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作品里“犯中见避”技法的妙斥——以《苦恼》和《祝福》为例
简析文学作品里犯中见避技法的妙用

简析文学作品里“犯中见避”技法的妙用众所周知,犯中见避是中国传统小说理论中特别受到作者推崇的一种写作技法。
犯指的是情节的重复,避则指的是情节的同中见异。
而犯中见避说的是小说情节必须作到在重复中求变化。
我们知道,犯与避是一对矛盾,是相互排斥的。
但犯中见避则又实现了矛盾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运动的辩证法。
契诃夫的《苦恼》和鲁迅的《祝福》都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技法,只是一般的论者没有注意到罢了。
契诃夫的《苦恼》和鲁迅的《祝福》堪称中外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关于这两篇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特色的评价,前人和今人早有确论。
笔者在这里不揣冒昧,拾遗补缺,谈谈自己在学习、研讨这两篇小说的些许体会,评析一下这两篇小说里作者艺术手法的高妙之处,权当抛砖引玉。
我们先来看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作品。
他作于1886年的《苦恼》写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年马车夫,在儿子死后整整一个星期,几次想找人倾吐一下他内心的痛苦,但谁也不理睬他,他只好向他的老马去倾诉。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控诉了俄国社会的冷漠无情,描绘了城市劳动人民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充满浓重的阴郁和伤感的情调。
为了刻画老车夫姚纳的性格,表现小说的主题,作者安排了老车夫四次述说。
第一次对那个军人说的是: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他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川沙哑地说出口。
这里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都表现了老车夫因为地位的卑微和军人的斥骂而对有地位的人既敬畏又胆怯的心态。
他欲言又止、吞吞吐吐、十分吃力的样子透露出他内心的痛苦已经到了他承受不起的极限了。
第二次是对三个年轻人述说,那三个年轻人刚喝完酒急于回家,极其兴奋,对他的唠叨十分厌烦,他只好等他们谈话短暂停顿时,见缝插针,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味味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不仅没有获得同情,反而招来了大家都要死的这句幸灾乐祸的话。
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次是为了赢得扫院子的仆人的同情,主动请他喝水,说那就痛快地喝吧。
浅谈文学作品里“犯中见避”技法的妙斥——以《苦恼》和《祝福》为例

效率与课程质量。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 学会鉴赏
2 0 1 6年 第 l l 期
是: “ 老爷, 那个 , 我 的儿 子 ……这个 星期 死 了。 ”他 女 的无情 蹂 躏 和肆 意摧 残 ,揭 露 了那 个社 会 里 人 鲁迅 先生 用极 “ 撇着嘴苦笑一下 , 嗓子眼用一下劲” “ 沙哑地说出 们 的普遍 的冷漠 和 自私 。在小说 中 , 口” 。 这 里 的 语 言描 写 和 神 态描 写 都 表 现 了老 车 省俭 的笔 墨 、 “ 画 眼睛 ” “ 勾灵 魂 ” 的写法 , 刻 画 了祥 夫 因为地 位 的卑 微 , 因为军 人 的斥 骂 , 因 而对 有 地 林嫂 这一 典 型形象 。 除此 以外 , “ 犯 中见 避 ”技 法在 位 的人 既敬 畏又 胆怯 的心 态 , 所 以他 欲 言 又止 , 吞 两个 方 面 的 内容 的叙 写 和 五次 细 节 的成 功 运用 上 吞 吐吐 ,十分 吃 力 的样 子— — 透露 出老 车夫 内心 也值得大书特书 , 需格外重视。第一个方面是关于 的痛 苦 已经 到 了他 承受 不 起 的极 限 了 。第 二 次 是 叙 述 “ 阿毛 被 狼 吃 ” 的 事情 , 有三处 “ 犯 中见 避 ” 的 对 三个 年轻 人述 说 ,那 三个 年 轻人 刚 喝 完酒 急 于 妙 用 。第 二个 方 面是 叙 说 “ 阿 毛 被狼 吃 ” 故 事 失 败 回家 , 极其兴奋 , 对 他 的 唠 叨 十分 厌 烦 , 他 只好 等 后 看 到别 人 的小 孩 时说 的 ,假 如 阿 毛 活着 会 怎 样 他们 谈 话短 暂 停 顿时 ,见 缝 插 针 , “ 他 就 再 次 回过 的假设 推理 的话 , 用 了“ 犯 中见避 ” 手 法 的共 两处 。 头去 ,嘟嘟 哝哝 说 : ‘ 我 的… …那个 ,…… 我 的儿
