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大沽炮台有感
参观大沽炮台感想

参观大沽炮台感想这次参观大沽炮台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体验。
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总是怀着一份神圣的敬意去看待这座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事件的炮台。
在炮台内,我感到自己被历史深刻地触及了心底,思考着过去的荣光与现在的挫败。
当我站在大沽炮台上,仰望着那座巨大的炮塔,不禁想起了那段历史。
一百年前,八国联军的侵略蹄踏上了中华大地,炮火轰鸣,人民生灵涂炭。
大沽炮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成的。
这个炮台曾经是中国海防的重要军事堡垒之一。
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堡垒能够有效防止外敌的侵袭。
但是由于现代化武器的发展和军事战略的改变,大沽炮台在曾经的大时代里已经不再拥有那样的重要性了。
走进炮台内部,我尽可能去还原过去的景象。
走在炮台里面,仿佛能够听到当年的炮声回荡在大海之上,能够感受到当时士兵们的忠诚和信仰。
从一个角度来说,炮台的历史让我感到一丝苍凉。
历史的洪流是无法阻挡的,这个曾经荣耀的堡垒,如今变得黯淡无光,没有了历史的辉煌。
但是我不愿意把这样的情绪停留在那个角落里。
在醒觉里,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强国了。
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在发展壮大。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力量强大的国家。
我对这个新时代充满了信心和热爱。
在参观完大沽炮台之后,我也深深地思考着中国的前途。
在这个时代,我们被赋予了创新的力量和勇气。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承历史的优良传统,克服当前的困难,中国就一定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继续走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通过参观大沽炮台,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底蕴以及现在的荣耀。
炮台的历史让人念念不忘,而我对中国和祖国的热爱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我期待着中国的未来,期待着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会发展得更加繁荣兴旺。
参观大沽炮台感想

参观大沽炮台感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沉重的记忆,让人铭记那段沧桑岁月。
大沽炮台,便是这样一处充满故事与沧桑的所在。
当我踏上这片土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眼前的炮台遗址,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威严与重要。
大沽炮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防屏障。
它始建于明代,在清代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这里曾经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见证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和悲壮的牺牲。
漫步在炮台遗址间,抚摸着那一块块古老的砖石,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那些斑驳的痕迹,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也是曾经战火纷飞的见证。
每一道裂痕,每一处破损,都似乎在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遥想当年,外敌的坚船利炮逼近,我国的军民们毫不退缩,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他们的英勇无畏,他们的坚定信念,让人为之动容。
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们。
他们或许是年轻的战士,满怀报国之志;或许是普通的百姓,为了保卫家园挺身而出。
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捍卫了民族的荣誉。
他们的名字或许已经被岁月所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参观大沽炮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残酷的现实。
在那个时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科技、军事等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
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虽然有着英勇的抵抗,但最终还是难以抵挡强大的敌人。
这让我明白,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真正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人民的安宁。
同时,大沽炮台也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和信念的力量。
在面对强敌时,我国的军民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正是这种团结和信念,让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放弃抵抗,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保留了希望。
如今,大沽炮台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作文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作文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
嘿呀,前些日子我去了大沽口炮台,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啊!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古老而庄重的氛围给震住了。
看着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炮台,哎呀,感觉就像穿越回了过去一样。
我在那些炮台之间穿梭着,就好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门大炮,那炮筒可粗啦,我都在想,这要是打一炮出去,得有多大的威力呀!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它,冰冰凉凉的,感觉特别奇妙。
然后我还趴在炮筒口往里瞅了瞅,嘿,里面黑洞洞的,啥也看不见。
我就在那瞎琢磨,这以前是不是真的打过敌人呀,要是打起来得是啥样的场景呢。
我还在那炮台周围溜达了好久,看着地上的那些石头啊,都感觉它们好像在给我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士兵们在这里紧张地备战,准备为了保卫家园而战斗。
