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图像解析题改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原卷版)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原卷版)

重、难点考点04—图像与分析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主要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对某此物质的类别及质量进行判定或对某些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及实验现象,进行判定。

通常考查以下知识:1:通过图像中的数据分析某物质是否存在;2:通过对图像及图像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某个反应是否发生;3:通过图像分析某些实验现象是否发生。

考点典例例1: (2020年河北中考)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B. 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uCl2C. N、P点时,溶液的pH:N>PD. 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例2:(2019四川自贡中考试题)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例3:(2020湖北宜昌)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的值为12B.丁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12:5例4:(2020沧州统考试题)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例5:(2020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FeCl3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D.等质量的铁、锌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例6:(2021河北中考预测试题)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①.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②.向相同质量与浓度的稀盐酸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③.向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④.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反应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例7:(2020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 图A是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B. 图B是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 图C是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 图D是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例8:(2020河北盐山二中一模试题)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例9:(2020年陕西中考)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表所示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A.足量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B.镁在空气中加热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2Mg+2HCl=24MgCl +3H 72↑,325421961872Al +6HCl =2AlCl +3H 32↑可知 ,足量的镁和铝分别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酸能完全反应,因此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镁的质量大于 铝的质量,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B 、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应该等于生成物质量,因此固体的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符合题意;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了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当增加,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D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C.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故图像所示错误。

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

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

故选:C。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C .将足量MgCO 3和MgO 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 .向一定量的H 2SO 4和MgSO 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曲线降低,溶液冷却,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曲线上升,符合题意;B 、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222H O 2H +O ↑↑通电 ,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与图象不符合,不符合题意;C 、将足量MgCO 3和MgO 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氯离子质量相等,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也相等。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C、氧化钙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溶质变少。过一会儿后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其溶解度会恢复到原来的量。但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时消耗了水,所以溶液中的能溶解的溶质一定比原来要少,加入生石灰量较多,溶质可能为零。图象不能反映该过程。C错误;
D、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D错误。
常温下,向烧杯内的甲物质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曲线从0点出发,逐渐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增大。
【详解】
A、向稀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液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该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反应开始时就有沉淀产生,当硫酸钠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与曲线相符,不符合题意;
A. 加水稀释氯化钠溶液
B. 在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答案】C
C、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消耗340份质量的硝酸银,就会生成188份质量的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会逐渐减少。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无限的趋近于7。D正确。
故选B。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A正确;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 Cl- H+ OH-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加入相同较少体积的氢氧化钠后,a中pH最小,说明酸的浓度较大,无法被氢氧化钠较快中和,所以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大,选项A错误;B、开始反应时,溶液pH小于7为酸性,酚酞不变色,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超过25mL以后,才开始显碱性,酚酞使溶液变红色,所以是由无色变为红色,选项B错误;C、当加入20mL溶液时,三者的pH都小于7,说明酸过量,不会存在碱,所以没有氢氧根离子的存在,选项C错误;D、当pH=7时,三者相交于一点,此时加入溶液体积相同,选项D正确。

故选D。

2.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物质的溶液都呈碱性,没有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应该大于7,而图中曲线的起点pH﹤7,不正确,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先后和盐酸反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两种物质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应该等于7,滴加稀盐酸过量后,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应该小于7,选项A不正确;B、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加入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虽然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但加入的盐酸质量大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是增大的,只不过是增加的幅度稍小,碳酸钠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酸,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因此溶液的质量应该继续增加,选项B不正确;C、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加入后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钠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 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相同质量相同形状的铁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表示锌与盐酸的反应B.铁可能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而锌有剩余C.两个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不相等D.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铁与稀盐酸反应原理:Fe+2HCl=FeCl2+H2↑,每56份铁能产生2份氢气;锌与稀盐酸反应原理:Zn+2HCl=ZnCl2+H2↑,每65粉锌能产生2份氢气;【详解】A、乙图像的斜率小,说明乙产生的氢气速率慢,乙的金属活泼性差,乙表示铁与盐酸的反应;故选项错误;B、甲、乙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时,每65粉锌能产生2份氢气,每56份铁能产生2份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大,消耗铁的质量小,铁可能有剩余,而锌没有;故选项错误;C、甲、乙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消耗锌的质量大,消耗铁的质量小;故选项正确;D、每65粉锌能产生2份氢气,每56份铁能产生2份氢气,锌参加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大;故选选项错误;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液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答案】B【解析】【详解】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且有催化剂的需要时间短,A错误;B、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液,烧碱会先和稀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产生沉淀,待稀硫酸反应完后才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B正确;C、向稀盐酸中滴加水,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随着水的加人,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C错误;D、锌、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与酸反应速率更快,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因此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D错误。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这个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为()A.B.C.D.【来源】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下册5.4碱的性质3【答案】C【解析】【详解】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开始表现为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pH值大于7;把盐酸溶液逐滴滴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至中性,pH值等于7;再滴入盐酸,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则pH值小于7。

