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设计中空间架构组织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引言:中小学建筑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关乎学生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教学效果。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和新时代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包括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教室设计、体育场馆规划等内容。
一、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1. 校园整体规划中小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地域条件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确保交通便捷、安全有序。
2. 教学楼设计教学楼的布局应满足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室组织形式,同时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行政楼和办公区设计行政楼和办公区的布局应便于教职员工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学楼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
4. 图书馆和多功能厅设计图书馆和多功能厅作为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应注重空间设计、声学效果和设备配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和演讲环境。
二、教室设计1. 教室面积和布局中小学的教室面积应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个学生应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
教室内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包括教师讲台、学生桌椅和设备摆放等。
2. 教室采光与通风教室的采光要求充足,可以通过大窗户和天窗等方式实现。
同时,教室的通风也应得到重视,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
3. 教室设备与设施教室内应配备适当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辅助设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三、体育场馆规划1. 运动场设计中小学运动场的设计应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跑道等设施的设置。
2. 游泳池设计游泳池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3. 体育馆设计体育馆是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和集会的场所,其设计需要考虑场地面积、观众席、场地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四、安全与紧急疏散设计1. 火灾安全中小学建筑需要配备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疏散通道、照明设备和灭火器等,确保学校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和处置。
如何做中学建筑方案设计思路怎么写

中学建筑方案设计思路怎么写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建筑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学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教学需求,还要体现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教室布局、功能分区、空间利用率等方面,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
一、中学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整体规划:中学建筑设计应该与整体规划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建筑物的形式、色彩、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其融入自然环境。
2. 功能布局:中学建筑功能性强,教学区、生活区、学生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应该合理分布,并且互相衔接,方便师生的活动。
3. 空间设计:中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生活、活动等方面的需求,保证空间的合理利用率,提高空间的效益。
4. 绿色建筑:中学建筑设计要注重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应尽量选择环保材料,建筑造型要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
二、中学建筑设计思路1. 模块化设计:中学建筑设计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功能区域进行分块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改造。
2. 循环通风:中学建筑应该考虑到通风问题,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舒适。
3. 自然采光:中学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自然采光,合理设计窗户和天窗,增加室内采光面积,提高室内光照亮度。
4. 安全考虑:中学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安全问题,设计逃生通道、应急疏散设施等,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
5. 艺术设计:中学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艺术性,建筑外观要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内部装饰要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
6. 环境友好:中学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环境友好性,注重雨水收集、废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设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总之,中学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生活、美学、资源等方面的需求,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从整体出发,注重细节,深入学校的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有创造力的学习环境。
学校建筑设计之空间构成随笔

学校建筑设计之空间构成随笔摘要:建筑环境的整体艺术成为新的追求,是要用城市的观念看建筑,要重视建筑群的整体和全局和协调。
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动态的建筑发展中追求相对的整体的协调美和次序的真谛。
------>关键词:树下的人功能空间1,背景与理念2003年10月受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的委托,对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新建用地进行了实地踏勘,开始了对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进行详细的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
作为学校的主体建筑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学综合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设计规模普通教室90个,合班教室4个,物理实验室18个,化学实验室16个,生物实验室13个,以及7060m2的教师办公区。
