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数学重庆理科数学试题

合集下载

2009高考数学全国卷II(理)(word版含答案)

2009高考数学全国卷II(理)(word版含答案)


200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 2 页,10 小题,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 ( x y y x )4 的展开式中 x3 y3 的系数为 .
2009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全国 II 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2 页,第 II 卷 3 至 4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第Ⅰ 卷(选择题,共 6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 卡上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 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已知 a1 =1, sn 1 =4 an +2 (Ⅰ )设 bn an 1 2 an ,证明数列{ bn }是等比数列; (Ⅱ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 D. b c a
C. b a c
8.若讲函数 y tan( x
图像重合,则 的最小值为( A.
π π π ) 的图像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 y tan( x ) 的 4 6 6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及答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及答案

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A.﹣2+4i B.﹣2﹣4i C.2+4i D.2﹣4i2.(5分)设集合A={x||x|>3},B={x|<0},则A∩B=()A.φB.(3,4) C.(﹣2,1)D.(4,+∞)3.(5分)已知△ABC中,cotA=﹣,则cosA=()A.B.C.D.4.(5分)函数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A.x﹣y﹣2=0 B.x+y﹣2=0 C.x+4y﹣5=0 D.x﹣4y+3=05.(5分)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2,E为AA1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6.(5分)已知向量=(2,1),=10,|+|=,则||=()A.B. C.5 D.257.(5分)设a=log3π,b=log2,c=log3,则()A.a>b>c B.a>c>b C.b>a>c D.b>c>a8.(5分)若将函数y=tan(ωx+)(ω>0)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y=tan(ωx+)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A.B.C.D.9.(5分)已知直线y=k(x+2)(k>0)与抛物线C:y2=8x相交于A、B两点,F 为C的焦点,若|FA|=2|FB|,则k=()A.B.C.D.10.(5分)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A.6种 B.12种C.24种D.30种11.(5分)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两点,若=4,则C的离心率为()A.B.C.D.12.(5分)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的面的方位()A.南B.北C.西D.下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x﹣y)4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14.(5分)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5=5a3,则=.15.(5分)设OA是球O的半径,M是OA的中点,过M且与OA成45°角的平面截球O的表面得到圆C.若圆C的面积等于,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16.(5分)求证:菱形各边中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C)+cosB=,b2=ac,求B.18.(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 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Ⅱ)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19.(12分)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1=1,S n+1=4a n+2(n∈N*).(1)设b n=a n+1﹣2a n,证明数列{b 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20.(12分)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Ⅰ)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记ξ表示抽取的3名工人中男工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1.(12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当l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为,(Ⅰ)求a,b的值;(Ⅱ)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l绕F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12分)设函数f(x)=x2+aln(1+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x2,(Ⅰ)求a的取值范围,并讨论f(x)的单调性;(Ⅱ)证明:f(x2)>.2009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1.(5分)(2009•全国卷Ⅱ)=()A.﹣2+4i B.﹣2﹣4i C.2+4i D.2﹣4i【分析】首先进行复数的除法运算,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分子和分母进行乘法运算,整理成最简形式,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故选A2.(5分)(2009•全国卷Ⅱ)设集合A={x||x|>3},B={x|<0},则A∩B=()A.φB.(3,4) C.(﹣2,1)D.(4,+∞)【分析】先化简集合A和B,再根据两个集合的交集的意义求解.【解答】解:A={x||x|>3}⇒{x|x>3或x<﹣3},B={x|<0}={x|1<x<4},∴A∩B=(3,4),故选B.3.(5分)(2009•黑龙江)已知△ABC中,cotA=﹣,则cosA=()A.B.C.D.【分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cosA转化成正弦和余弦,求得sinA和cosA 的关系式,进而与sin2A+cos2A=1联立方程求得cosA的值.【解答】解:∵cotA=∴A为钝角,cosA<0排除A和B,再由cotA==,和sin2A+cos2A=1求得cosA=,故选D.4.(5分)(2009•全国卷Ⅱ)函数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A.x﹣y﹣2=0 B.x+y﹣2=0 C.x+4y﹣5=0 D.x﹣4y+3=0【分析】欲求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解答】解:依题意得y′=,因此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等于﹣1,相应的切线方程是y﹣1=﹣1×(x﹣1),即x+y﹣2=0,故选B.5.(5分)(2009•黑龙江)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2,E为AA1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B.C.D.【分析】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几何法,其基本解题思路是“异面化共面,认定再计算”,即利用平移法和补形法将两条异面直线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结合余弦定理来求.还有一种方法是向量法,即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代数法和几何法求解.本题采用几何法较为简单:连接A1B,则有A1B∥CD1,则∠A1BE就是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角,由余弦定理可知cos ∠A1BE的大小.【解答】解:如图连接A1B,则有A1B∥CD1,∠A1BE就是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角,设AB=1,则A1E=AE=1,∴BE=,A1B=.由余弦定理可知:cos∠A1BE=.故选C.6.(5分)(2009•黑龙江)已知向量=(2,1),=10,|+|=,则||=()A.B. C.5 D.25【分析】根据所给的向量的数量积和模长,对|a+b|=两边平方,变化为有模长和数量积的形式,代入所给的条件,等式变为关于要求向量的模长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2=2+2+2=50,得||=5故选C.7.(5分)(2009•全国卷Ⅱ)设a=log3π,b=log2,c=log3,则()A.a>b>c B.a>c>b C.b>a>c D.b>c>a【分析】利用对数函数y=log a x的单调性进行求解.当a>1时函数为增函数当0<a<1时函数为减函数,如果底a不相同时可利用1做为中介值.【解答】解:∵∵,故选A8.(5分)(2009•黑龙江)若将函数y=tan(ωx+)(ω>0)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与函数y=tan(ωx+)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A.B.C.D.【分析】根据图象的平移求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与函数y=tan(ωx+)的图象重合,比较系数,求出ω=6k+(k∈Z),然后求出ω的最小值.【解答】解:y=tan(ωx+),向右平移个单位可得:y=tan[ω(x﹣)+]=tan (ωx+)∴﹣ω+kπ=∴ω=k+(k∈Z),又∵ω>0∴ωmin=.故选D.9.(5分)(2009•黑龙江)已知直线y=k(x+2)(k>0)与抛物线C:y2=8x相交于A、B两点,F为C的焦点,若|FA|=2|FB|,则k=()A.B.C.D.【分析】根据直线方程可知直线恒过定点,如图过A、B分别作AM⊥l于M,BN ⊥l于N,根据|FA|=2|FB|,推断出|AM|=2|BN|,点B为AP的中点、连接OB,进而可知,进而推断出|OB|=|BF|,进而求得点B的横坐标,则点B 的坐标可得,最后利用直线上的两点求得直线的斜率.【解答】解:设抛物线C:y2=8x的准线为l:x=﹣2直线y=k(x+2)(k>0)恒过定点P(﹣2,0)如图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由|FA|=2|FB|,则|AM|=2|BN|,点B为AP的中点、连接OB,则,∴|OB|=|BF|,点B的横坐标为1,故点B的坐标为,故选D10.(5分)(2009•黑龙江)甲、乙两人从4门课程中各选修2门,则甲、乙所选的课程中恰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A.6种 B.12种C.24种D.30种【分析】根据题意,分两步,①先求所有两人各选修2门的种数,②再求两人所选两门都相同与都不同的种数,进而由事件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分两步,①由题意可得,所有两人各选修2门的种数C42C42=36,②两人所选两门都相同的有为C42=6种,都不同的种数为C42=6,故只恰好有1门相同的选法有36﹣6﹣6=24种.11.(5分)(2009•全国卷Ⅱ)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F且斜率为的直线交C于A、B两点,若=4,则C的离心率为()A.B.C.D.【分析】设双曲线的有准线为l,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BD ⊥AM于D,由直线AB的斜率可知直线AB的倾斜角,进而推,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AM|﹣|BN|=|AD|,进而根据,求得离心率.【解答】解:设双曲线的右准线为l,过A、B分别作AM⊥l于M,BN⊥l于N,BD⊥AM于D,由直线AB的斜率为,知直线AB的倾斜角为60°∴∠BAD=60°,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故选A.12.(5分)(2009•黑龙江)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的面的方位()A.南B.北C.西D.