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物理检验法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幼教事业是一座大花园,教师的奉献就是其中最美丽的花。

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范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物理实验教案:小学生进行简单实验的技巧与方法

物理实验教案:小学生进行简单实验的技巧与方法

关于物理实验教案:小学生进行简单实验的技巧与方法物理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物理知识和实践技能。

但是,小学生缺乏经验和知识,需要老师在实验教学中强调实验的技巧与方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实验效果。

一、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前,需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材料、数据记录等方面。

1.实验器材的准备要确保所使用的实验器材完整、干净、无损伤和符合实验要求。

在实验前,可以对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检查,避免出现故障和事故。

2.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需要提前完成,以免耽误实验过程。

在实验前,应确认所用实验材料的质量、数量、状态是否满足实验要求,并对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处理。

3.数据记录的准备数据记录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准备好记录用的笔、纸、尺等工具,并确定要记录的实验数据和实验步骤,以便于回顾和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谨慎操作小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手工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谨慎,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观察细心物理实验需要小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要关注实验的细节和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3.重视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物理实验的经验结果。

小学生需要重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实验过程中妥善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总结。

三、实验后的处理在完成物理实验后,需要进行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以便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1.数据分析在实验结果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处理,比如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表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

2.结果总结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意义。

3.实验启示在实验总结中,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启示和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2章 物理性质的检验

第2章  物理性质的检验

● 味
适用于测定极清洁的水或已经过消 毒的水的味。 分别将水温调至室温和40℃时尝其味 道,用“正常”、“涩”、“甜”、 “咸”、“碘味”或“氯味”等文字进 行描述,并参照上表给出味的强度等级。
四种味觉的代表物质
味觉种类 甜 味 显味物质 蔗糖 糖精
盐酸 香木鳖碱 奎宁 氯化钠
味阈浓度(%) 0.7 0.001
“闻臭师”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对工厂、企业,也可以对公厕、河 道、餐饮单位等某一个固定场所散发的臭味进行鉴定。
一般人只能分辨出十几种不同的气味,而闻香师则可以分辨并记忆400 多种气味,好的闻香师至少要能熟悉2000种气味,出色者还可以记住3000 种气味。
下列名词用水描述嗅味的性质:
金属味:如含铁的深层水 泥土味:有时由裂殖植物造成 湿霉味:陈水 泥炭味:沼泽水 霉烂味:脏水 污水味:严重污染水或废水 粪便味:同上
(1) 铂钴标准比色 法和铬钴比色法
铂钴标准比色法标准色列
铂钴标准比色法(GB11903-89)是将一定量 的氯铂酸钾(K2PtCl6)和氯化钴(CoCl2 6H2O) 溶于水中配成标准色列。 定义:1升水中含1mg铂和0.5mg钴所具有的颜色 定为1度。将待测水样与标准色列进行目视比色, 以确定其色度。
散射浊度计:用甲臜(甲肼、福马肼)聚合 物溶液作为标准,所测得的是溶液对光线通过 时总的阻碍程度,包括散射和吸收的影响,该
法的浊度单位又称为散射浊度单位(NTU)。
两种浊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40NTU≈40JTU。
(1)目视比浊法
标准浊度溶液 用硅藻土(或白陶土)经过 处理后,配制成标准浊度原液,规定1mg 一定粒度的硅藻土(白陶土)在1L水中能 产生的浊度为1度。将浊度标准原液逐级稀 释为一系列浊度标准液(其浊度范围的确 定参照水样的浊度),置于比色管中。

第六章 物理检测法

第六章 物理检测法

第六章 物理检测法概 述1. 根据样品的物理常数与组成及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测的方法称为物理检验法。

2. 相对密度、折射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参数的测定比较便捷,是发酵分析及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相对密度法密度 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 体积的质量。

[g/cm 3 ]相对密度 d ——某一温度下(t1 )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t2)水的质量之比。

