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
奥马尔穆阿迈尔 卡扎菲

反西方殖民主义 卡扎菲的四十二年外交史(25张) 卡扎菲驱赶意大利人、收回英美军事基地、石油国有化、发动旨在消除西 方影响的“文化革命”,到支持对西方国家采取恐怖主义行动,再到遭受西方制裁、与西方国家断交、甚至与美 国兵戎相见。 2001年“9·11”之后,卡扎菲一反常态,强烈谴责恐怖活动,成为当时最早谴责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 导之一。以此为契机,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有所改善。2003年,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对“洛克比空难”的赔偿协议。 对美关系 1970年6月,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
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 王”的头衔授予了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
2 0 11 年 2 月 1 7 日 , 利 比 亚 爆 发 “ 愤 怒 日 ” 大 规 模 示 威 抗 议 , 要 求 政 府 下 台 。 3 月 1 9 日 起 , 英 国 、 法 国 、 美 国 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卡扎菲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卡扎菲在电话中警告英国前首相 布莱尔,如果自己丢掉政权,恐怖集团将在中东崛起并必将攻击欧洲。 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 黎波里,宣称夺取控制权, 卡扎菲政权正式倒台。10月20日,执政当局占领卡扎菲残余的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 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死于枪杀。执政当局武装将两人遗体送至米苏拉塔一处肉类冷藏库中向市民展览了4天 后秘密下葬 。卡扎菲身亡后,利比亚......
人物生平
0 1
早年经历
0 2
非洲雄狮
0 3
日落西山
0 4
殒命沙场
0 6
重葬计划
0 5
死后被禁
卡扎菲简历 卡扎菲个人简历

卡扎菲简历卡扎菲个人简历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
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游牧部族家庭,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
1956年,卡扎菲在利比亚中南部塞卜哈读中学。
之后卡扎菲到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读书。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历史专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部队——昔兰尼加卫队,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他获得了去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培训的机会。
非洲雄狮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九月革命,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出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1970到1972年,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77年,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成为革命导师与领导弟兄,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20世纪80年代初,卡扎菲向苏联采购军事装备。
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修复与美国关系。
卡扎菲简历21世纪初,利比亚在卡扎菲领导下与西方关系改善。
2000年,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在多哥首都洛美召开,卡扎菲率领代表团参加。
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联合国亮相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
日落西山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爆发大规模示威抗议,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
3月19日起,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
卡扎菲多次发表讲话,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
人物简介

腐朽专制
• 终被推翻卡扎菲统治期间打着革命 的幌子进行专制统治,不给人民以 自由,致使贫富差距加大,不公平 现象严重,人民无法分享国家富强 的成果,最终被人民所摒弃。
外界评价
