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参考 丰富多彩的文化
八上第四单元 第7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

【课题】八上第四单元第7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3.运用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并说出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2.我国主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教学模式】“自学、互动、反馈”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自主学习、对比分析,情境教学及直观演示【学法指导】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学、列举、对比、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地理助学。
苗族服饰蒙古服拉面米饭四合院窑洞水上人家马车学生1:我国的地方文化北方传统民居南方传统民居傣家竹篓陕北窑洞追问:为什么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各具特色?南“米”北“面”西北“肉、奶”追问:我们家乡哪些饮食习惯与当地气候、农业生产有关?2.读图→小组讨论→填表:藏民 蒙古族 傣族 苗族 服装 藏袍 多以羊毛、皮革为料 衣着比较色彩斑斓青藏高防寒性强藏民服饰 蒙古族服饰 傣族服饰 苗族服饰 赫哲族人用狗拉“扒犁” 渡江的溜索南“船”高原之舟北“马”沙漠之舟 传 统 交 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追问1:运用互联网,搜索“雨雪”“交通运输”等关键词,说说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追问2:我们家乡有哪些灾害性天气,如何避免灾害性天气的侵袭?视野拓展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福建武夷山既是自然遗产,又是文化遗产,是为数不多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服饰交通民居饮食自然环境【当堂达标】1.传统民居的形成主要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 )A.气候、地形 B.气候、交通 C.战争、历史 D.交通、资源2.青藏高原的牧民往往穿着可露出一只胳膊的不对称藏袍,其主要原因是 ( )A.生活贫困 B.牧民不怕寒冷 C.适应气温日较差大这种变化 D.美观大方3.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 )A.黎族——孔雀舞 8.傣族—一泼水节 C.蒙古族——藏袍 D.朝鲜族——竹竿舞4.被列人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有 ( )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 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C.秦陵兵马俑和陕西华山 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5. 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
初中地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优秀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学会尊重文化差异。
2.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差异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家乡都有独特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富多彩的文化》,了解一下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2.知识讲解(1)介绍世界文化多样性师: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比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排灯节等。
这些节日代表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2)讲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师:我们分别了解一下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的文化特点。
①亚洲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注重家庭、亲情和道德教育。
②欧洲文化: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
③非洲文化:以部落文化为代表,强调集体主义和部落认同。
④美洲文化:以多元文化为代表,融合了欧洲、非洲、亚洲等多种文化。
3.案例分析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1)案例分析:中国的春节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欢庆。
请同学们结合地图,分析一下春节的文化特点。
生:讨论并回答。
师:春节的文化特点有:团圆、亲情、喜庆、祥和等。
(2)案例分析:美国的感恩节师: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请大家结合地图,分析一下感恩节的文化特点。
生:讨论并回答。
师:感恩节的文化特点有:家庭聚会、感恩、丰收等。
4.小组讨论1.你所在地区的文化特点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文化差异?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也学会了尊重文化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四、课后作业2.思考: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初中地理课教案《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初中地理课教案《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代表元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中华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概述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2. 语言文字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语的方言与成语3. 宗教信仰中国主要宗教的分布与影响宗教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艺术成就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重要艺术家与作品介绍5. 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庆祝方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习俗特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中华文化。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或代表性事物为例,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看法。
4. 实地考察法: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中华文化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
3. 视频资料:有关中华文化各方面的视频。
4. 图片资料: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
5. 实地考察基地: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作业,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的表现和考察报告的质量。
4. 个人或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展示中华文化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中华文化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与展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
3.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对中华文化特点的理解。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单元《第7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丰富多彩的文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知识与技能:我国民居的地方特色,说明地理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我国服饰的地方特色,说明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所给信息,学会观察,发现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会分析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及认真思考、认真钻研学习的好品质,培养学生小组内积极合作探究的精神。
重点:知道我国的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
难点: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课件中所展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分别代表的不同含义,教师归纳后导入新课。
一、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教师讲述后,指出在不同的地形、气候等条件下,各地传统的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等各具特色。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一。
活动一:通过课件中所展示的图片,说说其建筑特点与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学生完成后,教师作归纳补充。
北方民居:北方地区因为气候寒冷,它的建筑主要考虑防寒保温。
南方民居: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并且多雨,民居要利于通风散热,同时屋顶的坡度要大以便于排水。
傣家竹楼:当地竹子众多,就地取材。
窗户很大,利于通风散热,同时屋顶的坡度大便于排水。
两层结构,上层住人,离地高防潮。
陕北窑洞:陕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当地的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可用来建造房屋,节约木材。
窑洞在地层中挖掘,节约土地,又可利用地下热能和土的保温性、隔热性,冬暖夏凉。
2、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看图一起分析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北方地区: 种植小麦为主,多吃面食,如水饺、饼、馒头、面条。
南方地区:种植水稻为主,以米饭为主。
西北牧区:肉奶等畜牧品占饮食很大比重。
3、地理环境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说说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活动二:展示图片,小组讨论这些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七年级地理教案)多样的地域文化教案

多样的地域文化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师生活动括艺术和体育。
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段。
[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
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
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回答]理解和尊重。
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地理课件】丰富多彩的文化

