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集群研究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如珠三角,分析产业集群现象及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珠三角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之一,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是指相邻区域内存在大量同种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通过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对地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方面,产业集群在吸引外资和扩大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遍布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创新人才加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产业集群也提高了地区吸引人才的能力。
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知识转移和人才流动,有助于提升地区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
然而,产业集群的存在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量的企业集中在区域内,会带来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如用水和排放污水的问题。
此外,在经济危机或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时,过度集中的产业集群也可能会导致失业、经济下滑等问题。
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明显提高了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但也需要在区域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和管理。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涵盖了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从产业结构来看,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第一产业在区域内仍占有一定比重,尤其是在一些农业资源丰富的省份,如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也有所提升。
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农业模式逐渐兴起,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产业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电子信息、家电、汽车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同时,四川、湖南等地的装备制造业也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品牌优势。
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转型,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第三产业在泛珠三角区域的比重不断上升。
香港和澳门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旅游中心,服务业发展成熟。
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蓬勃发展。
旅游业成为区域内多个省份的重要产业,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丽江古城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态也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泛珠三角区域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
成渝地区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而西南和中南地区则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了能源、化工、冶金等产业。
在产业创新方面,泛珠三角区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珠三角产业集聚:发展路向与战略选择

、
借 沿 海 和 毗 邻 港 澳 的地 缘 优 势 ,珠 江 三 ( ) 珠 三 角 产 业 集 聚 的 基 本 格 一 角 洲 地 区 形 成 了许 多特 色 区 域 经 济 。 入 局 世 后 , 随 着 我 国 市 场 机 制 和 法 规 的 逐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珠 三 角 经 济 发 展 步 完 善 ,其 地 缘 优 势 与 比 较 优 势 将 得 到 的 重 要 特 征 之 一 是 产 业 集 群 的 勃 兴 ,而 进 一 步 发 挥 。 丰 富 而 相 对 廉 价 的 劳 动 力 全 球 经 济 一 体 化 更 加 速 了 以外 向 型 经 济 资 源 、 区域 内 日益 完 善 的 基 础 设 施 及 其 为主 的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产业聚集 。 目 他 公 共 服 务 吸 引 了越 来 越 多 国际 资本 的 前 广 东 省 经 济 规 模 在2 亿 元 以上 、 具 备 0 进 入 , 珠 三 角 正 一 步 步 迈 向 “ 界 工 世 产 业 聚 集 经 济 特 征 的 ( 业 镇 ) 有 专 厂 ” , 出现 愈 来 愈 多 的 产 业 集 聚 现 象 , 10 0 个,主要集 中在珠三角地 区。 5 ~2 0 形 成 了 当今 中 国 规 模 最 大 的 产 业 聚 集 区 珠 三 角 腹 地 的 佛 山 、 中 山 、 东 莞3 的 市 域 之 一 :有 从 传 பைடு நூலகம் 经 济 发 展 起 来 的产 业 9 个 镇 ( )几 乎 全 部 都 具 有 这 样 的 经 0 区 聚 集 区 , 如 佛 山 石 湾 的 陶 瓷 工 业 、南 海 济 特 征 : 独 特 的产 业 化 分 工 模 式 、 有 机 西 樵 的 纺 织 工 业 、 顺 德 乐从 的 家 俱 工 业 联 系 的产 业 链 、三 次 产 业 的相 互 渗 透 与 和 陈 村 的花 卉 产 业 等 , 依 托 传 统 优 势 并 融 合 。靠 信 息 网络 、 市 场 网 络 、企 业 网 通 过 技 术 进 步 的 带 动 ,现 已 经 发 展 成 相 络 、 技 术 创 新 网络 编 织 在 一 起 的产 业 群 当 规 模 的地 方 支 柱 产 业 : 也 有 政 府 与 外 资 企 业 合 作 而 形 成 的 由主 导 产 业 引领 的 落 及 其 经 济 增 长 模 式 目前 已成 为 推 动 该 制 造 业 产 业 集 群 , 如 广 州 本 田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力 量 。 目前 , 该 区 域 已经 形 成 了 具 有 一 ( O D )汽 车 及 其 配 套 零 部 件 厂 商 : HNA 有 以外 资 同类 企 业 大 量 聚 集 而 成 的如 东 定 特 色 的 三 大 产 业 分 工 与 聚 集 体 系 。珠 莞 石 龙 、石 碣 、 清 溪 的 电脑 资 讯 企 业 以 江 三 角 洲 东岸 的 东 莞 、 深 圳 、 惠 州 以 电 及 虎 门 的 服 装 企 业 、 厚 街 的家 俱 企 业 集 子及 通 讯 设备 制 造 业 为 主 。 三 市 的 电子 20 群 等 : 还 有 技 术 、 资 本 、人 才 密 集 型 的 通 讯 产 业 产 值 合 计 达3 0 亿 元 ,各 自拥 有众 多 知 名 企 业 。 其 中 , 惠 州 不 但 是 我 高 新技 术 产 业 集 群 , 如 深 圳 , 以 华 为 、 C 王 中兴 通 讯 为 龙 头 的 电 子 资 讯 类 高科 技 企 国 重 要 的 彩 电 制 造 基 地 , 拥 有 T L 业 及 其 配 件 厂 商 群 : 在 惠 州 , 以T L C、 牌 、C N c 颇 具 影 响 的彩 电 品 牌 , 也 O I等 联 想 ( 州 )、 华 通 电 子 和 德 赛 为龙 头 占 国 际 高 级 电工 市 场 份 额 的三 分 之 二 , 惠
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考——基于中山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分析