下【分析】本题考查多面体展开图;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多种形式,结合题目,首先满足上和东所在正方体的方位,“△”的面就好确定.【解答】解:如图所示.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3.(5分)(2009•黑龙江)(x﹣y)4的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6.【分析】先化简代数式,再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r+1项,令x,y 的指数都为1求出x3y3的系数【解答】解:,只需求展开式中的含xy项的系数.∵的展开式的通项为令得r=2∴展开式中x3y3的系数为C42=6故答案为6.14.(5分)(2009•全国卷Ⅱ)设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若a5=5a3,则=9.【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的性质可知S9=9a5,S5=5a3,根据a5=5a3,进而可得则的值.【解答】解:∵{a n}为等差数列,S9=a1+a2+…+a9=9a5,S5=a1+a2+…+a5=5a3,∴故答案为915.(5分)(2009•黑龙江)设OA是球O的半径,M是OA的中点,过M且与OA成45°角的平面截球O的表面得到圆C.若圆C的面积等于,则球O的表面积等于8π.【分析】本题可以设出球和圆的半径,利用题目的关系,求解出具体的值,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球半径为R,圆C的半径为r,.因为.由得R2=2故球O的表面积等于8π故答案为:8π,16.(5分)(2009•全国卷Ⅱ)求证:菱形各边中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分析】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菱形ABCD各边中点分别为M、N、P、Q,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C⊥BD,垂足为O,且AB=BC=CD=DA,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OM=ON=OP=OQ=AB,得到M、N、P、Q四点在以O为圆心OM为半径的圆上.【解答】已知: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证:菱形ABCD各边中点M、N、P、Q在以O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垂足为O,且AB=BC=CD=DA,而M、N、P、Q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OM=ON=OP=OQ=AB,∴M、N、P、Q四点在以O为圆心OM为半径的圆上.所以菱形各边中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17.(10分)(2009•黑龙江)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C)+cosB=,b2=ac,求B.【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化简及解三角形的能力,关键是注意角的范围对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制约,并利用正弦定理得到sinB=(负值舍掉),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由cos(A﹣C)+cosB=及B=π﹣(A+C)得cos(A﹣C)﹣cos(A+C)=,∴cosAcosC+sinAsinC﹣(cosAcosC﹣sinAsinC)=,∴sinAsinC=.又由b2=ac及正弦定理得sin2B=sinAsinC,故,∴或(舍去),于是B=或B=.又由b2=ac知b≤a或b≤c所以B=.18.(12分)(2009•黑龙江)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 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Ⅰ)证明:AB=AC;(Ⅱ)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分析】(1)连接BE,可根据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证得BD=DC,再根据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得到AB=AC;(2)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B1到面BDC的距离即可,作AG⊥BD于G,连GC,∠AG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在三角形AGC中求出GC即可.【解答】解:如图(I)连接BE,∵ABC﹣A1B1C1为直三棱柱,∴∠B1BC=90°,∵E为B1C的中点,∴BE=EC.又DE⊥平面BCC1,∴BD=DC(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而DA⊥平面ABC,∴AB=AC(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II)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B1到面BDC的距离即可.作AG⊥BD于G,连GC,∵AB⊥AC,∴GC⊥BD,∠AG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AGC=60°不妨设,则AG=2,GC=4在RT△ABD中,由AD•AB=BD•AG,易得设点B1到面BDC的距离为h,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α.利用,可求得h=,又可求得,∴α=30°.即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19.(12分)(2009•全国卷Ⅱ)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已知a1=1,S n+1=4a n+2(n∈N*).(1)设b n=a n+1﹣2a n,证明数列{b 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分析】(1)由题设条件知b1=a2﹣2a1=3.由S n+1=4a n+2和S n=4a n﹣1+2相减得a n+1=4a n﹣4a n﹣1,即a n+1﹣2a n=2(a n﹣2a n﹣1),所以b n=2b n﹣1,由此可知{b n}是以b1=3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题设知.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由此能求出数列{a n}的通项公式.【解答】解:(1)由a1=1,及S n+1=4a n+2,得a1+a2=4a1+2,a2=3a1+2=5,所以b1=a2﹣2a1=3.=4a n+2,①由S n+1则当n≥2时,有S n=4a n﹣1+2,②=4a n﹣4a n﹣1,所以a n+1﹣2a n=2(a n﹣2a n﹣1),①﹣②得a n+1又b n=a n+1﹣2a n,所以b n=2b n﹣1,所以{b n}是以b1=3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6分)(2)由(I)可得b n=a n+1﹣2a n=3•2n﹣1,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n+1,得.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即a n=(3n﹣1)•2n﹣2(n∈N*).(13分)20.(12分)(2009•全国卷Ⅱ)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Ⅰ)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Ⅱ)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记ξ表示抽取的3名工人中男工人数,求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分析】(Ⅰ)这一问较简单,关键是把握题意,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即可.另外要注意此分层抽样与性别无关.(Ⅱ)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这一问处理起来也并不困难.直接在男工里面抽取一人,在女工里面抽取一人,除以在总的里面抽取2人的种数即可得到答案.(Ⅲ)求ξ的数学期望.因为ξ的可能取值为0,1,2,3.分别求出每个取值的概率,然后根据期望公式求得结果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Ⅰ)因为甲组有10名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根据分层抽样的原理可直接得到,在甲中抽取2名,乙中抽取1名.(Ⅱ)因为由上问求得;在甲中抽取2名工人,故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Ⅲ)ξ的可能取值为0,1,2,3,,,23ξ01P故Eξ==.21.(12分)(2009•黑龙江)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当l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O到l 的距离为,(Ⅰ)求a,b的值;(Ⅱ)C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l绕F 转到某一位置时,有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I)设F(c,0),则直线l的方程为x﹣y﹣c=0,由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求得c,进而根据离心率求得a和b.(II)由(I)可得椭圆的方程,设A(x1,y1)、B(x2,y2),l:x=my+1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方程△>0.由韦达定理可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假设存在点P ,使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点P的坐标为(x1+x2,y1+y2),代入椭圆方程;把A,B两点代入椭圆方程,最后联立方程求得c,进而求得P点坐标,求出m的值得出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I)设F(c,0),直线l:x﹣y﹣c=0,由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为则,解得c=1又,∴(II)由(I)知椭圆的方程为设A(x1,y1)、B(x2,y2)由题意知l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l:x=my+1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2m2+3)y2+4my﹣4=0,显然△>0.由韦达定理有:,,①假设存在点P,使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点P的坐标为(x1+x2,y1+y2),点P在椭圆上,即.整理得2x12+3y12+2x22+3y22+4x1x2+6y1y2=6.又A、B在椭圆上,即2x12+3y12=6,2x22+3y22=6、故2x1x2+3y1y2+3=0②将x1x2=(my1+1)(my2+1)=m2y1y2+m(y1+y2)+1及①代入②解得∴,x1+x2=,即当;当22.(12分)(2009•全国卷Ⅱ)设函数f(x)=x2+aln(1+x)有两个极值点x1、x2,且x1<x2,(Ⅰ)求a的取值范围,并讨论f(x)的单调性;(Ⅱ)证明:f(x2)>.【分析】(1)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然后求导数fˊ(x),令g(x)=2x2+2x+a,由题意知x1、x2是方程g(x)=0的两个均大于﹣1的不相等的实根,建立不等关系解之即可,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fˊ(x)>0和fˊ(x)<0,求出单调区间;(2)x2是方程g(x)=0的根,将a用x2表示,消去a得到关于x2的函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证得不等式.【解答】解:(I)令g(x)=2x2+2x+a,其对称轴为.由题意知x1、x2是方程g(x)=0的两个均大于﹣1的不相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为,得(1)当x∈(﹣1,x1)时,f'(x)>0,∴f(x)在(﹣1,x1)内为增函数;(2)当x∈(x1,x2)时,f'(x)<0,∴f(x)在(x1,x2)内为减函数;(3)当x∈(x2,+∞)时,f'(x)>0,∴f(x)在(x2,+∞)内为增函数;(II)由(I)g(0)=a>0,∴,a=﹣(2x22+2x2)∴f(x2)=x22+aln(1+x2)=x22﹣(2x22+2x2)ln(1+x2)设h(x)=x2﹣(2x2+2x)ln(1+x),(﹣<x<0)则h'(x)=2x﹣2(2x+1)ln(1+x)﹣2x=﹣2(2x+1)ln(1+x)(1)当时,h'(x)>0,∴h(x)在单调递增;(2)当x∈(0,+∞)时,h'(x)<0,h(x)在(0,+∞)单调递减.∴故.。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重庆卷,解析版)讲解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重庆卷,解析版)讲解

