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31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41张PPT)

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 的效果。
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 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近现代中国饮食种类及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美 食
你能说出中餐四大 菜系各有什么特色
专 和招牌菜吗?
家
二、近现代中国饮食种类及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⑴中餐四大采系、特色和招牌菜
四大菜系 代表区域
口味特点
鲁菜 山东(济南、胶州) 清香、鲜嫩、味纯
特色招牌菜
三蛇龙虎会等
粤菜
广州、潮州等地
鲜、嫩、爽、滑
蟹黄鱼翅等
材料3
黄遵宪劝止缠足
1897年10月,梁启超应邀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
习,在当地提倡不缠足,按察使黄遵宪马上予以
支持。黄遵宪首先列名不缠足活动发起人,接着
亲撰布告,劝告人民不要缠足:“天地生人,本
无生女悲惨之意,父母爱子,时仅生疾毁伤之忧。
故圆颅方趾,麻木偏枯则为疾,属毛离里,疾痛
弱化之谓慈。自薄俗流传,公理蒙晦,求工纤趾,
肆彼忍心,毒螯千年,波靡四域,肢体因而脆弱,
民气以之凋残,几使天下有识者伤心,贻后世无
穷之唾骂。
材料4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 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 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 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这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后两课只是对其中三个具体问题单独拿出来讲而 已。
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 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近现代中国饮食种类及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美 食
你能说出中餐四大 菜系各有什么特色
专 和招牌菜吗?
家
二、近现代中国饮食种类及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⑴中餐四大采系、特色和招牌菜
四大菜系 代表区域
口味特点
鲁菜 山东(济南、胶州) 清香、鲜嫩、味纯
特色招牌菜
三蛇龙虎会等
粤菜
广州、潮州等地
鲜、嫩、爽、滑
蟹黄鱼翅等
材料3
黄遵宪劝止缠足
1897年10月,梁启超应邀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
习,在当地提倡不缠足,按察使黄遵宪马上予以
支持。黄遵宪首先列名不缠足活动发起人,接着
亲撰布告,劝告人民不要缠足:“天地生人,本
无生女悲惨之意,父母爱子,时仅生疾毁伤之忧。
故圆颅方趾,麻木偏枯则为疾,属毛离里,疾痛
弱化之谓慈。自薄俗流传,公理蒙晦,求工纤趾,
肆彼忍心,毒螯千年,波靡四域,肢体因而脆弱,
民气以之凋残,几使天下有识者伤心,贻后世无
穷之唾骂。
材料4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 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 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 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这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后两课只是对其中三个具体问题单独拿出来讲而 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件(共28张PPT)

西式的住宅、花园 式的楼房
服饰多姿多彩
解决了温饱问题, 实行“菜篮子”工 程安居乐业、“安居
工程”
风俗 习惯
断发易服、废止缠 足改变婚姻制度; 改变婚丧仪式、社 交礼仪、等
涤荡封建糟粕; 制定《婚姻法》
各种娱乐休闲活 动成为日常生活
的重要内容
原因
1、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政 治制度的变革;3、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思想启蒙; 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
——《蔡元培:三次婚姻,见证时代变迁》
1、材料中蔡元培的征婚启事为什么让“媒人们顿时一个 个退避三舍”? 蔡元培的行为和思想与传统生活和婚姻习俗差别很大,在 当时是离经叛道。
2、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陋习嘛?
缠足、蓄辫、包办婚姻、繁琐的婚丧仪式等。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图片中看,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
1900年夏,他的原配夫人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为 他提亲的人多得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 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他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 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 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消息传开来,媒人 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旧习
改变
婚姻包办 男子留辫 女子缠足 婚丧仪式繁琐
社交礼仪:跪拜、老爷
婚姻自由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仪式文明简约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特别提示:辛亥革命时“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 的色彩。但这只是在大城市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传 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最先是什 么人提出来的?