设计总建筑面积38210m2(未记入地下部分),其中:普通教室:14650m2,专业教室:3730m2,实验室:8850m2合班教室:1890m2,办公面积:7060m2,半地下室:825m2。
教学综合楼在规划设计上位于校园的南面,不仅对外联系方便,同时与校内其它各区联系密切。
由校区南入口向北为校前广场,教学综合楼作为教学区内的主体建筑位于校前广场北侧,结合校前广场的环境设计,在教学区形成一个完整、开放的空间,以简洁、现代的手法突出校园环境朴素、典雅的魅力和清新、隽永的文化气息,将功能性空间精神化、艺术化,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灵共存的精神家园。
路易斯*康曾有这样一段对学校本源的论述:“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对事物的理解......”回到事物的起点,因为这里有反映某种人类活动的全部精神和我们得到的灵感源泉,我们企望这个学校能反映那个“坐在树下的人”的精神。
作为校园建筑,我们力求达到功能,结构和流线的严谨,并融合文化建筑的品味及活泼的校园气氛,期望建筑能像学校本身一样,带给人理性的思考以及美的感受。
2,功能与空间该建筑集教学、办公等多种功能与一身,我们经过多轮推敲及反复论证,形成了方案的雏形。
中学综合楼框架结构设计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学综合楼框架结构设计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几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2.研究价值与意义
由于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的特点,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使用个性化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框架结构(住宅、公共建筑)将会得到较大发展。
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并对所有计算结果认真分析,判断,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通过该办公楼的设计,使我们有机会熟悉一个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将大学期间所学建筑和结构专业知识综合地运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掌握框架结构设计计算的方法,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进一步熟悉了PKPM、CAD等软件的操作,提高了绘制图纸的能力,并增强了自己的职业责任感以及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以上就是土木毕设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框架结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供大家学习。
对中小学建筑空间模式设计

该中学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其 个性化学习空间的设计,包括自主学 习室、创新实验室和项目工作室等。 此外,还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可满 足学生不同的活动需求,如文艺演出 、科技展示和学术交流等。
案例三
空间设计概述
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某地区中小学建筑空间的改造,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水平,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混合式建筑空间模式
结合开放与闭合的特点
满足不同需求
混合式建筑空间模式结合了开放式和闭合 式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实现空 间的多样化和功能性。
提高空间利用率
这种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学习 方式,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
促进交流与合作
混合式设计也能够更好地提高空间的利用 率,使得每一个区域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
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高性能材料
使用高性能材料,如高强度钢 、铝合金等,提高建筑物的安
全性和耐久性。
智能材料
探索智能材料的应用,如自适应结 构、智能传感等,提升建筑物的智 能化水平。
3D打印技术
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定制化、精 细化的建筑部件和结构。
人性化与智能化的提升
无障碍设计
注重无障碍设计,为残疾学生和老年人提供便利,提高建筑的包 容性。
空间构成
该小学建筑空间由教学区、活动区、休息区和办公区等组成。教学区包括普通教室、专用 教室和图书馆等;活动区包括体育馆、操场和游泳池等;休息区包括餐厅、休息室和洗手 间等;办公区包括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和会议室等。
创新点
该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其灵活可变的教室布局,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组 合和变化。此外,还设置了开放式学习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中学景观设计构想

中学校园景观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本案总占地面积约160000平方米。
校区东侧是一条小河,南侧为住宅小区,西北侧均为城市道路。
二、立地条件分析1.地理位置交通便利,2.自身地形条件优越,地势平坦。
3. 西侧的和北侧的马路有噪声污染,因此基地外围设置防护绿带,对噪声起到一定的弱化作用。
4.东侧是小河,河的跨度约20米,河岸可以通过富有韵律的植物种植,体现浓郁的生态氛围。
三、设计理念:本案以学校人群的活动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创造最适合学生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一) 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1、遵循先期的整体规划。
2、强调内部景观的有机统一。
3、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过渡与衔接。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本主义”,本案中应一切遵循中学生的行为与心理需求,突出景观的三大功能。
1、生态功能:强调景观的生态效应,突出植物造景,在设计中尽可能地利用建筑和运动场地的金边银角,增加有效绿地面积,让学生在空气新鲜、环境整洁及季相变化中体验植物景观带来的美好境界,同时完整保留能够体现学校历史、文化传承的部分。
2、活动功能:校园的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及需求,为不同休息时间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与设施;同时也为需要安静休息、思考、交流的同学提供户外休憩场地,营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多元空间。
3、观赏功能:突出景观的视觉效果,从空间、界面、标志、节点等多个角度进行景观视觉效果的营造与设计,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与精神享受。
(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原则1.遵从“实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在设计中强调易于施工、方便管理的原则。
2.本案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状乔木保留和删减,打造疏林草地,增加园路,开拓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就地取材,维护方便,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五、总体构思: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学校园,一方面应具有创建充满时代气息、文化氛围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良好的生态景观,并和校园建筑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学校组织结构图