2009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数学理(重庆卷,分析版)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Ⅰ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仔细批准条形码上的准考据号、姓名和科目.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4.全部题目一定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照公式:假如事件 A ,B 互斥,那么 P(AB) P( A) P(B)假如事件A ,B 互相独立,那么 P( A B) P( A) P(B)假如事件 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 P ,那么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巧发生k 次的概率P n (k ) C n k P k (1 P) n k ( k 0,1,2, , n)以 R 为半径的球体积:V4 π 3R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 y x 1与圆 x 2y 2 1的地点关系为()A .相切B.订交但直线可是圆心C.直线过圆心D .相离【答案】 B【解 析】圆心 (0, 0)为 到直线 yx 1 ,即 x y 1 0 的 距离 d1 22 ,而22 1,选 B 。

22.已知复数 z 的实部为1 ,虚部为 2,则5i=()zA . 2 iB . 2 iC . 2 iD . 2 i【答案】 A【分析】因为由条件知z 1 2i ,则5i5i( 1 2i) 5i 10 2 i ,所以z (1 2i )( 1 2i ) 5选 A 。

3. (x 22 )8 的睁开式中 x 4 的系数是( )A .16x B .70C .560D .1120【答案】【分析】设含 x 4的为第 r1,T1C r ( x 2 )6 r ( 2) rC r 2r x 16 3r , 16 3r 4r 6 x6所以 r4 ,故系数为: C 64 24 1120 ,选 D 。

2009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2009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及答案

