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及防控要点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是指仔猪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导致肠道出现炎症,导致腹泻的一种疾病。
腹泻会导致仔猪身体状态下降,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了保障仔
猪的健康生长,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预防腹泻的发生。
1.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仔猪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腹泻的基础。
包括定期清理
猪舍,消毒猪栏、饮水器等设施设备,并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 饲料卫生管理: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
饲喂仔猪时,要确保饲料
新鲜,不变质,不受霉菌污染。
水源也要保持干净,定期更换水。
3. 预防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地区的疫情,及时接种相应的预防疫苗。
常用的预防疫
苗有猪细小病毒病疫苗、大肠杆菌病疫苗等。
4. 提供合适的饮水和饮食:仔猪的饮水和饮食要充分、合理,保证其对营养物质的
摄取和消化吸收。
特别是在断奶期,要逐步转换饲料,防止压力性腹泻的发生。
5. 应用抗生素:在腹泻的早期,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抗生素来控制病情,但要注意
合理使用,按照兽医师的建议来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增强。
6.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7. 疾病监测与控制: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控制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传播,防止腹泻的扩散。
8. 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仔猪饲养设施、用具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减少病原菌
的滋生和传播。
9. 积极防治寄生虫:定期对仔猪进行寄生虫的驱虫,减少寄生虫对仔猪消化道的损害。
10. 合理饲养密度:控制仔猪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用什么药好-

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用什么药好?小猪拉稀是怎么回事?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就是猪感染时疫所致,前后反复发生,发病率高,病程为5天~10天。
面对这一拉稀的症状,许多的养殖户都病急乱投医,往往带来不好的效果。
那么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用什么药好?小猪拉稀是怎么回事?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就是猪感染时疫所致,前后反复发生,发病率高,病程为5天~10天。
面对这一拉稀的症状,许多的养殖户都病急乱投医,往往带来不好的效果。
那么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用什么药好?小猪拉稀怎么办?小猪拉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据养猪资料显示,不同疾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往往有一定的日龄特异性,了解出现腹泻症状的日龄阶段,十分有助于确定腹泻的病因并科学施治。
一、1-3日龄:多发生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
病的经过急骤,有时不表现临床症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极高。
预防:母猪产前30天和15天各注射红痢菌苗5—10ml。
防治:由于本病的病程太急,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佳,必要时可用止痢金针和艾乐消给母猪拌料治疗。
二、2-3日龄:母猪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后,常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早产的仔猪出生时立即死亡或数天后死亡,正常分娩的仔猪在2-3日龄多发生腹泻,早产仔猪更加严重,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糊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稀粪,少数带血。
药物预防:母猪用绿源红和止痢散拌料。
疫苗预防:母猪用灭活苗每年免疫2次,每次间隔21天,弱毒苗仅限3~18周龄仔猪应用。
发病仔猪应加强饲养管理,给仔猪注射止痢金针和瘟热康肌肉注射,同时全群绿源红+福欢+清瘟败毒散拌料,连用7-10天,以防止继发性感染和提高仔猪成活率。
三、1~7日龄:多发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
病猪排黄色粘液样腥臭的稀粪,严重的病猪粪便失禁,全身脱水,很快消瘦,肛门和阴门呈红色。
本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仔猪,以1~3日龄为多见,7天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极高,可达90~100%。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
断奶仔猪腹泻是一种普遍发生在仔猪断奶后期的疾病,因为断奶后仔猪的肠胃功能还
不完善,对环境和饲料的适应性差,很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导致腹泻和生长受阻。
为了防止和控制断奶仔猪腹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饲料卫生:给断奶仔猪提供干净、新鲜、卫生的饲料,要保证饲料无霉变、积水、污染等情况。
建议使用高消化率的饲料,以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
2.定期清理环境:定期对仔猪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去除粪便和污垢,防止病菌繁殖。
同时要保持舍内空气流通,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水分过多和气温过高。
3.科学断奶:科学断奶是防止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断奶前应适当提前给予
小量的浓缩料和洁净的饮水,以帮助仔猪逐渐适应新的饲料和水源。
断奶后要逐渐过渡到
新饲料,控制饲料的粗细程度和饲喂次数,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4.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发现断奶仔猪出现腹泻和生长萎缩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清理环境,把病猪单独隔离治疗。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菌,可使用口服、注射、喷洒等不同
的治疗方法,同时可以添加饲料中的乳酸菌等益生菌,有助于增强肠道健康。
5.加强预防措施:加强免疫预防,对断奶仔猪进行必要的免疫注射,如口腹疫、猪瘟、猪丹毒、猪霍乱等。
此外,要注意紧密管控进出猪舍的人员和车辆,避免病原菌的传播和
交叉感染。
总之,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加强,包括饲料卫生、清理环境、
