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_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_刘健

合集下载

马蒂斯变体画分析

马蒂斯变体画分析

马蒂斯变体画分析一、静谧的改革者马蒂斯,1869-1954,出生于法国,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他与毕加索并称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

马蒂斯一开始接受的是传统的训练,他从临摹普桑、夏尔丹等前辈大师的作品入手,渐渐地受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影响。

他选择引起轩然大波的野兽主义绝非一时之兴起,而是多年艺术试验的一次总结。

马蒂斯1904 年以前的画风很不稳定,但是已经表现出了用色强烈、造型夸张的趋势。

自1905年的秋季沙龙里展出了《开着的窗户》和《戴帽子的妇人》两幅作品后,马蒂斯率领野兽派走上声名大噪之途。

1905年创作的《豪华、安谧和快乐》是对印象派学习的一个总结,使用印象派的点彩法,然而画面色彩鲜明大气,终结了对自然色彩的单纯模仿,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1905 年之后马蒂斯认识到印象派的色彩分解导致了形与轮廓的模糊, 使画面跳跃不定,不足以表现画家的情感, 不能实现“艺术是心灵的作品”的理想,并且,“这种小色点和科学用色无疑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奴役”,于是他更弦易辙,找到了一种更加直接的表现方法,透视规则和明暗手法逐渐被抛弃,代之以强烈的原色对比和粗犷的线条,非洲艺术、东方艺术如日本的版画、阿拉伯的装饰图案等的表现风格被大量运用。

在野兽主义之后,马蒂斯继续他的探索。

到1920年之前,马蒂斯采用各种自由的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而且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

1907-1910年间,他在偏爱的人间天堂、黄金时代之类的享乐主义主题中探索线条、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是绘于1909年的《舞蹈》,这个题材曾在《生活的欢乐》一画的远景中出现过。

1910-1913年间访问了西班牙和摩洛哥期间,马蒂斯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丰富多彩的风景画,表现出对阳光和异国风情的热爱,而他对立体主义的探索,就开始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就有《德希姆的静物的变体画》(1915-1917)、《摩洛哥人》(1916)等。

不同时期马蒂斯油画作品艺术浅析

不同时期马蒂斯油画作品艺术浅析

不同时期马蒂斯油画作品艺术浅析摘要:在20世纪,西方美术界创作的作品更加关注如何凸显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精神世界属于艺术创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领军人物,是西方绘画史发展中真正意义上的色彩大师。

其真正将色彩从形状中剥离出来,并以色彩进行情感的表达,或强或弱的色彩位置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不可能的特点。

马蒂斯的色彩艺术,主要就是以人的精神与高度为核心,进一步认识色彩,并扩大作品的平面区域范围,实现物象向抽象的变化。

关键词:马蒂斯;油画作品;补色运用在油画作品的创作中,色彩属于灵魂,好的色彩往往代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为了将情感抒发出来,更多的艺术家开始注重色彩,放弃了对物体形状的具象性描绘。

马蒂斯是世界公认的艺术色彩大师,其为了凸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渐抛弃了物体的形象,将色彩置于核心位置。

马蒂斯创作的油画作品虽然色彩强烈,但是十分平衡,表达直接但是也有含蓄的部分,互相发生冲突但是也互相呼应。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艺术发展阶段,其色彩都是忠于自己内心情感的。

在解读马蒂斯创作的作品之后,不难了解到其大量利用补色的方式,成为油画色彩的主体。

本文通过对马蒂斯艺术中补色运用进行研究,更加系统化地了解色彩科学,并且真正掌握色彩的内在规律,了解不同种类的补色在色相、纯度等方面不同的条件下,能产生的不同艺术表现效果,希望能运用到自身的油画作品创作中。

一、艺术的萌芽期在艺术的萌芽期,马蒂斯开始接触到绘画,并且进入古典主义画家莫罗工作室进行绘画学习。

在完成学业之后,他到巴黎学习印象派。

对于当前阶段马蒂斯的绘画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绘画都处于模仿的状态,不管是写生还是临摹,都存在比较大的模仿痕迹。

从古典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色彩属于物体形状的附属品,物体形状的描绘至高无上。

色彩的存在就是为了能进一步完善形体。

若画面仅仅利用单色,就能将物体形象变得更加完善,那么色彩就会被大众认为能创造奇迹[1]。

主要就是色彩能使得平面的、没有浮雕的物体呈现出浮雕的感觉,使墙壁上的东西看起来就像凸出墙壁。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对西方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多次转变,从早期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到后来的野兽派风格,再到其晚年的装饰艺术和剪纸风格。

他的创作风格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这些因素使他的风格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演变。

