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炮台图文汇编
大沽口炮台_见证近代中国海防的历史_刘国军

8月刊●2006年第4期●总第145期58□ 刘国军 武警指挥学院硕士研究生⊙ 大沽口炮台概况 天津历来是北京的门户,而市区以东45公里的大沽口又是“津门之屏”,对于津、京是一道天然屏障,是扼守京津战略纵深的“咽喉”。
大沽口炮台,最初是指海河河口两岸南北两座圆形炮台而言。
两炮台始建于1816年,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派直隶总督亲临大沽口指导海防建设。
经过数年经营,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失利后,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奉旨重修炮台,用4个月时间,在海河口南北两岸,修建了以“威、镇、海、门、高”为名的5座炮台,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这是炮台的鼎盛时期。
1860年,英法联军第3次进攻大沽口,炮台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对大沽炮台进行修整和加固,各种火炮达到90多门,使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1900年八国联军陆海军强攻大沽口,炮台再次落入敌手。
翌年,大沽口炮台依《辛丑条约》被拆毁。
现在所见大沽口炮台,为南岸“威”字号遗址,其它炮台早已荡然无存。
⊙ 清军官兵喋血大沽口 从1858年至1900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和1900年先后4次进攻大沽口炮台。
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中国军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
在4次大沽口保卫战中,唯有第2次作战取得了胜利,在近代民族反抗侵略的历史篇章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1858年,僧格林沁奉咸丰皇帝之命,历时4个月完成大沽口炮台重建工程,并在加强防务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如对于从大沽口至山海关一线众多的海口,本着“择要分布”的原则,分别在沿线屯兵设防;重视兵员素质,实行新老兵混合编制,以老带新;重视战备训练,奖优罚劣,提高兵员训练热情;重视发动人民群众,以一村或数村为一团组织起民间武装。
大沽口炮台.doc

大沽口炮台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大沽海口是“津门之屏”,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设施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为主体的完整防御体系。
近代,随着外国列强对华侵略,大沽地区更成为北方的军事要地。
南有虎门,北有大沽,这是我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
大沽口炮台遗址位于海河入海口南、北两岸。
初以砖石砌就,后以三合土夯筑,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炮台建制不断发展,防御体系逐具规模,鼎盛时期形成以“威、镇、海、门、”以及石头缝六座炮台为主,配置千、万斤级铜铁大炮及附属设施的强大的海防防御体系。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
从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一八五八年,一八五九年,一八六O年,一九OO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焚之一炬,迫使清统治者两次离京出逃。
在侵略者枪炮逼下,清政府签定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
为此,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59年写下《新的对华战争》一文,严厉谴责侵略者挑起“海盗式”的战争,热情赞许中国抵抗是“有理”的正义行动。
大沽口炮台遗址明初,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沽海口的战略他位日渐凸显,这里是从海上进京的唯一门户,一旦失守,首都就将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外人眼前。
嘉靖年间,为御倭寇,大沽口海防战备日紧,构筑堡垒,驻军设防。
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
炮台内用木料,外砌青砖,白灰灌浆,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建造得坚固如山。
1841年,经过数年经营,大沽口炮台已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已见雏形。
大沽炮台

1996年10月,大沽炮台又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 “十大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同一天,天津市人民政府 在大沽炮台原“威”字炮台遗址举行了大沽口炮台纪念馆 落成仪式,让后人牢记民族的耻辱。
Page 15
》 1859年6月,英国和法国再次出兵进攻大沽口,中国军民 倚仗炮台奋勇还击
1860年英法联军第4次进攻大沽,大沽沦陷,英法联军攻 克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以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沽炮 台被迫拆毁
