内容 (34)5.2建设规模 (34)5.2.1养殖场建设 (34)5.2.2沼气、有机肥生产工程 (35)5.2.3万亩油茶种植基地 (36)5.2.4中药材种植基地 (36)5.2.5观光园区 (36)5.2.6其他工程 (39)5.3产品方案 (41)5.3.1产品品种 (41)5.3.2年产量 (41)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42)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42)6.2项目规划原则 (43)6.3总图布臵 (45)6.4建筑工程 (46)6.4.1设计原则 (46)6.4.2建筑设计 (47)6.4.3结构设计 (48)6.4.4建筑工程明细表 (48)6.5其他工程 (49)6.5.1设计原则 (49)6.5.2管线设计 (49)6.5.3电力 (49)6.5.6供热 (50)6.5.7给排水系统 (50)6.5.8电话通讯及宽带网 (50)6.5.9消防系统 (50)6.5.10电视及其他 (50)6.5.11项目区内智能化设臵 (51)6.6厂内外运输方案 (52)第七章工艺技术方案 (53)7.1技术方案原则 (53)7.2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 (53)7.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53)7.4养殖场发酵床养殖工艺技术 (54)7.4.1猪舍建筑设计 (54)7.4.2发酵床垫料制作 (55)7.4.3发酵床养殖管理 (57)7.5粪污处理工程 (58)7.5.1沼气工程 (58)7.5.2有机肥生产 (60)7.6种植业技术方案 (61)7.6.1种植生产流程 (61)第八章原材料燃料供应 (67)8.1种植业 (67)8.2畜牧业 (67)第九章节水与节能措施 (68)9.1节水措施 (68)9.1.1节水措施 (68)9.1.2水耗指标分析 (68)9.2节能措施 (68)9.2.1节能措施 (68)9.2.2能耗指标分析 (70)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71)10.1环境现状 (71)10.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71)10.2.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71)10.2.2项目投产后对环境的影响 (71)10.3环境保护措施 (72)10.3.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72)10.3.2项目建设与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72)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5)11.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75)11.1.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75)11.1.2危险性作业的危害 (75)11.2安全措施方案 (75)11.3消防设施 (76)第十二章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78)12.1项目建设期限 (78)12.2项目实施进度 (78)12.3项目实施进度表 (7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0)13.1投资估算 (80)13.1.1投资估算依据 (80)13.1.2建设投资估算及构成 (80)13.1.3建设期借款利息 (81)10.1.4 流动资金 (81)10.1.5 项目总投资 (81)13.2 资金筹措 (81)13.3 资金使用计划 (82)13.3.1 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 (82)13.3.2流动资金使用计划 (82)第十四章财务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 (89)14.1评价依据 (89)14.2费用与效益计算 (89)14.2.1总成本与经营成本估算 (89)14.2.3利润及分配 (91)14.3财务分析 (91)14.3.1盈利能力分析 (91)14.3.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93)14.3.3清偿能力分析 (93)14.4不确定性分析 (94)14.4.1盈亏平衡分析 (94)14.4.2敏感性分析 (94)14.5财务评价结论 (96)14.6社会效益分析 (96)14.6.1生态效益 (97)14.6.2社会效益 (97)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08)15.1 市场风险 (108)15.2 技术风险 (108)15.3政策风险 (108)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10)16.1结论 (110)16.2建议 (110)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农谷建设项目1.1.2建设地点****农谷坐落于********镇代咀片区。

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策略研究》2023-10-27•引言•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休闲旅游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策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目•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休闲旅游的巨大潜力。

当前,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身心健康和品质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背景通过对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规划建设进行研究,旨在为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明确其优势、劣势及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策略,为森林公园的休闲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获取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资源的详细信息及对当地旅游产业的深入了解;最后,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制定规划建设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规划建设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2)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3)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策略的制定;4)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规划建设策略的实施与监测。