密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相对密度表示法测定相对密度的意义:1.正常的液态样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组分成分改变或浓度改变时,相对密度也发生改变,可由此检验纯度、浓度例如: 全脂牛奶 1.028~1.032 g/ml , 果酒用果汁原料 1.03~1.14 g/ml2.相对密度不正常是发现质量问题的第一个步骤,但相对密度正常不能保证质量无问题3.测定出液态的相对密度以后,通过查表可求出对应的浓度,对某些发酵产品、食品甚至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

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1.密度瓶法2.密度计法GB/T 5009.2—2003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标准方法GB/T 15038-2005《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标准方法1、密度瓶法的测定原理 12t d t =温度下物质的密度温度下同体积水的密度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个密度瓶称量蒸馏水和样品溶液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该样品的相对密度。

规格有20、25、50、100ml四种测定过程:1)用水洗净密度瓶→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烘干后冷却→精密称重2)→装满温度略低于20度的样液,盖上瓶盖→20度水浴30分钟使温度平衡→用滤纸擦干瓶外壁→精密称重3)→倾出样液,洗净密度瓶→装入煮沸30分钟并冷却到20度以下的蒸馏水,同样操作,测出同体积蒸馏水的质量4)计算相对密度密度瓶法:果酒、葡萄酒酒精含量测定的常用仪器方法说明1)适于各类液体样品,量少的样品,挥发性样品,结果准确2)对粘稠样品适用毛细管密度瓶,对挥发性样品宜用带温度计密度瓶3)操作时瓶内没有气泡、水浴清洁无油污、天平室温不高于20℃4)已经恒温的密度瓶取用时戴隔热手套或用工具5)密度瓶法精确度高,但采用分析天平称几次,比较麻烦。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高中物理质量的测定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质量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
1. 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质量的测定方法。

2. 进行实验时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天平。

2. 实验材料:各种质量不同的物体。

3. 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
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出质量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和测定方法。

Step 3:实验操作
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指导,使用天平进行质量的测定实验。

2. 学生需按要求选取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物体的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质量的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Step 5:讨论
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深化对质量测定的理解。

Step 6: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测定方法的掌握。

课后拓展:
1. 学生可通过自主实验,探究质量的影响因素。

2. 学生可设计不同的实验探讨质量的测定方法。

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材料和指导书。

2. 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实验操作记录和数据分析。

2. 课堂讨论和提问回答。

物理检测法

物理检测法

一、相对密度在液体检验中的应用
1.正常的液态食品,其相对密度都在一定 的范围内。 例如: 全脂牛奶为 1.028~1.032 植物油(压榨法)为 0.9090~0.9295 2.测定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以后,通过 查表可求出其固形物的含量。
二、折光法在产品检验中的应用
• 测定液态食品的折射率可以鉴别食品的组成, 确定食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 质。 • 如蔗糖溶液的折射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 • 含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 比饱和脂肪酸的折射率大得多; • 牛奶掺水,乳清的折射率会降低。
校 正 螺 丝
手提折光计
OK—观测筒 P—棱镜 D—盖板
三、旋光法
• 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光学活性物 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叫旋光法。 • 自然光与偏振光: 自然光—有无数个与光的前进方向互相 垂直的光波振动面。 偏振光—只有一个与光的前进方向互相 垂直的光波振动面。
• 偏振光的产生方法:
值,单位为 “m2/s ”。
条件粘度——是在规定温度下,在指定的粘度计
中,一定量液体流出的时间(s)或将此时间与规
定温度下同体积水流出时间之比。
相对粘度——是在一定温度时液体的绝对粘度与 另一液体的绝对粘度之比,用以比较的液体通常 是水或适当的液体。
粘度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愈↑,粘度愈↓。
纯水在20℃时的绝对粘度为 10-3 pa· s。
测定液体粘度可以了解样品的稳定性,亦可揭 示干物质的量与其相应的浓度。粘度的数值有 助于解释生产、科研的结果。
粘度的测定方法按测试手段分为:
毛细管粘度计法、
旋转粘度计法、
滑球粘度计法等。
毛细管粘度计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精度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3.物理检验法

