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文化研究的“新”视域

合集下载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篇一一、引言新主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生与发展是近几十年内中国文化界的一大重要事件。

从它的产生到成为主导,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观众心理、政策导向等因素都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出发,探讨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分析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动力机制。

二、新主流电影的发生1. 文化环境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

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和思想体验。

2. 政策导向的推动政府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创新,推动电影产业的国际化等,都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 观众需求的转变随着观众审美的提高和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电影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新主流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三、新主流电影的发展1. 类型与风格的多元化新主流电影在类型和风格上具有多元化特点,涵盖了动作、悬疑、爱情、科幻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元化使得新主流电影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2. 叙事方式的创新新主流电影在叙事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复杂。

同时,新主流电影还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塑造,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3.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新主流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进行了深度融合,运用了先进的拍摄技术和特效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精美和震撼。

同时,新主流电影还注重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使得整部电影更加完美。

四、文化逻辑与动力机制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是文化逻辑和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文化逻辑的角度看,新主流电影是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从动力机制的角度看,政策导向、观众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的问题及对策城市文化治理是指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维护城市社会秩序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对城市文化进行有效管理、规划和引导的过程。

在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城市文化治理问题1.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市文化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大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一些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却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导致了文化活动的不公平性和资源的浪费。

2.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尽管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一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创意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健全,导致城市文化软实力不足。

3.城市文化市场管理不规范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市场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

一些地方的文化市场管理不规范,存在一些严重的乱象,比如盗版、碎片化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

4.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完善一些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文化设施设备陈旧、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文化服务水平低下,导致文化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5.城市文化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对文化发展的规划不够科学,缺乏系统性和战略性,导致文化资源的浪费和发展方向的不清晰,在城市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资源配置公平性要加强对各地区文化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促进文化资源的有序配置和合理利用,改善文化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状态。

2.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城市文化的软实力。

3.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建立健全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盗版和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维护市场秩序,提升文化市场的健康度。

在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积极探索符合城市实际的文化治理模式,健全城市文化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文化治理的效果和水平。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21世纪最流行的文化现象之一,在塑造人们思维模式、情感交流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并在短短数年内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域出发,探究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

二、新主流电影的起源与发生1. 时代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对电影的审美需求日益多元化。

同时,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为新主流电影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 发生机制新主流电影以传统主流电影为基础,融合了商业性、艺术性和社会性,以更加贴近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特点。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创作团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过程1. 初期阶段新主流电影在初期阶段主要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的特点,以《战狼》、《湄公河行动》等为代表的作品,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深入人心的故事,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发展阶段随着新主流电影的不断发展,其类型和题材日益丰富。

如《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真实、生动的叙事方式,引发观众共鸣。

同时,新主流电影在技术手段、叙事方式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四、新主流电影的特色与影响1. 特色新主流电影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叙事方式生动真实,情感表达细腻深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同时,新主流电影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既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2. 影响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对电影产业、文化传播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新主流电影的崛起推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机会。

其次,新主流电影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观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新主流电影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发展历程和趋势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新主流电影作为当代电影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成为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

本文旨在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出发,探讨新主流电影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

二、新主流电影的发生新主流电影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新主流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次,科技进步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社会变革和人们审美需求的转变也为新主流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在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可以看作是文化多元化和电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以更加贴近现实、关注社会问题的题材,以及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同时,新主流电影在创作上也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体现,使得其具有了更强的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新主流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首先,在题材选择上,新主流电影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以真实、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

其次,在表现形式上,新主流电影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影片的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

此外,新主流电影还注重跨文化交流,通过引进国外优秀电影资源和合作拍摄等方式,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还体现在其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贡献上。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新主流电影不仅传承了优秀文化传统,还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新主流电影还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新主流电影的影响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对电影产业和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主流电影的崛起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影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发展历程与文化研究紧密相连。

新主流电影作为当代电影的重要分支,其发生与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出发,探讨新主流电影的发生背景、特点及发展历程。

二、新主流电影的发生背景新主流电影的产生,首先源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这使得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具备了更广泛的传播与接受空间。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为新主流电影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观众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也为新主流电影的诞生提供了市场基础。

