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
3、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与申报资料要求

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立卷自查暨审查工作用表格填写说明【模板】

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立卷自查暨审查工作用表填写说明一.品种综合信息1、批准信息(1.1-1.6)应按照申报资料信息填写药品通用名称、商品名、批准文号(包括历年的批准文号\规格、执行标准、药品有效期。
2、申报概况(1.7∙L12)根据《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中概要部分内容填写:药品注册及变更批准证明性文件是否提供、临床信息和不良反应是否提供、再评价品种处方工艺是否变更、自评估报告是否提供、是否按照CTD格式提交资料寄言息。
3、检验报告(1.13)根据(3.2.P.5.4)批检验报告部分内容填写1.13检验报告部分。
二.原研产品及参比制剂信息1、原研产品信息(2.1)根据原研产品上市情况填写相关I言息。
2、参比制剂信息(2.2)按照总局2017年第100号公告以及《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等规定的要求,选择和确定参比制剂。
申报资料应明确注明参比制剂信息,并提供所用参比制剂来源证明资料;凡是采用非总局公布目录产品作为参比制剂的,221项应选择“其他说明",同时填写生产企业名称及产品相关信息;如提供了参比品标签/样品照片/说明书中的任意一项,则在相应栏目选"提供";三项均未提供,选"未提供"。
说明书采用网络版本(如PDF格式)打印件,不认可。
每个规格原则上应提供3批(至少1批)参比制剂的考察数据,考察与一致性评价紧密相关的关键质量属性,例如性状、溶出度/释放度、含量、有关物质等(检验报告可列为附件%每个规格的参比制剂原则上应提供3批样品的溶出曲线考察数据f以考察其溶出行为的批内和批间均一性。
对有文献报道或者研究资料表明有光照、高湿、高温、氧化等条件下不稳定的品种,建议考察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稳定性,为实验室复核结果的重复性提供支持。
三.产品研究信息1、处方组成1.1、原料药及辅料(3.1.1-2):应提供原料药及辅料的批准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BSE/TSE风险声明等资料制剂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原料药,含有多个原料药的可能存在既有国产来源的原料药也有进口原料药,应根据申报品种处方及提供的证明资料如实填写。
化学药口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化学药口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1.药物成分及品质控制药物成分是估计仿制药与原研药是否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需要提供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药物成分分析结果。
该分析结果应包括药物的主要成分、杂质水平和纯度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提供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等相关数据。
2.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是否一致的重要手段。
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针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结果。
该结果应包括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等信息。
3.临床效果评价临床效果评价是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是否一致的重要手段。
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针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临床研究结果。
该结果应包括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提供与仿制药和原研药相关的其他临床数据,例如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和后续研究的结果等。
4.质量控制与生产技术仿制药的质量和生产技术是确保与原研药一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仿制药所采用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生产技术。
该资料应包括药物的原料药选择、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等信息。
5.不良反应和风险评估仿制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评估是对药物安全性的重要考量。
在申报资料中,需要提供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不良反应和风险评估结果。
此外,还需要提供仿制药在上市后的监测结果和安全性评估等信息。
以上是化学药口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指导文件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申报时,还需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和提交。
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评价申报资料要求

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验证研究,包括生产工艺变更的基本思路、
试验设计、考察指标和方法、试验结果等,以及与原研药或参比
制剂的比较研究情况,批量放大过程中的调整等。
汇总研发过程中代表性批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研究批、
中试放大批、工艺验证批等)的样品情况,包括:批号、生产时
间及地点、批规模、用途(如用于稳定性试验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说明再评价品种具体的已上市信息。包括剂型、规格、批 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并提 供相关的证明性文件。
