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酸碱中和滴定
选修4 3-2课时3 酸碱中和滴定

3
25.00
2.00
24.32
四、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操作 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溶液润洗 碱式滴定管未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一、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
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 滴定. 2、中和反应实质: H+ + OH- = H2O 3、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已知
CH+V酸 = COH-V碱
20.10
21.00
25.00
30.00
35.00
pH
7.00
9.70
10.30
10.40
11.38
12.05
12.30
12.44
误差:0.02÷40=0.0005=0.05%
14 12 10 8
实验测定酸碱反应的曲线
12.5 11.7 10.7 9.7
20.02mL
溶 液 的 pH
7 6 4 2 1 0 0 5 10 15 20
0.1000mol/L的HCl 溶液,求随VHCl的增大,pH=?
VNaOH(mL) pH 0.00 1.00 5.00 1.22 10.00 1.48 15.00 1.84 18.00 3.12 19.00 3.60 19.50 3.90 19.98 4.30
VNaOH(mL)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方法

滴定曲线的分析
滴定曲线的概念:表示溶液pH值与滴定过程中加入滴定剂体积关系的曲线。
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通过实验测定不同体积下溶液的pH值,并记录数据,绘制出滴定 曲线。
滴定曲线的分析:根据滴定曲线可以判断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滴定曲线可以确定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关系,如反应计量 数、反应常数等。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同的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分子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结构发生变化,从 而呈现不同颜色 酸碱指示剂在中和滴定中的应用:用于判断滴定终点,计算滴定结果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尽可能小,且颜色变化应明显易于观察。 指示剂的变色点应尽量接近于滴定分析所要求的终点pH值。 指示剂应具有适当的酸碱性和稳定性,不易受溶液的酸碱性影响。 指示剂应无毒、无害,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与中和滴定
方法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目录项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滴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曲线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注意事
项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反应特点: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速率快 反应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医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和反应的原理
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 OH^{-} = H_{2}O$ 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2节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

3.2.2 酸碱中和滴定(学案)1.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2.学会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3.了解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4.学会酸碱中和的有关计算。
1.酸碱中和的有关计算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酸碱中和滴定1.滴定原理(1)反应实质:H++OH-===H2O。
(2)定量关系:中和反应中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n(H+)=n(OH-),即c(H +)·V酸=c(OH-)·V碱,则c(H+)=____________或c(OH-)=____________。
2.实验关键(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酸、碱的体积。
(2)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实验用品(1)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仪器:____式滴定管,____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杯、________。
4.滴定管(1)构造(2)使用方法①检查仪器:使用前先检查滴定管活塞________。
②润洗仪器:在加入反应液之前,洁净的滴定管要用所要盛装的溶液润洗________次。
③加入反应液:分别将反应液加入到相应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________处。
④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然后调节滴定管液面,使其处于某一刻度,并记录读数。
5.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滴定前仪器的检查、洗涤、装液。
滴定管:①________,②洗涤,③________,④装液,⑤固定,⑥________,⑦调液面,⑧记录。
锥形瓶:①洗涤,②装液,③加指示剂。
(2)滴定操作(3)数据处理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最后求得待测溶液的浓度。
6.误差分析(1)误差分析方法分析误差要根据计算式c待=c标·V标V待分析:当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溶液时,c标、V待均为定值,c待的大小取决于V标的大小,消耗标准溶液多,则结果偏高;消耗标准溶液少,则结果偏低。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实验实践中严谨、细致和自主的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酸碱溶液的标定和计算;3.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验器材来引起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滴定与实验的关系。
2.理论讲解(20分钟)(1)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讲解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和计算;(3)讲解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3.实验前准备(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每组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4.操作实验(40分钟)(1)分析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2)学生按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使用规范;(3)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1)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计算;(2)学生绘制滴定曲线,并进行分析;(3)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
