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普通高中课程研究
美国高中学校选课制度研究

摘要:美国高中教育体制以其独特的选课制度和学分制而闻名,这种制度旨在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规划。
本文将对美国高中学校的选课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实施方式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美国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选课制度是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从而为未来的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美国高中选课制度的特点1. 选课灵活性:美国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领域,提高学习积极性。
2. 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选课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 职业规划导向:选课制度鼓励学生根据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三、美国高中选课制度的实施方式1. 课程设置: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包括基础课程、荣誉课程、AP (Advanced Placement)课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
2. 选课指导:学校通常设有指导老师或辅导员,为学生提供选课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3. 入学水平测试:部分学校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参加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学生能上哪些课程。
4. 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了解学校课程设置和毕业要求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课程。
四、美国高中选课制度的影响1.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选课制度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
2.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选课制度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
3. 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选课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课程,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论美国高中学校选课制度具有灵活性、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导向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美国高中留学四大课程详解

育路出国留学网User User UserPage 1美国高中留学四大课程详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小留学生去美国高中留学(/mg/gaozhong/),以便能够增加考入美国名校的机会。
而美国高中在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国内有较大区别,因此有些学生会感到非常不适应美国高中的课程。
育路留学小编介绍,美国高中课程主要包括四种,难度各不相同,作用也不尽相同。
下面育路小编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美国高中的四大课程的具体情况。
美国高中课程一:必修课必修课是美国高中最主要的课程组成部分。
必修课通常包括英语、数学、社会研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健康教育和体育课。
每个高中生还被要求学习一门外语,大多数学校开设西班牙语课,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德语、法语课。
美国美国高中在学生必修课程的安排上有所差别,但是基本上学生都要完成四年的英文、三年的数学、三年的第二外语,两年的科学、两年的自然科学的学习。
并且获得总共22个基础课程的学分。
美国高中课程二:选修课选修课是美国高中课程的特色之一。
美国高中为学生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选修课程。
比如视觉艺术、职业课程、计算机/商科课程、新闻/出版、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健康等。
一般来讲必修课一个科目一个学分,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读22-24个学分才能毕业。
这些课程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每学年要完成一到两门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程,获得一定学分,才可以毕业。
美国高中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
美国高中课程三:荣誉课程荣誉课程是美国高中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基础课程授课内容相似,但是荣誉课程对于每个知识点讲得更加深入, 因此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可以获得更高的GPA(100分折合GPA: 4.5)。
由于荣誉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报考的学生成绩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被同意选修荣誉课程的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标准才能选修同一学科相应的荣誉课程,如果希望选修的学科没有非荣誉课程可以选择的情况例外。
美国普通中学课程的历史演变

美国普通中学课程的历史演变
普通美国中学课程一直在不断改变,从几十年前的提供传统课程,
如文艺课程,数学,英语,科学等,到现在普遍提供更多可选的课程,如商业类,技术类,计算机类等。
一般而言,20世纪早期以及20世纪50年代,美国普通中学的核心课
程以传统课程为主,包括文艺课程,数学,语文,历史等,还有少量
的科学课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学开始提供更多的核心课程,包
括数学,语文,历史,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越来越多的选修课。
随
着工业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学核心课程又增加了几门
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技术课程等。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学课程又发生了很大
变化。
在这一时期,美国中学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不仅在普通课程教
学中推行电脑化教学,而且还开设了计算机类,网络技术类等类。
同时,美国中学还开设了编程,游戏编程,动画设计,多媒体等课程。
21世纪以来,美国中学课程再次发生了变化,现在普遍提供更多可选
的课程,如商业类,技术类,计算机类,编程课程,网络安全类等。
此外,美国中学还开设了一些新的可选课程,如设计思维,食品学,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技能,以便
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更好地竞争。
美国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美国高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学习策略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
在美国高中的自然科学学科中,物理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世界、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机会。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导致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将对美国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应用。
二、探究式教学理论1. 探究式教学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