故选C。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①常温下向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②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③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4溶液④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来源】【万唯】2019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成果检测卷(一)《逆袭卷》【答案】C【解析】【详解】常温下向HCl 和MgCl 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7,NaOH 先与HCl 反应,pH 逐渐增大,当HCl 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再与MgCl 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不变,当MgCl 2反应完全后,继续滴加NaOH ,溶液pH 增大,接近氢氧化钠溶液的pH ,①正确;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中加入KNO 3固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从零开始,②错误;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足量的CuSO 4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44=Zn + CuSO ZnSO + Cu ,每65份质量的Zn 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Cu ,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Zn 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变化,③正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生成物的质量,④正确; ①③④正确,故选C 。

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C.丙图可表示在40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不能变成酸性,即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C、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则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错误;故选:B。

2.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酸和碱【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B、图2中d点pH小于7,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加热蒸干过程中HCl挥发掉,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为纯净物,故B正确;C、图2中c点pH=7,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过程是盐酸过量,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中的图像试题(一)
化学图像题是中考的热点题之一,常出现在选择、填空、简答、实验、计算等各种题型之中。

其中考察类型很多:有生活相关类型、有化学反应微观模型、有实验的操作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型、溶解度曲线型、化学反应定性定量型等等。

是学生的难点。

第一类,通过实验现象画坐标图像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常常出现的错误:
正确的为:有均匀连续气泡冒出时候才开始产生氧气,高锰酸钾量有限所以产生氧气的量也有限。

注意:在画这类图像时,我们应当注意图像的“起点”是否从0点开始,当高锰酸钾恰好反应完时,氧气质量不再增加,从而出现拐点,之后再加热,生成氧气质量不再增加,所以之后是平行于横坐标的平台。

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纵坐标画出相关图像。

第二类,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画图像
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例,以反应时间为横坐标、以锰元素质量为纵坐标画出相关图像。

提示:“高锰酸钾受热分解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宏观不变的是“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

1、下面是北京市2008年中考第29题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第三类,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画图像
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各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通过计算:镁得到氢气2.5g,锌得到氢气0.92g,铁得到氢气1.07g。

以时间为横坐标,生成氢气质量为纵坐标,画出单独金属与酸反应的大致图像。

错误的:
注意:不能忽视计算的氢气质量,否则图像不符合事实。

图像3
图像1:忽略了反应速度的问题, Zn的金属活动性比Fe强,所以应该是Zn先出现拐点。

:图像2:虽然符合金属活动性,但是平台的高低不符合学生所计算的质量。

思考思路:“三种金属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生成氢气的质量多少具体如何体现”在此基础上,在纵坐标上标上数字,再来画,就画出了正确的图像。

金属和酸反应的图像不但考察金属和酸的化学性质,还考察金属活动性顺序,更为重要的是涉及到量的知识,还有就是反应顺序的问题因此这类图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将上题稍加更改,图像就会有很大差别。

比如:向相同质量的铝和铁,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盐酸反应。

所绘制的图像应该如上图所示。

第四类,酸碱盐反应的顺序问题
CuCl2中混有稀盐酸,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图像。

注意: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不是一开始时就产生沉淀,而是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有沉淀产生。

注意:碱溶液和碳酸盐的溶液与酸接触就反应;盐溶液中混有酸与碱反应,酸碱反应优先。

2、已知反应。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溶液的混合物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

下图分别表示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变化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总结:解答初中化学图像题,首先审题要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提炼文字当中所给的关键词,了解出题者的意图。

图像一般包括以下要素:(1)横坐标、纵坐标、原点;(2)曲线的起点、趋势、拐点、终点;(3)极限;(4)各种参数。

解好函数图像题关键在于把握住它的四个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