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分课件
合集下载
恙虫病医学课件

恙虫病可能导致肺部感染 、心脏疾病等并发症。
其他疾病
恙虫病还可能引起其他疾 病,如脑膜炎、脑炎等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
03
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同时具备恙螨幼虫叮咬证据,或经血清 学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
01
恙虫病医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恙虫病的概述 •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 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恙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 恙虫病的案例分析 • 恙虫病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恙虫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丛林斑疹 伤寒。
特征
患者常出现高热、头痛、淋巴结 肿大等症状,皮疹为红色斑丘疹 ,通常在叮咬部位发生。
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恙虫 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 、肺部感染等。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首选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以消灭恙螨幼虫 和病原体。
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补液、营养支 持等。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心脏疾病患者的特殊用药等 。
发病机制
恙虫病东方体的传播
恙虫病东方体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给人类。
入侵部位
症状产生
恙虫病东方体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刺激 人体免疫系统,导致高热、头痛等症 状。
恙虫病东方体主要在人体网状内皮系 统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
01
02
03
分布地区
恙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大洋洲和非洲等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其他疾病
恙虫病还可能引起其他疾 病,如脑膜炎、脑炎等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
03
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具备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同时具备恙螨幼虫叮咬证据,或经血清 学检测阳性。
鉴别诊断
01
恙虫病医学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恙虫病的概述 •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 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恙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 恙虫病的案例分析 • 恙虫病的相关知识拓展
01
恙虫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恙虫病是一种由恙虫病东方体引 起的急性传染病,又称丛林斑疹 伤寒。
特征
患者常出现高热、头痛、淋巴结 肿大等症状,皮疹为红色斑丘疹 ,通常在叮咬部位发生。
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恙虫 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心脏疾病 、肺部感染等。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首选抗生素治疗,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以消灭恙螨幼虫 和病原体。
辅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如补液、营养支 持等。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特殊处理,如心脏疾病患者的特殊用药等 。
发病机制
恙虫病东方体的传播
恙虫病东方体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给人类。
入侵部位
症状产生
恙虫病东方体的毒素和代谢产物刺激 人体免疫系统,导致高热、头痛等症 状。
恙虫病东方体主要在人体网状内皮系 统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
01
02
03
分布地区
恙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 大洋洲和非洲等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恙虫病 PPT课件

17
诊 断
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 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潰疡 淋巴结肿大,皮 疹 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
病原体分离
18
治 疗( Treatment )
强力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本病有特 效
19
预 防
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
应发动群众,采用各种灭鼠器与药 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灭鼠。
病程第3周: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9
特征性表现
焦痂与溃疡
