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集体备课
初一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日期:[填写日期]
参与教师:[填写参与教师姓名]
活动目标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旨在讨论初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议程
1.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时间:30分钟)
- 讨论初一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 确定学生将研究和掌握的地理知识和能力。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分享(时间:60分钟)
- 每位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包括教材选择、教学资源和实用工具等。
- 讨论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情况,分享经验和教学反思。
3. 制定教学计划(时间:40分钟)
- 综合各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初一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 确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具体教学安排。
4. 其他事项(时间:10分钟)
- 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 安排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时间和议程。
结论
经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讨论和共同努力,初一年级地理组教师达成一致,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促进初一年级地理教学的发展。
下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将按计划进行。
参与教师签名
[填写参与教师姓名]。
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3篇)

1. 自我备课:教师们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材、教辅、教学案例等。
2. 集体讨论:教师们集中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3. 教学实践:教师们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反馈给教研组。
4. 教学反思:教师们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备课提供参考。
4. 教学实践与反思
活动结束后,地理教研组教师分组进行了教学实践。课后,大家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了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借鉴。
五、活动总结
本次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今后,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注重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地理教研组将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4. 学校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地理教研工作,为地理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发展空间。
第2篇
一、活动背景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地理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地理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 讨论与修改
在主讲教师介绍完毕后,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部分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可以增加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集体修改
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主讲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教案更加完善,教学环节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有望得到提升。
七年级下册地理 人教版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 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1课时

地理学科集体备课活页纸学科地理主备人总课时15课题第九章第一节美国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的特点及其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和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步互助探究【环节1:教师导入】以冬奥会美国入场现场引入本课。
第一步互助探究【环节2:师友探究】1、课本74页图9.1和77页图9.6说出美国在世界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结合课本76页图9.4说出美国的人种情况和人口特点及其成因。
3.结合课本77页图9.6和文字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4.结合课本77页图9.6及79页图9.10,说出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并分析美国是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第二步 互助释疑 【环节1:师友释疑】过渡: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它有什么寓意吗?1. 学生阅读民族大熔炉部分,说出美国在世界的位置、领土组成和地理位置。
过渡:我们从视频中发现美国运动员有白色和黑色人种,那么美国人种构成是怎样的?2. 说出美国的人种情况和人口特点及其成因。
第二步 互助释疑 【环节2: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读图9.1,美国在世界的位置,分析美国的半球、纬度和海陆位置。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

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地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8篇1. 集体备课主题: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为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
我们首先探讨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后,我们研究了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地质构造变动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加深了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理解,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集体备课主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分享了使用GIS进行地理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如何利用GIS制作地图、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探讨了如何将GIS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3. 集体备课主题: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我们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的措施,如减少碳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的开展。
4. 集体备课主题:人口与城市发展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人口与城市发展。
我们首先探讨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口统计学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我们研究了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城市扩张、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等方面。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加深了对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的城市知识。
5. 集体备课主题: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正文:本次集体备课主题是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我们讨论了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分享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如水质监测、水处理和环境规划等。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水资源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记录1. 备课目的备课,听起来好像是个大工程,但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地理这门课上学得开心又有效。
大家都知道,地理不仅仅是背山川河流那么简单,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认识自己。
对吧?所以,我们这次的备课,目标就是让学生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备课内容2.1 地球的奥秘首先,咱们得从地球说起。
这个大家伙可是个奇妙的球体,转个圈儿就能让我们见识到四季变换,真的是“变幻莫测”啊。
想想看,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魅力,有的地方阳光明媚,有的地方雨水绵绵。
通过一些有趣的动画或者视频,给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哇,那个效果肯定杠杠的!大家可以在课上互动,像“谁能告诉我地球转多久一圈?”这样的小问题,不仅让学生参与进来,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2.2 大气层的奇妙接下来,咱们就聊聊大气层。
这可是保护我们的“隐形斗篷”,没有它,我们早就被宇宙的各种怪兽“干掉”了。
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讲大气层里那些神奇的现象,比如云彩是怎么形成的,彩虹是怎么来的,嘿,还能做个小实验,看看水蒸气怎么变成水滴,简直像魔法一样!而且,记得带上些俏皮的语气词,比如“哇哦!你们看,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啦!”让学生们在惊讶中学习,更容易记住知识点。
3. 学习方法3.1 小组讨论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感,小组讨论绝对是个好主意。
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一个主题,比如“你们认为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这样,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分享他们的看法。
听着他们天南地北的聊,真是一种乐趣啊!说不定还有人提出去“火星旅行”的建议,哈哈,太搞笑了。
3.2 实地考察当然,光在课堂上聊可不够。
咱们还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实地考察,比如去附近的公园,观察那里的植物、地形,甚至可以请学生们画出地图。
就像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实践中的学习,往往能让学生对地理的感知更加深刻,简直是“如虎添翼”!4. 课堂总结最后,总结可是少不了的。
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示例