2009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直线y=x+1与圆x2+y2=1的位置关系为()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直线过圆心D.相离2.(5分)已知复数z的实部为﹣1,虚部为2,则=()A.2﹣i B.2+i C.﹣2﹣i D.﹣2+i3.(5分)(x+2)6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A.20 B.40 C.80 D.1604.(5分)已知||=1,||=6,•(﹣)=2,则向量与向量的夹角是()A.B.C.D.5.(5分)不等式|x+3|﹣|x﹣1|≤a2﹣3a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4,+∞)B.(﹣∞,﹣2]∪[5,+∞)C.[1,2] D.(﹣∞,1]∪[2,+∞)6.(5分)锅中煮有芝麻馅汤圆6个,花生馅汤圆5个,豆沙馅汤圆4个,这三种汤圆的外部特征完全相同.从中任意舀取4个汤圆,则每种汤圆都至少取到1个的概率为()A.B.C.D.7.(5分)设△ABC的三个内角A,B,C,向量,,若=1+cos(A+B),则C=()A.B.C. D.8.(5分)已知,其中a,b∈R,则a﹣b的值为()A.﹣6 B.﹣2 C.2 D.69.(5分)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把空间分成六个部份时,它们的交线有()条.A.1 B.2 C.3 D.1或210.(5分)已知三角函数f(x)=sin2x﹣cos2x,其中x为任意的实数.求此函数的周期为()A.2πB.πC.4πD.﹣π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11.(5分)若A={x∈R||x|<3},B={x∈R|2x>1},则A∩B=.12.(5分)若f(x)=a+是奇函数,则a=.13.(5分)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种(用数字作答).14.(5分)设a1=2,,b n=,n∈N+,则数列{b n}的通项公式b n=.15.(5分)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c,0),F2(c,0),若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6.(13分)设函数.(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Ⅱ)若y=g(x)与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求当时y=g (x)的最大值.17.(13分)某单位为绿化环境,移栽了甲、乙两种大树各2株.设甲、乙两种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分别为和,且各株大树是否成活互不影响.求移栽的4株大树中:(1)两种大树各成活1株的概率;(2)成活的株数ξ的分布列与期望.18.(13分)设函数f(x)=ax2+bx+k(k>0)在x=0处取得极值,且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x+2y+1=0.(Ⅰ)求a,b的值;(Ⅱ)若函数,讨论g(x)的单调性.19.(12分)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AD∥BC且AD⊥CD;平面CSD⊥平面ABCD,CS⊥DS,CS=2AD=2;E为BS的中点,CE=,求:(Ⅰ)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Ⅱ)二面角E﹣CD﹣A的大小.20.(12分)已知以原点O为中心的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为,离心率,M是椭圆上的动点(Ⅰ)若C,D的坐标分别是,求|MC|•|MD|的最大值;(Ⅱ)如题(20)图,点A的坐标为(1,0),B是圆x2+y2=1上的点,N是点M 在x轴上的射影,点Q满足条件:,、求线段QB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21.(12分)设m个不全相等的正数a1,a2,…,a m(m≥7)依次围成一个圆圈,(Ⅰ)若m=2009,且a1,a2,…,a1005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而a1,a2009,a2008,…,a1006是公比为q=d的等比数列;数列a1,a2,…,a m的前n项和S n(n≤m)满足:S3=15,S2009=S2007+12a1,求通项a n(n≤m);(Ⅱ)若每个数a n(n≤m)是其左右相邻两数平方的等比中项,求证:a1+…+a6+a72+…+a m2>ma1a2a m.2009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1.(5分)(2009•重庆)直线y=x+1与圆x2+y2=1的位置关系为()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直线过圆心D.相离【分析】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比较大小即可判断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判断圆心是否在直线上,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解答】解:由圆的方程得到圆心坐标(0,0),半径r=1则圆心(0,0)到直线y=x+1的距离d==<r=1,把(0,0)代入直线方程左右两边不相等,得到直线不过圆心.所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故选B2.(5分)(2009•重庆)已知复数z的实部为﹣1,虚部为2,则=()A.2﹣i B.2+i C.﹣2﹣i D.﹣2+i【分析】由题意求出复数z,代入,复数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为a+bi(a,b∈R)的形式,可得选项.【解答】解:因为由条件知z=﹣1+2i,则=,故选A.3.(5分)(2009•重庆)(x+2)6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A.20 B.40 C.80 D.160【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通项,令x的指数为3求出展开式中x3的系数.【解答】解:设含x3的为第r+1,则Tr+1=C6r x6﹣r•2r,令6﹣r=3,得r=3,故展开式中x3的系数为C63•23=160.故选D.4.(5分)(2009•重庆)已知||=1,||=6,•(﹣)=2,则向量与向量的夹角是()A.B.C.D.【分析】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及向量模的平方即是向量的平方求出,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出向量的夹角余弦,求出向量夹角.【解答】解:∵==2.又,∴=3.即cos<a,b>=3=1×6cos<a,b>,得cos<a,b>=,∴a与b的夹角为,故选项为C.5.(5分)(2009•重庆)不等式|x+3|﹣|x﹣1|≤a2﹣3a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A.(﹣∞,﹣1]∪[4,+∞)B.(﹣∞,﹣2]∪[5,+∞)C.[1,2] D.(﹣∞,1]∪[2,+∞)【分析】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出|x+3|﹣|x﹣1|的最大值不大于a2﹣3a,求出a的范围.【解答】解:因为|x+3|﹣|x﹣1|≤4对|x+3|﹣|x﹣1|≤a2﹣3a对任意x恒成立,所以a2﹣3a≥4即a2﹣3a﹣4≥0,解得a≥4或a≤﹣1.故选A.6.(5分)(2009•重庆)锅中煮有芝麻馅汤圆6个,花生馅汤圆5个,豆沙馅汤圆4个,这三种汤圆的外部特征完全相同.从中任意舀取4个汤圆,则每种汤圆都至少取到1个的概率为()A.B.C.D.【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典概型,我们计算出总的滔法种类,再计算满足条件“从中任意舀取4个汤圆,则每种汤圆都至少取到1个”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然后代入古典概型公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因为总的滔法C154,而所求事件的取法分为三类,即芝麻馅汤圆、花生馅汤圆、豆沙馅汤圆,取得个数分别按1,1,2;1,2,1;2,1,1三类,故所求概率P==.故选C.7.(5分)(2009•重庆)设△ABC的三个内角A,B,C,向量,,若=1+cos(A+B),则C=()A.B.C. D.【分析】利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可求=1+cos(A+B),结合条件C=π﹣(A+B)可得sin(C+=,由0<C<π可求C【解答】解:因为=又因为所以又C=π﹣(B+A)所以因为0<C<π,所以故选C.8.(5分)(2009•重庆)已知,其中a,b∈R,则a﹣b的值为()A.﹣6 B.﹣2 C.2 D.6【分析】先通分得,然后由极限的性质知,由此可以求出a﹣b的值.【解答】解:∵已知==2,∴,∴a=2,b=﹣4;∴a﹣b=6.故选D.9.(5分)(2009•重庆)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把空间分成六个部份时,它们的交线有()条.A.1 B.2 C.3 D.1或2【分析】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把空间分成六个部份有两种情形:一是其中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都与它们相交;二是三个平面交于一条直线,考虑到两类即可解决.【解答】解:分两类:①当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与它们相交时,有两条交线;②当三个平面交于一条直线时,有一条交线,故选D10.(5分)(2009•重庆)已知三角函数f(x)=sin2x﹣cos2x,其中x为任意的实数.求此函数的周期为()A.2πB.πC.4πD.﹣π【分析】首先由题目中已知三角函数f(x)=sin2x﹣cos2x求周期,需要把函数化为标准型,然后根据周期公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因为f(x)=sin2x﹣cos2x=,所以函数的周期T=,故答案选择B.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5分)11.(5分)(2009•重庆)若A={x∈R||x|<3},B={x∈R|2x>1},则A∩B={x|0<x<3} .【分析】要求A与B的交集,先要求出两个集合的区间,解出绝对值不等式得到集合A,根据指数函数的增减性得到集合B,然后取两集合的公共部分即可得到交集.【解答】解:由|x|<3解得﹣3<x<3;由2x>1=20,根据指数函数y=2x为增函数得到x>0∴A={x|﹣3<x<3},B={x|x>0},则A∩B={x|0<x<3}.故答案为:{x|0<x<3}12.(5分)(2009•重庆)若f(x)=a+是奇函数,则a=﹣.【分析】充分不必要条件:若奇函数定义域为R(即x=0有意义),则f(0)=0.或用定义:f(﹣x)=﹣f(x)直接求a.【解答】解:函数的定义域为R,且为奇函数,则f(0)=a+=0,得a+=0,得a=﹣,检验:若a=﹣,则f(x)=+=,又f(﹣x)==﹣=﹣f(x)为奇函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3.(5分)(2009•重庆)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36种(用数字作答).【分析】由题意知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需要先从4个人中选出2个作为一个元素看成整体,再把它同另外两个元素在三个位置全排列,根据分步乘法原理得到结果.【解答】解:∵将4名大学生分配到3个乡镇去当村官,每个乡镇至少一名,∴先从4个人中选出2个作为一个元素看成整体,再把它同另外两个元素在三个位置全排列,共有C24A33=36.故答案为:3614.(5分)(2009•重庆)设a1=2,,b n=,n∈N+,则数列{b n}的通项公式b n=2n+1.【分析】由题设条件得b n====2b n,由此能+1够导出数列{b n}的通项公式b n.【解答】解:由条件得:b n====2b n+1且b1=4所以数列{b n}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b n=4•2n﹣1=2n+1.故答案为:2n+1.15.(5分)(2009•重庆)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c,0),F2(c,0),若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1,).【分析】不防设点P(x o,y o)在右支曲线上并注意到x o>a.利用正弦定理求得,进而根据双曲线定义表示出|PF1|和|PF2|代入求得e 的范围.【解答】解:不防设点P(x o,y o)在右支曲线上并注意到x o>a.由正弦定理有,由双曲线第二定义得:|PF1|=a+ex o,|PF2|=ex o﹣a,则有=,得x o=>a,分子分母同时除以a2,易得:>1,解得1<e<+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6.(13分)(2009•重庆)设函数.