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3”阅兵报道看当代东南亚华文媒体特点与问题
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真正 出现 ,反而是 民族 、国家 、族群文化范 围内的歧 视 和 不 公 正 在 不 断 滋 长 ,新 的歧 视 、压 迫 和 野 蛮 行 为 有 了堂 皇 的理 由 。放 任 这 种 仇 恨 意 识 扩 散 开来 ,对 抗 和 冲 突 就 会 普 遍 化 ,这 就 给 海 外 华 文 媒 体 带 来 了新 的
速 的发展 ,中国在 国际事务 中的一贯负责任 的立场 、
观 点 、态 度 , 以及 在 对 外 交 往 中 的平 等 互 利 、和 平 共 处 的外交策略 ,使更 多的国家 、地 区、组织越来越希 望 ,越 来 越 愿 意 ,越 来 越 主 动 地 与 中 国合 作 和 交 往 。 在 这 样 的情 势 下 ,海 外 华 文 媒 体 理 所 当然 地 在 经 济 文 化 等 领 域 起 到 了桥 梁 作 用 。 海 外 华 文 媒 体 拉 近 了海 外 华 人 之 间 ,海 外 华人 与 祖 国之 间 的距 离 ;海 外 华 文 媒 体 拓 展 了 中华 文 明 的传 播 空 问 ,使 源 远 流 长 的华 夏 文化 远 播 海 角 天 涯 ;海 外 华文传媒在几 百年 的演进 中,逐渐成 为海外华人增进 团结 的纽 带 ,几 乎 在 每 一个 海 外 华人 社 冈 的身 后 , 都 有 一 个 海 外 华 文 媒体 的身 影 。 目前 ,随 着 中 国 商 品 , 中 国 制造 , 中 国奥 运 , 中 国概 念 的席 卷 全 球 ,移 民社 会 期 望 的和 谐 正 义 还 没 有
挑战 。
海 外 华 文 传 媒 是 适 应 华 侨 华 人 的 需要 而产 生 的 , 向 华 侨 华 人 提 供 所 在 国 各 方 面 的 信 息 , 以 帮 助 他 们 更 快 地 融 入 当地 社 会 ; 向华 侨 华 人 提 供 有 关 中 国 的信 息 , 帮助 他 们 维 系 与祖 国 的感 情 联 系 。华 文媒 体 向 自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现状及特点浅析

华文教育 工作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东南亚 ; 文教 育 ; 华 现状 ; 点 特
[ 中图分类号 ]G 4 . [ 6 9 1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8 3 2 1 )40 8 -2 [ 0 852 {0 2 0 - 1 0 0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2— 2 4
亚各 国发 展不平 衡 , 我们 需 要重 新对 其 现 状 和特 点 进 国人 民的认 同 , 南 亚各 国政府 也 逐步 意 识 到华 文 教 东
行分析, 以便 有 针对性 地 开展 华文 教 育工作 。
一
育 对于各 国的经 济文化 发展 的重要 性 , 对华 文教 育 开
、
东南亚 华 文教 育现 状
时而受到压制 , 甚至遭受停办。 文教 育 , 播 中华 文 化 , 造 具 有 中 华 民族 气 节 的新 时而发展 , 传 塑
一
代华 侨 成 为 迫 在 眉 睫 的事 情 。然 而 由于 东 南 亚 各
近年来 , 随着 中国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和 国际地 位 的
国在 经济 、 政治 、 化等 方 面 的影 响 , 文 教 育在 东 南 稳步提升 , 文 华 华文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了世界各
文 化 的交 融 与 碰撞 。新 一 代 华 侨 在 多 元 文 化 环 境 中 他东南亚国家 的华文教育也同样经历 了艰难 曲折的
华 被 本 土化 , 步 淡 化 了 民族 意 识 。 因此 , 面 推 进 华 发 展 历 程 , 文 教 育 随着 国 内 国际政 治 形 势 的 变化 , 逐 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南 亚地 区是 我 国海 外 华 侨华 人 最 多 的地 方 , 东 尽 管新 加坡 以华 族人 口为 主 , 受 西方 文 化 思想 的影 但 并 这 南亚 的华 文教 育 问题 一 直 是 海 外 华 文 教 育 研 究 的重 响 , 未 将 华 语 定 为 国语 , 为后 来 华 文教 育在 新 加 泰 菲 点 。经 济 的全球 化 和互联 网技术 的发 展 , 进 了各 国 坡 的发 展平 添 了许 多 障碍 。此 外 , 国 、 律 宾 等 其 促
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发展特点与转型探索

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华文媒体发展提供了原始受众。从历 史的角度看,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交往频繁,绝大多 数国家都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颇深。随着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东南 亚地区的华文媒体发展再次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区域内华文媒体发展特点