浅谈鲁迅在《祝福》中叙事方法的运用

浅谈鲁迅在《祝福》中叙事方法的运用《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文章,这篇小说讲述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引发作者自己对于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命运的思考,也引发作者对像自己一样的进步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小说中展现了鲁镇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的言谈举止,或是思想观念,通过“我”客观的叙述出来。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讽刺批判意识,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去鉴赏和分析,但是鲁迅创作的叙事方法一直独树一帜,十分值得研究,下面就叙事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解读。
标签:叙事方法归乡多角度叙事一、第一人称叙事方法鲁镇曾是“我”的故乡,应该由“我”亲自讲述这里的景色、发生的故事?一切本来都是记忆中的样子,但是当作者看到故乡诸多自己不理解、无法接受的变化,内心如此抵触而且想要离开。
故乡竖起一道道高墙,“我”身处其中并不适应,同時这也阻隔了自己与故乡本应该亲密的关系。
与四叔交谈不下去,本家和朋友也就是例行拜访,在这个镇子中作者是无处倾诉的,不能找到有共同话题的人,所以“我”是一个孤独的叙事者。
“第一人称叙事是有意识的美学抉择的结果,而不是直抒胸臆表白心曲的自传标记。
”全文中“我”以讲述者的身份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说出的话从小说中讲出来,好像观棋而不语的真君子。
即便是在作品中讲话,鲁迅也毫不含糊,他认为“即使和讨饭的女人说话,也是万不可省的。
”在这里“我”却不发表任何主观议论、评价,只是讲述祥林嫂的一生,并不是作者不想言语,而是对祥林嫂这一人物的尊重,能言却不言,这体现了鲁迅对逝者,对这个时代所抛弃的人的悲悯,是一位文人的情怀。
同时,鲁迅自知呐喊也是无用,只是平铺直叙,用质朴的文字、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视角,至于祥林嫂的人生,或者是整个鲁镇里的人和事,都留给别人去评判。
所以,“我”又是一个客观的、透明的、智慧的旁观者。
二、“归乡”叙事模式鲁迅在开头就交代了此时正值新年,自己回到故乡鲁镇。
这一次回来并不是自己乐于回到此处,而是因为新年,又和四叔家有些亲戚往来才回来的。
准确把脉 提高小说鉴赏水平——以鲁迅《祝福》为例

在 提 高 小 说 教 学 效 率 方面 .笔 者 仔 细 研 读 了 新课
题相关理论 . 在 教 学 中做 了许 多改 进 , 探 索 出 了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的 突 破 口。
( 一) 课 前 预 习要 到 位
老师 : 很好, X X 同学能够细致深 入地思考 , 并 且 勇
顺 人 物 关 系 方 面 展 示 了一 张 图 表 .初 步 了 解 了 祥 林 嫂
学生丁 : 我没想到他们那么多 . 我 就 是 从 实 际 情 况 来 理 解 的 。我 觉 得 。 这 两句话都是实写 , 目 的都 是 表 现 阿 房 宫 的大 。 前文 说 到 “ 覆压三百余里 . 隔离天 日。 骊 山
3 . 把 自己 的疑 难 问题 以 旁 批 形 式 写 在课 本 上
4 . 初 步确 定 小 说 故 事 情 节 各 部 分发 展概 况 。
上 述 要 求 需 在 练 习本 上 以 文 字 形 式 展 示 出 来 . 这 样做 的意图 , 是让 学生读小说 , 初 步走进小 说文本 . 培 养 独 立 阅 读 的 能 力 。在 《 祝福》 预 习过 程 中 , 有 学生 在 理
余里 . 出现 天 气 的 差 异 非 常 正 常 !另 外 . 第 一 自 然 段 整
生活的社会环筑规模 .没必要在结尾处讨 论
一
下 人情 冷 暖 啊 !
