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探索宇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_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_4

探索宇宙课型;新课具体内容教学设计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宇宙探测,开发,保护的现状,明确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宇宙新探索学习,学会全面分析的方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2)通过对宇宙环境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辨别是非的能力3,感悟目标:通过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成功加强爱国,爱科学教育.说大纲:该部分是大纲中的理解应用部分,是考点之一,也是研究性学习重要课题.说教材:1,本节课的内容从世界宇宙新探索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及开发宇宙资源的意义.是联系1.1―1.2节和1.4节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材分析仪宇宙探索和开发为线索,展示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和各过发展状况.3,教材中对中国航天发展的内容,有利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教材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对美,苏,中三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比较法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得出结论.教学重点;宇宙空间资源、宇宙探测的意义确立依据:这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对于理解和掌握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发展条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展示航天照片,神州5号飞船发射过程的录像播放来突出重点。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教学法、世界宇宙新探索利用案例展示法、世界宇宙开发新阶段―跨学科分析法、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列表法宇宙资源―课件展示法、宇宙环境保护―讨论法,归纳法.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辨证分析,读―看---议―讲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地理课学习的重要方法;而实例分析法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读―看----议―讲是要求学生学会在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讨论,归纳得出清晰的知识线索. 教学手段:WINDOWS―XP平台、和POWERPOINT2003工具、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用直观教学法化抽象为具体,同时为学生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等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给予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教学环节(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人类认识宇宙经过了那些阶段(2)人类在20世界发现了那些天体宇宙观察有了哪些新发展?通过对1.1-1.2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的,它回答了"宇宙是什么样"的问题,那么人类宇宙探索是有了那些发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再现旧知识为导入新课做准备.(二)新课教学1、世界宇宙的探索(1)世界宇宙新探索(2)世界宇宙探索新时代(3)世界宇宙开发新阶段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1)中国航天事业起步(2)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的地位(3)神州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意义及神州5号飞船发射基地和回收地点的自然,人文环境分析.3、宇宙资源(1)宇宙资源的类型(2)宇宙资源的分布(3)宇宙资源的开发现状(4)我国对宇宙资源的利用情况(5)宇宙资源开发的意义.4、宇宙环境保护(1)太空垃圾的来源(2)太空垃圾的危害(3)太空垃圾的处理方法5、展示课件展示课件讲述并提出问题、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设疑,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探索宇宙》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探索宇宙》5

《研究宇宙》教课方案天空的深沉,宇宙的神奇,充满着各种各种的谜,充满着对人不行抗拒的迷惑。

从古到现在,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老是让人在远望太空的时候,浮想联翩,盼望着能揭开宇宙的那层神奇的面纱。

本课从观察技术、运载火箭、航天器、航天英豪等几个方面显现了人类不停战胜困难、不停研究宇宙神奇的非凡历程,其设计企图就在于指引学生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剖析、阅读、议论的过程中,实现《标准》中“认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研究工具”、“意识到人类为了研究宇宙神奇付出的艰辛”及“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等目标。

全课第一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以为研究太空的困难有哪些?”引入,而后从四个层面介绍了人类怎样逐渐战胜研究中的困难一步一步前行的。

详细以下: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观察技术的发展创新。

介绍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亲手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和目前几种先进的望远镜,显现了观察技术的创新大大提升了人们观察太空的能力。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火箭的发展历史。

重点介绍了多级运载火箭是怎样获取战胜地球引力的加快度的。

第三部分主要显现了各种各种的航天器。

经过对这些航天器资料的收集,能够让学生认识它们不一样的探测功能和特色,进而认识人类对宇宙的不一样的研究任务和状况。

第四部分主要经过图片显现了拥有代表性的航天英豪。

研究太空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英豪史。

激情与悲壮相交融,对学生的感情拥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以一个富裕争辩色彩的问题去指引学生认识人类研究宇宙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1.教师叙述:一望无际的宇宙,在人们的眼里,仿佛披着一层神奇的面纱。

它终究藏着多少神奇?从古到现在,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驱遣着人们不停地去研究着,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相貌。

2.讲话:那么,你以为研究宇宙的困难有哪些?3.学生沟通。

4.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将一同去认识人类研究宇宙的历程。

【说明】导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经过感染力强的语言激发学生认识人类研究宇宙历程的激烈梦想,二经过对“研究宇宙困难”的议论,发散出多个角度,以指引学生从不一样角度去主动收集资料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_1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_11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2.引导学生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 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井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

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

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

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高中地理书选修目录

高中地理书选修目录

高中地理书选修目录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2海洋地理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3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着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4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_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_5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天空的深邃,宇宙的神秘,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谜,充满着对人不可抗拒的诱惑。