(2)以问题为导向。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疑问启发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以实践为基础。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提倡“学而思、思而行”,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国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1. 现状分析目前,美国高中物理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
即便是在一些改革型的学校,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应用也相对较少。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不高。
四、教学策略实践案例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探究式教学活动:1. 提出问题。
美国中学科学实验课程研究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1)(一)研究缘起 (1)(二)研究意义 (3)二、研究综述 (3)(一)国内研究综述 (3)(二)国外研究综述 (6)三、概念界定和创新之处 (9)(一)概念界定 (9)(二)创新之处 (10)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1)(一)研究内容 (11)(二)研究方法 (11)第二章美国中学科学实验课程概述 (13)一、中学科学实验课程发展历程 (13)二、中学科学实验课程理论基础 (14)(一)建构主义理论 (14)(二)探究型课程思想 (15)(三)杜威的“从做中学” (15)三、中学科学实验课程目标 (16)(一)《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16)(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17)四、中学科学实验课程内容 (19)(一)《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实验课程内容 (20)(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实验课程内容 (21)第三章美国中学科学实验课程评价 (25)一、中学科学实验课程评价 (25)i(一)科学实验课程评价的过程 (26)(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实验课程评价 (26)(三)《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中的科学实验课程评价 (28)第四章美国中学科学实验课程案例 (35)一、设计净水系统的实验案例 (35)二、调查加州植被变化的实验案例 (37)三、风车设计的实验案例 (38)四、托马斯•杰佛逊科技高中科学实验课程设置 (39)五、佩蒂中学科学实验课程设置 (42)第五章美国中学科学实验课程对我国的启示 (45)一、改善实验课程 (45)(一)强调实验的体验性学习 (45)(二)加强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45)(三)提高实验问题的挑战性 (46)(四)重视实验的安全问题 (46)(五)强调实验报告的真实性 (46)二、改进教师实验教学方法 (47)(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实验教学能力 (47)(二)改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7)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48)(一)实现科学实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8)(二)提高科学实验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48)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9)结语 (51)一、结论 (51)二、展望 (51)致谢 (58)ii美国中学科学实验课程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014)摘要当今社会,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先进的教育,开设科学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美国高中优势课程介绍及申请参考因素分析

美国高中优势课程介绍及申请参考因素分析美国高中特色及优势1、高质量的启发式教育: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各种教育资源,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教学水平以及重视程度都是世界领先的。
启发式的教育模式,课程中注重引领学生学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发掘、编排资料、撰写报告、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深入钻研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更早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美国大学本科教育是所有教育阶段最优秀的部分,易进难出,中国学生通过美国高中阶段的磨练,真实体会老师的授课方式,评估体系,了解在学分制下如何选课,进入大学更能如鱼得水。
3、更早的人生及职业规划:美国中学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宽阔的眼界和知识面,并从中发掘出自己的兴趣和长处,从而选择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途径,与中国学生相比,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自己,更早的确立人生及职业发展目标,有的放矢的为将来打好基础。
4、独力、自主、尊重他人的成熟人格:美国中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会在生活与学习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尊重他人、独立自主、有责任感的成熟青年,并建立健康积极的的人生价值观。
美国式思维方式、美国文化能培养孩子适应未来更为竞争激烈的社会。
5、多元文化融和开阔眼界: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她能够集各民族的优势于一身,并具备极大的生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美国汇集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
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美国有177所,占有绝对优势。
生活在美国,感受先进的文化,对留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自我充实和自我提高的机会。
6、更早比例升入美国名牌大学:在美国读高中,参加SAT考试非常方便,可以直接参加AP、IB等考试,所有的学业成绩并入到美国大学的评估体系之内,对于申请美国顶级名校的学生来说,在美国高中阶段所获得的学习经历、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经历更易被美国大学评估,提交的自我陈述和推荐信更具公信力。
美国高中课程不同高中会有不同,仅供参考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一般修读18-26个学分就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书。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详解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详解由于国内外学制的不同,在留学入读美国高中前,家长和孩子最好先了解和熟悉下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以及学习内容,以便最快融入留学学习生活当中去。
一、美国高中常规课程:在美国,尽管每所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一般九到十二年级的核心课程都有:英文四年(写作,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历史三年(世界历史,美国历史,欧洲历史);数学三年(几何学,代数1,代数2);艺术则因校而异。
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一般修读18-23个学分就可以获得美国高中毕业证书。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必修课程:美国高中课程比较广泛,基础必修课程有英语、自然科学(3门:如生物、化学、物理或地理、环境、辩论)、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学、心理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