•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 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 “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一些人的 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 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 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 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 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 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 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 善的医疗体系。
军事实力
• 卡扎菲可用的军队名义上只有1万多人,利比亚军队拥有10万兵力、2000多 辆坦克、374架飞机和拥有两艘巡逻潜艇的海军。但卡扎菲实际可调遣的部队 数量又是另外一回事。 据信,在本次骚乱之前,虽然西方大国再次开始 向利比亚出售武器,但其军队的实力依然因制裁被严重削弱。据信,大部分 设备保养很差,甚至不能使用,因此其真正的数量难以估计。 分析家说, 卡扎菲试图削弱正规军的力量,以避免指挥官崛起,对其家族构成威胁。相 反,他特别依赖三支忠诚的“政权保护”部队,这些部队主要由本部落的人 组成。 按大部分人估计,卡扎菲可用的忠心耿耿的利比亚军队在1万到 1.2万人之间。据信,最可信赖的部队是卡扎菲儿子指挥的第32旅。 来 自目击者、人权组织和其他人的多次报道称,卡扎菲动用非洲雇佣军帮助巩 固他的政府。 利比亚两艘尚存的F级柴油动力潜艇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 代末提供的,但外界专家一直对其可靠性表示怀疑。据IHS简氏信息集团报道, 2003年,其中一艘停在了干船坞中,另一艘虽还在海上航行,但也不可能充 分投入使用。它认为有可能两艘都已被弃用。分析家估计,利比亚的快速喷 气机有许多事实上都不再适宜飞行。
哈米斯 卡扎菲

哈米斯卡扎菲哈米斯·卡扎菲(Hamas Kadhafi)是利比亚前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1982年5月28日。
他在父亲的领导下扮演了重要角色,被普遍认为是利比亚政治和军事事务的重要人物之一。
哈米斯·卡扎菲的成长经历与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所不同。
作为利比亚最高领导人的儿子,他享受了特权,包括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和参观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
他在意大利的一所私立学校接受了初中和高中的教育,并于2004年获得国际关系和自由文学双学士学位。
尽管哈米斯在利比亚政府中并未担任官职,但他在利比亚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家族内部被广泛看作是卡扎菲政权的接班人之一。
在父亲统治期间,他密切关注国内政治,并积极参与利比亚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和国防事务等各个领域。
哈米斯·卡扎菲还成为利比亚非常规战争部队(LRW)的创始人之一。
该部队成立于2012年,旨在抵抗利比亚民族军队(LNA)对卡扎菲家族的压力。
LRW依靠外国承包商提供的装备,包括武器、战斗机器人和无人机。
尽管LRW一直在与LNA军队作战,但他们并没有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卡扎菲家族在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遭到了重大挫折。
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反对卡扎菲政权的示威活动迅速升级,形成了武装冲突。
国际社会也加入了干预行动,包括北约的军事行动。
最终,反对派力量夺取了政权,穆阿迈尔·卡扎菲被发现并处决。
哈米斯·卡扎菲在利比亚内战中没有受到逮捕或执行任何法律惩罚,但他在失去父亲后不久就离开了保护下。
他被曼马尔·卡达菲担任领导的民族拯救政府(NSG)接纳,并被指定为NSG国际关系和军事事务部长。
NSG控制着利比亚的首都的的黎波里,哈米斯在该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利比亚国内形势的动荡,保卫政权的斗争继续。
NSG政权面临来自伊斯兰极端分子和其他反对派势力的压力,导致政权内部的不稳定。
哈米斯·卡扎菲的地位也没有例外,他因卷入包括NSG 政权在恐怖主义活动中的指控而受到批评。
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简介

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简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06.07—2011.10.20),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
逊尼派穆斯林,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前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卡扎菲简介卡扎菲的一生富有传奇性。
卡扎菲全名叫做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他出生于1942年9月,出生在利比亚南部一个普通牧民家族。
曾担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
曾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腐朽的王朝,并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并担任利比亚最高行政长官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卡扎菲是一个反美运动领导者。
1988年阿盟首脑会议期间,卡扎菲右手戴着一只白手套,称是为了与“美国走狗”握手时,避免弄脏自己的手。
卡扎菲有着放荡不羁的性格,有着一副善于演讲的口舌。
他在演讲的时候从不需要手稿,口若悬河、慷慨激昂。
他喜欢用别具一格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策。