Page 6
英军海军司令贺伯
1859年6月17日,英 、法联军舰队在侵华 英军海军司令贺伯少 将率领下到达大沽口 外后,立即进行武装 挑衅活动,第二次保 卫战由此爆发。
1900年八国联军以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沽炮 台被迫拆毁
Page 3
战役在现
Page 4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
Page 5
大沽炮台“四起硝烟”
1840—1900六十年间,列强四次侵入大沽口
1858年5月20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在美俄的支 持下,向大沽炮台发起强攻,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小结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 畏强暴的历史见证。面对强大的侵略者, 大沽地区军民,在四次大沽口保卫战中,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了殊死 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 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近百年来,大沽口 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 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大沽炮台附近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沽炮台附近景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沽炮台附近是中国天津市的一个旅游景点区域,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吸引人的自然风景而闻名。
这个区域位于天津市北部,面临着大海,拥有壮观的海景和迷人的沙滩。
大沽炮台是这一地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文化遗址。
在19世纪末,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国际冲突,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海战”。
因此,大沽炮台成为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见证和纪念。
站在炮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海岸线,感受当年的历史氛围。
除了历史文化遗址,大沽炮台附近还拥有许多自然景点。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沙滩。
这里的沙滩绵延数公里,洁白细腻,给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沐浴阳光的好去处。
沿着沙滩漫步,感受海风的吹拂,听着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美丽的世界中。
此外,大沽炮台附近还有一些景点如渔人码头、海滨公园等,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渔人码头是一个集购物、餐饮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海鲜美食,购买到各种特色纪念品。
而海滨公园则是一个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有着丰富的植物景观和绿色草坪,适合全家人一起野餐、散步或者进行各种体育运动。
综上所述,大沽炮台附近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游客们可以在欣赏古老文化的同时,也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休闲娱乐活动。
无论是追寻历史遗迹,还是享受海滩度假,大沽炮台附近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向读者介绍大沽炮台附近景点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同时,引言中还应该包括本文的结构,即提及将要介绍的景点数量和每个景点的描述和特色。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大沽炮台附近的景点。
正文部分应该按照先后顺序展示每个景点,每个景点应该包括描述和特色两个部分。
描述部分应该具体地介绍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意义等内容,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景点。
参观大沽口炮台

参观大沽口炮台遗址2006年9月24日我和一些同学去参观在天津塘沽的大沽口炮台遗址。
在我中学时代上历史课的时候,就知道了“大沽口炮台”这个名字,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自从在鸦片战争中大沽口炮台失陷后,外国侵略者就长驱直入,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的无情地践踏和蹂躏。
从此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历尽耻辱和磨难。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样的历史是绝对无法忘记的。
所以,当我这次来到天津时,最想去看的地方就是大沽口炮台遗址了。
很想看看炮台的模样,去亲手触摸一下历史的见证。