科学断奶、及时诊断和治疗、加强预防措施等。
只有全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
制断奶仔猪腹泻,保障仔猪的健康生长。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导致仔猪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
为了有效防治仔猪腹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消毒猪舍和饮水设施,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保证饲料质量:给仔猪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饲料,避免饲料变质或过期。
3.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仔猪身体状况,合理选择疫苗接种,提高仔猪的免疫力。
4. 药物治疗:在仔猪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止泻药等,以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保证仔猪充足的运动和阳光照射。
6.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仔猪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防止腹泻的发生。
7. 合理用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遵循兽医的建议和指导,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8.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仔猪的健康档案,记录仔猪的身体状况、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预防仔猪腹泻。
总之,防治仔猪腹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清洁卫生、保证饲料质量、疫苗接种、药物治疗、饲养管理、定期检查、合理用药和
建立健康档案等措施。
只有全面、科学地管理,才能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仔猪腹泻是仔猪生长中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腹泻,将对仔猪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对于预防仔猪腹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环境卫生、疫病防控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仔猪腹泻的饲料选择至关重要,应尽量选择易消化、不易发酵、不易引起生长性能下降的饲料。
可以选择高质量的优质饲料,如玉米、大豆粕以及其他高蛋白、低纤维的饲料,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仔猪合理搭配饲料,不宜突然换料,以免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2. 饲料喂养量和次数:合理的饲料喂养量和次数可以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仔猪每日喂养3-4次,饲料喂养量要适当,不宜过多或过少,避免喂饱或挨饿,以免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喂养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二、环境卫生1. 猪舍清洁: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猪舍应随时清理干净,及时清除粪便和尿液,以减少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虫,保持猪舍的空气清新。
2. 猪栏通风和温度:合理的通风和温度是预防仔猪腹泻的重要环节。
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通风,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仔猪的消化功能紊乱。
注意保暖和防寒,避免湿度过大导致细菌和霉菌滋生。
三、疫病防控1. 合理的免疫措施:对仔猪进行合理的免疫措施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手段。
仔猪应按时接种预防接种疫苗,增强抵抗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侵害。
及时进行宝宝猪的驱虫工作,降低寄生虫引起的腹泻发生率。
2. 饲水卫生:合理的饮水卫生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关键。
饮水器具要经常清洗和消毒,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卫生。
饮水温度要合适,避免过冷或过热引起仔猪的腹泻。
四、饲养管理1. 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
避免人满为患,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仔猪之间的相互挤压和争斗,减少应激感染的发生。
2. 观察和检查:定期观察和检查仔猪的健康状况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手段。
猪仔腹泻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猪仔腹泻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腹泻是猪仔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严重影响了猪仔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了解腹泻的常见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合理防控腹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猪仔腹泻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原因1. 饲料问题:合理饲喂是预防猪仔腹泻的基础。
低质量、霉变、异味或发酵不足的饲料容易引起腹泻。
此外,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或添加剂也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2. 饮水问题:饮水中可能存在病原菌、大量异味物质或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如果猪仔回喝了污染的饮水,也容易造成腹泻。
3. 环境卫生:猪圈的清洁程度对于预防腹泻至关重要。
脏乱的猪舍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进而导致猪仔感染腹泻病原。
4. 移送应激:猪仔在转舍、转运等环节中会受到应激。
过度应激可能导致腹泻,因为它会影响猪仔的消化和免疫系统。
5.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是导致猪仔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来自感染猪或者潜伏在环境中。
二、预防措施1. 饲喂管理:合理配制和供应优质饲料是防控猪仔腹泻的关键。
应尽量避免使用发霉或异味的饲料。
定期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确保猪仔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另外,逐渐断奶和过渡饲喂的方式也要注意,以减少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2. 饮水管理: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