(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Ⅱ)若y=g(x)与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求当时y=g (x)的最大值.【分析】(1)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及二倍角公式及化简三角函数;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求出周期.(2)在y=g(x)上任取一点,据对称行求出其对称点,利用对称点在y=f(x)上,求出g(x)的解析式,求出整体角的范围,据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出最值.【解答】解:(1)f(x)===故f(x)的最小正周期为T==8(2)在y=g(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x,g(x)),它关于x=1的对称点(2﹣x,g(x)).由题设条件,点(2﹣x,g(x))在y=f(x)的图象上,从而==当时,时,因此y=g(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17.(13分)(2009•重庆)某单位为绿化环境,移栽了甲、乙两种大树各2株.设甲、乙两种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分别为和,且各株大树是否成活互不影响.求移栽的4株大树中:(1)两种大树各成活1株的概率;(2)成活的株数ξ的分布列与期望.【分析】(1)甲两株中活一株符合独立重复试验,概率为,同理可算乙两株中活一株的概率,两值相乘即可.(2)ξ的所有可能值为0,1,2,3,4,分别求其概率,列出分布列,再求期望即可.【解答】解:设A k表示甲种大树成活k株,k=0,1,2B l表示乙种大树成活1株,1=0,1,2则A k,B l独立.由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有P(A k)=C2k()k()2﹣k,P(B l)=C21()l()2﹣l.据此算得P(A0)=,P(A1)=,P(A2)=.P(B0)=,P(B1)=,P(B2)=.(1)所求概率为P(A1•B1)=P(A1)•P(B1)=×=.(2)解法一:ξ的所有可能值为0,1,2,3,4,且P(ξ=0)=P(A0•B0)=P(A0)•P(B0)=×=,P(ξ=1)=P(A0•B1)+P(A1•B0)=×+×=,P(ξ=2)=P(A0•B2)+P(A1•B1)+P(A2•B0)=×+×+×=,P(ξ=3)=P(A1•B2)+P(A2•B1)=×+×=.P(ξ=4)=P(A2•B2)=×=.综上知ξ有分布列ξ01234P从而,ξ的期望为Eξ=0×+1×+2×+3×+4×=(株).解法二:分布列的求法同上,令ξ1,ξ2分别表示甲乙两种树成活的株数,则ξ1:B(2,),ξ2:B(2,)故有Eξ1=2×=,Eξ2=2×=1从而知Eξ=Eξ1+Eξ2=.18.(13分)(2009•重庆)设函数f(x)=ax2+bx+k(k>0)在x=0处取得极值,且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垂直于直线x+2y+1=0.(Ⅰ)求a,b的值;(Ⅱ)若函数,讨论g(x)的单调性.【分析】(Ⅰ)因为”函数在x=0处取得极值“,则有f'(0)=0,再由“曲线y=f(x)在(1,f(1))处的切线与直线x﹣2y+1=0相互垂直”,则有f'(1)=2,从而求解.(Ⅱ)由(Ⅰ)可得到:,令g'(x)=0,有x2﹣2x+k=0,因为还有参数k,由一元二次方程,分三种情况讨论,(1)当△=4﹣4k<0,函数g (x)在R上为增函数,(2)当△=4﹣4k=0,g(x)在R上为增函数(3)△=4﹣4k>0,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实根,则由其两根来构建单调区间.【解答】解:(Ⅰ)因f(x)=ax2+bx+k(k>0),故f'(x)=2ax+b又f(x)在x=0处取得极值,故f'(x)=0,从而b=0,由曲线y=f(x)在(1,f(1))处的切线与直线x+2y+1=0相互垂直可知该切线斜率为2,即f'(1)=2,有2a=2,从而a=1(6分)(Ⅱ)由(Ⅰ)知:、令g'(x)=0,有x2﹣2x+k=0(8分)(1)当△=4﹣4k<0,即当k>1时,g'(x)>0在R上恒成立,故函数g(x)在R上为增函数(10分)(2)当△=4﹣4k=0,即当k=1时,,K=1时,g(x)在R上为增函数(12分)(3)△=4﹣4k>0,即当0<k<1时,方程x2﹣2x+k=0有两个不相等实根当是g'(x)>0,故g(x)在上为增函数当时,g'(x)<0,故g(x)在上为减函数当时,g'(x)>0,故g(x)在上为增函数(14分)19.(12分)(2009•重庆)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AD∥BC且AD⊥CD;平面CSD⊥平面ABCD,CS⊥DS,CS=2AD=2;E为BS的中点,CE=,求:(Ⅰ)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Ⅱ)二面角E﹣CD﹣A的大小.【分析】(Ⅰ)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AD∥平面BCS,则从而A点到平面BCS的距离等于D点到平面BCS的距离,从而DS为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在Rt△ADS中求出DS即可;(Ⅱ)过E点作EG⊥CD,交CD于点G,又过G点作GH⊥CD,交AB于H,根据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可知∠EGH为二面角E﹣CD﹣A的平面角,过E点作EF ∥BC,交CS于点F,连接GF,在Rt△FEG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Ⅰ)因为AD∥BC,且BC⊂平面BCS,所以AD∥平面BCS,从而A点到平面BCS的距离等于D点到平面BCS的距离.因为平面CSD⊥平面ABCD,AD⊥CD,故AD⊥平面CSD,从而AD⊥SD,由AD∥BC,得BC⊥DS,又由CS⊥DS知DS⊥平面BCS,从而DS为点A到平面BCS的距离,因此在Rt△ADS中(Ⅱ)如图,过E电作EG⊥CD,交CD于点G,又过G点作GH⊥CD,交AB于H,故∠EGH为二面角E﹣CD﹣A的平面角,记为θ,过E点作EF∥BC,交CS于点F,连接GF,因平面ABCD⊥平面CSD,GH⊥CD,易知GH⊥GF,故.由于E为BS边中点,故,在Rt△CFE中,,因EF⊥平面CSD,又EG⊥CD故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FG⊥CD,从而又可得△CGF~△CSD,因此而在Rt△CSD中,,在Rt△FEG中,可得,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20.(12分)(2009•重庆)已知以原点O为中心的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为,离心率,M是椭圆上的动点(Ⅰ)若C,D的坐标分别是,求|MC|•|MD|的最大值;(Ⅱ)如题(20)图,点A的坐标为(1,0),B是圆x2+y2=1上的点,N是点M 在x轴上的射影,点Q满足条件:,、求线段QB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分析】(Ⅰ)由题设条件知焦点在y轴上,故设椭圆方程为(a>b >0).设,由准线方程.由此能够求出椭圆方程.从而得到点M的坐标为(±1,0)时上式取等号,|MC|•|MD|的最大值为4.(Ⅱ)设M(x m,y m),B(x B,y B)Q(x Q,y Q).因为,故x Q=2x N,y Q=y M,x Q2+y Q2=(2x M)2+y y=4.因为,(1﹣x Q﹣y Q)•(1﹣x N﹣y n)=(1﹣x Q)(1﹣x N)+y Q y N=0,所以x Q x N+y Q y N=x N+x Q﹣1.由此可导出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解答】解:(Ⅰ)由题设条件知焦点在y轴上,故设椭圆方程为(a>b>0).设,由准线方程得.由得,解得a=2,c=,从而b=1,椭圆方程为.又易知C,D两点是椭圆的焦点,所以,|MC|+|MD|=2a=4从而|MC|•|MD|,当且仅当|MC|=|MD|,即点M的坐标为(±1,0)时上式取等号,|MC|•|MD|的最大值为4.(II)如图(20)图,设M(x m,y m),B(x B,y B)Q(x Q,y Q).因为,故x Q=2x N,y Q=y M,x Q2+y Q2=(2x M)2+(y M)2=4 ①因为,(1﹣x Q,﹣y Q)•(1﹣x N,﹣y N)=(1﹣x Q)(1﹣x N)+y Q y N=0,所以x Q x N+y Q y N=x N+x Q﹣1.②记P点的坐标为(x P,y P),因为P是BQ的中点所以2x P=x Q+x B,2y P=y Q+y B由因为x N2+y N2=1,结合①,②得===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21.(12分)(2009•重庆)设m个不全相等的正数a1,a2,…,a m(m≥7)依次围成一个圆圈,(Ⅰ)若m=2009,且a1,a2,…,a1005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而a1,a2009,a2008,…,a1006是公比为q=d的等比数列;数列a1,a2,…,a m的前n项和S n(n≤m)满足:S3=15,S2009=S2007+12a1,求通项a n(n≤m);(Ⅱ)若每个数a n(n≤m)是其左右相邻两数平方的等比中项,求证:a1+…+a6+a72+…+a m2>ma1a2a m.【分析】(1)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用a1、d表示出a2009、a2008,结合已知,列方程即可解出a1、d,进而求出a n.(2)通过探求数列的周期性或利用反证法求解.【解答】解:(I)因a1,a2009,a2008,a1006是公比为d的等比数列,从而a2009=a1d,a2008=a1d2,由S2009=S2007+12a1得a2008+a2009=12a1,解得d=3或d=﹣4(舍去).∴d=3,又S3=3a1+3d=15.解得a1=2从而当n≤1005时,a n=a1+(n﹣1)d=2+3(n﹣1)=3n﹣1当1006≤n≤2009时,由a1,a2009,a2008,a1006是公比为d的等比数列得a n=a1d2009﹣(n﹣1)=a1d2010﹣n(1006≤n≤2009)因此(II)由题意a n2=a n﹣12a n+12(1<n<m),a m2=a m﹣12a12,a12=a m2a22得有①得④由①,②,③得a1a2a n=(a1a2a n)2,故a1a2a n=1.⑤又,故有.⑥下面反证法证明:m=6k若不然,设m=6k+p,其中1≤p≤5若取p=1即m=6k+1,则由⑥得a m=a6k+1=a1,而由③得,得a2=1,由②得,而④及⑥可推得a n=1(1≤n≤m)与题设矛盾同理若P=2,3,4,5均可得a n=1(1≤n≤m)与题设矛盾,因此m=6k为6的倍数由均值不等式得由上面三组数内必有一组不相等(否则a1=a2=a3=1,从而a4=a5═a m=1与题设矛盾),故等号不成立,从而a1+a2+a3++a6>6又m=6k,由④和⑥得a72++a m2=(a72++a122)++(a6k﹣52++a6k2)=(k﹣1)(a12++a62)=因此由⑤得a1+a2+a3++a6+a72++a m2>6+6(k﹣1)=6k=m=ma1a2a3a m。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09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200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1,3,5,7,9,0,3,6,9,12A B ==,则N A C B =I ( )(A) }{1,5,7 (B) }{3,5,7 (C) }{1,3,9 (D) }{1,2,3 (2) 复数32322323i ii i+--=-+( ) (A )0 (B )2 (C )-2i (D)2(3)对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理力争(1x ,1y )(i=1,2,…,10),得散点图1;对变量u ,v 有观测数据(1u ,1v )(i=1,2,…,10),得散点图2. 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A )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正相关 (B )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负相关 (C )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正相关 (D )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负相关(4)双曲线24x -212y =1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A)(B )2 (C(D )1 (5)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1p :∃x ∈R, 2sin 2x +2cos 2x =122p : ∃x 、y ∈R, sin(x-y)=sinx-siny 3p : ∀x ∈[]0,π4p : sinx=cosy ⇒x+y=2π其中假命题的是( )(A )1p ,4p (B )2p ,4p (3)1p ,3p (4)2p ,4p(6)设x,y 满足241,22x y x y z x y x y +≥⎧⎪-≥-=+⎨⎪-≤⎩则( )(A )有最小值2,最大值3 (B )有最小值2,无最大值 (C )有最大值3,无最小值 (D )既无最小值,也无最大值(7)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41a ,22a ,3a 成等差数列。

