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20 解热镇痛抗炎药(人卫九版药理学)

● 感冒灵颗粒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 、咖啡因、三叉苦、岗梅、金盏 银盘、薄荷油、野菊花
● 酚麻美敏片
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 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 那敏
附:抗痛风药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中尿 酸持续增高。 急性发作时,尿酸在关节、肾及结缔组织等处析出结晶,引起局 部粒细胞浸润及炎症反应,可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病。 ●抗痛风药 是一类能抑制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减轻痛风炎症的药物。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缓激肽、粘附分子、5-HT等
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致炎增敏
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充血、水肿和疼痛。(致炎)
炎症 (红斑、水肿、发热、疼痛 )
18
4.其他
①抑制PG合成酶,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强大。 ②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 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 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 ③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 解热镇痛药
中枢PG (特别是PGE2)的合成增加
体温调定点上调 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体温升高(发热)
解热
NSAIDs的解热作用小结
抑制中枢PGs合成,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解热 解热药是对症治疗,注意合理应用。 注意与抗精神病药影响体温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机理:(1)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作用。 (2)大剂量可兴奋延脑CTZ。 (3)抑制PG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1000141药理学(药)_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_1002

1、抗炎作用
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对控 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 定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 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 机理:与抑制PGs合成,同时抑制某些 细胞粘附分子的活性表达有关。
3
2、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 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 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欣快 感与成瘾性,故临床广泛应用。但对各种严重 创伤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本类药物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通过抑制 PGs合成而产生镇痛作用。可能还包括中枢和 外周神经的抗知觉作用。
NHCOCH3
NHCOCH3
OC2 H5
OH
非那西丁
乙酰氨基苯酚(扑热息痛)
9
对乙酰氨基酚
口服易吸收,主要在肝 【体内过程】 脏代谢。部分羟化转化 【药理作用及应用】 为肝毒性代谢产物。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轻; 过量中毒可引起肝损害 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发热, 神经痛、肌肉痛等
10
O MeO CH2 COH
N C O
CH 3
Cl
11
四、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等 有明显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由于胃 肠道不良反应比阿司匹林少,被广泛应 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
12
五、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 常用于抗炎抗风湿及镇痛治疗。
13
六、烯醇类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对COX-2的选择性比COX-1 高10倍。在较低治疗量时胃肠道反应少, 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致消化道出血、 溃疡。 主要用于抗炎。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习题十一(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⒈解热镇痛药的共同作用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苯胺类无_________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⒉阿司匹林属于________药,它的主要作用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热镇痛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聚集⒊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水杨酸反应凝血障碍⒋对醋氨酚的解热作用较______,镇痛作用较_____,无______作用,过量会产生______的不良反应。
强弱抗炎抗风湿高铁血红蛋白症⒌可用于顽固性发烧(如癌症发热)的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吲哚美辛保泰松6.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作用的药物有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这类药物中,对消化道不良反应较轻的药物是 __________。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扑热息痛7.解热镇痛作用很强,而消炎抗风湿作用很弱的药物是__________;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解热镇痛药是__________。
醋氨酚;阿司匹林8.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引起的出血可用 __________对抗。