简要说明本再评价品种自批准上市以来的生产销售、相关 变更及质量稳定性情况,相关变更提供最新有效证明性文件。
3.自评估报告 申请人应对此次一致性评价具体内容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 论述。结合每项研究内容,对处方工艺研究、关键步骤和中间体 的控制、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分析,重点针对与参比制剂一致 性相关的质量研究情况、体内评价研究结果等的分析,提出对本 品种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申请人应保证该品种研发过程及结果和申报资料的科学性、 完整性和真实性。 4.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 本品种的临床使用情况,主要不良反应,收集历年来生产企 业统计的不良反应反馈情况,对于治疗窗狭窄的药物说明临床治 疗安全窗口指数。 5.最终确定的处方组成及生产工艺情况
8.3.2.(3.2.P.3.2)批处方
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典型生产规模产品的批处方组成,列明各
成分执行的标准。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并论证合理性。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表 XX:典型生产批的处方
成分
用量
过量加入 作用
执行标准
工艺中使用并最终 去除的溶剂
8.3.3.(3.2.P.3.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 (1)工艺流程图:以单元操作为依据,提供完整、直观、 简洁的工艺流程图,其中应涵盖工艺步骤,各物料的加入顺序,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与申报资料要求

FZY
FZY
FZY
FZY
FZY
参比制剂遴选
常见问题
n 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定义:
在欧盟、美国、日本获准上市并获得参比制剂地位的仿制药。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
n 参比制剂办理一次性进口的要求? n 原研地产化如何申报参比制剂? n 国产药品可否作为参比制剂? n 国内上市改剂型、改酸根、碱基的制剂,如何选择参比制剂?
u 总局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有关事项的公告(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106号)
u 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在拟定一致性评价临床技术指南
FZY
参比制剂遴选 备案程序
药品生产企业
行业协会
原研企业 国际公认的同种 药物生产企业
备案
推荐 申报
提交
电子版资料 纸质版资料
参考文件 征求意见时间
发布时间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0(49份,239条)
2016.03.18
FZY
参比制剂遴选 选择原则
企业找不到且无法确定参比制剂,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
《总局关于关于研制过程中所需研究用对照品一次性进口有关事宜的公告》 (2016年第120号)
一致性评价 办公室
程序文件 征求意见时间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与推荐程序》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99号)
2016.04.12—2016.04.30(31份,134条)
发布时间
2016.05.19
FZY
参比制剂遴选 备案资料的提交
1、药品生产企业:备案参比制剂
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

⼀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附件2化药仿制药⼝服固体制剂⼀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录1.1 品种概述1.1.1历史沿⾰(介绍产品的历史沿⾰,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最终确定的处⽅、⼯艺及标准情况1. 1.5⽣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格式为2.3.P.1)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3.2.P.2 产品开发”)1.3.1处⽅组成1.3.1.1原料药1.3.1.2辅料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处⽅再研发(如有处⽅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3.2.2⽣产⼯艺再研发(如有⼯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4 ⽣产(参照CDE资料3.2.P.3,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1⽣产商1.4.2批处⽅1.4.3⽣产⼯艺和⼯艺控制1.4.4关键⼯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4.5⼯艺验证和评价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3.2.P.2.4包装材料/容器,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3.2.P.6制剂的质量控制)1.7.1 质量标准1.7.2 分析⽅法1.7.3 分析⽅法的验证1.7.4 批检验报告1.7.5杂质谱分析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3.2.P.7稳定性”)1.9.1稳定性总结1.9.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案(针对有处⽅和⽣产⼯艺改变的品种)1.9.3稳定性数据1.10 参⽐制剂1.10.1参⽐制剂的选择1.10.2基本信息1.10.3质量考察1.10.4溶出曲线考察1.10.5溶出曲线长期稳定性考察1.11 体外评价1.11.1质量⼀致性评价1.11.1.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较(含国内外药典标准、橙⽪书等)1.11.1.