3.物理检验法

讲解并演示糖锤度计酒精计的使用: 讲解并演示糖锤度计酒精计的使用:将混合均匀的被测 样液沿筒壁徐徐注入适当容积的清洁量筒中, 样液沿筒壁徐徐注入适当容积的清洁量筒中,注意避免 起泡沫。将密度计洗净擦干,缓缓放入样液中, 起泡沫。将密度计洗净擦干,缓缓放入样液中,待其静 止后,再轻轻按下少许,然后待其自然上升, 止后,再轻轻按下少许,然后待其自然上升,静止并无 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读取与液平面相交处的刻度值。 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读取与液平面相交处的刻度值。 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样液的温度, 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样液的温度,如测得温度不是标准温 应对测得值加以校正。 度,应对测得值加以校正。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d
20 20
m2 − m0 = m1 − m0
20 20 d 4 = d 20 × 0.99823
空密度瓶质量, 式中 m0——空密度瓶质量,g; 空密度瓶质量 密度瓶和水的质量, m1——密度瓶和水的质量,g; 密度瓶和水的质量 密度瓶和样品的质量. m2——密度瓶和样品的质量.g; 密度瓶和样品的质量 99823——20℃时水的密度,g/cm3。 20℃ 0.99823 20 时水的密度,
说明: 说明:
该法操作简便迅速,但准确性差,需要样液量多, (1)该法操作简便迅速,但准确性差,需要样液量多, 且不适用于极易挥发的样品。 且不适用于极易挥发的样品。 操作时应注意不要让密度计接触量筒的壁及底部, (2)操作时应注意不要让密度计接触量筒的壁及底部, 待侧液中不得有气泡。 待侧液中不得有气泡。 (3)读数时应以密度计与液体形成的弯月面的下缘为准。 读数时应以密度计与液体形成的弯月面的下缘为准。 若液体颜色较深,不易看清弯月面下缘时, 若液体颜色较深,不易看清弯月面下缘时,则以弯月面 上缘为准。 上缘为准。 比重计的刻度变化趋势如何? (4)比重计的刻度变化趋势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擦干时小心吸干,不能用力擦,以免温度上升。
6.环境温度要低于20℃。
让1 名学生口述操作步骤和注意问题(5分钟)
展示普通密度计、锤度计、酒精计、乳稠计、波美计,让学生认识区别后讲解密度计法原理、结构、操作:(5分钟)
(二)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原理:液体浮力原理
结构:
操作:量筒准备、清洁密度计 加适量液体,轻轻放入密度计,待其静止后,再轻轻按下少许,然后待其自然上升,静止并无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读取与液面平面相交处的刻度值,并作好记录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校正,报告结果。
难点:密度和相对密度、折光率的概念及其与物质成分关系
教学内容与设计
第一节 密度检验法
讲清本节的重点要求:…….(课前准备好展示的仪器)
讲解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通过强调几个关键词使学生明确两个概念的不同:一定温度,单位体积的质量;某一温度,同体积,质量。(5分钟)
一、密度与相对密度
密度: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符号ρt,有单位:g/cm3。
使用方法:
1、校正:
在开始测量前必需先用标准玻璃块校正读数,将标准玻璃块的抛光面上加1滴溴代萘,贴在折射棱镜的抛光面上,标准玻璃块的抛光面应向上,以接受光线。调节读数镜内刻度值与标准玻璃块的标示值一致后,观察观测系统望远镜内明暗分界线是否在十字线中间,若有偏离则用附件方孔调节扳手转动分界线调节旋钮,使明暗分界线调整至中央,校正完毕。在以后的测量过程中不允许再动。校正完毕,取下标准玻璃块,用乙醚溶液剂将折射棱镜面擦洗干净即可进入测量工作。
d2020=
m1- m0
d204= d2020× 0.99823
明确操作注意问题:(3分钟)