哎呀,想着想着,我心里都有点澎湃起来了。
逛完了大沽口炮台,我心里一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些古老的遗迹,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真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这里,好好地感受一下这份独特的历史韵味。
总之呢,这次游大沽口炮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过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也让我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啦!哈哈!。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观后感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观后感
1. 对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第一印象
在参观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时,我被博物馆所展示的历史文物和场景所震撼。
这里不仅有着巍峨苍劲的炮台遗址和壮观的海景,还收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物,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历史氛围和文化底蕴。
2. 博物馆展示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在博物馆的展馆中,展出了许多有关天津历史的文物和遗迹,如炮台、火炮、双龙庙、护城河等,这些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充分反映了天津大沽口炮台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同时,馆内还收集了不少图片、手稿等历史资料,让人不仅在视觉上感受历史,也更深刻地了解了历史本身。
3. 博物馆的设计和展陈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和展陈都非常精美和细致,非常注重历史文物的呈现和场景的还原。
在展馆内,通过立体、灯光、声音等多种手法,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那个历史的年代。
馆内的标语描述也十分清晰生动,让观众更容易地瞭解展示的历史文物和相关知识。
4. 对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总体评价
作为一个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场所,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展陈和展出文物都做得非常好。
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津大沽口炮台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相关文化,体验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
的魅力,非常值得一看。
同时,博物馆对文物保护和宣传也做的非常好,让观众对历史文化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
大沽炮台博物馆观后感

大沽炮台博物馆观后感去了大沽炮台博物馆之后,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一段热血又悲壮的历史时光里。
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像是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关于大沽炮台的历史介绍,原来这大沽炮台可是大有来头的。
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站在那里守护着我们的沿海地区。
看着那些展示出来的古炮,真的超级震撼。
这些古炮就像一群沉默的巨人,虽然它们现在已经锈迹斑斑,但是你能想象得到当年它们可是威风凛凛地怒视着大海,只要有敌人敢来侵犯,就会毫不客气地“开炮警告”。
我站在那里,仿佛都能听到当年炮声隆隆,看到炮弹划过天空,然后在敌人的船只附近炸开,那场面肯定是火光冲天,海水都被激起巨大的浪花。
而且,在博物馆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大沽炮台保卫战的事迹。
那些战士们可真是英勇无畏啊!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丝毫的退缩。
我就在想,那时候的战斗条件得多艰苦啊,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就靠着这些古炮和血肉之躯,却要和那些装备精良的侵略者战斗。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他们肯定在心里想着,身后就是自己的家园、亲人,绝对不能让敌人踏进一步。
这种精神,真的让我特别佩服。
不过呢,看到这段历史也让我有点气愤。
那些侵略者太可恶了,就想凭着自己的武力来抢夺我们的土地和财富。
但是大沽炮台的战士们用他们的顽强抵抗告诉侵略者,我们中国人可不是好欺负的。
虽然大沽炮台经历了多次的战斗,有过失败也有过胜利,但是不管怎样,它都成为了我们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大沽炮台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它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们国家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也让我看到了我们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得这么好,可不能忘记了这些先辈们的付出。
我们也要像当年守护大沽炮台的战士们一样,守护好我们现在的家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可不能丢了咱们中国人的骨气!这一趟大沽炮台博物馆之旅,真的是特别有意义,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作文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作文
作文一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沽口炮台吗?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那里,这一趟可让我感受太深啦!
一到那里,我就看到了好几个大大的炮台,它们就像一个个坚强的战士,站在那里保卫着我们。
我摸着那些古老的墙壁,心里想,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士兵们一定非常勇敢。
他们面对敌人,一点儿都不害怕。
我仿佛看到了炮台上的烟火,听到了激烈的战斗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导游阿姨给我们讲的一个故事。
她说,曾经有一群敌人想从这里入侵我们的国家,但是咱们的士兵们拼命抵抗,打跑了敌人。
虽然有很多士兵受伤甚至牺牲了,但是他们保护了我们的家园。
从大沽口炮台回来后,我心里一直想着那些勇敢的士兵。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保护我们的国家!
