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战役PPT
大沽口事件

• 清政府在国内展开救济行动,救济受灾民众 • 绅商阶层和民间组织纷纷伸出援手,资助受灾民众 • 知识分子宣传救济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民众苦难
05
大沽口事件的历史遗产与当代反思
大沽口事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与遗产
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 大沽口事件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促使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 大沽口事件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 大沽口事件使列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救援行动
• 清政府在大沽口事件后,组织救援行动,救济受灾民众 • 绅商阶层和民间组织纷纷伸出援手,资助受灾民众 • 知识分子宣传救援行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民众受害情 况
大沽口事件后的战争赔偿与民众救济
战争赔偿
• 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应支付巨额赔款 • 列强通过战争赔款,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 中国民众承受沉重的赔款负担,生活陷入困境
军事准备
• 清政府在大沽口部署军队,加强防御 • 义和团在北方各地组织拳民,准备抵抗 • 列强筹集兵力,组成八国联军,准备侵华
大沽口事件中的关键战役与战斗过程
关键战役
• 大沽口保卫战:清军与八国联军在大沽口展开激战 • 天津保卫战:清军与八国联军在天津展开激战 • 北京之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被迫逃亡西安
国内形势
•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民众疾苦 • 义和团运动爆发,民众反抗外国侵略 • 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李鸿章与翁同龢等人的政治斗争
大沽口事件的历史背景及其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历史背景
• 大沽口位于天津东南约30公里,是京津地区的门户 • 1860年,英法联军曾占领大沽口,对北京形成威胁 •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列强企图干涉中国内政
大沽口战役历史介绍PPT学习课件带内容

1. 赚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2. 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
点。 3. 赔款增加,使人民负担更加严重。
4.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5.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影 响结 果 的謝金 鹧 鸪 。
绣 罗 襦 ,
交 相 映 。
前 后 镜 ,
梳 洗 迟 。
此次战役,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共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 (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布 受重伤。清军阵亡38人,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联军的失败在于轻敌。舰队司令贺布少将在闯入河口后,就"认为他已稳操胜券"。僧格林沁也对这次战 役作了较深入的评论:"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 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清军以有备击无备,在火炮射程内突然攻击,集中打击敌旗舰,使 其指挥失灵,陷入混乱,从而获得大胜。但由于清军没有航速快、火力强的近代舰艇,因此未能乘胜追 击,扩大战果,只好任其安然撤出战区。
画 蛾 眉 ,
香 腮 雪 。
灭 , 鬓 云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折叠中国画家笔下的八里桥之战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
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
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
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
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
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6月13日,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
主要内容是:①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③外籍传教英军随军画师绘 1860年中国战争士得以入内地自由传教;④外人得以入内地游历、通商;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此外,俄、美公使还利用"调停人"身份,以狡诈手段,分别于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
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
中国近代史 三次大沽口战役PPT资料18页

战争结果及胜利原因
结果:侵略者遭到惨重失败,敌舰除一艘逃走外,四舰被击沉,八 舰被击破。登陆进攻炮台的英军,一千多人死伤近半,英 军舰队司令贺布也受重伤。在这次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 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英勇为国捐躯。
原因:1. 联军轻敌,作战计划不周密 2.炮台建筑,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提升 3.爱国将士们做好准备,奋勇杀敌,以有备击无备
失败原因
• 敌方兵力强大,而且其兵力要远远超过大姑炮台的 抵抗能力。 • 敌方仔细勘察地形,首先在防护空虚的北塘口登陆 ,占地理优势。 • 由于投降派的出卖加之两面夹攻,致使炮台的相继 失陷。
结局影响
• 赚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 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 • 赔款增加,使人民负担加重 •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使中国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大沽台战役
双方兵力
清朝 大将:僧格林沁、胜保、史
荣椿等 部署:大沽南北炮台3800
人, 新河1700人,新城 500人,双港1000 人, 天津3000人 …….
英法联军 大将:英国海军少将--贺布 装备:舰队22艘
蒸汽炮舰3艘 蒸汽浅水炮舰14艘 蒸汽运输舰2艘 搭载海军陆战队1200余人 法国蒸汽巡洋舰1艘
经过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发生于1858年5月20日 ,是继广州沦陷后紧接而来的战事,清军 奋战约2小时便败亡。这起战事的结果促 成了《天津条约》的签订,更导致咸丰帝 决心建设大沽炮台与后来第二次发生的反 击战。
失败原因
•炮台多年失修,致使守军在没有遮挡的工 事里与敌人作战。 •士兵仓促备战,武器质量低劣,而联军有 备而来,设备先进,武器精良 •清军官员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挫伤士兵 士气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

