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庄山水画作品欣赏
陈子庄的艺术

陈子庄的艺术孙克四川画家陈子庄和他的艺术,多年被冷落被埋没,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对于祖国美术事业,无疑也是很大的损失,当然,一位天才艺术家由于种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被长期埋没,生活潦倒,郁郁而终的事例,中外美术史上在所多见,但是在现代中国仍有陈子庄这样的大师寂寞以终,确是出乎意外而又是令人慨叹的事实。
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值得大书一笔的事,便是陈子庄、黄秋园的相继发现,并成为画坛最受欢迎且很有影响的画家。
对于他们生前未受重视,个人生活困厄,作画条件极差,更谈不到社会一类事情,人们至今扼腕稀嘘不已,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特殊的客观条件和主观精神,一方面造成其被冷落因而十分落寞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也由于甘于寂寞、真诚地热爱艺术并从中得到慰藉和力量,所以才创造了独到而不朽的艺术。
陈子庄生前十分困苦,家有病妻,以致饔飧难继,但他似乎不以为苦,根本不想夤缘出头,甚至有意韬晦,(如据张正恒先生回忆,20世纪60年代潘天寿先生即赞赏他的艺术,20世纪70年代吴作人李可染先生都看过他画、极表欣赏。
他的生平经历决定他的思想。
但这样一位大师的生活历史,思想变迁,还有待今后深入的研究)或许陈子庄晚年的韬晦正是他不愿介入当时文艺界的斗争和趋时,从而保护自己的艺术信念。
因此,深入客观的发掘陈子庄的生平事迹,研究他的艺术思想的演进过程,乃是后人的当务之急。
我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注重技法规律,造型语言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例如画人物讲十八描,画山水讲皴法,如大、小斧劈,长、短披麻,解索,雨点,鬼面种种不一而足。
为了风格的谐调,还要尽量避免某些皴法在一张画上混用,颇多禁忌,便形成程式化,规范化的传统。
这种倾向自清代对“四王”复古艺术的提倡,转抑临仿,愈趋愈远,使中国画几乎走向僵化的死胡同。
对于一个习画青年来讲,像《芥子园画谱》这样的初级教科书,固然可以做为入门ABC来学,但如果没有高明老师指导,结合真山水的示范来临习,只能学得一些皴法、描法和章法程式,结果为格法所囿,形成枷锁,再难进展。
国画大师陈子庄小史

1 6 年为 陈子庄 家庭 大难 之年 。他在 这 一年 改号 98 “ 壶” 又 自刻 “ 壶五 十五岁 之后作 ” 石 , 石 印章数 枚 , 仅 不 仅是 纪念 这次 家庭 变故 .也是 纪念 自己艺 术 上升 至一
个新 境 的心记 。
二、 画功 画法 成 一 己
王 发强 回忆他 和子庄 老师 故事 :9 2 , 17 年 他星
轻, 就像一个 轻 功高手 , 舍舟登 岸 , 羚羊 挂角 , 只在
留下 浅浅 的印痕 。 成都 宽巷子 的代表 人物 、恺庐 ’ “ 人那 木尔 ・ 羊角先 生至 今认 为 , 壶里装 着 永远 哐 石 的酒 。是 的 , 有酒 仙之 称 的子 庄先 生 ,文化 大革 1 “ 就不 怎么 喝酒 了 。
成 都市 铜材厂 的工人 , 一直喜 欢 画画 。 天为 亍 但 某 生 的儿 子 陈 寿 岳介 绍女 朋 友 而 见 识 正在 作 画 生 : 个 又高 又 瘦 的老 人 , 对襟 蓝 布 上衣 , 里 一 穿 手 着 画笔 。 老人 面带肃 然 , 山羊 须 , 蓄 目光澄 澈 , 这 发强 与子庄先 生 的首次 见面 。
刻 成 的。 白石先 生说 :方法 要简单 。 果要最 好 。 我终 ‘ 效 ’
6 巴蜀炙志 ・022 2 2 1 ・・
蜀【 1 ]
让他 的画艺提 高神 速 。 次 , 一 子庄 自语 :我 绘 画最大 的 “ 特点 是描 写大 自然 的性 格 。 幅创 作是 作者 全人 格 、 一 全 生命 力 的表现 。 我努 力想 做 到这一 点 , 也要 深悟 此语 你 啊! 另外 , 画要 深究 中 国哲 学 。 成 ‘ 学 初 画家 ’后来 要脱 , 离‘ 画家 ’否则 最终 只是 画 匠而 已 ……” 书 籍荒 芜 的 . 在 年月 。 一个 有 心人 的记忆 力往 往极 好 , 这些 话烙 铁 一般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山水》近代13——《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发表:2011-04-10 17:24阅读:810《石壶论画语要》陈子庄《石壶论画语要》---1昨晚读到一本好书,我一口气就读完了此书,合上书已是今晨3点了。
我叹息,如此好书,今日才得目睹!此书只印了2000册,我想市场上是买不到的。
将此书节录,朋友们共享。
每天一两页连载。
不可转载,转载者后果自负。
宗教解决人的归宿问题,艺术解决人的现实享受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与宗教相比,艺术对于现实人生将发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对于艺术,宗教利用它,政治也利用它。
当然,利用它也还有个做好事与做坏事的区别。
黑格尔认为宗教最后要代替艺术,我看是代替不了,各自发生的作用不同,哪能代替?我们作画,其社会的作用是牵引民族思想。
只有在这种意义上,艺术方可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不可好名贪利,把后人教坏了。
我的思想体系是同意“物我一体”、爱己爱人的。
无仁心,一切皆无。
学艺术不为自己,也不只是为爱好。
初则以之陶冶自己,然后逐渐扩大,想到国家、民族、人类。
西洋讲“真、善、美”,真——科学性,善——道德,美——艺术性。
以这三个字衡量艺术作品,其高低自明。
绘画一道,笔墨相及即生变化,主要是个人的意识在其中起作用。
最美的是真实,违背真实则虚伪,则不美。
绘画是无声的语言,我们要画真画,讲真“话”。
绘画,起初是描摹大自然,然后“生化”(即提高与创造)。
生化的本领得自作者内心的修养,一个画家在艺术上成就的大小,就看其人修养之高低。
讲到“生化”、“铸造”,主要是人的思维在起作用,从描摹客观物象到铸造自然,有一个过程。
“庾信文章老更成”,是说酝酿、发酵到成熟要一定的时间。