研究框架本研究将遵循“现状分析-问题识别-策略制定-策略实施与监测”的框架思路进行展开。

首先,对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对当前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接着,基于资源评价和现状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规划建设策略;最后,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实施与监测,以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2004年11月,公园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为将建成符合国家级标准的森林公园。12月,莆田市常兴虎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向城厢区人民政府申请成立“福建省莆田虎堀山森林公园管理处”。 12月27日,莆田虎堀山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副区长兼任委员会主任,下设的管委会办公室为常设机构,隶属区人民政府,机构级别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编制核定为3名。办公室负责督促虎堀山森林公园项目业主按森林公园规划实施开发建设,负责管理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的森林资源。
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境内峰峦起伏、林木苍郁,遮荫蔽日,古藤交错。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金毛狗蕨等;园内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雀鹰、红隼、白鹇、斑头鸺鹠等,林中百鸟争鸣,悦耳动听。
九龙谷漂流全程约2.8公里,途经10余个跌水、10余道弯,顺溪漂流,峰奇石秀,泉清谷幽,湖光山色,倒映成趣。溪流中千姿百态的奇石,壁立千刃、崖悬石怪、霞客览胜、玉兔奔月、神龟朝圣等石景,尽显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目录
1 公园简介
2 历史沿革
3 自然景观
4 旅游资源
5 物质资源
6 旅游指南
? 门票信息
? 开放情况
? 旅游线路
? 景区特产
公园简介编辑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现规划面积1091.5公顷,距莆田市区28公里,与风景名
胜区九鲤湖接壤,俗称“下九鲤”。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生态科普、考察探险、健身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
2008年9月,国家林业局准予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改变经营范围,将经营面积由林场许准[2006]928号批准的1526.49公顷变更为1091.5公顷。调整后森林公园由九龙谷、龟山寺和漈川三个风景区组成。

某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范围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大峡谷景区概况 (5)2.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6)2.2 自然地理特征 (7)2.3 人文历史背景 (8)2.4 旅游资源评价 (9)三、景区开发现状与潜力分析 (11)3.1 既有旅游产品与服务 (12)3.2 市场需求与游客偏好 (13)3.3 开发潜力评估 (15)3.4 合作机会与招商策略 (16)四、项目开发条件评价 (17)4.1 投资环境分析 (18)4.2 建设条件评估 (20)4.3 运营能力预测 (21)4.4 风险评估与管理建议 (22)五、项目实施计划与投资估算 (24)5.1 项目阶段划分与实施步骤 (24)5.2 资金需求与筹措方案 (26)5.3 投资估算与资金使用计划 (28)5.4 敏感性分析 (29)六、项目效益评价 (30)6.1 经济效益评估 (31)6.2 社会效益评估 (32)6.3 生态效益评估 (34)6.4 综合效益评价及结论 (36)七、结论与建议 (37)7.1 研究结论总结 (38)7.2 项目推进策略建议 (39)7.3 需要支持事项说明 (40)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大峡谷景区作为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潜力。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本报告旨在对某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

通过对大峡谷景区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有望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进大峡谷景区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大峡谷景区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探险和度假。

风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㈠项目名称:某某风景区生态旅游建设项目㈡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某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⒈项目单位概况某某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06年6月14日在某某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都为人民币4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罗某某,注册地址为某某市市府路2号,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旅游资源开发。

某某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由某某市某某实业有限公司、某某经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办的专业化旅游企业,其中某某市某某实业有限公司出资280万元人民币,出资比例为70%;某某经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20万元人民币,出资比例为30%。

⒉法定代表人简介罗某某,男,1960年生,某某人,某某圣得勒撒书院毕业。

1985年组建某某某某石材有限公司并任董事,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石材公司之一,1988年组建某某集团并任执行董事,1992年任某某亚洲大酒店董事,1995年至1997年任某某海运(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1997年任某某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任某某亚洲心脏病医院董事,2003年任某某龙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㈢建设地址:某某市屯堡乡某某景区㈣项目负责人:曲某某㈤总投资:2950.09万元㈥建设期:一年半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㈠研究范围某某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中部,位于长江之南清江中上游,是某某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地,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中国“硒都”。