Vit•K9.阿斯匹林通过抑制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作用。
PG合成酶;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10.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选用__________治疗,吗啡的主要不良反应是__________。
阿司匹林;成瘾性11.内源性PG对胃粘膜具有__________,阿司匹林抑制胃粘膜合成__________ ,故可诱致__________与__________。
药理学考试重点14-20章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机制】在神经细胞膜内侧阻断钠离子通道,使传导阻滞,产生局麻作用。
【临床应用】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区域镇痛。
【分类】酯类:普鲁卡因(做过敏试验):除表面麻醉外的各种局麻。
丁卡因:除浸润麻醉外的各种局麻。
酰胺类:利多卡因:各种局麻。
布比卡因第十五章镇静催眠药【分类】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氮卓、三唑仑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其它:非苯二氮卓类、水合氯醛、丁螺环酮苯二氮卓类(依赖性)【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与BZ受体结合,增强GABA的能神经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①抗焦虑作用:小剂量②镇静催眠作用①缩短快动眼睡眠(REMS)时相,但较弱,停药后反跳多梦较轻②延长非快动眼睡眠(NREMS),故可减少夜游症的发生。
③抗惊厥、抗癫痫作用不麻醉!④中枢性肌肉松驰作用【临床应用】①焦虑症首选药②治疗各类失眠③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药物中毒性惊厥。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iv地西泮⑤缓解中枢性肌强直及肌肉痉挛【不良反应】①急性中毒:特异解毒药BDZ-R拮抗剂:氟马西尼②依赖性:长期用药戒断症状巴比妥类:强依赖性——长期连续服用导致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第十六章抗癫痫与抗惊厥药抗癫痫药【常用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BDZ类苯妥英钠(毒性大、需做血药浓度监测)【药理作用】阻止异常放电扩散:膜稳定作用:即细胞膜对多种离子的通透性下降,使动作电位不易产生。
【临床应用】①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小发作无用。
②抗心律失常③中枢疼痛综合征(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苯巴比妥:主要治疗癫痫大发作及癫痫持续状态乙琥胺:小发作首选药;丙戊酸钠:有肝脏毒性不做首选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药物。
地西泮:iv 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氟桂利嗪:钙拮抗药,用于各型癫痫,安全。
【注意】大发作疗效: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小发作疗效:丙戊酸钠>乙琥胺抗惊厥药——硫酸镁:①口服:①泻下②利胆②外用热敷可消炎去肿③注射:①抗惊厥②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③中枢抑制:感觉意识消失第十七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机制】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后在转变成DA,补充脑内DA的不足,产生治疗作用。
药理学课件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水杨酸的排泄主要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从尿中排泄,少部分以水
杨酸形式排出。但这种排出百分率可随用量的加大而增加。 尿液的pH可影响水杨酸的排泄速度。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用途
1. 解热、镇痛及抗炎、抗风湿作用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效果。
NSAIDs的镇痛作用
• NSAIDs通过抑制PGs的合成,阻断PGs的致
痛及痛觉增敏作用,发挥镇痛效果。
• 注意与镇痛药镇痛作用与用途的比较。
NSAIDs的抗炎作用
• 除苯胺类外, NSAIDs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使炎症
时的红、肿、热、痛减轻,明显控制风湿及类风湿性
阿司匹林的药物相互作用
与双香豆素、甲苯磺丁脲、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合用
时,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提高这些药物游
离型浓度,增强疗效,同时毒副作用也增加。
妨碍甲氨喋呤从肾小管分泌而增强其毒性;
呋塞米可竞争肾小管分泌系统,减少水杨酸的排泄,
造成蓄积中毒。
第二节 苯胺类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 的体内代谢产物,后发现其作用较母体强,毒副作用
少,因而合成单独应用。
NH 2
NHCOCH 3
NHCOCH 3
OH
OC 4H9
扑热息痛
药理作用与应用特点:1、解热镇痛作用缓慢持久; 2、
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无实际疗效。 3、作用机制也 是抑制PG合成酶,对中枢PG合成酶的抑制作用强度
较高浓度,主要以代谢物的形式自尿中排出。
药理学 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膜磷脂的代谢途径
表 COX-1和COX-2的特性
COX-1 COX-2
生成
功能
固有的
生理学:
需经诱导
生理学:妊娠时,PG生 成增加
保护胃肠
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 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 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PGE) 抑制剂 选择性 非选择性
5.瑞夷(Reye)综合症
基酚
伴有发热的儿童或青年 服用乙酰水杨酸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表现为严重 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儿童病毒感染用对乙酰胺
6.对林 Aspirin)
【药物相互作用】 1.双香豆素,合用出血
2.置换甲磺丁脲,易致低血糖 3.置换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溃疡 4.青霉素,呋塞米,甲氨蝶呤竞争酸性分泌通 道使游离浓度升高
病理学:生成蛋白酶、 PG及其他致炎介质,引 起炎症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 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萘丁美酮 吡罗昔康 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
NSAIDs对COX-1和 COX-2不同作用
