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王献之练字》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想看吗?(课件播放王献之的简介及书法作品)师:你们知道这些字都是谁写的吗?生:是王献之写的。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他小时候练字的一个故事。
师板书课题,生与师一起写,师强调“练”字的第六笔是“”。
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提出问题师:让我们一起去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
接下来请你们再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再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这篇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
师:谁再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可能会说:课文主要讲了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加深感悟。
师:在课文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生可能会说:我认识了一个聪明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从小就练字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写一手好字的王献之。
我认识了一个自满的王献之。
师:“自满”。
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生:自满就是骄傲。
师:小献之为什么会自满呢?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文后,其他同学评价。
再回答老师的问题生可能会说: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生:因为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所以他渐渐的自满起来。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王献之练字》教学课件

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 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 上 聚精会神地写字了。王羲 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里的 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 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 缸里面。你把这18口大水缸 里面的水写完了就知道了。”
体会王献之的父亲指着水缸 说的话暗含着什么意思?
“早早起来”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坚持不懈”
有一天,献之独自在书房里
练字,模仿父亲的笔法接连写了
十几个“大”字。他满以为 谁知,王羲之看了什么也没说,
只是提起笔随手加了一点儿,
“大”字变成了“太”字。
献之又兴冲冲 地把“太”字 送给母亲看,母亲指着“太”字
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 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王献之(344—386), 东晋大书法家。父亲 王羲之,他是王羲之 的第七子,与其父合
字子敬,山东临沂人,
是大名鼎鼎的“书圣”
称为“二王”。
王献之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
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因为……所以……
默读2-5自然段,思考: 1、王献之是怎么做的?他 为什么这么做?用 画出相关 的语句。 2、父亲是怎样引导他的? 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1一、走进兰亭,游览书法圣地(播放兰亭风光图片,师简介兰亭景点)在浙江省绍兴西南郊5公里以外,有一处风景优美,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它就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这里沉淀着岁月的清幽古雅,蕴藏着世间的书墨流香,往事越千年,如今走进兰亭,鹅池边,曲水流觞处仍能感受到书圣当年的气息。
这是临池十八缸,池旁还有一石碑,名为太字碑。
正是这个景点,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传颂至今的书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板书课题,板书:王献之练字。
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自有太字的来历。
二、走进文本,探析练字过程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师:谁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自满的原因?师:想一想人们会怎样夸奖他呢?(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有名的秀才,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听了这些夸奖小献之会想些什么?2、学习2-4自然段师:自满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指名2个学生说说)你说得真对。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
小献之这样的自满他会怎么做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2-4自然段,并动笔画一画。
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学习到了什么?3、学习第五自然段小献之急切地向父亲讨教练字的秘诀,可见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帮小献之找找“秘诀”吧!4、学习第六自然段小献之得到父亲的这个秘诀了吗?齐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献之的生平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分析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特别是其行书风格。
3.通过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王献之的生平及其书法成就。
2.王献之行书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王献之行书的美学特征。
2.如何将王献之的勤奋精神融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王献之的生平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引导学生关注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特别是行书风格。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王献之行书的特点,如笔法、结构、布局等。
2.分析王献之行书的审美价值,如飘逸、灵动、自然等。
3.结合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其勤奋好学的精神。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王献之的部分书法作品,如《兰亭序》、《中秋帖》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作品的书法特点及审美价值。
第四环节:实践环节1.教师布置临摹任务,让学生现场临摹王献之的行书作品。
2.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注意观察王献之的笔法、结构等。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
2.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好学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扬王献之的精神。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收集王献之的书法资料,了解其生平及书法成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王献之的书法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掌握了王献之行书的笔法、结构等,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王献之勤奋好学的精神,有助于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品质。
4.课后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王献之的生平及其书法成就教师活动:我会以一个时间线的方式介绍王献之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他成长的背景和关键成就。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

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篇:王献之练字的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长河中的一个奇迹,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我们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出示王献之作品。
) 这些作品都出自王献之之手,你对王献之有哪些了解?(简介王献之)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想知道他是怎么成为大书法家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出示词语,指名读,学生跟读。
4、同桌互考,观察:那些字的读音、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多音字:模、通。
学习生字:聚,理解聚精会神,识记、指导书写。
5、齐读词语。
三、细读品味,理解课文。
(一)、自满原因1、主人公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一些变化,先来读第一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王献之心理的语句,再读一读,你能从中看到怎样的王献之?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指名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自满的原因。
3、想像:献之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人们可能怎样夸奖他?4、如果你就是王献之,别人这么夸奖你,你心里怎样?5、谁能读出那股得意劲儿吗?指两名学生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二)、自满表现1、就是这样一个自满的王献之,此时又有什么表现呢?自由读2、3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
指名汇报。
2、出示句子,他满以为父亲会怎样称赞他?谁知……引读。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躁,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
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王献之练字》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平易,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很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使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这节课老师想带同学们去一个好地方,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区五公里处又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这就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兰亭。