学画要深究哲学。
初成“画家”,后来要脱离画家,否则,最终只是画匠,最多“巨匠”而已。
不学哲学则不能振拔,将永陷魔窟之中。
画到穷时,要能闭关两三年,从思想上省悟,画还会变。
这样常常自省,就能不断提高境界,最后达到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秋分的传统绘与书法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

秋分的传统绘与书法欣赏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秋分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落在公历的9月22日或23日。
在中国古代,秋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庆祝和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绘画和书法作为中国古代的两个重要艺术门类,对秋分的描绘和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作品,欣赏他们在秋分主题下所创作的传统绘画和书法作品。
一、郑板桥《秋山游丹霞图》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朝著名书画家、诗人。
他的作品以丹青写意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画。
在他的《秋山游丹霞图》中,他用淡墨山水勾勒出秋天山林的壮丽景色。
画面中,群山连绵,层林尽染,红叶点缀其中,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整幅画作以素净的笔墨表现出秋日山林的宁静和壮美,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
二、黄公望《秋山图轴》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朝著名画家,临安画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以写意为主,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境。
黄公望的《秋山图轴》是一幅卷轴绘画作品,以秋天山林为背景。
画中的树木、山峰和水流都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画家以纯黑的墨线勾勒出物象轮廓,再以淡墨勾勒出纹理和层次感,使整幅画作富有层次,引人入胜。
三、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303年-361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序文描绘了王羲之与好友们在兰亭举行的一场饮宴,文字流畅自然,寓意深远。
王羲之的书法以行草字体为主,运笔洒脱,意境悠远。
他运用墨色,将文字与意境完美结合,使整篇序章宛如一幅描绘秋韵的画卷。
四、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709年-78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有“颜魏二王”之称。
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字迹挺拔有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一篇颜氏家书。
这篇文稿记述了颜真卿祭祀已故亲族的场景,文字准确、悲切动人。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掌握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和树木“点叶”多样方法,以及山水小品的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游戏、练等教学活动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独立于隋唐,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
传统上中国山水画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是山水画演绎的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人的性情、情感。
本课教材展示了各类名家山水画,通过赏析和尝试,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基本的“勾、皴、擦、染、点”的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笔墨技法,培养学生关注自然,从文化情境中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
通过系列水墨画的单元研究,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掌握了基本的笔墨技法。
但同时,学生对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了解不多。
创作时,如何大胆表现自然风光,同时具备山水的意境之美,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山石“勾、皴、擦、染、点”的基本方法以及树木多种“点叶”的方法,完成一幅水墨山水画。
教学难点:感悟水墨山水画的笔墨、虚实、意境之美。
4教学过程4.1教学活动1【导入】风景如画,导入揭题:一)欣赏富春江与《富春山居图》,感受诗情画意:1.PPT欣赏系列的富春江美图。
师:同砚们,我们先乘着船儿游山玩水。
欣赏一番美丽的富春江。
美丽的富春江美轮美奂,意境优美。
有一位了不得的元代大画家XXX爷爷描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2.PPT视频播放《富春山居图》剪辑,学生观察后学生抢答。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 程红亚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 《游春图》隋 展子虔 唐人摹本
