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夏日山居图》-描绘夏日高山峻岭的山水画作品高清大图
王原祁画学龙脉的图像特征

2021/06 No.232论坛图1 王蒙 夏日山居图纸本墨笔 118.4cm×3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至高,陵阜至卑,其隆起于地上,莫不植根于地下,有万仞之高山,即有万仞之山骨以载之,地上地下各居其半。
”也就是说,画学龙脉古法强调山体(坡石)的整体性,依据传统的阴阳思维将可见者(显者)与不可见者(隐者)视为一个整体,相互依存。
(2)“一家眷属内,有各用龙脉处,有各用开合、起伏处”显示,“用龙脉”与“用开合起伏”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山体势态。
“龙脉”一词,最通俗的理解是:似龙之脉络。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依靠想象拼凑而成的祥瑞之物,龙在《周易》中被赋予了刚健、神变之德。
清初诗人赵执信以“龙”喻诗,也是就龙之神变及其显隐关系中的整体性而取喻的[2]。
“脉络”词义从初始的人体经脉之义,引申为事物间的条理结构。
结合文中“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山樵用龙脉多蜿蜒之致”可以认为,王原祁的画学龙脉是在整体(“全体浑沦”)意义上谈论山体蜿蜒变化的生发根源(母),用龙脉或龙脉之用,作为龙脉本体与远近大小、阴阳向背相关,表现为山石的高低落差关系。
两者都以取势为主:开合取势得山水之体势,须避免逼塞、浅露之病,高低起伏生成山水之情势,须防止呆重、漏缺之病;开合中有起伏,起伏中有开合。
王原祁认为,元代画家吴镇特别善用开合、起伏古法。
比较吴镇《双松平远图》与王蒙《夏日山居图》可知,吴镇在画中没有刻意塑造坡石的首、中、尾这一整体性关系,但土坡、溪流的分合衔接、配搭处脉络清晰,转折流畅。
由此可见,“用龙脉”与“用开合起伏”的主要差异在山体(或坡石)塑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和局部表现之不同。
也就是说,前者多以高远法为主,画面中有主山、依附之小山、山脚,即山体有完整的起(山脚)、承(前景衔接)、转(中段转折)、合(山顶)体势关系;后者多以平远法造境,以起(起手)、转(脉络分合)、结(远山)为脉络结构。
郁然深秀——王蒙《山水》赏析

郁然深秀——王蒙《山水》赏析
萧沐容
【期刊名称】《大美术》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正>王蒙,字叔明,浙江吴兴人,因隐居于浙江黄鹤山,故自号黄鹤山樵,又署黄鹤山人、黄鹤樵者、黄鹤山中樵者,步入老年后时常出入寺庙,又署名香光居士。
在中国绘画史上,他具有特别的意义,是绘画艺术从元代过渡到明代的关键人物。
他对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表达直接影响到明代以后画作的风格。
后人将他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季四大家”。
【总页数】1页(P144-144)
【作者】萧沐容
【作者单位】丝宝艺术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5
【相关文献】
1.清莹秀澈铿鸣金石——柳宗元山水游记暨《小石潭记》语言艺术美赏析 [J], 凌永发
2.承古创新妙在其中--蓝深《仿宋元人山水》册赏析 [J], 张献哲
3.清莹秀澈铿鸣金石——柳宗元山水游记暨《小石潭记》语言艺术美赏析 [J], 凌永发
4.王蒙山水画风对高校山水画教学的影响 [J], 杨新林
5.繁密深秀笔意宕逸——王蒙山水画皴法探微 [J], 余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清图库】元王蒙《夏山高隐图》