就算是对那些因英勇抗击入侵者而牺牲的英雄的前辈们的凭吊与祭奠,也算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和纪念,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教育吧。
炮台遗址静静的矗立在一片田野之中的一个小山丘上。
曾经的海岸已经向东南方向退去了很远,现在在遗址处已经看不见海了。
那天参观的人不多。
秋风萧瑟,炮台遗址显得冷清而肃穆。
几门陈旧的锈迹斑斑的大炮,朝着大海,仿佛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
我们站在炮台上,看着周围的断壁残垣和一座座破败的大炮,不免感慨万千。
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中国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战场。
“庚子事变”后,根据《辛丑条约》被迫摧毁。
我们现在看到的遗址是解放后国家重建的。
地址略有变动。
炮台遗址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见证。
对我们来说,来到这里看看,会深切地感到历史的沧桑,心灵的震撼。
受到的教育是无法言语的。
更何况我们是一群军人,一群共和国的卫士。
站在这曾经是“国门”的地方,会作何感想呢?站在这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这些本来对我们来说仿佛已远去的字眼,突然间变的触手可及,变得那么现实起来。
虽说历史的变迁,已是沧海桑田,如今的我们已今非昔比,但是,谁又能保证“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不会重演?何况我们目前比起别人来还落在后面,我们还没有富强和完全复兴,而且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
国家的和平和安宁来得已是那么的不容易,国家的强盛在如今竞争激烈突飞猛进的世界中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异常艰难而浩大的工程!想想,我们这些建设者和保卫者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神圣而又任重道远啊!历史决不可以重演,国家务必富强,人民才有希望!当你站在这个炮台上的时候,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产生这种强烈的愿望。
大沽口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天津】

大沽口炮台、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天津】去大沽口炮台是我走过的所有景点中最为销魂的一处。
塘沽10路公交和美苑下车,顺天津大道走到头就看见了炮台售票处。
没想到,双向十车道海滨高速横亘,车流汹涌澎湃,而且那些车不是跑的太快,而是飞的太低。
要不步行来回8公里,要不打车,要不穿越高速,每个选项都令人窒息。
一大妈语重心长告诉我,这里年年死人,要我一再小心。
顺着高速走了2公里,感觉天昏地暗,前途无望,找了个车流的空隙,成功的跳过了中间的隔离带,又顺着隔离带往回走了1公里,终于有惊无险的回归到售票处一侧。
魂飞魄散的高速秀,至今回想都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我问他们领导,爱国教育花钱不说,还得“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你们不能弄个红绿灯?”“这是高速好不好!”“那你们不会修个地下通道或天桥?”“这不是我们管的事!”立着的唱的是国歌,躺着的就是哀乐了。
这种鬼地方,真的是拎着脑袋要见鬼的地方,珍爱生命吧。
炮台景区分博物馆、外展区和炮台遗址,而且只能向东拍照,因为西边紧挨着一个军营。
博物馆里的东西无非就是枪炮弹药之类的,一睹了之。
大沽口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咸丰年间加强海防,在海河两岸建了5座大的20多座小的炮台,这些炮台群再修得固若金汤,其实也难敌海权帝国的坚船利炮的,但它们也不是摆设,毕竟发生了4次流血战争。
辛丑条约后大都被拆毁,现在能参观的也就是“威”字号炮台这一款。
炮台上砖下石,中间三合土夯实,上面还有模有样摆了几个铁炮,丰满看点吧。
外展区有铁炮、飞机和天津海关扣押的走私物,其中的一件石人也比较销魂。
炮台往西顺天津大道走1.5公里就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它在倒闭的天津船厂里。
保安不悦,一番软磨硬泡后,允许我拍拍纪念馆的外观。
这馆2000年的时候高调开馆,现在早就关门大吉了,里面积尘盈厚,都能种葵花,外面罗列着海神庙遗址出土的碑等石件。
一哥过来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往里走才有东西,你悄悄的走过去吧。
大沽船坞建于1880年,是李鸿章为修理北洋水师舰船而建,甲午海战中,定远、镇远那几个舰就在这里修过,10年后还是做枪炮雷的军械所。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照片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照片2013-01-29 15:03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苏雪杉“劫后余生”的美国教堂后院1900年8月4日,联军在天津会议,...1901年8月21日天津西门外悬挂的... 1902年,大量破城后的北京市民被...一义和团的成员被斩首过程一义和团的成员被斩首过程一义和团的成员被斩首过程一义和团的成员被斩首过程一义和团的成员被斩首过程R. M. Mateer牧师被团民摧毁的宅... 按照条约,在克林德遇袭身亡处树...北京外城被轰塌的防线遗迹(1902) 被戴站枷折磨的义和团成员插画:天津双方激烈交火插画:义和团袭杀法军小队处决杀害克林德“凶手”处决团民及麻木的围观群众从北京城排水道攻入的联军及围观... 大沽炮台被击毁的炮位大沽炮台守军击毁的俄军炮舰(清... 弹痕累累的天津火车站外德国卢克斯号舰官兵,该舰1899年..