所以卡扎菲的行为时常惹来人们的非议和讽刺,甚至说他是言行无度、不合常理的怪人。
虽然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是不管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让一个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成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利比亚遭受欧美制裁多年后,仍旧是非洲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国民享受着较好的社会福利。
卡扎菲执掌利比亚42年,虽然他最终在欧美的联合打击下倒台。
但谁都不能够抹去他为了自己的国家,42年如一日的付出与辛劳,抹不去那勇于抗争的精神。
揭秘卡扎菲现在到底死没死啊关于卡扎菲现在到底死没死啊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大多数人的认知而言,卡扎菲已经死亡,在2011年19月20日被乱枪射死,2016年2月份还被曝出他死前的视频,这些都足以证明他已经死亡,利比亚官方也是赞同该说法的。
另外还有卡扎菲并没有死方面的言论,有相关人士表示卡扎菲被下葬在利比亚的沙漠中,而且没有进行标记。
卡扎菲

中文名: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外文名:Omar Mouammer al Gaddafi国籍:利比亚民族:柏柏尔人出生地:利比亚--苏尔特出生日期:1942年9月职业:利比亚总理兼国防部长毕业院校:班加西利比亚大学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成就:领导利比亚摆脱贫困战神永生2011.3.20 以法美英意为首的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原本是利比亚国内不同部落不同派别之间的国内战争,发展为西方基督教国家与北非穆斯林教国家的国际战争,卡扎菲英勇不屈带领国民奋起反击被誉为永生的战神。
个人简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亦作:欧麦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阿拉伯语رمعم:يفاذقلا罗马化:Mu'ammar al-Qadhāfī,英语:Omar Mouammer al Gaddafi),1942年9月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
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
2009年9月,卡扎菲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卡扎菲强力攻击安理会和联合国的现有体制,而且演讲时长比规定的15分钟超出了一个多小时。
职业:政治总理兼国防部长,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目前利比亚政府实际最高领导人)成就: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重要事件:1970年至1972年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至1979年任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生活习惯卡扎菲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他执政后在利比亚提出恢复伊斯兰教的“纯洁性”的口号。
利比亚原是酒的出口国,但卡扎菲颁布法令禁止酿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饮料。
卡扎菲出身游牧民族,主张部族社会的自然公平,他反对奢侈豪华,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本人生活十分简单,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也不饮其他高级饮料,仅喜欢喝矿泉水和驼奶。
他喜欢住帐篷而不喜欢住豪华宅邸,喜欢骑骆驼而不爱坐高级轿车。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政权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卡扎菲政权的独裁统治和对人权的严重侵犯。
然而,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卡扎菲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独裁统治。
作为长期利比亚领导者,卡扎菲将自己视为利比亚的革命领袖和先知。
他通过多个掌握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机构,例如人民委员会、人民大会和革命卫队等,牢牢控制着利比亚国家政权。
卡扎菲对各个政治和军事机构的任命和解散权力,使得他个人统治利比亚的决策能够迅速得到执行,但也导致了政府组织的不稳定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在卡扎菲统治下,反对派和政治异己往往会受到严厉的镇压和迫害,人权状况堪忧。
其次,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经济上,利比亚是一个富油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是石油产业。
卡扎菲政权在石油领域实行了国家垄断,将利比亚的石油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使其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收入。
这一举措使利比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然而,卡扎菲政权对石油收入的控制也导致了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和不可持续性。
