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中国社会老龄化现状及对策中国社会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8.1%,属于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与老龄化相关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并提出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一、中国老龄化的现状1.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由于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老龄化速度加快。

根据数据,中国人口结构改变尤为迅速,在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到2015年已经上升到10.1%。

随着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老龄化进一步加深。

2.经济压力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福利支出的压力不断加大。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仍然相对不健全,很多老年人仍无法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和养老金。

这使得他们面临经济困境,导致老年人口的贫困率居高不下。

3.社会治理压力增大:老龄化社会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在老年人口增加的同时,护理、医疗、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也显著增加,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资源。

二、对策1.完善养老金制度:政府应加强对养老金制度的改革,确保老年人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发展中,逐步建立全民养老保险制度,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覆盖所有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此外,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指导。

3.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既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又可以减轻社会治理压力。

政府可以加强老年人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平台。

4.发展老年教育和文化产业:加大对老年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文化活动。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显著的延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到了18.1%,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

这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应对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1.经济压力增加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支出也随之增加。

同时,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会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压力加大。

2.劳动力短缺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供给会不断减少。

这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3.社会保障压力人口老龄化还会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严重的压力。

养老金的支付和医疗保障的支出将会因为老年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这对国家财政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4.社会关爱问题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对老年人的关爱问题也日益突出。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精神需求都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这对社会的关爱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应对措施1.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老年人照料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水平,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多渠道筹资建设更多的养老机构,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2.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老年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老年人口特殊疾病救助和定点服务制度,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确保老年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权益。

3.提高老年人养老金水平对于老年人口的养老金水平要求也必须提高。

要采取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保障他们的基本养老需求。

4.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推广老年病防治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和预防意识,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

5.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机制加强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

中国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分析

中国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分析

中国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

同时,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中国的育龄妇女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的出生人口、人口老龄化率以及育龄妇女情况及各年龄段人口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中国的出生人口情况。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与中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直接的关系,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了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从1980年代开始显著降低。

然而,近年来政府逐渐放宽了生育政策,允许某些特定条件下的夫妇可以生育二孩。

这一政策的放宽有望提高中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但在短期内并未显著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其次,人口老龄化率是一个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率在不断上升。

人口老龄化率可以通过计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得出。

这一比例的上升说明了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率的上升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老年人口的增加,二是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导致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下降。

人口老龄化率的上升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养老保障和医疗资源的压力增加等。

然后,我们来看中国的育龄妇女情况。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的育龄妇女意愿降低的问题不断凸显。

育龄妇女是指在15岁至49岁之间的女性群体,育龄妇女的数量和生育意愿直接影响着出生人口的数量。

在中国,由于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育龄妇女的数量逐渐减少。

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开始更注重事业的发展而推迟生育。

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养育孩子的成本和压力也逐渐增加,导致一些夫妻选择不生育或者只生育一个孩子。

最后,我们来看各个年龄段的人口分析。

根据中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与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增加。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截至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约18.1%,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家庭、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压力。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程度深和老年人口增长规模大等方面。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的特点是老龄化速度快、基数大、老龄性质突出、社会影响深远等。

这表明中国正逐渐进入老龄社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2 为什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多年来生育率较低,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少子化现象使得养老压力增大,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而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这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人口流动和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剧。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生活,而留在农村的人口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长寿化现象也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育率下降、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长寿化现象是导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亟待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养老压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 正文2.1 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

中国养老现状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养老现状备受关注。

以下是对中国养老现状的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8.7%。

预计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面临养老问题的挑战。

二、养老财务保障问题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现行的养老金体系主要依赖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

然而,由于职工工资低、就业不稳定等因素,许多人的养老金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日常开销。

此外,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养老金收入普遍较少。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在大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好,但在农村和一些小城镇,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

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护理院等设施不足,致使广大老年人无法得到适当的照料和关怀。

此外,养老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四、家庭养老压力加大随着传统的三代同堂结构解体,中国家庭对养老责任感的压力加大。

在过去,子女们通常会照顾年迈的父母,但随着人口流动和子女们独立生活的趋势,许多老人面临被抛弃、孤独和贫困。

这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五、养老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体现了敬老、孝顺、尊重长辈等价值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正在逐渐衰退。

许多年轻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逐渐冷淡,导致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减少,情感上的压力增加。

六、政府对养老的关注尽管存在以上问题,中国政府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养老金水平、建设养老院和培养养老服务人员等。

然而,由于问题庞大且复杂,政府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中国养老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养老财务保障、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和养老文化缺失等。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投入,以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同时,社会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共同构建一个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环境。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如何?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如何?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同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各异,本文将就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国家的特点。