6.总结与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和反思;(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情况、听取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检查学生的作业来评价教学效果;(2)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并能准确读数。
3、理解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OH⁻= H₂O。
在酸碱中和滴定中,通常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称为滴定剂)来测定未知浓度的待测溶液。
当滴定剂与待测溶液中的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根据滴定剂的用量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浓度。
在酸碱中和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无色;甲基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在中性溶液中呈橙色。
选择指示剂时,应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滴定的化学计量点附近,以减小滴定误差。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酸式滴定管(50 mL)碱式滴定管(50 mL)锥形瓶(250 mL)移液管(25 mL)容量瓶(250 mL)烧杯(500 mL、100 mL)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滴定管夹)托盘天平2、试剂标准盐酸溶液(01000 mol/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盐酸溶液用洁净的小烧杯在托盘天平上称取约 05 g 基准无水碳酸钠(Na₂CO₃),倒入 100 mL 烧杯中,加入约 20 mL 蒸馏水溶解。
向溶液中滴加 1 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滴定 3 次,计算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2、配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 20 g 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500 mL 烧杯中,加入约200 mL 蒸馏水溶解。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 3 次,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摇匀。
3、酸碱中和滴定用移液管准确量取 2500 mL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2 3 滴酚酞指示剂。
高三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步骤

中和滴定应注意事项1.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使用与选择(1)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冈指示剂本身也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若用量太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2)指示剂的选择:中和滴定时一般选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和甲基橙。
石蕊试液由于颜色变化不明显,不易辨别,在滴定过程中不宜使用。
(3)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终点溶液的pH应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如强酸溶液滴定弱碱溶液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强碱溶液滴定弱酸溶液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4)指示剂的变色:最好由浅到深,这样对比明显。
如用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作指示剂较好,当酚酞从无色变为粉红色(或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
2.欲减小实验误差的三点做法(1)半分钟:振荡,半分钟内颜色不褪去,即为滴定终点。
(2)l一2min:滴定停止后,必须等待l~2min,让附着在滴定管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进行读数。
(3)重复:同一实验,要做两到三次,两次滴定所用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差值不能超过0.02mL,再取平均值。
•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对于一元酸和一元碱发生的中和反应,C酸V酸=C碱V碱或:C 未知V未知=C标准V标准,••(2)仪器: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铁架台d.滴定管夹e.锥形瓶f.烧杯g.胶头滴管等•(3)装置图:••(4)操作步骤:•洗涤、检漏、水洗、润洗、装液、去泡、调液面记录、放待测液、加指示剂、滴定、记录、•计算、误差分析•(5)数据处理依据:•c(NaOH)=c(HCl)V(HCl)/V(NaOH)•(6)误差分析:•①仪器润洗不当:•a.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b.盛待测液滴定(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再用待测液润洗;•②读数方法有误:• a.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b.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c.天平或量筒的使用读数方法错误;•③操作出现问题:• a.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b.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后有);• c.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有待测液溅出;• d.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中和滴定中的误差分析:中和滴定是一个要求较高的定量实验,每一个不当的或错误的操作都会引起误差。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

化学实验中的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实验中,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到待测溶液中,利用酸碱反应的中和反应完成对待测物质浓度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基础进行的。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滴定过程中,通过逐滴加入酸或碱溶液,使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与滴加溶液中的反应物按化学计量比例进行反应,从而达到酸碱中和的状态。