当石油价格下跌时,利比亚的经济将面临重大挑战。
此外,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社会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卡扎菲政权一直强调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的价值观。
他提倡一种非正统的伊斯兰教政治理念,称之为“第三国际主义”,旨在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体系抗衡。
卡扎菲政权对于伊斯兰教教义的解读和推行,对于传统伊斯兰学者和原教旨主义者来说是极具争议的。
此外,卡扎菲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这包括普及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提供住房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支持。
然而,尽管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独裁统治和对人权的侵犯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卡扎菲政权对待反对派和政治异议者的手段残酷无情,以至于在2011年利比亚爆发了反政府起义。
卡扎菲将带有中国汉字的核武器说明书递交联合国

卡扎菲将带有中国汉字的核武器说明书递交联合国在地球班的各国领导人中, 点生了很多“强人”, 其中中东这一块可以说是最多的, 利比亚的卡扎菲就要算是中东强人的代表了。
跟这位人称“卡大佐”的强人相比, 敢于向美国亮剑的萨达姆就是个弟弟。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那些年, 他曾驱赶美国驻军, 炮制“洛克比空难”, 命令自己在英国的大使馆直接朝抗议的人群开枪, 反对法国的“地中海计划”, 公然支持俄罗斯车臣分裂势力, 欺负中国在非洲的小迷弟坦桑尼亚, 总之就是一句话, 卡大佐把地球班五大班委, 一一得罪了个遍。
然而, 这还不是卡扎菲一生的巅峰时刻。
2009年, 在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发言中, 第一次站在联合国舞台上向全世界演讲的卡扎菲, 公然宣称联合国安理会, 是“恐怖理事会”, 当众撕毁联合国宪章, 号召非洲五十多个国家退出联合国, 单独组建非洲同盟, 另起炉灶。
凡此种种作死的行为, 终于求揍得揍, 在2011年法国带头的多国联合军事行动中, 卡扎菲被逼下台, 后来更是家破人亡。
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联合国大会上指责安理会的卡扎菲, 也不是一天练成的, 实际上他从一个屠龙的少年, 逐渐变成恶龙, 是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的, 而这条时间线, 可以从卡扎菲挨个得罪地球班五大班委作为节点。
故事的起源, 还要从利比亚“9月革命”说起。
1969年, 27岁的卡扎菲领导利比亚“自由军官组织”, 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自任利比亚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从此开始了他在利比亚42年的统治历程。
卡扎菲成为利比亚最高领导人之后最热衷的一件事情, 就是联合阿拉伯世界, 把犹太人组建的以色列这个国家, 从地球上彻底抹去。
但在地球班里, 别看以色列同学个头小, 他能量可不小, 除了自身能打之外, 还是地球班班长美国插在中东的一块钉子, 卡扎菲敌视以色列, 自然也就得罪了班长美国。
好在那时候正是冷战时期, 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 卡扎菲敌视以色列, 进而与美国交恶的行为, 为他获得了苏联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独掌大权40多年,特立独行,不受约束,不时语出惊人,显现“传奇”色彩。
政变掌权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苏尔特镇一个帐篷内,父母是贝都因人。
卡扎菲年轻时放弃进入大学进修地理学的机会,加入军队,在英国一所陆军通信学校短期学习。
1969年,他率一批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开始掌管利比亚。
上台后,他首先从西方国家的公司手里夺回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
这一“赌博”之举成功,利比亚开始掌握自己的石油资源,财政收入剧增。
交恶西方西方国家一度指认卡扎菲支持恐怖组织,双方关系长期冷淡。
1986年,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夜总会爆炸,两名美军士兵和一名平民死亡。
美国认定利比亚特工制造这起袭击,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东部城市班加西。
卡扎菲本人安然无恙,而空袭严重损毁两座城市,多人死亡,包括卡扎菲的一个养女。
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爆炸,乘客、机组人员和地面合计270人丧生,包括189名美国人。
利比亚特工涉嫌这一事件。
美国等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经济制裁,孤立卡扎菲。
近年来,卡扎菲调整对外政策。
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秘密研制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项目。
利比亚同时愿意为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赔偿。
美国投桃报李。
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
