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间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4)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
材料管理制度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范文

材料管理制度及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材料的管理,提高材料使用效益,维护企业正常运转秩序,特制定本材料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材料的合理采购、储存、使用和消耗,提高材料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2.原则(1)经济原则:选择合理的材料采购方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科学原则:根据生产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管理方案。
(3)统一原则:材料管理由专门负责的部门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需求和调配。
(4)保管原则:建立科学的材料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材料安全、准确和及时供应。
(5)监督原则: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监督材料的使用情况,防止浪费和滥用。
三、内容和要求(1)建立完善的采购计划,根据生产需要合理确定采购数量和时间。
(2)进行供应商评估,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3)采购方式可以选择竞争性谈判、询价等,确保优质、低价的采购结果。
(4)制定材料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确保采购的顺利进行。
2.入库管理(2)对每批次入库的材料进行验收和核实,确保入库材料的质量合格。
(3)采用先进的储存设备和方法,对入库材料进行分类、分区和标识,确保材料的安全储存。
(4)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禁止未经批准擅自出库或调拨材料。
3.领用管理(1)领用人员应提前提交领用申请,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领用。
(2)领用人员必须签订领用单,并确保所领用的材料与领用单一致。
(3)建立领用登记制度,定期审核领用记录,防止滥用和浪费。
(4)针对高值材料和易耗品等特殊材料,采取专门的管理措施,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清查和检验,发现质量问题或超过有效期的材料及时报废。
(2)建立报废审批程序,确保报废的程序合理、有效。
(3)建立报废台账,记录报废材料的种类、数量和原因等信息。
四、材料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监督机制(1)建立定期巡查和抽检制度,对库存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使用情况的监督。
新版GSP题库及答案0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习题

新版GSP考试习题—质量管理体系部门:姓名:考试日期: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40分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应符合药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规定。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需围绕企业和来建立,覆盖质量管理的所有要求。
3、企业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符合,文件包括质量管理制度、部门及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档案、报告、和等。
4、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分发、保管,以及修改、撤销、替换、销毁等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保存相关记录。
5、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标明题目、种类、目的以及和。
6、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文字表述应、、,文件内容不得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前后矛盾。
7、企业应当审核、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8、企业使用的文件应当为现行有效的文本,已废止或者失效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出现。
9、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进行培训、考核,并有相关记录,确保各岗位能文件要求。
10、企业应当按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有药品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复核、运输等环节及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规程,并涵盖企业经营质量管理的各个。
11、记录应及时填写,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不得撕毁。
更改记录的,应并能说明理由,保持原有信息。
12、通过计算机系统记录数据时,有关人员应当按照,通过授权及后方可进行数据的录入或者复核。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质量管理文件应符合()等企业实际,满足实际经营需要。
A、经营规模B、经营方式C、经营范围D、操作过程E、控制标准2、企业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符合企业实际,文件包括质量管理制度、部门与岗位职责及()等。
A、操作规程B、档案C、报告D、记录E、凭证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齐全、层次清晰。
文件之间应保持内在(),不互相矛盾,还应包含企业经营的全方位,不能有管理体系文件未覆盖的管理空白区。
