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
癌症疼痛管理药学专家共识【论文】

癌症疼痛管理药学专家共识一、概述疼痛会给癌症病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是导致抑郁和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高风险因素。
因此,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的治疗是癌症综合治疗中的核心环节之一。
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方法,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80%~90%癌症病人的疼痛症状。
因此,根据癌症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等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有助于获得最佳的镇痛效果。
癌痛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众多,组建多学科疼痛管理团队已成为广泛共识。
药学部门在癌痛治疗药物规范使用与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工作内容涉及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中的各个环节。
为充分发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癌痛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合我国癌痛治疗现状,特制定本共识,以期为推进癌痛规范化管理的药学服务实践提供指引。
二、癌痛药物治疗的原则及方案(一)WHO癌痛三阶梯镇痛原则及进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
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评分,对于轻度疼痛(NRS≤3分)可选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如果存在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的禁忌证,也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阿片类药物;中度疼痛(3分<NRS<7分)可使用弱阿片类药物,也可使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并可联合应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以及辅助镇痛药物(镇静剂、抗惊厥类药物和抗抑郁类药物等);重度疼痛(NRS≥7分)首选强阿片类药,并可合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及辅助镇痛药物。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弱阿片类药物与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在治疗癌痛的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对中度癌痛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弱阿片类药物,且弱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存在天花板效应,因此,推荐中度疼痛病人也可使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物。
(二)癌痛药物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及解读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简单方便,为癌痛治疗的首选给药途径。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癌痛患者的护理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癌痛患者管理流程图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入院建立疼痛档评价疗效出院出院指导随访疼痛评估评估记录体温单护理单护理措施记录遵医嘱用健康教育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
(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1、告知尺的含义:–1—3级表示轻度疼痛;–4-6级表示中度疼痛;–7—9级表示重度疼痛;–0级表示不痛;–10级表示剧痛;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癌症疼痛的护理

癌症疼痛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程度。
2、评估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二、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量表,准确评估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
2、遵医嘱选用合适的药物
(1)用药原则:三阶梯给药,首选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①便秘:开始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即制定一个规律的通便方案,包括缓泻药和大便松软剂,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②呼吸抑制:若呼吸浅慢,应考虑呼吸抑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③镇静:如病情允许,可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分次给药剂量和增加用药次数来减轻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镇静作用。
④恶心、呕吐:同时选用镇吐药预防。
3、观察镇痛药物疗效,非肠道给药应在用药后 15-30 分钟开始评估疼痛,口服给药法应在服药后 1 小时开始评估疼痛,出现爆发痛时及时通知医生。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学会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自我评估疼痛程度。
2、指导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疼痛治疗。
四、注意事项
1、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2、严格遵循三阶梯给药的基本原则,即正确恰当的药物,合适的剂量,适当的间隔时间,最佳的用药途径。
北京市癌症疼痛护理专家共识(2018版)

0246810
无痛最痛
面部表情疼痛评估量表(FPS-R)
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剧烈的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最轻微的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您疼痛的平均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您目前的疼痛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您希望接受何种药物或治疗控制您的疼痛?
________________
小时内,由于药物或治疗的作用,您的疼痛缓解了多少?
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百分数,以表示疼痛缓解的程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数字,以表示过去24小时内疼痛对您的影响。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对日常工作的影响(包括外出工作和家务劳动)
0 1 2 3 4 5 6 7 8 9 10)对与他人关系的影响
0 1 2 3 4 5 6 7 8 9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前面右左左右
后面
图3癌症疼痛记录单。
难治性癌痛的管理和专家共识解读——李宁

:早期关于癌痛发生比例的报道2 :抗癌治疗期间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报道2 : 进展期肿瘤患者中疼痛的发生率报道2
1 .Chen W , Zheng R , Baade P D ,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PCA的分类及治疗优势
✓ 静脉PCA(PCIA) ✓ 皮下PCA ✓ 硬膜外PCA ✓ 蛛网膜下腔(鞘内)PCA ✓ 周围神经PCA
✓ 血药稳定,持续缓解中重度疼痛 ✓ 剂量滴定,克服病人个体化差异 ✓ 自我管理,及时控制爆发性疼痛 ✓ 简单便捷,有效减少医护工作量
持续镇痛
稳定安全
简单方便
PCA给药模式
禁忌症: 1. 穿刺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 2. 凝血功能异常,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3. 合并精神疾病或严重心理异常 4. 严重心肺功能异常患者
神经毁损-腹腔神经丛毁损术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最常见的应用是治疗上腹部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尤其是胰 腺癌造成的慢性难治性疼痛
适应症: 1. 来自于受腹腔神经丛支配的脏器如胰 腺、肝脏、胆囊\肠系膜以及从胃至横结 肠的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难治性癌痛 ,保守治疗效果差者 2. 腹膜后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压迫引起的 慢性难治性疼痛 3. 对患有良性疾病患者的慢性疼痛,尤 其是慢性胰腺炎引起的疼痛,其长期疗 效有争议
癌痛中伤害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混合性疼痛
常见病因 癌痛属于混合型疼痛,兼具伤害性疼痛/炎性疼 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 1.直接损伤感觉神经 2.肿瘤及周围细胞释放炎性因子 3.侵犯破坏血管造成缺血/侵犯空气脏器造成梗阻 或侵犯实质脏器造成张力过高
肿瘤持续生长造成急性疼痛持续存在极易形成外 周和/或中枢敏化
2023癌痛管理中疼痛危象理念的形成与管理方案专家建议完整版