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人,占总人口的近20%。

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

这种高速的老龄化现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

在1982年前,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几乎没有,但是在上个世纪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老龄人口开始显著增加。

这意味着,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了就业、养老、医疗等多个方面。

二、其他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情况1.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5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5%,到2025年这一比例还将增加到30%。

由于这种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日本政府在2000年就推出了“特别行动计划”,针对老年人的医疗、养老等方面进行改进,希望能够缓解老龄化问题。

2. 美国美国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较轻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5年,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15%,但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20%以上。

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老龄化现象就是社会保障问题,政府需要更多的经费来支付社会保障费用。

3. 德国德国是欧洲经济大国,但同时也是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5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1%,预计到2060年,这一比例将超过40%。

由于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德国政府需要增加养老服务、降低养老门槛,同时减轻企业和家庭的负担,这是关键性的保护措施。

三、不同国家的老龄化问题的特点1. 中国中国老龄化现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增长速度相当惊人。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数目的减少,都是导致中国老龄化问题不得不去面对的因素。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重?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重?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重?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进行,各国对于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视。

那么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哪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重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一、老龄化现状1、中国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7.9%,逐渐逼近高收入国家老龄化水平。

而且,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国老年人口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因此还存在老龄人口的“多重化”趋势。

2、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也非常严峻。

据联合国的数据,2019年全球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9%,而在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老龄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20%以上,老龄化问题异常严重。

二、老龄化带来的影响1、中国老龄化给中国带来的问题十分严重,首先是养老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机制的建设远远跟不上老年人口的增长。

其次是医疗和护理问题,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较高,但往往无法得到优质医疗资源。

老人照顾老人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这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2、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也给当地社会带来了许多麻烦。

特别是在养老方面,长期以来,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

此外,在经济、医疗、教育等领域,也会出现频繁的老龄化问题。

三、老龄化问题的未来发展1、中国未来几年里,中国老龄化问题会继续加剧。

随着一些家庭的独生子女成年,他们将逐渐面临赡养父母的责任,而这也会加剧老年人口的财政负担。

同时,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养老、娱乐等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2、其他国家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加速发展,其他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也将不断加剧。

尤其在一些高收入国家,老年人口的增长更为明显。

未来,各国政府需要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人,占总人口的近18%。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日益严重。

这不仅对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家庭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首先,中国的生育政策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

自1979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中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也相应地得到了显著提高,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增加。

其次,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也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提供了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趋势加剧,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口流失,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最后,社会文化变革也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导致了家庭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老年人的照料问题凸显。

应对策略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首先,应该大力推进生育政策的调整,鼓励年轻夫妇生育二孩甚至三孩。

在保持人口总量适度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扩大适龄夫妇的生育权利,增加新生代人口占比,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其次,应该加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再次,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力度。

通过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持人:各位网友晚上好,非常高兴在第75期的燕山大讲堂见到各位。

今天我们的嘉宾是易富贤老师,点评嘉宾是杨支柱老师。

今天的话题是《大国空巢—中国社会老龄化危机》。

易富贤老师很早就在在网络上写贴子,通过网络,对政府政策持续不断地提出质疑与问题。

我记得当时看到的易富贤老师的贴子,网名“中山水寒”,在凯迪、在强国、在天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易老师是湖南洪江人,是药理学博士。

他从医学角度来关注社会问题时,往往会有一些独特的发现,我们掌声欢迎易老师。

易富贤:谢谢大家。

我们在受教育过程中,一直被“人口大爆炸”的舆论所控制,世界上人口爆炸到什么程度,今后到底是爆炸还是萎缩?我们首先来谈谈这个问题。

人口不会无限量增加世界以前平均寿命只有20多岁,1796年天花接种以来,预期寿命从20多岁延长到40多岁,青霉素的推广,人的寿命从40多岁延长到60多岁。

人口以前不到10亿,增加到现在60亿,是不是会无限增加下去?这也有一定的规律。

现在的人口增加原因之一是寿命的延长,是死的少了,而不是生的太多。

但现在人口又很难增加了,以前多子多福。

现在是一种消费,多子少福了。

以前养小孩成本很低,五六个小孩也能养得起,现在养一两个小孩都已经养不起了。

以前十几岁开始结婚,能生六个孩子,现在结婚比较晚,离婚比较多,生活压力很大。

生活压力大,是不要小孩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从生育能力来看,中国在30年之前,不孕育发病率只有1%,最近的二三十年增加了十倍,中国目前大概10%到15%的没有生育能力了,是这样一种规律。

