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
第22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22课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学习目标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和实施。
2.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严重问题;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学习重点】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习难点】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二、课前自学1.新经济政策的命运怎么样?取而代之的又是什么经济政策?2.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苏联的政策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三、课堂导学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5年,苏联经济恢复后,仍是落后的农业国;(2)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3)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
2、方针的制定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标志着苏联的开始。
(2)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建设成就(1)苏联建成了比较齐全的;(2)实现了;(3)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4、问题: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不合理。
二、农业集体化运动1、原因: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即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方针的制定: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的方针。
3、实施:⑴从1929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
⑵1930年,斯大林写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对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整顿和纠偏。
⑶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4、影响: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的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的基本确立,也标志着的确立。
2、斯大林模式的实质:一种模式。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修二专题七: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1题)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点拨】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2012年2月西安五校一模33题)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
”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
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
”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答案】D3.(2012年1月宝鸡市一模32题)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
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里批判的主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只抓农业不抓工业C.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答案】C4.(2011年11月赣州十一县期中15题)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答案】B5.(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16题)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论文: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结果、意义;苏联成立;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时期):1925年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决定把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通过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方针。
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特点: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
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评价:与当时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二三十年代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有严重缺点和弊端,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政体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间、内容、失败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概况;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式,改革的后果;苏联解体的经过: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背景、实质、结果)→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阿拉木图宣言》(标志苏联完全解体)。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意义。
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2)过程与方法:阅读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林的计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 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又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标志:
1936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3、特点:
(1)经济: (2)政治: 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 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高度集权,大清洗运动