不同国家间华文媒体发展水平失衡。从区域来看,东南亚 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影响力在整个世界来看独领风骚。从区 域内部不同国家来看, 华文传媒的发展在东南亚地区呈现三 级梯队。第一梯队是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华文传媒 产业最为发达的两个国家。在201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 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中,在综合影 响力排名TOP20的海外华文媒体网站中,马来西亚有3家, 新加坡有2家。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网、马来西亚的中国报(网) 与星洲日报(网)综合影响力高居前三位。
在平台搭建上,东南亚各国主要的华文媒体缺少获取“一 带一路”相关信息和国际资讯的优质渠道。华文媒体机构可以 把互联网作为基本平台,打造媒体论坛、参与项目合作、跨界 整合资源等方式共享有价值的新闻,联合制作大型节目,构建 东南亚华文媒体合作平台,并借由媒体间的知识共享及人员、 信息、技术的交流,提升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的整体传播力和 国际影响力。在品牌发展上,东南亚的华文媒体可以加强品牌 意识,以创立“王牌产品"为核心,以所在国的目标受众为主要 对象,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特点,力争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 影响力的传播机构。华语电视媒体凤凰卫视在媒体品牌塑造 方面的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时调整信息 内容的构成,注重和本地相关的突发新闻或重大新闻的"华语 首播或独播",打造独一无二的新闻消息来源平台。通过明星 主持人和明星节目的打造,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强化华语品牌 特色。探索和灵活借鉴凤凰卫视的品牌发展战略,东南亚的华 语媒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区位特色和市场定位走出自己的道 路。在人才培养上,加强国际人才的共享,培养和引进更多同 时精通语言和新闻专业知识的人才, 组建专业化的运营和报
东南亚华文媒体现状和出路

交流信 息 的重 要 媒 体 , 成 为 当地 华 人 、 侨 了解 也 华 中 国情 况 的重要 桥 梁 。但不 必讳 言 , 在发 展 壮 大 的 过程 中, 南 亚华 文媒 体 遇 到 了诸 如读 者 群 萎 缩 、 东 华 文媒 体 之 间 自我 竞 争 等 瓶 颈 障碍 。如何 克 服 这 些 障碍 , 开辟 一 片 东南 亚华 文 媒 体 世 界 的新 天 地 ,
开 明政 策 , 文 电视 、 纸 等 纷 纷 成 为华 人 所 在 国 华 报
相 关 资 料 , 加 坡 每 天 阅 读 英 文 报 的人 数 为 11 新 5 万, 而华 文报 只有 17万 ; 过 来 , 天 观看 华语 电 1 反 每 视 节 目的人数 高达 17万 , 观看英 语 频道 的则 只 9 而
“ 有海 水 的地 方 就有 华 人 , 华 人 的地方 就 有 有
华 文媒 体 。 华 人媒 体不 仅是传 承 中华 文化 、 ” 促进华
人融 合 的主要 力 量 , 是 华 人 与祖 国联 系 、 国 与 还 中
则在 每天 下午 6至 7点 的时段 播放 华语 节 目。
泰国有 6家华文 日报 , 星暹 日 即《 报》 世界 日 《 报》 京华 中原联合 日报》 中华 日报》 新 中原报》 《 《 《 和《 亚洲 日 报》 有 1 , 家周报《 曼谷时报》 。华文期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9期 20 0 6年 9月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CONOM I C AND OCI S AL DEVELOP ENT M
VO L 4.No 9 . . S EP. 0 2 06
东 南 亚华 文 媒 体 现 状 和 出路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籍华人, 东南亚地区沿历达几百年之久的华侨教 育转向今天的华文教育。东南亚华人一向把母语 教育提高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一直在尽全 力为维护华文教育进行拼争, 顽强地在多元民族、 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保留和延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战后初期至 !" 世纪 $"、 6" 年代是东南亚华文 教育的鼎盛时期, 各国的华文教育无论深度、 广度 都有新的发展。此时, 华校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 基本上都是以母语 (华语) 教学的全日制学校。以 华文作为母语进行教学, 采用传统的以读、 写为主 的教学方法; 二是华校一般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之 外, 学校属华社所有、 董事会由清一色的华人担任、 学生几乎都是华裔; 三是华校的学制、 课程、 教材等
