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苦练》+课件+1+(共17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课件浙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理解,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把握。
具体章节为第1章《苦练》,涉及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介绍、字词解析、句段分析、主旨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通过“苦练”所传达的奋斗精神。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会运用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的细节来表现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重点:文章主题的把握,以及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文章内容、图片、例题等。
2.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3. 学生用书、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苦练”的经历,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字词、句段的积累。
3. 讲解: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语言特色。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苦练2. 写作手法:生动描绘、具体细节3. 重点词语:勤奋、拼搏、进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以“我的苦练经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运用生动的描绘和具体细节来表现“苦练”的过程和收获。
2. 课后练习:选取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练”现象,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文章,拓展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文章《苦练》的核心主题,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苦练》课件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苦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苦练》这篇课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人与自然”,第三节“苦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认识到只有通过苦练,才能在技艺上有所成就。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意图。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题,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位运动员通过苦练最终获得冠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时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讲解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苦练》2. 人物形象:主人公的优秀品质3. 语言特点:修辞手法4. 主题思想:苦练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及其优秀品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苦练的认识。
2. 答案:(1)主人公形象:勤奋刻苦、自强不息。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3)学生对苦练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苦练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苦练》公开课课件(1)

学习 课文
苦练
cù 猝然
diàn 铺垫
kē 苛刻
juè 倔脾气
倔
jué 倔强
学习 课文
苦练
chóng yuán 崇高 袁 dí gū 嘀 咕
bèi hàn 疲惫 焊工 yì 毅力
diāo 石雕
学习 课文
苦练
崇 袁 惫 焊
嘀 咕 雕 毅
学习 课文
苦练
同学们,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赛事 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他们 付出了多少辛苦你知道吗?其中有许多 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了解女 排其中的一名成员——陈招娣的故事, 看看她是如何苦练的。
学习 课文
苦练
陈招娣(1955年—2013年4月1 日),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体院 毕业。1972年先后入杭州市业余体 校和北京体院青训队进行排球训练。 1974年入选八一排球队,1976年被 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著名二传手。 曾是中国女排在1981年世界杯首夺 世界冠军和1982年世锦赛夺冠时的 主力队员。2006年7月14日,中央 军委正式批准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 2013年4月1日因病去世,年4
学习课文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苦练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 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 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 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 品格的。
学习 课文
苦练
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 课文
苦练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女排训练辛苦的 句子。而陈招娣两次罢练,最终却继续 加练,想一想,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她 完成了训练任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教案浙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苦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第一章节“努力与毅力”,详细内容为课文《苦练》的阅读理解,通过分析文中主人公苦练书法的过程,探讨努力与毅力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苦练过程,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品质。
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理解努力与毅力在成功道路上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位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苦练”。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苦练过程,探讨努力与毅力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讲解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苦练》2. 主人公:小明3. 重点词语:勤奋、刻苦、持之以恒4. 教学难点:努力与毅力在成功道路上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的苦练经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自身经历,描述在某个领域苦练的过程,体现努力与毅力的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努力与毅力的文章、故事,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关于“苦练”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苦练经历,互相鼓励、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理解努力与毅力在成功道路上的作用。
1.苦练【第2课时】

课文体现了女排姑娘什么样的精神?
体现了女排姑娘强烈的责任感, 以及永不服输、永争第一、顽强拼搏 的精神。
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
要求:1、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环境描写 的语句,批注感受。
2、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滚翻”其实是两个动作的组合,先滚动,再翻身起来,在排 球运动中,这个动作常用来接球;而“翻滚”只是一个滚动的 动作,它不能像“滚翻”一样体现出女排队员训练时顽强拼搏 的精神。
(3)“委屈”是说受到了不应该有的指责和待遇,心里难过;“委 曲”则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与文中表现陈招娣的内心感受无 关。
时间:3分钟
这段环境描写,先写迎春花正在 盛开,接着用拟人的手法写迎春花的 情态,开篇就给人一个清新、和谐的 感受,暗示女排也是一个友爱、团结、 温情的大家庭。
课文主旨
本文描述了陈招娣一次加练的过程, 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 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永不服输,顽强 拼搏的可贵精神。
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 打退堂鼓,甚至想放弃,这种做法是不对 的。以后我们要学习陈招娣的这种不怕困 难、永不服输的精神。要经受得住挫折, 要能正确地面对,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1 苦练
1.学习通过对人物“语、动、心、神”的 描写来表现人物品格的方法。(重点)
2.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 的过程中,体会她永不服输、坚强不屈 的精神。(难点)
第一次“先学后教”:
体会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 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格的方法。
要求: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画出能 体现“苦”练的词句,并批注。
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 几条胶布,裹在手指尖裂开的口子 上。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 布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 了。
最新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苦练》公开课课件