【高清图库】元王蒙《夏山高隐图》▲元王蒙《夏山高隐图》《夏山高隐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一幅设色绢本画,纵149cm,横63.5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设色画重山叠翠,瀑布孤悬。
林荫繁荟,流泉下注。
山中梵宇茅舍错落,屋堂内有高士侍童。
笔墨湿润,山峦披麻皴、解素皴并用,浓墨点苔,繁复厚重。
树木用积墨法,局部以焦墨皴擦,苍郁烟润。
构图虽繁密,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实中求虚、疏密对比之法,画面雄奇苍浑,无迫塞之感。
画风仿董巨而有所创新。
为王蒙山水画之精品。
此图画重山峻岭,瀑布孤悬。
下方房舍两区,右侧屋内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盘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调鹤,庭前草树丛密,山溪流淌,横卧溪上的小桥将两处屋舍连接。
左侧屋内一妇人正在劳作,庭中小犬静卧,呈现出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
林间小路上,一着官服之人捧敕而来,似征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员。
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观舍隐现于松荫林木之间。
上部山峦叠起,瀑布飞泻。
右上自题:“夏山高隐,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黄鹤山人王蒙为彦明征士画于吴门之寓舍。
”按至正二十五年为1365年,王蒙时年57岁。
此时正是其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画有大量以隐居为题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此图为彦明征士而作。
元代以“彦明”为字者甚多,经考察推测,唯至正年间为华亭县尹的张德昭有较大可能是此图的受画人。
此图作于吴门之寓舍,或为二人同游苏州而有是作。
主题处于元初至元末的画家,对“隐逸”之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众多文人画家都对“隐逸”非常有兴趣,它是特定的士大夫阶级的专利。
士大夫自身既以它为炫耀自诩,社会各阶层似乎也对之景行仰止,审美趣味唯士大夫是从。
这种士气落脚到画面形式中来,就有了画之隐。
该画以隐居生涯、佳山秀水的环境为描绘对象,大富大贵的人物画或栩栩如生的鞍马走兽禽鸟等退居其次。
该画就是在追求“隐逸”境界而创作的。
技法《夏山高隐图》技巧水墨清华,笔法自如,不取勾勒精细,但求皴法节律的自然展开。
元末明初政局中的王蒙

元末明初政局中的王蒙作者:胡雪琪来源:《艺海》2016年第02期[摘要]《夏山高隐图》是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代表作,一般认为王蒙此画表达的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然而此画为王蒙在张士诚政权任职时为一位官员所作,画面中又出现了王蒙作品中甚为少见的官员形象。
结合作画的时代背景来看,王蒙是希望借此画维持与地方官员的良好关系。
王蒙在元末的一系列隐居图,大多借自己擅长的隐居题材,曲折地表达当时的愿望和心境。
[关键词]《夏山高隐图》王蒙应酬画隐居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夏山高隐图》是“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晚年代表作品。
此图绢本设色,高149厘米,宽63.5厘米,为现存王蒙尺幅最大的绢本画轴。
图中描绘树木繁茂的崇山峻岭,有茅屋和人物点缀其间。
画面右上角有题款“夏山高隐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黄鹤山人王蒙为彦明征士画于吴门之寓舍”。
多数研究者认为,王蒙一生中创作了不少隐居题材的画作,《夏山高隐图》同为隐居题材,表达了作者希望归隐山林的心情。
然而,结合画面内容对王蒙的相关经历加以考察,就会发现,《夏山高隐图》的内涵可能并非如此单纯。
一、《夏山高隐图》的画面内容(一)画面中的山水《夏山高隐图》(见图一)为王蒙57岁时的力作。
此时王蒙的绘画技法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画面中群山重峦叠嶂,大多数山峰因画家刻意夸张而扭曲变形,在中景、远景的诸座山峰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中景、远景的山峰,或卷曲,或瘦长,一座压一座,越来越高耸,在形态上与现实中的山峰有很大差别。
王蒙并非那种闭门创作的画家,他描绘真实山水的画作,如《具区林屋图》、《太白山图》等对实景均有很高的还原度。
但此图中的山峦,其状显然并不同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座山,画家本人也笼统地用“夏山”来命名。
显然,王蒙力图描绘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而非某处特定的自然景色。
具体到技法上,王蒙在《夏山高隐图》中大量运用自创的“牛毛皴”与“解索皴”,对山体“先以解索皴刻画,后在解索皴的基础上以牛毛皴破之”。
十周年佳画幽微澹远,绝去平日蹊径——张大千临王蒙《夏山隐居图》