从古至今,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总是让人在遥望太空的时候,浮想联翩,渴望着能揭开宇宙的那层神秘的面纱。

本课从观测技术、运载火箭、航天器、航天英雄等几个方面展示了人类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不凡历程,其设计意图就在于引导学生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阅读、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标准》中“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索工具”、“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及“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等目标。

全课首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认为探索太空的困难有哪些?”引入,然后从四个层面介绍了人类如何逐步克服探索中的困难一步一步前行的。

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观测技术的发展创新。

介绍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亲手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和当前几种先进的望远镜,展现了观测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人们观测太空的能力。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火箭的发展历史。

重点介绍了多级运载火箭是如何获得克服地球引力的加速度的。

第三部分主要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航天器。

通过对这些航天器资料的搜集,可以让学生了解它们不同的探测功能和特点,从而了解人类对宇宙的不同的探索任务和情况。

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图片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航天英雄。

探索太空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英雄史。

豪情与悲壮相融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最后以一个富有争辩色彩的问题去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一、导入1.教师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从古至今,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驱使着人们不断地去探索着,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2.谈话:那么,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说明】导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通过感染力强的语言激发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强烈愿望,二通过对“探索宇宙困难”的讨论,发散出多个角度,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主动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宇宙 第二节 探索宇宙》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2.能够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3.能够收集有关了解并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2.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3.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4.了解我国的航天史,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

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始以几幅星空的图片导入,旨在引出主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观测工具的发展1、学生交流有关望远镜的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望远镜的图片,来介绍望远镜的发明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习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科学精神。

另外,还补充介绍了一些新型望远镜及其观测到的图片,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了解运载火箭1、图片:火箭发展的历史2、图片:我国火箭发展史3、动画:火箭的工作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一些火箭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火箭的发明和发展史以及我国火箭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感情。

通过动画,将火箭脱离地球引力的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了解各种航天器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航天器的资料2、教师补充介绍,展示图片:卫星行星探测器国际空间站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各种航天器的图片,来介绍航天器的发明和发展,让学生明白航天器的特点和功能,认识到航天器的必要性和价值所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1章第2节探索宇宙(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1章第2节探索宇宙(共35张PPT)

运载火箭
月球勘探者
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 “神州一号—神州七号”中国航天的发展,让我们感受中 国航天人的执着和赶超世界强国的能力。短短几年,中 国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探月计划”的实施,都让 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至今有六位宇航员登录太空。
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2021/8/122021/8/1220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122021/8/12August 12,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122021/8/122021/8/122021/8/12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人们发现银河系以外还有类似银河
系一样庞大的恒星集团。比如:仙女座 星系、猎户座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 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 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我们已知的宇宙空间到底有多大呢?
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观测到距我们 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有看到 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于青 年时期,还在成大,还在膨胀之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第二节《探索宇宙》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第二节《探索宇宙》课件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载苏 火联 箭联
盟 号 运
载美 火国 箭宇
宙 神 运
征中 火国 箭的

宇宙探测的发展
1、1957年10月,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原苏联),开 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 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球第 卫一 星颗
人 造 地
2、20世纪60年代后,载人飞船、 航天站、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实 现了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 和直接取样观测,以及对宇宙空 间源自直接探测。︱ ︱空人
︱ ︱
列 昂 诺 夫
行类 走第
一 次 太
特阿 朗姆

足迹
月球车
4、中国航天
东方红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中国航天第一人 杨立伟
二、开发宇宙――国际合作
宇宙资源
空间资源 高空观测地球
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条件下的科学实验
太阳能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月岩上的3He
阿波罗与联盟对接
3、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 成功,标志着人类已从空间探索 阶段进入到空间开发利用阶段。
神舟5号发射升空
神舟5号返回仓
阿 波 罗 11 号
空俄 间罗 站斯
和 平 号
天哥 飞伦 机比
亚 号 航
天挑 飞战 机者
号 航
发现号航天飞机
天奋 飞进 机号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苏 联 宇 航 员 加 加 林
三、保护宇宙环境 太空垃圾――10%增加 ――限制、清除
终清 结理 者垃
圾 的
资料来源:
1、中国科普博览
2、中国、上海、天津、广州、 河北、新疆……科普网 3、中国公众科技网
同在一个环境中生活,强者与弱者的分界就在于谁能改变它。顽强的 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望远镜可以望见远的目标,却不能代替 伟大的成就,来自为远大的目标所花费的巨大心思和付诸的最大努力 只要坚持就能怎样,但是只要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有压力,但不会 茫,但永不绝望。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什么事,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 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没有必要告诉其 之后不用你说,其他人都会知道的。这就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效应。 的,莫如时日;天下最能奢侈的,莫如浪费时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 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面对困境,悲观的人因为往往只看到事情消极 的路,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偶遇不幸或挫败只能证明某一时候 不足或做得不够。如果把才华比作剑,那么勤奋就是磨刀石。才能一 配,它就一无可为。很多时候,人并不是因为失败而烦恼;而是因为 到任何借口而烦恼。假如樵夫害怕荆棘,船只避忌风浪,铁匠畏惧火 世界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每一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惰性。一个人的 够推动他自己,他就失败,谁最能推动自己,谁就最先得到成功。目 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人的肉体可以 推移而衰老,而赋予人的生命的思想却可以青春永驻,与日月同存。 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 腾飞的切线。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 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只要是辛勤的蜜蜂, 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探索宇宙
测试题 2019.9
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符号标出三峡工程的位置,并说明该地成为坝址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河段中,长江三峡工程对__________________河段的有利影响最为突出。