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示例
备课是对教学工作的准备。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示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示例(一)
这个学期初一地理备课组共有4名成员,组长:李成名;是这些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全部集中一次不容易,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每周集体备课. 备课时间为:每周四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初一年级办公室.
备课内容:第二章认识地球一共3节课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地球(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地球仪中的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经纬网.)
教学重点及抓重点的方法:
一,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及规律.
二,经纬网的确定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因为缺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主要运用地球仪或篮球来讲解,并让学生运用篮球画出经线与纬线并理解划分的方法.
作业布置:经纬网地图的运用与方向的确定
初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示例(二)
主题地理展示课和论文交
流
地点本校
主持人吴x
敏
主讲人
吴x
敏、张
x男、
张x燕
记录人吴x敏
活
动
内
容
一、吴建敏高三有效复习展示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张强男高一学本课堂展示课----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张晓燕: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写作----基于行动研究的地理论文
写作
活动活动安排中缺少议课评课环节,缺少校际交流时间,影响活动的有效性。
七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计划(3篇)

七年级地理集体备课计划(3篇)地球的运动一、说教材1、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运动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根底,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对后面学问的学习,比方有关气候学问、地理环境分异等有着重要意义。
2、三维目标①学问与技能: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五带的形成,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学问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学会依据光照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进展变化的。
进展唯物主义教育,培育学生喜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和把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说学生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思维力量较差,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肯定感性熟悉,但理性的熟悉很少。
但本节学问在现实中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具有新奇感,学习热忱高,教学中要多加利用和爱护。
三、说教法教师导学法、比照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导析法、多媒体演示法。
四、说学法1、自主探究通过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仪模型,加强对抽象学问的形象化理解。
2、学会读图、绘图、用图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图示之中,多且简单。
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3、理论联系实际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更好的把握理论。
4、准时归纳总结适时对地理现象进展归纳总结,提高理解力量、思维力量并增加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作息时间的调整、俄罗斯与美国的夏时制、夏季为何有午休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直接缘由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把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
2、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1)比拟任意一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使学生把握推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推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
初中地理高效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名称:七年级下册《亚洲气候》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2)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3)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亚洲气候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读图能力;(2)运用比较法,掌握亚洲气候类型的差异;(3)培养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2. 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3. 亚洲气候分布规律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2. 难点:亚洲气候分布规律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2)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2)结合地图,分析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3)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洲气候分布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加深理解;(2)详细讲解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3)分析亚洲气候分布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讲解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强调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6. 课后作业(1)绘制亚洲气候分布图;(2)收集有关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同时,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了亚洲气候类型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世界各国文化不同、民族差异。如何看待文化差异?
A、各民族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 B、尊重本民族文化,排除外族文化
C、各民族文化不能融合 D、有的民族文化没有存在的价值
6、从全球围看,人口增长快,粮食不足,解决的办法有:
①控制人口数量 ②科技兴农,提高单产 ③大规模开垦 ④进口粮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一课目标分解:
亚洲的位置、围
1.怎样简述一个的地理位置和围?
2. 怎样归纳一个的地形、水系和气候特点?
如何分析一个的地形对水系、气候的影响
亚洲的位置与围简述
第二课 目标分解:
亚洲的位置
亚洲的围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对比
“世界第一”介绍
亚洲各分区介绍及人类生活特点
补充容:
1、说明位置的3种分类。
2、重点补充:和北美洲做以对比。
7、各民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不同,一般来说,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
A、自然条件 B、信仰
C、交通条件 D、个人爱好
8、亚洲有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8848米),也有世界最低的低地(死海-415米),这说明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起伏大 C、以高山为主 D、以谷地为主
9、关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3、亚洲位置的优越性补充。
问
题
设
计
及
解
决
过
程
问题1:亚洲的位置
(引导学生知道位置分为3类,学生自己总结并分别进行描述。)
问题2:亚洲的围
(学生回忆,上学期讲过的关于亚洲及其他分界线,并确定亚洲围。)
问题3:亚洲的位置和围对比北美洲的位置和围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
问题4:“世界第一”的代表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1没有完全相同的国家
②发展速度很快
③有完全相同的国家
④贫富相差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海陆位置 B、邻国位置 C、大洋位置 D、半球位置
2、要描述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的要素一般包括:
A、冷和热 B、气温和降水 C、气压和风 D、冷热、阴晴
3、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一般与该地的哪个自然因素关系最密切?
A、地形 B、气候C、河流D、经济
4、一般来说,造成一个地区沿海与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引导学生分别从面积、纬度、经度等方面学习。
问题5:亚洲各分区特点介绍
(按照课本图上表示,带领学生进行认识)
补充问题:
1、3类位置的分析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回忆并识回答问题)
2、世界第一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寻找信息,和其他做对比,找出差别)
教
学
效
果
检
测
1、一般来说,要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除了纬度位置,还要说出它的:
石油第二学校备课组活动记本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第1周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5年3月2日
课
题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亚洲
课 时
2
主备人
谦
参加人员
谦 何亚红
讨论修改
学
习
目
标
分
解
【课标要求】
1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并能说明依据;
2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围。
3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4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