200多年前,马尔萨斯在人口不断往上增长的过程中,写了一本书《人口原理》,当时说人口饥荒、战争,后面马寅初的《人口论》到1968年人爆炸舆论,1972年《增长的极限》再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控制论》,这些预言一个共同的特点:饥荒、战争、灾难、资源耗竭、环境污染。

70年代当时预测人类10亿人口将会因为粮食短缺而会饿死,现在不但没有饿死,生活水平反而越来越高了。

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

在公元0——1880年,在差不多两千年时间之内,全世界人均GDP才增加一倍,人口没有变化,生活水平也没有变化;反而最近200多年,人口增加得很快,生活水平上升得也很快;最近200年,食品价格下降了90%,最穷的人都有饭吃了;最近1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4倍,全球GDP增加18倍。

人均GDP也增加了2倍,增长最缓慢的非洲也增加了3倍。

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口爆炸、生活水平提高,这是一个原因,因为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因为人口的密度有、规模有,导致思考的扩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所需要的一些技术,比如说钢笔、自行车、火车、电话、电灯、相机、飞机、高速公路、微波炉、手机等都是在最近200年人口爆炸过程当中才有的。

人类所用的资源都是“人造”资源很多人认为人口爆炸导致资源消耗,资源是有限的,人口不能再增加下去,但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一直存在着,煤炭石油,数亿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当时不叫资源,是废物。

以前空气也不是资源,空气很多,资源只有经过人类的大脑,才能将非资源变成资源,所以人口对现有的资源是“减法”的消耗。

但人口增加却使得非资源,“乘法”的增加,比如说以前氮气不是资源,因为科学家哈伯将氮气变成氮肥,如果没有氮气变成氮肥,在座的各位大部分人可能要去干农活。

非资源变成资源是一个“乘法”的增加,我们所用的资源,都是人造资源。

既然资源增加了,那么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在300年之前,中国人口从来没有超过6000万,如果那时中国人口有1亿,那中国人口绝对超载了,中国那个时候连1亿都承载不了。

现在随着科技进步,人口不断上升,但人口承受能力反而超过我们实际人口的数量。

但今后,中国面临的不是人口增加,而是人口减少的问题。

人类面临人口减少的的灾难(图说:2030年中国将遭遇严重人口萎缩)“人口灾难”的狼真的来了。

但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萎缩。

联合国预测过100年后,日本和欧洲的人口将减少一半。

俄罗斯是全世界人口减少最快的国家之一,从1992年开始急剧减少,导致劳动力萎缩。

俄国总统称人口萎缩是“国家的第一号敌人”。

在1960年代泰国跟中国一样,每名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但是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平均只生1.6个孩子。

然而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2.1个孩子才能保证人口不会减少。

生育率的降低将导致人口减少。

联合国的资料显示,全球出生人口事实上在1980年中期就已经降低了,出生人口减少意味着几十年后全球总人口即将减少。

联合预测,全球人口将在2042年左右开始呈现负增长,发达国家则在2015年开始减少。

联合国与美国人口普查预测中国人口在2020年开始减少。

目前北京、上海生育率只有0.7。

北京总人口1500万,近年每年小学入学人数只有7万。

如北京上海没有外来移民、北京上海经济不要到20年就会崩溃!若不鼓励生育 中国人口将快速萎缩1957年马寅初提出《人口人口就是命运,人口政策是国家核心政策(图说:秦国人口战略终成霸业)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是非常落后及偏僻的地方。

但商鞅变法100年后,秦国人口众多,土地广阔,最终统一中国。

变法中,商鞅认识到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人口资源远比比土地资源重要。

所以他大力发展人口:开垦耕地、修建水库、推行农战制度,使人口大大增加。

并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外国移民,骚扰敌国农田、粮仓,减少敌国人口。

经过100多年后,土地人口远远超过六国总和,所以秦统一中国势在必行。

藏族以前是一个非常大的民族,唐朝对它都感到恐惧。

安史之乱后,唐朝人口降低到1700万,西藏人口有800万,西藏军队曾一度攻占唐朝都城长安。

当时那么强大的民族,到后面为何成了一个小民族?因为西藏喇嘛教兴起,抑制生育。

大量人口出家为僧,自己不生产人口,把别人用来生小孩的财富,用来修建寺庙,所以人口减少,对中原不再构成威胁。

以前西藏人口占中国1/3,现在西藏人口不到中国人口的1/ 233。

在元朝时,中国人口6000万、蒙古占400万,非常彪悍,曾经占领欧亚大陆。

但是由于只有400万人口,帝国无法管理偌大的国家,就慢慢衰退了。

但是这400万人口,对北方仍然构成很大的威胁,清朝入关后,为了保证北方退路的安全,实行“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国策,以物质刺激独立人们当喇嘛,减少蒙古人口成长。