第一节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aspirin) 又叫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已有百年历史 百年阿司匹林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温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胡国新
吗啡
药理作用:中枢,平滑肌,心血管,免疫
应用:镇痛,心源性哮喘,止泻 不良反应:副反应,耐受性和依赖性,中毒解救
可待因;哌替啶(特点和应用); 美沙酮 ;芬太尼;喷他佐辛; 二氢埃托啡;~啡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一、选择题A型题1、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机制是:A 抑制中枢PG合成B 抑制外周PG合成C 抑制中枢PG降解D 抑制外周PG降解E 增加中枢PG释放2、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A 导水管周围灰质B 脊髓C 丘脑D 脑干E 外周3、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A 阻断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B 降低感觉纤维感受器的敏感性C 阻止炎症时PG的合成D 激动阿片受体E 以上都不是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的是:A 水杨酸钠B 阿司匹林C 保泰松D 吲哚美辛E 对乙酰氨基酚5、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A 水杨酸钠B 阿司匹林C 保泰松D 吲哚美辛E 布洛芬6、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A 减慢其在肝脏代谢B 增加其对细菌膜的通透性C 减少其在皮肤小管分泌排泄D 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E 增加其与细菌蛋白结合力7、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机制是:A 减少尿酸的生成B 促进尿酸的排泄C 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D 抑制黄嘌呤投氧化酶E 选择性消炎作用8、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A 激活环加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B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C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D 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E 激活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9、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A 促进炎症消散B 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C 抑制抑黄嘌呤氧化酶D 促进PG从肾脏排泄E 激活黄嘌呤氧化酶10、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前者:A 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B 抑制肝药酶,减慢甲磺丁脲代谢C 加快胃粘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D 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E 以是都不是11、保泰松降低强心甙作用的原因是:A 增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B 增加其排泄C 减少其吸收D 增加其代谢E 增加其分布容积12、胃溃疡病人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解热镇痛?A 吲哚美辛B 乙酰氨基酚C 吡罗昔康D 保泰松E 阿司匹林13、保泰松作用特点为:A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B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毒性小C 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D 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E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14、代谢为有毒性代谢产物的药物是:A 阿司匹林B 保泰松C 非那西丁D 吲哚美辛E 甲芬那酸15、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A 解热镇痛作用强B 口服吸收慢C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D 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E 半衰期长16、呋塞米(速尿)可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的原因是:A 减慢其代谢B 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C 缩小其表观分布容积D 减少其排泄E 以上都不是17、保泰松禁用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是由于该药引起:A 水钠潴留B 激动a肾上腺素受体C 激动b肾上腺素受体D 收缩血管E 兴奋心脏18、溃疡病禁用的药物是:A 布洛芬B 对乙酰氨基酚C 保泰松D 非那西丁E 酮洛芬19、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A 吡罗昔康B 阿司匹林C 丙磺舒D 布洛芬E 氯芬那酸20、癫痫病人禁用的药物是:A 阿司匹林B 吲哚美辛C 水杨酸钠D 非那西丁E 布洛芬21、孕妇禁用的药物是:A 水杨酸钠B 阿司匹林C 保泰松D 吲哚美辛E 布洛芬22、胃肠反应常见的药物有:A 吲哚美辛B 保泰松C 布洛芬D 甲芬那酸E 水杨酸钠23、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 凝血障碍B 水钠潴留C 变态反应D 水杨酸反应E 瑞夷综合症24、羟基保泰松的临床应用不包括:A 风湿性关节炎B 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C 急性痛风D 强直性脊柱炎E 寄生虫病引起的发热25、不用于抗炎的药物是:A 水杨酸钠B 羟基保泰松C 吲哚美辛D 布洛芬E 对乙酰氨基酚B型题问题 26~30A 吡罗昔康B 别嘌醇C 保泰松D 非那西丁E 阿司匹林26、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痛风C27、具有血浆T1/2长、用药剂量小的强效抗炎镇痛作用A28、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均强E29、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很弱D30、防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病变BC型题问题 31~34A 解热镇痛B 抗炎抗风湿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否31、阿司匹林C32、对乙酰氨基酚A33、保泰松B34、吲哚美辛CX型题35、治疗急性痛风的药物有:A 