若1a =1,则4s =( ) (A )7 (B )8 (3)15 (4)16(8) 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线长为1,线段11B D 上有两个动点E ,F ,且2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C BE ⊥ (B )//EF ABCD 平面(C )三棱锥A BEF -的体积为定值 (D )异面直线,AE BF 所成的角为定值(9)已知O ,N ,P 在ABC ∆所在平面内,且,0OA OB OC NA NB NC ==++=,且P A P B P B P C P C P A ∙=∙=∙,则点O ,N ,P 依次是ABC ∆的( )(A )重心 外心 垂心 (B )重心 外心 内心 (C )外心 重心 垂心 (D )外心 重心 内心(10)如果执行右边的程序框图,输入2,0.5x h =-=,那么输出的各个数的和等于( ) (A )3 (B ) 3.5 (C ) 4 (D )4.5(11)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c 2m )为( )(A )(B )(C )(D )(12)用min{a,b,c}表示a,b,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f (x )=min{2x, x+2,10-x} (x ≥ 0), 则f (x )的最大值为(A )4 (B )5 (C )6 (D )7 二、填空题(13)设已知抛物线C 的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为F(1,0),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 两点。

2009年重庆高考试卷及解答

2009年重庆高考试卷及解答

绝密 ★ 启封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6分)14.密闭有空气的薄塑料瓶因降温而变扁,此过程中瓶内空气(不计分子势能)A .内能增大,放出热量B 内能减小,吸收热量C .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D 内能减小,外界对其做功答案:D15.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同时在水和空气中传播,某时刻的波形曲线见题15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 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B .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 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C .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 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D .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 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答案:A16.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H +126C →137N +1Q11H +157N →126C +X+2Q 方程式中Q 1、2Q 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A X 是32He ,21Q Q > B. X 是42He ,21Q Q >C, X 是32He ,21Q Q < D. X 是42He ,21Q Q <答案:B17.据报道,“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绕月飞行器的圆形轨道距月球表面分别约为200Km 和100Km ,运动速率分别为v 1和v 2,那么v 1和v 2的比值为(月球半径取1700Km )A. 1918 D. 1819 答案:C18.某实物投影机有10个相同的强光灯L 1~L 10(24V/200W)和10个相同的指示灯X 1~X 10(220V/2W),将其连接在220V 交流电源上,电路见题18图,若工作一段时间后,L 2 灯丝烧断,则( )A. X 1的功率减小,L 1的功率增大B. X 1的功率增大,L 1的功率增大C, X 2功率增大,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减小D. X 2功率减小,其它指示灯的功率增大答案:C19.在题19图所示电路中,电池均相同,当电键S 分别置于a 、b 两处时,导线MM'与NN' ,之间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f 、 b f ,判断这两段导线( )A.相互吸引,a f >b fB.相互排斥, a f > b fC.相互吸引, a f < b fD.相互排斥, a f < b f答案:D20.题20图为一种早期发电机原理示意图,该发电机由固定的圆形线圈和一对用铁芯连接的圆柱形磁铁构成,两磁极相对于线圈平面对称,在磁极绕转轴匀速转动过程中,磁极中心在线圈平面上的投影沿圆弧 XOY 运动,(O 是线圈中心),则( ) A.从X 到O,电流由E 经G 流向F ,先增大再减小B.从X 到O,电流由F 经G 流向E ,先减小再增大C.从O 到Y,电流由F 经G 流向E ,先减小再增大D. 从O 到Y ,电流由E 经G 流向F ,先增大再减小答案:D21.用a 、b 、c 、d 表示四种单色光,若①a 、b 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小于b 的临界角;②用b 、c 和d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 的条纹间距最大③用b 、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 能使其发射电子。