服饰多姿多彩
解决了温饱问题, 实行“菜篮子”工 程安居乐业、“安居
工程”
风俗 习惯
断发易服、废止缠 足改变婚姻制度; 改变婚丧仪式、社 交礼仪、等
涤荡封建糟粕; 制定《婚姻法》
各种娱乐休闲活 动成为日常生活
的重要内容
原因
1、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政 治制度的变革;3、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思想启蒙; 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
——《蔡元培:三次婚姻,见证时代变迁》
1、材料中蔡元培的征婚启事为什么让“媒人们顿时一个 个退避三舍”? 蔡元培的行为和思想与传统生活和婚姻习俗差别很大,在 当时是离经叛道。
2、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陋习嘛?
缠足、蓄辫、包办婚姻、繁琐的婚丧仪式等。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从图片中看,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
1900年夏,他的原配夫人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为 他提亲的人多得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 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 他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 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 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消息传开来,媒人 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旧习
改变
婚姻包办 男子留辫 女子缠足 婚丧仪式繁琐
社交礼仪:跪拜、老爷
婚姻自由 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仪式文明简约
社交礼仪:握手、同志、先生 采用公历、增添新节日
特别提示:辛亥革命时“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 的色彩。但这只是在大城市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传 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最先是什 么人提出来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时间
18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49
衣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食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住
中餐:把追求美味 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 为最高准则。
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时间
1840—1949
衣 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
食 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
想的传播; (3)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 (4)国民政府的推动。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表现
时间 衣 食 住 社会风尚
20C50 —70S
朴素
50年代 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基”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 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 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 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 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时间
20C50 —70S
衣 朴素
表现 食住
简单
社会风尚
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 要凭票计划供应。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时间
20C50 —70S
衣 朴素
表现 食住
简单 拥挤
社会风尚
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
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
时间
20C50 —70S
衣 朴素
表现 食 住 社会风尚
简单 拥挤 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改革开放以后
食物总类逐渐增多
美丽的家
三、改革开放以来
时间 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31张PPT)

长袍 学生装
中山装 旗袍、西装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3:46:4123:46:4123:468/27/2021 11:46:41 PM
2.服饰之势: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 归纳)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Hale Waihona Puke 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老街——箍桶巷
城市新貌
竹竿巷
改革开放前
艰苦朴素
改革开放后
学雷锋活动日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五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 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
以文治国
义
礼
列宁装
革命装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服饰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饮食 中西餐并行
建筑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3.服饰之示:启示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民族特色,服务世界; 多元发展,融合进步。
课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结合本课所学知 识,请为即将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代表 队设计队服,要求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 富有个性和新意,并简要谈谈你的设计理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30张PPT)

感受历史沧桑
品味今昔时尚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现代以来人们衣、食、住和习俗方面变化 的史实,探讨变化特征和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长袍马褂 服饰有何变化?
(2)西装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 行,与长袍马褂同时并存。
前身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合作探究
分析总结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 1、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 2、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3、沿海到内地、城市到农村,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4、平等、民主和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特征: 封建、传统、保守 开放、现代化、国际化
合作探究
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 主要因素。
3.服饰变迁的原因 (1)受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2)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 (3)国家政策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1.代表性服饰 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
个性、大方、多样、时尚
3.服饰变迁的原因 (1)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外因: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2.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
(1)政治:政治环境、形势变化 (2)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3)思想:思想观念的变化 (4)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动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物 质生活和习俗变化造成的影响?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 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 度,中国逐渐废除一些传统陋习,开始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侵入, 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如每年圣诞节、情 人节,商家和顾客都会热烈投入,而一些传统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的气氛却远不及西方节日。作为 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品味今昔时尚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
了解近现代以来人们衣、食、住和习俗方面变化 的史实,探讨变化特征和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长袍马褂 服饰有何变化?