[ ,] [ *$ #")] 与英文并列为第一语文。 #’&" 年新加坡的
华文大学— — —南洋大学被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 国 立大学开办中华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中心, 使华文 教育从小学、 中学到大学阶段衔接起来。新加坡的 南洋理工大学、 理工大学、 义安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 等也相继开设华文商用、 华文公务等课程。 )$ 泰国 泰国政府于 #’’# 年初取消兴办华文学校的禁 令, 据 %"", 年统计, 共有 %"" 多所华校 ( 大多数是 小学) 。其主要课程的教学媒介语是泰语, 华文作 为一门重要的外国语编入教学大纲, 华校均与当地 正规学校的国民教育接轨, 学习成绩和文凭得到当 地教育部门的承认, 有近半数华校的办学经费能得 到政府的资助; 近年由泰国华人社团集资金兴建的
学校, 柬华理事总会充分利用当地柬文国民学校的 空隙时间办起纯补习性的半日制华校。据 !""# 年 统计, 全柬共有华文学校 $" 多所, 学生 # 万多人, 还有夜学班、 各种语言学校的华文班、 家庭式华文 补习班以及华文补习学校, 柬埔寨的中文教育已形 成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 包括统一学 制、 统一教材和统一师资调配等。
浅析东南亚排华问题

浅析东南亚排华问题东南亚是中国海外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地区。
千百年来,海外华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不仅在当地扎根发展,也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
东南亚华人虽然为当地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但是东南亚排华问题却一直萦绕在他们身边,成为华人在东南亚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威胁。
回想近几十年东南亚排华事件,往往让我们一阵心痛。
1967年缅甸排华大暴动,华人受到前所未有的歧视,所有华校被关闭,华人之间不敢用母语交谈,甚至不敢自认是华人;1969年马来西亚“513暴动”事件,目标明确直指华人,旨在遏止当时华人持续上升的政治势力与社会综合影响;1977年越南排华事件,把大批华侨驱赶出国;1998年印尼“黑色五月暴动”,印尼暴徒强奸了数以千计的华人妇女,并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华人大屠杀。
除此之外,还有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2003年菲律宾反华游行、泰国10·5湄公河惨案等等。
中国海外华人一直在东南亚地区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为什么东南亚排华问题会这么严重呢,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政治上,东南亚华人在政治上没有保证。
东南亚海外华人一直注重实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他们的精神所在。
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南亚华人虽然在所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们在政治上并没有多大的诉求,很多人不愿意从政,于是便出现了“经济上的强人,政治上的弱者”的怪异现象。
由于海外华人在政治上没有保证,个别偏激的东南亚族群一旦对华人有什么不满情绪,或者有什么社会矛盾产生,就会把情绪发泄在华人身上,或者说华人经常会成为当地各种矛盾的替罪羊;二、经济上,华人在东南亚各自定居的国家里拥有大量财富。
东南亚国家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华人手中,这不免会让一些人眼红,嫉妒心会慢慢演化为仇富心,再而引发不满。
另外,“爱面子”的华人在东南亚也很讲究排场,这钟炫富行为更引发了一些当地贫穷人民的不满,以致引起大规模的排华现象;三、文化上,东南亚华人不能很好地把中国文化融入当地文化。
海外华文媒体面临三大困境和三大机遇

海外华文媒体面临三大困境和三大机遇来源:凤凰网海外华文媒体肩负着更好地报道华人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能。
同时,也扮演着“驻外使节”的作用,促进祖国与所在国的交流。
在世界金融危机阴影未散,传媒行业面临深刻变革的当下,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多重困境。
一是面临同行业竞争压力。
超过60%的媒体认为在有限的华文媒体市场环境下的同行竞争是华文媒体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另外,华文媒体内部经营管理的困难也较为明显,其中资金短缺占50%,专业编辑人员匮乏占47%。
只有9%的华文媒体表示经营中没遇到太大困难。
二是面临赢利困难。
有调查显示,目前只有32%的海外华媒已有盈余,23%的收支平衡。
