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孟鸣最新作品欣赏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三十三)1、白雪石《烟雨漓江》【赏析】白雪石的山水画清新俊逸,挺劲多姿,而最能代表其风格的是他以桂林为题材的山水画。
他对漓江情有独钟,曾五次南下桂林,漫游漓江,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把握桂林山水的物质和灵魂,在众多表现桂林山水的画家中独树一帜。
2、宋徽宗《枇杷山鸟图》【赏析】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
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
对开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
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
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
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
”3、张大千《松下憩者》【赏析】张大千此幅绘一高士倚松长卧,是传统的“行乐图”题材。
虬屈的松枝与劲利坡石在用笔上相对统一,造型也相互呼应,体现出画家较为注重画面构造的技巧。
整幅画松秀豪劲,清丽洒脱。
4、清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赏析】此图以大密大疏之反差为特色。
层层茂林,以精细的点法为之,卷云般的山石,以密集而具装饰趣味的解索皴写成,与空旷的天地及白墙形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强烈对比。
画法融王蒙之繁密与文徵明之细腻为一体。
5、于非闇《富贵寿考》【赏析】于非闇的工笔花鸟和书法受宋徽宗赵佶影响较多。
图中所绘牡丹和小鸟形象刻画细致精微,从茎干、枝叶到花头的用线严谨讲究,劲挺有力;枝叶之墨与花头之红形成对照,富贵典雅并具有装饰。
6、陶冷月《月夜归舟》【赏析】“雪后轻挠入翠微,寒溪花气袭人衣,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7、嘉庆《楷书七言诗》【赏析】“塔影凌霄塞岭晴,秋风古道旧青城。
积场禾黍连村市,又山田穑事成。
旧陌周环峙废邱,传闻辽后建楼。
烟云聚散皆陈迹,只有伊逊河自流。
青城。
”8、郎静山摄影作品《花好月圆》【赏析】皓月当空,缥缈朦胧的云影衬托得这轮圆月越发饱满皎洁,一枝寒梅斜逸,颇有宋词“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之清雅风格。
虽题识“花好月圆”寓意美好吉祥,但梅花轻盈清素,圆月孤高清冷,仿佛空气中暗香浮动,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格调,韵味绵长。
中国美院 国画书法学院 2017年硕士、博士毕业生 山水作品赏析

中国美院国画书法学院2017年硕士、博士毕业生山水作品赏析中国美院国画书法学院2017年硕士、博士毕业生山水作品赏析来源/ 书画雅苑摘自一点资讯复制·编辑/塞上齐翁潘莹《声声慢》,纸本水墨,150×140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作品简述:时常想寻一隅静默,独享安然。
走在空旷的路上,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感受着晨曦的光晕,黄昏的虫鸣,偶尔拂面的风,没有聒噪的言语,没有各种负担压力,有的只是身处自然被安静空灵的美好感染的你,心也变得宁静。
喧嚣中,得一片宁静;纷扰中,守一心安宁;落寞中,持一份简单。
盈一枚恬淡之心,在玲珑岁月采撷点滴美好。
周才林《村烟在望》,纸本水墨,240cm×120cm,指导教师:朱红教授作品简述:村烟一直是我想画的家乡题材之一,她是一种追忆与情怀,更是一种无言的守望。
我画这张作品首先就以此立意,整个画面以竖式构图,采用块面重叠分割的表现形式,期望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很好的切合。
在画面的具体表现方法上,其中有很多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碰撞,笔墨语言与意境表现的矛盾,具体物象与画面形式的转换问题等等,从最初的预想效果到最终形成画面效果,做了大量的水墨尝试,在逐步调整与改进中乐此不疲。
刘笑鸿《太行秋濛》,纸本水墨,240×180cm,指导教师:张谷旻教授作品简述:以水墨方式表现太行山秋天微雨之景,追慕古人卧游的思想,使画面意境可游可居。
杨顺《山林物语》,纸本水墨,200x200cmx3,指导教师:张捷教授作品简述:表现当下工业文明中对自然的冲突与对抗,山石、树林的多变形态与钢筋混泥土的现代平直线条、块面形成鲜明的矛盾和对比,并以此来揭示现代文明下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思考。
周玉铉《湖湘文脉》,绢本水墨,190×190cm,指导教师:张谷旻教授作品简述:长沙之西有岳麓,南岳七二峰之一。
木茂泉甘,江声帆影,胜境也。
宋开宝间,郡守朱公即其地筑室以侍学者。
俱怀逸兴壮思飞 顺把秋风揽入怀——王岳青先生诗书画印赏析

2021/09 No.235策划·视界俱怀逸兴壮思飞 顺把秋风揽—王岳青先生诗书画印赏析 1.王岳青 有隐有秀(附边款)3.2cm ×3.2cm 2014 2.王岳青 克己复礼(附边款)3.6cm ×3.6cm201534王岳青 敢于胡来×3.5cm王岳青 万印楼(附边款)×3.1cm王岳青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69cm常和同道好友结伴去全国各地看书法展览,见识不断增长,眼界日渐开阔。
