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论文是指对某个特定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篇学术性文稿。
它通常由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
论文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独立思考,并阐述作者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引言引言是论文的开端,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
在引言中,作者应该明确陈述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因,并简要介绍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
二、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用于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展示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在正文中,作者需要逐步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使用合理的实证数据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晰、段落过渡自然,以保证全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三、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用于对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回答研究问题。
在结论中,作者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结论要简明扼要,不出现新的观点或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整个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的清单,用于证明论点和提供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课题的资料。
参考文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如APA、MLA或Chicago等,以确保引用规范和学术诚信。
总结:论文是一种系统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通常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充分的实证数据,作者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同时,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列出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以确保学术诚信和规范性。
什么是论文——精选推荐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两种常见的论文
①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
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
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②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创造性④理论性。
论文是什么

论文是什么1. 引言论文是指研究者根据特定主题深入探索和分析的学术作品。
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要求,更是展示作者深入研究、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学术界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定义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正式记录。
它通常包括问题陈述、研究背景、方法和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论文的写作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明确阐述作者的观点、结果和贡献。
3. 特点3.1 独立性论文的独立性是指作者对所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论文不仅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要具备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独立性是论文与其他学术作品的区别之一。
3.2 学术性论文是学术交流和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性。
学术性体现在论文中必须包含对前人研究工作的综述和引用,以及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学术性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3.3 创新性论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即对研究主题有新的见解或提出新的观点。
创新性是考察作者发现和提出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4 结构化论文的结构应当严谨清晰,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通常论文应包含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部分。
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论文的内容和思路。
3.5 文字表达规范论文的文字表达应当准确、简洁、明确。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不必要的修辞,使用术语时要准确表达。
文字表达规范对于传达论文思想和结果非常重要。
4. 论文在学术界中的重要性4.1 学术交流论文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学术界学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表论文,研究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得到同行学者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
4.2 知识积累与传承论文的发表对于学科的积累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引用别人的论文,研究者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以下几个用处:
1. 知识发现和贡献:论文是学术界和研究领域推进知识前沿和发现的一种方式。
通过撰写论文,研究人员可以深入探讨某个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发现,从而为学术界和相关领域的进展做出贡献。
2. 知识传播和共享:论文作为一种交流和传播知识的媒介,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传播。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发表论文,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其他人所了解和使用,并使得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