学校组织结构图引言概述:学校组织结构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展示学校内部组织关系的工具。
它能清晰地展示学校各个部门、职能和层级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运作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组织结构图的五个部分,包括学校领导层、行政部门、教学部门、学生服务部门和支持部门。
一、学校领导层1.1 校长: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负责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1.2 副校长:副校长通常分为教学和行政两个方向,分别负责学校的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1.3 学院院长:学院院长是各个学院的负责人,负责学院的学术和教学管理。
二、行政部门2.1 行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负责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包括文件管理、会议组织和人事管理等。
2.2 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和财务报告等。
2.3 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
三、教学部门3.1 教务处: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程安排、考试管理和教师培训等。
3.2 学科部门:学科部门负责各个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包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师指导等。
3.3 实验室: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场所,负责实验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展。
四、学生服务部门4.1 学生事务部门:学生事务部门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学生注册、奖助学金和学生活动等。
4.2 生活服务中心:生活服务中心提供学生的生活服务,包括食堂、宿舍和医务室等。
4.3 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等。
五、支持部门5.1 图书馆: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资源中心,提供图书借阅、学术期刊和电子资源等。
5.2 信息技术部门: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和网络管理,提供教学和办公的技术支持。
5.3 设施管理部门: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的校园设施和设备管理,包括校园建筑、实验设备和运动场馆等。
结论:学校组织结构图是学校内部组织关系的直观展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
中学设计中的空间架构组织初探

中学设计中的空间架构组织初探【摘要】本文以江苏省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了新时代的高中校区设计如何满足现代教育使用的要求。
着重对校区内建筑空间的布局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合理的空间组织架构在高中校区规划合理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校区设计中的特色要求——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关键词】中学新校区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The Discussion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Middle School——The Design Procedure of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LU Tong-sheng ZHOU Bin(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de Co.,Ltd,Nanjing Jiangsu 200018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gramm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 as instance, discusses how the modern design of high school fulfill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i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campu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programming of campus, puts forward the distinctive requirement in the modern design of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KEY WORDS: New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高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传统高中校园规划模式产生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设计中的空间架构组织初探【摘要】本文以江苏省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建筑设计为例,探讨了新时代的高中校区设计如何满足现代教育使用的要求。
着重对校区内建筑空间的布局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合理的空间组织架构在高中校区规划合理化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校区设计中的特色要求——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关键词】中学新校区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the discussion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middle school——the design procedure of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lu tong-sheng zhou bin(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de co.,ltd,nanjing jiangsu 200018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gramm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 as instance, discusses how the modern design of high school fulfill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i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campu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programming of campus, puts forward the distinctive requirement in the modern designof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key words: new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高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传统高中校园规划模式产生冲击。