美国高中课程设置的选修课程:美国高中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电讯,交通,工业,农业,水利,建筑,驾驶,商业,时装,食品,环境,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航运,维修等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或有择业需要的内容,都有相应课程供选择。
一般美国高中均要求学生选修一定的学分。
常见的选修课程有:视觉艺术(画画、雕刻、油画、摄影);行为艺术(合唱、戏剧、舞蹈、电影、乐队、管弦乐);职业课程(木工、金属加工、汽车修理);计算机/商科课程(文字处理、编程、图像设计、计算机俱乐部、网页设计);体育(美式足球、棒球、篮球、网球、田径、游泳、水球); 新闻/出版(校报、年历、电视制作);外语(一般是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健康(家庭经济学、营养学、幼儿发展)。
美国高中还开设特别课程:1、领导才干。
2、体育/健康:体育包括射箭、水球、足球、高尔夫球、排球、手球、竞走、羽毛球、垒球、曲棍球、长曲棍球、健美、网球、橄榄球、乒乓球、蓝球、田径、冰上运动(2),健康学(1)。
3、实验室技术,其他教育【用学到的课程知识,创造一个项目,为社区服务,培养生活技巧】(2)。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探究活动的特点研究与启示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探究活动的特点研究与启示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的探究活动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设计的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以及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和地理素养。
这些探究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的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
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跨学科融合。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密切相关,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的探
究活动经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如历史、经济、政治等。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加深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学科素养。
3. 强调实践与应用。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的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数
据收集和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探究活动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在地理教学
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跨学科融合和实践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
素质。
这对于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普通高中课程研究胡庆芳(华东师大比较教育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本文着重探究美国适应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而逐渐建起高中教育新模式的历程,力求回答高中教育的目标与性质、结构与类型、课程设置与管理,以及学校地位与评估,并努力对这种模式形成的原因做一剖析,从而为我们当前的高中教育阶段的改革提供一种参考和又一种思路与选择。
关键词:美国高中教育目标性质课程学制评价一、教育的目标与性质(一)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高中教育目标从20世纪80年代的罗纳德·里根到21世纪伊始的乔治·沃克·布什,他们的总统竞选主张都清楚地表明:在美国,教育是每届政府的头等大事,是公立的事业。
不断完善、追求卓越是美国教育永恒的目标。
本届政府当选总统布什的教育报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就是这一崇高目标的集中体现和最好浓缩。
在美国,现在有4个州实行的是12年的义务教育,其他各州实行的是9年、10年和11年分别不等的义务教育。
在美国,学校设置也不尽相同,有一贯制的,也有分段制的,但中小学教育年限加起来都基本上是12年,学生到高中毕业时一般都是17-18岁。
他们这时从生理上来讲已步入成人的行列,应当算是社会劳动力的一分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自食其力;从社会学意义上讲,17-18岁的中学毕业生已有了独立的公民身份。
他们完全享有社会公民的一切权利,同时也要完全承担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这也说明在美国,无论是一贯制的中学阶段,还是分段制中的高中教育阶段基本上也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一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间段,也是处于基础教育和中学后继续教育或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十字路口。
那么,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求,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摆在教育决策者们的面前,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有关高中教育目标定位的问题。
在美国,对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定位经历了一段曲折的继承、批判与超越的过程。
早在1918年,美国研究中等教育的权威英格利斯(A. Inglis)在其著述的《中等教育原理》(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一书中就提出了美国中等教育的3大目标,即⑴社会公民目标(Social-Civic aim),使学生将来成为民主社会的一个良好成员;⑵经济职业目标(Economic-Vocational aim),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一个良好的生产者;⑶个人修养目标(Individualistic-Avocational aim),使学生充分发展自己健全的人格。
同年,全国教育协会吸收并扩展了英格利斯的目标思想。
但是,从上世纪初全国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NEA)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the Reform Committe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确定的“中等教育7大原则”一直到2001年10月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The Woodrow Wilson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为今年高中学生年(the High School Senior Year)所确立的4大目标,其实质性内容没有多大差别,反倒是有着共同的内核:为今后继续教育做准备,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以及培养完全人格的人。
在这大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诸多方面的变化,美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中学教育目标探寻的脚步,像上世纪30-40年代的“生活适应教育”(Life Adjustment Education)运动、50-60年代的“英才教育”(Gifted Education)运动、70年代的“生计教育”(Career Education)运动,以及80年代“回归基础”(Back-to-the-Basics)的教育运动都是在上述三个维度(升学、就业和全人)间做侧重性的位移。