老师 : 嗯, 不错 。 X X 同学能够不落窠臼 , 结 合 实 际 情
四 婶
况, 同时 联 系 上 下 文 , 深入探究 , 思 路 新 颖 。这 种 理 解 也
广之 。 共 同做 到 有 效 阅 读 。 )
以 往 的小 说 课 堂 教学 也提 预 习 , 但模糊 , 究 竟 预 习 什 么 ? 学 生 心 中 无 目标 无方 向 , 基于此 , 我 们 提 出 了如
《苦恼》与《祝福》之比较

《苦恼》与《祝福》之比较本文将通过比较“苦恼”与“祝福”这两个关键词,探讨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区别与。
我们将先概述每个关键词的含义,然后分析它们对人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解除苦恼和增强祝福的方法。
“苦恼”是指人们感到忧虑、不安、痛苦或失落的情绪。
这种情绪可能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个人的承受能力,便会使人陷入苦恼的情绪中。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苦恼。
例如,工作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佳、与家人争吵等,都可能让人感到苦恼。
这些苦恼的表现形式可能因人而异,但都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祝福”是指对他人的美好祝愿或祈福,它能够带给人温暖和力量。
祝福可以是对他人的帮助、关心、鼓励和支持。
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祝福。
例如,生日时收到祝福,困难时期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是在成功时听到鼓励的话语。
这些祝福能够让人更加坚定前行的脚步,提高士气。
为了增强祝福的力量,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人在挫败中重新振作;积极传递正能量,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苦恼”与“祝福”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情绪。
虽然它们看似相反,但实际上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相互关联的。
一方面,“苦恼”可能促使我们寻求帮助和关怀,进而感受到“祝福”;另一方面,“祝福”也可能为我们减轻压力和苦恼,让我们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合理应对苦恼和增强祝福。
遇到苦恼时,我们要勇敢面对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我们也要懂得感恩他人的祝福,珍惜身边人的关怀和支持。
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用“祝福”来化解“苦恼”,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苦恼”与“祝福”,并激发大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那么,大家曾在生活中感受到哪些“苦恼”和“祝福”?请在评论区分享大家的经历和感受吧!在文学的海洋中,两位伟大的作家契诃夫和鲁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性的悲欢离合。
谈小说阅读的自主学习策略——以《祝福》为例

的 惨 象 和 天 地 圣 众 “预 备 给 鲁 镇 的 人 们 以 无 限 的 幸福 ” 来 得 更 具 有 思 想 教 育意 义
的 气氛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照 。 通 过 对 比 。引 导 学 生 自主 思 考 :从 这 些所 见 当 中能