(2)西装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成立后流 行,与长袍马褂同时并存。
前身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合作探究
分析总结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特征。 1、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明显 2、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3、沿海到内地、城市到农村,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4、平等、民主和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特征: 封建、传统、保守 开放、现代化、国际化
合作探究
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 主要因素。
3.服饰变迁的原因 (1)受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2)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 (3)国家政策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1.代表性服饰 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
个性、大方、多样、时尚
3.服饰变迁的原因 (1)改革开放,思想解放;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外因: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2.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
(1)政治:政治环境、形势变化 (2)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3)思想:思想观念的变化 (4)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动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对中国近现代物 质生活和习俗变化造成的影响?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 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 度,中国逐渐废除一些传统陋习,开始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侵入, 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如每年圣诞节、情 人节,商家和顾客都会热烈投入,而一些传统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的气氛却远不及西方节日。作为 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共16张PPT)

反映了民国初期婚姻习俗开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
2)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 强;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 色。
“中山装”真得有这样的含义吗?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薛伟强 汤文:<中山装 “政治含义”考辨,《历史教学》2014年第21期
一、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是否明确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 二、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是否与特殊政治含义相关 三、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如何源起、为何流行
饮食方面 传统中餐(北面,南米) 西餐传入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 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 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 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 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
现
代 中
饮食
国
变迁 物
质
服饰
习俗
生
活
与
居住
习
俗
服饰、饮食、居住、 习俗各自变化的过 程
四个阶段——
、
、
、
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时间
1840——1949
衣
民国初期一些思想先进的人反对封建婚姻要求婚姻自主。
2)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 强; ③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 色。
“中山装”真得有这样的含义吗?
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薛伟强 汤文:<中山装 “政治含义”考辨,《历史教学》2014年第21期
一、孙中山或国民政府是否明确赋予中山装特殊的政治含义 二、民国时期中山装的流行是否与特殊政治含义相关 三、中山装的特殊政治含义如何源起、为何流行
饮食方面 传统中餐(北面,南米) 西餐传入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 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 决定的?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 的影响 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 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 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
现
代 中
饮食
国
变迁 物
质
服饰
习俗
生
活
与
居住
习
俗
服饰、饮食、居住、 习俗各自变化的过 程
四个阶段——
、
、
、
一、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时间
1840——1949
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的进步。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 三寸金莲。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 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选 D。本题以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社会生活与 习俗的变迁。注意材料中的对比是“三寸金莲”与“大脚棉 鞋”,由此得出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
2.一般规律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旧中国
断发易服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废止缠足”。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色彩。 废止缠足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__________等法令。
简约文明 (4)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__________。
(5)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 地沿袭下来。
◆史料
材料一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
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
【针对练习】 (2011 年广东广州一模)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 三寸金莲。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 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 )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解析】选 D。本题以一则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社会生活与 习俗的变迁。注意材料中的对比是“三寸金莲”与“大脚棉 鞋”,由此得出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
2.一般规律
(1)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 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 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旧中国
断发易服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废止缠足”。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色彩。 废止缠足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__________等法令。
简约文明 (4)婚丧仪式:由烦琐愚昧,改为__________。
(5)农村:仍处于落后、封闭状态,传统风俗习惯坚若磐石 地沿袭下来。
◆史料
材料一 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其色青黑,以铁片擦之,即
有火星射出,与纸吹相引而生火,人家莫不备之;光绪乙未、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五单元14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9张PPT)

2020/6/28
11
[图解识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2
思考: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特点
①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
②从过程看:
由西方引进,有较强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③从动力看: 每一次习俗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 关;社会生活的变化离不开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2020/6/28
1
一、衣 1.总的变化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 便、平民化转变
2.表现: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概况 男子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子 宽松肥大的着装→旗袍