十周年佳画幽微澹远,绝去平日蹊径——张大千临王蒙《夏山隐居图》张大千临王蒙《夏山隐居图》116×63cm设色纸本立轴1947年作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题识:王叔明纯出董巨而能自成家法,变幻无穷。
酷肖其舅。
此予所藏夏山隐居,幽微澹远,绝去平日蹊径。
青卞隐居、林泉清集二图外,无逾于此者。
丁亥秋日,昭觉寺临记。
大千居士爰。
印文:蜀郡张爰、大千说明:《中国名画家全集·王蒙》,第91页中有王蒙《夏山隐居图》原稿图片,可供参考。
临王蒙《夏山隐居图》为张大千1947年于成都昭觉寺所作,原作为元四家王蒙所作,张大千曾入藏该作真迹。
王蒙真迹传世甚少,据傅申统计,大千曾先后收藏至少九幅,这些画作自然成为他最佳的学习对象。
早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其笔下已有临仿黄鹤山樵的作品,用功最勤、临仿最为密集的时期应属四十年代中后期。
是时,大千返自敦煌,得法于石窟艺术,又值壮岁,阅历、眼光以至技法的掌握运用,已届鼎盛期。
以集大成之全面技法去了解、汲取并重现“法门最为广大”的王蒙的笔端造化,既是他反复演练以至通盘掌握的过程,也是挑战古人之成果的显现。
作品题识中,张大千盛赞王蒙原作《夏山隐居图》,“幽微澹远,绝去平日蹊径”,为除《青卞隐居图》和《林泉清集图》之外的第三图。
的确,以大千临作观之,实非溢美之词。
大千曾多次学习临仿王蒙的作品,但如此用心之作,亦不多见。
在众多大千仿古一路的作品中,多以创作为主,间或临仿某家,其款为“仿某家”居多。
这类画作皆以意临之,或者说是大千将原作的神魂换掉,而替以自家的神貌风骨。
而这幅作品的落款则为“临记”,实不多见。
“临”较之于“仿”,更忠实于原作,力求最大限度的将原作的形和神再现出来。
此本《夏山隐居图》以水墨为主,辅以浅绛。
皴法细密,颇得叔明牛毛、解锁皴法神韵,用笔细秀,规严谨。
山间以浓重的大点苔,收点睛之效。
此幅原作,仿董、巨风格,主峰造型虽酷似该派,但仍显露出其特有之色。
《夏日山居图轴》元代王蒙

《夏日山居图轴》元代王蒙
《夏日山居图轴》元代王蒙
纸本,墨笔,纵118.4厘米,横36.5厘米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夏日山居图》绘长松峻岭,山坞人家。
深远处是崇山叠嶂,奇峰秀岭,矾头突出,气势雄伟。
远景描绘的是一座奇绝高峰。
远望突兀高耸,好像刺入青天的一把利剑,十分险峻。
远处山间苍松繁茂,郁郁葱葱,草木华滋。
此画的右侧一条小溪,迂回曲折,悠远流淌过来,周围山岗嶙峋,丛树林立,时隐时现。
下部林荫蔽日,房舍半露。
近处苍松左侧屋中一妇人抱子,其夫手接之。
树下山石旁留下一片水面,平静如镜,山中云气蒸腾,增添了夏天湿热的气氛。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国画##山水画##收藏##书画#。
浅析王蒙山水画中的线条美