当酸或碱溶液滴加到与待测溶液中的反应物完全反应时,可以根据滴加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二、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滴定管、容量瓶、酸或碱溶液、指示剂等。
同时,要确保实验操作区域的清洁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2.样品制备将待测溶液准备好,并计量出适量的待测溶液放入容量瓶中。
3.滴定过程a) 将滴定管插入滴定瓶中,吸取适量的滴定液。
b) 将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加到容量瓶中的待测溶液中。
c) 同时加入一滴指示剂,用以指示中和点的变化。
d) 持续滴加滴定液,直到待测溶液的颜色变化示意达到中和点。
e) 记录滴定液的滴定体积。
4.计算结果根据已知滴定液的浓度和滴定液的滴定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清洁,避免误差的发生。
2.选用适当的指示剂,以获得准确的中和点。
3.滴定液和待测溶液应有明显的颜色区分,便于观察颜色变化。
4.滴定液应以适量滴加,避免一次加入过多导致误差。
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总结:溶液的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进行测定。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只有在滴定液与待测溶液中的物质按化学计量比例完全反应时,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高中化学_第三章第二节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会运用酸碱中和滴定测定未知浓度的强酸或强碱的浓度。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教学重难点】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误差分析【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设疑]今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浓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一种方法——酸碱中和滴定。
2.新课讲授[板书]一、酸碱滴定的定义和原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是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设疑]酸碱中和滴定的实质什么?[回答]H+ +OH- =H2O[讲解]恰好完全反应时,n(H+)=n(OH-),若用参加反应的c(H+)、c(OH-)来表示,则c(H+)·V酸=c(OH-)·V碱[板书]原理:c(H+)·V酸=c(OH-)·V碱[展示]滴定中的常用仪器。
[讲解]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白纸,有时还需要移液管。
[设疑]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结构有什么不同?[回答]酸式滴定管:用的是玻璃活塞,只能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及中性溶液,如果盛放碱性溶液,会将玻璃活塞腐蚀。
碱性滴定管:用的是橡胶塞、玻璃珠,只能盛放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如果盛放酸性溶液,会将橡胶管腐蚀。
[讲解]仔细观察滴定管,滴定管精确到0.01mL,瓶壁标注规格、温度和刻度,滴定管的“0”刻度在最上面,越往下数值越大,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所以滴定管的实际容积大于它的标定容积。
[讲解]酸碱中和滴定所需试剂有标准液、待测液和指示剂。
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叫滴定终点。
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且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敏。
通常选用酚酞或甲基橙,而不选用颜色变化不灵敏的石蕊。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资料卡,分析酸碱滴定终点颜色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增大,pH=?
19.00 3.60 19.50 3.90 19.98 4.30
18.00 3.12
VNaOH(mL) 20.00
20.02
20.08
20.10
21.00
25.00
30.00
35.00
pH
7.00
9.70
10.30
10.40
11.38
12.05
12.30
12.44
中和滴定曲线
pH
12 10 8 6 4 2 0 10 20
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2、酸碱中和反应时量的关系 n( 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 则有 n酸=n碱
C酸. V酸 = C碱. V碱
问题:
到底应测得哪些数据才能求出C(HCl)?
C酸 =
C碱
. V碱
V酸
现在我们用0.1mol/L的NaOH标准溶液 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偏
偏 偏 偏 偏
C标 . V标 C待= ————— V待
操作方法
1.放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2.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使用前用待测液润洗
误差分析
V标偏大 V标偏大 V标偏大 C待偏高 C待偏高 C待偏高
3.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完毕气泡消失
4.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毕正确读数 5.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毕俯视读数
探究一
现在有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 为了测出其真实浓度,请设计实验 方案。
讨论方案
1.气体法 2.沉淀法 3.pH法 4. 中和法等
分组讨论结果
气体法难以准确测量气体的体积,沉淀 法操作麻烦,pH试纸法不够准确.
酸碱中和滴定——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 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V标偏小
V标偏小 V标偏大 V标偏小 V标不变
6.滴定中,滴定管漏液 7.锥形瓶摇动时部分碱液溅出 8.滴定中向锥形瓶加入蒸馏水
C待偏低 C待偏低 C待偏高
C待偏低 C待无影响
练习: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稀盐酸时,下列操作将使测定结果偏大、偏小还是不变:
1、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碱液润洗就装入溶液 偏大 2、读碱式滴定管读数时,调零时仰视,滴定结 偏小 束时俯视 3、锥形瓶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不影响 4、酸式滴定管在调零后尖嘴有气泡,放出酸液 后气泡消失。 偏小 5、滴至恰好变红,但半分钟内又褪色。 偏小 6、滴定后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处留有半滴溶液 偏大
7 酚 酞 颜色突变范围
中和滴定曲线
PH 12 10 8 6 2 0 10 20 30 40 V(NaOH)mL
7 甲基橙 颜色突变范围
4 4.4
总结交流 结论: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在此pH值突跃范 围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就能以极小的误 差指示出滴定终点的到达.
