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案例与反思

《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使用。
2.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条理地巩固相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引导对比: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教具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
2、提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回忆:学生回答时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师: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还学过了那些知识?生汇报,师出示相关知识点:(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提出任务师: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有三个:(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熟练计算相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学习一些复习和整理的方法。
二、梳理知识(设计意图:协助学生疏通理清面积和周长的概念)1、小组讨论:上面的知识你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吗?2、汇报:生: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分生:按周长和面积分教师根据生回答形成板块:周长面积长方形正方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1)小组讨论交流(2)填表周长面积含义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单位(3)讲评:幻灯片显示学生填的情况。
三、深化练习(设计意图:使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形成清晰的概念)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大家表现得都很棒!那么有信心接受下面的挑战吗?1、第一关:思维快车☆☆☆☆☆你能给下面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吗?①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长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二、目标解析教材给定两个完全一样(长是宽的两倍)的长方形拼成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小学数学的图形和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
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图形的特点、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既回顾了单元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积累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掌握利用周长的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积累学习几何图形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本节目标说明。
(二)数图形游戏导入新课1.出示图形:说说四边形的特征。
要求数一数有几个四边形? 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巩固练习。
(二)回顾整理,巩固图形的特征1.出示图形,进行分类。
2.导入:这节课我们要来复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板书:平面图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3.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4出示图形.说一说(1)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巩固练习:计算图形周长。
(3)请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四)综合运用,实践提炼1.完成教材p113第11题(1)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大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2)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2.完成教材p113第12题。
3.完成教材p114第18题。
(五).拓展练习:课件展示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50米,宽25米,决定在其四周围上篱笆,(1)那篱笆最少要多少米?(2)如果一面靠墙,可能需要篱笆多少米?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50米,宽30米,如果在这块菜地里分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来种玫瑰花,(1)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多少?(2)剩下菜地的周长又是多少?3.完成教材P110页第2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复习课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草池镇中心小学许凤一、复习内容:课本第二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
二、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比面积与周长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理解面积单位,能正确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
2、能力目标:正确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与辨析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具、学具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各一个,为每个学生准备题卡一张。
学生每人准备方格纸一张,水彩笔一支。
五、复习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的袁鹏皓同学有件高兴的事要和大家分享,你们愿意听吗(播放课件)这就是他们家新房的环境,很美吧可是,里边却没有这么漂亮了,因为还没有装修呢!你们想不想给他们家出出主意(抽学生答问)2、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那我们就从客厅和饭厅开始装修吧!(课件出示客厅和饭厅平面图)这是他们家的客厅和饭厅平面图,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看来,这些问题都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有关。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板书课题)(二)梳理知识,形成体系: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大家仔细回忆,也可以翻开书32——60页,然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由小组长负责整理,我们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完整。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板书。
师:好,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汇报。
(课件出示内容树系图,并板书)①周长(面积)的意义;②周长(面积)单位及其换算;③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包括求边的公式);④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求边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六单元《面积和周长》的内容。
具体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
2. 学生能够运用面积公式、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假设我们班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地毯,长是8米,宽是5米,请大家计算一下这块地毯的面积和周长。
”2. 新课回顾: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长× 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长 + 宽) × 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边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周长 = 边长× 4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例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米,宽是8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解答:面积= 10 × 8 = 80平方米,周长= (10 + 8) × 2 =36米。
例题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解答:面积= 6 × 6 = 36平方厘米,周长= 6 × 4 = 24厘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4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练习题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复习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运用。
2.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引出周长公式。
2.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让学生熟记并理解。
3. 案例分析: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答。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周长公式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3.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纸、建筑等领域。
2.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其他四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3. 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如用纸张折叠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周长、面积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2.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首先,我们来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接下来,我们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 (长宽)× 2,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 长× 宽。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 边长× 4,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 = 边长× 边长。
4.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瓷砖的面积等。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3. 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4. 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5. 实际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及周长、面积计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复习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 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及其应用。
2. 难点: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周长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周长公式: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演示与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计算过程。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周长。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周长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
教案编辑专员:X日期:2024年月日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分析其解答过程和结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了解其在团队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思考是否全面覆盖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相关知识点,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
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1、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
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面积?举例说明。
2、表示面积和计算面积时要用什么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说说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含义,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分别接近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练一练:
3、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复习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让学生指出黑板的面积和周长,并说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周长和
面积的对比小结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独立解决抽生汇报,重点说分析思路
拓展练习:
课堂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
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
方形,正方型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学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法,形成知
识网络。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
进率,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整理
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概括分析
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经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学会整
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会方法整理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1、谈话:同学们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老师所在的学校
举行了庆六一书画作品展(播放课件,学生赏析想不想欣赏一下?感觉怎样?