陈招娣:女,解放军总政治部宣
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原顾问, 中国前女排国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 表。曾立一等功。1976年入选中国 女排,在队中担任二传和接应,是中 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是中国女排 走向世界团队中的核心队员,为中国 女排首获亚洲冠军,首获世界杯冠军, 首获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做出了 重要贡献。
2018/4/30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陈招娣主动请求续加 训练。 第二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陈招娣首次累倒赌 气罢练。 第三部分(第12-17自然段),写陈招娣再次累倒痛 哭罢练。 第四部分(第18-27自然段),写陈招娣理智回归完 成训练。
主题概括
本文描述陈招娣一次续加 训练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以 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 的责任感,以及永不服输、永 争第一、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
2018/4/30
1.默读12—17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写陈招娣再次累倒痛哭罢练。 2.在这部分,陈招娣经历了什么? 教练强求、继续加练、再次累倒、委屈痛哭。
2018/4/30
品读18—27自然段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写陈招娣理智回归完成训练。
赏析句子 “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几条胶 布。不裹,手指尖裂开的口子,实在疼得 受不了。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布 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了。” 先写陈招娣用胶布裹手上的口子,再用 抒情的笔法写她使用胶布之多,极言训练 之苦。前文写训练之累,这里写训练之苦, 突出了陈招娣她们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 的顽强女性。
2018/4/30
• 本文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 ①相对平时的训练是本职任务来说,加练是招娣主动 要求的,是她为国拼搏奋斗的最好表现。 • ②插叙的3件事是介绍招娣不甘落后的性格的,她在一 次比一次严重的伤病困挠下, • 依然不放弃排球,相对健康的 • 训练来说,更能体现她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 ③写教练和队友是对陈招娣进行烘托和补充。
《苦练》ppt

陈招娣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很深的印象?做 上批注
2、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3、加练过程中为什么会两次罢练?又继续加 练,是什么力量支撑她终于完成了训练任务?
4、从她的表现中,你能感受到她是怎样的一 的词语能不能换 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1、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径直)朝门口走去。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 ,认会生字词 2、边读边思考,围绕“苦练”二字, 写了什么事?
cù 猝不及防
diàn 垫球
kè 苛刻
陈招娣(1955~2013.04.01 )197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 院青年训练队,同年参加中国 人民解放军,并入选八一女子 排球队,1976年入选由袁伟 民执教的中国女排,在队中担 任二传和接应,是中国女排主 力队员。陈招娣是中国女排在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队中的 核心队员,为中国女排1979 年首获亚洲冠军,1981年首 获世界杯冠军,1982年首获 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做出 了重要贡献。2013年4月1日 下午,陈招娣同志因病医治无 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岁。
2、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翻滚) 着。
3、她感到満肚子的委屈(委曲),站起来,看也不 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直(径自)向门口走去。
2024年浙教版语文九上第1课《苦练》课件1

2024年浙教版语文九上第1课《苦练》课件1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苦练》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员苦练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苦练”话题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细节:教师出示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员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c. 讨论课文的主旨,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3. 例题讲解:a.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b. 举例说明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练习。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5. 课堂小结:b. 强调文章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苦练》2. 内容:a. 课文主旨b. 论证方法c.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c. 识别并解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答案:见课后附录。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b.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c. 推荐阅读:与《苦练》主题相关的文章,如励志故事、人物传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导入时的实践情景引入。
2. 阅读理解阶段的教师提问和讨论。
3. 例题讲解时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4. 随堂练习的设计和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野劲、愣劲、邪劲”三个 词,你看出陈招娣具有怎样的性格特 点?
倔强好胜,不甘认输,不 屈不挠的性格和为祖国荣誉 锐意进取,刻苦训练、顽强 拼搏的精神风貌
1——5: 写陈招娣主动加练。 6——11: 写陈招娣首次累倒赌气罢练。 12——17:写陈招娣再次累倒,痛苦罢练。 18——27:写陈招娣理智回归,完成训练。
再读课文思考:
在“三练两走”过程中,你认为最 能说明陈招娣劲头和个性特点的是哪些 词语?(找出三个)
野劲
愣劲
邪劲
野劲:指陈招娣大胆、泼辣、勇敢、敢于拼搏 的性格
愣劲:原指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莽撞。文中 指不顾一切,天不怕地不怕,倔强, 不甘认 输的脾气
邪劲:本是“走火入魔”的意思。本文指超常、 神奇的劲头,准确地写出了中国女排姑娘那种 在为国争光的信念鼓舞下,忘我拼搏的巨大精 神力量。
互助学文
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①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 你很深的印象? ②抓住重点语句做批注。 ③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恰当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性格 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变化,推动情节发展,深化 文章的主题等。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完 成了训练任务,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陈招娣的这种精神?
疲惫不堪: 形容非常疲乏。
崇高 疲惫 焊接
chóng
猝然cù 垫子 diàn 嘭嘭
pēng
bèi
hபைடு நூலகம்n
不动声色: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 神态上表现出来,形 容态度镇静。 铁石心肠: 比喻心肠很硬,不 为感情所动。
嘀咕
dí
苛刻
kē
雕像
diāo
猝不及防: 事情来得突然,来不 苛刻: 要求过高,过于严厉。
你怎么评价袁伟民教练?
既严格要求又讲究策略
写袁伟民有何作用?
既衬托了陈招娣练球的艰苦性, 又说明了陈招娣成长的必然性。
作业: 作业本生字词。
及防备。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它 选择的是新闻材料,要求及时迅速地反映社会生活, 报道真人真事但以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允许运 用文学表现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较为 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写往往截取人物的一个片断加 以细致的描述。
初读课文思考: 1、中国女排为什么能取得“五联冠”的辉 煌战绩? 2、课文截取了一个怎样的片断?
3、这个片断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
4、你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是哪几个?
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①自学生字,通读全文。 ②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苦练” 二字,写了什么事? ③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交流 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陈招娣在排球 训练加练时,几次罢练,最 终克服困难,回归训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