军事失去自主 权
内
容
《辛丑条约》
影
响
①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 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 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 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反帝官吏,禁止参加反帝 组织;
①巨额赔款是对中国空 前的大规模勒索,人民 更加贫困,经济更加凋 敝; ②“国中之国”,帝国 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 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 于直接派兵镇压反帝运 动; ④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 帝国主义的帮凶;
时间:
1894年-——1895年
甲午 中日 战争:
双方:
日本VS中国
时间: 1894年9月 黄海大东沟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重要战 役:
黄海海战
地点: 将领:
时间:
结果: 《马关条约》 地点: 代表: 内容: 影响:
1895年4月 日本马关 李鸿章、伊藤博文
割、赔、开、设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
导入新课: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内容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
危害
加剧人民的贫困和经 济的凋敝 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列 强的帮凶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 控制,失去军事自主权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政治 军事
外交
严禁人民反帝 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划定使馆界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共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 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 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停留在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①对外:浑然不觉
②对内: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先进的工业文明 VS 落后的农耕文明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需要做些什么应对变化?
生产出大量商品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殖民扩张、寻找海外市场
俄
国
P91 思考点: 答:中国的社会状况:......世界的状况:英..国.... 法国 通过对比可知,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世界主要殖 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维克多·雨果
P93 学思之窗
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血腥暴行,中国人 民的抵抗并非挑衅,而是维护自身和国家利益之举。英国的借 口掩盖并混淆了其发动战争的真正动机,暴露了其发动战争的 非正义性。
(3)结果
条约
时间 签约国家
影响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
1858
中俄、中美 中英、中法
中英 中美 中法
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万银元、接受协 英美法三国获
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 得协定关税、
通商等
便于商品输出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
遇以及通商口
岸传教权
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片面最惠国待遇 贸易主权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4)影响: ①政治: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中国从一个 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人民负担;侵略势力开始 进入内地;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③外交:近代外交体制逐渐建立(如:1861总理衙门) ④思想:“开眼看世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优秀课件28 人教版