作文二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
小伙伴们,我最近去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那就是大沽口炮台。
一走进那里,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那些大大的炮台,又高又结实。
我站在炮台上,风呼呼地吹着,好像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听说,以前有好多坏人想从这里闯进我们的国家,抢走我们的东西。
但是我们的祖先们可厉害了,他们在炮台上开炮,把坏人打得落花流水。
有一个爷爷还跟我讲,曾经有一场特别激烈的战斗,我们的战士们没日没夜地守在炮台上,都顾不上吃饭喝水。
终于把敌人打败了。
这次去大沽口炮台,让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曾经经历过那么多困难,但是都坚强地走过来了。
我要好好爱护我的祖国,让它越来越强大!。
大沽炮台遗址观后感

大沽炮台遗址观后感《大沽炮台遗址观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从大沽炮台遗址回来,心里头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呐!一走进那地方,就感觉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那些古老的炮台,虽然历经风雨,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威严。
想象一下,曾经在这儿,战士们为了保卫家园,那是多么的英勇无畏!看着那些锈迹斑斑的大炮,我仿佛能听到炮声隆隆,能看到硝烟弥漫。
心里头不由得一紧,当年的战斗得有多激烈啊!走在遗址里,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好像在诉说着历史。
我在想,那时候的人们得多不容易啊,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我们的土地。
现在咱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不能忘了先辈们的付出。
站在那里,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让咱们的国家更强大!大沽炮台遗址啊,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我这次来,读了几页,心里满是感动和敬意。
以后有机会,我还得来,多读一读这本“书”!《大沽炮台遗址观后感》二亲人们,我跟你们说,我去大沽炮台遗址啦,感触老深了!刚到那儿的时候,我就被那庄重的氛围给震住了。
那一座座炮台,虽然已经老旧,但气势还在呢!我在那慢慢溜达,脑子里不停地浮现出以前的画面。
当年的战士们在这儿浴血奋战,他们不怕牺牲,就是为了保卫咱们的家乡。
遗址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好像都有灵魂。
它们见证了曾经的战火纷飞,也见证了战士们的坚定信念。
我摸着那些古老的墙砖,心里头酸酸的。
想想以前的日子那么艰难,咱们的先辈都没有退缩。
如今,时代变好了,咱们可不能忘本。
这大沽炮台遗址,就是提醒咱们,要永远记住历史,要努力让国家越来越好。
我觉得来这一趟太值了,让我对过去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后我得常来,也得让更多的人来感受感受,不能忘了咱们的根!。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作文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作文
《游大沽口炮台有感》
嘿,前几天我去了大沽口炮台,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啊!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古老而庄重的氛围给吸引住了。
看着那一门门大炮,哎呀呀,仿佛能感觉到它们当年的威风呢!我在那炮台边溜达着,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我特别仔细地观察了一门大炮,那炮筒可粗啦,我都想试着钻进去看看,哈哈!炮身上还有好多铁锈呢,这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呀。
我就站在那炮旁边,想象着当年它发射时的场景,那该多震撼呀!然后我又在周围逛了逛,看到了好多介绍牌,上面写着关于炮台的各种故事。
我还遇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事儿。
有个小朋友也在那,他对那些大炮特别好奇,一直围着转,还不停地问他爸爸妈妈各种问题,那模样太可爱啦!他还跑过来问我:“叔叔,这大炮能打多远呀?”我笑着回答他:“嘿,小朋友,这可不好说呀,反正能打得挺远呢!”他听完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开去研究别的了。
在大沽口炮台逛了这一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这些大炮见证了过去的岁月,它们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记忆呀。
等我回去了,我一定要把这次的经历好好和朋友们讲讲,让他们也来感受感受这份独特的魅力。
哎呀,大沽口炮台,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下次有机会我还得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0绪论 0一、第一次大沽炮台保卫战 0(1)海战起因 0(2)海战经过 0(4)结局影响 (1)(5)签订《天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二、第二次大沽炮台保卫战 (1)(1)海战起因 (1)(2)双方兵力 (1)(3)海战经过 (1)(4)胜利原因 (2)(5)结局影响 (2)三、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 (2)(1)海战起因 (2)(2)海战经过 (2)(3)结局影响 (3)四、第四次大沽炮台保卫战 (3)(1)海战起因 (3)(2)海战经过 (3)(3)结局影响 (3)(4)《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121大沽炮台保卫战摘要:从1840年—1900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特权,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