他最看重临帖,认为“学书法不临帖上不了道”。
他先是临“欧体”,临了好长时间,发现结字太紧,越写越死,受了束缚,改临魏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杨大眼造像记》等。
魏碑棱角分明、拙朴险峻、浑穆奇逸的笔意使他的结字骨力大增,犹如刀劈斧削,入木三分。
可是时间一久,他又觉得从法度上看,楷书怎么也绕不过唐楷,又返回来临“颜体”。
他临《麻姑仙坛记》的时间最长,也写了一段时间《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学到了颜真卿雄强、大气、厚重的风格。
后来,他又学习褚遂良《阴符经》《房梁公碑》的灵秀、开放和自然,还深入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米芾、苏东坡、杨凝式等人的碑帖,潜心钻研,抓其特点,渐次递进,见好帖就临习、研究。
同时,他特别在意才华的呈现。
他说:“功力不够,体现不出古意;才华不够,体现不出自己。
”对于行草书,他一直追求个性书写。
快退休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楷书也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便将目光瞄准邓石如,认为邓的字既有欧阳询的严谨工整,又不失颜真卿的厚重大气,是欧、颜字体完美结合的典范。
尽管书坛公认王岳青先生的楷书写得相当好,但他从不把楷书作品参展。
他认为楷书是基本功的体现,就像练武的人压腿和站桩,不值得示人,只有行草书才能抒发情感,凸显格调,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和对世界的认知。
王岳青先生的行草书是以章草笔法写今草,用章草横势写今草纵势,内含“二王”帖学神韵,外融章草体势,加之书香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行草书风,儒雅朴拙,遒劲清逸。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精选43篇)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精选4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我爱国画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1国画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它那淡淡的几笔就体现了中国的艺术水平,正因此吸引着我,让我去新欣赏,去追求。
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喜欢国画。
其实,国画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它可以让绘画者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并给欣赏的人留下一种自在的享受。
国画是可以让人陶醉的,国画是可以让人抒发情感的,国画是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的。
你看,那线条多么优美,从深颜色到浅颜色,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
看那山峰多么雄壮,画上去的好像是用刀刻上去的一样,钢劲有力,给人一种不屈不挠的感觉。
你只要看它一眼,就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它,爱上这种艺术。
你们画过国画吗?我想许多同学都没画过,可能还有些同学对国画有些生疏。
其实,国画并非你们想象的那么难画,这些只不过是你们的看法而已,只要你认真画,就会画得很好。
每一幅国画都有它自己的寓意,只要你把寓意画出来了,那么,这幅画就是好画。
你可以画鱼,表示富贵有余;画牡丹,表示富贵华美;画羊,表示吉祥如意;画翠鸟,表示平静安宁……你还知道吗,近代的国画大师有:刘旦宅、陈佩秋、刘文西和吴冠中等等,他们都是国画一等一的高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呀!最后,我向你们推荐国画这个民间艺术,希望你们能去欣赏它,去品味它。
小学我爱国画作文2我喜欢赏画,同样也喜欢画画!记得那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在高明寺拜佛,幸运的是那时我们吃好中饭就来了一位大名鼎鼎画家要在大殿作画,所以我们就凑热闹围观。
我看那位画家的手势就觉得高明,轻笔细描一两下就好了而且淡淡的墨汁衬托出竹子坚韧挺拔的毅力。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一幅画就差最后一部分了就是盖上印,我觉得一幅画印名最关键,有画无名多乏味啊!我问我舅舅他怎么那么快就画好一幅画,舅舅只说了四个字“胸有成竹”。
山水画课件: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史

,
华 辇 之 下 歌 舞 升 平 尽 管 笔 法 是 与 李 思 训 多 少 有 关
……
物 粲 然 ” 《 龙 宿 郊 民 图 》 画 的 是 秋 日 江 南 丹 碧 掩
,
” 又 称 “ 其 用 笔 甚 草 草 近 视 之 几 不 类 物 象 远 观 则
,
董 源 善 画 龙 工 秋 岚 远 景 多 写 江 南 真 山 不 为 奇 峭 之
米《
75.5
横匡庐
《 雪
106.8
图
厘景
》
米山
厘米五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荆浩绢本水墨
美水 国图 堪》
萨绢
斯本
城设
纳色
尔 逊
纵
138.3
藏纵
美
185.8
术
馆厘
厘
藏米 横
关仝