浅析王蒙山水画中的线条美作者:孙静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9年第12期摘要:王蒙元代山水画家,诗文、书法皆能,擅山水画,山水画受其外祖父赵孟頫的影响颇深,又学习董源、巨然等人,擅长使用解索皴、牛毛皴和渴墨苔点,独特笔墨技法表现作品繁茂葱郁,意境深远。
独特皴法表现线条的流畅和美感,用笔线条繁而不乱,密而有序,书法形式美的线条,注入独特的笔墨精神,使其作品线条繁茂而又多变、苍茫而又深厚。
本文以其作品《夏日山居图》为例,浅析王蒙山水画中线条深邃繁密、秀丽苍茫之美。
关键词:王蒙; 线条; 美感; 苍茫; 意境中图分类号:J205;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2-126-001线是表现中国山水画最主要的途径,线条美感是中国山水画精髓,本文通过王蒙的山水画来浅析其作品中的线条美感。
王蒙山水线条繁密而又多变,使用解索皴、牛毛皴的线条表现作品的深邃苍茫,其作品《夏日山居图》构图饱满,密密麻麻的线条丰富而又灵活多变,山水、河流、房屋、树木排列多变的线条进行表现,整体现线条的繁密苍劲,深邃而又空灵的意境美。
一、繁而不乱、密而有序的线条美感《夏日山居图》构图章法严谨,深远的视觉冲击力,结构密而不塞,繁而不乱,山的线条感用披麻带解索皴来表现,用笔苍劲有力,线条繁复而又湿润,清润而又透亮的墨色,整个画面线条层次层层呼应,分明可见,展现独特的线条美感。
石的线条是用牛毛皴来展现,浑朴而又轻盈,干湿浓淡结合,勾线和皴线交替,疏密有度,丰富而又质感的线条美。
“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①,王蒙的线条笔墨繁密,但是空间上却显得疏密得当,恰到好处,独具一格,其作品线条短而细,繁不乱、密有序,似句似点,骨质的线条,浑厚中轻盈,轻盈中而又苍劲,蜿蜒似蛟龙的线条,深厚浓密的艺术效果。
其用笔受到其外祖父赵孟頫影响颇深,又吸收了董源、郭熙等人之所长,繁密的线条表现不同自然景象。
王原祁的《夏日山居图》

艺术品知识王原祁的夏日山居图王原祁的夏日山居图清朝轴纸本设色画,96.5 x 49 公分故宫博物院,台北《仿王蒙夏日山居图》画风近似元代王蒙深秀细密,布局繁复紧凑。
全图以块石累积作大山,笔墨交融而层层入深,先以淡墨着轮廓,再逐次渲染,又以干笔皴擦,后以焦墨提醒。
画面仅有上方天空留白,其余皆为深林重嶂所布满,表现出林木苍郁之景象。
山石景物来回跳跃连接,画面因空间互换而形成一股动势。
此图成于画家五十三岁之时,为其仿王蒙系列中极精之品。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蒙《夏日山居图》-描绘夏日高山峻岭的山水画作品高清大
图
《夏日山居图》,元代,王蒙,立轴,绢本设色,纵118.1厘米,横3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夏日山居图》画丛树层岭,山头草树气韵蓬松,山脚松林杂树苍郁茂密。
树荫深处有草堂一间,隐者自乐。
全图结构繁复充盈,但在稠密中仍透出灵动的气韵。
此图笔墨湿润,仿董、巨而有变化。
此图画长松峻岭,气势巍峨,山巅多矾头,林木苍翠,山脚林阴间,房舍半露,室内二人交谈。
山石披麻、解索皴法并用,以淡墨洪梁山头阴凹处,最后以浓墨点苔,使画面具有一种枯毛却有滋润,深厚而又明秀的意趣。
黄鹤山人王叔明为同玄高士画于青村陶氏之嘉树轩。
按戊申为明洪武元年,即公元一三六八年。
画幅中另有清高宗弘历诗题。
诗塘有明林瀚题记。
画中钤“乾隆御览之宝”等印。
曾经清安岐和清内府收藏。
《大观录》、《石渠宝笈重编》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