2023癌痛管理中疼痛危象理念的形成与管理方案专家建议(完整版)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也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癌痛发生率约为25%,治疗期间患者癌痛发生率为40%~55%,晚期、转移和终末期患者癌痛发生率为66.4%,治愈后患者的癌痛发生率为39.3%o癌痛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影响,如果癌痛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发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有效的癌痛控制可以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晚期癌症中占比1/3的重度疼痛患者。
对于慢性癌痛的管理,国内外已有成熟的临床指南与诊疗规范。
但对于重度癌痛的快速处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共识。
因此,有必要重塑疼痛危象的概念,明确管理原则和理念,高质量完善疼痛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论述癌痛领域〃疼痛危象〃概念的发展,并提出管理原则和管理模式,以期抛砖引玉,在更广泛的疼痛治疗领域形成对于疼痛危象患者管理的讨论,进而改善我国疼痛管理现状。
一.疼痛危象概念的演变在癌痛领域出现疼痛危象名词之前,该名词已在镰状细胞病及丘脑痛综合征治疗领域中出现过。
然而镰状细胞病患者的疼痛危象与镰状细胞相关,具有疾病特异性。
而丘脑痛综合征治疗领域也缺乏明确的疼痛危象定义。
近期一篇关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中也提到疼痛危象这一名词,但未给出定义。
癌痛诊疗过程中,无论患者最初的疼痛程度如何,如果癌痛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都可能发展为疼痛危象。
2008年,JAMA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及了疼痛危象,其定义为:〃患者报告存在重度的、难以控制的疼痛,并给患者和(或)家属带来严重的痛苦。
这种疼痛可能源自急性发作,或逐渐发展至患者无法忍受的阈值,应当尽快干预〃,这是目前已知癌痛领域对于疼痛危象的最早定义。
后续各种指南中也出现过疼痛危象这一名词,部分给出了疼痛危象的管理方案,但未明确疼痛危象的具体定义。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全新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为了继续推动我国癌痛的规范化护理工作,有效提高癌痛管理的质量,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2017 年版)》。
疼痛新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癌痛评估的几个原则1、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以患者主诉为依据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
2、常规原则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情况。
首次常规疼痛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进行连续评估和记录。
轻度疼痛每日评估一次,中、重度疼痛每日评估2~3 次;镇痛措施实施后需要常规评估,根据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评估,以吗啡为例,口服给药后60分钟,皮下给药后30分钟,静脉给药后15分钟。
3、量化原则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过去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大部分时间内感受的疼痛程度。
常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包括: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主观疼痛评估工具适用于具有交流能力的患者;客观疼痛评估工具用于无法交流的患者及急性疼痛评估,如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表达能力缺失者。
同一位患者应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除外。
4、全面原则是指对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性质、部位、程度、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治疗情况及效果、重要器官功能、心理精神状况、对正常活动的影响、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既往史等情况。
应当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面疼痛评估,如果出现病情变化,或新发生疼痛,以及根据治疗目的需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
25页癌痛病人护理常规