3. 学术评价和认可:论文是评价学术成就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学术界,研究人员的论文数量、质量以及在顶级期刊上的发表情况等,都是评价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
论文的发表情况也会对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产生重要影响。
4. 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撰写论文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整理和归纳研究成果,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其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5. 学术交流和合作:论文是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媒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投稿和发表论文的方式,与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问题、互相启发,并可能形成跨领域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论文在学术界和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知识的发现、传播和交流,以及评价学术成就和促进学术合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000字论文范文6篇

1000字论文范文6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0字的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1000字论文范文篇一: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人们越发的感觉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使得人际关系成为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学生长期在高考指挥棒下,过分注重追求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进入高校后,学校也很少有专门的系统课程培训.所以导致很多大学生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往往处理不好如何与其他人相处,沟通,交流. 我认为,人际交往时获取友谊的重要途径。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新的群体的构成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
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
在工作中同样如此,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搞关系”算不上一个褒义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走后门”、“暗箱操作”等不光彩行为,但有一类人,他们的职责就是“搞关系”,这个关系“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就是员工关系经理。
员工关系经理是个不太常见的头衔,只有在正规的外企、国企集团、合资企业中才能觅到他的踪影。
他的工作职责包括两大范畴:一是处理员工和公司的关系,即传统意义的劳资关系,另一方面是员工内部的关系协调。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际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工作中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用文明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在社会集体关系网的地位的体现,用庸俗的角度说,就是兄弟多,讲义气的一定是“大哥”。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优秀论文(共47篇)

仲 刚 、 王殿武 、 许海军 符太有 、 胡莲美 孙 丽萍 、 于德庆 李 晓涛 、 刘彦军 赵 杨 旭 旭
浅述“ 按雨量站控制面积划分单元” 是提高雅砻江流域锦屏 、 官地 等水电站洪 水预报 精度的一个重要方法 张平仓 、 任洪 玉、 张明波 谢 张 平 、陈广才 、 雷红富 蕾、 郑道贤 朱承山、 郑金 陵、 林镜榆 廖梓瑾 、 吴宏旭 王登瀛 、 刘予伟 朱志龙等 王振龙 、 章启兵 、 李 赵 赵 朱 斌、 王炎如 、 许 瑞 等 峥 晓
4 工程信息在水库洪水 调度 中的应用 2 4 不稳定流河段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探讨 3
4 赣江干流近 四十年来河床演变规律初探 4 4 遂川江流域暴雨山洪灾害及防御对策 5
鸣1 , , 张士晨 t 、 2 、 落全福3葛从兵i 、 2 、 、邹 2
昆1蔡云峰 梁晓红 1 、 、
邓英春
2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分区防治对策 6 2 论变化环境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 7 2 湖南衡阳年月降水量长期预测研究 8 2 灰色关联 分析在水质评价应用 中的改进 9 3 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规律浅析及 预测研究 0 3 试论水资源 的基础性与战略性 l 3 长湖非汛期可利用生态 水量分析研究 2 3 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3 3 城市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研究 4 3 淮河 干流蚌埠闸上水量分配研究 5 3 山东省城市饮用水 安全评价及供水措施研究 6 3 设计洪水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及规范的探讨 7 3 非恒定流计算在设计洪水 中的应用 8 3 地下水补给对河流水质浓度衰减过程的影 响 9
7 水动力模型在松花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8 丰满流域专业气象预报 在水库调度 中的应用
9 关 于丰满水库供水保证率 的探讨
论文范文(4篇)

论文范文(4篇)在学术领域写论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研究生甚至本科生都需要撰写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
对于许多人来说,写论文是一项挑战,因为需要具备良好的研究技能、写作能力和时间管理技能。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供四篇不同类型的论文范文,以便读者获得写好论文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灵感。
一. 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常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
以下是一份关于“水的沸点实验”的实验报告范文:引言本次实验的目标是确定水的沸点。
沸点指的是液体从液相向气相转化所需的温度,在大气压力下,水沸点约为100°C(212°F)。
确定水的沸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许多日常生活及工业过程中必需的参数。
因此,本实验将探讨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来确定水的沸点。
方法为了测量水的沸点,我们利用了一台实验室专用的销售式口炉,该口炉可以提供均匀且高效的加热作用。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测量水的沸点:1. 把100毫升纯净水倒入烧杯中。
2. 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水的表面和温度计测量的是同一温度。