1. 密度瓶使用前应恒重;应检查瓶盖与瓶是否配套;
2. 装满液体时不能留有气泡;
3.恒浴时要注意及时用小滤纸条吸去溢出的液体,不能让液体溢出到瓶壁上。
4.要小心从水浴中取出,不能用握瓶体,以免人体温度使液体溢出。
1、仪器在20℃调零的,而在其它温度下进行测量时,则应进行校正,校正的方法是:温度高于20℃时,加上查“糖量计读数温度修正表”得出的相应校正值,即为糖液的准确浓度数值。温度低于20℃时,减去查“糖量计读数温度修正表”得出的相应校正值,即为糖液的准确浓度数值。
2、仪器在测定温度下调零的,则不需要校正。方法是:测试纯蒸馏水的折光率,看视场中的明暗分界线是否对正刻线0%,若偏离,则可用小螺丝刀旋动校正螺钉,使分界线正确指示0%处,然后对糖液进行测定,读取的数值即为正确数值。
不在20℃下读数时,读数应校正:查酒精温度浓度校正表。
3.锤度计:测糖液中蔗糖的百分含量。20℃下标示,可任何温度测定,从锤度计上可直接读数,1oBx表示蔗糖的百分含量为1%。
20℃下读数时,读数即是蔗糖的百分含量浓度。
不在20℃下读数时,读数应校正:…….
4.乳稠计:(见教材P67-68)
讲解密度计法的操作注意问题:(3分钟)
2、测量:
<1>将棱镜表面擦拭干净后,把被测液体用滴管加在进光棱镜的磨砂面上,合上棱镜并旋转棱镜锁紧手柄扣紧两棱镜。
<2>调节两反射镜,使观测系统、读数系统的镜筒视场明亮。
<3>旋转刻度调节旋钮,使棱镜组转动,通过观察系统的镜筒观测明暗分界线上下移动,同时调节色散棱镜手轮使视场为黑白两色,当视场中的黑白分界线与交叉十字线中点相割时,观察读数系统的镜筒,视场中细黑线所指示的数值即为被测液体的折光率或糖液的浓度值。
d4t1=ρt2×dt2t1
让一名学生口述d304、d2040、d3030的含义(2分钟)
讲解液态食品的组成及浓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明确真固形物和视固形物的含义:
二、液态食品的组成及浓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2分钟)
固形物(干物质):液态食品中的水分被完全蒸发干燥至恒重时得到的剩余物质。
真固形物:溶液水分被完全蒸发干燥至恒重时得到的剩余物质。
请1名学生口述手提折光仪各部件名称(2分钟)
请1名学生口述手提折光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3分钟)
请1名学生口述阿贝折光仪各部件名称(3分钟)
请1名学生口述阿贝折光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4分钟)
学生练习、记忆:(4分钟)
习题集习题二(一、填空题3,二、选择题2)
教师总结:(3分钟)
相对密度(比重):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的水的质量之比。符号dt1t2,无单位。
m ρt1
ρt=――― dt2t1=―――――
V ρt2
ρt1__t1温度下物质的密度
ρt2__t2温度下物质的密度
讲解区别:1.有无单位的区别,讲密度别把单位漏了,讲相对密度不能乱添加单位。
2.密度的数值某一温度下只有一个,ρt
学生练习:(4分钟)
习题集习题二(一、填空题1、2,二、选择题1)
讲解习题、总结(3分钟)
第二节 折光率检验法
讲解折光率的概念和全反射原理,提示学生不需深入理解:(5分钟)
一、折光率和全反射原理
教材P69-71
讲解折光率与液态食品的组成及浓度的关系:(1分钟)
二、折光率与液态食品的组成及浓度的关系:
视固形物:假定非纯物质对溶液比重影响程度一样时,通过测定相对密度计算出的固形物近似含量。
通过举例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可检查牛乳是否脱脂,是否掺水,说明测定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意义:(1分钟)
三、测定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意义
通过测定液态食品相对密度,可帮助了解食品品质、纯度、掺假情况。
先展示普通密度瓶、普通密度计、锤度计、酒精计、乳稠计、波美计,然后讲解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2类测定方法:(1分钟)
读数与结果校正:
讲解不同密度计的读数与校正方法(5分钟)