它东接建始,南临宣恩,西邻利川,北接重庆奉节,东南与鹤峰相连,西南连咸丰,地跨北纬29°50'33"~30°39'33",东径109°04'48"~109°58'42",东西相距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总面积3967平方公里。

武安东部九龙山运动休闲旅游区项目建议书

武安东部九龙山运动休闲旅游区项目建议书
景区等级评定 景区数量 旅游资源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矿 山公园、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京娘湖、古武当山、长寿村、东山文化 博艺园、朝阳沟、七步沟景区 圣井寺遗址牌
4A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
6 1
旅游发展模式亟待创新,旅游资源亟待全面统筹
京娘湖
国家地质公园
1.1 项目概况——区位
优势—
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助推武安东部九龙山成为国内休闲健身游新标杆!
“冀南宝地”、“太行明珠”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东径113°45′
至114°22′,北纬36°28′至37°01′。总面积1806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6.5平 方千米。
龙文化节
磁山文化
第一章 科学解读
舞龙表演
伯延民居
武安赛戏
1.1 项目概况——市场
前景—
融合最新旅游风尚,推动九龙山成为国际山地运动旅游新名片!
游客接待量持续提升,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增长
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6.5万人次,其中国际游客3200人次;2012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5年间游客接待量增 长明显,。 武安2012全年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 173.8亿元,增长10.9%。旅游门票收入2012年达到4300万元,同比增 长54%。 三级市场
1.1 项目概况——文化
底蕴—
【武安文化】
磁山文化 戏曲文化 建筑文化 磁山文化遗址
依托武安文化,挖掘九龙山特色人文底蕴,成为文化体验游新典范!
----迄今世界上人类种植、养殖的最早实物证据 武安傩戏、武安落子、武安赛戏 伯延民居建筑艺术
圣井寺 武安平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要一、项目名称:北川羌族自治县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二、项目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境内三、项目内容:生态旅游开发四、项目计划投资:约叁亿元人民币五、项目举办单位:四川省川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绿恒景观工程公司第二章项目背景一、报告编写依据1、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宏伟战略目标。

西部是我国的贫困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交通现状的制约,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与东部经济的发展差距很大,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因此国家将其列为“十五计划”的开发重点。

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正是在此前提下进行选项开发。

2、建设旅游经济开发强省。

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

当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相对富有的时候,旅游即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特别是生态旅游和人文休闲、观光旅游。

四川拥有优质丰富的自然资源,且地理位置处于长江上游。

为配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打破四川旅游业的传统发展格局,建设绿色生态长廊,挖掘“九环旅游热线”潜力,建设九龙谷旅游风景区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又上一个台阶。

现已闻名于世的“峨眉山”、“九寨沟”、“碧峰峡”、“海螺沟”、“西岭雪山”等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强省已初具规模。

而北川境内的“猿王洞”、“禹穴沟自然风景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片口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将旅游建设推向了高潮,为发展北川经济,其作用不可低估。

这批旅游大家庭的明珠,点缀在“九寨大环线”上,与四川整体旅游有机组合,带动着四川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九龙谷旅游风景区正是以融入四川大旅游板块,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为宗旨的旅游开发模式。

3、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是由四川省川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拥有该地区的开发、经营权,期限为50年。

二、研究工作概况本项目的开发研究是由四川省川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根据目前四川旅游开发概况、资源分析、旅游景区布局、道路交通状况、环境保护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并考察了省内部分景区建设、规划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客流资源等情况后,在获得北川县域内与旅游开发有关的详细资料的基础上,实施开发前期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北川县的地理状况、人口、财政收入、植物资源、地质矿产、水文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然后组织景区策划、景观总体规划布局、水电勘测、道桥、植物生态、园林设计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特别是对该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制定出本可行性论证报告和总体规划方案。

三、可行性研究结论根据现场考察和资料分析,结合我国旅游现状以及对国际旅游业的展望,结论为:开发九龙谷旅游风景区,投资结构合理,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又符合当地自然经济状况,不但美化了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开发的综合优势,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不可估量。