关仝,又名童或同,长安人,工画山水,师从荆浩,刻意力学,遂自成一家,时人称“关家山水”。他所作山水 笔简气壮,景广意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在北宋号“三家山水”。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 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 辣,有粗细断续之分,笔到意到心到,情境交融。此外,画家在落墨时渍染生动,墨韵跌宕起伏,足见关仝山水画 道之精深。 《山溪待渡图》关仝喜作秋山寒林,形象洗练而完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所作秋山、林木、村居、野渡具有雄伟 苍凉的气氛,使观者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此图上方正中主峰突起,瀑布在崖间飞泻而下,在山下汇成 涓涓溪流,山脚有大石,林木间露出村屋房舍,溪水边有人策驴唤渡。宋人谓关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穷谷,卓 尔峭拔者,仝能一笔而成。其竦擢之状,突如涌出。”本图正显示了此特色。画中无款,诗堂上题有“关仝溪山行 旅图”。 《秋山晚翠图》关仝师从荆浩,有出蓝之誉。人们称他的山水特点为“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 闲,”时称为“关家山水”,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为荆关。画面正中画峭拔的主峰,山涧丛生寒 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画上无款,仅边幅上有明代王铎题语,指明为“关仝真笔”,并誉为“结 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画上钤有明纪察司半印及“秘园”、“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 印章,《石渠宝芨初编》著录。
画绘泰山 幽幽乡情——浅评孟鸣画作及其绘画风格

成功书画网(微)拍第十期上拍孟鸣作品《岱岳家园》文/成功书画家网《当代书画家》记者冯宜玉成功书画网(微)拍第十期即将进入结拍,成功书画家网《当代书画家》记者、评论员再次选取此次拍卖中优秀作品,向广大读者及藏家深度解析。
本期拍卖向您深度剖析的将是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孟鸣先生的参拍作品《岱岳家园》及其艺术风格。
成功美术馆馆藏孟鸣作品《岱宗幽境》孟鸣先生的山水画作多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母体,通过对泰山四季变化、阴阳昏晓的切身体会与雄奇厚重、纵横沟壑的细致观察,以率性坦荡、光影协调、虚实相生、中西相融的个性笔墨,将山势重叠、山石厚重、云烟变幻的泰山磅礴景象呈现在画作中。
这也是画家作为泰山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体验和感悟,饱含着他对家山的深厚感情。
同时,也是华夏子孙、炎黄后裔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岳独尊”的泰山,“大而稳,稳而安”的特有文化属性的画面深度展现。
成功美术馆馆藏孟鸣作品此次成功书画网(微)拍第十期上拍的这幅《岱岳家园》就是孟鸣先生以“泰山母体”为创作对象的典型山水画作品。
作品选取泰山脚下司空见惯、平平常常的泰山人家院落为整幅作品的焦点,以率性的笔墨寥寥勾勒,墨色依山势走向、天光昏暗,而浓淡有致。
画中房舍近处树木挺拔,远山之中云烟浩淼。
笔者认为,画家用写意笔墨呈现泰山的现实自然之景,非有切切实实在泰山脚下生活的体验,难有如此精准而又意趣盎然的作品。
整幅画作尺幅虽小,但笔墨语言、表达的意境、蕴含的学养却十分丰富,融合了中西绘画之长,画作以“岱岳家园”为题,更显画家对家乡山水刻骨铭心的至深情感。
仔细品读孟鸣先生的国画创作发现,他将国画灵动的意境、高妙的笔墨和西方绘画的特质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重视自然山水,结合中西笔墨之长,汇聚扎实学养的独特艺术创作风格。
究其原因,一则由于自小生活在泰山脚下的便利条件,孟鸣先生对泰山阴晴晦暝、春夏秋冬之变化了如指掌,对山前山后峰峪溪霞之差异谙熟于胸,再加上多年来往返于泰山山巅沟壑、云海水涧的写生积累,其画作中对泰山沟坎造型的熟识可用“如数家珍”来形容,虽图式变幻却大多出自泰山山水,可谓厚积薄发也。
云雾飘逸空灵俊美——崔昊山水《春山云霭图》赏析

29教育新干线【摘 要】《春山云霭图》是崔昊山水画的四尺整幅作品。
作品通过黄山云霭的春天景象的塑造,展现了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在技法上的结合创新运用。
在刻画和表现物象上采用中国画意境美的技法进行传承和创新。
综合构图、诗、书、印、境的完美结合,把宁静致远、空灵俊美的意境展现出来,营造出娇艳绝美的艺术神韵画面。
【关键词】崔昊 齐齐哈尔大学 空灵清美 融合 意境一、空灵清美的意境营造意境是中国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熔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统一。
“雾隐天都浮碧翠,云遮醉石守岩门;千寻绝壁松探海,万丈悬梯客掉魂。
”这样的情景正是崔昊的《黄山云雾》的意境反映。
黄山具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特别是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四绝”,在崔昊的《黄山云雾》作品中呈现出来。