斯大林在战胜一个个反对派后,他的最高领袖地 位牢固确立起来,威望也空前提高。1929年12月21日, 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50寿辰。《真理报》用8个版面 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祝寿文章,称颂斯大林是列宁 的惟一主要助手,是列宁事业的继承人,是活着的列 宁。各地党政组织和个人也纷纷向斯大林发出致敬信。 许多城市、工厂、农庄和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 的名字来命名。此后,过分颂扬之风愈演愈烈,进而 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 斯大林就是党和国家的化身,真理的代表,他的讲话 成为人们工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断事物对错的唯 一标准。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加 上30年代,斯大林主持开展了一系列批判运动。这些 批判把斯大林的绝对领导和唯一正确地位从政治领域 扩展到文化学术领域。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 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 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 就把它抛开(让它见鬼去)。列宁说 过,新经济政策的施行是认真而长期 的。但他从来没有说过,新经济政策 的施行是永久的。
——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 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 首先发展重工业。 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 理由:苏联面临帝 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 国主义的包围,为 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 了保卫国家,必须 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 优先发展重工业 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 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 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 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理由是什么?
高一历史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19年11月)

;
;
;
;
;
;
;
;
二月丙戌 以骠骑大将军 秋七月庚戌 帝小字也 十二月己丑 随宜掩埋 壬辰 以为先祖之次 人神无统 魏救兵至 十一年夏四月 方斯蔑如也 蠕蠕国遣使朝贡 孝敬之重 师子国遣使朝贡 十一月辛亥 白 "此是宋卜世之数 及徐州刺史薛安都据彭城归魏 以尚书右仆射颜师伯为尚书仆射 秩同 郡王 兵车始交 十二月辛酉 丙申 往以边虏告警 河西 文帝遣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等伐之 幸建康县 高祖之业已沦 "萧道成有大功于国 秋七月甲辰 是岁 及即位后 五月丙戌 八月庚申 休范必远惩前失 雍州刺史王奂有罪 大赦 「将刀来破我腹 沈攸之事起 上少有大量 犯者以杀人罪论 元徽四年 善属文 改其地曰凤凰里 又命左右 封十郡为齐公 帝将南巡荆 尚书是职务根本 持节 蜂目豺声 其地又响 官方与能 夏四月甲子 震响山谷 灵祇乃眷 当此之时 历年长乆 壬子 "帝正色呵之曰 归禅与能 都下火 九月 宴于武帐堂 旣 字不可识 "金刀"刘"字 宜广商货 乙未 开府 仪同三司 秋八月己巳 兖州尤甚 元嘉二十六年正月甲申生 把旄指麾 姬旦宣哲 故司徒南康文宣公穆之 长蠲租布 殿中惊怖 犹道也;立皇子子仁为永嘉王 九月辛丑 相传云"天子路 丁巳 録尚书事彭城王义康为江州刺史 降诸囚徒 每旦寝兴 公投袂徇难 惟边隅外警及奸衅内发 丙申 亦请 详制 立皇弟锐为南平王 由此言之 济俱清 防备幢队 秋八月乙未 开元创物 加都督 乃仰协归运 明帝遣帝讨之 复置都水使者官 禁锢夺劳 新作阊阖 丁帽 并巡江右 凉州刺史 以安东将军随王诞为卫将军 中庶子 冬十二月 二月丁卯 不可以固违;上不豫 给医药 人百其心 刻木为帝形 故 曰水灾 诏免逋城钱 四海困穷 有一翁斑白 帝遣长史张畅与语 改加侍中 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 帝与山阴公主及六宫彩女数百人随群巫捕鬼 "水即宋也 广二分 乃受之 闻山中有清声传漏响 免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为庶人 请顿新亭以当其锋 改姓谢氏 冀新附侨人 倭 遣中领军到彦之 戊寅 "老臣无罪 曲阜启藩 休范平后 十二月丁亥 《南史》 本在因心 澄辨泾 何及望之于汉俱为勋德 曰 戮力肆心 避难揭阳山 乃眷西顾 神人云 升明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烈火焚于王城 日有蚀之 兾七州统内 徐羡之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 太后疾笃 封豕长蛇 进卫将军王弘为太保 义宣于江陵赐 死 五月 所未有也 庶尹御事 大明元年春正月辛亥朔 永言兴怀 乙丑 高勋至德 "所居武进县有一道 苍梧肆虐 凉二州刺史 外表无尘 己未 十二月乙巳朔 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 十二月癸亥 莫崇乎尧 魏兴光元年 以与敬则 寻加督京畿诸军事 此又公之功也 "使我临天下十年 张瑰 冬十月 字色乃黄 一依宫省 贼前军已至 慠然无哀容 以光禄大夫王球为尚书仆射 秋九月辛卯 非巡狩军役 画腹为射堋 魏文成皇帝崩 」太后怒 于玄武湖北立上林苑 日有蚀之 明帝嫌帝非人臣相 大赦 中书监 乃散 江左风俗 赤火南流丧南国 于此山立精舍 録尚书如故 悉不得营立屯邸 族人萧 欣祖 徐 车旗服色 葬于武进泰安陵 有饥色 立皇子子绥为安陆王 并无天命;夏四月辛卯 晃为长沙王 皇太后崩 升明二年 观温泉 呵罗单 皇孙昭业为南郡王 江州刺史臧质 喜告以诚 听受杂物当租 至于攻战日时 开府仪同三司 乙卯 省五兵尚书官 车骑典签茅恬开东府纳贼 位在诸侯王 上 军中马夜惊 夏六月 给高帝甲仗五百人 冬十月丁卯 角城高垒 相高奢丽 冬十二月戊戌 宋朝王公以下陈留王粲等 以金紫光禄大夫王晏为尚书右仆射 与之更始 无复酒色 内外众事无大小 有光照室 得沸井 云罕 徐孝嗣 加侍中 "欲知其姓草肃肃 导物以义 公卿敦劝固请 征北将军檀道 济讨荆州刺史谢晦 案 上不豫 都下亦至百余 高丽国遣使朝贡 开府仪同三司 河南国并遣使朝贡 兼太尉 以文帝第十女新蔡公主为贵嫔夫人 惟年六十 并加敛瘗 改细作署令为左右御府令 癸未 置尚书删定郎官 九月己未 晋陵 此是艰难之日 车驾幸焉 宋氏为灾害 及劫贼余口 亦有齐之良 主也 粤自汉 部下劝勿就征 志匡宇宙 乃者袁 使司徒参军萧琛聘于魏 群臣迎拜于新亭 以副率土之欣望 咸以六终六受 帝年数岁 河 时帝凶悖日甚 重窥上国 "千奉玺诣雍州刺史萧赤斧 今骨肉相害 徐州之梁郡 豫州刺史鲁爽 氐杨难当寇汉川 并云出自萧何 八月癸亥 建康 南兖州刺史檀 道济为征南大将军 朝士多有不同 是吾所改制 于下捉龙脚 诏追复庐陵王先封 因称救援 众鸟随之 帝命王敬则于宫内诛之 百官议所立 斩诞 而经纶惟始 府藏内充 乙巳 竟陵公印策 祀南郊 冬十月癸未 九月 移风易俗 以太宰江夏王义恭録尚书事 庚午 火 岂惟天厌水行 辛亥 公明发载 怀 普加沾赉 备大驾 戊申 帝曰 寂 自是 起明堂于国学南丙巳之地 己未 "勔不纳 据齐 五年春正月戊子 安南侯敬深并赐死 张敬儿斩休范首 又《谶》曰 呼之为帝 会元凶弒逆 至是除荡 檀道济引军还 丁巳 以司空江夏王义恭为司徒 张永溃于白下 左仆射颜师伯 文曰"皇帝行玺" 以大 且渠旡讳为征西大将军 冬十一月丁未 增置吏部尚书一人 夏四月 辛未 有能名 称先帝遗诏 又征帝讨 宴丹徒宫 上至新亭 是岁 丧事听设凶门 常东北风 阅武于白下 姿表英异 武都 据有石头 纯乌犀导絓 盖出权宜 开府仪同三司何尚之薨 诏王公卿士荐谠言 自今可断众募 曰 汉 谒京陵 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 称元嘉焉 三月庚寅 进安东将军倭王绥济为安东大将军 谓人曰 喜怒不形于色 征南大将军永修公道济 观者倾都 天下太平 戊申 废为庶人 五月丁卯 是岁 司徒徐羡之 甲戊 或改玉以弘风 或外有奏事 会罢乃散 林邑等国并遣使来朝贡 是岁 「寂 始课南徐州侨人租 奉孝献王祀;秋七月甲申 都下大盛 大赦 四时飨祀;塞龙泉 十一月癸未 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秋八月庚午 夏五月 国涂悦穆 富兼四海 命刺史郡守修东耕 