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随之升温。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等西方国家高官到访的黎波里,卡扎菲得以访问欧洲,造访欧洲联盟总部。
2011年,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西方国家指认卡扎菲镇压反对派,双方再次“翻脸”。
行为无常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
虽然大权在握,卡扎菲没有官方头衔,因而避开了国外诸多限制。
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
他在帐篷内会见过多名西方领导人,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2009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卡扎菲上台发言。
按常规,他有10分钟发言时间。
然而,他持续发言一个多小时,语出惊人,当众扔掉《联合国宪章》。
非洲联盟会议期间,他屡屡发表争议性讲话,不时当面抨击一些非盟成员,宣称自己是“非洲国王中的国王”。
一些会议场合,他会点一支烟,毫无顾忌地吞云吐雾***贫苦童年学习刻苦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沙漠中部,苏尔特以南50英里的阿布哈迪。
他的父母都是不识字的贝都因人。
卡扎菲的家庭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部族家庭,他有3个姐姐,全家都靠出租骆驼维持生计。
1951年,利比亚获得独立时,卡扎菲还在苏尔特一所小学读书,他是家族中能读、写、受过正规教育的第一人。
卡扎菲学习很用功,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就睡在清真寺的地板上,一周回家一次,来回都是徒步。
那时的他一脸严肃、沉默寡言、虔诚笃信。
因为是班里最大的学生,又是贝都因人,他常常被同学嘲笑。
***中学接触政治初现领袖魅力1956年,也就是卡扎菲14岁那年,他到在利比亚中南部的一个小城塞卜哈读中学,这里可以说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他在这里定期阅读阿拉伯报纸、收听电台广播,特别是收听来自开罗的“阿拉伯之声”,里面传出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雄辩有力的讲话,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少年。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卡扎菲成功从一个封闭地区来的乡巴佬转变为善于演讲、初具个人魅力的少年。
他开始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愿望,经常站在公园的墙上对同伴慷慨陈词,而且其身边开始出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他的亲密助手。
后来,他因组织政治游行而被学校开除。
***抓准时机推翻前政权上台后打出民族主义牌1963年,卡扎菲放弃了当时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大学历史专业,加入保卫国王的精锐部队——昔兰尼加卫队,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学习。
1966年,他获得了去英国培训的机会。
其间,他曾赴英在波沃顿完成皇家空军中队信号教导员的课程。
在他回国后,利比亚局势更趋混乱。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他担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即国家元首,并晋升为上校,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卡扎菲一上台便亮出其鲜明的民族主义者的招牌,第一个行动就是取消了的黎波里所有的外文路牌。
然后又将惠勒斯空军基地的6000名美国工作人员赶走、让英国人撤离了布鲁克空军基地。
这些狂野激进的民族主义行动,使他在国内的仇外支持者面前成了一个英雄,甚至是一位圣人。
1973年5月,卡扎菲提出了既非资本主义、也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于1976年至1979年陆续出版了阐述这一理论的《绿皮书》。
1977年3月,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众时代”,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大会和人民委员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组织。
1979年3月,卡扎菲则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简称“革命领袖”。
这个革命领袖,当然是超然于一切之上的。
***国内矛盾严重中东狂人被逼离开历史舞台1981年,在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与西方国家关系趋于恶化。
利比亚公开支持西方国家反对的武装力量,其中包括爱尔兰共和军以及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
1986年4月5日,一颗炸弹在柏林La Belle夜总会爆炸,那是一家以服务美国军人而闻名的迪斯科舞厅。
美国里根政府认为利比亚在背后策划了这起爆炸案,目的是报复美军打击利比亚船只的行为,指责卡扎菲应对此负责。
随后美国军机轰炸利比亚的黎波里数个目标,造成卡扎菲领养的尚在襁褓之中的养女死亡。
1988年12月,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飞机在苏格兰洛克比上空爆炸,造成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丧生,其中包括189名美国人。
多年间,卡扎菲坚决拒绝在调查中合作,并拒绝交出两名涉案疑犯,直至1999年态度软化,将疑犯费希迈和迈格拉希移交给联合国代表。