保泰松B 羟基保泰松C 甲芬那酸D 秋水仙碱E 水杨酸钠36、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药物有:A 羟基保泰松B 阿司匹林C 吲哚美辛D 布洛芬E 吡罗昔康37、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有:A 保泰松B 别嘌醇C 布洛芬D 苯溴马隆E 丙磺舒38、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特点是:A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B 对慢性钝痛效果好C 镇痛作用机制是防止炎症时PG合成D 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使用E 对锐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也有效39、保泰松的禁忌证有:A 糖尿病B 高血压C 溃疡病D 心功能不全E 肝肾功能不良40、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A 凝血障碍B 变态反应C 局部刺激D 抑制PG合成E 水杨酸反应二、问答题1、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代表药有哪些?2、试述水杨酸类药物的共同作用。
医师练习题--解热镇痛抗炎药

医师练习题--解热镇痛抗炎药1.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主要的机制是A.抑制中枢PG合成B.抑制外周PG合成C.抑制中枢PG降解D.抑制外周PG降解E.增加中枢PG释放2.有解热镇痛作用面抗感染作用很弱的药物为A.阿司匹林B.对乙酰氨基酚C.氢化可的松D.哌替啶E.氯丙嗪3.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是因为能抑制A.PGE2的合成B.PGI2的合成C.PG的合成D.TXA2的合成 VE.白三烯的合成4.可引起瑞夷综合征的药物是A.对乙酰氨基酚B.保泰松C.吲哚美辛D.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E.布洛芬5.大剂量可引起肝坏死的解热镇痛药是苯A.布洛芬B.吲哚美辛C.保泰松D.阿司匹林E.对乙酰氨基酚6.患者,女,12岁。
3周前患急性扁桃体炎。
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搏微弱,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实验室检查有链球菌感染,确诊为急性风湿热,除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菌感染外,应选哪一种药治疗A,阿司匹租B.保泰松C.对乙酰氨基酚D.布洛芬E.吲哚美辛1.【答案】【解析】解热镇痛药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PG)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2.【答案】B【解析】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类似乙酰水杨酸,但其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无实际疗效。
3.【答案】D【解析】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的COX-1,阻碍了血栓素A2(TXA2)的生成,影响血小板聚集和防止血栓形成;但大剂量(>300mg/d)可抑制血管内膜COX-1,使PGL,合成减少(PGI2是TXA2的生理性对抗剂),促进血栓形成。
4.【答案】D【解析】在病毒性感染的儿童伴有发热时服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水杨酸)退热时,有引起严重肝损害合并脑病(瑞夷综合征)的危险,虽少见,但可致死。
病毒性感染伴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
5.【答案】E【解析】对乙酰氨基酚短期使用不良反应轻,常见恶心■呕吐,偶见皮疹、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药热和黏膜损害等变态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解热镇痛药的退热作用机制是:
A 抑制中枢PG合成
B 抑制外周PG合成
C 抑制中枢PG降解
D 抑制外周PG降解
E 增加中枢PG释放
2、解热镇痛药镇痛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A 导水管周围灰质
B 脊髓
C 丘脑
D 脑干
E 外周
3、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机制是:
A 阻断传入神经的冲动传导
B 降低感觉纤维感受器的敏感性
C 阻止炎症时PG的合成
D 激动阿片受体
E 以上都不是
4、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的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对乙酰氨基酚
5、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布洛芬
6、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疗效的机制是:
A 减慢其在肝脏代谢
B 增加其对细菌膜的通透性
C 减少其在皮肤小管分泌排泄
D 对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
E 增加其与细菌蛋白结合力
7、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机制是:
A 减少尿酸的生成
B 促进尿酸的排泄
C 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
D 抑制黄嘌呤投氧化酶
E 选择性消炎作用
8、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 激活环加氧酶,增加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B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C 抑制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D 抑制环氧酶,增加前列环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E 激活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9、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是:
A 促进炎症消散
B 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
C 抑制抑黄嘌呤氧化酶
D 促进PG从肾脏排泄
E 激活黄嘌呤氧化酶
10、阿司匹林与甲磺丁脲合用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是由于前者:
A 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甲磺丁脲
B 抑制肝药酶,减慢甲磺丁脲代谢
C 加快胃粘膜血流,增加甲磺丁脲吸收
D 酸化尿液增加甲磺丁脲在肾小管重吸收
E 以是都不是
11、保泰松降低强心甙作用的原因是:
A 增加其与血浆蛋白结合
B 增加其排泄
C 减少其吸收
D 增加其代谢
E 增加其分布容积
12、胃溃疡病人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解热镇痛?