法国是马尔萨斯控制人口思潮的最大受害者,使法国从大民族变成了小民族。

法国在500年以前,有2000万人口,现在是7000万,只增加3倍,增加的3倍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前是20多岁,现在是70多岁,所以法国的人口相对来说,并没有增加多少。

16世纪英国的人口只有400万,不到法国的1/4,现在后裔却超过2亿(包括美国、加拿大、南非等都超过2亿了),增加了52倍。

人口压力逼出了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现代化。

英裔主导世界政治格局超过两个世纪。

一个数百万人使用的方言(英语)成为世界语言。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感叹说,人口就是命运。

500年前,苏联人口才600万,到1990年人口达到2.89亿,成为超级大国苏联。

日本在40年代人口增加也很快,当时也是生4、5个孩子。

到70年代开始,经济蓬勃,现在日本的生育率已经降得很低,日本平均每个妇女只生1.2个孩子。

越富越不生,日本在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就有了瓶颈:越不生越老,越老越穷,越穷就越生。

1830年中国有4亿人口,现在是13亿,人口增加得很快。

但从横向来看,中国的人口增加是很缓慢的。

比如说1830年全球人口是10亿,中国人口4亿,占了40%;但到现在中国在全球只占19%,并且每年出生人口只占全球10%了。

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快速下降,今后综合国力将远低于印度。

中国即将爆发人口危机(图说:200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2005年中国人口结构图左侧是男性,右侧女性。

目前中国很强大是因为中国15岁到64岁的劳动力很充足,这是国家最核心的基础。

但中国的人口将会急剧老化,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面临衰退的问题。

未来对美国构成竞争的是印度不是中国。

美国人的结构是稳态的人口结构,印度也是。

这种人口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民族。

而中国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

1980年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1980年9月25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展开。

有些同志担心,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将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人口的平均年龄老化、劳动力不足、男性数目多过女性、一对青年夫妇供养的老人会增加…。

当时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这些问题不大、可以解决。

但这些问题现在都没有解决;当时1980年认为实现一胎化,不会出现出生性别比失衡。

但是实行一胎后,性别比例很快就失衡了;当时说老年化最快也得在2020年出现,但实际上1999年就出现老年化;当时说能做到老有所养,现在养老金短缺;当时说不必担心劳动力不足,但中国在2004年时就出现用工荒的问题;当时说能缓解就业压力,今天我们会发现,是增加了就业压力。

当时说只生一个好培养,现在养不起了。

中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当时计划生育时说性别比不会产生失衡,实际上光棍危机已经开始。

1971年实行计划生育时允许生3个孩子故没有性别失衡。

性别比失衡是从1978之后开始的。

1978年开始实行一胎化,到1980年全面展开。

随着一胎化的实行,本来是105个男孩对应100个女孩,1997年之后,是120的男孩对100个女孩了。

性别比存在很大问题。

生1个孩子,1/2没有儿子,生两个孩子,1/4没儿子。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用得着选择性别吗?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之前,性别比正常;中国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00多万人口的地区试点二胎,性别比也是正常的。

我们在城里,感觉好像是女生找不到男的,这从人口是可以解释的,因为人口有20多年的滞后性。

以前中国平均初婚年龄,男人是26岁,女的是24岁。

24—28岁年龄段为初婚男人,22—26岁为初婚女人;目前女的比男的多一点。

但从2012年开始到2016年,男性人口超过女性人口30%。

对一个男孩子来说,该出手就要出手(现场笑),不然就麻烦了。

对女孩子来说,不要着急,再过几年,女孩身价百倍。

人口减少增加就业压力(图说:人口、就业、消费的关系)减少人口能缓解就业压力吗?这是说不通的。

因为有人口,才有消费,有消费才有需求,有需求才有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机会。

而计划生育是减少人口,减少了人口必然导致消费萎缩,消费萎缩必然导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生产不足,生产不足导致就业压力。

比如说日本的人口是1.27亿,提供6000万就业机会,印度人口11.7亿,提供接近5亿的就业机会。

“人口多导致就业压力”与“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一样荒谬,中国很多学家包括经济学至今理解不了两个“铁球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