德国卢克斯号舰官兵,该舰1899年... 德皇威廉2世为德军中国远征军践...德军第一东方步兵团拿着缴获的清... 德军大部队主力实际上在攻占北京...德军大部队主力实际上在攻占北京...德军大部队主力实际上在攻占北京... 德军大部队主力实际上在攻占北京...登陆的联军东交民巷美使馆守卫东交民巷使馆守军的火炮俄军摧毁“可能藏有拳民之房屋”俄军在北京法军海报——向北京进军法军和俄军从东便门攻入北京高卢兵在天津庚子正教殉教者(即教廷追认的“...库尔兹拍摄的抽大烟的中国人来自哥伦比亚州的米兵为天津之战... 联军闯入雍和宫,控制宫内喇嘛后...联军冲击天津联军面条国骑兵作秀更是有形联军炮火摧毁的北京商铺联军天津入城式及合影联军天津入城式及合影联军在皇家园林内耀武扬威联军在京城繁华地段霸占民房入驻联军在天津大肆抢掠,仅天津盐税...联军在天津缴获的中国军队的炮弹联军中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美步9所属加特林机枪组在故宫美军从大清门涌入内城美军在北京城留影(用日光胶板相...美军征用中国民船从白河口顺流向...美骑6师官兵在瓦德西检阅中清官员提审拳民拳乱时期的天皇一家拳民在西方记载中反而是非常喜欢...日军插画:11联队佐佐木身先士卒...日军插画:攻入天津南门日军插画:骑兵与清兵、拳民战斗日军插画:天津南门争夺战日军绘本:八国联军日军绘画插图:联军攻占皇城战斗日军军医救治在天津战斗中受伤的...日军司令,第五师团长山口素臣,...日军在安定门外处决团民日军在天津城外处决义和团成员山西巡抚毓贤,被西方人称为“山...上海,为“拳民所害”的“教友”...神情黯然进行议和的李中堂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时局漫画:瓜分中国龙时局漫画“the first duty”时局漫画“真正的麻烦在巨龙苏醒...肃亲王,为被围公使馆提供给养的...天津,被美军骑兵6师捕获的义和...天津,中国籍教民通过洋大人船只...天津火车站争夺中被烧毁的运货大...天津砍杀团民天津沦陷后,捕杀处决义和团的行...天津南门陷落后燃烧着的中国人尸...天津一市民家庭在被联军摧毁的房...天津义和团民众条约签订后在使馆区执勤的外国士...瓦德西瓦德西与联军军官合影围攻前的东交民巷围观洋大人的中国民众巷战后的城区休息中的美军士兵耶鲁大学馆藏素描:团民议和期间的西班牙使馆官员(一说...英军和日军在天津海光门油画:清军冲向联军圆明园附近的阿三在1900年6月为义和团所杀的两名...在河堤上射击的中国士兵在旧金山唐人街,华人聚集在一起...在廊坊被清军和义和团痛击的联军...在山西被团民所杀的G.B. Farthin...在塘沽等待被运往天津的德军在天津被日军强征的中国民夫在先农坛留影的美军军官占领北京的德军支撑东交民巷使馆坚守的重要设施...中国籍二鬼子部队(威海卫华人雇...中国教民撤离北京逃难中国民众在弹痕累累的教堂外小憩...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豆瓣开心网 0。
大沽口保卫战

程
5月,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炮台,清守
军将士奋起反抗,击沉敌战舰4艘,毙
敌近百。当敌接近炮台时,守台清军
冲出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但手握兵权
的直隶总督谭廷襄竟弃军先逃,致使
守军士气大挫,后路驻军不战而溃,
两岸炮台终为联军所占,守台清军先
后牺牲300余人。
英法帝国主义第一次用大炮轰开
结
了中国的北方大门,迫使清政府
影
舰队司令贺布少将“认为他已稳操
响
胜券”
僧格林沁“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
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
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
信中国敢于一战”
殉 国 烈 士
第
三
时间:1860年8月
次
作战双方:中国与英、法
大
经过:不敢正面进攻,而首先在防务
沽
空虚的北塘口登陆,先后占领了新河、
口
军粮城、塘沽,使大沽口处于腹背受
海
率领舰队到达大沽口外,进行挑衅
战
18日下午乘风潮之势直入白河内
经
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
过
外,与先期到达的联军舰队会合
6月25日黎明,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
起攻击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
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受重伤。清军
结
阵亡38人,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
局
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由于大沽口炮台的失守,导致天津、北
京相继沦陷,清廷被迫同俄、英、美等
结
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局
在军事上,强迫清廷允许各国在使馆区
驻军,中国人不得在使馆区内居住,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沽炮台图文汇编——大沽炮台的建成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区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
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
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
位于今天津市东南50公里海河入海口处。
西北距北京约170公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
“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