王羲之的兰亭序就诞生在这里,如今,当我们再一次走进兰亭,仍然能感受到书圣的气息。
看,这是临池十八缸,这是太字碑,关于这个太字碑呀,还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呢,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题:王献之练字。
同学们,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板书文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新课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再标出自然段序号。
好吗?刚才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有的同学还在圈画重点词和自然段,非常不错。
同学们,想学好课文啊,字词才是拦路虎,我们要解决字词,课文才能学的更好,那么,这节课的字词你们会读吗?开火车读词语2、仔细观察这些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你可以选一个词,找一找它的近义词,反义词,也可以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3、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你找到了吗?(模)还有一对同音词(模,摩)还有一对近义词(夸奖,称赞)你还能再说一个近义词吗?(表扬)谁能给坚持不懈说一个近义词呢?(持之以恒)4、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当中去,你们还会读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讲什么事?指生汇报5、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那小献之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聪明,自满,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惭愧......)师板书词语(师边板书生边读)你是从课文的哪里看到这是一个自满的小献之?生汇报在第一自然段。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戒骄戒躁,认真、刻苦练字的故事。
通过故事的阅读、挖掘引导学生懂得要想成功只有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课文故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的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
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
1.欣赏字帖2.简介王献之生平。
3.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也不例外。
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3.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交流。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看看他为什么会自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默读,画出表现自满的句子。
(2)指导朗读“他选了一个字送给父亲看,满以为会得到称赞。
”“选”可否换成“拿”?(3)讨论:父亲随手加了一点儿,他这是什么用意呢?(4)“兴冲冲”说明了什么?母亲的话又有什么作用?(5)小组交流: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暗含着什么道理?3.学习第六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 在生活中,你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用这一秘诀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师生分享一些有关勤学的话。
五、总结:王献之就是经过勤学苦练才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大书法家,你也想成为成功者吗?那就时刻记得这个秘诀,并运用这个秘诀吧!板书设计:王献之练字自满惭愧秘诀勤学苦练。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1一、走进兰亭,巡游书法圣地(播放兰亭风光图片,师简介兰亭景点)在浙江省绍兴西南郊5公里以外,有一处风景精美,著名中外的旅游景区,它就是闻名的书法圣地——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这里沉淀着岁月的清幽古雅,隐藏着世间的书墨流香,往事越千年,如今走进兰亭,鹅池边,曲水流觞处仍能感受到书圣当年的气息。
这是临池十八缸,池旁还有一石碑,名为太字碑。
正是这个景点,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传颂至今的书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板书课题,板书:王献之练字。
请同学们打开书,书中自有太字的来历。
二、走进文本,探析练字过程读了课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自满”,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自满”怎么理解?师:谁会用“由于……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自满的缘由?师:想一想人们会怎样夸奖他呢?(提示,假如你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假如你是一个出名的秀才,假如你是献之的同龄人,你会如何夸奖他?)听了这些夸奖小献之会想些什么?2、学习2-4自然段师:自满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指名2个同学说说)你说得真对。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
小献之这样的自满他会怎么做呢?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
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2-4自然段,并动笔画一画。
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这一部分学习到了什么?3、学习第五自然段小献之急迫地向父亲讨教练字的秘诀,可见他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个好学的孩子,帮小献之找找“秘诀”吧!4、学习第六自然段小献之得到父亲的这个秘诀了吗?齐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一日又一日,一年复一年,锲而不舍,勤学苦练。
这些词读起来简单,然而做起来却很难。
让我们来想像一下,一年四季,王献之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训练同学表达)三、感受书法,体会持之以恒1、是啊,一年四季,王献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名家书,寒来暑往,写它千遍都不厌倦;似水流年,一笔一画记于心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献之练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认字,会写14个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理解“自满、坚持不懈”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出示名家书法作品图片供学生欣赏。
毛笔书法是中国特有的
文化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这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同学们都知道哪此著名的书法家?刚刚我们展示的就是大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
2.你觉得这些字写的怎么样?
这些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
3.你对王献之有哪些了解?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
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
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
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王献之幼年时期练字的故事——《王献之练字》。
二、新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
2.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王献之知错就改,并听从父亲的教诲,每天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后来终于成为了大书法家的事。
4.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王献之最后成了大书法家的呢?并画出王献之怎样练字的句子。
(1)读最后一段: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此句你能解释“坚持不懈”是什么意思?
5.开始的时候王献之就这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第一自然段: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他从小就跟父亲练字。
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1)学生齐读本段,想想从这段文字中你都了解到什么?
王献之小时候聪明夸奖自满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自满”一词的理解。
(3)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他常常受到大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
(4)过渡:少年得志的王献之聪明过人,加上父亲的指导、感染,从小生活在人们的称赞中。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慢慢不自觉地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5)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大人们都会怎样夸奖小献之呢?
(6)假如你们就是小献之,听到这样的夸奖,心里会怎样想呢?
(7)指导朗读这一段,要读出小献之的骄傲自满的情绪。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小王献之这样自满对他的成长能有帮助吗?
三、练习
1.给本课生字尽可能多组词。
聪()()()夸()()()
模()()()赞()()()
顿()()()通()()()
惭()()()愧()()()
抚()()()摩()()()
凳()()()聚()()()
缸()()()持()()()
2.多音字组词语。
横héng()hèng ()
称chēng()chèn ()
冲chōng()chòng()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王献之小时候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自满,认为自己写的字已经很好了,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我们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而转变了王献之的态度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六、板书
王献之练字
大书法家坚持不懈
王献之
小时候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