般 认 为 .产 业 升 级 是 产 业 由低 技 术 些 理 论 对 珠 三 角 地 区的 产 业 升 级 和 结 构 调 的 基 础性 和 战 略性 产 业 .同 时 也 为第 三 产
水 平 、 附 加 值 状 态 向 高 技 术 、 附加 值 状 整 具 有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事 实 上 . 革 开 业 的 发 展 积 累 资本 . 生 产 服 务 、 术 服 务 低 高 而 改 为 技
源 、 动 力 的 紧 缺 , 消 耗 、 污 染 的 劳 动 分 别 代 表 不 同 的产 业 类 型 : 同时 认 为 工 业 进 . 最 终 推 动 第 三 产 业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劳 高 高 并 实 密集 型企 业 面 临着 巨大 的成 本 压 力 .这 类 发 展 将 从 以 农 副 产 品 为 原 料 的 轻 工 业 开 现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珠三 角 中山市 F6. 01 5 产 业 集群 升级 装 备 制 造 业 A
践 ,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的发 展 方 向 与产 业定 位 进 行 了具 体 分 析 , 宏 观 发 展 视 角总 结 提 出 了产 业 集群 升 级 的对 策 。 对 从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文 献 标识 码
态 演 变 的过 程 产 业 集 群 的升 级 发展 主要 放 至 今 .珠 三 角 地 区制 造 业 的结 构 调 整 大 等 创 造 服 务领 域 .为 发 展 现 代 服 务 业 奠 定 集 中在 两 方 面 :一 是 基 于全 球 价 值 链 视 角 体 上 经 历 了劳 动 密 集 型 轻 型 消 费 品产 业 的 基 础 .所 以它 也 是 各个 工业 化 或 后 工 业 化 来 分 析 产 品 内 的 国 际分 工 与 组 织 .如 研 发 发 展 阶 段 、以 电子 信 息 产 业 为 代 表 的新 兴 国 家 的 主 导 产 业 2 0 0 3年 1 0月 .广 东 省
产业集群案例

产业集群案例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产业群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影响。
首先,以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集群为例。
珠三角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为代表,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业集群之一。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相关的研发机构和服务企业。
这种集聚效应带来了生产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的加速以及人才和资金的聚集,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产业集群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其次,以意大利的时尚产业集群为例。
意大利以米兰为代表的时尚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工艺和完善的产业链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地区,设计师、面料供应商、加工厂、品牌商等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了高效的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不仅带动了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时尚产业的引领者和标杆。
再次,以日本的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为中心,形成了世界知名的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一地区,集中了丰田、本田、日产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以及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企业。
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系统。
最后,产业集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竞争激烈,合作与竞争的平衡需要谨慎把握;产业集群外部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创新,加强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浅析

石 ” 型 来 分 析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的路 径 ,钻 石 ” 型 机 理 ( 下 图 模究成果, 产业集群 的创新机制 可 以从三
个 维 度 来 构 建 , 创 新 网络 、 向度 和 集 群 品 牌 , 三 个 维度 共 即 外 这 同构 成 集 群 创 新 的 机 制 , 者 相 互 强 化 , 同 促 进 产 业 集 群 升 三 协
析 , 出集 群 升 级 的 一般 路 径 规 律 。 得
一
二 是从 全 球 价 值 链 (V ) G C 角度 , G r f i2 0 ) 出 的 四 由 e e f (0 1提 () 艺 流 程 升 级 。通 过 引进 工 艺流 程 的 新 组 织 方 式 或 高 1工 () 品 升 级 。 引进 、 发 新 产 品或 改进 现 有 产 品 , 采 用 2产 研 或
・
现状进行 分析 , 出集群升级 的一般路径规律。 得
【 键 词 】 产 业 集群 升 级 ; 关 全球 价 值 链 ; 力机 制 动
创 要 “ 当一 个 国 家 把 竞 争 优 势 建 立 在 初 级 生 产 要 素 时 , 通 常 度 低 , 新 不 强 ; 建 立 有 效 的 高 级 要 素 和 专 门要 素 的 创 造 机 它 不 强 在 是 浮 动 不 稳 的 , 旦 新 的 国 家 踏 上 发 展 相 同 的 阶 梯 , 就 是 该 制 , 断提 高 要 素质 量 ; 化 各 要 素 间 的 协 同 , 钻 石 体 系 中 各 一 也 必 国竞 争 优 势 结 束 之 时 。 ” 国 著 名 战 略 管 理 学 家 波 特 关 于 产 业 要 素 是相 互 影 响 , 须 相 互 强化 才 能增 强 产 业 集 群 的 竞 争 力 。 美 集 群 的 理 论 正在 广 东应 验 。 业 集 群 ( 东 为专 业 镇 经 济 ) 改 产 广 是 国 内其 他 地 区 , 如长 三 角 地 区 等类 似 的 专 业 镇 经 济 也 在 蓬 勃 发 集 群 升 级 的 问题 已迫 在 眉 睫 。 珠 三 角 产 业 集 群 的现 状 进 行 分 就
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