大沽地区军民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键字:大沽炮台四次战役影响绪论:19世纪30年代,英国侵略者以卑劣手段向我国倾销鸦片,残害中国人民,造成大量白银外流。
在北方,鸦片经大沽口进入天津,流毒华北。
天津成为鸦片大市场。
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开展严厉禁烟,英国侵略者恼羞成怒,于1840年6月悍然挑起鸦片战争。
8月,英军入侵大沽口,提出割地、赔偿烟价等无理要求。
直隶总督琦善答应"重治"林则徐,与英方代表义律议和。
1841年1月,英军乘机强占香港岛,扩大侵华战争。
1842年8月,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巨款、开五口、议定关税等被列入条款。
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第一次大沽炮台保卫战(1)海战起因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但是清政府所做出的这些牺牲、让出的这些利益,并不能满足英国侵略者的野心,反而让他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进一步加快了侵略的步伐,他们于1856年又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
(2)海战经过1858年3月(咸丰八年),英法两国公使以交涉修订《南京条约》为借口,各率舰队抵达大沽口进行武力威胁。
美、俄两国公使则以"调停"为名,率舰队随之前来。
他们已经看透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心想:只要战舰出现在白河口,清政府就会妥协就犯。
联军舰队向大沽口炮台发起进攻,炮台守军奋起还击,炮战不久,由于双方兵力悬殊,联军“船坚炮利”的优势很快就凸现出来了。
面对联军猛烈的炮火,多年失修的土炮台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守军实际上是在没有遮挡的攻势里与敌人作战,士兵与武器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再加上仓促备战,武器质量低劣,炮台守军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
而联军是主动出击,有备而来,他们充分利用上午10点落潮之机,置清军于困难境地。
清军预先准备好的用火攻击敌舰的火筏,由于风向逆转,却派不上用场,纷纷搁浅。
很明显,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敌军。
双方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北炮台火药库中弹爆炸,清军伤亡惨重。
正当将士们与敌人鏖战之时,直隶总督谭廷襄乘轿奔逃,守军士气大挫,纷纷溃退,炮台失守,敌军登岸。
1(4)结局影响由于第一次大沽炮台保卫站以失败告终,联军长驱直入,直逼天津,威逼清政府在海光寺签订屈辱的《天津条约》。
(5)签订《天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要求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个通商口岸转口,其商品不需要重新课税,外国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得高额利润,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3)实行产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从而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加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大沽炮台保卫战(1)海战起因由于英、法等国政府对从《天津条约》获得的权益并不满足,认为应当借换约的机会再次挑起战争,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利益。
1859年6月,英、法、美三国借口进京换约,率舰队到达大沽口,公然驶入海口,拆毁障碍物,炮击两岸炮台,挑起第二次大沽口海战。
(2)双方兵力中国:清军防守大沽口的主要是僧格林沁、胜保等率领的满蒙军队,分别从黑龙江、吉林、绥远、直隶、北京调往天津,兵力约万人,主要部署:大沽南北炮台3800人,新河1700人,新城500人,双港1000人,天津3000人,营城1100人,北塘1600人。
另有临时招募的民勇、铺勇,人数也在万人左右,部署在塘沽至咸水沽一线(4000人)、天津(6000人)。
僧格林沁与直隶提督史荣桩亲自坐镇大沽南炮台。
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前往大沽的舰队共22艘,其中英国蒸汽巡洋舰1艘(舰炮51门,编制520人)、蒸汽炮舰3艘、蒸汽浅水炮舰14艘、蒸汽运输舰2艘,搭载海军陆战队1200余人;法国蒸汽巡洋舰1艘、蒸汽浅水炮艇1艘,搭载海军陆战队100人,舰队司令由英国海军少将贺布担任。
另外美国“托依旺”等3艘军舰也参加了英法联军的行动。
(3)海战经过6月25日黎明,英、法侵略军向大沽发起攻击。
贺布亲率联军舰艇12艘(英国浅水蒸汽炮舰11艘,法国浅水蒸汽炮舰1艘),从拦江沙向海口开进。
计划是:炮舰冲过横江铁链,在炮台的上手占据有利阵位,以便两面夹攻,然后在炮舰火力掩护下,海军陆战队从正面登陆,迅速夺取炮台。
到下午2时,联军舰队在完成开进任务后,贺布便以舰艇数艘排除水中障碍物,开辟通路。
其余军舰排列在旁,进行挑衅。