明永乐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筑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加强大沽口海防战备,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型炮台。
炮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
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
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
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 、土炮台12座 、土垒13座 ,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
道光二十年(1840)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增建大沽南北炮台、炮位,置大炮30余尊,防兵2500人.——1958年的大沽炮台英法联军炮轰到大沽炮台英法联军侵占广州后,除小部分留守外,大部分乘军舰北上。
1858年4月到达大沽口外,直接威胁天津和北京。
他们企图迫使清政府订立新的不平等条约。
这时的俄美两国,表面上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实际上为英法出谋划策,。
清政府害怕事态扩大,完全寄希望于俄美的“调停”,没有做认真的战争准备。
英法联军则在俄美“调停”的掩护下,于1858年5月20日对大沽炮台发动突然攻击。
炮台守军奋起抗击,但驻守大沽的文武官员纷纷逃跑,大沽失陷。
英法联军直逼天津城下,扬言要攻打北京。
清政府慌作一团,急忙派人与侵略者议和。
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
加强大沽口等地的防务力量1858年6月,中英、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兵舰相继南撤。
咸丰帝对在大炮威逼下签订的《天津条约》条款很不满意,特别害怕外国公使驻京会损害自己的尊严,一方面派人与英、法谈判,想利用谈判之机“修改条约”;另一方面立即动手加强沿海防务,授命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会同礼部尚书瑞麟、新任直隶总督庆祺负责办理。
僧格林沁接到咸丰帝谕令后,率京营及东三省蒙古马队各一部,自通州到达天津,会同瑞麟等亲往海口查勘,决定加强大沽口等地的防务力量,切实地做了三方面工作:1.恢复直隶海口水师,增加大沽口等地的军队。
2.在大沽口重建和增设炮台,严密设防。
3.严格挑选、训练士兵,严守海防机密。
重建后的大沽炮台,防御力量大为增强。
为了更有效地消灭来犯的敌舰,僧格林沁等十分重视防务的保密工作,一方面上奏提醒咸丰帝:“大沽海口,布置均已周密,不特不可令其(洋人)经由,且不可令其窥伺”。
同时派出弁兵改扮成乡民,拦阻前来刺探军情的英军,使其无法获得所需情报;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官兵,严守机密,“夷船到后,伤令官兵在暗处了望,炮台营墙不露一人,各炮门俱有炮帘遮挡,白昼不见旗帜,夜间不闻更鼓,每遇潮长,每营撤去桥板,各项官兵不准出人”,致使敌人不了解内情, 虽“屡在船桅用千里镜打看,止见营垒数座,不见炮位官兵”。
这样,敌人在明处,清军守在暗处,交战时,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1859年时的大沽炮台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一支舰队北上大沽口,准备进京换约。
他们强行率舰队撞入大沽口,攻击大沽炮台,被中国军队击败。
当时,史荣椿守南岸中炮台,龙汝元守北岸前炮台,“二公之督战也,身当敌冲,锋镝从耳边过,奋不一顾”,“奋勇先登,亲燃巨炮,击中夷船,英夷凶焰正炽,炮火横飞。
二公酣战多时,有请回帐少息者,辄大声叱之。
是时也,天色惨淡,波涛汹涌,风雷激荡之中,二公遂先后中炮。
龙公受祸尤烈,立即阵亡。
史公略延片刻,自知不起,犹复指挥三军,大呼杀贼而死。
合营悲愤之余,勇气百倍”,“无不以一当百,枪炮连环,声撼天地”,“击沉夷船多只,浮尸海面,大快人心!该夷皆鼠窜而去”。
这些记载,是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真实写照。
僧格林沁在查明情况后,在奏折中充分肯定了广大官兵的功劳;“此次接仗一昼夜之久,各军奋力堵御,战气百倍,实堪嘉尚”。
广大官兵的奋勇战斗,得到大沽一带人民的积极支援。
战斗打响后,当地人民群众同仇敌忾,纷纷助战,“欢欣鼓舞、馈送饼面食物,於矢石交下之时,运赴营盘,络绎不绝”,这对坚守国防前线浴血抗敌的将士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支持。
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配合守军,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
这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所预见的那样:“毫无疑义的,在军事上英人在华人中间定会遇到自己的高材生”,同时,中国人民“已觉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起来和侵略者作坚决的斗争。
1859年大沽保卫战的胜利,就是广大军民英勇反侵略的结果。
大沽口的事先设防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这次战役的胜负,当时人夏燮在分析1858年和1859年两次大沽战役不同结果时说:“大沽两次之役,先负后胜,议者以为先事之备,得算较多,这是很有道理的。
——1960年的大沽炮台英法联军再次攻击大沽1860年,英法派大量军舰来到中国,借口来中国换约受到阻碍,再次攻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
