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
高中音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说课稿

高中音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一、说大纲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是《非洲音乐》,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应有机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本课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更为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二、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教材和教参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多,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设计。
因为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内容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选择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
内容的设计涉及了鉴赏、体验、表现、创作、探究等教学领域,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音乐。
三、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独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乐文化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听辨导入,欣赏与探讨,创编与表演,拓展与延伸四个部分组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根据本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探究学习、师生交流,节奏模仿、鼓乐模拟、旋律模唱、音乐情境创编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
【公开课】历史悠久的亚非传统+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巴雅提木卡姆》
• 《巴雅提木卡姆》是流行于阿塞拜疆的一首木卡姆。 不同地区和时代的木卡姆有不同的含义和名称。流行于 阿拉伯等地区的巴雅提木卡姆,它除了与我国木卡姆在 音乐体系与结构等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以外,巴雅提木 卡姆在器乐方面更加突出,它所用的音阶,调式,节拍, 节奏,曲式结构等与我国的木卡姆的音乐表现手法有所 不同,形成期特有的音乐特征与风格。
《星星索》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最后,音乐在悠长的,渐弱的的高 音上结束。青年随着歌声向心上人那里划去,渐渐地消逝在远方。
“克隆宗”
“克隆宗”原为马来语的一个拟声词,意指舞蹈 时的脚铃声。后转义为伴奏这种舞蹈的音乐,以 后又用来指演奏这些音乐的葡萄牙民间小乐队。 这种乐队的乐手们特别喜欢自弹自唱一种叫做 “法多”的葡萄牙民歌,以抒发他们怀念故乡的感 情,后来他们所演唱的这些歌曲就被称为“克隆 宗”。
《四岁的红鬓马》
一、该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该曲表现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 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歌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 升华,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二、该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马头琴
西亚音乐
西亚包括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以色列、 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约旦、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塞浦路斯、 阿联酋、巴林等国。西亚属于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古典音乐在这个地区占有主要地位。 本地区的音乐追求风格独特、色彩多样的微 分音域固定节奏音型的音乐美。
西塔尔
西塔尔琴(西塔琴)印度 拨奏弦鸣乐器。为木制长 颈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 要及最流行的传统乐器, 西塔尔音色柔美、珠圆玉 润,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怨 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 最具神韵魔力
《欢迎》
2019-2020年高中音乐《第五单元 亚非音乐神韵》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音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并能表现出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二)参与唱、奏、跳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非洲歌舞音乐中歌舞、乐器、舞蹈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教材提供的几首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
难点: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感受、体验并掌握节奏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舞蹈鼓乐《男孩之舞》(二)鼓乐《鼓舞》(三)歌曲《非洲赞歌》(四)马林巴演奏《门库尔雅》四、教学资源(一)运用《鼓舞》的两个基本节奏型,指导学生模仿。
(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2)║: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了解非洲音乐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马林巴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基本结构、所用材料等。
(四)教师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本地区的书店及网站搜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的资料http: // /search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一)教学方法:1.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会《非洲赞歌》中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制作材料等。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音乐考点

音乐考点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2.吴祖强: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3.刘德海:琵琶演奏家;4.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第六(悲怆)交响曲》等;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6.音乐的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1.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2.西北民歌代表曲目: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3.中原民歌代表曲目:《沂蒙山小调》(山东)、《王大娘钉缸》(河南)、《孟姜女哭长城》(河北);4.南方民歌代表曲目:《弥渡山歌》(云南)、《对鸟》(浙江);5.少数民族民歌内蒙古民歌代表曲目: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短调民歌《嘎达梅林》;西藏民歌代表曲目:《宗巴朗松》;维吾尔族民歌代表曲目:《牡丹汗》;6.各民族代表乐器:扎木聂(藏族)、马头琴(蒙古族)、手鼓(维吾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1.鼓吹乐: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代表曲目:《滚核桃》、《童谣》等;2.“打溜子”: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代表曲目:《锦鸡出山》;3.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以及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等;代表曲目有《中花六板》等;4.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主奏乐器有高胡、扬琴等,代表曲目有《娱乐升平》等;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2.梅兰芳: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3.四大行当:生、旦、净、丑;4.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
5.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6.京剧的著名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家住安源》(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等;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1.呼麦: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
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亚洲音乐的特点
东方音乐具有与西洋音乐明显不同的风格和 特殊的艺术魅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亚 洲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折射出亚洲各地区、 各民族人民的多彩生活,他们发端于东方文 明,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植于人民的生活。 东方各国的音乐艺术是亚洲各民族人民根据 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出来的,为他们所喜闻 乐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印度歌舞
印度音乐的特点
印度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形成一种装饰性乐句 和装饰音体系,而且种类繁多,音乐的进行很少 为直线式,而多为曲线形、波浪式和螺旋式, 形成各种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如怨如诉、 连绵不断的旋律。 印度传统音乐的表演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印度音乐有丰富多样的器乐体系,有人称之 为弦乐之国。 印度的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多为 歌舞形式。
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欣赏《四岁的红鬃马》
《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国民歌。演唱形式是 马头琴伴奏的男声“呼麦”演唱。歌曲表现了蒙古 人对自己的亲密伴侣——马的热爱。 “呼麦”这一特有的音乐演唱形式丰富了这首乐曲 的表现力,它巧妙地将人声演唱技巧与器乐技巧相 结合,形成了乐曲的独特音乐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 乐表现形式。 歌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欣赏《欢迎》
《欢迎》是印度拉 贾斯坦的一首著名 民间乐曲。乐曲具 有鲜器。 乐曲分为引子和两 个乐段(A、B)
乐器介绍
萨朗吉
印度民间乐器,是最精巧的弓弦乐 器,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 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
蒙古歌舞
蒙古民间音乐的主要特点:
• 以游牧生活相联系的民歌和说唱为主. • 蒙古民族音乐基本上是不带半音的五 声音阶构成,其中每个音都可作为调式 主音. • 蒙古民族音乐的节奏大致有两类:一类 是节奏比较清楚;另一类节奏很不明显, 速度也较慢.
《历史悠久的亚非传统音乐》说课稿