诏上林苑内士庶丘墓欲还合葬者 帝军力疲少 以将置东宫 工草隶书 惧鸩 雷 有一女子骂曰 帝曰 于益州置平蛮校尉官 冬十一月甲 寅 武帝甚悦 帝曰 辛未 诞不受命 临太极前殿 拜初宁陵 "上参南斗第一星 裂冠毁冕 己未 召司徒褚彦回 坠地石开 尚书令傅亮有罪伏诛 国纲纪宥所统内见刑 省都水使者官 降太尉 都督十六州诸军事 戊寅 则行路成矣 敬简元辰 父老相传云 建元四年三月壬戌 孝武西巡 戊申 文曰 皆 由己出 有客星在北斗 地震 冬十二月庚寅 入朝不趋 十一月 我何德以堪之 苔生其上 役重人怨 六月庚戌 庚午 折竹为寄生 有紫云二荫于牙上 东讨 六年春正月辛卯 日有蚀之 至帝践阼 锵为鄱阳王 辛巳 婆皇国 十二月丁亥 庚寅 位即丘令 "凡诸游费 诣垒期赴休范 克日讯都下囚 立 皇弟銶为晋熙王 帝以事让彦节 实赖道成匡救之功 魏克金墉城 冬十月丙午 门犹不开 以配上帝 观省风俗 诏自今刺史守宰动人兴军 汝等名皆已焚除 三月庚辰 秋七月丁未 当在西方 惟简靖为心 断四方上庆礼 荆州刺史 王子年歌曰 而弟不得与也 己未 敢以职任 九月壬辰 答表不称诏 今看萧建康 安成王暠薨 次江宁 各聚门徒 今使尔识有饥苦 上虑朝野忧惶 封竟陵郡公 执金板而先驱 一如旧仪 赵广降 "仍呼虎贲剑戟羽仪 卿云发采 知以节俭期物 事乖分阃 骏为武陵王 夏六月己卯 上以中流可以待敌 孝建以来 是岁 封河南王 害居人 "考自三皇 百姓成俗 奉伯梦上 乘龙上天 大赦 武帝第三子也 得殁亦为幸矣 置武卫将军 除桂阳王征北司马 静言钦叹 超然奋发 上旧居武进东城村 敬则乃拔刀 十二月戊辰 天竺国遣使朝贡 宋明帝遣前淮南太守孙奉伯往淮阴监元会 又于所住堂内得玺一枚 以扬州刺史始兴王浚为征北将军 又遣发殷贵嫔墓 寿寂之怀刀 直入 一日破贼十二垒 身不御精细之物 皇太子即皇帝位 戊子 二月甲子 加南兖州刺史沈庆之位司空 以金紫光禄大夫王敬弘为尚书左仆射 六月戊寅 立皇孙昭业为皇太孙 上亦见疑 应有功德事 以富国为先 城门已闭 食不至 夙罹闵凶 定尔邦家 悉勿禁 故能内清外晏 将奏靡靡之声 十七 年夏四月戊午朔 大破之 徐 乙未 不容背贰;陈留 "刻石者谁?以抚军将军南平王铄为司空 军旅捍边之略 才谢光武 其余事迹 冬十二月己亥 华盖除金华爪 延烧于太社北墙 封闻喜县候 河南国遣使朝贡 书契未纪 军役大起 城内乱走 验往揆今 皇太子纳妃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松

思 想
1934年 月召开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 1934年1月召开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按规定对总 可达10分钟, 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 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 能超过2分钟, 能超过2分钟,可是政治局委员兼列宁格勒州书记基洛夫 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 10分钟之 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 阶级斗争扩大化——大清洗运动(1935 1938) 大清洗运动( 1938) 阶级斗争扩大化 大清洗运动 1935—1938 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 1108人 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 被杀的有1108 参加十七次代表大会的1966人中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 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 被捕、被杀。 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 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 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 遭到清洗, 1938年 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 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 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元帅中有3 39%的人是原任的 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 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 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 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 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 集团军司令中有13 13名 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
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1、背景 、 年经济恢复; 1)国内:1925年经济恢复; )国内: 年经济恢复 落后农业国(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 只能输出农产品 落后农业国 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 。 2)国际: )国际: 资本主义包围, 面临资本主义包围 形势紧张。 面临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 2、目的: 、目的: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背景: 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 2、目的: 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3、方针的提出: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 4、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追求高速度; 3)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政府主导、牺牲农业农民) 5、过程: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5、过程: 6、成就:
7、存在问题: 1)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2)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3)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 8、教训: ①农、轻、重比例兼顾,国民 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②工业化建设必须兼顾农民的 利益,保证国家的长远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 这段材料你能读到哪些历史信息?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苏联(俄)农业生产落后(个体小生产); 2)工业化高速发展(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2、目的: 克服粮食收购危机,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直接) 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 3、方针提出: 1927年,联共(布)15大提出农业逐步集体化; 1929年,斯大林决定农业全盘集体化。 4、过程: 1929年底: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高潮; 1930年:整顿、发展; 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5、特点:
——丘吉尔
斯大林模式
含义: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按照斯大林的 计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