(4)三峡工程是具有综合效益的,请你予以一一列举。

2,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④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境问题有两方面的表现,②③④中属于环境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生态破坏的是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凌汛是因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

凌汛一般多出现于解冻期,发生在上游冰雪先融化而下游河道尚未解冻
的河段,因流动冰块大量堆积、阻塞形成冰坝,河水猛涨而发生决口,并泛滥成灾。

材料二: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有三大通道。

北路通道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材料三:黄河流域图
(1)黄河凌汛一般发生在图中的()
A.①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④河段
(2)下列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A.伏尔加河B.密西西比河C.松花江
D.亚马孙河
(3)图中④⑤⑥⑦所代表的城市中,以石油化工工业著称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号)。

(4)图中②所在省区__________(能源)丰富,该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5)位于黄河上游,属于“西电东送”北路通道上的水电站是()A.丹江口B.小浪底C.龙滩
D.拉瓦西
4,下图为“我国沿某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气候、地形及农业类型等
方面的问题。

(1)该图中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属于___________农业,其农业产品的大部分是靠_____________的投入获得的。

(2)图中F为_________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显著,农业发展中应发挥_____________资源优势,既发展经济又保护_____________。

(3)A处为_____________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

(4)E山脉南侧与北侧农田类型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D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B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平原区是我国_____________(土壤)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保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2.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沙漠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6,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高 B.冰川低多 C.海拔很高 D.阴雨天气多
7,我国某地区无霜期8-12个月,积温4500-800℃该地区地区属于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8,我国跨4个温度带和4个干湿地区的省区是:
A.甘肃省 B.陕西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
9,我国春旱较为严重的地区
A.东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10,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己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9%,下图是西电东送示意图,据图回答题。

1.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
B.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C.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
D.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2.西电东送是把西部地区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电能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是
A.AB B.CD C.DE D.AE
3.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是
A.DE B.CE C.AE D.BE
测试题答案
1, (1)湖北重庆
(2)图略水量大,落差大地质条件好交通方便,便于物资运输(河道较宽,便于工程施工)
(3)中游
(4)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

2, 解析:由自然原因形成的沙漠:①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②地降水较多,是人为过度放牧、毁草开荒引起的。

③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破坏。

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过度放牧、毁草开荒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积极退耕还林
(3)工业发达,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SO2、NO2等酸性气体
(4)④②③
3, 解析:凌汛多发生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在黄河的上游内蒙古的河段和下游山东境内多发生凌汛。

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均自高纬流向低纬,故不会发生凌汛。

亚马孙河在赤道附近,根本没有结冰现象。

四城市中,④是郑州,为轻纺工业;⑤是西安,为飞机制造工业;⑦是石家庄,为轻纺工业;⑥是兰州,为石油化工工业。

四个水电站中,丹江口、龙滩均位于南方,小浪底位于河南,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1)AC (2)C (3)⑥
(4)煤炭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不大
(5)D
4, 解析:从坐标图可看出,该剖面是沿(26°N,98°E)至(47°N,130°E)间的地形剖面,结合中国地势分布情况,可判断出:F为横断山区,这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A处为四川盆地;E为秦岭;D处为太行山,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B为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障碍是盐碱、旱涝与风沙危害多;C是东北平原,是我国黑土的主要分布区。

答案:(1)自给劳动力
(2)横断垂直地带性森林生态环境
(3)亚热带季风水稻
(4)山脉以南为水田,山脉以北为旱地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6)黑土和黑钙土减少坡地耕种,结合植树造林防止土壤表层冲刷,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肥
5, 1.B 2.B 3.D
6, C
7, B
8, A
9, D
10, 1.C 2.D 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