马蒂斯的早期创作以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特征为主。

他的画作通常以明亮的明暗对比和鲜艳的色彩为特征,如《卡斯凯之窗》和《黄色画室》等。

这些画作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色彩,以及色彩对于画作构图的作用。

在这些画作中,他常常用纯色而不是调和色,强调了表面色彩,强调了色彩和光线的分离和联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蒂斯的风格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运用更加宽松的笔触和较大的画布创作,这些特点可以追溯到在马赛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画作更具象化,人物形象开始变得更加清晰和具体。

他开始在作品中运用扭曲的人体构图来表现运动和动态,这一点可以在《凯旋门》和《黄色裙子的女人》等作品中看出。

在20世纪初期,马蒂斯加入了野兽派。

这个激进的派别强调了图像和色彩的重要性,探索自然、人类生活和传统艺术的极限。

在这个时期,马蒂斯开始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装饰元素,如《聚会》和《同床异梦》等。

这些作品中,他用更加自由的笔触来表现舞蹈和运动,同时强调了颜色、图像和线条的关系。

马蒂斯的晚年创作风格,主要是装饰艺术和剪纸风格的影响。

他因健康问题无法长时间站立并创作,所以他开始使用剪纸来表达艺术。

他的早期装饰画风格得到了继承,但是他已经开始更加充分地运用了颜色和线条之间的关系。

在他的晚年,他的创作从绘画转向装饰画,他的作品展示了一个艺术家的成就、经验和技能,也是一个人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挑战和思考。

总的来说,马蒂斯的艺术风格转变反映了人生经历和世界观的演变。

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热爱,他的创作风格也因此逐渐变得更加自由和创新。

他的作品透露出他对于艺术和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向人们呈现出一个真实而独特的艺术家形象。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马蒂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画家和雕塑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广为人知。

他的作品代表了现代派艺术的巅峰,其风格从印象派到野兽派再到抽象主义,展现了他多样的创作风貌。

本文将对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他的作品是如何从传统到现代、从形式到色彩的变化,并对他的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马蒂斯最初的艺术风格可以追溯到他在印象派画家们的影响下,完成于1890年代初的作品《阅读女人》(La Liseuse)。

这幅作品展现了他对光影和色彩的敏锐观察,同样也体现了印象派的特点:以快速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捕捉瞬间的印象。

马蒂斯很快就对印象派的创作方式感到不满,他开始寻找一条新的艺术道路。

1905年,马蒂斯参加了一次个人展览,这次展览使他结识了另外几位重要的艺术家,如德兰、马里奧尼、勒格和德雷库斯。

他们由于对印象派的不满,决定一同推出一场独立的展览,这场以“野兽派”(Fauvism)之名闻名于世。

野兽派的画家们在色彩运用上更加激进,他们放弃了传统的色彩运用方式,开始使用大胆的纯色和对比强烈的配色,以表达内心对于生活和情感的真实体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舞蹈》(Dance)和《音乐家》(The Musician),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夸张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体现了马蒂斯对形式和色彩关系的探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蒂斯逐渐意识到野兽派的表现手法带有太多的暴力和破坏性,这违背了他内心对和谐和平静的追求。

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马蒂斯开始转向了一种更加柔和和舒缓的风格,他开始采用了更加平和的色彩和更加柔和的线条。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奥德莱斯》(Odalisque)、《蓝色靠窗的女人》(Woman by a Blue Window)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更加柔和,画面更加平静,体现了马蒂斯对于和谐美的追求。

到了1920年代,马蒂斯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又一次的转变,他开始尝试抽象主义的创作方式。

从野兽到猛兽—马蒂斯对绘画平面化的探索与建构

从野兽到猛兽—马蒂斯对绘画平面化的探索与建构

从野兽到猛兽—马蒂斯对绘画平面化的探索与建构作者:廖宗蓉来源:《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廖宗蓉马蒂斯放弃传统绘画语言,追求内心对自然的感悟与指引,运用表现性的色彩语言表达自我,使绘画从原有的藩篱中解放出来,是对绘画的深刻变革。

正因为这种表达自我感受与情感的需求如此强烈,导致绘画形态在色彩、线条上产生了变形,被法国著名美术批评家路易·沃克塞尔等以“野兽派”①命名,传达出对这种新形态的不适和震撼。

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风格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术的“形式革命”,他们把形式提高到独立的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更像一头靠自己的实力赢得领地的猛兽。

马蒂斯的生活年代,正值西方古典艺术的衰退期,古典艺术作为保守落后的势力被冷落。

与此同时,现代艺术渐渐萌生,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主流绘画形态,处于画坛核心地位。

反传统、求新意、追求绘画的创新与自我情感的表达,架上绘画从语言到形式发生了大的改观,呈现多元发展的状态。

马蒂斯绘画的阶段性转变恰恰证实了这一绘画格局的转变。

他的艺术是在对古典艺术的观望、学习与思考中,步入现代艺术领域的。

在马蒂斯初学绘画时,西方的美术界已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色彩革命宣告完成,焦点透视统治画面的原则已被打破,艺术家的绘画不再是对客体的描摹再现,而是使绘画成为自我的创造王国。