特征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原因 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其影响;民主、自由、
2020/6/28
8
三、住
1.传统民居 (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 (1)出现
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 现。
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 新式住宅。
③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 (2)影响:
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 典型的特征。
2020/6/28
9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 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表现 (1)婚姻
①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②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风俗习惯受冲击 精神生活变化大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但总体水平不高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生活方式多样化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3.服饰之示:启示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民族特色,服务世界; 多元发展,融合进步。
课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结合本课所学知 识,请为即将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代表 队设计队服,要求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 富有个性和新意,并简要谈谈你的设计理由。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 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 史实。 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原因。
1.服饰之式:表现 2.服饰之势:原因 3.服饰之示:启示
1.服饰之式:表现
服饰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饮食 中西餐并行
建筑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社会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 风俗 躬、握手等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通商口岸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和一些大城市
14
洋装
被动接受 模仿学习
中山装
主动改造 走向世界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课堂探究:
“复兴汉服运动”一直就 倍受关注,有一种观点认 为,穿汉服代表着爱国, 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应 该在一些重要场合着汉服 ,甚至鼓励全民穿汉服。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24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新中国社会生活变 化的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的成立 变化原因 党和政府的重视
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结
影响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 的因素:
外因:西方文明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冲击: 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政治变革:戊一戌届变三法中、全辛会亥等革重命大、历新史中事国件成的立推、动十;
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2.服饰之势: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 归纳)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思想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ຫໍສະໝຸດ 19老街——箍桶巷
城市新貌
20
竹竿巷
社会风尚的主流有何不同
内因 经济发展: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本课小结
第一次
鸦片战争后
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生活 四次大变化
第二次
辛亥革命后
第三次
新中国成立后
第四次 改革开放后
通商口岸地区人民 生活水平变化显著
改革开放前
艰苦朴素
休闲方式
社会风尚
改革开放后
22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学雷锋活动日
23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食
票证
住 社会 风尚
住房拥挤,困难
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无私奉献;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休闲生活、注重环保、 赈济灾区等
说说看: 他们穿的是什么?
长袍 学生装
中山装
旗袍、西装
5
7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
三民
五权分立
主义
(行政权、立法权、 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8
列宁装
9
革命装
10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
12
13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但总体水平不高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 生活方式多样化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3.服饰之示:启示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 民族特色,服务世界; 多元发展,融合进步。
课后探究
假如你是一位服装设计师,结合本课所学知 识,请为即将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的中国代表 队设计队服,要求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 富有个性和新意,并简要谈谈你的设计理由。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 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 史实。 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原因。
1.服饰之式:表现 2.服饰之势:原因 3.服饰之示:启示
1.服饰之式:表现
服饰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饮食 中西餐并行
建筑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社会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 风俗 躬、握手等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通商口岸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和一些大城市
14
洋装
被动接受 模仿学习
中山装
主动改造 走向世界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课堂探究:
“复兴汉服运动”一直就 倍受关注,有一种观点认 为,穿汉服代表着爱国, 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应 该在一些重要场合着汉服 ,甚至鼓励全民穿汉服。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24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新中国社会生活变 化的原因有哪些?
新中国的成立 变化原因 党和政府的重视
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结
影响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 的因素:
外因:西方文明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
冲击: 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政治变革:戊一戌届变三法中、全辛会亥等革重命大、历新史中事国件成的立推、动十;
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2.服饰之势:原因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 归纳)
外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思想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ຫໍສະໝຸດ 19老街——箍桶巷
城市新貌
20
竹竿巷
社会风尚的主流有何不同
内因 经济发展: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
们的思想解放。
本课小结
第一次
鸦片战争后
近代以来中 国社会生活 四次大变化
第二次
辛亥革命后
第三次
新中国成立后
第四次 改革开放后
通商口岸地区人民 生活水平变化显著
改革开放前
艰苦朴素
休闲方式
社会风尚
改革开放后
22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学雷锋活动日
23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食
票证
住 社会 风尚
住房拥挤,困难
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无私奉献;
→“菜篮子工程”
→“安居工程” →休闲生活、注重环保、 赈济灾区等
说说看: 他们穿的是什么?
长袍 学生装
中山装
旗袍、西装
5
7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
三民
五权分立
主义
(行政权、立法权、 司法权、考试权,
监察权 )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8
列宁装
9
革命装
10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
12
13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