第三章项目介绍一、九龙谷旅游风景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气象分析:九龙谷旅游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东北部的都坝乡境内;北与平武县锁江乡接壤,南与九环重镇江油市相连,北纬32o01??32o12?,东经104o20??104o30?;距绵阳市区131公里,距成都市240公里,距江油市86公里,距北川县城66公里,距“猿王洞风景区”40公里,距“九寨北环线路口” 35公里,有等级公路直达景区,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

九龙谷旅游风景区海拔高度平均在1000米以上,属于暖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4°C,一月份平均气温为-0.9°C,七月份平均气温18.4°C,极端最高气温29.6°C,极端最低气温-8.4°C,≥10.°C的年有效积温4702.1°C,年日照时数1074.8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47天,年平均降雨量1210毫米,相对湿度80?85%,常年多云雾,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气候适中,适宜针叶林、阔叶林等林木的生长。

2、景区规模及地势:九龙谷旅游风景区总占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

境内分布油房村、柳坪村、岩路村、皇帝庙村、水井村,最高海拔2230米,最低海拔1240米,相对高差990米,其中原始森林面积约2万亩,荒山、河谷约8万亩。

该景区地势北高南低,呈南北走向。

从“一线天”进入,河谷一分为二,一直延伸到原始森林山脚下,成典型的“三山夹两沟”之势。

山体坡度一般在25o?32o之间,最大坡度超过75o。

站在两沟之间的高山“中脊梁”朝下看,左边是“正沟”,右边是“偏沟”,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百,正是有如此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才为开发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奠定了基础。

二、景区旅游资源赋存情况1、深邃幽远的原始森林风光:九龙谷旅游风景区,乃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林,方圆上百平方公里内无污染,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2万亩原始森林内生长着云杉、红豆杉、珙桐、连香树、樟树、楠木、桦树、橡树、榉木等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珍稀植物,树围普遍在2?3米以上,遮天蔽日,一望无际。

该原始森林,生景资源丰度大,个性鲜明,独具特色,而且气候多样,立体差异大,日气候变化大,四季分明,动感节奏丰富。

如此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为九龙谷旅游风景区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2、植物资源: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内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已知的树木有83科176属327种。

以杉树、桦树、松树、三毛榉、橡树等为主。

有红豆杉、珙桐、连香树等近百种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其中红豆杉,大的有4人合围,小的胸径有25厘米以上;经济林木有板栗、核桃、猕猴桃、漆树、茶树、山楂、山枣等20余种;花卉有兰花、大杜鹃、小杜鹃、七里香、山楂花、菊花等上百种,仅兰花就有几十个品种,其中以剑兰、蕙兰、寒兰、墨兰为主打品种,全国各地客商均来此地挑选、采购;药用植物549种,有黄柏、杜仲、天麻、党参、当归、枸杞、黄连、贯众、伸筋草等;野生食品类如蕨菜、羊肚菌、鸡腿菇、山药、黄花菜、百合、木耳、魔芋等。

3、动物资源: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内现已查明的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29目90科355种,有大熊猫、小熊猫、川金丝猴、马熊、黑熊、羚牛、黄喉貂、野牛、盘羊、云豹、獐子、山驴等,其中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约10种,马熊、黑熊、黄喉貂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约36种;鸟类有锦鸡、珍珠鸡、呱呱鸡(叫声像小孩)、风车鸟、山楂鸟、相思鸟、画眉、鹰隼、猫头鹰等上百种;鱼类有木叶鱼、秤杆鱼、羌活鱼、红尾鱼等约10多种,尤其是木叶鱼乃当地一绝,此鱼虽小,却汤味鲜美,兼具补肾壮阳之功效。

4、水资源: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地处“都坝河”中、上游,河水起源于都坝羌族乡油房村与平武县“椒子坪梁”连界的原始森林脚下,该河流落差大,丰、枯季节明显,调节性能差。