1.波美计:分重表和轻表,20℃下标示,20℃下读数,1oB'e表示质量分数为1%。
2.酒精计:分0-30,30-60,60-100三种,20℃下标示,可任何温度测定,从酒精计上可直接读数,表示酒精的体积分数。
20℃下读数时,读数即是酒精的体积分数。
四、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一)密度瓶法(比重瓶法)
(二)密度计法(比重计法)
讲解密度瓶法的测定原理、使用的仪器、操作的主要步骤(5分钟)
(一)密度瓶法(比重瓶法)
原理:密度瓶具有一定的容积,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液态食品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液态食品的相对密度。
使用的仪器:普通密度瓶(带毛细管)、精密密度瓶(带温度计)
教材P71
展示手提折光仪和阿贝折光仪,使学生对仪器认识区别后先讲解手提折光仪的结构和
使用方法:(10分钟)
三、手提折光仪(手持测糖仪)
结构:进光窗、棱镜盖板、折光棱镜、镜筒、换档旋钮、视度圈、视场内刻度。
使用方法:
掀起照明棱镜盖板,用柔软的绒布仔细地将折光棱镜清洗干净,并用滤纸和擦镜纸将水拭净。取糖液数滴,置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使溶液均匀分布在棱镜面。将仪器进光窗对向光源,调节视度圈,使视场内刻度清析可见,于视场中读取明暗分界线相应之读数,即为溶液含糖浓度(百分含量)。
结构:两个部分观察系统和读数系统。
观察系统:反射镜、进光棱晶(镜)、折射棱晶(镜)、恒温器钮(方孔零点调节旋钮)、观察镜筒、目镜。
读数系统:棱晶调节旋钮(刻度调节旋钮)、圆盘组(内有刻度板)、小反光镜、读数镜筒、目镜
观察系统和读数系统通过支架、主轴相连。
仪器分为0-50%和50-80%两档。当被测糖液浓度低于50%时,将换档旋钮向左旋转至不动,使目镜半圆视场中的0-50可见,即可观测读数。若被测糖液浓度高于50%时,则应将换档旋钮向右旋至不动,使目镜半圆视场中的50-80可见,即可观测读数。
测量时若温度不是20℃,应进行数值修正。修正的情况分为两种:
相对密度(比重)的数值某一温度下不止一个:d1t1、d2t1、d3t1、d4t1、…..
d4t1指对4℃水的相对密度称为真比重,其值与ρt1相同。
明确含义:
d2020-指物质在20℃时对20℃水的相对密度
d204-指物质在4℃时对20℃水的相对密度
d420-指物质在20℃时对4℃水的相对密度
明确换算:不能任意换算
注意问题:
1.测量前将棱镜盖板、折光棱镜清洗干净并拭干。
2. 滴在折光棱镜面上的液体要均匀分布在棱镜面上,并保持水平状态合上盖板。
3. 使用换档旋钮时应旋到位,以影响读数。
4.要对仪器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边展示阿贝折光计(仪),边讲解阿贝折光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5分钟)
四、阿贝折光计(仪)
教学设计——物理检验法
学 校
xxxxxx学院
执 教 人
xxx
授课班级
xxx
课程名称
食品分析与检验
课 时
2
课 题
物理检验法
课 型
新 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瓶和密度计的原理结构,掌握常用密度瓶和密度计的使用技能;
2、了解常用的折光仪结构,掌握折光仪的使用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密度瓶和密度计的使用技能,折光仪的使用技能
操作的主要步聚:洗净、烘干、恒重、称量m0密度瓶装满液体,盖上瓶盖,置于20℃水浴中,不断吸去毛细管溢出的液体,浸0.5小时。 取出,擦干外瓶壁,置天平室内30分钟后称量m2倾出液体,洗净密度瓶,装入煮沸30分钟并冷却到20℃以下的蒸馏水,同法操作,测出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m1。 计算:
m2- m0
密度计法的操作注意问题:
1.量筒的选取要根据密度计的长度确定。
2.量筒应放在水平台面上。
3.拿取密度计时要轻拿轻放,非垂直状态下或倒立时不能手持尾部,以免折断密度计。
4.应根据液体的相对密度选取刻度适当的密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