二 、细 晶 小 处 。体 验 大 美 丰 富 的 语 言 积 累 是 提 高 语 文 素 养 的 基 本 条 件 .而
以 上 的人 物 外 貌 语 言 比 对 分 析 .学 生通 过 找 人 物 描 写 ,深 入 文 本 细 节 ,是 可 以 自主 分 析 人 物 形 象 的 .通 过 自主 赏 鉴 .给 学 生 的 印 象 也最 深
三 、自 主 分 析 小说 的 内在 环 境 对 于 高 中 生来 说 .要 自 主 学 习小 说 文 本 .首 要 的是 抓 住 文 本 的 环 境 。小 说 人物 的 内在 环 境 和 外 在 环 境 .是 造就 其性 格 的 根 本 原 因 。作 为社 会 环 境 描 写 .“祝 福 ”景 象 的描 写 不可 忽视 ,“祝 福 ”景 象 的描 写 有 五 次 。《祝 福 》 中 的 环 境 描 写 独 具 匠 心 ,很 好 地 营 造 了 氛 围 .展 示 了 背 景 ,刻 画 了人 物 ,揭 示 了 主题 。学 生 根 据 小说 文本 .可 以 自主 从 这 个 方 面 入 手 来 思 考 :每 次 “祝 福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 开 头 描 写 鲁 镇 的 “祝 福 ”景 象 ,为 祥 林 嫂 悲 惨 命 运 埋 下 了 伏 笔 ,暗 示 了 祥 林 嫂 悲 剧命 运 的 社 会 根 源 .封 建 势 力 和封 建 迷 信 思 想对 农村 的统 治依 旧 中 间 三 次 描 写 鲁 四 老 爷家 的 “祝 福 ”景 象 第 一次
小说《苦恼》与《祝福》对比阅读

作者单位 : 江 苏 省 江 阴市 澄 西 中 学 ( 2 1 4 4 4 1 )
1 4
诬 丈 2 0 1 5・ 5
谁 在乎这个 孤 身一 人 的可怜 老 者?有 谁会 在 乎 失 去儿子对 他来 说 意味 着多 大 的痛 苦 ?他们 没 有 心思去关心 老人儿子 的生死 , 他们都 在 寻找 自
契诃夫的小说 《 苦恼》 写 的是一位 在大雪
纷 飞 的夜 晚 出 来 找 活 的老 车 夫 姚 纳 -波 塔 波 夫, 老 人 因为儿 子 刚死 , 极 想 找人倾诉 一 下丧 子
之痛 。在 拉客 人 的 时候 , 他 千方 百 计 地 想 在 客
感悟 生 活 , 思考 人 生意 义 , 丰 富个体 的情 感 。契 诃夫 的短篇小 说 《 苦恼 》 和 鲁迅 的短篇 小 说 《 祝 福》 在 刻 画 人 物 和 表 现 主 题 上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同样 表现 了 内心凄苦 , 渴 望别 人 同情 而不 可
准备。利用双休 日时间 , 通过网络、 参考书
等渠道 收 集资 料 , 居 住 距 离 近 的 学生 可 以进 行 互相交 流 探讨 , 并力 争使 资料 比较 完备 。 合作 。班 级 小 组 交 流 、 探讨、 完 善 相 关 资 料, 主要从 资料 的 针对性 、 完备 性 等方 面对所 选 资料 进行 完善 , 然 后形成 研究 成果 。
小说《 苦恼 》 与《 祝 福》 对 比阅 读
于 坤
伟 大的作 家 总能用最 朴 素 的笔 还原 出最 真 实 的生 活底 色 , 并 在人 物 塑 造 中融 入他 们 对 人 生 的悲悯 和关 怀 。阅读 他 们 的作 品 , 读 者 从 中
浅析“犯”与“避”的艺术特色

浅析“犯”与“避”的艺术特色作者:刘嘉琪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11期刘嘉琪“犯”与“避”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方法。
“犯”,指让相同或类似的人物、环境、细节等在文章中多次重复出现。
“避”,指避免人物、环境、细节等方面的雷同,使文章富于变化。
“犯”和“避”的创作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其时而出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让独特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与我们对话;时而出现在环境描写中,让情和景相互交融,创造出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时而出现在文章的细微之处,深深打动着读者的每一个神经感官。