传统高中校园规划模式是随着教育资源的扩大而不断扩大教学设施,没有统一的合理规划布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于教育需求,因此,高中新校区的建设则面临着解决现有问题和预判将来发展问题的双重要求,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组织架构在其中便显得极为重要。
一、设计背景江苏省涟水中学创办于1928年,是一所有着80年光荣历史和辉煌办学业绩的苏北名校。
此次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校址位于涟水县涟中干渠北侧,涟州路西侧,规划面积22.66公顷,教学规模为40轨120班,在校学生6000余人,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
该项目于2008年9月设计方案中标,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图1)二、设计主题本次涟水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重点体现涟水中学的历史人文底蕴,形成“学府气质、以人为本、风景校区、书香溢园”的设计主题。
(图2)学府氛围——处处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学府涵义的理解,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力图符合学校发展、体现地域特色、映射校史底蕴、满足师生生活需要。
风景校区——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充分体现地区的环境特色,合理营造水体、绿地和花草树木等多层次的生态群落,以“曲水环绕、绿树成荫”的美景作为主导,力求山、水景观和校园特色、校园生态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达到完美统一。
书香溢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学生生活乃至校园气质体现的本质特征。
读书则是高中整体教育氛围的主要表现。
规划设计力求在规整统一的读书环境外同时营造宜人的读、阅领域,配合优美的环境,将校园打造成“处处读书景,芳芳溢香园”的天地。
三、总体规划1、功能分区规划将校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域----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
(图3)(1)在基地西部形成统一的集中教学区:普通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形成建筑院落,围塑出教学主廊整体形象,形成校园心脏;行政办公楼及楼前广场形成开放的空间,同时位于校园主入口附近,方便校内外使用者出入。
(2)将学生宿舍、食堂等布置于教学区东北侧,临近涟州路,形成较为独立的学生生活区: 学生食堂相对学生宿舍区处于下风向,保证生活区的整体氛围不受影响;学生宿舍设置在地块的东北角,与食堂共同围合出内部核心景观空间;在生活区与涟州路之间设置滨水绿化带,足够宽敞的空间将生活区与城市道路相隔开,保证城市道路繁杂的环境不对生活区内活动产生影响。
(3)体育场与体育馆整体布置于校区东南部,共同形成统一的体育运动区:体育馆与学生宿舍楼作为整体建筑框架沿涟州路进行展开,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可考虑后期设置车行入口与礼仪性入口的设置使其面向社会开放。
2、校园空间结构采用网络布局处理手法对校区进行空间结构组织与划分,主要表现为“一廊、两轴、三环、四带、五核”。
(图4)●一廊——校园景观文化长廊该廊以校区主入口作为轴线起始点进行发散与规整,使其贯穿整个校园,承载校园主要行为人流活动。
利用大门、雕塑、旗杆、柱廊等景观元素营造校园主题气氛,并将各要素进行连贯沟通,构成有层次有系统的空间序列,并与周边各标志建筑在视线上形成呼应。
同时,该廊的空间走向也具备多元性,其与建筑空间的渗透使得各空间支线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发散,直达校园其他的各个区域,构成校园的交通核心骨架。
●两轴——生活轴与运动轴生活轴将学生生活区进行有机联系,通过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塑造形成富有韵律的绿化景观轴线,丰富的生活休闲元素是该轴空间形象的特色。
运动轴以体育场和体育馆作为景观空间构成的主要元素,体现轴线的韵律感,将运动区内的各功能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环步行系统作为校区内主要交通模式位于各区核心空间内,而车行系统则设计成环形布局,分别环绕三大功能区,分别形成:教学区环、生活区环、运动区环。
外环的车行系统对各区内教学人流均不产生影响,良好的人车分流布局在整体校园规划中也呈现出内人外车、互不干扰的空间景象。
●四带校前景观带:在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主要临界面——主入口区域内规划较大范围的校前景观区,使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并有效地进行隔离,无论从客观环境还是主观心理上都对校园主要人、车流的进出入提供了良好缓冲空间;教学主廊景观带:延校园景观文化长廊方向进行空间景观规划,在空间特征的营造上,借用我国传统建筑组群关联、空间围合、庭院互借等方法。
视线在此豁然开朗,结合各景观标志、主题浮雕等反应涟水中学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特色。
生活区景观带:以院落景观组织生活区空间,通过绿化、水面等元素创造复合空间给人以多样化的感受。
根据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让每个生活区空间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较强的识别性。
运动区景观带:沿运动区轴线方向进行发散式景观布局,与体育场形象相呼应,以形成蓬勃大气的空间印象。
●五核校前景观核心:以校园大门作为引导,在缓冲区域内设置核心景观。
教学区景观核心:以教学楼为依托,于教学主廊中部设置核心空间,以教学、学术作为景观内容,布置形象发散元素。
图文信息景观核心:以图书馆前广场作为核心进行空间收放,利用柱廊、纪念水池等元素构成凝聚力极强的核心空间。
生活区景观核心:对生活区的景观环境进行整合,以绿地、水面作为景观重点对其发散以形成核心,并渗透至生活区其他区域。
运动景观核心:沿运动区轴线进行景观布置,极强的引导性和关键标志的重合使得该处的核心凝聚力得到体现。
3、交通系统规划(1)出入口校园主出入口位于基地南侧的中渠北路上,由校前广场将人、车流引入校园内部;于基地东侧沿涟州路方向设置次出入口,方便生活区人车流的进出入;体育馆临涟州路方向后期可考虑设置礼仪性广场步行入口,提供大型活动准备人员集散的空间。
(2)机动车流线校园内部机动车交通以环形景观道为主,分别围合各个功能区,互相联系,与内部步行道路相分隔,互不干扰。
(3)步行流线合理利用校园内开放的道路空间形成整体步行空间网络,步行系统作为联系各功能区域的主要方式,步行道与景观相结合,步移景异,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步行空间。
(4)静态交通教学区停车主要置于行政楼南侧广场内,不对教学区内部进行干扰;生活区临时停车置于其与涟州路临界面上,对生活区内部不产生干扰,既保持区域与城市道路之间的隔离空间视线开放,又不干扰区内主要的步行交通模式。
教学区自行车停放主要安排在教学楼西侧建筑背面区域,方便集中管理。
四、建筑设计新校区建筑造型以坡屋顶为主,在继承传统文脉空间的同时,又融入现代设计语汇,创建古典气质与现代风貌于一体的崭新校园。
立面设计从空间设计入手,用现代设计语汇来体现教育建筑的内在品质建筑结合校园周边原有肌理和当地特点,采用以灰红相间的面砖基调,配以白色乳胶漆和透明玻璃,使建筑风格简洁明快,高雅脱俗。
利用形体的协调与对比,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通过适度的元素重复,形成建筑组群一致性和韵律感,展现出独特的具有强烈识别性的现代教育建筑形态。
普通教学楼建筑与建筑之间通过廊道相互联结成网,具有自由流通的空间特性,建筑与院落相辅相成。
(图5)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集中行政办公及教师办公等,位于校园主入口东侧,方便到访人员、领导、老师进出,相对独立于教学区,对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影响最小。
其与教学楼群围合出校园绿化广场,为校园景观文化大道的多层次空间拉开序幕。
(图6)图文信息中心位于教学区景观大道的尽端,成为校园景观的视觉中心,包含图书馆,实验楼,艺术楼。
(图7)体育场馆体育馆作为运动区的重要建筑,布置在地块运动区东南角上,共两层。
临近与城市道路,其与体育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共同构成了学校的体育运动区。
学生食堂及配套设施楼食堂及浴室位于校区中部,连接了生活区和教学区的人流交通。
食堂厨房等后勤设施置于建筑北侧,减少对西侧教学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