A.发生率: 见于 36.9~98% 患者 B.外 观: 圆形或椭圆形 C.直 径: 3~15mm D.形 态:表面焦黑色痂皮, 基底部肉芽创面 E.边 缘: 稍隆起 周围有红晕 F.数 目: 1个 个别2~3个 G.好发部位: 潮湿 气味浓 隐秘
10
恙 虫 病 焦 痂
——
恙虫病——焦痂
恙虫病——焦痂
恙 虫 病 —— 溃 疡
特征性表现 淋巴结肿大
部位:焦痂附近 性状:压痛 可移动 不化脓
15
特征性表现 肝脾肿大
16
特征性表现
皮疹
时间: 4~6天 部位: 躯干 四肢 大小: 0.2~0.5cm 性状: 淡红色, 斑丘疹, 充血性, 不痒 持续: 3~7天
20
切断传播途径:改善环境卫生
铲除杂草、改造环境、消灭恙螨孳生地是 最根本措施。流行区野外作业时,应铲除或焚 烧住地周围50米以内的杂草,然后喷洒1~2% 敌敌畏,亦可用40%乐果乳剂或5%马拉硫磷 乳剂配成1‰溶液以20~25ml/m2计算渍洒地 面。
21
保护易感人群:
个人防护
22
不在溪边草地上坐卧,不在杂草灌丛上晾晒衣 服。在流行区野外军事训练,生产劳动、工作活动 时,应扎紧袖口、领口及裤脚口,身体外露部位涂 擦罗浮山百草油或避蚊剂,以防恙螨幼虫叮咬。回 营区后及时沐浴、更衣、如发现恙螨幼虫叮咬,可 立即用针挑去,涂以酒精或其他消毒剂。目前尚无 可供使用的有效疫苗,进入重疫区的人员,可服强 力霉素0.1~0.2g或氯霉素1g,隔日1次,连用4周。
恙虫病培训课件

•恙虫病概述•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恙虫病的识别和诊断目•恙虫病培训和实践录定义传播途径恙虫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恙虫病疫情一旦爆发,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恙虫病的危害和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个体的危害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环境管理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病原治疗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对于重症患者,可使用氯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注意药物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痒、消炎等。
监测与报告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恙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感染风险。
健康教育科研与创新恙虫病的控制和消除策略恙虫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01020304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查X线检查01超声检查02CT或MRI检查03培训目的培训目标培训目的和目标培训内容恙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恙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恙虫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恙虫病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
培训方法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学习交流030201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培训效果评估考试评估:针对培训内容设置考试题目,检验医务人员掌握情况;•满意度调查: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培训反馈意见。
01020304。
恙虫病讲课

04
05
诊断方法:血清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 疗、对症治疗等
06
预防措施:防蚊灭蚊、 个人防护等
治疗药物研究
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氯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胸腺肽等 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 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紫杉醇等
恙虫病讲课
演讲人
目录
01. 恙虫病的基础知识 02. 恙虫病的治疗方法 03. 恙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04. 恙虫病的研究进展
恙虫病的基础知识
病因和传播途径
病因: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 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 肿大等
传播途径:恙螨叮咬是主要 的传播途径,恙螨叮咬人体
后,将立克次体传播给人
02
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皮肤 暴露
03
定期检查家中宠物,防止 携带恙虫病病原体
04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 勤换衣物
05
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恙虫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首选多西 环素,也可使用氯
霉素、四环素等 1
免疫调节剂:如环 4
孢素、硫唑嘌呤等, 用于改善免疫功能,
减轻病情
抗炎药:如阿司匹 林、布洛芬等,用
2 于缓解发热、关节
痛等症状
3
糖皮质激素:如泼
尼松、地塞米松等,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缩短病程
非药物治疗
保持个人 卫生,勤 洗澡、勤 换衣
避免在草 地、灌木 丛等环境 中长时间 坐卧
避免接触 恙螨叮咬, 穿长袖衣 物,涂抹 防蚊液
加强锻炼, 提高免疫 力,降低 感染风险
恙虫病-精品医学课件

起病急,发热,焦痂或溃疡 淋巴结肿大,皮疹 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外斐反应
病原体分离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 钩体病 ❖ 斑疹伤寒 ❖ 伤寒 ❖ 疟疾 ❖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Treatment )
❖氯霉素:有特效