《历史悠久的亚非传统音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音乐学院的,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这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中的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讲三首亚洲传统音乐1、《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国民歌,演唱形式是马头琴伴奏的男声呼麦。
歌曲表现了蒙古人民对自己的亲密伴侣——马的热爱,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第二部分音乐热烈跳跃,欢快,激动。
2、《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星星索”是划船时为船浆起落做节奏伴衬的哼唱声,歌曲由此得名,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段旋律委婉悠长,表现了一个青年驾着小船伴着微风去和心上人幽会的情景,第二段旋律平稳流畅,抒发了青年内心的热切心情,第三段为再现第一段。
3、《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
乐曲演奏以萨郎吉为主,乐曲分为引子和两个乐段。
第一段抒情柔美,第二段由高低音不同的笛子奏出相互交错的两个旋律,而后萨郎吉加入直到结束。
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
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2、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3、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将主要欣赏学习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
①《四岁的鬃马》表现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
②《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
③《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
二、教学目标:①欣赏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ﻫ②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2.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四、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很重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体验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媒体,既能节省时间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以谈话法导入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我将在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之后我将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亚洲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2.引出课题,出示教学目标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①播放音频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然后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对马的热爱)。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通用3篇)

非洲歌舞音乐说课稿(通用3篇)非洲歌舞音乐篇1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这一章节中非常重要的一课。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传统音乐。
在非洲音乐中,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非洲音乐的灵魂。
而非洲鼓在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乐队的灵魂。
绝大多数情况下,非洲的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
《非洲赞歌》是一首加纳民歌,歌曲乐句短小,曲调音域窄,类似于说白,伴有喊叫声。
伴奏乐器是马林巴琴《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节奏鲜明而强烈,与舞蹈结合紧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视野。
(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及其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是: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
教具: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的教具是鼓、多媒体播放器、教学光盘、自制的多媒体。
二、说教法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法:1、情境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音画情境,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感受下,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加有助于学生了解非洲歌舞音乐。
2、采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欣赏教学法,并结合“情境法”,使学生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欣赏音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为此我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
——大自然和谐和平
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并能表现出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
(二)参与唱、奏、跳的实践活动,从而探讨非洲歌舞音乐中歌舞、乐器、舞蹈三个方面的音乐特点,在自身的体验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功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提供的几首非洲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
难点:了解非洲音乐的功能,感受、体验并掌握节奏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舞蹈鼓乐《男孩之舞》
(二)鼓乐《鼓舞》
(三)歌曲《非洲赞歌》
(四)马林巴演奏《门库尔雅》
四、教学资源
(一)运用《鼓舞》的两个基本节奏型,指导学生模仿。
(1)║: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2)║: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二)教师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了解非洲音乐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马林巴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基本结构、所用材料等。
(四)教师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本地区的书店及网站搜集有关非洲歌舞音乐的资料http: // /search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教学方法:
1.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会《非洲赞歌》中无任何装饰音的旋律走向;鲜明而单一的节奏;曲调与伴奏、说唱、喊叫声、独奏等
交替进行的音乐特点。
2.指导学生用合作式的方法会用所学习的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为歌曲《非洲赞歌》片段伴奏。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与过程中,探究关于非洲歌舞音乐的知识与特点,建议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的方式进
行口头或书面总结和归纳出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二)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聆听歌曲《非洲赞歌》,感受、体验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
2.聆听乐器马林巴演奏的乐曲《门库尔雅》,在通过观察教材上马林巴的图片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出音色特点,基本结构、形状、
制作材料等。
3.观看各种鼓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说出制作材料并利用自制的鼓模仿、学习“鼓语”敲击方法。
4.聆听鼓乐《鼓舞》,《南孩之舞》,探究鼓在非洲音乐中的功能和用途。
学习《鼓舞》片段,体会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敲击出
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
5.学生活动,分别播放爵士乐和非洲歌舞音乐,并让学生跟随音乐舞蹈,感受非洲音乐和爵士乐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七、评价设计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非洲歌舞音乐有哪些特点?又有哪些社会
功能?(回答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或采用口头回答或采用书面回答问
题)
(二)引导学生自由组合,用非洲音乐和歌曲编排非洲舞蹈动作进行表
演。
师生共同评价。
平谷中学蔡凤江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