景颇族载歌载舞欢度目脑节
苗族水手们在龙船节赛船前喝酒壮行
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盛况
西藏拉萨哲蚌寺盛大的展佛活动。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藏语“雪” 意为“酸奶”,“顿”意为“宴会”, “雪顿”节即为酸奶节,是拉萨最隆重 节日之一,而节日的序幕——哲蚌寺展 佛是最令人瞩目的仪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四合院
北方传统民居,一般院落开阔, 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较小。
胡同
不同的地形环境下,交通工具也各具特色。
赫哲族人用狗拉“扒犁”迎新娘
横跨怒江的溜索
江上渡船
沙漠驼队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端午节汨罗江上赛龙舟
达斡尔族过春节
傣族欢度泼水节 壮族的三月三歌圩
大理白族人民欢度盛大的节日——三月街
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
第7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导入
图片中反映出文化的什么特点?
苗族
蒙古族
回、汉族的名菜火锅 参加婚礼吃抓饭(维吾尔族)
北京四合院 陕北窑洞
四川的渡江小船
沙漠驼队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服饰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是人类适应环境的 标志。 在冬季,东北地区人们的服饰厚实、保暖,而在 海南岛人们的服饰轻便、单薄。 丝绸产于南方,也适合夏季炎热的气候。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分布(2004年7月)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故宫故宫卫星 Nhomakorabea像图皖南古村落
龙门石窟外景
返 回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上千年的历史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辽阔的 土地上,几乎每个地区都有一些迥异于其他地 域的民风民俗。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丰富多彩的文化》word教案

课题: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
第7课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课时2011年5月28日星期一单位留庄一中备课人姜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居民、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的自然、文化遗产,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2)南方人: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食;,受气候的影响,爱品清香的。
(3)新疆人:畜牧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食物构成中以为主。3.服饰:藏族人身着,以适应的变化。蒙古人服饰多以为原料。
(承转)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各具特色。
课件展示:四幅传统民居图片
住
(1)北方传统民居:院落,,墙体,窗户。
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7、“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
A.南船北马B.南甜北咸
C.南米北面D.南湿北干
8、区分各民族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民居B.饮食C.服饰D.文化艺术
教师讲解
出示练习
巡视
点拨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检测
小组抢答问题
观察图片反映的文化特点
小组选择一幅图片讨论
读图查找回答看教材中的文字以及图片,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练习
互批
初中地理课教案《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初中地理课教案《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分析中华文化各个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概述: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文学艺术:分析诗词、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
3. 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4. 民俗风情:探讨中华各地的饮食、服饰、建筑等民俗特点。
5. 宗教信仰:了解道教、佛教、儒家等宗教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各个领域的美学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诗词、戏曲、节日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4.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中华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异同。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华文化概述,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第二课时:文学艺术,分析诗词、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美学特点。
3.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4. 第四课时:民俗风情,探讨中华各地的饮食、服饰、建筑等民俗特点。
5. 第五课时:宗教信仰,了解道教、佛教、儒家等宗教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个人研究报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地理》等相关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例 1】我国北方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
A 屋顶坡度较小 B 屋顶坡度较大 C 墙体较薄 D 墙体较高
【答案】A
【解析】北方民居具有的特点:屋顶坡度较小
【例 2】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失业人员众多。因此,今后要注意发展(
)
A.特色农业
B.森林工业
C.第三产业
D.重工业
【答案】C
【答案】失业人口增多,解决就业的措施主要是发展第三产业。
东北牛奶优势产区最主要的优势应是(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市场优势 B.资源优势 C.环境优势 D.加工优势 3.就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
的文化〗
A.环境保护压力大,饲草饲料比较缺 B.由于地域面积不大,消费市场狭小 C.轻
工业不发达,加工技术落后
针对训练1. 下图是人口ຫໍສະໝຸດ 生产模式示意图,读后回答下面下题。
引起 Y 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经济增长与衰退的周期性波动 B.全球气候冷暖的周期性波动 D. 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 2. 2008 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有害牛奶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牛奶事业迅速发展。读“我国牛 奶优势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题。
第四单元第 7 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 精讲精练解析
要点精讲
1、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 南 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 于 雨水流泻)。 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 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2)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 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 的 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 (3)服饰与地理环境 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 日 较差很大);蒙古族毛皮服饰(牧区)。 2、 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 民俗旅游:黎族—竹竿舞;傣族—泼水节;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黄山、泰山等。
D 黄土高原
1.A 解析:Y 时期已经处于人口增长的现代型,多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的调控多以市场经济 方式为主。在经济增长时期,民众预期未来前景良好,愿意生育的比例提高;而在经济衰 退 期,为了保证家庭生活水准不下降过多,而采取避免或减少生育的行为。 2.B 解析:依据图示东北牛奶优势产区的位置,结合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地区经济发展,该 地 优势为草场资源。 3.A 解析: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消费市场大,轻重工业都十分发达,技术先进,加之我国目前 加 大了对牛奶的检测力度,净化了牛奶市场,居民可以放心消费,故选择 A。本小题是采 用排 除法,BCD 的说法都有误,只能选 A。 4.C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为呼和浩特。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 , 面积 118 万平方公里。 5.A 解析: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气候因素。 6.B 解析: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因此,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 特 点是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7.C 解析:东北原有工业体系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8.A 解析:元、明、清都是以北京作为京城的朝代。 9.A 解析:在北方地区可以看到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10.D 解析:挖窑洞居住,以小米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黄土高原。
6. 东北原有工业体系的特点是(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综合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B.以重化学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
C.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D.以知识密集型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7. 东北原有工业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有悠久的农垦历史,有良好的农业基础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 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 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 D.河网密布,有十分便利的水运
D.居民对乳品消费存在戒备心理,市场萎缩
4. 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5.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 (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行政因素 D.经济因素
条件
8. 历史上,曾以北京作为京城的朝代是:( )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 元、明、清 B 唐、元、明 C 宋、明、清 D 汉、元、清 9.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在哪个地区可以见到:( )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的文化〗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0. 挖窑洞居住,以小米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 ) 〖本题考查:丰富多彩 的文化〗 A 长白山区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