逻辑性、关联性、一致性A、逻辑性B、关联性C、创新性D、一致性E、先进性4、质量管理记录应体现时间、逻辑顺序性,做到()。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1.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0.5分),既特异性(0.5分)、一致性(0.5分和稳定性(0.5分)。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2分)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2分)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2分)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⑪稳产⑫优质、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⑬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⑭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⑮无性系品种;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⑯研究⑰创新⑱利用;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⑲群体内改良;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⑳ 0.45 ⑴ 0.33 ⑵ -0.09 ⑶ 0.31⑷0.71 ⑸0.27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1 );⑪衰退⑫增强⑬不变⑭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3 )。
⑪无孢子生殖⑫二倍体孢子生殖⑬不定胚生殖⑭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1 )一些。
⑪大⑫小⑬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1 )⑪有效⑫无效⑬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⑭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1 )⑪好⑫不好⑬易行(成本越低)⑭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2 )⑪显性假说⑫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⑬超显性假说⑭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3 )⑪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⑫花粉⑬种子⑭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1 )⑪种间杂交⑫属间杂交⑬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⑭)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2 )⑪优势小种⑫次要小种⑬生理小种⑭)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3 )。
甲供材料管理细则(4篇)

甲供材料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甲供材料管理工作,提高材料管理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承接工程施工合同的甲方,包括但不限于建筑、道路、桥梁等。
第三条甲供材料是指由甲方提供的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钢筋、沙子等。
第二章材料采购第四条甲方应在施工前合理估计所需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并进行统一采购。
第五条甲方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明确材料的质量标准、价格、交付时间等关键信息。
第六条甲方采购的材料应遵循节约、环保的原则,優先选择资质合格的供应商。
第七条甲方应建立材料清单,并随时跟踪材料采购进度,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
第八条材料采购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甲方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并保留相关证据。
第三章材料验收第九条甲方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材料进行验收,切实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合同约定。
第十条材料验收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物理性质检测等。
第十一条甲方应建立材料验收台账,记录每批次材料的验收结果,并做好相应归档工作。
第十二条如发现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甲方应及时通知供应商,要求其进行处理或更换。
第四章材料管理第十三条甲方应建立材料库房,统一存放甲供材料,保证其安全、整洁。
第十四条材料库房应设置专人管理,并建立明确的出入库制度,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
第十五条材料库房应定期进行盘点,核对库存数量与记录相符,并及时上报甲方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甲方应建立完善的材料使用登记制度,记录每批次材料的使用情况和使用地点。
第十七条甲方应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材料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第十八条甲方应加强材料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材料管理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五章备品备件管理第十九条甲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确定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并进行统一采购。
第二十条备品备件采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甲供材料的采购,详见第二章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甲方应建立备品备件专用库房,统一存放备品备件,并做好防火、防潮措施。
原材料安全库存管理办法模版(四篇)

原材料安全库存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原材料安全库存管理,确保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企业。
第三条原材料安全库存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确定并控制原材料的库存,确保供应连续、缓冲生产周期变化、保证安全用量和质量。
第四条在原材料安全库存管理中,应坚持四个原则,即科学有效原则、按需储备原则、优化结构原则和精细管理原则。
第五条原材料安全库存管理应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合理控制库存规模,优化库存结构,提高库存周转率。
第二章原材料安全库存计划第六条原材料安全库存计划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原材料的安全库存量。
第七条原材料安全库存计划应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供应周期、订货周期和模具更换周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确保库存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避免出现缺货或积压现象。