三、中和滴定实验步骤
一、用前检验(是否漏水、旋塞转动是否灵活)
误 差 分 析
1、液体体积测量误差对测量浓度的影响:
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 1 、观察滴定管俯 视液面看高,读 数偏小,测量值 < 实际值。 2、观察滴定管仰 视液面看低,读 数偏大,测量值> 实际值。
俯视
B • •A • C 仰视
[问题解决]
下面是用标准酸滴定待测碱而引起的结果变化情况 :
实验操作情况
已知:0.1mol/L 需测定 C (NaOH)
即:
待测
C(HCl) =
. V(NaOH)
V(HCl) 量取:15ml
量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 液,然后滴入已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至恰 好完全中和,测出消耗碱(或酸)溶液体积, 可计算出未知浓度 ——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问题:
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溶液? 如何测出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探究二
用什么仪器来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
最好用中和滴定管,因为它比较精确,滴定管能 准确到0.1ml,读到0.01ml 。
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注意:酸式滴定管不能用于装碱性溶液,碱式滴 定管不能用于装酸性溶液或会腐蚀橡胶的溶液 (如强氧化性的溶液)。
玻璃活塞 橡胶管 玻璃球
滴定管的刻度特点和读数方法
?
疑问1 :滴定终点是PH值等于7,而常用指示剂没有 在PH值等于7时变色的? 疑问2 :如果选用指示剂去判断滴定终点误差会 不会很大?
滴定过程的pH变化
NaOH
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 .00ml
0.1000mol/L的HCl 溶液,求随V
VNaOH(mL) 0.00 pH 1.00 5.00 1.22 10.00 1.48 15.00 1.84
pH
12 10 8 6 4 2
pH
12 10 8 6 4 2 10 20
pH 值 突 变
VNaOH(mL)
0
10
20 VNaOH(mL) 0
VNaOH(mL)
PH
中和滴定曲线
பைடு நூலகம்
12 10 8 6 4 反应终点
突 变 范 围
2
40 加入NaOH(ml)
10
20
30
中和滴定曲线
PH 12 10 8 6 4 2 0 10 20 30 40 V(NaOH)mL
①0刻度在上方 ②精密度:0.01ml,所以读数时要 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③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 =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练习:读出以下液体体积的读数
7
8
0刻度处
25ml刻 度处
8
7
滴定管
量筒
25ml酸式滴定管
实验时应先把酸和碱都装入滴定管中,然后从酸 式滴定管中取15ml的盐酸注入锥型瓶,再用碱式 滴定管向盐酸中滴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 全中和。
装标准液 NaOH
四、滴定
• 滴定管夹在夹子上,保持垂直 • 右手持锥形瓶颈部,向同一方向作圆周运动,而不 是前后振动 • 左手控制活塞(或玻璃球),注意不要把活塞顶出
• 滴加速度先快后慢,后面可半滴,直至指示剂颜色 突变
•滴定过程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 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滴定终点达到后,半分钟颜色不变,再读 数 •复滴2到3次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溶液一直 都是无色,那怎么知道所加的氢氧化钠溶 液与盐酸恰好发生了中和反应呢?
探究三:如何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成?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酸色 中间色 碱色 红色 3.1 ——— 橙色 4.4 ——— 黄色 ———
甲基橙 石 蕊
酚
酞
红色 5.0 ——— 紫色 8.0 ——— 蓝色 ——— 红色 无色 8.2 ——— 粉红色10.0 ——— ———
对c酸的影响 偏 偏
①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 ②读数开始时仰视,终止时俯视
③到滴定终点时尚有一滴酸挂在滴定管尖 嘴外而未滴入锥瓶 ④洗净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⑤洗净的锥瓶用待测液润洗 ⑥不小心将标准液滴至锥瓶外 ⑦不小心将待测液溅至锥瓶外 ⑧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10 mL蒸馏水, 其余操作正常
二、洗涤(准确测定的保障)
滴定管——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待盛 液润洗 锥形瓶——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清洗2~3次(不用 待盛液润洗)
三、装液[滴定管中加入液体] 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HCl于锥形瓶 待装液润洗→装液→挤气泡→使管内液面处于“0” 或以下有刻度区域→记下起始读数→放液→记录 终点读数→放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