可以说,几乎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力图在三个维度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而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失败也往往是在三者间矫枉过正的结果。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1年中学教育目标的寻求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等教育这三个维度制衡的影子: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卡内基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Boyer)在对很多州的教育法律以及许多学校发给教师的教学任务指导书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学校校长和教师对话交流之后提出了现代美国中学的四大基本目标,即(1)帮助全体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借助语言进行有效交际;(2)帮助全体学生认识自我、人类文化遗产和他们生活于其间的世界这三者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3)帮助全体学生准备接受终身教育和劳动就业;(4)帮助全体学生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公民义务。
1988年,当时的教育部长贝内特在致里根总统的“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中写到,“不管我们的中学毕业生今后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要他们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技能、既有共同的道德价值观又有文明素养的人”。
1997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1998-2002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中也明确指出中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富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为他们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继续的学习和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做好准备”。
在2001年1月23日,美国本届当选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发表了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计划,在报告中,布什总统要求每一阶段的教育都要务必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美国教育面向21世纪设定的教育目标,同时也是寄予新世纪教育的美好理想。
其中专门提到:每一位学生到12年级末,即18岁时,都要为大学的学习、富有产出性的就业和今后有意义的生活做好准备。
在2001年10月美国的高中学生年里,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为本次年会提出了响亮的口号:“放远我们的目光,绝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Raising Our Sights, No High School Senior Left Behind ),并在发表的题为《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National Commission on High School Senior)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的目标:①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从而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诸方面为中学后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掘而全面发展的人;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④让所有的学生都拥有历史的知识(包括美国的和全世界的)、对政府和民主价值的个人理解,以及鉴赏和丰富文学和艺术的魅力的能力,成为一个生活有品味、现代的文明人。
报告中还意义深远地这样评价到中学后教育:“中学后教育在农业文明时代,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只是黄粱美梦;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只是少数人的天赋特权;而到了太空时代,对许多人来说都变得平常;在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对任何人来说都已成为常识。
”该报告还指出当前美国高中学校所面临的三大任务,同时也是要切实完成的“三个A计划”,即巩固学校联盟(alignment)、提高办学成就(achievement)和提供多样化选择(alternatives)。
1作为一个像卡耐基基金会等在全国有着相当影响力的社会组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在新世纪第一个年头的全国高中学生年里发表的报告书无疑为21世纪美国高中教育的改革吹响了号角,同时也为新世纪高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为该报告比较全面地回答了美国高中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目标与性质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美国高中教育目标的确立依然是在寻求“升学”、“就业”和“全人”这三个维度的统一,是对这三个纬度间平衡点的最新版本的解释;可以说,就其教育目标的核心思想而言,今天基金会在报告中阐述的4点实际上是向上世纪初全国教育协会成立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确定的“中等教育7大原则”的回归。
但是,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批判的继承和继承上的超越,因为在中等教育7大原则发表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今美国的高中教育越来越表现出上述三维目标的融合与一体化,这突出表现在大力发展综合中学,职业或技术高中的学生也要求提高核心知识的素养,学历教育也要求达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以及劳动技能方面的最低要求方可毕业。
这种趋势可以从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其课程设置与管理方面的新变化看出来。
该报告对全国高中教育的意义与影响可以从下面的一至两个例子中来加以说明。
2001年12月8日,美国宾夕法立亚洲布鲁克林市的马丁路德金高级中学(Martin Luther King Senior High School)在其更新的校园网站上新增设了“教育哲学与目标”(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goals)这样一个板块,在上面郑重许下了新世纪的诺言:“学校要努力保证在马丁路德金高级中学学习的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都掌握到了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具备的必要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保证他们培养起了对自己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要保证他们在学校受到了基本的职业或技术方面的训练;一句话,不让一名高中生掉队,学校为每一位学生今后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和富有成效的努力。
”在今年的高中学生年里,北卡罗来纳州的史蒂文森高级中学(Stevenson Senior High School)也提出要“放远目光”,要从培养新世纪社会未来主人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和思考学校的使命和教育的目标,最后把学校的办学目标浓缩为3个词,即培养学生的“理性”(Rationality)、“人性”(Humanity)和“个性”(Personality)。
换言之,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人文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学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培养学生的理性,就是培养他们区分真理与谬误的觉悟、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以及掌握人类共识和创造社会新知的能力,从而为今后高深知识的学习做好智力准备;培养学生的人性,就是培养他们对人类遗产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对社会共同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认同、内化并外显于日常的言行,从而为今后做一个有涵养社会人做好精神准备;培养学生的个性,就是帮助他们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模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决断能力、自强自立的生活能力、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从而使他们今后能成为于社会有益的生产者和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