A 吲哚美辛
B 乙酰氨基酚
C 吡罗昔康
D 保泰松
E 阿司匹林
13、保泰松作用特点为:
A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
B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弱、毒性小
C 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小
D 解热镇痛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
E 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毒性大
14、代谢为有毒性代谢产物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保泰松
C 非那西丁
D 吲哚美辛
E 甲芬那酸
15、布洛芬的主要特点是:
A 解热镇痛作用强
B 口服吸收慢
C 与血浆蛋白结合少
D 胃肠反应较轻,易耐受
E 半衰期长
16、呋塞米(速尿)可引起水杨酸蓄积中毒的原因是:
A 减慢其代谢
B 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
C 缩小其表观分布容积
D 减少其排泄
E 以上都不是
17、保泰松禁用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是由于该药引起:
A 水钠潴留
B 激动a肾上腺素受体
C 激动b肾上腺素受体
D 收缩血管
E 兴奋心脏
18、溃疡病禁用的药物是:
A 布洛芬
B 对乙酰氨基酚
C 保泰松
D 非那西丁
E 酮洛芬
19、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的药物是:
A 吡罗昔康
B 阿司匹林
C 丙磺舒
D 布洛芬
E 氯芬那酸
20、癫痫病人禁用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吲哚美辛
C 水杨酸钠
D 非那西丁
E 布洛芬
21、孕妇禁用的药物是:
A 水杨酸钠
B 阿司匹林
C 保泰松
D 吲哚美辛
E 布洛芬
22、胃肠反应常见的药物有:
A 吲哚美辛
B 保泰松
C 布洛芬
D 甲芬那酸
E 水杨酸钠
23、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 凝血障碍
B 水钠潴留
C 变态反应
D 水杨酸反应
E 瑞夷综合症
24、羟基保泰松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A 风湿性关节炎
B 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
C 急性痛风
D 强直性脊柱炎
E 寄生虫病引起的发热
25、不用于抗炎的药物是:
A 水杨酸钠
B 羟基保泰松
C 吲哚美辛
D 布洛芬
E 对乙酰氨基酚
B型题
问题26~30
A 吡罗昔康
B 别嘌醇
C 保泰松
D 非那西丁
E 阿司匹林
26、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痛风C
27、具有血浆T1/2长、用药剂量小的强效抗炎镇痛作用A
28、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作用均强E
29、解热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很弱D
30、防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病变B
C型题
问题31~34
A 解热镇痛
B 抗炎抗风湿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31、阿司匹林C
32、对乙酰氨基酚A
33、保泰松B
34、吲哚美辛C
X型题
35、治疗急性痛风的药物有:
A 保泰松
B 羟基保泰松
C 甲芬那酸
D 秋水仙碱
E 水杨酸钠
36、引起"阿司匹林哮喘"的药物有:
A 羟基保泰松
B 阿司匹林
C 吲哚美辛
D 布洛芬
E 吡罗昔康
37、治疗慢性痛风的药物有:
A 保泰松
B 别嘌醇
C 布洛芬
D 苯溴马隆
E 丙磺舒
38、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特点是:
A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B 对慢性钝痛效果好
C 镇痛作用机制是防止炎症时PG合成
D 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使用
E 对锐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也有效
39、保泰松的禁忌证有:
A 糖尿病
B 高血压
C 溃疡病
D 心功能不全
E 肝肾功能不良
40、阿司匹林引起胃出血和诱发胃溃疡的原因是:
A 凝血障碍
B 变态反应
C 局部刺激
D 抑制PG合成
E 水杨酸反应
二、问答题
1、解热镇痛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的代表药有哪些?
2、试述水杨酸类药物的共同作用。
3、简述阿司匹林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
4、抗痛风药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和应用?
5、比较镇痛药(吗啡)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选择题答案
1 A
2 E
3 C
4 B
5 B
6 C
7 E
8 C
9 B 10 A 11 D 12 B 13 D
14 C 15 D 16 D 17 A 18 C 19 B 20 B 21 D 22 C 23 B 24 C 25 E
26 C
27 A 28 E 29 D 30 B 31 C 32 A 33 B 34 C 35 AD 36 BD 37 BDE 38 ABCD 39 BCDE 40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