第八条原材料安全库存计划的编制应考虑供应商的交货期、原材料价格、供应量、品质稳定性等因素,充分评估供应链的风险,并及时调整计划。
第九条原材料安全库存计划应定期进行复核和调整,确保与实际生产需求相匹配。
第十条原材料安全库存计划应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相结合,确保库存与需求的一致性,降低因库存过多或过少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第三章原材料供应管理第十一条原材料供应管理是指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原材料供应管理应建立健全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交货期可靠性和价格合理性。
第十三条原材料供应管理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供应方式、质量要求、交货期、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
第十四条原材料供应管理应建立供应商库存监控机制,及时了解供应商的库存状况,避免因供应商库存过多或过少导致的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原材料供应管理应建立供应商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应对供应商的风险情况,确保原材料供应的连续性。
高考历史命题何以与学生为敌

高考历史命题何以与学生为敌?前些年高考语文试卷以学生为敌,曾引起过不少人的关注,如余杰就写有《以学生为敌——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者》一文。
也许是因为语文是个大学科,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所以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高考试卷往往容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近重读毛泽东在1964年的一段话——“现在的考试办法是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
题目出得很古怪,使学生难以捉摸,还是八股文章的办法,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6日第4版《追寻“减负”的历史先声》),发现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学生为敌”的考试已经有些年头了。
单是“题目出得很古怪,使学生难以捉摸”一项,又岂止是语文高考试题如此?又岂止是40多年前的事?近三年来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又何尝不是如此?!例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3题为: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
”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本题题干是来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的一句原文。
命题者给出的正确答案是“扶植庶族,抑制士族”,而这并不是陈寅恪先生的本意。
陈先生认为,“武周之代李唐”之所以具有“社会之革命”的意义,不是在于打击了一般的士族、扶植了广大的庶族,而是在于结束了西魏以来一直占据政治中心的“关中本位政策”和关陇士族的统治。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一部史学名著,但同时又一部用文言文写成、有自己习惯用语的史学专著,就是一般中学历史教师也不会读到,更何况是中学生?退一万步说,你非要体现命题者的专业水平,你也要符合陈先生的本意,断章岂可取意?就目前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知识而言,“移风易俗,推崇佛教”也不能算错,因为李唐更推崇道教,而想篡唐的武则天则推崇佛教,以抗衡李唐“国教”——道教。
从江西省抽样情况看,该题的难度值为0.36,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试题出了问题?例2,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20题为: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仓库出库制度(通用6篇)

仓库出库制度(通用6篇)仓库出库制度(1)1.目的:通过建立、建全库房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库房各个环节卫生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物流部下辖所有仓库。
3.职责:3.1库房库管员工作职责3.1.1负责仓库、物料外包装以及库区相关办公用具的清洁工作的检查、复核。
3.2库房保洁人员工作职责3.2.1负责仓库、物料外包装以及库区相关办公用具的清洁工作。
4.具体程序4.1程序4.1.1仓库清洁员主要负责仓库、物料外包装以及库区相关办公用具的清洁工作,仓库管理员负责检查、复核,保证仓库卫生环镜。
4.1.2仓库周边的环镜应保持干净、无积水、无杂物、无污染源。
4.1.3仓库清洁员应每天对仓库内地面和墙角进行清洁并保持洁净,对门窗、物品器具、设备设施表面及墙面进行清洁,做好库区内的清洁工作。
保证仓库无积灰、无杂物,保持仓库货架、货柜的清洁卫生。
办公室保持整洁卫生,无积灰、无杂物,与办公无关的用品不得存放在桌面上4.1.4仓库存放物料的外包装应保持洁净状态,每次验收物料完毕,以及当天物料发放工作结束之后,仓库清洁员应及时进行物料外包装和库区的清洁工作。
4.1.5仓库清洁员在清洁工作过程中需注意物料外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生严重破损,应当立即告知仓库管理员。
4.1.6仓库清洁员在清洁工作中应戴好相关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使用蛮力,以防止包装破损,注意个人安全。
4.1.7运输工具、清洁工具等应在每次使用完毕后,清洁干净,使之处于随时备用状态,清洁工具需按规定进行定置。
4.1.8仓库清洁员每次使用完清洗池之后,应及时打理该处卫生。
4.1.9仓库内部人员以及外来人员不得随意携带与办公无关的物品进入仓库,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产生污染。
仓库内除必要的办公用具之外,不得出现私人或其它物品。
仓库内不得吸烟,不得吃食品。
4.1.10仓库内有相应的防虫、防鼠设备,并严禁在库内投入杀鼠,杀虫的有毒药饵。
4.1.11库区内物料按类别分区存放,摆放整齐,不得堆放杂物、废弃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间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近年来,选择题的材料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大有“没有史料无以成题”之势。
