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阅读答案_文言文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旧五代史冯道传》阅读答案

《旧五代史冯道传》阅读答案

《旧五代史冯道传》阅读答案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

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

"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急躁者,必抑而置之。

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

"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

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致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

"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

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

【诗歌鉴赏】新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

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

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文学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

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

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

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

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

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

有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

服除,复召为翰林学士。

行至汴州,遇赵在礼作乱,明宗自魏拥兵还,犯京师。

孔循劝道少留以待,道曰:“吾奉诏赴阙,岂可自留!”乃疾趋至京师。

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所为,问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

”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

”拜道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郎。

岁馀,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

”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因诵文士聂夷中《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

明宗顾左右录其诗,常以自诵。

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

”明宗问之,道曰:“仁义者,帝王之宝也。

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

道相明宗十馀年,明宗崩,相愍帝。

潞王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卫州,道率百官迎潞王入,是为废帝,遂相之。

废帝即位,愍帝犹在卫州,后三日,愍帝始遇弑崩。

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逾年,拜司空。

冯道---历史上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冯道---历史上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

冯道---历史上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人物简介: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号长乐老,一生中曾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契丹任官,侍奉过“四姓十君”,而且都是作为重臣,并多次为相,多经困厄而不倒,所以人称“不倒翁”。

他所以长盛不衰,除了具有相当的政治经验外,也和他处事圆滑、经验老到有关。

但凡了解五代史的人一定对冯道这个名字不陌生,在五代那黑暗混乱的几十年中,冯道先生从后唐开始,先后事后唐四帝、后晋二帝,再后汉、后周,在每一次政权更替后,冯道先生都能稳坐宰相的职位,屹然不到,最后享年七十三岁而终,和孔子活了一样的岁数。

冯道先生身后6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皇帝,终结了五代的混乱,中原的百姓才开始能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

可惜冯先生没看到这一天。

从欧阳修编《新五代史》开始,冯道就被主流意识斥为不忠,变节,是官场不倒翁,修养差点的就干脆骂他不要脸。

甚至余秋雨老师在《历史的暗角》一文中,也把冯道归在“小人”之列。

五代那段历史,如果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一个企业集团大并购的时代,老板们比的是谁的枪杆子多,谁的拳头硬,今天还是称孤道朕的,明天脑袋就可能找不到了。

冯道先生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一次次的兵乱,政变,却一次次活了下来,而且活的还不错,从中央到地方的官职基本都当遍了,二十四史中,有冯道这样际遇的,好像不多。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就像公司里职业CEO和董事长的关系,所以冯道先生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宰相。

今天,我们面对的也是一个大并购的时代,收购和被收购不在是电视里的情节,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冯道先生的经历,也许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有所借鉴。

谈冯道,绕不开冯道的人品和道德问题,这也是争论的焦点,本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他。

冯道先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坚持的两个原则:一、与物无竞;二、事当务实。

首先,这“与物无竞”可以理解为他清廉,攻击冯道的人可以大谈他的不忠,却没有人说他贪。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新五代史-冯道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新五代史-冯道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新五代史·冯道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

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

承业监河东军,以其文学荐之晋王。

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

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

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

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

天成..无事。

道尝戒明宗曰臣..、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

”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

仁义者,帝王之宝也。

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

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

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

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

”道乃切谏,以为不可。

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

”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

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

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

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

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益以旧德自处。

道事四姓十君,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B.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C.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D.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取字并取号,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表示尊重。

《活板》原文、翻译及赏析

《活板》原文、翻译及赏析

《活板》原文、翻译及赏析《活板》沈括〔宋代〕原文: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余一作:予)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从五代冯道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

《旧五代史—冯道传》“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五代史—冯道传》“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旧五代史—冯道传》“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

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

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

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

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

”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

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

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

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

”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

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文言文阅读《旧五代史冯道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旧五代史冯道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冯道,字可道, 瀛州城人。

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天祜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

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

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

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

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央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喧动群议敌人若知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

”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

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

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

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

”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

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辟”即“微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徽”,官府征召称“辟”。

《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译文《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译文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文的美。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代史冯道传》原文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后汉书》载:“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

然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

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阅读答案_文言文冯道字可道,瀛州
景城人翻译赏析
文言文《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

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
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

"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

"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

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
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

"明宗深然之。

【注释】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

今佚【翻译】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

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

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

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

”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

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

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

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

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

”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

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
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

”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

”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

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

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

”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

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

”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

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

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

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

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

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

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

”明宗非常赞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