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第Ⅰ卷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2P(A?B)?P(A)?P(B)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球的体积公式V?43πR 3P(AB)?P(A)P(B) 一、选择题: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21. 设集合S?x|x?5,T?x|x?4x?21?0,则S????T? A.?x|?7?x??5?B.?x|3?x?5? C.?x|?5?x?3?D.?x|?7?x?5? ?a?log2x(当x?2时)?2.已知函数f(x)??x2?4在点x?2处连续,则常数a的值是(当x?2时)??x?2A.2B.3C.4D.5(1?2i)23.复数的值是3?4iA.-1B.1C.-iD.i 4.已知函数f(x)?sin(x??2)(x?R),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2? B.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2?1 C.函数f(x)的图像关于直线x?0对称D.函数f(x)是奇函数 5.如图,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PB?AD B. 平面PAB?平面PBC C. 直线BC∥平面PAE D. 直线PD与平面ABC所称的角为45 6.已知a,b,c,d为实数,且c?d。

则“a?b”是“a?c?b?d”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x2y2?2?1(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7. 已知双曲线2b点P(3,y0)在该双曲线上,则PF1?PF2= A. -12 B. -2C. 0D. 4 8. 如图,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有A,B,C三点,?ABC?90,BA?BC,?球心O到平面ABC的距离是32,则B、C两点的球面距离是2A.?4? B.?C.? 3329. 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1,抛物线y?4x 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C. 1137D. 51610.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每吨甲产品要用A原料3吨、B原料2吨;生产每吨乙产品要用A原料1吨、B原料3吨。

2009年高考重庆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重庆数学(理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金相组织
共析钢 过共析钢 轧钢

供货方式
锻钢 铸钢
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金属材料的定义: 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 纯金属、 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分类:
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 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 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黑色金属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 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 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特种金属材料
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 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 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 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钢的分类
平炉钢
冶炼方法
转炉钢 电炉钢 碳素钢
化学成分
合金钢 普通钢 磷≤0.045%、硫≤0.055% 磷、硫≤0.035% 磷、硫≤0.03%