那玲珑隽秀,峭壁千仞,拔地擎天景象,使这幅青绿山水作品再现出潇洒与清丽意境,仿佛是一汪清凉的泉水,又宛若婉转悠扬的乐曲。
这种意境让人联想到鲍深的“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的意境。
营造这样的意境,是画家对景写生所获得的经验释放。
画家用笔用墨借鉴了“清代四王”的笔法,细笔淡墨,配合小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对中、近景的物象进行加重。
春天的黄山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李花艳丽,各色花蕊点缀山间。
画家用细笔勾勒花束的枝干,表现出富变化自然清晰明丽场景。
近景的山腰曲径,在云雾间刻画的朦胧隐约,突显了画面艳丽空蒙。
画家还把传统的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的笔墨进行综合。
在墨色运用上比传统的青绿山水用色浅淡,比浅绛山水还浓重一些。
这样对表现黄山的清丽空灵意境表现更为明显,使画面整体效果更加柔和。
画面中的松柏为浓重之笔,为了是突出画面的凝重与艳丽对比,采用了浓淡不一的墨法进行渲染。
在此幅作品中,画家对近处山体进行了丰富的青绿色调渲染。
对近处山坡暗面进行重色皴擦,对灰面和亮面进行了渲染过渡,保持住了近景山坡的凝重效果。
中国美术史大家王伯敏绘画作品集(无水印大图)

中国美术史大家王伯敏绘画作品集(无水印大图)王伯敏(1924-2013),浙江台州人。
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学家和山水画大家。
194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专攻西画,后考入北平艺专徐悲鸿研究生班,又是黄宾虹的弟子,“1947年冬,我受业于黄宾虹门下,得到他的很多教益,我也非常推崇他。
”可以说,王伯敏先生一生的心血都是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也是这个学科公认的领头人,著有《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等七部美术专史,花费六十余年,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评论家楚图权称赞道,“就我国画史专著出版而论,陈师曾的画史著作为20世纪的开创本,继黄宾虹、郑午昌、潘天寿、俞剑华的著作之后,王伯敏的画史著作,既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本出版物,又成为20世纪出版的压轴本。
”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先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2009年获国家级美术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
被誉为“画史通儒”“七史罕人”。
王伯敏先生在梳理中国美术史同时,也关注到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对于山水画技法上水的用法作出了自己的独到解释,提出“水法”理论: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渍水、泼水、凝水、铺水,称为“水法九种”。
这一论点的提出对中国画界产生过重要影响。
同时,对于中国历代山水画的研究上提出著名的“七观法”理论: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
进而还延伸提出山水画透视表现法的“六远”理论: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和幽远。
这一系列理论提出,王伯敏先生也是身体力行,常常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去,潘天寿先生极力称赞他说,“王先生不仅专史,能诗又工画,实在难能可贵。
”王伯敏先生在自己的创作上,最常见的题材是山水和竹石,“当我要模山范水时,可以不假思索,落笔便是一片山;有时却苦苦寻思,支颐无语半日,纸上仍无一点墨。
在画上,我力求水墨神化,要求自己的笔底,在经意又不经意间,充分体现自然变化的微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鸣山水画作品
成功书画家网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孟鸣与兰州成功美术馆有很多次的合作,曾被评选为“2013中国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30位山水画家”之一。
在2013年8月26日成功文化集团举办的“九色甘南香巴拉”全国书画名家甘南采风行活动中,其山水画作展览备受金城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和关注。
孟鸣擅于从简单处入手构绘图画框架,用简单的笔墨营造出不凡的气势,色彩上明暗分明层次感非常强烈,落笔则往往直抒胸臆,其画作有一股直叩灵魂的力量。
他的山水画多以泰山为题材,他生长在泰山脚下,雄伟的山林、苍茫的野水、宁静的田园、飘荡的云烟,荡漾着他的心胸,启发着他独有的观照和感悟方式。
孟鸣,山东泰安市人。
先后毕业于山东济宁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任山东科
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研究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记者/汪利利)
孟鸣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