秋、冬、春三季河水流量小,但水体晶莹、清澈、凛冽爽口,河流宛如银带,水流舒缓或奔放,时有游鱼在水中戏嬉,鹅卵石在水流的冲击下,仿如珠宝般美丽,给人一种舒适、祥和的感受。

沿河谷的河滩小巧玲珑,秀丽可人,观赏性强,灵气十足。

地表水、地下水矿化度低,清澈透明,PH值均在6.5?7之间,可与矿泉水相媲美。

5、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羌、藏民族风情:(1)建制沿革。

北川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冉家部落依附汶山郡时,这一带即属汶山郡所属的广柔县的范围。

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置北川县。

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并北川县入石泉县,隶属茂州管辖。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于石泉县置石泉郡,辖石泉、龙安、神泉三县,隶成都府路。

南宋理宗宝佑三年(1255年),石泉郡迁至龙安县。

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年),升石泉郡为安州,石泉县隶安州。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降安州为安县,石泉县直隶成都府。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石泉县改隶龙安府。

1913年罢府、厅、州,以道辖县,石泉县隶属川西道(次年改西川道)。

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

从北川建制到如今,已有1435年历史。

(2)古老的大禹文化。

大禹是上古时代(尧、舜时期)我国著名的治水英雄。

因其父治水不力,被“舜”赐死。

大禹子承父业,发誓一定治理好洪水。

他总结其父治水的经验、教训,制定出以“疏浚”为主的治水方案,历经数载,鞠躬尽瘁,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水患。

“舜”便将王位禅让给了大禹,这便是我国上古时代禹王的来历。

大禹出生于北川。

治城、禹里一带有大量关于大禹的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

“禹生石纽”,治城南一里许,有“石纽山”,山腰石林中有“二巨石纽结,每冬日霜晨有白毫出射云宵”,石上有阳刻“石纽”二字,每字高、宽各为40厘米。

北川人民视“石纽山”为神圣之地,并修“禹王庙”、“大禹纪念馆”以兹纪念。

(3)古老的羌、藏文化。

北川羌族自治县共有15个羌族乡,人口77240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8.1%。

藏、回、苗、壮等民族约0.4万人。

九龙谷内现居住着650户羌民,共有2590人。

他们垒石为屋、集结为寨,石板屋、吊脚楼、吊桥、索桥等构成了一幅幅原始部落村寨的独特风景。

浓厚的宗教习俗,羌、藏特色的饮食文化(喝咂酒、跳锅庄舞等)和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品,是九龙谷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独具魅力的旅游文化精髓,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旅游价值。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羌人是最受压迫的民族之一,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九龙谷生态旅游风景区内现有“伏羌堡”可为佐证。

“伏羌堡”,顾名思义,即为降伏羌人之城堡。

羌人居住集中,少则10余户,多则30多户,多选择有水源和自然条件良好的地方建房居住。

座落在高山、半山腰台地上,集结为山寨。

房屋靠山而建,外观成方形,用石块或石板砌成,常见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间住人,上层储放粮食。

主产青稞、小麦、洋芋、玉米、荞麦、豌豆等。

咂酒乃自酿青稞酒。

羌民族好歌舞,以唱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如锅庄舞、皮鼓舞等)。

民族服饰颇具特色。

羌民族崇拜多种神灵,如以猴为“智慧之神”。

“羌族尚白”,崇拜白石,大多以白石作为象征。

还有其它如“火神”、“树神”等。

这些绚丽多彩的羌族文化和民情风俗,可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6、自然景点:(1)“一线天”。

该景点距离九龙谷风景区大门约两公里。

“一线天”,奇险无比,两边悬崖交错,只有天光一线。

老树山藤,缠绕其间,时有鹞鹰从悬崖边飞起,划过道道黑线,山风掠过,凉悠悠、冷嗖嗖的。

马铃声声,幽远激扬。

流水滑过乱石,溅起白色的浪花。

崖畔上长着各种野草,葛藤相互缠绕,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精神享受和满足。

(2)“鹿鸣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