3. 放置水的烧杯和温度计在口炉上。
4. 打开口炉,并把口炉调到最高温度设置,等待水沸腾。
5. 当水开始沸腾并呈现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时,记录温度计示数,并记录时间。
6. 重复三次实验并计算平均沸点。
结果我们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了以下结果:第一次实验:100.2°C第二次实验:100.1°C第三次实验:99.9°C平均沸点为100.1°C。
我们还计算出了每次实验的偏差,结果偏差很小,可接受。
讨论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纯净水的沸点,并得出了100.1°C 的平均值。
尽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降低实验误差,如三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均值,但我们无法排除实验偏差的可能性。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烧杯可能不够精确,或者在读取温度时存在误差。
这需要在未来的实验中获得更为精确的数据。
二. 综述论文范文综述论文旨在评估过去几十年来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情况,并总结对该领域未来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探究专业:科学教育姓名:李启旭学号: 20071053145指导教师:余建中职称:副教授论文字数:完成日期: 2011 年 5 月教务处印制目录摘要............................................................................................................Ⅰ关键词 (Ⅰ)Abstract (Ⅱ)Keywords (Ⅱ)前言 (1)1.材料和方法……………………………………………………………………………………1.1主要仪器及试剂………………………………………………………………………………1.1.1主要仪器……………………………………………………………………………………1.1.2主要试剂……………………………………………………………………………………1.2实验方法………………………………………………………………………………………1.2.1实验原理……………………………………………………………………………………1.2.2分析方法……………………………………………………………………………………1.3实验条件的选择………………………………………………………………………………1.3.1浸提时间的选择……………………………………………………………………………1.3.2 浸提液PH的选择……………………………………………………………………………1.3.3 PH调节剂的选择……………………………………………………………………………1.3.4 沉淀剂的选择………………………………………………………………………………2 试验过程…………………………………………………………………………………………2.1 茶叶的预处理…………………………………………………………………………………2.2 茶多酚的提取过程……………………………………………………………………………2.3茶多酚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2.3.1 测定试液的配制……………………………………………………………………………2.3.2配制标准溶液………………………………………………………………………………2.3.3标准曲线的绘制……………………………………………………………………………3.结果与讨论………………………………………………………………………………………3.1测定茶多酚的量及含量的计算……………………………………………………………3.2沉淀离子对沉淀的相对影响…………………………………………………………………4.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探究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2007级科学教育李启旭摘要:本文以绿茶为原料采用离子沉淀法进行茶多酚的提取,实验遵循单因素变量的原则,进行单组份离子沉淀剂和多组分离子沉淀剂对茶多酚提取的对照比较,通过实验得出复合离子沉淀剂对茶多酚的提取较优越,在相同质量的离子沉淀剂下复合离子沉淀剂提取的茶多酚比单组份离子沉淀剂提取得到的量大,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茶多酚;提取;复合离子沉淀abstract keywords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探究前言茶叶是我国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饮茶以及茶文化也有数千年的历史。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解渴的功效,而且富含具有保健药效功能的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和花色素类化合物的总称,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类有机物,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占茶多酚的8O%左右,其它为儿茶素的衍生物[1]。
众所周知,茶叶有诸多保健作用,这与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和茶氨酸等有效成分有密切关系。
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抗氧化剂,而且还是多种保健品及药品的生产原料;茶多酚有降血糖、血脂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2-5]。
茶多酚制备的常规方法主要是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存在的缺点有:提取率低,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同时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6].而发展起来的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和膜分离法,相对溶剂提取法来讲产品质量好,回收率高、氧化损耗小、节时、节能、提取率高等优点,但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不利于常规条件下的简单操作,只适用少数借助现代高性能,高精度的仪器对茶多酚进行提取,而离子沉淀提取法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沉淀法具有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工艺相对简单,产品的纯度较好的优点[7-10]。
以往的研究大多从PH、温度、浸提时间进行考虑,而沉淀剂对提取的影响报道很少并不全面,所以进一步完善提取条件,对茶多酚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我国每年茶叶产量超过数十万吨,如何综合利用茶叶加工提取更多的副产品以及次等茶叶,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TP的提取和应用日益关注,已有较多文献和专利[11]。
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等6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各有自身的优缺点,而对于离子沉淀法中各因素对茶多酚的提取影响的报道并不全面,因此,研制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势在必行,本课题以绿茶为原料用离子沉淀法提取茶多酚,并进行相关沉淀剂对提取的影响进行探究。
1.材料与方法1.1主要仪器及试剂1.1.1主要仪器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722型分光光度计1.1.2主要试剂市售普通绿茶(产自湖南岳阳)、氯化镁、氯化铁、氯化锌、氯化钙、碳酸氢钠、酒石酸钾钠、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乙酸乙酯、盐酸、均为分析纯。