材料分析题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它有利于考查与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进而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但在选取与组织材料时应注意几个基本原则:第一,材料中的史实是正确的,或在现阶段为史学界所公认;第二,材料表述应最大限度地做到简约扼要,切忌罗嗦;第三,材料应是有效的,即对解题是有用的;第四,材料间的信息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不能给人以误导。
2005年高考上海卷第23题,就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
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下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答案:A
利用图文材料,考查对清代赋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想法是很好的,但在选材时有失当之处:“表”中的人口数字是史学界基本否定的;“表”的制作上也出现了技术性失误,人口纵坐标点的位臵偏移、时间横坐标点的跨度有误。
聂幼犁教授因此撰写过《这道题的“表”怎么了?》一文,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阅读《历史学习》2005年第12期。
题干与备选项围绕的中心都是“丁税”问题,但作为材料出现的“表”给出的却是“人口”的变化情况。
“丁税”又称“丁赋”、“丁钱”、“丁银”、“身丁钱”,指的是“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
清朝规定,男子15岁为成丁,登记纳税,60岁除名免纳。
据此估计,当时成年男子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不会超过30%。
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即以康熙五十年全国人丁数2462万余丁,丁银335万余两为定额,以后再增加的丁口,不再加征丁银”(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也就是说,1712年以后成年男子的增加不会引起丁税的变化。
所以此题“表”中的信息与题干中的信息是不吻合的,甚至会误导学生。
如果考生真的把“表”中的折线
当作丁税征收出现的变化,就可能会得出这样的认识:丁税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进而选择C甚至D。
类似的技术性问题在2008年高考中也有,请看海南卷第25题: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D
此题就1952年的院校调整问题,提供了两方面的材料:一是增设部分高校,二是院校总数减少。
所给的材料都是符合史实的,但是二者是不吻合的:既然新设了一批高等院校,院校数量理应增加,怎么会减少了呢?要解决这个困惑,就必须了解其他相关史实。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拟定发布了“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2年的调整设臵方案”,调整的内容有院校增设、院系合并等。
经过调整,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比以前明确了,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加强和发展。
据1952年统计,高等工业院校由原来的31所扩充为47所,新设了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国家建设急需的12个专门工业学院。
工业学院学生在全部高等院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由1949年的18%上升为1952年的35.4%,占各科学生数的第一位。
在调整中,农林院校也得到加强,由原来的18所扩充到33所。
医学院由原来的29所扩充到32所。
师范院校由原来的30所扩充到34所。
与此相比,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由调整前的51所减为21所;另外,财经政法类院校大量被合并,比如东北财政专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东北计划统计学院就与东北人民大学财政信贷、会计统计两个系合并成立了东北财经学院。
与1949年以前工科、农林、医药、师范院校的在校生历史最高年份人数相比,1952年这4个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但政法类在校生却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
由此可见,在1952年的院校调整中,工科以及农林医师类高等院校的数量都有增加。
但由于综合性院校以及财经政法类院校大幅度减少,从而使高等院校的总数减少。
但是,试题提供的两方面材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从表面上看,新设一批工科院校是这次调整的重点,院校数量减少是这次调整的结果,但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导致“院校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大幅度减少综合性院校和财经政法类院校。
一道题中出现了具有排异性的叙述,这就给学生分析材料带来了非智力性障碍。
可以这样改造:
◎1952年,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
一方面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一批工科高等院校;另一方面又减少了综合性院校,合并了部分财经政法院系。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改变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C.使教育服务于工业和农业
D.为工业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D
如果考查这次调整的背景,可以这样设计:
◎建国初期,我国着手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2年出现高潮。
这次调整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包括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答案:B
如果考查这次调整的影响,可以这样设计:
◎1952年,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一批工科类高等院校。
这种调整带来的影响有
A.改变了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整顿改造了旧教育
C.实现了教育服务工农的目的
D.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专门人才
答案:D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22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186页
[3]中国国情总览(教育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148页
[4]《人民日报》,1952年9月24日,《做好院校调整工作,有效地培养国家建设干部》
何成刚沈为慧
《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