contents
目录
• 癌痛概述 • 癌痛评估 • 癌痛护理常规 • 癌痛患者生活指导 • 癌痛患者家属指导
01
癌痛概述
癌痛定义
01
02
03
癌痛定义
癌痛是由于癌症本身或癌 症治疗过程中引发的疼痛 ,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 痛苦和不适。
癌痛分类
根据疼痛的性质和原因, 癌痛可以分为肿瘤相关性 疼痛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性 疼痛。
倾诉与倾听
鼓励家属与患者坦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爱 和支持。
寻求社会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癌症患者支持团体活动,与其他家属分享经验,共 同应对挑战。
家属护理技巧
1 2
疼痛评估
家属应了解疼痛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定期观察和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
日常照护
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如饮食、洗漱、穿 脱衣物等,注意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
01
在疼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
,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提高身体免疫力。
避免剧烈运动
02
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和疼痛。
持之以恒
03
运动贵在坚持,尽量保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长期
缓解癌痛。
05
癌痛患者家属指导
家属心理支持
情绪管理
家属应学会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为患者 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癌痛发生机制
癌痛的产生机制复杂,包 括肿瘤直接压迫、骨转移 、神经病理性改变、炎症 反应等。
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影响睡眠
癌痛可能导致患者难以入 睡或睡眠质量下降,影响 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
为了继续推动我国癌痛的规范化护理工作,有效提高癌痛管理的质量,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2017 年版)》。
疼痛新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癌痛评估的几个原则
1、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
以患者主诉为依据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
2、常规原则
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情况。
首次常规疼痛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进行连续评估和记录。
轻度疼痛每日评估一次,中、重度疼痛每日评估2~3 次;
镇痛措施实施后需要常规评估,根据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评估,以吗啡为例,口服给药后60分钟,皮下给药后30分钟,静脉给药后15分钟。
3、量化原则
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过去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大部分时间内感受的疼痛程度。
常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包括: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主观疼痛评估工具适用于具有交流能力的患者;客观疼痛评估工具用于无法交流的患者及急性疼痛评估,如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表达能力缺失者。
同一位患者应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除外。
4、全面原则
是指对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性质、部位、程度、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治疗情况及效果、重要器官功能、心理精神状况、对正常活动的影响、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既往史等情况。
应当在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完成首次全面疼痛评估,如果出现病情变化,或新发生疼痛,以及根据治疗目的需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
5、动态原则
是指持续、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疼痛程度、性质变化、爆发性疼痛发作、疼痛减轻或加重,以及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动态评估时机:疼痛时、给药时、爆发痛处理后。
癌痛治疗
1、治疗原则
1982年WHO提出了癌痛“三阶梯镇痛,五项给药原则”治疗方案,即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注意细节。
201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首次提出癌痛管理目标的“4A”原则:充分癌痛、最优生存、最小不良反应和避免异常用药。
强调了癌痛不仅是药物单一的治疗,而是全面、全程的管理过程。
2、药物治疗
按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择不同阶梯的镇痛药物。
轻度疼痛者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度疼痛者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重度疼痛者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
3、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镇痛治疗可以协同药物镇痛,减轻疼痛症状。
主要有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介入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方法。
用药护理
1、正确给药
慢性疼痛首选口服给药,出现持续不缓解的疼痛危象时可经皮下或静脉给药。
按时给予控/缓释制剂控制患者的基础疼痛,按需给予即释制剂控制爆发痛。
芬太尼透皮贴剂常选用的部位是躯干或上臂未受刺激及未受照射的平整皮肤表面,局部不能使用刺激皮肤或改变皮肤性状的用品,不能接触热源;透皮贴剂禁止刺破或剪切使用;每72小时更换一次,并更换粘贴部位。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心肝肾毒性的危险性。
因此,需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监测心肝肾功能。
密切观察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恶性呕吐症状以及镇静表现等,尤其应该注意神经系统变化,如意识障碍(嗜睡、过度镇静等)或呼吸抑制(呼吸频率每分钟小于8次,针尖样瞳孔,嗜睡样昏迷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必要时使用纳洛酮解救处理。
健康教育与随访
1、正确认识癌痛,掌握自评方法
告知患者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疼痛,鼓励主动表达疼痛感受;解释阿片类药物的特性,消除患者对用药成瘾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教会患者掌握疼痛自我评估的方法,每次使用的方法要保持一致。
2、指导正确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口服缓释药物整片吞服,不能掰开、碾碎服用;为避免胃肠道不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在饭后服用;正确掌握透皮贴剂的使用方法。
3、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1)便秘:最常见。
鼓励患者足够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运动,保持每天排便习惯,预防性使用缓泻剂。
(2)恶心呕吐:服药后初期反应,一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合理使用止吐药物,针灸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可以减轻症状。
(3)皮肤瘙痒:嘱咐患者不可抓挠以防皮肤损伤,局部可使用润肤剂;严重者可用止痒药物。
(4)神经系统:如出现嗜睡或过度镇静等表现,及时就医。
4、患者随访
通过随访对癌痛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出院一周内进行第一次随访,疼痛缓解可1~2周随访一次。
随访内容包括:出院至今疼痛控制总体情况,有无出现爆发痛,目前疼痛评分、疼痛部位与性质、服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