“犯”与“避”在文学创作中通过求同和存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领略到别样的艺术魅力。
一、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犯”与“避”“文学即人学,文学说到底是在研究人,只不过它是从文学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的。
”人物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如何刻画出生动鲜活、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一直以来都是作家所追求的。
“避”和“犯”常常用在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上面,令人物形象“犯中有避”,表现更加丰满。
俗话说,“言为心声”,“犯”与“避”运用常常在人物语言的描写中得以体现。
例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一语出现四次,本是相“犯”,但次次表达的含义都有所不同。
第一次出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时尽管孔乙己已是落魄的书生,但自命不凡,妄想功名。
第二次出现时,孔乙己已经沦落为讨饭的乞丐,但他“品行比别人都好,从来不拖欠”。
可以看出,孔乙己最看重的除了功名之外,就是人格。
然而残酷的生活使他失了最后的尊严,被打断腿的孔乙已,自知来日不多,于是只能“颓唐的仰面”。
小说最后两次出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大概已经死了,可见孔乙己悲剧的根源——不会谋生,挣不到养活自己的钱。
从“自命不凡”到“人格沦陷”,再到最终的“丧失生命”,只借助人物话语的重复,就将孔乙己的不幸、悲哀表现的淋漓尽致。
鲁迅先生曾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 他“ 撇 着嘴苦 笑 一下 , 嗓 子眼用 一下 劲 ” “ 沙 哑地 说
出口” 。这里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都表现了老车夫因 为地位的卑微和军人的斥骂而对有地位的人既敬畏又
胆l 去的心 态 。 他欲 言又止 、 吞 吞吐 吐 、 十分 吃力 的样 子透 露 出他 内心 的痛苦 已经到 了他承 受不起 的极 限了 。 第二
里 不揣 冒昧 , 拾 遗补 缺 , 谈 谈 自己在 学 习 、 研 讨 这 两篇 小说 的些 许 体会 ,评 析一 下这 两篇 小说 里作 者艺 术手 法 的高妙 之 处 , 权 当抛 砖 引玉 。 我们 先来看 “ 世界 短篇小说 巨 匠” 契诃夫 的作 品。 他
对同类极其绝望 , 所以他只好 自言 自 语, “ 打掉牙了和着
的事 ! ”老车 夫本 以为 同是城 市下层人 物 ,应 该心灵 相 通, 极 易赢 得对 方 的 同情 。 然而 , 他 又一 次失 望 了 。 无论 他多 么用 心 良苦 , “ 乘兴 而 ‘ 谈” ’ , 满 心希 望别 人 能够 理 解他 的昔 , 无奈 “ 说 者有 心 , 听者无 意 ” , 他 的絮絮 叨叨 的话语终究 使他 “ 败兴 而归” , 极度失 望 , 心灰 意冷 。 因为
动的辩证法。 契诃夫的《 苦恼》 和鲁迅 的《 祝福》 都巧妙
地运 用 了这种 技法 , 只是一 般 的论者 没有 注意 到 罢 了。
契诃夫的《 苦恼》 和鲁迅 的《 祝福》 堪称中外短篇小 说的巅峰之作 。关于这两篇小说深刻 的思想 内容和精 妙的艺术特色的评价 , 前人和今人早有确论。 笔者在这
军人说 的是 : “ 老爷 ,那个 ,我 的儿子 … …这个 星期 死
《 祝福》 ,通过对淳朴善 良的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记