内容:1、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
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 否有道理,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通过《辛丑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 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 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 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所 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想一想:
《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 馆区有什么不同?
《辛丑条约》划定的使馆界 是“国中之国”,而今天的 使馆区是在中国政府管辖下 的。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 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 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侵 略者所到之处,烧杀劫掠,中国人 民遭受到空前的蹂躏.。。幻灯片 30
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与侵略军激战
义和团在天津与英法联军战斗
清军与义和团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包围了侵略军
清军与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9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9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9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9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95、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96、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97、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98、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99、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10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凭借其优势的海上力量,接连攻陷中国沿海重镇,1858年6月(咸丰八 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并约定第二年正式换约。
《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条约中的苛刻条款相当不满,咸丰帝认为"万难允准",希望英、法等国 能放弃这些条款,同时为防英、法舰队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会同礼部 尚书瑞制作者:XXX XX
演讲人 :XX
第
第
三
二
次
次
大
大
沽
沽
口
口
战
战
役
役
第
一 次 大 沽 口 战 役
——
中 国 的 大门 沽户 口
中国的门户 ——大沽口
大沽口(Dagu Port)是中国明、清海防要塞。位于今天津市东南 50公里海河入海口处。西北距北京约170公里,东濒渤海,西 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 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明永乐二年(1404)成祖朱棣建 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筑墩设炮。清代置 大沽协镇营,道光二十年(1840)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增建大沽 南北炮台、炮位,置大炮30余尊,防兵2500人。咸丰八年 (1858)清大臣僧格林沁统重兵驻扎津沽,督办防务,设防大沽, 建炮台 5座,共置大炮64尊,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分 号排列,并设防兵2.5万,筹建大沽水师,在水底植丛桩以御 敌船。
英、法等国政府对从《天津条约》获得的权益并不满足,认为应当借换约的机会再次挑起战争,向清政 府索取更多的利益。1859年6月,前来换约的英、法公使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前往北京,而是在 舰队保护下直闯禁止外国船只进入的大沽口,并拆毁中国军队布设的障碍,中国守军奋起还击,第二次 大沽保卫战由此爆发。
第一次大沽口战役
广州城被夺以后,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国使节到天津、大沽口外。4月24日,四国使节 会见清政府限期6天内派人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的手段"。咸丰帝派出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 不料英法公使以"照会型式不符、无钦差大臣之权"为由拒绝接见。至于英法方则因兵力未能集合完 毕,延迟了原本6天内的进攻。咸丰帝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也不准谭 廷襄开战。在英法代表仍旧拒绝交涉的情况下,谭廷襄改与美、俄代表交涉愿能协助谈和,但因困 难的要求仍毫无结果,以为:"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 谭廷襄要求开战,提出上海、宁波、 福州、厦门全部关闭,停止贸易的策略。两广总督黄宗汉也提议速速克复广州,使英法等国震慑再 出面开导。咸丰帝未批准以上提议,并发出声明:"切不可因兵勇足恃,而先启起兵端。"仍旧命谭廷 襄驳斥各国要求。1858年5月18日,英法代表与海陆军司令协商攻占大沽口,以天津做为目标。5 月20日,对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定2小时内交出大沽口被拒绝,随即派兵进攻。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用炮艇让1200位士兵从大沽口登陆,清守军奋力抵抗在2小时后全军战 败,南北炮台陆续被攻陷。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遭遇抵抗就兵临天津城下。
5月30日,四国使节逼迫清政府派全权代表至天津谈判,否则将进军北京。经此一战,极为震惊的 清朝在6月1日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耆英(曾参与签订南京条约)赴天津与各国谈判。 经过桂良、花沙纳的交涉,终在1858年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 条约》。 6月22日,清朝在英公使额尔金进军北京的威胁下,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与 法国签订《中法天津条约》。
第三次大沽口战役
英法联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大败,使本来想教训清朝的英法政府相当愤怒。英国《每日电讯》出现占 领北京城,永久占领广州,把皇帝赶出皇宫的声音。英国内阁从1859年9月16日起开8天的会议,最终一 致主张对中国增兵,并攻入北京作为目的。双方决定由英国出兵1.2万人,法国则出兵7000人。法方任命 孟托班为总指挥。联军在上海聚集,1860年4月21日占领定海,后陆续占领大连湾、烟台,以完成对渤海 湾军事上的封锁。大连湾和烟台则作为联军进攻大沽口的基地。 清军在北塘除了装设一部分地雷外,并无驻军加强防备,给了可趁之机。1860年8月1日,借助俄国人的 引导,联军出动军舰30多艘和陆战队5000人在北塘附近顺利登陆[1] ,没有遭到任何攻击,并就地掠夺物 品。 新河、塘沽战局 顺利占领北塘后,1860年8月12日联军5000人在往大沽探路途中与清军遭遇,开了打响战斗的第一炮, 随后占领新河。接着与2000名配备大刀、长矛和弓箭的蒙古骑兵战斗,在动用了阿姆斯特朗大炮后击退 清军。清军撤回塘沽。8月14日联军进攻塘沽,集中36门来复线炮和阿姆斯特朗大炮炮轰清军阵营,便发 起冲锋。联军士兵纷纷架起梯子试图爬进城墙,最后施米茨中校站在城上挥舞三色旗,清军士兵开始撤退。 战斗结束了。 大沽口战局 1860年8月21日,英军部属2500名士兵,法军部属一千多人和2连炮兵及印度殖民地和非洲雇佣军共 2500人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兵力。早上6点法军炮兵和英军的榴弹炮对着右岸第一座炮台开炮。英军以47门 大炮同法军密集的炮轰那炮台,联军战舰也发炮协助。清军在炮火的差距下渐渐不敌,而且射击无法精准。 7点半时联军发起冲锋开始白刃战,临近10点攻下第一座炮台。接着约100名清军士兵逃亡,多数守军壮 烈战死。当晚,大沽炮台的剩余清军全数缴械投降。
此次战役,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共击沉敌舰4艘、重创6艘 (完全失去战斗力)、俘虏2艘,毙伤英军426人、法军14人,俘虏英、美士兵各1人,英侵华舰队司令贺 布受重伤。清军阵亡38人,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联军的失败在于轻敌。舰队司令贺布少将在闯入河口后,就"认为他已稳操胜券"。僧格林沁也对这次战 役作了较深入的评论:"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 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清军以有备击无备,在火炮射程内突然攻击,集中打击敌旗舰,使 其指挥失灵,陷入混乱,从而获得大胜。但由于清军没有航速快、火力强的近代舰艇,因此未能乘胜追 击,扩大战果,只好任其安然撤出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