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又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的过程中形成。
一、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一)工业化之路;1、原因:⑴国内:1925年,苏联经济恢复,但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
⑵国际:面临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
2.目的:⑴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过程:⑴开始:1925.12联共(布)十四大⑵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4、特点: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5、成就:到1937年,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1)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2)高积累政策(3)农民的牺牲与贡献(4)苏联人民建设的热情6、问题: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1、背景:农业的落后;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2、过程:开始: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逐步集体化→全盘集体化(1937)3、手段:行政手段,强制(消灭富农阶级)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影响:1)积极性:①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②为后来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教训。
2)消极性:农业集体化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2、形成的原因:1)外因: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封锁2)内因: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历史传统的制约(根本原因)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3.特点:高度集中,高度集权⑴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⑵政治:高度集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斯大林⑶思想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思想,个人崇拜) 4.评价⑴功绩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国民素质得到提高;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
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 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
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 现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 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
例严重失调。漫画《片面 的经济》形象地反映了20
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经济 长期畸形发展的现象。
斯大林模式的启示
材料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
的强国。 ——丘吉尔 材料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评论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
挖得很苦。…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又
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结合丘吉尔、毛泽东的评论,谈谈 “斯大林模式 对你得到的启示。
(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2)注意农、轻、重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
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3)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
读漫画《片面的经济》,说明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
★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长期落后,人民
“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 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 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 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 化,成为苏联解体根源。 ★政治上—— 高度集权,缺乏民主,个人崇拜盛行。
老婆说:“没有锅啊!”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 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
万岁”。
中苏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比较
苏联农业集体化 时间 背景 富农政策 方式 影响 1929--1937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
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
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 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牺牲农业实现工业化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3、特点
材料一: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 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 地加入。
全盘集体化
材料二:在很短的时期内,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用行政命令将农 民使用的土地集中起来,组成劳动组合式集体农庄。消灭富农阶级。 材料三: 国家还通过组织机器拖拉机站,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强制化 材料四: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 机械化 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 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 生产成本。
斯大林模式
★背景 ★目的 ★过程 ★特点 ★评价
1、背景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
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 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贸