叙 ,控 诉 了封建 礼教 对 中 国劳 动妇 女 的无情 蹂躏 和肆 意 摧残 , 揭露 了那 个社 会里 人们 的普 遍 的冷漠 和 自私 。 在 小说 中 ,鲁迅 先生 用极 省俭 的笔 墨 , “ 画 眼睛 ” “ 勾灵
网址 : V ' c ' V C ' v V . y wz s z z . c o n r
车夫的孤苦无援 , 将1 9 世纪 8 0 年代弥漫于整个俄 国社
会里人 与人之 间的冷酷无情表 现得淋 漓尽致 。 再来 看饮 誉 世界 的 “ 中 国现代 文学 的奠 基人 ” “ 新 文 学运 动 的旗手 ” 鲁 迅 先 生 的作 品 。 他写于 1 9 2 4年 的
郁 和伤 感 的情调 。 为 了刻 画老 车夫 姚纳 的性 格 , 表现 小 说 的主题 , 作者 安排 了老车夫 四次 述说 。 第 一次 对那 个
说 的是小 说情 节必 须作 到在 重 复 中求 变化 。 我 们知 道 , “ 犯” 与“ 避” 是 一对 矛盾 , 是 相互 排斥 的 。 但“ 犯 中见 避 ” 则又 实现 了矛 盾 的统一 ,体 现 了事物 发展 的螺 旋式 运
你听说 了吗? 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 ……竞有这样
YUYANW ENXUE
l 9 ' ■ ■ l }
浅 谈 文 学 作 品里 “ 犯 中见避 ” 技 法 的妙 用
— —
以《 苦恼》 和《 祝福》 为 例
李 昌顺
◎重庆 市 开县 实验 中学 邹 小千
众所周知 , “ 犯 中见避”是中国传统小说理论中特
别受 到作 者推 崇 的一种 写作 技法 。 “ 犯 ”指 的是 情节 的
作于 1 8 8 6 年的 《 昔 陋》写了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年马车 夫, 在儿子死后整整一个星期 , 几次想找人倾吐一下他 内心的痛苦 , 但谁也不理睬他 , 他只好向他的老马去倾
诉 。作者通过 这个故事 控诉 了俄 国社会 的冷 漠无情 , 描
绘 了城市劳 动人 民孤苦 无告 的悲惨遭 遇 , 充满 浓重 的阴
血吞下 ” 自己丧妻之 后又丧 子 的痛 苦 。 在万 般无奈 之下 , 他只有 向与 自己朝 夕相处 的老 马述说 , 无论 它是否 能听
懂, 他都要一吐为快 , 排遣积郁在 自己心中的像高山一
样几乎要 压垮 自己的痛苦 。 老车夫 四次述说 都无人 理 睬 的细节 描写 , 用 了小说 理论 中的“ 犯 中见避 ” 之法 , 将 老
第一方面 , 同样是叙说“ 阿毛被 狼吃” 的事情 , 第 一次 是 向四婶说 的 , 因为要博 得 同情 , 再次在 四婶家里 做工 ,
r———]
2 0 1 5 年第 4 期( 总第 3 0 2 期)l 4 7 l
话 ● ’ 丈知 Y U w E N z H I s H I
魂” 的写法 , 刻 画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 。 除此 以外 , “ 犯中见避” 技法在两个方面的内容叙写上也值得大书
特书 。 第 一 个方 面是 关 于叙 述 “ 阿 毛被 狼吃 ” 的事 情 , 有
三处“ 犯中见避” 的妙用。 第二个方面是叙说“ 阿毛被狼
吃” 故 事失 败后 看 到别人 的小孩 时说 的 , 假 如 阿毛活 着
会 怎样 的话 , 有 两 处用 了“ 犯 中见 避 ” 手法 。
次是对三个年轻人述说 , 那三个年轻人刚喝完酒急于回
家, 极其 兴奋 , 对 他 的唠叨十分厌 烦 , 他 只好等他们 谈话 短 暂停 顿时 , 见缝 插 针 , “ 他 就再 次 回过 头去 , 嘟 嘟哝 哝 说: ‘ 我 的 ……那 个 ,… …我的儿子 这个星 期死 了 ! ” ’ 不
重复 , “ 避” 则指 的是情 节 的“ 同中见异 ” 。 而“ 犯 中见 避 ”
仅没有获得同情 , 反而招来了“ 大家都要死的” 这句幸灾 乐祸的话。 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 次是为了赢得扫院子的仆人的同情 ,主动请他喝水 , 说
“ 那 就痛快地 喝吧 。 ……我 呢 , 老弟 , 我 的儿子死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