成人2g/d、儿童25~40mg/(kg·d) 4次分服;或静脉给药 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7~10天 ❖四环素:儿童慎用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及诺氟沙星
恙虫病
Tsutsugamushi disease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张浩LOGOຫໍສະໝຸດ 引言别来无“恙”概述
❖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病原体: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体) ❖传播媒介:恙螨 ❖传染源:鼠类 ❖临床特征:发热、焦痂(或溃疡)
淋巴结肿大、皮疹
内容
病原学 发病机制 临临床床表表现现 诊诊 断断
(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
❖血象 : WBC下降或正常 ❖血清学检查:
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 滴度≥1:160有诊断意义 病程中隔周做2次检查, 效价升高≥ 4倍,诊断意义更大
❖病原体分离:小白鼠腹腔内接种
诊断( Diagnosis )
❖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 ❖临床表现:
❖抵抗力: 弱,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敏感
流行病学---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 黄毛鼠、褐家鼠 ❖ 广东:市镇-家鼠
农村-社鼠、黄毛鼠
流行病学---传播媒介
恙螨(mite)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生活习惯:温暖、潮湿的灌木丛边缘、 草地等 生活周期:卵、幼虫、蛹、稚虫和成虫
病原体分离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 钩体病 ❖ 斑疹伤寒 ❖ 伤寒 ❖ 疟疾 ❖ 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Treatment )
❖氯霉素:有特效
成人2g/d、儿童25~40mg/(kg·d) 4次分服;或静脉给药 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7~10天 ❖四环素:儿童慎用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及诺氟沙星
恙虫病
Tsutsugamushi disease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张浩LOGOຫໍສະໝຸດ 引言别来无“恙”概述
❖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病原体:恙虫病东方体(立克次体) ❖传播媒介:恙螨 ❖传染源:鼠类 ❖临床特征:发热、焦痂(或溃疡)
淋巴结肿大、皮疹
内容
病原学 发病机制 临临床床表表现现 诊诊 断断
(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
❖血象 : WBC下降或正常 ❖血清学检查:
外斐反应(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 滴度≥1:160有诊断意义 病程中隔周做2次检查, 效价升高≥ 4倍,诊断意义更大
❖病原体分离:小白鼠腹腔内接种
诊断( Diagnosis )
❖流行病学资料:野外活动史 ❖临床表现:
❖抵抗力: 弱,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类敏感
流行病学---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 黄毛鼠、褐家鼠 ❖ 广东:市镇-家鼠
农村-社鼠、黄毛鼠
流行病学---传播媒介
恙螨(mite)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生活习惯:温暖、潮湿的灌木丛边缘、 草地等 生活周期:卵、幼虫、蛹、稚虫和成虫
恙虫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诊断与治疗
诊断与治疗
临床诊断: 医生通过观察病人 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在必要 时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认。 恙虫病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情 综合判断使用药物治疗,如抗 生素等。
诊断与治疗
并发症预防: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 恙虫病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结论
恙虫病是一种通过恙虫螨传播的传 染病。 注意个人防护和居住环境卫生是预 防恙虫病的关键。
恙虫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目录 引言 病因与传播 预防与控制 诊断与治疗 结论
引言
引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是由恙螨传 播的一种传染病。 传播途径: 恙螨是主要传播媒介, 通过叮咬人类传播疾病。
引言
症状表现: 恙虫病的症状包括发热、皮 疹、肌肉疼痛等。
病因与传播
病因与传播
恙虫螨的生活习性: 恙虫螨主 要寄生在啮齿动物身上,通过 媒介传播给人类。 人类感染途径: 人类通过叮咬 、接触感染啮齿动物或其排泄 物而感染恙虫病。
病因与传播
季节与地理分布: 恙虫病在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更为常见,夏季是高发季节。
预防与控制
预防与控制
个人防护措施: 减少与啮齿动物接 触,避免使用草堆和干草作为垫料 ,穿戴长衣长裤等。 居住环境管理: 卫生管理、环境卫 生改善等措施可以减少恙虫病传播 。
预防与控制
消灭恙虫螨: 通过使用杀虫剂等方法消 灭恙虫螨,减少传播机会。
结论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 展。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恙虫病 ppt课件

29
(六)诊断标准
• 4.2 临床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加3.2.4; • 或同时具备3.1、3.2.1、3.2.4三项; • 4.3 实验室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加3.3.2、3.3.3、3.3.4中的
任何一项;