三、新主流电影的特点新主流电影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题的多样性。

新主流电影关注社会热点,涉及广泛的主题,如现实主义、历史题材、科幻等。

二是文化的融合性。

新主流电影吸收了各种文化元素,使得电影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也具有国际视野。

三是叙事方式的创新。

新主流电影在叙事上更加注重情感与逻辑的融合,使得故事更具吸引力。

四是制作技术的先进性。

新主流电影运用先进的制作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精美,音效更加逼真。

四、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历程新主流电影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 初创期:这个阶段的新主流电影以尝试性为主,通过探索各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新主流电影在主题、叙事、制作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期:随着市场的扩大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新主流电影开始在题材、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更加丰富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新主流电影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商业性,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3. 成熟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交融,新主流电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了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类型。

这一时期的新主流电影在主题、叙事、制作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2024年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范文

《文化研究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生与发展》篇一一、引言新主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其发生与发展,既反映了时代变革下的文化趋势,也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内部的自我革新。

本文旨在从文化研究的视域出发,探讨新主流电影的发生背景、发展脉络及其未来趋势。

二、新主流电影的发生背景1. 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它融合了主流文化和亚文化元素,满足了大众对于多元化、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

同时,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也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 电影产业背景中国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新主流电影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价值观念,吸引了大量观众。

同时,新主流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共鸣,使得影片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新主流电影的发展脉络1. 初期阶段:新主流电影在初期阶段,主要以探索和尝试为主。

影片在题材、风格、叙事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成熟阶段: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观众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主流电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 国际化阶段:新主流电影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与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拓宽了新主流电影的视野和表现手法,也提高了其国际影响力。

四、新主流电影的未来趋势1. 更加注重人文关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对于电影的人文关怀需求越来越高。

新主流电影将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通过影片传达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2.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主流电影将更加注重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影片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3. 国际化发展:新主流电影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

公共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与建构逻辑_周彦每

公共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与建构逻辑_周彦每

作者简介:周彦每(1982—),女,新乡学院讲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5YJC740145);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CZZ006);河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5-ZD-010)。

(1.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9)公共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与建构逻辑周彦每1,2摘要:公共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基”,文化秩序是研判治理能力的价值基础,通过公共资源的公共性配置通向文化治理的价值旨归。

文化治理的价值诉求体现在“公共性”建制的复权与创生逻辑,通过公共性再造,透视公共价值观趋于消解的多元文化面向。

文化机制的理性共识促成了“批判”与“整合”文化取向的目标达成。

政府作为“文化强国”的主导者与公众作为“文化权利”的拥有者共同整合文化公共性的建构方向。

因此,公共文化治理过程中文化资本要素的价值排序是价值建构的基础,文化治理渠道彰显了文化“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价值耦合,基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一载体共同推动公共文化治理的相向共生。

关键词:文化强国;公共文化治理;文化秩序;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7-0040-06引言文化是国家“软治理”形态的现代模式,在文化与治理对接过程中,文化既是治理的对象,又是“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

进一步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是解决当代“问题中国”的重要内容。

诚然,重构个人与群体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认同,使民众脱离坚硬的政治外壳,国家治理就会变得孱弱无力。

因此,对个人与群体之间多元文化的确认,塑造共同的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文化治理的核心命题和价值诉求。

“从治理的高度重新审视公共文化服务,不难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既是文化治理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化治理的一项内容”。

[1](p51-56)可见,文化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公共博物馆

“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公共博物馆

“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公共博物馆
公共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

公共博物馆是社会集体记忆的载体,它展示了一个社区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

公共博物馆通过展览和教育项目,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并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

这种跨越时空
和边界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消除种族、地区和社会阶层的隔阂,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共博物馆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公共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它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作品,以确保它们得以传承和延续。


共博物馆还承担了教育和研究的使命,通过各种教育项目和学术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文
化传统的兴趣和理解力,并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公共博物馆可以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和创意驱动的经济发展引擎。

公共博物馆可以吸
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收益和就业机会。

公共博物馆还可以
与当地社区合作,举办各种社区活动和展览,使得文化艺术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提
升社区的文化品质和活力。

在“文化治理”视域下,公共博物馆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博物馆需要强调社
会参与和多元包容。