并且,越是后创办的华媒经营状态越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1989年以前创办的媒体,达到收支平衡状态的比例为80%,20世纪90年代创办的媒体,收支平衡状态比例为75%,2000-2005年创办的媒体,达到收支平衡状态的比例为50%,2006年以后创办的媒体,仅有42%的媒体达到收支平衡状态。
三是面临在当地主流社会需要加强发声的问题。
海外华媒主要以当地华人居民为主,占89%;其次是华商,占74%;留学生和新移民占60%,这三大类人群构成了海外华媒的主要受众,只有部分媒体拥有本土之外的华人受众。
虽然不少华媒“逆风飞扬”,成功地渡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华文媒体如何更好发声,仍然是华媒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华文媒体面临以上困难,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面临着新的、难得的“中国机遇”。
一是华侨华人在居住国的地位不断提升,华文媒体也成为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沟通交往、凝聚华人社会的首要话语平台。
海外华文媒体通过发行双语版、加强与当地媒体合作等途径,逐渐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重视。
在美国,2012年总统大选热门候选人明确表示希望得到华文媒体集团的支持;在加拿大,前后两任总理先后走访当地华文报纸。
中西方媒体关于9·3阅兵报道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媒体关于9·3阅兵报道的对比分析作者:王爽来源:《对外传播》2015年第10期2015年9月3日,我国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的盛大阅兵,引起了世界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次阅兵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
作为我军形象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阅兵在中西媒体报道中呈现出不同的镜像,中西方媒体对其意义也有不同解读。
一、报道内容的差异化呈现中西方媒体在9·3阅兵报道呈现中,差异明显。
中方媒体对于这一重大事件保持较强的新闻敏感性,阅兵前后的报道总体呈现积极、自豪的基调。
而西方媒体则在报道倾向中呈现出差异化,同时对此事件的关注有不同的侧重点,报道内容多样。
在此次阅兵报道中,中国的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报道倾向中呈现出一致性,对阅兵的前期准备、阅兵流程中的各个细节、阅兵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做了很多微观解读。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中,“9·3阅兵”成为微博热搜词,表现出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
从西方媒体报道中的高频词来看,它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先进武器装备、裁军计划、军事实力、出席首脑、中日关系、北京的天气等方面,但大多是主观先行,从预设的立场出发进行报道。
在此次之前,中国自建国以来已经举行过13次阅兵。
对于阅兵事件,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相对稳定,同时随着国家实力、国际关系等的发展,报道框架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比较新鲜的报道框架有“为什么西方不愿意出席抗战阅兵”、“看完阅兵来华外国政要去了哪儿”、“日批评潘基文出席阅兵”等。
外国媒体对此次阅兵的报道框架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
有的媒体以“中国以二战军事狂欢秀肌肉”“中国是在炫耀武力试图吓唬日本”等为报道框架,有的则以“展示中国军队的先进水平”、“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斗和牺牲的战士”等为报道框架。
二、阅兵事件的符号化解读英国社会学教授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是符号学的重要理论,他将话语生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编码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创作者对原材料和客观事实的筛选、加工和制作;第二个阶段是成品阶段,编码完成后,制作者赋予话语一定的意义,并进入流通;第三个阶段是解码阶段,受众对话语意义进行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意义, 抨击西方国家有意冷落中国阅兵的行径。
东南亚 华文 报纸 对 阅兵 报道 主要特 点
通 过横 向 比较 东 南 亚 华 文报 纸 对 阅 兵 的报 道 , 可以 报 道数量 上, 各报不均衡 , 主 要 受 制 于 自身 经 济 实 力。 如 联 合 早报 》 东 南 亚 华文 媒体 中实 力最 强 、 影 响