8月1日,联军在北塘登陆,我国守军个个勇敢,在一场惨烈的战斗后,大沽炮台失守。
英法联军进犯津、,进逼北京,犯下了火烧圆明园的滔天大罪,清政府与英法签定了《北京条约》。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1900年的大沽炮台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大沽是天津门户,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位置极重要。
6月15日,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250名俄、法两国军队占领军粮城火车站。
16日,935名英、日、俄、德等国海军偷袭登陆,埋伏在炮台后侧,大沽口内的10艘炮艇开进海河,28艘军舰开往炮台火力射程之外停泊。
晚8时,联军向守军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于第二天凌晨2时交出炮台。
罗荣光断然拒绝。
6月17日凌晨2时,10余艘联军舰艇在探照灯的照明下,用大炮轰击大沽炮台。
守台清军还击,击毁敌舰5艘。
黎明,联军用大炮轰击清军防地,击中左营弹药库,管带封得胜阵亡,北岸两座炮台遂被占领。
联军舰队集中火力轰击南岸炮台,登陆联军从侧后抄袭。
晨七时,南炮台弹药库中炮炸毁。
九时,守台清军向新城方向撤退。
大沽炮台全部陷落。
此役,清军击毁敌舰6艘,毙伤联军255人,日海军大佐被击毙。
守台清军将士阵亡700余人,北洋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海容”号和4艘鱼雷艇被联军掳走。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分39年付清,合计本息实际达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等等。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并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从此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大沽炮台的守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生年不详,孛儿只斤氏。
科尔沁左翼后旗人。
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被袭封郡王。
公元1853年受命参赞大臣,会同大将军惠亲王绵愉、钦差大臣胜保率骑兵防堵太平军北伐。
公元1855年,在山东击败北伐军,封亲王。
公元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失守大沽,放弃天津,被革职。
公元1867年对捻军作战。
公元1864年与捻军赖文光、张宗禹作战,屡被击败。
次年5月,在山东曹州高楼寨附近的吴家店被围歼斩首。
清廷从此丧失了满蒙八旗的劲旅,军权渐次落入湘、淮军阀手中。
清末著名将领僧格林沁于公元1865年(清同治四年)去世。
罗光荣罗荣光(1834-1900)清末将领。
字耀庭.湖南乾城(今湖南省吉首市乾州镇)人。
他原为曾国藩部属,初任把总,后入淮军,曾赴上海(今上海市)在洋枪队任职,升总兵。
1867年(穆宗同治六年),因镇压捻军有功升记名提督,后补大沽口协副将。
1887年(德宗光绪十三年),以创设水雷营、并教练有方,又升天津(今天津市)镇总兵。
1900年(德宗光绪二十六年)6月,率军驻守大沽口炮台。
6月16日晚,联军派代表递交最后通牒,限令17日零晨二时交出炮台,他严辞拒绝。
侵略军提前于凌晨一时开始攻击,大沽守军发炮还击,激战六小时,三炮台先后失守。
他退至天津,后在天津失陷前三天服毒自杀。
史荣椿(?-1859)清军将领。
字荫堂,直隶大兴(今北京人。
行伍出身,曾从都统胜保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
1855年任大名镇总兵,後调徐州镇,在豫皖镇压捻军。
1858年升任直隶提督。
同年秋,随僧格林沁驻守大沽炮台南岸,1859年任大沽炮台提督。
是年6月25日,英、法、美舰队以换约为名,不顾中方劝阻,强行闯入白河口,炮击我大沽守军。
史荣椿协副将龙汝元督部奋起还击,击伤击沉英法军舰10艘,入夜,英法海军陆战队乘舢板抢滩,复遭清军炮火打击,死伤枕籍,毫无进展,只得在伪装中立的美舰掩护下狼狈窜逃。
此役毙伤英法海陆军官兵600余人,英舰司令何伯亦重伤,是为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所遭受的第一次严惩。
在战斗中,史荣椿及所部36名官兵壮烈殉国。
龙汝元(?-1859)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市)人。
字春舫。
行伍出身。
曾随河南巡抚英桂镇压太平军,任游击、参将等职。
1858年(咸丰八年)擢大沽协副将,协助僧格林沁办事天津海防,备御英、法侵略军。
1859年6月25日大沽之战中,他坚守北岸前炮台,亲燃大炮,奋力督战,后胸部中炮阵亡。
大沽炮台的广大爱国官兵是为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而战,战斗目的明确,士气高昂,在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
守将直隶提督史荣椿和大沽协副将龙汝元是其中的代表。
——大沽炮台的历史意义大沽炮台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历史见证近百年来,外国侵略者曾四度入侵大沽炮台,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他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到此凭吊,激发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
毛泽东主席解放前后曾两次亲临大沽口炮台,体现了伟人对大沽口炮台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