• 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3中的任何一项;
PPT课件
30
(七)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伤寒、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 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相鉴别。
PPT课件
39
(七)鉴别诊断
• 5.9 粟粒性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发生血 行播散引起,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 但通常有结核病的全身中毒症状,临床 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PPT课件
40
(七)鉴别诊断
• 5.10 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外周 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 左移,血培养阳性。
PPT课件
6
(二)流行病学
4. 地理分布和发病季节特点
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东
亚各国流行较为广泛,日本、韩国、泰 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报道发病较多。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流行季节有显著 差异。长江以南地区以6-8月为流行高峰, 属于“夏季型”;长江以北地区以1011月为流行高峰,属于“秋季型” 。
PPT课件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尚无接触危重病人 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导致传播的报道。
PPT课件
4
草 地 接 触 史
PPT课件
5
(二)流行病学
3. 人群易感性
人对恙虫病东方体普遍易感,病后可获 得较稳固的免疫力。流行地区居民多经感染而 获得免疫,通常表现为散发,外来人群进入疫 区常易发生流行。
田间劳作的农民、野外作业人员(伐木、 筑路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等)、野外训练部队 和野外旅游者等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易发 生感染。
恙虫病ppt课件

环境改善
改善居住环境,如加强房屋通 风,保持室内干燥等。
健康教育
加强公众对恙虫病的认识,提 高预防意识。
宣传教育
宣传途径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途径进行宣传教育 。
重点人群
针对儿童、老年人、野外工作者等重点人群 进行重点宣传教育。
教育内容
介绍恙虫病的传播方式、预防措施、治疗方 法等。
定期更新
根据恙虫病发病情况,及时更新宣传教育内 容。
病原治疗
选用针对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特效药物 进行治疗,如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 素等。
合并症处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合并症,如心脏疾病 、肺部感染等,给予相应治疗,同时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方案
病原治疗
氯霉素每日20mg/kg,分2次口 服或静脉滴注,退热后继续用药 3-5天;或四环素类抗生素,如 盐酸多西环素每日10mg/kg,分 2次口服,退热后继续用药3-5天 。严重病例可使用头孢曲松钠等
其他症状
恙虫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咳 痰、胸闷、胸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肿大、黄 疸、脾肿大等症状。
03
恙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高热、焦痂或溃疡等 典型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采集患者血液、淋巴结穿刺液 等标本进行恙虫病立克次体的 分离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
避免野外活动
尽量减少在恙螨栖息着防护服
在野外活动时,应穿着 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
露。
定期除草
清理居住环境附近的杂 草,减少恙螨的栖息地
。
控制方法
01
02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表现
–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 可有心肌酶谱异常 – 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
病例诊断(一)
流行病学史
– 流行季节,发病前3周内曾在或到过恙虫病流行区,并 有野外活动史 – 主要有田间劳作、农村垂钓、野营训练、草地坐卧、 接触和使用秸杆等
病例诊断(二)
临床表现
– 发热 – 淋巴结肿大 – 皮疹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鉴别诊断(一)
斑疹伤寒
鉴别诊断(二)
登革热 流行性出血热
鉴别诊断(三)
疟疾 钩端螺旋体病
鉴别诊断(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伤寒
鉴别诊断(五)
粟粒性肺结核
败血症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病原学治疗 对症治疗
合并MODS重症患者的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2007-2011年广州市恙虫病发病地区分布
140 120 100
发病数
80 60 40 20 0 白云区 从化市 番禺区 海珠区 花都区 黄埔区 荔湾区 萝岗区 南沙区 天河区 越秀区 增城市
地区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07-2011年广州市恙虫病发病月分布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注意多饮水,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和能量平衡
加强护理和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
病原学治疗