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影响⼀致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1.1.3参⽐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1.2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2.1体外溶出试验⽅法建⽴(含⽅法学验证)1.11.2.2不同溶出仪之间结果差异考察1.11.2.3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1.2.4溶出曲线相似性⽐较结果1.12 体内评价1.12.1⽣物等效性(按CDE相关资料要求提供)1.12.1.1 ⽤于⽣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及⽣产规模1.12.1.2 不同规格产品的⽣物等效性试验情况1.12.1.3 ⽣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1.12.1.4 试验受试者1.12.1.5 ⽅案偏离1.12.1.6 安全性评估1.12.1.7 试验结果1.12.1.8 ⽣物样本分析测定1.12.1.9 分析⽅法验证1.12.1.10 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献1.15附件⼆、信息汇总表正⽂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题的合理性分析。
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指导原则

附件2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一、目录1.1 品种概述1.1.1历史沿革(介绍产品的历史沿革,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1. 1.5生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格式为2.3.P.1)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3.2.P.2 产品开发”)1.3.1处方组成1.3.1.1原料药1.3.1.2辅料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3.2.2生产工艺再研发(如有工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4 生产(参照CDE资料3.2.P.3,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1生产商1.4.2批处方1.4.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4.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4.5工艺验证和评价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3.2.P.2.4包装材料/容器,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3.2.P.6制剂的质量控制)1.7.1 质量标准1.7.2 分析方法1.7.3 分析方法的验证1.7.4 批检验报告1.7.5杂质谱分析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3.2.P.7稳定性”)1.9.1稳定性总结1.9.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针对有处方和生产工艺改变的品种)1.9.3稳定性数据1.10 参比制剂1.10.1参比制剂的选择1.10.2基本信息1.10.3质量考察1.10.4溶出曲线考察1.10.5溶出曲线长期稳定性考察1.11 体外评价1.11.1质量一致性评价1.11.1.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比较(含国内外药典标准、橙皮书等)1.11.1.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影响一致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1.1.3参比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1.2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2.1体外溶出试验方法建立(含方法学验证)1.11.2.2不同溶出仪之间结果差异考察1.11.2.3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1.2.4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1.12 体内评价1.12.1生物等效性(按CDE相关资料要求提供)1.12.1.1 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方及生产规模1.12.1.2 不同规格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情况1.12.1.3 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1.12.1.4 试验受试者1.12.1.5 方案偏离1.12.1.6 安全性评估1.12.1.7 试验结果1.12.1.8 生物样本分析测定1.12.1.9 分析方法验证1.12.1.10 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文献1.15附件二、信息汇总表正文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立题的合理性分析。
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药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拟适用的患者人群,并且在试验期间应保证患者病情稳定。
BE试验----给药方法
❖ 单次给药研究----通常推荐 ! ❖ 稳态研究----有时出于安全性考虑,需入选正
在进行药物治疗,且治疗不可间断的患者时, 可在多次给药达稳态后进行等效性研究。
BE试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为考察食物的影响,有时需要 进行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 !
目标 最终使仿制产品质量达到和原研制剂一致
评价中心业务范围
❖ 原研制剂来源筛选和质量剖析,包括晶型、粒径、溶出曲线、杂质谱分析、异构 体、包材分析等;
❖ 原料合成工艺优化、精制方法研究等; ❖ 针对关键指标筛选原料供应商,为制剂生产商提供原料分析报告,判断质量优劣; ❖ 制剂一致性评价,提出制剂提升产品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 制剂工艺优化、处方修改、辅料来源及型号规格筛选,使产品达到原研制剂的质
目前我国99%的药物是仿制药!绝大多数 药物都没有和原研制剂进行过一致性评价!