中国山水画
立轴
江帆楼阁图 唐 李思训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 青绿设色 101.9×54.7厘米
中国山水画
情
中国山水画
情
《鹊华秋色图》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意思?
中国山水画
山 水情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 修为意识,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 体现。
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 使得山水有着人的表情,真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
水
避触 人袖 幽野 鸟花 不多 成自 啼 舞册 页
镜片
中国山水画
水
夏圭山水画笔简 意远,遗貌取神。构 图常取半边,近景突 出,远景清淡,空间 广阔,独具一格,人 称“夏半边” 。
临流赋琴 南宋 夏圭 故宫博物院藏 绢本,淡设色
纵25.5厘米、横26厘米
中国山水画
米点山水 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用浓淡不同的墨,慢慢点染出山色的迷漫、渲染出云
中国山水画
山
此图描绘溪山行旅,气势雄伟,体 现出北方山水画派雄强的特点。画面由 上而下分三段布局,分别代表前、中、 后的距离,极富空间感。静止的画面有 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 种时间艺术的感觉。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绢本 206.3×103.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 ︳湘美版

水墨画风景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墨风景画。
2.认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特点。
3.学习树、山石的画法。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水墨山水画的一般常识。
2.学习水墨山水画中树木、山石的画法。
3.学生临摹体验画简单的树、山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趣。
2.提高学生热爱和传承民族传承文化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水墨山水画表现特点。
2.学习水墨山水中树、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树、山石的画法。
教法生学法一、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指导。
二、学习方法:探讨、体验、练习。
教学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课件学具准备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1.(板书)水墨风景画2.理解“水墨”含意,揭示水墨画风景的概念。
让学生感觉水和墨(动手调一调,在宣纸上画画看效果)水墨画风景就是用水调墨或墨调水画风景画,也就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山水,画出来的画称它为“水墨山水画”,它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
所以这节课我们学习画中国画。
二、认识水墨山水画出示课件:猜猜看显示出来的画面中画的会是什么呢,生答师总结:就是天、云、地面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是中国画中虚实相生的哲理。
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
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一部分浅色景物用留白的方式表现,是中国画表现的一大特点。
这就是一幅较完整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山、石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风景。
其笔法以勾、皴、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三、欣赏三幅山水画,说说画中的树、山石给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三幅作品1.黄宾虹的《山水》中的树分散生长,树干弯弯曲曲,树枝四处生出;石气势磅礴,怪石嶙峋。
2.陈子庄的《秋牧》中的树清秀挺拔,排列整齐;石层层叠叠,层次分明。
3.张朋的《秋塘》中的树枝条柔美,婀娜多姿;石清秀挺拔,淡雅端庄,像着女的装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子庄山水画作品欣赏
陈子庄(1913~1976),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南原下里巴人。
晚年在画上直书石壶,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
1913年10月15日,生于永川县永兴场(今永荣镇),1976年7月病逝于成都,终年63岁。
1955年受聘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是四川省政协委员。
陈子庄幼时家甚贫,六七岁时启蒙于私塾,自幼受其父熏陶,酷爱绘画。
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
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
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