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每日一练马原篇(4月23日)
2023马原选择题题库

2023马原选择题题库2023马原选择题题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
A. 辩证法B. 唯物论C. 唯心论D. 辩证唯物论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A. 实践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
A. 哲学B. 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4.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民主集中制D. 以上都是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C. 实现资本主义D. 实现民主主义6.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
A. 自由B. 平等C. 公正D. 以上都是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人民群众与压迫者的矛盾A. 实证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唯心主义9.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决定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无关10.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强调()。
A. 生产资料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公平D. 以上都是11.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是()。
A.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B. 人民是历史的观察者C. 人民是历史的受害者D. 人民是历史的旁观者12.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认为()。
A.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B. 国家是人民的工具C. 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工具D. 国家是无产阶级的工具13.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观点是()。
A. 国家至上B. 民族至上C. 人类命运共同体D. 世界一统1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
A. 历史是一种必然B. 历史是一种偶然C. 历史是一种选择D. 历史是一种幻觉A. 文化是上层建筑的反映B. 文化是经济基础的反映C. 文化是人民的创造D. 文化是资产阶级的创造16.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是()。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

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与答案近年来,考研政治的复习备战工作已经成为了许多学子备考的重要环节。
而政治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深入理解和掌握在考研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答案,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研政治。
I. 真题解析首先,我们来分析2024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
本次真题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从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等方面展开。
下面将对真题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解析:1. 认识论认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认识规律以及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在本次考题中,出现了对认识的本质和认识方式的提问。
考生需要从科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反射性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结合思辨和实践经验进行回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辩证法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研究事物发展和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
在本次考题中,涉及到了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思维方法以及辩证法的实践意义等方面。
考生需要对辩证法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
3.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
在本次考题中,考生需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进程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考生可以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应用例子来加深自己的回答。
4.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立面,是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主张历史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在本次考题中,涉及到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等。
考生需要明确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并能够分析历史唯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II. 答案解析在面对以上的问题时,考生需要在回答中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系统性理解和深入思考。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

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分数一定要少丢分,不同于主观题,选择题的考察对你知识把握的精确度要高,选项有近似和细微差别,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120道(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B. 空间C. 绝对运动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B. 增加C. 创新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答题模板1.马原--万能模板1.知道用什么原理作答,但不会写原理?第一种情况:考查辩证关系的,A和B的辩证关系。
适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等。
写作模板: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A和B是辩证统一的,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我们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既要看到A,也要看到B;只看到A看不到B是不行的,只看到B看不到A是不行的,必须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
只有坚持A和B的辩证统一,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反之,则遭遇失败。
第二种情况:不是考查辩证关系的。
适用:联系、发展、矛盾、实践、人民群众……等等。
写作模板:A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要用A的观点看问题。
只有坚持A的观点,才能取得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成功;如果不坚持A的观点,我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将遭遇失败。
总之,我们必须坚持用A的观点看问题。
2.找不到原理,怎么办?第一种情况:指定了用唯物论作答。
第一,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前提与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人类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第二种情况:指定了用辩证法作答。
第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根本的认识方法。
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模拟题.docx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模拟题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 ( 每题 1 分)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95)() A.劳动对象 B. 劳动者技能的高低C.生产工具D.产品的质量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9)() A.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B.资本主义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政党制度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3.“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这说明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75)()A.社会发展是自发的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的规律是相通的4.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0.9)()A. 社会革命B. 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5.“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0.8)()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旧唯物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6.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5)()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规范C.文学艺术D.哲学思想7.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9)() 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A.道德、语言学、政治思想B.政治法律思想、文学、逻辑C.哲学、艺术、宗教D.自然科学、形式逻辑、语言学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0.95)()A. 生产关系B. 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10.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95)() A.社会生产B.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C.从事生产活动的人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1.社会形态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85)()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2.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思想B.执政党的指导思想C.人民的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13.社会意识就是 ( 本题难度系数为 0.9)()A. 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C.人民群众的意识D.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1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5.“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考研政治:马原之辩证法之质量互变规律

辩证法的体系是2个总特征、3大规律、4种方法和5对范畴。
上篇文章中我们深度复习了联系和发展这两个总特征以及三大规律中作为根本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
学而时习之,同学们应该保持复习热度。
这篇文章中,喻攀老师带领同学们继续学习辩证法的内容。
复习的内容是辩证法除对立统一规律外的另外两大规律以及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质变量变规律顾名思义,质变量变规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质变"和"量变",要准确理解,还得把握好"质"与"量"这两个概念。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量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来讲,一根粉笔有它的质即粉笔,有它的量即重量、长度和体积等。
所以认识到这是一根粉笔自然就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而认识到粉笔的量,就是对粉笔的认识的深化。
但问题在于事物的量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单个事物的量,一是同类事物的量,后者就涉及到度的问题,因为很显然同质的事物因为量的不同作用千差万别。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及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度不是关节点,在这点上很多同学会出错,度是一个范围,关节点是一个点,是度的极限。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度不仅是质和量的统一,同时也区分量变和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即是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023年4月自考《马原》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2023年4月自考《马原》真题及答案:论述题3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哪些内容?试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态度说明辩证唯物的否定观。
【参考答案】首先,辩证的否定是小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活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新事物孕育产生于伯手物,新旧事物是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日事物既批判又要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变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在对待外来文化时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弃其情怕,批判,抛弃那些过时的消极的、腐朽的成分。
首先,要紧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据他们中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特征的东西,更需要的是找准他们中间不适宜、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将之一分为二。
其次,要坚持扬弃。
对于正确的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吸收和引进,对于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否定,采取不学习、不继承、甚至隔离的态度。
最后,要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和优长,从西方文化容易结合的地方进行吸收和融合,保证东西方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相互发展,避免相互排斥、相互削弱、相互敌视的局面发生。
3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矛盾的过程,是一把双刃剑。
【参考答案】首先,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但总的来说是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来说。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消极作用来说,西方发达田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南北矛店培贫富分化。
环境退化等问题。
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在学发展市国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田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第二,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因此,反对全球化是不正确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30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30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意识C.运动D.实践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物质B.思维C.语言D.劳动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发展的实质是( )A.运动、变化和发展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所有事物的前进与上升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并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A.量变B.质变C.静止D.时间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文化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人类社会的自生产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的基本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政治每日一练马原篇(4月23日)
2015年考研复习正在进行中,考研为研友们根据考研政治各学科特点和命题规律分析,整合出练习题与名师解析,以下是2015考研政治每日一练马原篇(4月23日),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考研网考研政治频道!
每日一练:
(多项选择题)
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 )。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ABD
【名师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A 、B 、D 项正确。
C 项错误,在某一特定时期,剥削阶级也可能包含在人民群众中。
例如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抗日战争时期的资产阶级以及地主阶级。
故正确答案为ABD 。
【本题来源】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第18题
【本题考点】历史唯物主义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