国家层面的推动政策
❖没有按照一致性评价原则审批的所有仿制药,均需重新评价。 ❖首先进行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药仿 制口服固体制剂——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否则注销文号。 ❖其他仿制药在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后3年内不通过评价的,注销文号。 ❖同一品种3家以上通过一致性评价,招投标中不予考虑未通过的。 ❖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允许其在说明书和标签上予以标注,在临床 应用、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卖弄给予支持。 ❖可申报该品种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企业生产; ❖发改委,工业及信息化部对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支持。
BE试验----研究总体设计
1)两制剂、两顺序、 两周期、单次、 交叉试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一、目录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介绍产品的历史沿革,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 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 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 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1. 1.5 生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CDE 格式为2.3.P.1)1.3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CDE资料 3.2.P.2产品开发”1.3.1处方组成1.3.1.1原料药1.3.1.2辅料1.3.2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322生产工艺再研发(如有工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1.4生产(参照CDE资料3.2.P.3,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1生产商1.4.2批处方1.4.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4.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4.5工艺验证和评价1.4.6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1.5原辅料的控制1.6包装材料(基本同 3.2.P.2.4包装材料/容器,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1.6.1包装材料类型1.6.2选择依据1.7质量控制(基本同CDE资料3.2.P.6制剂的质量控制)1.7.1质量标准1.7.2分析方法1.7.3分析方法的验证1.7.4批检验报告1.7.5杂质谱分析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1.8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CDE资料“ 3.2.P.7稳定性”)1.9.1稳定性总结192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针对有处方和生产工艺改变的品种)193稳定性数据1.10参比制剂1.10.1参比制剂的选择1.10.2基本信息1.10.3质量考察1.10.4溶出曲线考察1.10.5溶出曲线长期稳定性考察1.11体外评价1.11.1质量一致性评价1.11.1.1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比较(含国内外药典标准、橙皮书等)1.11.1.2关键质量属性研究(影响一致性评价的关键参数,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1.1.3参比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1.2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2.1体外溶出试验方法建立(含方法学验证)1.11.2.2不同溶出仪之间结果差异考察1.11.2.3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1.2.4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1.12体内评价1.12.1生物等效性(按CDE相关资料要求提供)1.12.1.1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方及生产规模1.12.1.2不同规格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情况1.12.1.3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1.12.1.4试验受试者1.12.1.5方案偏离1.12.1.6安全性评估1.12.1.7试验结果1.12.1.8生物样本分析测定1.12.1.9分析方法验证1.12.1.10质量保证1.12.2临床有效性1.13综合评价1.14参考文献1.15附件二、信息汇总表正文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历史沿革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国内外上市情况、立题的合理性分析。
提供包括原研药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以及被仿制药的质量概况或文献资料来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1.1.2 批准及上市情况介绍产品INN名、通用名、商品名等名称批准以及上市后变更情况。
说明再评价品种具体的已上市信息。
包括剂型,规格,批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
简要说明本再评价品种自批准上市以来的生产销售、相关变更及质量稳定性情况。
1.1.3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收集生产企业统计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于治疗窗狭窄的药物说明临床治疗安全窗口指数。
1.1.4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处方如有变更,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处方组成、变更后处方组成,主要变化及原因。
列表方式的示例如下:再评价品种处方组成变化汇总工艺如有变化,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生产工艺,变更后生产过程,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原因。
列表方式的示例如下:生产工艺变化汇总对于仅涉及工艺变化、而不涉及处方变化的品种,也应列出制剂处方,并核实与已批准的处方的一致性。
列表说明拟定处方组成及关键辅料的控制要素与现行原处方情况的差别及优势,以及与原研产品或参比制剂处方情况的异同及其依据。
如无法核实,应说明理由。
列表说明拟定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要素与现行原工艺的差别及优势。
如有关联变更,应说明关联变更的具体事项及变更理由。
1.1.5 生物药剂学分类列表说明不同来源的生物药剂学分类,以文献为主,必要时,进行试验研究或验证。
不同来源的生物药剂学分类1.2剂型与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
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用流程图简要表述制剂工艺过程,并说明生产工艺关键点(如为包衣制剂,应说明包衣材料),及与参比制剂生产工艺的主要差异。
1.3产品再评价研究结合原研药或者参比制剂的质量概况(QTPP),简要说明产品再评价目标,包括剂型、规格的选择依据,以及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