钱淑芳(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广东广州 511363)摘要: 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迅速向周边扩散,形成了带状产业集群或集团式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珠三角;经济发展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香港加工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迅猛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出现土地紧张、成本上涨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移。
珠江东岸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香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正是抓住这一机遇,珠江东岸地区发展出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东莞虎门的服装产业集群,大朗的毛织产业集群,惠州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到了20世界80年代中后期,珠江东岸地区又承接了国际及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二次转移,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相对与珠江东岸的几个城市,珠江西岸的区位优势相对较弱,接受香港辐射比较有限,获得境外企业与要素流入的数量较少。
但是这一地区也抓住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缺乏的机遇,鼓励和引导集体所有制及非公有制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
例如佛山容城、桂洲等镇的家电产业集群,盐布的内衣产业集群,中山小榄的五金产业集群,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
在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热潮,珠三角的产业集群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分布(一)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显著。
广东省的6个省级产业集群中,珠三角占大部分。
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珠江西岸的家电产业集群(分布于佛山、中山、珠海)、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分布于广州、深圳、江门、佛山)、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
以产业集群化提升珠三角区域竞争力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经济一体化 两大潮流的 日益深化 , 合作与发展成 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 中国融入 区
域合作潮流的步伐也正逐步加快 。 如何 以产业集群化提升珠三角区域竞争力, 是珠三角地 区当前面对 的问题 , 也是面
l 的机遇 , l 盏 这需要在 明晰产业集群理论的渊源及 其意义的基础上 , 结合对珠三 角地 区产业集群 的现状及 其存 在 问题 的分析 , 方能得 出具有一 定操作价值 的相 关对策。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珠三角区域 ; 竞争力
一
为著名的有 阿尔弗雷德 ・ 马歇尔 ,他系统地 研究 在特定区域 专业化产业集 中的现象 , 为企业 最初聚集在一地区的原 因 认 是为追求低成本 、 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的便利等 。而真正把“ 产 业集群” 这一词提 出来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 ・ 波特 。
波特教授在 19 9 0年《 国家竞争优势》 一书中把产业集群定义 为在某一特定领域 内互相联系 的、 在地理位置上集 中的公 司 和机构集合 , 它包括一 批对竞争起着 重要作用 的 、 互联系 相
孵 化器 。
一
二 、 三角产 业集群 发展概 况 珠
改革开放以来 , 珠三角地 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 其经济地位 在全省是极其重要 的。2 0 0 6年珠三角人均 G P达 59 8美 D 0 元, 已高于 2 0 0 5年世 界中上等收入国家平均 56 5 2 美元 的水 平, 非农产业 占 9 .%, 72 比重已接近发达 国家水平 , 非农就业 比重达 8 . 62 %。取得这样重大成就 ,产业集群的作 用功不可 没 。产业集群作 为珠 三角经济 发展 的一 大特 色和竞争优势 ,
2特色产业集群的稳步发展 和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异军突 . 起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特色专业镇模式 , 主要 以专业化产 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珠三角产业集群研究姓名:余少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赵坚
20051120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图(4—1)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集群
虽然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好,但其中仍存在隐忧,低成本集群制约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
目前,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不少产业还停留在模仿、低价竞争阶段,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能力不强。
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尽管具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初步建立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但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
选地。
15
珠三角产业集群研究
作者:余少波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1.陈亮秀浅谈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的竞争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市场2010(27)
2.毛艳华.Mao Yanhua珠三角产业集群成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09(8)
3.储著贞.罗军论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珠三角产业集群为例[期刊论文]-现代商贸工业2009,21(6)
4.傅岳敏珠三角产业集群形态分析及新形势下的发展机会研究[学位论文]2009
5.朱鸿伟.刘健通珠三角产业集群的区域性风险及其治理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21)
6.严莉.王学力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浅析[期刊论文]-企业导报2010(3)
7.邓雪琴论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转型[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07(26)
8.王帅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产业集群研究——珠三角产业集群升级的可行性分析[会议论文]-2006
9.刘长虹.LIU Changhong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的机制研究——基于国内外经验与珠三角的实践[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
10.刘刚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金融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南方金融2005(12)
本文链接:/Thesis_Y87963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