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类)
– 成人100mg,每12小时口服1次,退热后100mg/d顿服; – 8岁以上小儿每日2.2mg/kg,每12小时1次,退热后按体重 2.2mg/kg,每日口服1次。 – 强力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肝功 能损害, 脂肪肝变性, 同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 孕妇不宜服用强力霉素,8岁以下儿童禁止服用焦痂图片
脐周
颈部
阴囊
大腿内侧
临床表现(三)
神经系统:神情淡漠、重听、烦躁、谵妄,甚至抽搐或昏 迷,可出现脑膜刺激症
循环系统:心率快、心音弱、心律不齐等心肌炎表现 呼吸系统:咳嗽、气促、胸痛、双肺罗音等肺炎表现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肝损害、胃肠道出血
重症患者常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的功能衰竭
恙虫病
2012年5月22日和24日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4例(每日2例) 疑似恙虫病重症病例 其中3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scrub
恙虫病东方体 自然疫源性疾病
typhus)
病原学
原属于立克次体科立克次体属
发病机制
立克 次体 鼠 类 恙螨
人
体 入血
局部 焦 痂 焦痂脱落 溃 疡
立克次体血症 全身小血管炎 血管周围炎
全身毒血症状 充血、皮疹
淋巴结肿大 重要脏器炎症 心肌炎、 肾损害、 肝脾肿大
脑膜脑炎、肺炎、出血
• 广州市
发病时间:5-11月;
发病地区:从化、增城、番禺、花都等病例较 多 人群分布:大于40岁;农民,近年非农民逐年 增多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 外斐氏反应 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有诊断意义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抗体,如同时检测双份血 清,IgG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可诊断为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单份血清IgM抗 体滴度≥1:32、IgG抗体滴度≥1:64有诊断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例诊断(三)
实验室检查
– 外斐氏试验阳性:单份血清OXK效价≥1:160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双份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及 以上升高
– PCR核酸检测阳性
– 分离到病原体
诊断标准(一)
疑似病例诊断
– 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疹+明确排 除其他疾病 – 无法获得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同时具备发 热、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并明确排除其他疾病
2007
发病数
4
5
2008
6
月份
7
2009
8
9
2010
10
11
12
2011
临床表现(一)
潜伏期4~21d,一般10~14d 起病急、体温1~2d内上升到39~41℃,呈弛张热
常伴畏寒或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
颜面潮红、结膜充血
临床表现(二)
焦痂对诊断最具特征性,可见于70%~98%患者,多见 于腹股沟、肛周、会阴、外生殖器、腋窝及腰背部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借此寻找焦痂;蚕豆至核桃大小, 伴疼痛和压痛 皮疹多见于病程第4~6天,发生率35%~100%,暗红色 充血性斑丘疹 肝大,约占10%~30%;脾大,约占30%~50%;质软, 可有轻触痛
诊断标准(二)
临床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 明确流行病学史 + 发热 + 特异性焦痂或溃疡
诊断标准(三)
实验室诊断病例
– 疑似病例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PCR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到病原体(三者之一) – 临床诊断病例 + 外斐氏试验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 性、PCR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病原体(四者之一)
病原学治疗
氯霉素
改称为恙虫病东方体
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
– 鼠类是最重要的储存宿主 – 其次为食虫目动物,如臭鼩鼱、四川短尾鼩 – 此外,兔、猪、猫和禽类也能感染
传播媒介
– 恙螨(Chigger mite) – 我国: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微红纤恙螨、高湖纤恙螨、海岛纤 恙螨和吉首纤恙螨等
传播途径
– 通过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恙螨幼虫叮咬传播
– 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恙螨生活史
稚 虫
成虫 卵 (遗传、传染) 第二代 幼虫 (寄生性) 鼠
蛹
叮咬 鼠 幼虫 (寄生性)
蛹
第一代 卵
成虫
(地上杂草) 稚虫
传播示意图
产 成虫 卵 第一代幼虫 叮咬 鼠 蛹(被感染)
(病原宿主,传染源)
鼠类 产 叮咬
传染源
成虫
卵
第二代幼虫
(有传染性)
叮咬 人类 恙虫病
– 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基因片段
病原体分离
– 取发热期患者血液0.5~1ml,接种小鼠腹腔、鸡胚或细胞,培养分离 病原体
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 白细胞多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分类增多或正 常,可有单核细胞分类增多或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
– 常见少量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或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