海外华文 媒体是 中国近代 新闻事业的发端 , 不仅从
外 部 映射 了中国国 内的重 大 变革 与历史 节点 , 也是 海 外 华 人 了解 中国 、 保 持 与 故 土 联 系 的重 要载 体 , 是“ 国际 舆论 界 一支 不可 忽视 的重 要 力量” 。 本研究以 “ 9 ・ 3 ” 抗 战 胜 利
息报 道 了西 哈莫 尼 国王 观礼 和束 军代表 队参 加阅兵 。 另外 3 篇为评 述—— ( ( 从 观礼 阅兵看 束中铁 关系 中国大 阅兵 价 , 表 明该 报 对 阅兵 持 积 极肯 定 态 度 , 赞 扬 阅兵 包含 的
东南亚 华文 报纸对 阅兵 报道情 况
篇, 均 为 自采 自编 自发 稿 件 , 关 注 点 主 要 集 中在 : 一 是 连
调 “ 海外华人要继承民族精神” ; 另外两篇转 自中国新闻
军 展示 维护 和平 善意 。 报 道 内容客 观 , 基调 积极 正面 。
报 、 印度尼西亚 国际 日报 、 菲律宾 商报 、 束埔寨 网, 报道阅兵前后北京的限行措施和台湾舆论认为大陆裁 柬埔寨 高棉日报 相关报道主要有5 篇, 其中两篇消
的新 闻来 源 、 主 题进 行 分析 。
日史料丛书” , 讲述了东南亚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而
( ( 华社新闻 则 没有对 阅兵 直 接报 道 , 而是 刊发 两篇华 侨
华人 的 阅兵观 感 。
菲律宾 商报 对阅兵的报道主要有5 篇, 其中3 篇转
载 自中国侨 网, 多表达华侨对 中国阅兵 的喜悦与自豪, 强
一
庆祝抗战胜利活动的报道, 视角和观点更为全面。
直 是 华 人华 侨 聚 集 地 。 6 0 年前, 万 隆 会 议 中国代 表 团
有关 “ 双 重 国籍 ”问题 的发 言 形成 了海 外 华人 问题 , 而今 近 七成 的海 外 华 人在 此 地 生 活 , 华文 媒体 受 众 群 相 对 较 大; 三 是 在 地 缘 与历史 上 , 东南 亚 各 国与 中 国接近 , 在反 抗 日本 军 国主 义侵 略上与 中国有共 同经 历 , 当地 华文 媒体 对 “ 9 ・ 3 ”阅兵 报 道 的可能 性 更 大 。 本 研 究 选 取该 区域 内 的主 要华 文报 纸— —新 加 坡 ( ( 联 合早 报 、 泰国 ( ( 星逞 日 高棉 日报 等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对 其 关于 “ 9 ・ 3 ” 阅兵 报 道
I N TE RN A T l ONA L C OM MUNI C A T I ON S
重占 = 蕾 8 L  ̄ 1 . i ■ 舌 U 题 ■ 【 = =
从 “ 9・ 3 " 阅兵 报道 看 当代东 南 亚华文 媒体 特点 与 问题
方晓恬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 扬 人 民 网研 究 院研 究 员
梳理 和研 究, 以窥见海外华文媒体报道中国事务的特点
及 问题 。 选 取 东 南 亚 华文 媒 体 作 为研 究 对 象 主 要基 于 以 下原因: 一是2 0 0 年前, 最 早 的近 代 华 文 媒体 诞 生于 此 , 如今 众 多知 名 的海 外 华 文 媒体 也 聚 集 此 地 ; 二是 东 南亚
新加坡 ( ( 联合早报 “ 9 ・ 3 ” 阅兵相关报道、 评论共3 8 展示捍 卫和 平 的决心 美国冷 落 中国抗 战 阅兵是 自贬 身 战参加阅兵式及 岛内反应 ( 1 8 篇) ; 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
( 日、 朝、 韩) 关系 ( 9 篇) ; 三 是 中国 阅兵 仪 式 及 裁 军 ( 5 篇) ; 四是 “ 范 玮 琪 阅 兵 晒 娃 ”在 中 国 大 陆 引发 讨 论 ( 6
重点话题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最大 , 其报 道也 最多。 星暹 日报 报道 的数量位 居第 从 阅兵报道 看东 南亚华文 报纸存 在 的问题 二。 其他 华文 报 纸 , 对 华态 度 友 好 、 关 注 密切 , 但 终 因实 通过对东南亚华文报纸 “ 9 ・ 3 ”阅兵报 道情况介绍和
2 0 1 5 1 0 对 , 播l 1 7
篇) 。 除报道外,( ( 联合早报》 还利用新浪微博和推特、 脸
体上, 其 关注 点 和立场 上与 西方 主流 媒体 较 为接近 , 较 少 与新 加坡 遭 受和 反抗 日本侵 略 的历史相联 系。
谱 等社 交媒体 大量转发报道链接和阅兵现场图片。 但总 初步 概括 出 以下特 点 :
7 0 周年 阅 兵 为契 机 ,对东 南 亚 华文 媒 体 的相 关 报 道 进 行
泰 国 星 暹 日报 派记 者 亲 赴 阅 兵现 场 进 行报 道 , 9 月3 日、 4 日两 天相 关 新 闻在 头 版 今 日要 闻 所 占版 面 均 超过6 0 %, 关注 点 主 要集 中在 : 一 是 阅兵仪 式 及 裁军 ; 二 是 中 国与其他 国家 关 系 ( 俄、 韩、 朝、 美) 。 此外, 中国新 闻 港澳 台 新 闻 版 块 还 有大 量 关于抗 战老 兵 、 港 澳 台 印度尼 西亚 国际 l a t E : ) , 有关 阅兵 的报 道 多是 转发 新 华社稿件, 主 要 刊 载 于 中国要 闻》版块 , 紧 紧 围绕 “ 阅 兵”和 “ 裁军” 两 个主 题 。 此 外 ,( ( 印华 论 坛 /  ̄ J l : F I J ) ) 9 月3 日至 7 日连 载 了 “ 纪 念抗 日战争 胜 利7 0 周 年东 南 亚华 侨 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