避免使用污染的水源。
并为猪仔提供新鲜无污染的饮水。
3. 环境卫生:保持猪圈的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渍。
可施行科学的猪舍消毒措施,如对猪圈进行定期杀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4. 应激管理:在猪仔面临转舍、转运等应激情况时,应减轻应激的程度。
可逐渐过渡调整环境,提前准备好稳定的饲喂计划,以保证猪仔适应新环境。
5.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的腹泻病原,可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仔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6. 定期观察:仔猪的腹泻问题应及时发现和处理。
饲养人员应定期观察猪仔的粪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当前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防控现状及控制策略

当前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防控现状及控制策略作者:葛少东张杰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近几年来,仔猪腹泻发生和流行非常严重,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养猪生产予重创,已经影响到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控制仔猪腹泻已刻不容缓。
一、仔猪腹泻的原因1疾病:这是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方面。
据报道,本次发病以流行性腹泻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主。
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吻合,即免疫过上述两病疫苗的猪场(户)仔猪发病死亡少。
2母乳问题:母乳质与量的变化,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拉稀甚至死亡。
奶水过浓、或含有炎性因子或含有病原微生物都会引起仔猪腹泻。
3仔猪先天不足。
初生时个小体弱,抗病力低,易感染引起腹泻。
缺乏被动免疫保护,对腹泻性疫病无抵抗力。
4管理不善。
如保温不确实、饲养不当、饲料不良、营养失衡、水不符合饮用标准和各种应激因素都可以导致腹泻。
二、仔猪腹泻防控中存在的问题1只重视发病后的治疗,不重视未病前的防控,防控工作被动。
2生物安全措施不实。
3部分养猪户饲养管理不到位。
对孕猪采取免疫措施的养猪户很少。
三、控制策略1、仔病母防。
对怀孕后期母猪免疫接种能激发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当临近分娩时,大量的抗体就会进入初乳,这就足以保证仔猪从初乳中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以预防早期感染。
因此对腹泻性疫病,采取免疫母猪,仔猪获得被动保护的方法,是经济有效的方法。
①分别在产前40、20天在后海穴各注射一次TGE,PED,RA三联活疫苗。
②分别在产前40、15天各肌肉注射一次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
③分别在产前30、15天各肌肉注射一次仔猪红痢菌苗。
让仔猪通过初乳获得对上述疫病的被动免疫。
2、仔病乳防。
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白头翁、党参等物质,提高母乳抗病营养水平,通过母乳的摄人为仔猪提供免疫营养。
根据需要阶段性添加抗生素,提高奶中抗生素水平,控制仔猪腹泻。
3、阻断母病下传。
即在怀孕后期对母猪进行净病驱虫和母猪体表清洁的工作。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综合防治

断 奶 仔 猪 从 吃 初 乳 变 成 了 以 饲 料 为 主 ,加 上 断 奶 应 激 ,降 低 了 酶 的 水
平 。 据 资 料 表 明 . 断奶 后 一 周 各 种 消
相 似 ,但 较 轻且 缓 和 。
11 细 菌性 腹 泻 .. 2
仔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是 由 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引 起 的一 种 一 类 传 染 病 , 引 起 仔 猪 腹 泻 的 主 要 有 仔 猪 黄 痢 ( 发 生 大 早 肠 杆 菌 病 ) 和 仔 猪 白痢 ( 发 生 性 大 迟 肠 杆 菌 病 ) 仔 猪 黄 痢 是 初 生 仔 猪 的 急 。
各 个 国 家 报 道 的 血 清 型 来 看 .差 异 较
大 ,各 个 地 方 的 优 势 血 清 型 为 0 1 . l9 与广东省姜 卫东等报道 的血清型相似 , 大肠杆菌 O 1 l 9是 犊 牛 消 化 道 致 病 菌 主
菌等 。 1 . 病 毒 性 腹泻 .1 1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由 猪 传 染 性 胃肠
性 、致 死 性 传 染 病 。 主 要 发 生 于 1周
化 酶 活 性 降 低 到 断 奶 潜 水 平 的 13 使 /,
本 来 就 不 足 的 镁 含 量 更 少 . 影 响 营 养
成分 的 消化 和 吸 收 。 同时 ,断奶 后 , 仔 猪 胃 内 由 于 胃 酸 不 足 ,p 值 升 高 , H
一
要 血 清 型 ,而 作 为 仔 猪 的优 势 血 清 型
在 国 内外 少 见 有 报 道 。
Hale Waihona Puke 仔 猪 白 痢 主 要 发 生 于 寒 冬 、气 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及防控要点
作者:张毅李金海邢坤裴超信蔡冬冬陈弟诗潘梦李丽邓飞秦学远周莉媛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8期
摘要:从饲养管理和病原性两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温度、饲料霉变、消化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卫生消毒、以及各种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性病原感染。
同时,从饲养管理措施、免疫接种及环境控制三方面对仔猪腹泻的防控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仔猪腹泻;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环境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8-0032-02
仔猪腹泻一直是生猪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规模养殖场和中小养殖户均有发生,呈一定的季节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
自2011年起,以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点的猪腹泻性疾病在全国范围暴发,造成巨大损失。
尽管已确定病原主要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但病毒感染只是引起仔猪腹泻的诸多因素的一种。
这些因素可以归为饲养管理因素和传染病因素两个大类,生产上如不加以区分,分别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很难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难题。
对仔猪腹泻的原因和防控要点进行了介绍。
1 仔猪腹泻的原因
1.1 饲养管理
1.1.1 温度当舍内环境温度较低,相对湿度大时,会使仔猪增加寒冷感,进而引起腹泻。
另外,有时虽保证了舍内温度,但地面若潮湿,地面的温差会使仔猪腹部受凉,肠道因受冷刺激蠕动加强,肠道内水分吸收不完全而导致腹泻。
1.1.2 饲料霉变怀孕母猪食用霉变饲料中毒,毒素可通过胎盘传给仔猪造成仔猪消化系统病变,或霉菌毒素中毒引起母猪乳汁分泌障碍,导致仔猪体重下降,抗病力降低引起哺乳仔猪腹泻。