在此过程中,守卫大沽炮台的中国官兵全部进行了隐蔽和伪装,炮台上偃旗息鼓,直隶总督恒福再次派遣官员拿照会劝说使节由北塘登陆换约。
英、法侵略军拒绝接受照会。
1下午3时左右,海口第一道障碍物被拆毁,贺布立即令舰队向封锁海口的铁链逼进,并炮击两岸炮台。
“然而一下子,就像变魔术似的,所有本来掩护着炮台大炮的草席都卷了起来,顷刻之间全部大炮一齐开火”,守卫炮台的清军将士开始猛烈射击,利用敌舰受阻于水中障碍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扬火力,不久多艘联军军舰被击伤,贺布本人也负了伤。
到下午4时,包括旗舰在内的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其余参战的军舰也全部被击伤。
联军见势不妙,遂竖起白旗诈降,一旁的美国舰队司令达底那海军准将也急忙率舰队支援英法联军,经调整部署后,继续向炮台攻击。
下午5时,身负重伤的贺布下达登陆命令。
英、法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在英军勒蒙上校指挥下,分乘帆船、舢板20余只,利用舰炮火力作掩护,向海口南岸强行登陆,企图首先夺取南岸3座炮台。
侵略军登陆后,一方面遭到炮台炮火杀伤,另一方面道路泥泞很难前进,同时遭到守军和由新河前来增援的满蒙骑兵的阻击,被迫后撤。
是夜,英、法联军又继续进攻,清军在火弹照明下,英勇抗击,又给敌以重大杀伤。
激战一昼夜,联军遭到彻底失败,残敌一直溃逃到杭州湾。
(4)胜利原因其一,在僧格林沁及史荣椿、龙汝元等将士的共同努力下,无论从炮台建筑、武器配备以及后勤补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炮台装备焕然一新。
其二,爱国将士们早已做好准备,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以有备击无备,在火炮射程内突然攻击,集中打击敌旗舰,使其指挥失灵,陷入混乱,从而获得大胜。
其三,敌军对待这场战争态度傲慢,经过第一次大沽口之战清军战败,使敌军认为清军根本就不堪一击,这次战斗还没开始,他们就认为已经稳操胜券,根本没把炮台放在眼里,战前,没有对周围环境进行勘测,使其在交战是陷入一片沼泽之中,进退两难。
(5)结局影响侵略者遭到惨重失败,敌舰除一艘逃走外,四艘被击沉,八艘被击破,登陆进攻炮台的英军一千多人死伤近半,英军舰队司令贺布也受重伤。
在这次战斗中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英勇为国捐躯。
这是中国军队取得了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反击外来侵略最大的一次胜利,大大的消减了列强的锐气,是列强不敢轻举妄动,这次绝大的胜利也鼓舞了人民的士气,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加入到抵抗列强的战斗中来三、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1)海战起因英法联军在大沽口的惨败震动了整个欧洲,伦敦和巴黎的统治者们恼羞成怒,公开叫嚣要对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决定再次扩大对华的侵略战争。
为了共同的利益,英法两国组成了远征军,远征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征服中国。
(2)海战经过1860年六月(咸丰十年),英法舰队再犯大沽口。
鉴于上次失败的教训,联军不再直接攻打炮台,而是改从北塘登陆。
北塘炮台久无战事,年久失修,又是僧格林沁疏于防范的地方。
联军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北塘炮台,占领了北塘,对这里的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屠戮和抢掠。
僧格林沁派出两千马队迎战,然而终究抵1不住敌军排枪狙击,伤亡很重。
很快敌军攻占塘沽,清军退守炮台,在提督乐善的率领下,奋力抵抗。
僧格林沁自知难守,传檄文给乐善,令他暂时撤退。
乐善请来使回报亲王,"炮台存,乐善生;炮台亡,乐善死",继续指挥战斗,激战三个小时,与千名炮台官兵壮烈殉国。
炮台失守。
(3)结局影响炮台失守后,英法随即进犯天津、北京,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增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
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
此外还有,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开放口岸已深入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这些都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
四、第四次大沽炮台保卫战(1)海战起因1990年,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光绪(清光绪二十六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以保护他们的在华利益为借口进军北京,中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狙击退逃天津。
各国舰队集结在大沽口,向炮台守将罗荣光发出通牒,限期让他交出大沽炮台,被罗荣光严辞驳回。
战争一触即发,不可避免。
(2)海战经过侵略军悍然发起进攻,罗荣光及副将韩照琦率领炮台守军奋起抵抗,经过六小时激战,击毙击伤侵略军255名,击沉击伤敌舰六艘。
由于清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守台将士虽浴血奋战,终因后无援兵、寡不敌众英勇献身,大沽炮台也随之陷落。
联军在大沽口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民间流传有这样的谚语:"新河半拉庄,北塘三排枪,塘沽一扫光",其悲惨局面可想而知。
(3)结局影响炮台失守后,罗容光率残部转战新城,退回天津,在天津失守前自尽殉职。
八国联军进而攻陷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