2001年“9·11”之后,也许是意识到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打击将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卡扎菲一反常态,强烈谴责恐怖活动,成为当时最早谴责恐怖主义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之一。
以此为契机,利比亚与西方的关系有所改善。
2003年,利比亚与美英达成对“洛克比空难”的赔偿协议。
2003年9月12日,安理会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
2004年,美国宣布取消对利比亚实施了长达23年的旅行禁令,允许利比亚在美国设立利益代表处。
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
此后,利比亚安全局势持续动荡。
逐步恶化的利比亚局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9日凌晨,以英法美为首的西方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军事打击。
8月23日,利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部队攻占了卡扎菲位于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
多国纷纷承认“过渡委”的合法地位。
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老家苏尔特被执政当局部队击中,伤势严重而死亡,这个狂人终于走下神坛,就此离开了历史舞台。
调停:给和平一个机会周一,南非总统祖马自西方军事干预利比亚以来第二次抵达利比亚的黎波里。
他再次带着无数人对和平的渴求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一起坐到了谈判桌前。
短短的会晤后,祖马宣布,卡扎菲已接受并准备执行非洲联盟(非盟)提出的旨在解决利比亚危机的“路线图”计划。
然而,位于班加西的反对派再次表示拒绝接受,认为该计划没有包含要求卡扎菲下台的内容。
就在祖马离开后不久,利比亚炮声再起。
祖马的和平斡旋似乎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卡扎菲面临的局势相当不乐观。
G8峰会上,俄罗斯转变态度,加入其他西方国家一起呼吁卡扎菲下台,进一步挤压了卡扎菲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
最近几天,北约对利比亚的空袭逐步升级。
事实上,祖马抵达的黎波里前几个小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秘书长非常有信心地说,卡扎菲的“恐怖统治即将结束”。
让卡扎菲更伤心的或许是自己身边人的叛逃。
就在祖马抵达之时,包括5名将军在内的8位利比亚军官现身意大利罗马的新闻发布会。
他们说,包括他们自己在内,最近几天约有120名官兵脱离了卡扎菲政权。
其中一位将军称,卡扎菲的军力正在日渐削弱,其部队规模已减少到原来的20%。
他表示:“卡扎菲的日子屈指可数。
”明天:真的会更美好吗利比亚的乱局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
随着北约军事打击90天期限的到来,西方国家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
法国和英国已决定派遣攻击直升机参与对利比亚的空中打击,半岛电视台播出的一段视频甚至显示,西方国家的地面部队可能已经进入了利比亚。
另一方面,利比亚反对派也在加紧进行正规化的建制工作。
据意大利新闻社报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5月30日在大本营班加西宣布成立“国民解放军”。
这一切可能意味着利比亚很快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吗?答案却是不见得。
有专家指出,利比亚动荡是部落矛盾的延续。
反对派力量的共同目标是推翻卡扎菲的领导,对后卡扎菲时代的秩序重建几乎没有设想,联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都很值得怀疑。
分析认为,无论当前局势如何收场,利比亚都将发生实质性变化,要么开启类似伊拉克那样的国家重建之路,要么因为深刻的利益分歧而发展到东西部对峙的割据局面。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可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博弈过程,才能找到平衡石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案。
民众:承受最深的伤痛战争,无论哪方获胜,受伤最深的永远都是普通民众。
自今年2月利比亚国内冲突爆发以来,该国的人道主义危机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
日前,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统计显示,大约有210万人受到利比亚危机影响,其中80余万人因躲避战乱而逃离了这个国家,另有大约5000人滞留在利比亚与突尼斯、埃及和尼日尔等国边境地区。
在逃往国外的居民中,有大约50万人通过陆路跨过利比亚东、西边境,进入埃及、突尼斯,这些人大部分得到了基本的生存保障。
然而,另一部分试图乘船前往意大利、马耳他等欧洲国家的利比亚难民却面临着地中海上航道、天气、运输条件恶劣以及被欧洲国家拒绝接收等多重风险。
联合国难民署官员近日表示,迄今为止,已经有1.4万人乘船抵达意大利和马耳他,超过1200人在途中失去联系。
分析指出,目前利比亚局势仍陷于僵持。
在激烈对抗中寻求政治调停,如果得到切实响应,经常能为冲突的化解提供难得契机。
反之,如果等到对抗分出输赢,无论谁胜谁负,都可能造成多层面严重的损失和创伤,受害最深重的往往是普通民众,而后危机时代的政局走向也未必就如西方一些领导人和学者所说的那么乐观。
卡扎菲统治利比亚42年来,凭借着个人魅力和革命纲领,吸引了众多追随者,然而时过境迁,几十年后,之前的很多亲信要么被他除掉,要么背叛他,当然也有人被抓获或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