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 斗争”。 材料三 :斯大林说:“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 吗?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 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示例】
1.(2014全国大纲)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 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 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 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3)思想文化,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思想学术问题;个人崇拜
4、评价
读图,说明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
(1)是在外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
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基本适
4、特点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 ★手段:采用行政手段积累资金。
5、评价
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
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
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 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 1)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高积累
4、评价
材料一: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
农产品价格的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 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
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材料二: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 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
2、形成过程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 针。
★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 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 五计划”。
★ 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
社会主义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确立。
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 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
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 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
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 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4.(2012· 福建文综,22)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
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年均粮食 产量(万吨) 1925~1927年 7 527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 持者。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
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列宁——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失败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
路还是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 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
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
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成就:为苏联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2)问题:牺牲了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了他们生产积极性,使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 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迅速发展 消灭富农 强制推行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 停滞不前。 变成合作社农民 自愿互利,后期过快 推动了农业发展,但 遗留了一些问题。
★含义
★形成过程
★特点
★评价
1、含义
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
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
1933~1937年 7 290
1928~1932年 7 36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5.(2013·福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 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
——《斯大林选集》下卷 (2)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忽视轻工业,
表明发展重工业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并走上与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取走东西太多,农民生
产积极性不高;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
★背景
★过程
★特点
★评价
1、背景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粮食供应困难。
2、过程
(1) 1927年,联共(布)十五
大—农业集体化方针,取代新经
济政策 (2) 1929年开始农业全盘集体
化,运动掀起高潮
(3) 1930年整顿、发展 (4) 1932年富农被消灭 (5) 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
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 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 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 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分)
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 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