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
1.1.3 断奶仔猪消化不良仔猪断奶后,食物由母乳向饲料转换,此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特别是在饲料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1.1.4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仔猪生长与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维生素B2、维生素B5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
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将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仔猪腹泻。
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腹泻,如铁和铜的缺乏会引起仔猪贫血,增强机体对大肠杆菌的敏感性,继发引起腹泻。
1.1.5 卫生消毒制度未实行严格的消毒和“全进全出”制度的猪场的仔猪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规范消毒的猪场。
猪舍、产房消毒不彻底,不设置空舍期,会导致猪场长期持续发生腹泻病。
饲槽等设施设备残留的饲料、粪污等得不到及时的清理,滋生细菌或霉菌,也易引起腹泻。
1.2 病原性因素
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原主要有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球虫等。
近年腹泻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病毒性腹泻与细菌性腹泻交替发生,病毒性腹泻以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为主,细菌性腹泻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主要病原。
1.2.1 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或混合感染生产上很难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对两者进行区分,两种病混合感染更是常见。
乳猪发生该病后,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病猪主要发生水样腹泻呈喷射状,仔猪迅速脱水、衰竭死亡。
1.2.2 伪狂犬病哺乳仔猪对伪狂犬病最为敏感,在各日龄猪只中死亡率最高,表现为最急性型时,仔猪病程不超过72 h,死亡率100%。
伪狂犬病的症状除腹泻外,还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症状,可以此特征与其他病原引起的腹泻区别。
1.2.3 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
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当环境温度下降和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和死亡率增高,近年发现存在与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情况。
症状表现为仔猪吃奶后迅速发生呕吐及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
1.2.4 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引起3~10日龄的仔猪黄痢和10日龄以后的白痢。
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较强,可产生毒素导致仔猪腹泻,而一些非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也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腹泻。
1.2.5 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主要引起仔猪副伤寒,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流行期长,急性型死亡率较高。
1.2.6 魏氏梭菌感染魏氏梭菌主要引起仔猪红痢,多发于7日龄以内仔猪,导致初生仔猪坏死性肠炎,死亡率极高。
症状表现为出血性下痢,肠坏死。
1.2.7 球虫病仔猪由于接触环境中的球虫孵囊而感染,母猪粪便中的卵囊也可引起仔猪感染,该病多发于7~15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初期仅少数仔猪腹泻,排黄色、黄白色或棕褐色
粪便,以黄色粪便为主,个别患猪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呈奶油状、粥样或水样,身上粘满液状粪便。
当细菌继发感染时,病情加重。
2 仔猪腹泻综合防控措施
2.1 饲养管理措施
2.1.1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①保证妊娠母猪的体况良好和营养均衡,保证胎儿和产后母乳的质量,冬季气温低,适量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
②产前一周应由妊娠料过渡到哺乳料,产前2~3 d饲喂量逐渐减少,产后逐渐增加。
③保证母猪料新鲜、无发霉、变质。
④在哺乳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母猪乳头。
2.1.2 新生仔猪的饲养管理①新生仔猪应加强护理,注意固定乳头,及早吃足初乳,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②注意补铁。
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储存量不足以满足生长要求,缺铁性贫血往往会诱发仔猪白痢。
对初生仔猪补铁可注射右旋糖酐铁或右旋糖酐铁钴合剂。
③及早补料可以保证仔猪正常生长,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早期发育,7日龄即可开始对仔猪补料。
2.2 免疫接种
2.2.1 母猪疫苗接种母猪首先需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再根据猪场的实际需要进行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等疫苗的免疫接种。
具体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与伪狂犬疫苗一年免疫3次,猪瘟一年免疫2次,大肠杆菌疫苗在产前40 d、20 d各免疫1次;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疫苗在每年10月份首免,11月二免,产前1月再免疫1次,仔猪可经吃初乳后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2.2.2 仔猪疫苗接种仔猪需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的免疫。
有猪瘟感染的猪场仔猪猪瘟苗实施超前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在2~3周龄时接种,猪伪狂犬基因工程缺失苗2日龄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在仔猪吃初乳前接种。
2.3 环境控制
2.3.1 温度与湿度新生仔猪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
分娩舍:20~24 ℃,保温箱:仔猪1~7日龄32~34 ℃、8~14日龄30~32 ℃、15~30日龄28 ℃。
猪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80%。
2.3.2 卫生母猪上产床前产房要彻底清洗,用2%~3%的火碱消毒,杀灭栏内病原体;做好产房内的清洁卫生,粪污及时清理,要关注仔猪的饮水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