公共博物馆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参观和教育项目,吸引不同背景和兴趣
的人群参与激发公众对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公共博物馆需要加强博物馆管理和服务质量。

公共博物馆应该注重专业化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升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品质,为观众提供
更好的参观体验和服务。

公共博物馆需要与社区和其他文化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
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6 - 3 0
作者介 :徐一超 ( 1 9 9 O 一
) ,男 ,江苏无锡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化理论与文化研究 。
基金项 目:本文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 ( 项目 编号 :1 1 B K S 0 1 6 ) 的阶段性成果。
d i f f e r s f r o m o t h e r k e y t e r ms s u c h a s“ c u l t u r a l ma n a g e me n t ”d u e t o i t s d i s t i n c t i v e f e a t u r e s e x e mp l i -
‘ ‘ 文 化治 理 " : 文化 研 究 的“ 新" 视域
徐 一 超
( 复旦 大学 中文系 ,上海 2 0 0 4 3 3 )
摘 要 :福柯 的治理 思 想强调 了 “ 治理 艺 术 ” 不 同 于 先 前 统 治 方 式 的 一 些 特 点 , 包括 多元 性 、
动 态历 史性 、策略 与机 制性 以及 “自我 ” 的 向度 等 方 面 。托 尼 ・ 本 尼 特 汲取 福 柯 等 的理 论

3 4・
文化艺术研究
第 7卷
c o n t e x t o f Ch i n e s e,wh i l e i n ma i n l a n d Ch i na t h i s i s s u e u s e d t o b e n e g l e c t e d. “ Cu l t u r a l g o v e r n a n c e’ ’
2 0 1 4年 7月
文 化 艺 术 研 究
S t u d i e s i n C u l t u r e & Ar t
J u l y,2 01 4
V0 1 . 7 No . 3
第7 卷
第3 期
文 章 编号 :1 6 7 4 - 3 1 8 0( 2 0 1 4 )0 3 - 0 0 3 3 09 -
di me ns i o n o f t h e s e l f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Fo uc a u h’ S d i s c u s s i o ns ,To n y Be nn e t t r e d e f i ne d c u l t u r e f r o m
中图分 类 号 :G 1 1 2 文献标 识 码 :A
On Cu l t u r a l Go v e r n a n c e:A “ N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i n Cu l t u r a l S t u d i e s
XU Yi — ch ao
c l u d i n g i t s p l u r a l i t y ,d i a c h r o n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e mp h a s e s o n t a c t i c s a n d a p p a r a t u s e s ,a s w e l l a s t h e
资源 ,从 治理 的 角度 重新 定 义文化 ,研 究 文化 与治理 问题 ,特 别 强调其 中的机 构 、机 制运作
与 自我 治 理 问题 。 中国 台湾地 区的学 者在对 相 关 西方理论 借鉴 、 融会 的基础 上 ,在 中文语境 中正 面提 出 “ 文化 治理 ” 概 念 并 进 行理 论 化 建 构 。相 较 之 下 ,大 陆 学界 的探 究一 度 显得 不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g o v e mme n t ” .A n d i n h i s r e s e a r c h o n c u l t u r e a n d g o v e r n me n t .B e n n e t t e mp h a - s i z e d t h e i mp o r t a n c e o f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a n d s e l f - g o v e n me r n t . Ba s e d o n t h e r e l a t e d We s t e n r t h e o r i e s , s c h o l a r s i n T a i wa n p u t f o r wa r d t h e t e r m “ c u l t u r a l g o v e ma n c e ”a n d c o n s t r u c t e d i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i n t h e
足 ,但 也 已经 开始 了对 文化 治理 问题 的关 注。对 机构 、机 制性 的 强调 .对 “自我 ” 、“ 主体 ” 及 其 与外部 世界 关 系的重 视 ,可 以说 是 “ 文 化 治 理 ” 的 两 大要 点 ,也使 之 与 “ 文化 管 理 ” 等概念 区别 开来 。
关 键词 :文化 治理 ;福 柯 ;本尼 特 ;文化研 究
Ab s t r a c t : Mi c h e l F o u c a u h p u t a s t r e s s o n s o me d i s t i n c t i v e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a r t s o f g o v e r n me n t ”. i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