2、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老师把其中的一幅画带到教室同学们看,装裱这样的一幅画要用去多长的木条
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同意吗?
提问:装裱时给这幅画装上了同样大小的玻璃,用掉了多大的玻璃呢?会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
3、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要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就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板书:周长面
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材的选取都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
、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一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老师提几个小小要求: 1、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原来整理
的知识继续补充,,2、把你认为圈一圈、画一画,最后选出你们小组最优秀的一份进
行全班交流。
各小组交流
(二交流展示,引导构建。
1、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前交流。
预设1:文字整理刚才这个同学用文字记录了知识点,像这种整理方法你能给他
起个名字吗?叫什么?起的好不好?
预设2:树形图这个同学整理的方法和前面一个同学的方法一样吗?这种方法像
小树分出树杈一样像这种整理方法叫做树形图。
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
预设3:表格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整理的?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整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同学们仔细比较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2、引导学生用列表法梳理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谈话:既然同学们都喜欢这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用列表法进行整理周长和面
积的相关知识。
(1梳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①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大表格,今天我们主要整理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两部
分的知识?(周长,面积
②接着考虑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整理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说哪点哪
预设:什么叫长方形(哦这是从意义上来整理的?
③谈话:下面我们先来看意义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点一周的长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点图形面的大小
④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描出长方形的周长谁能描出正方形的面积?
指的对吗?周长指。
面积指。
看来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到上面来指一指
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2梳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面我们来看计算方法
①谁还记得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下面那两个条件?(长和
宽怎样求周长?(出长方形怎样求面积?(点
②那么谁还记得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边长怎样求周长(点正方
形怎样求面积(点
③小结:看来计算方法也掌握了,那么刚才这幅画木条有多长?需要多大的玻璃你
能帮老师算一下吗?
谁来算?
预设:不知道条件
老师告诉你边长是4 分米谁来算木条的长度?这实际上求出了正方形的什么?
需要多大玻璃呢?
这又是求出正方形的什么?
现在老师有一个发现:边长是四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你认为这个发现
怎么样?为什么?
(3 下面我们来看计量单位
①周长要用到什么单位?(长度单位?你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点(出示我们先来看前面几个常用的长度单位进率是多少?米和千米还是吗?
小结:看来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 ,其余每两个相邻单位的进率是10
②再来看面积
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谁能按顺序把你学过的面积单位说一说
我们先来看着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习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在实际生活中你们会合理使用吗?出示小法官结:看来同学们都会选择合适的单位,现在同学们看,刚才我们用列表法将零乱、无序的知识整理的更清晰,便于我们比较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后同学们复习其他知识也可以用列表法。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应该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复习的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在梳理单位环节加上一个小练习,进一步巩固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一)基本练习(二)综合练习从长18 厘米,10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宽你能算一算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全班交流(三)拓展练习美术小组的同学用2 根同样长的彩条对大小都是
36 平方分米的画进行装饰,结果第一幅画用彩条正好围了一圈,另一幅画却不够围一圈。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组合作解答全班交流
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长和宽差距越大周长越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结合,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生活中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是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四、课堂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