1.3.1处方组成131.1原料药简要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特性(如晶型、不同pH条件下溶解性、粒度分布、pKa、logP等等)及其控制。
说明是否进行了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试验及依据。
如进行了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试验,简述试验情况,包括试验设计、考察指标、试验结果等。
131.2辅料简述辅料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作用简述辅料的与制剂性能相关的关键特性。
如有变更,对变更处方后新增辅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1.3.2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具体内容)简述处方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处方再评价与开发的基本思路,试验设计、考察指标和方法,试验结果,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的比较研究情况,处方的放大和调整等。
示例如下:某普通片剂的处方研究小结:调研情况表明,本品原处方组成与原研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其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参考原研药说明书、原辅料相容性试验情况、相关生产经验等,确定了辅料的基本种类;参考原研药的重量和大小、以及各辅料常规用量,确定了辅料的用量范围,以XXXX为指标,采用XXXX方法,对XXXX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比较筛选,对XXXX处方进行了研究,以原研药为对照药,结果显示X XXX,根据以上研究确定了初步的处方;在以上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影响因素稳定性考察,与原研药进行了XXXX的质量对比;在批量放大过程中,对XXXX进行了调整,确定了最终处方。
以列表方式说明不同开发阶段(小试、中试、大生产)处方组成的变化、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研究与验证。
示例如下:再评价产品处方组成变化汇总过量投料: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依据。
132.2生产工艺再研发(如有工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综述生产工艺评价研究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与关键点。
包括生产工艺开发的基本思路、试验设计、考察指标和方法、试验结果,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的比较研究情况,批量放大过程中的调整等。
以列表方式说明从小试到中试直至放大生产过程的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研究与验证。
汇总研发过程中代表性批次(应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研究批、中试放大批、生产现场检查批、工艺验证批等)的样品情况,包括:批号、生产时间及地点、批规模、用途(如用于稳定性试验,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分析结果(例如有关物质、溶出度以及其他主要质量指标)。
示例如下:批分析汇总如果涉及到生产工艺的局部变更,对于分属口类变更和川类变更的工艺变更情况,应重点对变更内容进行研究和验证;如果涉及到生产工艺的整体变更,应对完整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验证。
如果处方变更涉及工艺变更,也应提供完整的工艺研究和验证资料。
结合变更情况,应重点阐述针对变更所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及自我评价。
包括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的确定依据以及合理性分析;起始物料、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合理性、变更后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可放大性、验证工作情况等。
同时应阐述处方工艺变更前后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设备是否发生改变,如改变,应提供其生产能力、操作参数,说明是否适宜于大生产规模。
1.4 生产(参照CDE资料3.2.P.3 生产,删去与注射剂相关的叙述)1.4.1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
1.4.2批处方以表格的方式列出生产规模产品的批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执行的标准。
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并论证合理性。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1.4.3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工艺流程图:提供简单明了的工艺流程图(2)工艺描述:以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或改变处方后的注册批)为代表,按单元操作过程简述工艺(包括包装步骤),明确操作流程、工艺参数和范围。
(3)主要的生产设备:列表提供本品的实际生产线的主要生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如型号、操作原理、规格、正常的批量范围、生产厂、用于的工艺步骤等,并说明与现有最大批量的匹配性。
如不匹配,应提供充分的依据。
示例如下:(4)现行生产规模及其依据:说明大生产的批量及其制定依据。
如拟定的批量超出了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包括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所用生产设备的正常批量范围,应提供放大研究的依据。
制定依据包括处方工艺研究放大情况、验证情况、生产设备情况、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情况等。
(5)列表说明拟定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要素与现行原工艺的差别及优势。
1.4.4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列出所有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
简要说明关键步骤确定以及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和确定依据。
示例如下:列出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项目、方法和限度。
1.4.5工艺验证和评价(对于修改处方、工艺的品种需提供)简述工艺验证方案内容,包括工艺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工艺必须在预定的参数范围内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拟验证的时间、地点、批次、批量、验证的主要内容(关键工艺参数的验证情况),具体的生产线及主要设备,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以附件形式提供验证承诺书及空白的批生产记录样稿(应与今后正常生产本品的SOP保持一致)。
1.4.6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列表比较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处方工艺、生产设备、批量、关键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的控制、中间体的控制等与拟定的生产线的异同点,说明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产品的质量,简要说明研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