722 型分光光度计;实验室所有水均为蒸馏水。
1.2实验方法1.2.1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利用羟基破坏咖啡碱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络合分子的氢健,使咖啡碱残留在溶液中除去,再用稀酸调节,破坏茶多酚金属离子络合物,将茶多酚置换出来。
茶多酚能与Zn2+、Al3+、Ca2+ 、Pb2+、Ba2+ 、Mg2+、Fe3+ 等产生络合沉淀。
1.2.2分析方法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酒石酸铁比色法1.3实验条件的选择1.3.1浸提时间的选择[12]据研究表明在0~45min 时间范围内进行浸提实验, 结果表明, 0~20min 时, 浸提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20~35min 时, 浸提率基本趋于稳定;超过30min后, 浸提率不但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因此, 本实验选择30min作为浸提时间。
1.3.2 浸提液PH的选择茶多酚的分离及沉淀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而茶多酚在强碱下易变质而pH值为4~8时稳定;故浸提液PH的选择为8。
1.3.3 PH调节剂的选择[13]研究表明碱性强弱与提取率的高低直接有关。
这是因为碱性越强,茶多酚的局部氧化越严重。
NaHCO3属两性物质,在水溶液中浓度不是过稀时选用溶液,NaHCO3不会因浓度造成比较严重的茶多酚的局部氧化。
1.3.4 沉淀剂的选择茶多酚能与Zn2+、Al3+、Ca2+、Pb2+、Ba2+、Mg2+、Fe3+等产生络合沉淀,考虑到茶多酚在食品、油脂、保健、医药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故所选沉淀离子应是无毒、安全对人体无害的,本实验选择Zn2+、Ca2+、Mg2+、Fe3+四种离子沉淀剂,并进行单一和复合离子的沉淀实验。
2.试验过程2.1茶叶的预处理市售绿茶经粉碎机适当粉碎,所得茶末避光保存备用。
2.2 茶多酚的提取过程称取20g干燥的茶末,加入300ml沸水提取30min,用滤布过滤,再用300ml沸水浸提一次,再进行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用0.1mol/LNaHCO3溶液将提取液的pH值调至8.0,将滤液分成四等份,分别对应加入2g ZnCl2、MgCl2、CaCl2、FeCl3,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3分钟使茶多酚沉淀完全,经减压抽滤后制成滤饼,在分别向滤饼中加入30ml 2mol/LHCl溶液使其溶解,向转溶后的茶多酚溶液中加入同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将合并的萃取液进行浓缩,转移至蒸发皿中,放在干燥箱(40℃)中干燥,过一段时间待质量恒定后,就得到茶多酚的固体样品,在进行吸光度的测定。
2.3茶多酚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2.3.1 测定试液的配制(1)酒石酸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FeSO4.7H2O)1g与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5g,加水溶解稀释至1L。
该溶液可稳定10天(2)PH7.5的磷酸缓冲溶液①1/15M的磷酸氢二钠(称取23.872的Na2HPO4.12H2O,加水溶解,稀释至1L);②1/15M的磷酸氢二钾溶液(称取经110℃烘烤箱烘2h后的KH2PO49.078个,加水定容至1L);③取①85和②混合后即为PH7.5的缓冲溶液。
2.3.2配制标准溶液图1茶多酚标准曲线2.3.3标准曲线的绘制3.结果与分析表1单组份沉淀剂的沉淀效率的比较沉淀剂所提沉淀物的质量1 2 3 4 平均值沉淀率MgCl2 1.314 1.313 1.309 1.310 1.312 26.23% CaCl2 1.298 1.295 1.302 1.298 1.298 25.97%ZnCl2 1.365 1.368 1.357 1.362 1.363 27.26%FeCl3 1.317 1.319 1.324 1.326 1.322 26.43% 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四种金属离子沉淀剂对茶多酚的沉淀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所提取出的沉淀物的量不同,当然由于沉淀剂的不同沉淀物的颜色也不同,其沉淀效率表现为ZnCl2>FeCl3>MgCl2>CaCl2.而FeCl3>MgCl2>CaCl2之所以出现此种情况可能和离子的价态有关。
表2二组份沉淀剂的沉淀效率的比较实验组沉淀剂所提沉淀物得质量1 2 3 4 平均值ZnCl2+ FeCl3+ZnCl2+ MgCl2ZnCl2+ CaCl2FeCl3+ MgCl2FeCl3+ CaCl2MgCl2+ CaCl2表3三组份沉淀剂的沉淀效率的比较实验组沉淀剂所提沉淀物得质量1 2 3 4 平均值ZnCl2+FeCl3+ MgCl2 CaCl2+ZnCl2+ FeCl3+ FeCl3+CaCl2+ MgCl2 MgCl2+ CaCl2+ZnCl2主要参考资料[1] 一文.茶多酚生产应用与开发前景[J].开发指南,2003,(11):21-23.[2] 曹宏梅,赖红伟,董树国,朱志国.茶叶与人体健康[J].世界元素医学,2007,14(4):6-12.[3] 颜亭祥.张文高.茶多酚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314-316.[4] 常艳艳,蒋秋燕 .茶多酚的药用价值[J]. 食品与药品,2007,(8):15-19.[5] 张井坤.茶多酚的提取及在医药方面的应用[J].医药化工,2008(8):7-10.[6] 张利平.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1988,4(47):50-51.[7] 阮栋梁,张英峰,王丰玲,李长江,刘平,郑向美,郑向军.茶多酚的提取和应用的研究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8(1):7-10.[8]王玉春.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甘肃联合大学报,2008,2(23):52-54.[9] 孙秋香,肖婷.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测定及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报 ,2009,26(8): 46-49.[10] 陈素艳 .茶多酚的提取与应用[J].福建化工, 2005,(2): 40-42.[11] 汪秋安,刘强.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展[J].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报1999,(4):10-14.[12] 蒋建平, 陈洪, 汪秋安 ,周晓媛.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法提取及其成分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 ,5(18):53-54.[13] 葛宜掌,金红.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J].应用化学,1995,2(12):108-109.致谢经过为期长达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该学士论文,在本文即将脱稿之际,谨向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过我的老师及同学致以深深的谢意!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受到余建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系上各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他们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时时教育和感染着我,使我受益匪浅,永远是我人生道路上效仿的典范和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