艺术家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马蒂斯就是这样步入了他的绘画王国。

其实马蒂斯对绘画的探索与变革是建立在既吸收前辈画家的绘画理念,又在此前提下向前推进的基础上的。

马蒂斯在学习绘画的早期,教授古斯塔夫·莫罗提出的从真实生活中提炼艺术形象,注重观察生活的观点对他影响深刻。

从他早期的绘画作品当中不难看出他对于画面形象的概括,以及对于色彩的大胆提炼。

印象派和新印象主义绘画对于光、色的开拓和主观感受的表达,使马蒂斯对色彩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将色彩作为绘画的一种表达因素独立发展,他的反叛与质疑精神,使其并没有在已有的意识形态与绘画图式中驻足,他认为印象是不可靠的,宁愿通过坚持表现本质特征的方式去获得更大的永恒性,哪怕牺牲掉某些迷人的东西也在所不惜。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马蒂斯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和雕塑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色彩的运用而闻名于世。

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次转变,从早期的印象派到后来的野兽派,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蒂斯风格。

马蒂斯最初受到印象派艺术家的影响,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光影的观察和描绘。

他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变化的敏锐观察,创作出了许多富有表现力和情感的作品。

在这一阶段,马蒂斯的画作以明亮的色彩和柔和的笔触为特点,展现出一种典型的印象派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开始发生转变。

他逐渐摆脱了印象派的束缚,开始尝试更加大胆和自由的表现方式。

这一转变在他与其他一些艺术家一起成立的野兽派运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野兽派强调对形式和色彩的夸张和变形,以及对情感和直觉的表达。

马蒂斯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开始运用更加明快和鲜艳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夸张的形式。

随着野兽派运动的发展,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也逐渐演变为更加抽象和简化的形式。

他开始将形式和色彩简化为几何图形和纯粹的色块,摒弃了传统的透视和比例。

这一阶段的作品,充满了对色彩和形式的热爱,展现出一种纯粹而抽象的美感。

在20世纪上半叶,马蒂斯的艺术风格逐渐趋于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蒂斯风格。

他在色彩的运用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将各种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迷人而丰富的画面。

他追求表现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平衡,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在形式上,马蒂斯将实物简化为几何图形和平面,创造出了一种简洁而抽象的美感。

马蒂斯的艺术风格的转变,既显示了他对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探索和实验,也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

从印象派的写实和对自然的观察,到野兽派的夸张和变形,再到抽象表现主义的简化和纯粹,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不断演变和深化,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蒂斯风格。

马蒂斯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和热情,以及对色彩和形式的追求和探索。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表现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马蒂斯(Henri Matisse)是20世纪最杰出的法国艺术家之一,他被誉为现代绘画的巨匠,以其大胆的色彩运用和简洁而富有韵律的线条而著称。

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在其一生中经历了多次转变,从早期的印象派风格到后来的野兽派风格,再到最后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每一次转变都展示了他对于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本文将从马蒂斯的艺术生涯出发,分析他的艺术风格转变,探讨其中的内在原因和影响。

一、早期印象派风格马蒂斯生于1869年,他早年在巴黎学习法律,后来因健康原因放弃了法律职业,转而投身艺术。

他最初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影响下开始绘画,其早期作品呈现出典型的印象派风格,以轻快、明亮的色彩和模糊的绘画笔触为特点。

马蒂斯在印象派时期主要以静物和风景为创作题材,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捕捉来表现自然界的美丽和光线的变化。

其代表作品有《窗前的灰鼠》(1890年)和《布尔瓦尔的大道》(1905年)。

这一时期的作品展现出马蒂斯对于色彩和光线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于印象派技法的熟练运用。

二、野兽派风格的转折正是在印象派风格的成功之后,马蒂斯开始对传统艺术的限制感到厌倦,他渴望寻求一种更加自由和激进的艺术表达方式。

于是,在与安德烈·德朗和莫里斯·德·瓦朗西一起创办的「野兽派」艺术团体中,马蒂斯开始进行了一场彻底的风格转变。

野兽派艺术家们提倡用“野性”的颜色和线条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和冲动,他们抛弃了印象派的色彩逻辑和逼真描绘,而是追求色彩的纯粹和线条的动感。

而在这一时期,马蒂斯不断探索和实验,以挑战传统的绘画语言,通过用抽象的形式和强烈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的代表作品有《喷泉》(1917年)和《音乐家》(1917年),这些作品展现了马蒂斯对于色彩和线条的大胆运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三、后期抽象表现主义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又发生了新的转变。

在1930年代,他开始逐渐放弃了野兽派风格的激进和张扬,转而向更加抽象和简约的绘画方式靠拢。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