优质钢 高级优质钢

用 途
结构钢
工具钢 特殊钢 亚共析钢
用以制造各种承力结构件和机械零件
用以制造各种切削刀具、量具、模具和其他耐磨工具 耐热钢、耐磨钢、不锈钢、电工钢、低温钢、易切削钢等 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 珠光体组织 碳化物加珠光体组织 珠光体钢 贝氏体钢 马氏体钢 奥氏体钢 铁素体钢
过饱和
铁素体+渗碳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试题卷(理工农医类)数学试题卷(理工农医类)共5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P(A+B)=P(A)+P(B)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P(A ·B)=P(A)·P(B)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P n (K)=k m P k (1-P)n-k以R 为半径的球的体积V =43πR 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1+32i= (A)1+2i(B)1-2i(C)-1(D)3(2)设m,n 是整数,则“m,n 均为偶数”是“m+n 是偶数”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圆O1:x2+y2-2x=0和圆O2:x2+y2-4y=0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交(C)外切(D)内切(4)已知函数M,最小值为m,则mM的值为(A)14(B)12(C)2(D)2(5)已知随机变量ζ服从正态分布N(3,a2),则(3)Pξ<=(A)15(B)14(C)13(D)12(6)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对任意x1,x2∈R有f(x1+x2)=f(x1)+f(x2)+1,,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f(x)为奇函数(B)f(x)为偶函数(C) f(x)+1为奇函数(D)f(x)+1为偶函数(7)若过两点P1(-1,2),P2(5,6)的直线与x轴相交于点P,则点P分有向线段12PP所成的比λ的值为(A)-13(B) -15(C) 15(D) 13(8)已知双曲线22221x ya b-=(a>0,b>0)的一条渐近线为y=kx(k>0),离心率e,则双曲线方程为(A)22xa-224ya=1 (B)222215x ya a-=(C)222214x yb b-=(D)222215x yb b-=(9)如题(9)图,体积为V的大球内有4个小球,每个小球的球面过大球球心且与大球球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个小球的球心是以大球球心为中心的正方形的4个顶点.V 1为小球相交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体积,V 2为大球内、小球外的图中黑色部分的体积,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V 1>2V (B) V 2<2V(C )V 1> V 2(D )V 1< V 2(10)函数f(x)=(02x π≤≤) 的值域是(A )[-2] (B)[-1,0]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设集合U ={1,2,3,4,5},A ={2,4},B={3,4,5},C={3,4},则(A ⋃B)()U C ⋂ð = .(12)已知函数f(x)=23(0(0x x a x +≠⎧⎨=⎩当时)当时) ,在点x =0处连续,则2221limx an a n n →∞+=+ . (13)已知2349a = (a>0) ,则23log a = .(14)设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a 12=-8,S 9=-9,则S 16= .(15)直线l 与圆x 2+y 2+2x-4y+a=0(a<3)相交于两点A ,B ,弦AB 的中点为(0,1),则直线l 的方程为 .(16)某人有4种颜色的灯泡(每种颜色的灯泡足够多),要在如题(16)图所示的6个点A 、B 、C 、A 1、B 1、C 1上各装一个灯泡,要求同一条线段两端的灯泡不同色,则每种颜色的灯泡都至少用一个的安装方法共 有 种(用数字作答).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6分,(Ⅱ)小问7分)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60 ,c=3b.求:(Ⅰ)a的值;c(Ⅱ)cot B+cot C的值.(18)(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8分.)甲、乙、丙三人按下面的规则进行乒乓球比赛:第一局由甲、乙参加而丙轮空,以后每一局由前一局的获胜者与轮空者进行比赛,而前一局的失败者轮空.比赛按这种规则一直进行到其中一人连胜两局或打满6局时停止.设在每局中参赛者,且各局胜负相互独立.求:胜负的概率均为12(Ⅰ)打满3局比赛还未停止的概率;(Ⅱ)比赛停止时已打局数ξ的分别列与期望Eξ.(19)(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6分,(Ⅱ)小问7分.)如题(19)图,在ABC 中,B=90 ,AC =152,D 、E 两点分别在AB 、AC 上.使 2AD AEDB EC==,DE=3.现将ABC 沿DE 折成直二角角,求: (Ⅰ)异面直线AD 与BC 的距离;(Ⅱ)二面角A-EC-B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20)(本小题满分13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8分.)设函数2()(0),f x ax bx c a =++≠曲线y =f (x )通过点(0,2a +3),且在点(-1,f (-1))处的切线垂直于y 轴.(Ⅰ)用a 分别表示b 和c ;(Ⅱ)当bc 取得最小值时,求函数g (x )=-f (x )e -x 的单调区间.(21)(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7分.)如图(21)图,M (-2,0)和N (2,0)是平面上的两点,动点P 满足:6.PM PN +=(Ⅰ)求点P 的轨迹方程;(Ⅱ)若2·1cos PM PN MPN-∠=,求点P 的坐标.(22)(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7分.)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满足321122,(N*)n a a a a a a n ++==∈. (Ⅰ)若214a =,求a 3,a 4,并猜想a 2008的值(不需证明);(Ⅱ)记12...(N*),n n n b a a a n b =∈≥若对n ≥2恒成立,求a 2的值及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A (2)A (3)B (4)C (5)D(6)C(7)A (8)C (9)D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1)25,(12)13(13)3 (14)-72 (15)x-y+1=0 (16)216三、解答题:满分76分. (17)(本小题13分) 解:(Ⅰ)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b c b A =+-=2221117()2,3329c c c c c +-=故a c = (Ⅱ)解法一:cot cot B C +=cos sin cos sin sin sin B C C BB C +=sin()sin ,sin sin sin sin B C AB C B C+= 由正弦定理和(Ⅰ)的结论得227sin 19··1sin sin sin ·3cA aBC A bc c c ====故cot cot 9B C +=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及(Ⅰ)的结论有22222271()cos 2c c c a c b B ac +-+-==故sin B == 同理可得22222271cos 2c c ca b c C ab +-+-===sin C ===从而cos cos cot cot sin sin 9B C B C B C +=+== (18)(本小题13分)解:令,,k k k A B C 分别表示甲、乙、丙在第k 局中获胜.(Ⅰ)由独立事件同时发生与互斥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公式知,打满3局比赛还未停止的概率为 12312333111()().224P AC B P B C A +=+= (Ⅱ)ξ的所有可能值为2,3,4,5,6,且 121222111(2)()(),222P P A A P B B ξ==+=+= 12312333111(3)()().224P P AC C P B C C ξ==+=+= 1234123444111(4)()().228P P AC B B P B C A A ξ==+=+= 123451234555111(5)()(),2216P P AC B A A P B C A B B ξ==+=+=123451234555111(6)()(),2216P P AC B A C P B C A B C ξ==+=+= 故有分布列从而111114723456248161616E ξ=⨯+⨯+⨯+⨯+⨯=(局). (19)(本小题13分)解法一:(Ⅰ)在答(19)图1中,因AD AEDB CE=,故BE ∥BC .又因B =90°,从而 AD ⊥DE .在第(19)图2中,因A -DE -B 是直二面角,AD ⊥DE ,故AD ⊥底面DBCE ,从而AD ⊥DB .而DB ⊥BC ,故DB 为异面直线AD 与BC 的公垂线. 下求DB 之长.在答(19)图1中,由2AD AE CB BC ==,得2.3DE AD BC AB == 又已知DE =3,从而39.22BC DE ==6.AB ===因1, 2.3DB DB AB =故= (Ⅱ)在第(19)图2中,过D 作DF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F ,连接AF .由(1)知,AD ⊥底面DBCE ,由三垂线定理知AF ⊥FC ,故∠AFD 为二面角A -BC -B 的平面 角.在底面DBCE 中,∠DEF =∠BCE ,11552,,322DB EC ===因此4sin .5DB BCE EC == 从而在Rt △DFE 中,DE =3,412sin sin 3.55DF DE DEF DE BCE ====在5Rt ,4,tan .3AD AFD AD AFD DF ∆===中 因此所求二面角A -EC -B 的大小为arctan 5.3解法二:(Ⅰ)同解法一.(Ⅱ)如答(19)图3.由(Ⅰ)知,以D 点为坐标原点,DB DE DA、、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0,0,4),9202C ⎛⎫ ⎪⎝⎭,,,E (0,3,0).302AD AD ⎛⎫ ⎪⎝⎭=-2,-,,=(0,0,-4).过D 作DF ⊥CE ,交CE 的延长线于F ,连接AF .设00(,,0),F x y 从而00(,,0),DF x y =00(,3,0).EF x y DF CE =-⊥由,有0030,20.2DF CE x y =+=即 ① 又由003,.322x y CE EF -= 得 ②联立①、②,解得00364836483648,.,,0,,4.252525252525x y F AF ⎛⎫⎛⎫=-=-=-- ⎪ ⎪⎝⎭⎝⎭即,得因为36483(2)025252AF CE ⎛⎫⎛⎫=--+-= ⎪ ⎪⎝⎭⎝⎭,故AF CE ⊥,又因DF CE ⊥,所以DFA ∠为所求的二面角A-EC-B 的平面角.因3648,,0,2525DF ⎛⎫=- ⎪⎝⎭有12,4,5DF AD ===所以5tan .3AD AFD DF ==因此所求二面角A-EC-B 的大小为5arctan .3(20)(本小题13分)解:(Ⅰ)因为2(),()2.f x ax bx c f x ax b '=++=+所以又因为曲线()y f x =通过点(0,2a +3), 故(0)23,(0),2 3.f a f c c a =+==+而从而又曲线()y f x =在(-1,f (-1))处的切线垂直于y 轴,故(1)0,f '-= 即-2a +b =0,因此b=2a.(Ⅱ)由(Ⅰ)得2392(23)4(),44bc a a a =+=+-故当34a =-时,bc 取得最小值-94. 此时有33,.22b c =-= 从而233333(),(),42222f x x x f x x '=--+=-- 2333()()(),422x x g x f x c x x e --=-=+- 所以23()(()()(4).4x x g x f x f x e x e --''=-=-- 令()0g x '=,解得122, 2.x x =-=当(,2),()0,()(,2)x g x g x x '∈-∞-<∈-∞-时故在上为减函数;当(2,2)()0,()(2,).x g x g x x '∈->∈+∞时,故在上为减函数当(2,)()0()(2,)x g x g x x '∈+∞<∈+∞时,,故在上为减函数.由此可见,函数()g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2)和(2,+∞);单调递增区间为(-2,2).(21)(本小题12分)解:(Ⅰ)由椭圆的定义,点P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长轴长2a =6的椭圆.因此半焦距c =2,长半轴a =3,从而短半轴b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221.95x y += (Ⅱ)由2,1cos PM PN MPN=- 得 cos 2.PM PN MPN PM PN =- ①因为cos 1,MPN P ≠不为椭圆长轴顶点,故P 、M 、N 构成三角形.在△PMN 中,4,MN =由余弦定理有 2222cos .MN PM PN PM PN MPN =+- ② 将①代入②,得 22242(2).PM PN PM PN =+--故点P 在以M 、N 为焦点,实轴长为2213x y -=上.由(Ⅰ)知,点P 的坐标又满足22195x y +=,所以 由方程组22225945,3 3.x y x y ⎧+=⎪⎨+=⎪⎩解得2x y ⎧=⎪⎪⎨⎪=±⎪⎩ 即P 点坐标为. (22)(本小题12分)解:(Ⅰ)因2122,2,a a -==故 3423123824232,2.a a a a a a ---==== 由此有0223(2)(2)(2)(2)12342,2,2,2a a a a ----====,故猜想n a 的通项为1(2)*2(N ).n n a n --=∈(Ⅱ)令2log ,2.n S n n n n n x a S x n b ==表示的前项和,则 由题设知x 1=1且 *123(N );2n n n x x x n ++=+∈ ① 123(2).2n n S x x x n =+++≥≥ ② 因②式对n =2成立,有1213,12x x x ≤+=又得 21.2x ≥ ③ 下用反证法证明:2211..22x x ≤>假设 由①得21211312()(2).22n n n n n n x x x x x x ++++++=+++ 因此数列12n n x x ++是首项为22x +,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故 *121111()(N ).222n n n x x x n +--=-∈ ④ 又由①知 211111311()2(),2222n x n n n n n x x x x x x x +++++-=--=--因此是112n n x x +-是首项为212x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 1*1211()(2)(N ).22n n n x x x n -+-=--∈ ⑤ 由④-⑤得 1*221511(2)()(2)(N ).222n n n S x x n --=+---∈ ⑥ 对n 求和得*2215111(2)(2)(2)()(N ).2232nn n x x x n ---=+---∈ ⑦ 由题设知21231,22k S x +≥>且由反证假设有 21*22221*22221121152)(2)()(N ).22341211151()(2)(2)2(N ).23244k k k k x x k x x x k ++++---≥∈+-≤+--<+∈ (从而 即不等式22k +1<22364112x x +-- 对k ∈N *恒成立.但这是不可能的,矛盾.因此x 2≤12,结合③式知x 2=12,因此a 2=2*2将x 2=12代入⑦式得 S n =2-112n -(n ∈N*), 所以b n =2S n =22-112n -(n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