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马蒂斯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画家之一,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不断的转变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马蒂斯艺术风格的转变展开讨论,总结其不同阶段的艺术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早期艺术风格:马蒂斯的艺术生涯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他受到印象派和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他的早期作品表现出对光线、色彩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描绘方式。

他尤其擅长描绘自然中的景物和人物,以明快的色彩和轻快的笔触捕捉瞬间的感觉和氛围。

南方风格的转变:1905年,马蒂斯参与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场重要艺术展览,该展览被称为“野兽派第一次展览”,标志着他的南方风格的转变。

在这一展览中,马蒂斯的作品显示出新的勃勃生机和充满活力的色彩使用。

他开始更加大胆地运用纯粹的色彩和对比,形成刺激和生动的画面效果。

他的作品逐渐摆脱传统的形态和透视,呈现出更加扁平的视觉效果。

非洲和东方艺术的影响:1906年至1907年,马蒂斯游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地区,这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东方文化和摩洛哥的亮丽色彩和纹样给他带来了新的刺激和灵感。

回到法国后,他开始运用更加鲜明的色彩和装饰性图案来表现人物和场景。

他对东方艺术的热衷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例如他在画布上使用大面积的空白和鲜艳的色块。

纸片剪贴艺术和装置艺术的转变:在1912年至1914年期间,马蒂斯开始尝试纸片剪贴艺术,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他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的纸片剪切出图案,然后将它们粘贴在画布上。

这种创新的方法使他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他的创意和想法。

他还开始尝试装置艺术,创作出一些立体的作品,将绘画与雕塑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绘画的界限。

晚期艺术风格:晚年的马蒂斯受到了健康问题的困扰,但他的艺术创作依然充满活力。

他在绘画和雕塑领域继续创作,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题材。

与以往不同的是,晚年的马蒂斯的作品更加简洁和抽象化,色彩更加柔和,线条更加流畅。

他的作品表现出对自然和人体结构的简化,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平衡与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即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情感。

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物或事件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

而所谓的形式结构则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综合情感表达的意味。

后印象派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他们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后印象派的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他们关注的不是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野兽派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追求。

马蒂斯从塞尚绘画中领悟到内在结构的价值,从梵高绘画中领会了线条和色彩是表达感情的手段,高更使他明白平面性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超越传统绘画带给他的束缚。

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塑造了马蒂斯,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在的结构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在他看来,绘画毫无社会功利可言,只是形、色、节奏、空间在画面上如何构成,是“为构成而构成”的。

塞尚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

从《花房中塞尚夫人》《苹果与桔子》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画面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马蒂斯对塞尚十分崇拜。

他说,在他大胆从事探索的紧要关头,塞尚的《三浴女》如同黑暗中的一颗明星,给了他信念和毅力。

马蒂斯从塞尚的画中领悟到,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艺术不应关注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从其作品《钢琴课》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探索。

画中表现的是在拥有大窗户面对着庭院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

作品几何形态的分割较为严谨,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内在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的矩形与右上角的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花纹,与画中的孩子、上方油画及左下角的青铜小品,遥相呼应,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

毫无疑问,内在结构形式是这幅画的的实质。

二、单纯的线条、强烈的色彩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用单纯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

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

梵高的线条和色彩既是造型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手段。

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绘画中也如此。

梵高的作品几乎都表现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

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梵高那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线条表达狂热感情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马蒂斯,使他在画面上大胆地追求更多的感情因素,开始强调线的造型功能,追求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采用强烈自由奔放的纯色作画。

正如他所言:“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

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

”线条和色彩在马蒂斯艺术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舞蹈》中人物的舞姿动感十足,激情满怀。

色彩极其简约,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人是橘红色的。

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组成,画面形色简约,线色浑然一体。

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大自然高度和谐的赞美,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三、平面化的视觉画面
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绘画艺术特有的条件,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

野兽派实现了通过色彩平面来构成作品。

1905年夏天,马蒂斯在参观高更南海绘画的藏品时醒悟:在他一切的探索中,平涂法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越过凹凸、透视、明暗等光线作用下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一些老问题。

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绘画的本质在于它的非自然性,并因此走上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道路。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平面性绘画的代表作。

画中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

这个情节似乎可有可无,画家只是把这室内的景物作为构图的一种依据,使平涂的色彩纳入秩序的构图中,从而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正如他所说,“我用色彩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们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彩。

”这幅作品说明,马蒂斯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而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四、结语
马蒂斯吸收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决裂。

他追求鲜艳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开创了具有独特形式与强烈色彩的野兽派时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
刘 健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后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一观念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情感世界,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绘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形色简约的马蒂斯艺术的形式结构。

关键词:后印象派 马蒂斯 线条 色彩 形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王端廷.塞尚的隐居与中国文人的出世[J].荣宝斋,2010年第2期.北方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